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2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唐-義淨 (TKD)


[22-0415b]
制譯
學家受食學處第三
尒時薄伽梵在廣嚴城於此城中有
一長者名曰師子先事外道因詣佛
所聽受法故獲得初果見營田業多
有過失卽皆棄捨於三寶所深起信
心意樂淳善常樂惠施由施三寶以
至貧窮時舎利子與大目連従他方
來至斯住處時師子長者二倶延請
明當就食諸婆羅門尼士見起譏嫌
作如是語師子長者歸外道時家産
巨富信苾芻後頓至貧窮衣不掩身
食不充口故知釋子非歸依處舎利
子大目連聞是語巳便徃白佛佛言
汝諸苾芻應可爲彼師子長者作學
家白二羯磨更有餘類亦應爲秉如
常集僧應令一人作白羯磨應如
是作
大德僧伽聽此師子長者信心慇重
意樂淳善隨其所有悉皆惠施於三
寶所曾無恡心諸有求人亦皆給與
[22-0415c]
由是衣食悉皆罄盡若其僧伽時至
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許與師子長
者作學家羯磨白如是羯磨准白應
作若苾芻知僧伽作學家羯磨巳不
應徃彼受其飮食牀座臥具及爲說
法時二尊者雖曾受請知衆作法不
徃赴食佛言若受請者就食無犯二
人便徃赴請六衆見去作如是語彼
初見諦亦常請我等我今合徃受彼
飮食旣至彼巳飮食不充所食之分
悉皆食盡童兒啼泣諸俗譏嫌苾芻
呵猒云何苾芻知彼學家衆爲作法
仍徃彼舎受二五食世尊因此廣說
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知是學家僧與作學家羯
磨苾芻先不受請便詣彼家自手受
取珂但尼蒲膳尼食是苾芻應還村
外住處詣諸苾芻所各別告言大德
我犯對說惡法是不應爲今對說悔
是名對說法
如是世尊制學處巳時師子長者婦
告其夫曰因何聖者久不見來師子
答曰僧伽知我家生貧乏衆作羯磨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二張益
[22-0416a]
制不許來妻曰若如是者卽是僧伽
與我家中作覆鉢羯磨我之福業因
何得生時彼長者卽以其事徃白佛
佛言汝等苾芻従今以去向師子舎
受用牀座幷爲說法者無犯時諸苾
芻徃彼舎時空鉢而入空鉢而出其
妻見巳情生悒歎面帶憂色時諸苾
芻以事白佛佛言苾芻不應空鉢而
入時諸苾芻奉佛教巳乞得鉢食持
入其舎苾芻食時諸小男女情希殘
食苾芻不與遂便啼泣以事白佛佛
言應與苾芻以全餠果與之男女得
巳便持出外諸外道見問曰汝於何
處得好餠果報言聖者與我外道曰
師子受分迴與野干以甁注甁更相供
給苾芻聞巳白佛佛言不應與全餠果
可碎而與家人有持葉與苾芻藉鉢苾
芻不受佛言應受時廣嚴城栗姑毗
等見長者家財食罄乏遂遣傭人助
力耕墾昔時所廢之地地旣停久沷
壤異常所費不多成實數倍未久之
閒衣食豐贍倍勝於前時彼長者旣
見家道隆盛思仰福田徃詣佛所請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三張益
[22-0416b]
解羯磨佛便聽許佛教長者日應入
寺中具以其事白上座知令鳴搥集
衆於上座前向衆礼拜蹲踞合掌作
如是白大德僧伽聽我師子於三寶
所深起信心意樂淳善常樂惠施由
施三寶故以至貧窮由此僧伽哀愍
我故爲作羯磨令諸聖衆不入我家
我今財食還復豐盈然我師子先得
衆法今従大衆乞解羯磨唯願爲我
解羯磨法慈愍故三說如是白巳礼
衆而去是時大衆應令一人准所爲
事作白四羯磨應解旣作解巳諸苾
芻衆如昔還徃隨受供養並皆無犯
若復苾芻者謂六衆也餘如上說學
者謂信三寶證得見諦家謂四姓僧
謂世尊弟子羯磨者謂白二法於如
是家先不受請輒徃受食者得罪此
中犯者於如是處受二五食噉咽之
時同前得罪其說悔法如上若得解
法食皆無犯又無犯者廣如前說
