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2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唐-義淨 (TKD)


[22-0231c]

不如法悔時諸苾芻欲令利益安樂
而住告言具壽闡陀汝自犯罪應如
法說悔時諸苾芻如法語時卽便無
言默然相惱僧伽今呵責闡陀苾芻
默然相惱若諸具壽聽許呵責闡陀
苾芻默然相惱者默然若不許者說
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
伽今呵責闡陀苾芻默相惱竟僧伽
巳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時諸
苾芻受佛教巳呵責闡陀默然相惱
于時闡陀雖衆作法責其默惱後放
異時復自造罪諸苾芻同前教語時
彼闡陀或言或默二倶相惱少欲苾
芻見是事巳便生嫌恥作如是語云
何苾芻自身犯罪不如法悔他教語
時若語若默共相惱乱卽以此緣具
日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苾芻衆乃
主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違惱言教者波逸底迦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八張去
[22-0232a]
若復苾芻者謂是闡陀餘義如上違
惱言教者作惱他想以言表示波逸
底迦義如上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若有苾芻徃苾芻所作如是語具壽
頗見苾芻新剃鬚髪著赤色大衣以
物替鉢手執錫杖或以酥蜜沙糖石
蜜盛滿鉢中擎之而去彼見問時答
言我實不見如是相狀苾芻我見苾
芻兩腳行去若苾芻故作是語惱乱
他時得波逸底迦若他來問頗見如
前所說衣鉢形相苾芻尼従此過不
報言我實不見如是形相衣鉢苾芻
尼従此而過但見苾芻尼兩腳行去
若苾芻故作是語惱乱他時得波逸
底迦如是乃至正學女求寂求寂女
同前問答得波逸底迦若他來問頗
見俗人擔持甘蔗竹葦柴草酥油甁
等従此過不彼便答言我實不見如
是之人伹見有人兩腳行去若苾芻
作是惱者波逸底迦若有問言頗見
俗人男子著靑黃赤白等色之衣持
酥甁等従此過不乃至報云伹見俗
人兩腳行去如男子旣尒見女人等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九張去
[22-0232b]
廣說應知惱心說時皆得墮罪如語
旣尒默亦同斯皆得墮罪無犯者若
苾芻見有獵人逐麞鹿等來入寺内
苾芻見巳獵人問言聖者頗見有走
鹿従此過不苾芻不應答言我見若
是寒時報屠人日賢首汝可蹔入溫
室中少時向火若是熱時報言賢首
汝可蹔入涼室飮清冷水少時停息
若獵者云我不疲倦我問走鹿卽應
先可自觀指甲報彼人云諾佉鉢奢
弫若更問者應自觀太虛報彼人云
納婆鉢奢弫若據梵音諾佉者是爪甲義亦是不義鉢奢是見義弫是我義卽是我見
爪甲亦目我不見義苾芻眼看爪甲卽表不是妄言彼人聞說道無卽謂無不見物佛開方便救苦

衆生若直譯云我觀指甲道理無不相見爲此留本梵音口授方能細解納婆亦兼兩義一目太虛二表
不義亦不可譯爲東語放中可不隹諾佉思之具如廣註卽如此方觀臂上毛云我見毛亦是目其無義也
若獵者云我不問指甲及以太虛然
問可殺有情放此過不苾芻卽應遍
觀四方作如是念放勝義諦一切諸
行本無有情卽報彼云我不見有情
此皆無犯若苾芻放餘問時不如實
說者皆得墮罪又無犯者最初犯人
或癡狂心乱痛惱所緾
時諸苾芻威皆有疑倶詣佛所白佛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十張去
