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38 廣弘明集-唐-道宣 (master)




廣弘明集卷第十四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辯惑篇第二之十



內德論門下典儀李師政



若夫十力調御。運法舟於苦海。三乘汲引。坦
夷途於火宅。勸善進德之廣。七經所不逮。戒
惡防患之深。九流莫之比。但窮神知化。其言
宏大而可驚。去惑絕塵。厥軌清邈而難蹈。
華夷士庶朝野文儒。各附所安鮮味斯道。自
非研精以考真妄。沈思而察苦空。無以立匪
石之信根。去若亡之疑蓋。遠則淨名妙德
知道勝而服勤。近則天親龍樹悟理真而敦。
悅羅什道安之篤學。究玄宗而益敬。僧睿惠
遠之歸信。迄皓首而彌堅。邁士安之淫書。
甚宣尼之翫易。千金未足驚其視。八音不能
改其聽。聞之博而樂愈深。思之深而信彌。篤
皆欲罷而不能。則其非妄也必矣。
[014-0187c]


我皇誕膺天命弘濟區宇。覆等蒼旻載均厚
地。掃氛祲清八。表救塗炭寧兆。民五教敬敷
九功惟。序總萬古之徽。猷改百王之餘弊。
網羅庶善。崇三寶以津梁。芟夷群惡。屏四
部之稊莠。遵付囑之遺旨。弘紹隆之要術。功
德崇高昊天罔喻。但縉紳之士祖述多途。各
師所學異論鋒起。或謂三王無佛而年永。二
石有僧而政虐。損化由於奉佛。益國在於廢
僧。苟明偏見未申通理。博考興亡足證浮偽。
何則亡秦者胡亥。時無佛而土崩。興佛者漢
明。世有僧而國治。周除佛寺。而天元之祚未
永。隋弘釋教。而開皇之令無虐。盛衰由布政。
治亂在庶官。歸咎佛僧寔非通論。且佛唯弘
善不長惡。於臣民戒本防非。何損治于家
國。若人人守善家家奉戒。則刑罰何得而
施。禍亂無由而作。騏驥雖駿。不乘無以致
遠。藥石徒豐。未餌焉能愈疾。項籍喪師。非
范曾之無算。石氏興虐。豈浮圖之不仁。但
為違之而暴亂。未有遵之而兇虐。由此觀之。
亦足明矣。復有謂正覺為妖神比淨施於淫
祀。訾而謗之無所不至。聖朝勸善。立伽藍以
崇福。迷民起謗。反功德以為尤。此深訕上
非徒毀佛。愚竊撫心而太息。所以發憤而含
毫者也。忝賴皇恩預霑法雨。切瑳所惑積稔
於茲。信隨聞起疑因解滅。昔甞苟訾而不信。
今則篤信而無毀。近推諸己廣以量人。凡百
輕毀而弗欽。皆為討論之未究。若令探賾索
隱。功齊於澄什。必皆深信篤敬。志均於名僧
矣。師政學匪鉤深識不臻妙。少有所聞微去
[014-0188a]
其惑。謹課庸短著論三篇。辯惑第一明邪正
之通蔽。通命第二辯殃慶之倚伏。空有第三
破斷常之執見。覈之以群言。考之以眾善。上
顯聖朝之淨福。下折淫祀之虛誹。徒有斯意
寔乏其才。屬辭鄙陋援證膚淺。雖竭愚勤
何宣聖德。庶同病而未愈者。聞淺譬而深悟
也。如藩籬之卉或蠲疾於腹心。藜藿之餐儻
救餒于溝壑。若金丹在目玉饌盈案。顧瞻菲
薄良足陋矣。


辯惑篇第一




* 一惑佛出西胡
* 二惑周孔不言
* 三惑毀佛譽道
* 四惑比佛妖魅
* 五惑昔有反僧
* 六惑比僧土梟
* 七惑譏毀鬚髮
* 八惑埿種事埿
* 九惑有佛政虐
* 十惑無佛民和