阿蘭若住處外受食學處第四
佛在刧比羅伐窣覩城多根樹園於
此夏安居時諸釋子知諸苾芻前安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四張益
[22-0416c]
居了於八月十四日倶徃佛所礼佛
足巳白佛言世尊明日聖衆夏了我
等送食來至住處願佛及僧慈愍納
受世尊默然時諸釋子知佛受巳礼
佛而退便於明日以好飮食滿車載
去令諸使女隨従而行旣至半途諸
賊來刧賊師令曰其釋迦女勿爲刧
奪不用其言皆奪衣服形露羞恥入
草潜形時六衆苾芻恠食遲至共相謂
日我等當行乞食無冝久住行至中途
見諸飮食載滿車乘卽便大喚誰在
此中時諸釋女在草叢内遥告之曰
我被賊刧露體無衣所有飮食隨自
取噉六衆報曰汝何不出答曰我現
無衣如何相見報日汝身支分我悉
曾觀同汝巳親何事羞恥可冝速出
授我飮食諸女遂出露形授食是時
六衆飽食而去
時諸釋迦子隨後而來見諸女被刧
卽皆四散討覔賊徒執捉將來欲加
苦害諸女告日賊師無心令刧奪我
諸人遂放于時賊師求請釋迦子曰
仁等慈悲恩流普洽寧容殺此無識
之輩幸能釋放存彼微生時釋迦子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五張益
[22-0417a]
皆放令去遂將飮食徃至寺中與苾
芻食諸釋女等於六衆處不與好
食釋子問曰何意行食不爲平等報
曰此皆食訖問曰誰當先與報言我
與彼恠覆問女皆具答釋子聞巳極
生嫌賤時諸釋子告苾芻曰聖者何
不於險路處令人告知我等備擬免
被賊盜苾芻以事白佛佛言於險林
處應差苾芻五法成就令其看守無
愛恚怖癡善知道路先應問能以事
勸喻若言能者以白二法而差遣之
應令一人准所爲事作白羯磨佛告
諸苾芻其看守苾芻所有行法我今
當說看守苾芻於寺四邊半踰膳那
内悉應觀察若有怖處應可放煙或
懸幡幟或於路中橫布樹葉或書字
告知若無怖處應懸白幡此之行法
不依行者得惡作罪若看守人飢湏
食者於小食時隨情食飯湏伴應與
時諸苾芻聞彼六衆寺外林中險怖
之處令露形女授與飮食共生嫌恥
具以白佛佛言廣說乃至爲諸苾芻
制其學處應如是
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六張

[22-0417b]
若復苾芻在阿蘭若恐怖處住先無
觀察險難之人於住處外受食食者
是苾芻應還住處詣諸苾芻所各別
告言大德我犯對說惡法是不應爲
今對說悔是名對說法
若復苾芻者謂是六衆阿蘭若義如
捨墮中說無觀察者謂未差遣看守
之人住處外者謂在寺外食有二五
亦如上說此中犯者苾芻於險怖處
無看守人作無看守想疑皆得本罪
次二句輕後二無犯若於險處有看
守人食時無犯又無犯者廣如前說
衆多學法
佛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
時五苾芻雖復出家尙同俗服威儀
容飾甚不端嚴尒時世尊作如是念
過去諸佛云何教聲聞衆著衣服
耶是時諸天前白佛言如淨居天所
著衣眼世尊卽以天眼觀知如諸天
所說事無差異卽告苾芻曰汝従今
後應同淨居天圓整著泥婆珊
時六衆苾芻著衣太高淨信婆羅門
等見不齊整便生譏誚作如是語此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七張益
[22-0417c]
諸苾芻衣不齊整同無恥人諸苾芻
聞巳白佛佛言不應大高著衣應當
學六衆聞已著衣太下俗復譏嫌佛
言不應太下著衣如新嫁女應當學
或時當前長垂猶如象鼻諸俗譏
嫌佛言不應當前垂下或時腰邊細
襵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如多羅葉著
衣應當學或時撮聚一角反擪腰邊
猶如蛇頭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反擪
著衣猶如蛇頭應當學或時捉其上
角團内腰邊猶如豆團佛言不應如
