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35 南華真經循本--羅勉道 (master)


[002-001a]
南華眞經循本卷之二聴八
      廬陵竹峰羅勉道述
      門 人 彭 祥 點 校
 內篇
   齊物論上戰國時學術不明是非蠭/起世道人心陷溺甚矣儒
   者則必息邪說距詖行以閑先聖之/道老莊之學則但守吾天眞初不與
   較因其是而是之因其非而非之聽/其不齊而自齊矣此篇多是問公孫
   龍子如是非彼是因非因是非指/非馬堅白同異皆公孫龍子語
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嘘嗒音/榻焉似喪
其耦
[002-001b]
 南郭子綦所居隱几低頭凭几也嘘開口
 出氣也嗒焉合口也方俯而凭几俄仰而
 嘘氣忽嗒焉合其口頃刻三變寫出如畫
 喪其耦者神以形爲耦遺耳目形骸如死
 然也
顔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音/姬乎形固可使
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几者
非昔之隱几者也
 顔成子游子綦弟子姓顔名偃字子游謚
 成可者謂其可也言不知人之形與心可
[002-002a]
 使之如此怪而善之也昔以隱几仰天之
 頃爲昔也怪今隱几之子綦非昔隱几之
 子綦昔活而今若死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
 不亦善吾如此而問之
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
 吾神也我形也吾我己三字若無異義而
 我之與己終有私意故孔子無我而告顔
 淵以克己道家養煉元神視身如遺子綦
 嗒焉之際韜神於寂身心俱滅故曰今者
[002-002b]
 吾喪我汝知之乎者子綦反問子游知之
 乎却從而告之也
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
籟夫
 以人籟引起地籟而以地籟引起天籟言
 汝若聞地籟天籟之說則知吾之所以喪
 我者矣
子游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音/隘氣其
名爲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
之翏翏音/溜
[002-003a]
 大塊天地也翏翏長風之聲風長則所被
 者廣
山林之畏音/委諸鬼切山/卷曲也大木百圍之竅穴
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
 鼻口耳三者似人之形枅則相累積有空
 缺圈則圓而中空臼則中窊三者似器之
 形
似洼者似汙者
 水聚牛跡曰洼水流窊下之所曰汙二者
 似地之形
[002-003b]
激者謞音/孝者叱者吸者呌者譹音號哭/之號者宎
音/要者咬音咬者
 上言形此言聲激如水激聲謞如箭去聲
 譹如號哭聲宎室東南隅如深室中聲咬
 如鳥咬咬聲
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
 于竽通韓非曰竽爲五聲長喁者衆竅如
 魚口之噞喁
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衆竅爲

[002-004a]
 泠風清泠之風飄風飄忽之風莊多讀烈
 爲厲濟止也風至極猛則止矣唱和二字
 是形容籟字
而獨不見之調調刁刁乎
 調調刁刁樹尾風調調然和而刁刁然微
 動也今俗呼風小爲調調地而采茶者以
 嫩條爲刁掇言刁刁然可掇也○此一節
 言地籟翏翏者風作之時調調刁刁者風
 濟之時先有許多聲響忽然無有人生正
 如此引起下文
[002-004b]
子游曰地籟則衆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
敢問天籟
 地籟則前所說衆竅是己人籟則笙竽之
 類是已此不必問敢問天籟
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音/紀也咸其
自取怒者其誰邪
 己字與前我字相應天之生物亦如吹焉
 要形容天籟故下吹字吹萬不同而使其
 皆若自己爲之而造物無與焉許多變態
 皆其自取其怒而出者果誰爲之邪怒字
[002-005a]
 不可專作喜怒解言許多變態暴怒出來
 如風之猛厲而衆竅暴怒也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閑閑防閑又防閑間間一間又一間炎炎
 爍人貌詹詹諄至貌言人之知識言語有
 此不同
其寐也魂交其覺音/教也形開與接爲構日以
心鬭
 邵康節曰神者人之主將寐在脾熟寐在
 腎將寤在肝正寤在心莊子所謂魂即康
[002-005b]
 節所謂神人寐則神交於腎而形靜寤則
 神舍於心而形動寤而與物接則自有許
 多機關下文備言之
縵者莫半切
 縵繒無文也計謀錯綜而不見者似之卿
 雲歌禮縵縵兮亦取禮文錯綜之義
窖者密者
 窖者掘地藏物也密者細密也三句言人
 之機關有如此者句法與激者謞者相應
小恐惴惴大恐縵縵
[002-006a]
 小恐懼則惴惴不自保大恐懼則爲計如
 組織句法與小和大和相應
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
 其發於外如射者機栝必期於中其司是
 非之的有如此者
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
 其留滯於中如會盟詛祝不可得渝言其
 守好勝之私有如此者
其殺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爲之
不可使復之也
