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35 南華真經循本--羅勉道 (master)


[004-001a]
南華眞經循本卷之四
  廬陵竹峯羅勉道述
  門人彭祥點校
 內篇
  養生主此篇言養生之主先言養生/者當順其生後言雖云養生
   實視死/生爲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
己己而爲知者殆而已矣爲善無近名爲惡
無近刑縁督以爲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
以養親可以盡年
[004-001b]
 近附近之近縁順也督中也衣背縫之中
 曰裻亦取此義爲善者必有名稱爲惡者
 必有刑罰善養生者釋知而善惡兩忘謂
 其爲善則無近名之美謂其爲惡則無近
 刑之禍蓋無善惡之迹則自超乎刑名之
 外但順吾之中以爲常老氏所謂中者抱
 一守中之中非謂夾善惡中間也朱子書
 皇極辯後非之未必是其本指
庖丁爲文惠君梁惠/王解牛引喻/養生手之所觸肩
之所倚
[004-002a]
 用力而肩斜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音紀以/膝柱之音/闃然嚮音/響
奏刀騞轟/入
 砉聲猶微響則可聞矣騞則聲大矣奏刀
 者其用刀有節奏如奏樂然
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貍字/之訛首之

 左傳註桑林殷天子之樂禮記射義諸侯
 以貍首爲節又曰貍首者樂會時也又曰
 諸侯以時會天子爲節舉此二樂章者爲
[004-002b]
 湯禱桑林以身爲犧牲諸侯歌貍首以射
 首不來朝者皆於解牛有取義也
文惠君曰譆音熙/歎聲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
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
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
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
知止而神欲行
 目之官司視
依乎天理
 天自然也理條理也牛之身體其間有天
[004-003a]
 生自然之條理依而解之
音/披大郤隙/同導大窾空/處因其固然技經肯綮
苦梃/切之未嘗
 肯綮筋骨交結處
而況大軱音孤大/骨也乎良庖歲更刀割也
 但割肉而不中骨
族衆也庖月更刀折也
 折斷其骨故損刀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前言三年此言十九年積至一章之數也
[004-003b]
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刃者刀之鋒鋩硎磨刀石也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
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
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
難爲怵然爲戒視爲止行爲遲動刀甚微謋
音/或然已解諧/上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爲之四顧
爲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
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又下一轉雖是吾之用刀固善矣每至族
[004-004a]
 庖用刀之時吾見其爲之甚難則又不敢
 自恃惕然爲之戒懼昔之不以目視者視
 爲之凝止昔之神行者行爲之遲緩昔之
 游刃有餘者動刀甚微焉乃至謋然已解
 如土之委地則提刀而立爲之四向顧眄
 而目空無人爲之躊躇少立而滿愜其志
 於是善其刀而藏之養生之道何以異此
公文軒
 公文氏軒名宋人
見右師
[004-004b]
 宋官有右師左師
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
 偏則爲介刖而爲右師如孫臏之類
天與人與
 莫是天命歟莫是人所致歟
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
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自言自答曰此介者岀於天非人也人必
 有兩足相與今乃獨足是出於天矣言遭
 則亦是命當如此無非天也
[004-005a]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求/也音/朂乎樊
籠/也神雖王不善也
 雉在澤中飲啄自如不求就養於樊籠若
 在樊籠神雖養得完全終是局促不以爲
 善言獨足何妨但居右師之職既有官守
 寧無禍患此失其養生之道者也
老聃死秦失讀爲/佚弔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
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弔焉若此可乎
 老聃弟子問秦佚非老聃之友邪秦佚曰
 然弟子曰既是老聃之友豈能無情今弔
[004-005b]
 焉三號而出可乎
曰然秦佚曰始也吾以爲其人也而今非也
 其指老聃始吾以弟子爲是老聃之徒而
 今見其非也謂未免世俗之情
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
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
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會猶感也遁天遁逃天理倍情違背眞情
 忘其所受忘其受命於天者自有一定之
[004-006a]
 數也刑罪也言向時入弔見老少哭之過
 哀彼其所以感會於心必有不求其哀而
 自哀者曰哭曰言者哭而且言也此是遁
 逃天理違背眞情忘其受命之初者也上
 古虚無恬淡之世若有如此便是逆天底
 罪人責弟子典喪之過
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
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音玄解
 生者適然而來如時之忽至死者適然而
 去如時之順去安其時則生不足樂處其
[004-006b]
 順則死不足哀帝即天也帝之縣解者天
 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人禀受以生便有
 喜怒哀樂吉凶悔吝爲其所縣係若安時
 處順哀樂不能入則天之所縣係者解散
 矣上古之人皆如此故秦失止於三號而
 出也
指窮於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又說箇譬喻以明死生之理如以指計薪
 薪多而指有窮盡及火相傳燒而不知其
 即時罄盡人未有不死者哭之何爲過哀
[004-007a]
 前二節言養生後一節言死生如一視死
 生如一乃所以養生也學道者當以此爲
 養生之主


南華眞經循本卷之四






[004-00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