是著衣猶如豆團應當學
如是世尊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
如是說齊整著裙應當學不太高不
太下不象鼻不蛇頭不多羅葉不豆
團形著裙應當學佛言團整著三衣
應當學時六衆苾芻著衣大而淨信
婆羅門等見不齊整便生譏誚作如
是語此諸苾芻衣不齊整同無恥人
諸苾芻聞巳白佛佛言不應太高著
三衣應當學六衆聞巳著衣太下諸
俗譏嫌佛言不應太下著三衣如新
嫁女應當學或披上衣垂前一角猶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八張益
[22-0418a]
如象鼻諸俗譏嫌廣如上說如是世
尊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齊
整著三衣應當學不太高不太下好
正披好正覆少語言不高視入白衣
舎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時六衆苾芻
覆頭入白衣舎淨信婆羅門等見覆
頭時作如是語同無恥人及新嫁女
諸苾芻聞巳白佛佛言不應覆頭入
白衣舎應當學
六衆苾芻偏抄衣入白衣舎乃至佛
說不偏抄衣應當學
六衆苾芻雙抄衣入白衣舎乃至佛
說不雙抄衣入白衣舎應當學
六衆苾芻叉腰入白衣舎乃至佛說不
叉腰入白衣舎應當學
六衆苾芻拊肩入白衣舎乃至佛說
不拊肩入白衣舎應當學諸苾芻聞
巳白佛佛言廣說乃至爲諸苾芻制
其學處應如是說不覆頭不偏抄衣
不雙抄衣不叉腰不拊肩入白衣舎
應當學佛
在逝多林時六衆苾芻蹲行入白一
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九張益
[22-0418b]
衣舎淨信婆羅門等見蹲行時作如
是語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巳白佛佛
言不應蹲行入白衣舎應當學乃至
苾芻足指行入白衣舎乃至佛說不
足指行入白衣舎應當學
苾芻跳行入白衣舎乃至佛說不跳
行入白衣舎應當學
苾芻庂足行入白衣舎乃至佛說不
庂足行入白衣舎應當學
苾芻努身行入白衣舎佛言廣說乃
至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不蹲行不足指行不跳行不庂足行
不努身行入白衣舎坐應當學
佛在逝多林時六衆苾芻搖身入白
衣舎淨信婆羅門等見搖身時作如
是語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巳白佛佛
言不應搖身入白衣舎應當學
苾芻掉臂入白衣舎佛言不應掉臂
入白衣舎應當學
苾芻搖頭入白衣舎佛言不應搖頭
入白衣舎應當學
苾芻肩相排入白衣舎佛言不應肩
相排入白衣舎應當學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十張益
[22-0418c]
苾芻連手入白衣舎佛言不應連手
入白衣舎應當學
佛言廣說乃至爲諸苾芻制其學處
應如是說不搖身不掉臂不搖頭不
肩排不連手入白衣舎應當學
佛在逝多林時六衆苾芻在白衣舎
他未請坐輒便自坐淨信婆羅門等
見自輒坐作如是語同無恥人諸苾
芻聞巳白佛佛言廣說乃至爲諸苾
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在白衣舎他
未請坐不應輒坐應當學佛在室羅
伐城逝多林時六衆苾芻
在白衣舎不善觀察輒尒便坐淨信
婆羅門等見在白衣舎不善觀察輒
坐作如是語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巳
白佛佛言廣說乃至爲諸苾芻制其
學處應如是說在白衣舎不善觀察
不應坐應當學
尒時世尊過十二年方至刧比羅伐
窣覩城於第一日在王宮中食至第
二日在自宮中受其供養佛衆食時