有辯聰書生。謂忠正君子曰蓋聞釋迦生於
天竺。修多。出自西。胡名號無傳於周孔。功德
靡稱於典謨。寔遠夷所尊敬。非中夏之師儒。
逮攝摩騰之入漢。及康僧會之遊吳。顯舍利
於南國。起招提於東都。自茲厥後乃尚浮圖。
沙門盛洙泗之眾。精舍麗王侯之居。既營之
于爽塏。又資之以膏腴。擢修幢而曜日。擬甲
第而當衢。王公大人助之以金帛。農商富族
施之以田廬。其福利之焉在。何尊崇之有餘
也。未若銷像而絕鐫鑄。貨泉可以無費。毀經
以禁繕寫。筆紙不為之貴。廢僧以從編戶。益
黍稷之餘稅。壞塔以補不足。廣賑恤之仁惠。
欲詣闕而効愚忠上書而獻斯計。竊謂可以
益國而利民矣。吾子以為何如乎。忠正君子
[014-0188b]
曰。是何言之過歟。非忠孝之道也。夫忠臣奉
國。願受福之無疆。孝子安親。務防災於未兆。
聞多福之因緣。求之如不及。覩速禍之萌
抵。避之若探湯。國重天地之祈。祈於福也。家
避陰陽之忌。忌於禍也福疑從取禍疑從去。
人之情也。忠之道焉。子乃去人之所謂福。取
人之所謂殃。豈忠臣奉國之計。非孝子安親
之方也。觀匹夫之自愛。尚不反醫而違卜。
況忠臣之愛君。如何勸殃而阻福乎。何異採
藥物以薦君而取農岐之所忌。求醫術以奉
親而反和鵲之深致。彼勸取忌而用毒。良非
重慎之至意。施諸己而猶懼矣。矧敢安於所
天乎。若夫廢宗廟之粢盛。供子孫之魚肉。毀
蒸甞之黻冕。充僕妾之衣服。苟求惠下之恩。
不崇安上之福。恨養親之費饍。思廢養以潤
屋。如此者可謂忠乎。可謂孝乎。且夫周棄弘
播殖之教。遂配稷以長尊。勾龍立水土之功。
亦為社而恒敬。坊墉小益。尚參八蜡之祭。林
澤微靈。猶行一獻之祀。況夫三達無閡之
智。百神無以儔。十力無等之尊。千聖莫之
匹。萬惑盡矣。萬德備矣。梵天仰焉。帝釋師
焉。道濟四生化通三界。拔生死於輪迴。示涅
槃之常樂。身光赫奕。奪朗日之流暉。形相端
嚴。具聖人之奇表。微妙玄通。周孔未足擬議。
博施兼濟。堯舜其猶病諸。等慈而無棄物。可
不謂之仁乎。具智而有妙覺。可不謂之聖乎。
夫體仁聖之德者。豈為譎誑之說哉。靜而思
之蔑不信矣。至如立寺功深於巨海。度僧福
重於高嶽。法王之所明言。開士之所篤信。若
[014-0188c]
興之者增慶益國。不亦大乎。敬之者生善利
民。不亦廣乎。或小損而大益。豈非國之所宜
崇乎。或小益而大損。豈非民之所當避乎。法
眼明了。覩福報之無量。金口信實。說咎因之
不朽。凡百士民皆非目見。縱未能信其必爾。
亦何以知其不然哉。冥昧不可以意決。深遠
唯當以聖證。豈不冀崇之福資於君父。畏毀
之累及於家國乎。臣無斯慎於其君。非忠臣
也。子無此慮於其親。非孝子也。子欲苟遂
娼嫉之褊心。不弘忠慎之深慮。阻祈福之大
緣。毀安上之善業。乃取咎之道也。豈盡忠
之義哉。余昔篤志於儒林。又措心于文苑。頗
同吾子之言論。良由聞法之遲晚。賴指南以
去惑。幸失途之未遠。每省過而責躬則臨餐
而忘飯。子若博考而深計。亦將悔迷而知返
矣。竊聞有太史令傅君者。又甚余曩日之惑
焉。內自省於昔迷。則十同其五矣。請辯傅君
之惑言。以釋吾子之邪執。


傅謂佛法本出於西胡。不應奉之於中國。余
昔同此惑焉。今則悟其不然矣。夫由余出
自西戎。輔秦穆以開霸業。日磾生於北狄。侍
漢武而除危害。臣既有之。師亦宜爾。何必取
其同俗而捨於異方乎。師以道大為尊。無論
於彼此。法以善高為勝。不計於遐邇。若夫尚
仁為美去欲稱高。戒積惡之餘殃。勸為善以
邀福。百家之所同。七經無以易。但褊淺而未
深至。齷齪而不周廣。其恕己接物。孰與佛
之弘乎。其覩末知本。孰與佛之遠乎。其勸善
懲惡。孰與佛之廣乎。其明空析有。孰與佛之
[014-0189a]
深乎。由此觀之。其道妙矣。聖人之德何以
加焉。豈得以生於異域而賤其道。出於遠方
而棄其寶。夫絕群之駿。非唯中邑之產。曠世
之珍。不必諸華之物。漢求西域之名馬。魏收
南海之明珠。貢犀象之牙角。採翡翠之毛羽。
物生遠域。尚於此而為珍。道出遐方。獨奈何
而可棄。若藥物出於戎夷。禁呪起於胡越。苟
可以蠲邪而去疾。豈以遠來而不用之哉。夫
滅三毒以證無為。其蠲邪也大矣。除八苦而
致常樂。其去疾也深矣。何得拘夷夏而計親
疎乎。況百億日月之下。三千世界之內。則中
在於彼域。不在於此方矣。


傅計詩書所未言。以為修多不足尚。余昔
同此惑焉。今又悟其不然矣。


夫天文曆象之祕奧。地理山川之卓詭。經脈
孔穴之診候。針藥符呪之方術。詩書有所不
載。周孔未之明言。然考之吉凶而有徵矣。察
其行用而多効矣。且又周孔未言之物。蠢蠢
無窮。詩書不載之法。茫茫何限。信乎書不盡
言言不盡意。何得拘六經之局教。而背三乘
之通旨哉。夫能事未興於上古。聖人開務於
後世。故棟宇易橧巢之居。文字代結繩之
制。飲血茹毛之饌則先用而未珍。火化粒食
之功雖後作而非弊。彼用捨之先後。非理教
之通蔽。豈得以詩書早播而特隆。修多晚至
而當替。人有幼噉藜藿長飯粱肉。少為布衣
老遇侯服。豈得以藜藿先獲。謂勝粱肉之味。
侯服晚遇。不如布衣之貴乎。萬物有遷三寶
常住。寂然不動感而皆遇。化身示隱顯之迹。
[014-0189b]
法體絕興亡之數。非初誕於王宮。不長逝於
雙樹。何得論生滅于赴感。計修促于來去
乎。


