KR1i0002 樂書-宋-陳暘 (master)


[120-1a]
  欽定四庫全書


  樂書卷一百二十


  宋 陳𤾉 撰


  樂圖論


  雅部


  八音絲之屬下


  七絃琴  大瑟   中瑟


  小瑟   次小瑟  煩瑟


[120-1b]
  琴操   歩








[120-2a]










[120-2b]
  古者造琴之法削以嶧陽之桐成以檿桑之絲徽以麗
水之金軫以崑山之玉雖成器在人而音含太古矣蓋
其制長三尺六寸六分象朞之日也廣六寸象六合也
弦有五象五行也腰廣四寸象四時也前廣後狹象尊
卑也上圓下方象天地也暉十有三象十二律也餘一
以象閠也其形象鳯而朱鳥南方之禽樂之主也五分
其身以三爲上二爲下參天兩地之義也司馬遷曰其
長八尺一寸正度也由是觀之則三尺六寸六分中琴
[120-3a]
之度也八尺一寸大琴之度也或以七尺二寸言之或
以四尺五寸言之以爲大琴則不足以爲中琴則有餘
要之皆不若六八之數爲不失中聲也至於弦數先儒
謂伏犧蔡邕以九孫登以一郭璞以二十七頌琴以十
三揚雄謂陶唐氏加二弦以㑹君臣之恩桓譚以爲文
王加少宫少商二弦釋知匠以爲文王武王各加一以
爲文絃武絃是爲七弦蓋聲不過五小者五弦法五行
之數也中者十弦大者二十弦法十日之數也一弦則
[120-3b]
聲或不備九絃則聲或太多至於全之爲二十七半之
爲十三皆出於七絃倍差溺於二變二少以應七始之
數也爲是説者蓋始於夏書而曼衍於左氏國語是不
知夏書之在治忽有五聲而無七始豈爲左氏者求其
説不得而遂傅㑹之邪故七弦之琴存之則有害古制
削之可也聖朝太常琴制其長三尺六寸三百六十分
象周天之度也絃有三節聲自焦尾至中暉爲濁聲自
中暉至第四暉爲中聲上至第一暉爲清聲故樂工指
[120-4a]
法按中暉第一絃黄鐘按上爲大呂二絃太簇按上爲夾鐘第三
絃姑洗按上爲仲吕第四絃㽔賔單彈第五絃爲林鐘按上爲夷則
第六絃爲南吕按上爲無射第七絃爲應鐘按上爲黄鐘清凡此各
隨鐘律彈之莫不合中吕之商中太平之曲非無制也
誠損二絃去四清合先王中琴之制則古樂之發不過
是矣唐李沖琴操通中吕黄鐘無射三宫之説蓋未完
其本矣先儒之論有宫聲又有變宫聲已失尊君之道
而琴又有少宫少商之絃豈古人祝壽之意哉其害理
[120-4b]
甚矣








[120-5a]









[120-5b]









[120-6a]









[120-6b]










[120-7a]
  瑟之爲樂其軫玉其絃朱其絲分其音細出乎器入乎
覺而君子無故不徹焉非悦其聲音而已樂得其道故
也古人論瑟嘗謂君父有節臣子有義四時和萬物生
則君父有節臣子有義所以樂人道也四時和萬物生
所以樂天地之道也三才之道而瑟具焉故朱襄氏作
之而隂陽和羣生定趙瓠巴鼓之而丹鳯舞流魚聽則
瑟之爲樂其所以動四氣之和著萬物之理如此則舜
之琴瑟以詠足以儀鳯凰舞百獸豈足怪哉昔孔子見
[120-7b]
狸之搏鼠欲其得之也故其鼓瑟於室而聲從以變閔
子怪之孔子以謂可與聽音客有見螳螂之向蟬恐其
失之也故彈琴於屏而聲亦從以變蔡邕聞而去之時
人以爲知音由是觀之君子之於琴瑟聲隨物變如此
其可僞爲哉


  頌瑟


  瑟者閑也所以懲忿窒欲正人之德也故前其柱則清
却其柱則濁按三禮圖頌瑟七尺二寸廣尺八寸二十
[120-8a]
五弦並用也其合古制歟尸子曰夫瑟二十五弦其僕
人鼓之則爲笑賢者以其義鼓之欲樂則樂欲悲則悲
雖有暴君亦不爲之變誠有味其言也


  琴操


  自三代之治既徃而樂經亡矣樂經亡則禮素而詩虚
是一經缺而三經不完也今夫琴者君子常御之樂蓋
所以樂心而適情非爲憂憤而作也茍遇乎物可詠者
詠之可傷者傷之大爲典誥小爲雅頌而諷刺勸戒靡
[120-8b]
不具焉其利於教也大矣古之明王君子多親通焉故
堯有神人暢舜有思親操襄陵始禹訓佃始湯以至文
王拘幽周公越裳成王儀鳯老𥅆列仙伯牙之水仙懷
陵孔子之將歸猗蘭曽子歸耕殘形之類大抵因時事
而作豈爲憂憤邪後世論之者過也降自唐虞迄于晉
宋善琴者八十餘人周秦以前其聲傷質漢魏而下其
音淺薄故漢末太師五曲魏初中散四弄其間聲含清
側文質殊流吳弄清潤若長江緩流有國士之風蜀聲
[120-9a]
峻急若蹙浪奔濤有少年壯氣凡若此類不可勝數然
世罕知音反以箏勢入琴譜録雖存其亡益乎


  歩


  爾雅曰徒鼔琴謂之歩蓋鼓琴而無章曲則徒鼓而已
猶之舎車而徒也其謂之歩不亦可乎




[120-9b]









  樂書卷一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