[002-006b]
 其衰殺如秋冬肅殺言其焦心勞思日見
 銷爍有如此者又申一句云此乃其溺於
 物慾所爲不能使其自反也
其厭淹/入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
使復陽也
 其厭没如緘縢閉固言其終老於嗜慾之
 溝瀆有如此者又申一句云此乃其心已
 近於死不可復生也自其發若機栝至莫
 使復陽也文義與厲風濟則衆竅爲虚而
 獨不見調調刁刁乎相應到此分明是說
[002-007a]
 教倒地了下文喜怒哀樂又突起可見筆
 力有餘
喜怒哀樂慮歎變慹音慴姚佚啓態
 慹字從執從心言其心拘執也姚治也佚
 放佚也啓開啓聰明也態度也荀子亦云
 莫不美麗姚冶奇衣婦飾血氣態度儒書
 只言七情莊子又增作十二般
樂出虚蒸成菌
 此十二者如樂音之出於空虚地氣之蒸
 成朝菌然律始於無中生一自一而三而
[002-007b]
 九歷十二辰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
 是爲黄鍾之實於是損益之而成十二律
 是之謂樂出虚菌亦虚空中所産皆所以
 形容天籟者也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
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歎息而言已乎已乎世人如此其休乎不
 過旦暮得此以爲所由生乎○此一節言
 天籟天之生人有許多情態正如風作之
 時有許多聲響○自篇首至此莊子述起
[002-008a]
 子綦問荅而下文因廣其說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
所爲使若有眞宰而特不得其眹陳/上可行己
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
 就子綦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咸其自取
 上摘出來議論非彼無我即吹萬不同而
 使其自己也非我無所取即咸其自取也
 非彼造物固無我之累非是有我亦安取
 許多變態子綦此說亦近之矣但尚欠說
 到此變態之所爲役使處子游不知之也
[002-008b]
 所爲役使而聽命者如有眞宰焉眞宰者
 即無極之眞妙合二氣五行而人所具以
 生者也人身中有此眞宰故血氣爲之役
 使而許多變態可收斂寂然然而人莫得
 其眹兆無可用工處其爲可行驗之得道
 之人已足深信而終不可得其形蓋雖有
 坎離交媾子母留戀之情而本無形象也
 此老氏大道之指而丹經之所由出
百骸九竅六藏去聲腎/藏有二音/該而存焉吾誰與
爲親汝皆悦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爲臣
[002-009a]
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爲君臣
乎其有眞君存焉
 自反吾之一身百骸九竅六藏莫不該存
 吾與誰者爲親又設爲自問之辭莫是汝
 皆悦之乎莫是有私愛焉無私愛之理也
 既是如此則皆相爲臣妾乎莫是皆爲臣
 妾則不足以相治而更迭爲君臣乎曲折
 疑難却終之曰其有眞君存焉言百骸九
 竅六藏所以聽命者眞君也眞君即眞宰
 因言君臣變文耳
[002-009b]
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其眞一受其形
不亡以待盡
 此情字即有情而無形之情人求得此情
 與不得此情皆於其眞無損益眞者自如
 也人受形之初便有此眞與生俱生未嘗
 亡失以待形盡後已
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
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薾然疲役
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
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
[002-010a]
 相刃相殺傷相靡相服從形以載眞形化
 則心與之俱化所謂不亡者亦盡矣因言
 不亦悲乎又言可不哀邪又言可不謂大
 哀乎辭愈痛切其警世深矣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
不芒者乎
 芒芒昩無知也○此一節是莊子因子綦
 天籟之說而指示人以賦予之初元有眞
 宰者存後面數節却極陳是非彼此不足
 爭辯唯當明此眞宰而已
[002-010b]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
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
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以無有
爲有無有爲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
柰何哉
 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是從子
 綦師弟子問答上來奚必知代而心自取
 者是從日夜相代咸其自取來成乎心者
 心之主宰萬事之名有眞宰爲之主則成
 箇心無以主之則走東走西不成箇心矣
[002-011a]
 學道者不必外求師但反之吾心自有餘
 師此眞宰在人無知愚皆有之不特曉得
 日夜相代咸其自取之理者有之雖愚昩
 不曉者亦與有焉若未知眞宰所在其心
 未成而先有是非之辯譬之今日方往越
 而謂昔已至寧有此理雖神禹且不能將
 無爲有以知天下之事況我乎先安頓是