傅氏譽老子而毀釋迦。讚道書而非佛教。余
昔同此惑焉。今又悟其不然也。夫釋老之為
教體一而不二矣。同蠲有欲之累。俱顯無為
之宗。老氏明而未融。釋典言臻其極。道若果
是。佛固同是而無非。佛若果非。道亦可非而
無是。理非矛盾之異。人懷向背之殊。既同眾
狙之喜怒。又似葉公之愛畏。至如柱下道德
之旨。漆園內外之篇。雅奧而難加。清高而可
尚。竊常讀之無間然矣。豈以信奉釋典而苟
訾之哉。抑又論之。夫生死無窮之緣。報應不
朽之旨。釋氏之所創明。黃老未之言及。不知
今之道書何因類於佛典。論三世以勸戒。出
九流之軌躅。若目覩而言之。則同佛而等其
照。若耳聞而倣之。則師佛而遵其說。同照
則同不當非。相師則師不可毀。譽道而非
佛。何謬之甚哉。


傅云。佛是妖魅之氣。寺為淫邪之祀。此其未
思之言也。妖唯作孽。豈弘十善之化。魅必憑
邪。寧興八正之道。妖猶畏狗。魅亦懼猫。何以
降帝釋之高心。摧天魔之巨力。又如圖澄羅
什之侶。道安慧遠之儔。高德高名非狂非醉。
豈容捨愛辭榮。求魑魅之邪道。勤身苦節。事
魍魎之妖神。又自昔東漢至我。


大唐。代代而禁妖言。處處而斷淫祀。豈容捨
其財力放其士民。營魑魅之堂塔。入魍魎之
徒眾。又有宰輔冠蓋人倫羽儀。王導庾亮之
[014-0189c]
徒。戴逵許詢之輩。置情天人之際。抗迹烟霞
之表。並稟教而歸依。皆厝心以崇信。豈容尊
妖奉魅以自屈乎。良由覩妙知真使之然耳。
又傅氏之先毅字武仲。高才碩學世號通人。
辯顯宗之祥夢。證金人之冥感。釋道東被。毅
有功焉。竊揆傅令之才識。未可齊於武仲也。
何為毀佛謗法。與其先之反乎。吳尚書令闞
澤對吳主孫權曰。孔老二家比方佛法優劣
遠矣。何以言之。孔老設教法天以制。不敢違
天。諸佛說法天奉而行。不敢違佛。以此言
之實非比對。愚謂闞子斯論。知優劣之一隅
矣。凡百家君子可不思其言乎。夫大士高僧
觀於理也深矣。明主賢臣謀於國也忠矣。而
歷代寶之以為大訓何哉。知其窮理盡性道
莫之加故也。傅氏觀不深於名僧。思未精於
前哲。獨師心而背法。輕絕福而興咎。何其為
國謀而不忠乎。為身慮而不遠乎。大覺窮神
而知化。深勸思患而豫防。惟百齡之易盡。
嗟五福其難常。命川流而電逝。業地久而天
長。三塗極迍而杳杳。四流無際而茫茫。憑法
舟而利濟。藉信翮以高翔。宜轉咎而為福。
何罔念而作狂也。


傅云。趙時梁時皆有僧反。況今天下僧尼二
十萬眾。此又不思之言也。若以昔有反僧而
廢今之法眾。豈得以古有叛臣而棄今之多
士。隣有逆兒而遂己之順子。昔有亂民而不
養今之黎庶乎。夫普天之下。出家之眾。非雲
集於一邑。寔星分於九土。攝之以州縣。限之
以關河。無徵發之威權。有憲章之禁約。縱令
[014-0190a]
五三凶險一二闡提。既無緣以烏合。亦何憂
於蟻聚。且又沙門入道。豈懷亡命之謀。女子
出家。寧求帶鉀之用。何乃混計僧尼之數。雷
同梟鏡之黨。搆虛以亂真。蔽善而稱惡。君
子有三畏。豈當如是乎。夫青衿有罪。非關尼
父之失。皂服為非。豈是釋尊之咎。僧干朝憲
尼犯俗刑。譬誦律而穿窬。如讀禮而驕倨。但
以人稟頑嚚之性而不遷於善。非是經開逆
亂之源而令染於惡。人不皆賢法實盡善。何
得因怒惡而及善。以咎人而棄法。夫口談夷
惠而身行桀蹠。耳聽詩禮而心存邪僻。夏殷
以降何代無之。豈得怒蹠而尤夷惠疾邪而
廢詩禮。然則人有可誅之罪。法無可廢之過。
但應禁非以弘法。不可以人而賤道。竊篤信
于妙法。不苟黨於沙門。至於耘稊稗以植嘉
苗。肅姦回以清大教。所深願矣。所深願矣。


傅云。道人土梟驢騾四色。皆是貪逆之惡種。
此又不思之言也。夫以捨俗修道故稱道人。
學道離貪何名貪逆。若云貪菩提道逆生死
流。則傅子興言未達斯旨。觀沙門之律行也。
行人所不能行。止人所不能止。具諸釋典可
得而究。蠕動之物猶不加害。況為梟鏡之事
乎。嫁娶之禮尚捨不為。況為禽獸之行乎。何
乃引離欲之上人。匹聚麀之下物援有道
之賢俊。比無知之驢騾。毀大慈之善眾。媲不
祥之惡鳥。謂道人為逆種。以梵行比獸心。害
善一何甚乎。反白頓如此乎。