[22-0232c]
言世尊何因緣故闡陀苾芻見同梵
行者如法勸時不相用語以言惱乱
遂令僧伽作法呵責受斯憂惱世尊
告日此之闡陀非但今日惱諸苾芻
違善友語於過去時亦由言故惱乱
善友自受辛苦汝等當聽乃徃過去
放一陂池有衆鵝羣及以諸鼈同共
居止中有一鼈共彼二鵝而結親友
甚相憐愛後於異時遇天大旱陂水
將竭時彼二鵝倶至鼈所報言知識
汝可安隱居此泥中我向餘方更求
池水鼈告鵝日與汝久居情義相得
將遭厄難棄我他行斯誠未可鵝日
其欲如何鼈日汝等當可將我共去
鵝日若爲將去鼈日汝等共銜一杖
我齩中央共至清池豈非善事鵝日
我亦無辭共相携帶然汝立性好爲
言說不能護口必當棄杖墜落空中
我等見斯更益憂苦鼈日我當護口
銜杖不言鵝日斯爲善計卽便覓杖
各銜一頭鼈齩中央騰空飛去遂至
一城市上而過時彼諸人放虛空中
見鵝持鼈各生驚恠共相告日仁等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十一張

[22-0233a]
觀彼二鵝共偸一鼈鼈聞此聲默忍
無語又到一城還従市過時諸男女
同前蹉歎鼈便自念我更幾時忍此
辛苦長懸頸項護口不言卽便報
我自欲去非是偸來作是語時遂便
失杖墮落于地童子共打而致命終
二鵝見巳情懷憂恨飛空而去于時
空中有天見此事巳而說頌日
業友利益言若不能依用墜落受辛苦
猶如放杖鼈
汝等苾芻勿生異念昔時鼈者卽闡
陀是昔時鵝者卽難陀鄔波難陀是
於徃昔時聞爲友語不肯依用遂致
命終乃至今時亦復如是於同梵行
者言不肯依用或言或默惱乱諸人
致使僧伽作法呵責
在露地安僧敷具學處第十四
尒時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
園尒時善施長者請佛及僧於舎受
食時諸苾芻放日初分執持衣鉢詣
長者家于時世尊在寺内住令人取
食佛有五緣在寺而食云何爲五一
自湏宴默二爲諸天說法三爲觀病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十二張去
[22-0233b]
者四爲觀僧敷具五爲諸苾芻制其
學處此時佛欲觀僧敷具幷制學處
由此爲緣在寺内住令人取食尒時
世尊衆僧去後便持戶鑰遍觀寺内
所有房舎乃至寺外隨近園林普皆
觀察次至舊房放此房中多有敷具
置在露地忽有非時風雨蒙密而至
佛作是念斯等敷具皆是信心婆羅
門諸居士等自苦巳身減妻子分而
施僧伽爲求勝福而諸苾芻受用之
時不知其量不善守護隨處棄擲世
尊見巳作神通力屛除風雨而有重
雲靉靆垂布不散以待世尊收攝臥
褥于時世尊自取敷具安置室中便
取雨衣出於寺外方欲洗沐卽攝神
通雷霆晝昏遂降洪雨高下同潤佛
洗身巳洗足入房宴默而住時取食
苾芻持食旣至安在一邊詣世尊所
頂礼雙足世尊常法共取食人歡言
問訊苾芻僧伽所受飮食得飽滿不
答言大德皆得飽滿卽便以食進奉
世尊尒時世尊食事旣訖卽出房外
嚼齒木洗足巳旋入房中宴默而住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十三張去
[22-0233c]
尒時世尊至日晡時於如常座旣坐
定巳告諸苾芻日向者僧伽赴食之
後我持戶鑰遍觀房舎見於露地多
安臥褥時天欲雨我以神力皆悉屛
除躬自收攝告諸苾芻日諸有施主
苦自巳身施僧求福汝等不能如法
受用虛損信施卽說頌日
於他信施物知量而受用自身得安隱
令他福德増
尒時世尊讃歎知足依法受用信施
物巳告諸苾芻廣說如前乃至我今
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於露地處安僧敷具及諸
牀座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者波逸
底迦
如是世尊爲諸苾芻制學處巳時有
衆多苾芻隨逐商旅人間遊行遇至
一城於此城中有苾芻住處時諸苾