瞿卑夫人自手行食時具壽鄔陀夷
不善斂身令瞿卑夫人恠其非法後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十一張益
[22-0419a]
於異時獨至宮中夫人令坐朽牀放
身而坐牀破倒地因致譏醜廣說乃
至佛言苾芻若於俗家坐時不應放
身而坐可善觀察應當學或於俗舎
累足而坐或重内外踝而坐或急斂
足或長舒足或露身坐諸俗譏嫌佛
言不應如是當制學處
在白衣舎不累足不重内踝不重外
踝不急斂足不長舒足不露身應
當學
佛在江猪山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
舎而食其行食者不善用心摋放美
團苾芻於鉢不恭敬護遂多損破佛
言恭敬受食應當學佛在江猪山時
六衆苾芻入菩提長者舎乞食長者
與食滿鉢受飯復受羹臛鉢便溢滿
流落汙地因生譏恥以事白佛佛言
爲制學處應如是說
不得滿鉢受飯更安羹菜令食流溢
於鉢緣邊應留屈指用意受食應
當學
或食未至預申其鉢如乞索人現饕
餮相因生譏恥以事白佛佛言爲制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十二張益
[22-0419b]
學處應如是說行食未至勿預申鉢
應當學
不安鉢在食上應當學
或復食時現憍慢相猶如小兒及諸
婬女佛言不應如是憍慢而食恭敬
而食應當學
或復食時極小入口極大入口如貧
乞人佛言不應如是不極小搏不極
大搏圓整而食廣當學佛
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
舎而食時鄔波難陀苾芻與摩訶羅苾
芻隣次而坐時摩訶羅大開其口向
上而望時鄔波難陀便以土塊遥擲
口中報云且食此物佛言不應如是
預張其口若
食未至不張口待應當學佛
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
舎而食時六衆苾芻含食言話諸俗
譏嫌沙門釋子不知慚愧與俗不殊
共生譏醜以事白佛佛言不應如是
含食語應當學或
復至施主家見羹菜少恐不充足先
請得羹以飯蓋覆更望得諸俗譏一
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十三張益
[22-0419c]
嫌佛言不應如是不得以飯覆羹菜
不將羹菜覆飯更望多得應當學
時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甛六衆
卽便彈舌相告謂食大酢或復其食
過酢六衆卽便㗘㗱相告謂食大甛
或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熱六衆
卽便呵氣相告云食大冷呵熱方食
或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冷六衆
卽便吹氣相告云食大熱吹氣方食
此等皆是倒說其事故惱施主佛言
不應尒應制學處
不彈舌食不㗘㗱食不呵氣食不吹
氣食應當學
或時六衆受請食時以手爬散飯食
猶如雞鳥或云食惡共相毀訾或復
以食塡頬細細取食或復食時齧半
留半或復舒舌舐掠脣口佛言應制
學處
不手散食不毀訾食不塡頰食不齧
半食不舒舌食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先曾歸依
露形外道近生信敬歸佛法僧遂請
佛僧就舎而食時彼施主行諸飮食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十四張益
[22-0420a]
及以麨團薄餠蘿蔔是時六衆
欲譏施主便以麨團作窣覩波像上
置蘿蔔覆以薄餠遂相告日此是惡
趣中露形外道晡刺拏塔漸取食之
蘿蔔便倒更相告曰此是露形外道
作窣覩波今便崩倒施主見巳息歸
敬心佛言應制學處不作窣覩波形
食應當