余昔每引孝經之不毀傷。以譏沙門之去鬚
髮。謂其反先王之道。失忠孝之義。今則悟其
[014-0190b]
不然矣。若夫事君親而盡節。雖殺身而稱仁。
虧忠孝而偷存。徒全膚而非義。論美見危而
致命禮防臨難而苟免。何得一概而訶毀傷。
雷同而顧膚髮。割股納肝傷則甚矣。剔鬚落
髮毀乃微焉。立忠不顧其命。論者莫之咎。求
道不愛其毛。何獨以為過。湯恤蒸民。尚焚軀
以祈澤。墨敦兼愛。欲磨足而至頂。況夫上
為君父深求福利。鬚髮之毀何足顧哉。且夫
聖人之教有殊途而同歸。君子之道或反經
而合義。則太伯其人也。廢在家之就養。託
採藥而不歸。棄中國之服章。依剪髮以為
飾。反經悖禮莫甚。於斯。然而仲尼稱之曰。
太伯可謂至德矣。其故何也。雖迹背君親
而心忠於家國。形虧百越而德全乎三讓。故
太伯棄衣冠之制而無損於至德。則沙門捨
搢紳之容。亦何傷乎妙道。雖易服改貌違臣
子之常儀。而信道歸心願君親之多福。苦其
身意。修出家之眾善。遺其君父。以歷劫之深
慶。其為忠孝。不亦多乎。謂善沙門為不忠。未
之信矣。


傅又云。西域胡人因埿而生。是以便事埿
瓦。此又未思之言也。夫崇立靈像摸寫尊
形。所用多塗。非獨泥瓦。或彫或鑄。則以鐵
木金銅。圖之繡之。亦在丹青縑素。復謂西域
士女遍從此物而生乎。且又中國之廟以木
為主。則謂制禮君子皆從木而育耶。親不
可忘。故為之宗廟。佛不可忘。故立其形像。以
表罔極之心。用申如在之敬。欽聖仰德。何
失之有哉。夫以善為過者。故亦以惡為功
[014-0190c]
矣。


傅又云。帝王無佛則國治年長。有佛則政虐
祚短。此又未思之言也。則謂能仁設教。皆闡
淫虐之風。菩薩立言。專弘桀紂之事。以實論
之。殊不然矣。夫殷喪大寶。災興妲己之言。周
失諸侯。禍由褒姒之笑。三代之亡。皆此物也。
三乘之教。豈斯尚乎。佛之為道慈悲喜護。齊
物我而等怨親。與安樂而救危苦。古之所以
得其民者。佛既弘之矣。民之所以逃其上者。
經甚戒之矣。羲軒舜禹之德。在六度而苞
籠。羿浞癸辛之咎。總十惡以防禁。向使桀弘
少欲之教。紂順大慈之道。伊呂無所用其
謀。湯武焉得行其討。可使嗚條免去國之禍。
牧野息倒戈之亂。夏后從洛汭之歌。楚子違
乾溪之難。然則釋氏之化為益非小。延福祚
於無窮。遏危亡於未兆。傅謂有之為損無之
為益。是何言歟。是何言歟。與佛何讎而誣之
至此。佛何所負而疾之若讎乎+(右辯有佛政虐)夾註【明】乎乎。


傅又云。未有佛法之前。人皆淳和世無篡逆。
此又未思之言也。夫九黎亂德。豈非無佛之
年。三苗逆命。非當有法之後。夏殷之季何有
淳和。春秋之時寧無篡逆。寇賊姦宄。作士命
於皐繇。玁狁孔熾。薄伐勞於吉甫。而傅謂
佛興篡逆法敗淳和。專搆虛言皆違實錄。一
縷之盜佛猶戒之。豈長篡逆之亂乎。一言之
妄佛亦防之。何敗淳和之道乎。惟佛之為教
也。勸臣以忠。勸子以孝。勸國以治。勸家以
和。弘善示天堂之樂。懲非顯地獄之苦。不唯
一字以為褒。豈止五刑而作戒。乃謂傷和而
[014-0191a]
長亂。不亦誣謗之甚哉。亦何傷於佛日乎。
但自淪於苦海矣。輕而不避。良可悲夫。於是
書生心伏而色愧避席而謝曰。僕以習俗生
常違道自佚。忽於所未究翫其所先述。背
正法而異論。受邪言以同失。今聞佛智之玄
遠。乃知釋教之忠實。豁然神悟而理攄。足以
蕩迷而袪疾。雖從邪於昔歲。請歸正於茲
日。謹誦來戒以為口實矣。