 非二字在此下文却反覆言之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其以爲鷇音/寇音亦
[002-011b]
有辯乎其無辯乎
 又從吹萬不同上來夫人之言非如天籟
 之吹萬物一以無心也乃言者之人有言
 耳既出於人則寧免無私故其言特未定
 不可爲凖言既未定則人視之亦如無有
 故曰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鷇鳥初出
 卵者人聞禽鳥之音如鵲則報喜鴉則報
 凶鸛鳴知雨布穀鳴催耕可聽之爲準鷇
 音未定則不爲準矣人言之未定亦猶是
 也
[002-012a]
道惡乎隱而有眞僞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
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於小
成言隱於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
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
莫以明
 總上文道與言作議論所謂成心便是道
 大道本無眞偽因何隱而有眞偽至言本
 無是非因何隱而有是非道因何去失而
 不存言因何存而不可凖此設問之辭却
 答云道隱於旁門小成之術言隱於浮華
[002-012b]
 不實之說故有儒墨二家相與是非如墨
 以儒爲非則自以墨爲是矣儒又自以儒
 爲是則以墨爲非矣是其所非而非其所
 是此儒墨之所以紛紛也遂申言而曉之
 曰與其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莫若明
 吾之眞宰猶言且理會自己工夫說甚閑
 是非○前一節結句云人之生也固若是
 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故此
 結句云莫若以明明者知眞宰所在芒昩
 者不知也後二節皆以此結申重丁寧之
[002-013a]
 意深矣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
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

 前一節只言是非兩字而是非寔生於彼
 我之相對故此一節又以彼是兩字作議
 論物無非彼者凡物皆有彼我以彼爲彼
 而彼又以我爲彼物無非是者凡物皆有
 是彼以彼爲是而我又以我爲是自彼則
 不見者自彼人言之則皆不見其爲彼與
[002-013b]
 是何也彼自以彼爲我則不見其爲彼矣
 彼以彼之非爲是則不見所謂是矣自我
 則知之者自我言之則見彼之爲彼矣見
 彼有不是處則知所謂是矣言人不可自
 蔽如彼人不自知自我觀之則知也彼出
 於是者我之指彼爲彼彼之指我爲彼皆
 出於自是之故我自是則以非歸之彼而
 謂彼爲彼矣彼自是則以非歸之我而謂
 我爲彼矣是亦因彼者我之自是與彼之
 自是亦因各分在彼之故我以彼爲彼則
[002-014a]
 必以非歸之彼而以我爲是矣彼以我爲
 彼則必以非歸之我而以彼爲是矣此彼
 是方生未已也
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
可方可
 又綴上方生字却下雖然一轉雖彼是之
 說方生然方生則有方死方死則又有方
 生方可則有方不可方不可則又有方可
 以循環之理觀之則彼是之說須有死滅
 時而今不可齊者須有可齊時
[002-014b]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
于天亦因是也
 今且因其是非而是非之以待其自定必
 覆言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者既因其是則
 亦因其非既因其非則亦因其是如因其
 一而不因其一則猶未免於爭是以聖人
 不行是非之途超然物外或有是非只照
 之于天猶言或是或非天自監之亦所以
 因其是也既言因是因非却又只言因是
 省文耳下文皆申明因是之說
[002-015a]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
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
 此聖人因是之說凡是者亦歸之彼凡彼
 者亦以爲是如此則此盡以彼爲是而此
 自認其非彼亦盡以此爲是而彼自認其
 非彼此各有一是非矣果何分於彼是乎
 哉
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
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
 彼是不對立則無是非矣此謂之道樞又
[002-015b]
 解說樞之義樞者門牡也樞處於環中圓
 轉不碍而開闔無窮聖人執道之樞而一
 聽是非之無窮猶是也
故曰莫若以明照前結句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
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
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可乎可不可
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
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物固有所然物
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002-016a]
 此從前一節方可方不可上來戰國時有
 白馬非馬之辯故引之而又近即身之指
 以並論此指也而辯者必云非指然以指