學或時六衆受他請食其美好者有餘
著手卽便以舌重舐其手鉢亦如是
或時振手或復振鉢謂以鉢水振灑
餘人汙彼衣服見他好衣生嫉妬故
佛言如是等皆不應作應當學時有
施主飯食衆僧報言聖者多有好食
莫多請麨六衆不信便多受麨後見
好食欲棄其麨比坐有一摩訶羅苾
芻四顧而望于時六衆便持麨團置
彼鉢内遂令溢滿不暇受餘佛言常
看鉢食應當
學時有苾芻食時鉢滿六衆傍觀共
生輕慢云此摩訶羅大能噉食佛言
不輕慢心觀比坐鉢中食應當
學六衆苾芻以不淨手捉淨水甁遂
令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十五張

[22-0420b]
諸蠅竸來附近招致譏醜佛言不以
汙手捉淨水缾應當學
六衆苾芻在江猪山於菩提長者高
樓上食以洗鉢水弃在好地施主生嫌
佛言應制學處在白衣舎不弃洗
鉢水除問主人應當學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婆羅門孩兒遇病
有鄔波索迦是彼知識來告之日孩子
若病冝徃逝多林中従諸苾芻乞鉢
中水令其洗沭必得平善時婆羅門卽
徃求水見鄔波難陀従乞鉢水鄔波難
陀便以殘麨飯内置鉢水中而授與
彼彼見雜水起穢惡心作如是語我兒
寧死誰能用此鄙惡之物而洗浴耶
以事白佛佛言不應以此穢水持施
於人若有人來乞鉢水時應淨洗鉢
置清淨水誦阿利沙伽他呪之三遍
授與彼人或洗或飮能除万病阿利沙伽
他者謂是佛所說頌出聖教中若讀誦時有大威方但是餘處今誦
伽他者皆此類也卽如河池井處洗洛飮水之時或暫於樹下偃息
取涼而去或止客舎或入神堂蹈曼荼羅涼佛塔影或時巳影障敬
尊客或大衆散時或入城聚落或晨朝日莫礼拜尊儀或毎食罷時
或灑掃塔廟諸如此事其類寔繁皆湏口誦伽他奉行揵福若故
心違慢咸得惡作之罪伹一切有部毗

奈耶卷苐五十苐十六張益
[22-0420c]
東川法衆此先不行故因注言知聖教之有在其伽他者如有頌云
世間五欲樂或復諸天樂若比愛盡
樂千分不及一由集能生苦固苦復生
集八聖道能超至妙涅槃處所爲布施
者必獲其義利若爲樂故施後必得安
樂佛言不得以殘食置鉢水中應當
學時有苾芻安鉢地上下無儭替招
致譏醜令疾損壞佛言應制學處地
上無替不應安鉢應當學時有苾
芻立洗鉢失手墮地打破其鉢佛言
不立洗鉢應當
學時有苾芻於危險崖岸置鉢佛
言不應尒不於危險岸處置鉢應當
學河水急流逆以鉢㪻遂令鉢破佛
言不應尒不得逆流酌水應當
學六衆苾芻前人坐自巳立爲其說
法時有敬信三寳婆羅門居士等呵
止苾芻曰大師世尊於無量刧勤修
苦行捨頭目髓腦國城妻子求得此
法云何仁等以逋慢心人坐巳立輒
爲陳說佛言不應尒人坐巳立不爲
說法應當
學時有病人不能久立聽法佛言若
是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十七張

[22-0421a]
病人坐臥高下於道非道及以車乘
著靴覆頭冠花纓絡持蓋刀杖幷著
甲冑等若是病者隨何威儀爲說無犯
爲制學處當如是說人
坐巳立不爲說法除病應當學人
臥已坐不爲說法除病應當學人
在高座已在下座不爲說法除病應
當學人
在前行已在後行不爲說法除病應
當學人
在道已在非道不爲說法除病應當

爲覆頭者不爲偏抄衣不爲雙抄衣
不爲又腰者不爲拊肩者說法除病
應當學不
爲乘象者不爲乘馬不爲乘輿不
爲乘車者說法除病應當學不
爲著屐靴鞋及履屨者說法除病應
當學不
爲戴帽著冠及作佛頂髻者不爲緾
頭不爲冠花者說法除病應當學不
爲持蓋者說法除病應當學緣
在刧比羅伐窣覩鄔波難陀立大一
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十八張益
[22-0421b]
小便諸俗人見共作譏嫌作如是語
汝師世尊常懷慚恥云何仁等得無
羞愧同彼俗流立泄不淨佛言不應
尒不立大小便除病應當學
時鄔波難陀見有靑草従彼乞用
他不肯與遂服瀉藥以不淨盆夜灑
草上廢他受用鄔波難陀徃其舎見