內德論通命篇第二



或曰。聖人陳福以勸善。示禍以戒惡。小人謂
善無益而不為。謂惡無傷而不去。然有殃有
福之言。乃華而不實。無益無傷之論。則信而
有徵。何以言之也。伯夷餒矣。啟期貧矣。顏
回殀矣。冉耕疾矣。或侈侈隆富。言罕及於
義方。或皤皤壽考。名不稱於歿世。仁而不壽
富而未仁。書契已降不可勝紀。故知仲尼殃
慶之言。徒欺人耳。文命影響之喻。殆難信乎。
有敦善行而不怠者。嗟斯言之長惑焉。乃論
而釋之曰。夫殃福蓋有其根。不可無因而妄
致。善惡當收其報。必非失應而徒已。但根深
而報遠。耳目之所不該。原始而究終。儒墨之
所莫逮。故隨遭之命度於天而難詳。殀壽之
年考於人而易惑。人之為賞罰也。尚能明察
而不濫。天之降殃福也。豈反淆亂而無倫哉。
故知有理存焉。不可誣矣。非夫大覺而遍知
者。孰能窮理而除惑哉。卜商賈誼之為言。班
彪季康之著論。但知混而謂之命。莫辯命之
所以然。何異見黍稷於倉廩。而不知得之由
稼穡。覩羅紈於篋笥。而未識成之以機杼。馬
[014-0191b]
遷嗟報施之爽。積疑而莫之通。范滂惑善惡
之宜。含憤而無以釋。皆覩流而弗尋源。見一
而不知二。惟觀釋氏之經論。可以究其始終
乎。為善為惡之報。窮枝派於千葉。一厚一薄
之命。照根源于萬古。辯六趣之往來。示三
世之殃福。乃知形歿而業無朽焉。人死而神
又生焉。或賢聖而受宿殃。六通乏適口之。饍
或禽獸而荷餘福。四足懷如意之寶。為業既
非一緒。感報寔亦千變。業各異而隨心。報不
同其如面。原其心也。或先迷而後復。或有
初而無終。或惡恒而罔悔。或善粹而常崇。或
為功而兼咎。或福微而慧隆。或罪均而情異。
或功殊而志同。故其報也。有先號而後笑。有
既得而患失。有少賤而卒凶。有始榮而終吉。
有操潔而年殀。有行鄙而財溢。有同罪而殊
刑。有齊德而異秩。業多端而交加。果遍酬而
縷悉。譬如畫工布丹青之彩。鏡像應妍蚩
之質。命招六印。達季子之遊談。業引萬金。果
朱公之計術。取青紫如俯拾。有昔因之助焉。
達禮樂而固窮。無宿福之資也。讀論者繼踵
而張文獨享其榮。說詩者比肩而匡鼎偏高
其位。或功勤可記而祿不及於介推。或咎隙
當誅而爵先加於雍齒。韋賢經術遠勝黃金
之遺。趙壹文籍。不如盈囊之錢。此豈功業
之異哉。故由宿命之殊耳。或材小而任大。宰
衡無赫赫之功。或道著而身微。孔墨有栖栖
之辱。亦有德位俱顯。元凱列唐虞之朝。才命
並隆。傅呂受鹽梅之寄。二因雙殖。則兼之也。
如此。一業孤修。則其偏也若彼。管仲釋囚而
[014-0191c]
登相。李斯為相而被刑。范睢先辱而後榮。鄧
通始富而終餒。非初訥而末辯。豈昔愚而
今智。由果熟而泰來。以福盡而屯及。若云
敗伍胥者宰嚭也。非由昔殃。濟張倉者王陵
也。何關往福。此為見緣而不知因。有斷見之
咎矣。若云業縻好爵不念同昇之恩。命偶仁
風。無愧來蘇之澤。此為知因而不識緣。有背
恩之罪矣。若兼達其旨兩遣其累。進德修業
豈有閡乎。春種嘉穀。方賴夏雨以繁滋。宿
殖良因。乃藉今緣而起發。受膏澤而荒蕪不
墾之地也。遇明時而貧賤無因之士也。因緣
之旨具諸經論。觸途而長。皆此類焉。若唯見
其一不會其二。咎累之萌傷其德矣。觀釋典
之所明也。白黑之業。有必定之與不定。禍福
之報。有可轉及於無轉。為德為咎。唯禳可轉
之業。若賢若愚。無移必定之命。夫大善積而
災銷。眾惡盈而福滅。理之必然信而不貳。
譬如藥石勝而疾除。水雨注而焚息。巨堤之
堰涓流。蕭斧之伐朝菌。但疾處膏肓。良藥有
所不救。火炎原隰。滴水固其無解。鄧林之木
非隻刃而可盡。長江之流豈一塊之能塞。大
德可以掩微瑕。微功不足補大咎。鐫金石者
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其業微者報不堅。
其行堅者果必定。不堅故可轉。必定則難移。
可轉之難。故三唱息巨海之波。難移之厄。則
四果遇兇人之害。劉琨小賢。致反風而滅
火。唐堯大聖。遭洪水之襄陵。准此而論。未
足惑矣。晉文增德。殄長蛇於路隅。宋景興
言。退妖星於天際。此不定之業也。邾文輕己
[014-0192a]
而利民。有德而無應。楚昭引災而讓福。言善
而身凶。乃必定之命也。或同惡而殊感。或善
均而報異。皆昔因之所致也。何足怪之於一
生哉。孔子曰。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又曰。不
知命無以為君子。佛之所云業也。儒之所謂
命也。蓋言殊而理會。可得而同論焉。命繫
於業。業起於人。人稟命以窮通。命隨業而厚
薄。厚薄之命莫非由己。怨天尤上不亦謬
乎。詩云。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傳曰。禍福無
門。惟人所召。此云。天之不可推而責之於
人矣。孟軻干魯。不憾臧倉之蔽。仲由仕季。無
恚伯寮之讒。則謂人之不可責而推之於天
矣。其言若及其致匪殊。要而論之。同歸進
德。剋己戒人。以勗乾乾之志。樂天知命。蠲
其慼慼之尤。夫然故內勤克命之功。外弘
不爭之德。上無怨天之咎。下絕尤人之累。
行之中和。於是乎在。古之善為道者。其從事
於斯乎。昔者初聞釋典信之不篤。拘其耳目
之間。疑於視聽之外。謂前因後果之說。等莊
周之寓言。天上地下之談。類相如之烏有。覩
姦回之漏網。則為非而不懲。聞忠直之逢尤。
則輕善而無勸。甚哉此惑也。知業則不然。夫
達業之君子無私而委命。仰聖賢之清德。敦
金玉之高行。無悶于陋巷之居。忘懷於名利
之競。所以畢既往之餘業。啟將來之長慶。不
顧流俗之嗤毀。豈求鄉曲之稱詠哉。夫種殖
不見其長。有時而大砥礪。莫覩其虧。終銷厥
厚。今形善惡之報。為時近而未熟。昔世吉凶
之果。須數終而乃謝。譬如稼穡作甘。不朝
[014-0192b]
種而夕稔。蒺䔧為刺。亦春生而秋實。不耕而
飽飫者。因昔歲之餘穀。不賢而富壽者。荷前
身之舊福。天道無親疎。人業有盈縮。由斯以
推天命。可得除疑惑矣。若夫虞夏商周之典。
黃老孔墨之言。道惟施於一生。言罔及於三
世。則可惑者有六焉。無辭以通之矣。示為善
之利。謂爵賞及名譽。陳為惡之害。明恥辱與
刑罰。然逃賞晦名之士。以何為利乎。苟免無
恥之夫。不受其害矣。何足以為懲勸哉。可惑
者一也。云天與善降之以百祥。謂神糺淫加
之以六極。然伯牛德行而有疾。天豈惡其為
善乎。盜蹠凶暴而無殃。神豈善其為惡乎。
何禍福之濫及哉。可惑者二也。若云罪隨形
而竝滅。功與身而共朽。善何慶之可論。惡何
殃而當戒。若善惡之報。信有而非無也。食山
薇而飢死。何處而加之福。膾人肝而壽終。何
時而受其禍。何善惡之無報哉。可惑者三也。
若云禍福由其祖禰。殃慶延於子孫。考之於
前載。不必皆然矣。伯宗羊肹之嗣。絕滅於
晉朝。慶父叔牙之後。繁昌於魯國。豈祖禰之
由乎。可惑者四也。若云觀善察惡。時有謬於
上天。故使降福流災遂無均於下土。然天之
明命寧當闇於賞罰乎。曾謂天道不如王者
之制乎。可惑者五也。若云禍福非人所召。善
惡無報於後。而百王賞善而刑淫。六經褒德
而貶過。則為虛勸於不益妄戒於無損。何貴
孔丘之弘教。何咎羸正之焚書乎。可惑者六
也。然則善惡之所感致。禍福之所倚伏。惟
限之於一生。不通之以三世。其理局而不弘
[014-0192c]
矣。何以辯人之惑乎。防於惡也未盡。導於善
也多闕。其取義也尚淺。其利民也猶微。比夫
十力深言三乘妙法。濟四生于火宅。運六舟
於苦海。高下之相懸也。若培塿之與崑崙。淺
深之不類也。匹潢污之與江漢。何可同年而
語哉。昔維摩詰之明達。及舍利弗之聰辯。經
論詳之。可得而挍。足以逾項託超孔丘。邁李
老越許由。伏墨翟摧莊周。吞百氏該九流。書
籍所載莫之與儔。然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
明世典常樂佛法。師事釋迦伏膺善誘。豈不
識道勝而鑽仰之乎。