 之類喻其非指不若以非指之類喻其非
 指也此馬也而辯者必云非馬然以馬之
 類喻其爲非馬不若以非馬之類喻其爲
 非馬也若合天地爲一指則人之所謂指
 者非指矣若總萬物爲一馬則人之所謂
 馬者非馬矣蓋執著觀之則必指爲指馬
 爲馬不執著觀之則天地可爲指萬物可
[002-016b]
 爲馬故人於是非之間不可有執著但當
 可乎其所可不可乎其所不可夫道本無
 名人行之而成道之名物本無名人謂之
 而立物之名則然與不然者亦人强謂之
 耳因而然之不然之可也雖物固有所端
 的是然是可者亦以是觀之則無物不然
 無物不可矣固有所者端的之意
故爲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
爲一
 莛屋梁楹堂東西兩楹厲惡人西施美人
[002-017a]
 莛橫而楹直厲醜而施妍恑怪萬狀皆以
 道通之而爲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無成與毁復
通爲一
 其分裂也或所以爲成全其成全也或所
 以爲毁壞故凡物無成與毁反復通之則
 只爲一蓋只從成而觀之則不見其毁只
 從毁而觀之則不見其成通成毁循環而
 觀之則成可以爲毁毁可以爲成其實則
 一
[002-017b]
唯達者知通爲一爲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
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
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達者之人知通爲一故爲不用而寓諸事
 功寓諸事功即用也用即通也既通則得
 諸心矣既得則近乎道矣如此者所謂因
 是已一向如此既而純熟不知其然則謂
 之道
勞神明爲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
朝三曰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
[002-018a]
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狙皆喜名實未虧而
喜怒爲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
而休乎天均是之謂兩行
 凡勞苦其心神爲此一偏之見者不知通
 之爲一者也如衆狙喜怒不自知覺狙公
 順其所欲而無虧於名實亦因是之道也
 是以聖人因其是而是之因其非而非之
 調和之使不爭而休息乎天理之均平此
 之謂是非兩行而不相悖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以爲未始有
[002-018b]
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爲有物
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爲有封焉而未始
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
所以虧愛之所以成
 因上文云聖人又推而言古之人未始有
 物者即所謂無極也知至於此則至矣盡
 矣不可復加矣中庸亦曰上天之載無聲
 無臭至矣未始有物則何有是非和之以
 是非已是後世聖人事古之人併此亦無
 也
[002-019a]
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有
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
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
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
故載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異於彼其好之
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
昧終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終身無成若是
而可謂成乎雖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謂成
乎物與我皆無成也是故滑疑之耀聖人之
所圖也爲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
[002-019b]
 文昭氏之名枝䇿所以憂瑟者梧以梧桐
 爲琴瑟也幾近也載事也末年老年也綸
 緒也綴上成字而言若以爲有成與虧便
 如昭氏之鼓琴若以爲無成與虧便如昭
 氏之不鼓琴試以昭文之鼓琴言之昭文
 之鼓琴與師曠惠子三人之知相近皆技
 藝之高者也能與師曠惠子抗衡則其於
 琴可見其精矣故從事於此至老而不輟
 者乃其篤好之欲以表異於人其篤好之
 也欲以明示衆人而已彼衆人非所可明
[002-020a]
 而强欲明之故卒無知音如堅白之辯者
 始欲明之而終至晦昧也昭文既無成矣
 其子又以文之緒終其業亦終身而無知
 音如此看來使昭氏當來不學鼓琴則何
 有成與虧惟其好鼓琴故有成虧也若是
 猶言見存如此若據見存如此而謂之成
 則我今亦可謂之成若據見存如此而不
 可謂之成則物與我何有成日是故滑亂
 可疑無分曉中自有光耀乃聖人之所圖
 不必分别孰爲成孰爲不成也却繳前爲
[002-020b]
 是不用而寓諸庸一句結之曰此之謂以
 明仍照前結句



南華眞經循本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