愁憂問其故彼具答鄔波難陀曰是
我治汝不以草施因生譏罵佛言不
應尒不得靑草上弃大小便及洟唾
除病應當學
時鄔波難陀持已故衣令浣衣人洗
彼不肯洗便起瞋心於彼洗衣水中
故放不淨時彼不覺以手觸水便汙
其手遂起譏罵佛言不應尒不得水
中大小便洟唾除病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城
中施主請命佛僧就舎而食其看守
人寺中守護鄔波難陀爲其請食故
欲調弄不疾歸還従城出巳至逝多
林於其中間步量其地可有幾許時
看寺人恠其遲晩恐日時過遂上高
樹企望歸來時有俗侣見而譏笑沙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十九張益
[22-0421c]
門釋子昇上高樹與俗不殊佛言不
應尒不上過人樹時有苾芻爲繫染
繩不敢昇樹復有虎狼難至亦不敢
昇因被殘害佛
言不得上
過人樹除
爲難緣
應當學衆學法了七滅諍法攝頌曰現
前幷憶念不
癡與求罪多人語自言草掩除衆諍
佛告諸苾芻有七滅諍法應當修學
應與現前毗奈耶當與現前毗奈耶
應與憶念毗奈耶當與憶念毗奈耶
應與不癡毗奈耶當與不癡毗奈耶應與求罪
自性毗奈耶當與求罪自性毗奈耶應與
多人語毗奈耶當與多人語毗奈耶
應與自言毗奈耶當與自言毗奈耶
應與草掩毗奈耶當與草掩毗奈耶
若有諍事起當以
七法順大師教如法如律而殄滅之忍
是勤中上能
得涅槃處出家惱他人不名爲沙門
此是毗鉢尸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一切
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二十張益
[22-0422a]
明眼避險途能至安隱處智者於生界
能遠離衆惡
此是尸弃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不毀亦不害善護於戒經飮食知止足
受用下臥具勤修増上定此是諸佛教
此是毗舎浮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譬如蜂採花不壞色與香伹取其味去
苾芻入聚然
此是倶留孫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不違逆他人不觀作不作但自觀身行
若正若不正
此是羯諾迦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勿著於定心勤修寂靜處能救者無憂
常令念不失若人能惠施福増怨自息
行善除衆惡惑盡至涅槃
此是迦葉波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一切惡莫作一切善應修遍調於自心
是則諸佛教護身爲善哉能護語亦善
護意爲善哉盡護最爲善苾芻護一切
能解脫衆苦
善護於口言亦善護於意身不作諸惡
常淨三種業是則能隨順大仙所行道
此是釋迦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五十苐二十一張益
[22-0422b]
毗鉢尸式弃毗舎倶留孫羯諾迦牟尼
迦葉釋迦尊如是天中天無上調御者
七佛皆雄猛能救護世間具足大名稱
咸說此戒經諸佛及弟子咸共尊敬戒
恭敬戒經故獲得無上果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修降伏生死軍如象摧草舎
於此法律中常爲不放逸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所爲說戒經和合作長淨
當共尊敬戒如犛牛愛尾我巳說戒經
衆僧長淨竟福利諸有情皆共成佛道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