內德論空有篇第三



或有惡取於空以生斷見。無所慚懼。自謂大
乘。此正法所深戒也。其斷見者曰。經以法喻
泡影生同幻化。又云。罪福不二業報非有。故
知殖因收果之談。天堂地獄之說。無異相
如述上林之橘樹。孟德指前路之梅園。權
誘愚蒙假稱珍怪。有其語焉無其實矣。至如
冉疾顏殀以攝養之乖宜。彭壽聃存。由將衛
之有術。貴賤自然而殊。苦樂偶其所遇。譬諸
草木區以別矣。若蓂莢之表祥瑞。連理之應
休明。名載于竹帛狀圖於丹青。此則草木之
貴者也。若被三徑而易蔓。亘七澤而難剪。充
僕妾之薪蒸。被牛羊之履踐。此則草木之賤
者也。若列挺干雲之峯。羅生絕跡之地。斤斧
莫之及。樵蘇所不至。此則草木之全壽者也。
若匠石之所數顧。農夫之所務去。遭荷蓧之
奮鋤。值般輸之揮斧。此則草木殀命者
也。若篠簜比質於松柏。蕙若同氣於蘭芷。
[014-0193a]
翠陵寒而未渝。芳在幽而不已。草木之賢俊
者也。若蒺䔧生而見惡。枳棘多而莫美。在詩
騷之比興。以匹姦而喻鄙。草木之庸猥者也。
若乃異臭殊味。千品萬形壤之所殖。胡可勝
名。何業而見重。何因而被輕。何尤而速斃。
何功而久生。何咎而枯槁。何福而華榮。何習
而含毒。何修而播馨。此豈宿業之所致乎。乃
自然而萬差耳。人之殊命。蓋亦如是。豈由前
業使之然哉。然則無是無非。大乘之深理。明
善明惡。小乘之淺教。愚騃者。


合真。謹慎者乖道。何為捨惡趣善而起分別
之心乎。又嫌佛之說法端緒太多。論空說有
自相乖背。此是佛鬪眾生耳。何不唯明一
種之法乎。邪空之說云爾。正空則不然矣。苟
識空有之理者。豈發如是之言乎。此既喻非
而博言偽而辯。懼其迷誤後人增長邪見。聊
率所聞試論之曰。若夫如夢如幻如響如泡。
無一法而不爾。總萬象而俱苞。上士觀之
以至聖。至聖體之而獨超。大浸稽天而不溺。
大風偃岳而無飄。具六通而自在。越三界而
逍遙。然理不自了正觀以照。心不自寂靜攝
斯調。障不自遣對治方銷。德不自備勤修乃
饒。六蔽既除則真如可顯。三障未滅則菩提
極遙。故真諦離垢淨之相。俗諦立是非之條。
指事必假於分別。論法豈宜於混淆。六度不
可為墜苦之業。三毒不可為出世之橋。投谷
難以無墜。赴火何由不燒。堯舜不可比之於
昏桀。幽厲不可同之於聖堯。忠賢不可斥之
於荒野。邪佞不可昇之於明朝。不可反白而
[014-0193b]
作黑。不可俾晝而為宵。不可以邪害於正。不
可持鳳比於梟。何得同因果於兔角。匹罪福
於龜毛乎。雖引大乘之妙言。不得妙之真致。
說之於口若同。用之於心則異。異者何也。正
法以空去其貪。邪說以空恣其愛。智者觀空
以除恚。惑者論空而肆害。達者行空而慧解。
迷者取空以狂悖。大士體空而進德。小人說
空而善退。其殊若此。豈同致乎。良由反用正
言以生邪執矣。騏驥浮水勤而無功。舟檝
登山勞而不進。豈騏驥舟檝之不善哉。但
浮水登山用之反也。讀淨名離相之典而廢
進修。誦莊周齊物之言以縱情欲。無異策駟
馬而泝流。棹方舟以登坂。望追造父之長
驅。欲比越人之利涉。不亦難乎。夫淨名有清
高之德。莊周無嗜欲之累。故知斷見之論空。
與無為之道反矣。夫妙道之玄致。即群有以
明空。既觸實而知假。亦就殊而照同。其何類
也。譬如對廣鏡而傍觀。臨碧池而俯映。眾
象粲而在目可見而無實性。緣生有而成形。
有離緣而喪質。水遇寒而氷壯。氷涉溫而
堅失。凡從緣而為有。雖大有其何實。故天
地與我皆虛。我與萬物為一。菩提不得謂為
有。何況群生與眾術。故察於物而非物。取諸
身而匪身。麗天著而皆妄。鎮地崇而莫真。言
論窮理而無說。賓客盈堂而無人。艶色絕世
而無美。瓌寶溢目而無珍。善惡殊途而不二。
聖凡異等而常均。尋夫經論之大旨也。從緣
以明非有。緣起以辯非無。事有而無妙實。義
空而匪太虛。無人非𨶳戶之閴。無見非面牆
[014-0193c]
之愚。無說非金人之口。無體非棘猴之軀。無
動非山岳之貌。無別非雷同之諛。無真非魚
目之寶。無實非雁足之書。財比夢財而莫
異。色與幻色而何殊。猗頓等原憲之產。宋里
匹平城之姝。道智了空而絕縛。俗情滯有以
常拘。人與業報而非有。業報隨人而不無。天
堂類天而匪妄。地獄等地而為虛。非同楊雄
之假稱玉樹。曼都之矯見神居。何乃取空言
而背旨。援卉木而比諸。夫夜光結綠之寶。南
威毛嬙之色。人皆見其有而興愛。孰能體其
空而不染。睚眥蠆介之隙。青蠅貝錦之讎。
莫不著其相而興憤。尠能比於空而不憾。獨
謂鄙行空而不戒。善法空而不遵。三惑應捨
而未悛。五德應修而反棄。不觀空以遣累。但
取空而廢善。此豈淨名不二之深致。莊周齊
物之玄旨乎。大矣哉至人之體空也。證萬物
之本寂。知四大之為假。視西施如行廁。比南
金于碎瓦。五欲不能亂其心。四魔無以變其
雅。智日明而德富。惑日除而過寡。截手足而
無憾。乞頭目而能捨。八法不生二相。萬物
觀如一馬。故能證無上智為薩婆若如者反
其理也解脫如此。失其旨者過患如彼。何得
為非而不懼崇邪以為是。夫見舟見水皆非
真諦。而將涉大川非舟不濟。病體藥性均
是空虛。而人由病殞病因藥除。犀角鴆毛等
類泡沫。而飲鴆者死服犀者活。淡水醇醪竝
非真有。而漿不亂人酒能生咎。忠順叛逆皆
如𡼏響。而叛逆受誅忠順獲賞。罪福之性平
等不二。而福以善臻禍因惡致。善惡諸法等
[014-0194a]
空無相。而善法助道惡法生障。故知萬法真
性同一如矣。無妨因緣法中有萬殊矣。空
有二門不相違矣。真俗二諦同所歸矣。若
謂小乘有罪福之言。大乘無是非之語。似
胡越之殊趣。若矛盾之相拒。童子尚羞番
覆。聖人豈為首鼠。良以道聽而途說。遂使謬
量而惡取。若博考而深思。必疑釋而迷愈
矣。敬惟十力世雄無上慈父。言無不實慈無
不普。相無不離視無不覩。德無不周過無不
去。善無不勸惡無不沮。香塗不欣刀割無怒。
不愛從順不憎違拒。福慧圓滿而靡餘。煩惱
罄竭而無緒。拔三界之沈溺啟四生之聾瞽。
空有俱照以相濟。真俗會通而雙舉。務在量
病而施藥。不可違中而偏處。若夫方等一乘
波若八部聖慧之極。大乘之首。莫不廣述受
持之利。深陳毀謗之咎。經又云。深信因果不
謗大乘。何謂大乘之理都無因果乎。夫取相
而為善。則善而未精。見相而斷惡。則斷已復
生。若悟善性寂而無作。若了惡體空而何
斷。乃令三障氷銷而寂滅。萬德雲集以彌滿。
智慧如海。不可酌之以一䗍。道邁人天。豈得
𨶳之以寸管。而喻之於檮杌。測之以愚短。
不亦謬哉。夫說空而恣情者。不能無所苦也。
疾痛惱之則寢不安矣。刀鋸傷之則體不完
矣。終日不食則受其飢矣。無裘禦冬則苦其
寒矣。然則致苦之業。豈可輕而不避乎。夫五
福之與六極。人情所不能齊也。故居窮而思
達。處危而求安。嬰疾而願愈。在慼而羡歡。愛
壽考而忌短折。榮世祿而恥形殘。樂加之而
[014-0194b]
欣笑。苦及之而憂歎。何得雷同於善惡而不
修於福因乎。觀萬姓之異稟。寔千種而殊級。
或比上壽而有餘。或匹下殤而不及。或衣單
布而無恙。或服重繭而寒入。或藉草土而安
和。或處床褥而風濕。或不治而自愈。或雖治
而不立。或無術而體康。或善攝而痾集。其
形之表也均有髮膚。膚之內也腑臟奚殊。
皆含血而苞肉並筋連而骨扶。何一壽而一
夭。何一充而一癯。稟何靈而獨實。受何氣而
偏虛。虛者不獨埃塵而作體。實者豈偏金石
以為軀。未必壽長者有醫術。齡促者無道書。
何謂專由攝養不在業乎。亦有殀命胞胎。
受疾嬰孩。憙怒未競嗜欲未開。未觸冐於寒
暑。未毀悴於悲哀。壽何以而殀。疾何從而
來。則其所以然者。豈非前業之由哉。至如漢
昭哀之二主。魏文明之兩帝。或未三九而登
遐。或僅五八而捐世。術人雲集。但致李氏之
靈。方士如林。不救倉舒之逝。君王不乏於藥。
巫醫豈祕其藝。何寢疾而弗瘳。何促齡而莫
繼。豈非隨業而感報非道術之所濟乎。然經
稱施藥之功。佛歎醫王之德。孔公明慎疾之
軌。老子有攝生之則。不信業者既迷。不順醫
者亦惑。能詳因果之深淺。乃辯藥石之通塞。
可究之以智慧。難具之於翰墨。至如公明辯
崇鶣鵲除痾。河東郭璞譙郡華他。廣陵吳普
彭城樊阿。或禳凶而作吉。或止疾以為和。何
得不信醫術之有益乎。然景純識加刑之日。
而不能使刑之不加。公明知壽盡之年。不能
令年之不盡。鶣鵲華他不能使其親不歿。
[014-0194c]
吳普樊阿不能令其躬不殞。何得不信長短
之有業乎。醫由業會藥依緣聚。醫實有功藥
非無取。必死之病雖聖莫之蠲。可療之疾待
醫而方愈。魂由業反。則僵尸遇再生之藥。
命以業殂。則聖醫為一棺之土。壽之修促體
之安苦。隨遭不泰妍蚩申𤹪𤹪。千品萬端皆
業為主。三界六趣隨業而處。百卉無情。故美
惡非關於業報。四生有命。則因緣不同於草
莽。斤斧伐木不驚。刀杖加人則懼。匏爪繫而
不食。羽毛食而馳騖。比有情於無知。何非倫
而引喻。夫空有略談則率由心業。前且詠其
生常。今則示其正法。小乘以依報為業有。大
乘以萬境為識造。隨幻業而施之天地。逐妄
心而現之識草。若翳目覩乎空花。比睡夢現
其生老。若悟之於心業。則惟聞乎佛道。原夫
小乘之與大乘。如小學之與大學。幼唯教之
以書計。長乃博之以禮樂。始蒙然而類牛毛。
終卓爾而同麟角。此乃為訓之次序。何有異
同而可剝。良以眾生之根有利有鈍。是故聖
人之教或漸或頓。或致之於深遠。或進之以
分寸。雖百慮而一致。亦異道而乖論。乃有
執空門以反教。論大乘而謗小。佛不鬪眾生
眾生自不了。譬闇室之無燭。如夜遊而未曉。
故相剝奪而諠諠。競是非而擾擾。何異採芙
蓉於木末。尋吳楚于燕趙。不亦謬乎。夫一
水無以和羹。一木無以構室。一衣不稱眾
體。一藥不療殊疾。一彩無以為文繡。一聲無
以諧琴瑟。一言無以勸眾善。一戒無以防多
失。何得怪漸頓之殊異。令法門之專一。夫法
[014-0195a]
門之多品。如藥石之殊功。救冷以溫物為用。
去熱則寒藥宜豐。或特宜於禦濕。或偏須於
止風。不可同病而殊藥。不可病殊而藥同。若
守株而必閡。能達變而後通。何得拘一途而
相剝起戰爭於其中乎。三世因果佛不誑欺。
十力勸戒聞當不疑。勸之者應修。戒之者宜
遠。抑凡情之所耽。行聖智之所願。何得違經
論之所明。以胸臆而為斷。而謂善惡都空無
損益乎。夫法眼明了無法不悉。舌相廣長言
無不實。其析有也。則一毫為萬。其等空也。
則萬象皆一。防斷常之生尤。兼空有以除
疾。彼菩提之妙理。實甚深而微密。厭塵勞而
求解慧。當謹慎而無放佚。非聖者必凶。順道
者終吉。勿謂不信。有如皎日。
廣弘明集卷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