芻欲求停止時有一人告苾芻言聖
者仁等何不詣寺而宿答言賢首我
隨商族制不自由若向寺停行伴便
失彼言聖者但於寺宿商旅去時我
當相喚時諸苾芻便詣寺所敷僧臥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十四張去
[22-0234a]
具隨處而宿於後夜時商旅發去唯
有一駄彼人方覺卽便疾起驚喚苾
芻商人巳發仁當急去時諸苾芻聞
其喚聲卽便疾起先洗手巳分付臥
具旣延時節商人遂遠時諸苾芻於
後尋趁遂被賊刧衣鉢損失便至逝
多林彼諸苾芻見而告日善來仁等行
李安樂報言何有安樂我被賊刧問
言何故時客苾芻具答其事時諸苾
芻聞是事巳卽以此緣具白世尊世
尊告日於住止處若有苾芻囑授而
去時諸苾芻旣聞佛教設有因緣皆
囑授去
尒時室羅伐城有二長者共爲讎隙
一有信心一無信心其信心者作如
是念我今何因増長怨隙可捨怨惡
而爲出家便徃逝多林中詣一苾芻
而求依止爲出家法時彼無信長者
隨問一人汝頗知彼某甲長者今何
所在答日彼巳捨俗出家問言何處
答日在沙門釋子中報言彼處豈是
施無畏城我當於彼以法治罰作無
利事于時彼人是苾芻親友聞此語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十五張去
[22-0234b]
巳徃告之日聖者知不彼不信長者
深相期就作如是語豈逝多林是施
無畏城我當徃彼以法治罰作無利
事苾芻聞巳便作是念我由怖彼而
來出家豈於此處還遭彼怖我今冝
可逃避他方作是念巳便至師所白
言鄔波駄耶我由怖彼而求出家今
聞彼來欲害於我本師問日彼是何
人答日是舊怨家師日若如是者欲
向何處得免其難答言我今欲向王
舎城中師日隨汝意去卽便辭師執
持衣鉢發趣王城時彼不信長者徃
逝多林問苾芻日聖者頗識某甲長
者來此出家今在何處答日巳去問
向何方答日向王舎城報日彼亦非
是施無畏城我當徃彼作無利事時
彼長者便持路糧隨趁而去苾芻依
時而去非時不去俗人則時與非時
倶不停息於其中路有一僧寺是時
長者趁及苾芻遥見苾芻入斯寺內
長者自念若入寺中欲共語者彼有
多人必當害我明當在路我自知之
作是念巳別求息處時彼苾芻至天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十六張去
[22-0234c]
曉巳告諸苾芻日仁等今可觀察臥
具我欲前行苾芻問日欲何處去答
日欲詣王城苾芻報日應尋此道勿
行餘路報言好住遂卽前行時彼長
者旦入寺中問苾芻日某甲苾芻今
在何處答日巳向王城問日取何路
去答言此路時彼長者隨路急去趁
及苾芻而告之日咄禿頭沙門欲向
何處苾芻答日賢首我巳出家欲除
怨諍彼便答日我於今時爲除怨諍
卽便以杖熟打苾芻幾將至死所持
衣鉢悉皆破碎餘有殘命覆向寺中
苾芻見問具壽何因作此困辱形容
便問苾芻日頗見俗人來此過不彼
有何言時彼苾芻以事具說卽告諸
苾芻日我若不告具壽所向之處必
定不遭如斯苦惱諸苾芻遂以此緣
具白世尊世尊告日除時因緣餘當
囑授尒時世尊讃歎持戒者及尊重
戒者少欲知足者隨順說法巳告諸
苾芻日我觀十利廣說如上前是創
制此是隨開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
如是說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十七張去
[22-0235a]
若復苾芻於露地處安僧敷具及諸
牀座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若有苾
芻不囑授除餘緣故波逸底迦若復
苾芻者此法中人餘義如上僧者謂
是如來聲聞弟子敷具者謂是大牀
氈褥被緂氍毹偃枕等雜物者謂是
小牀坐椹及資具於露地者謂無覆
蓋處去時者謂離勢分時具壽鄔波
離白佛言大德離敷具時齊遠近來
名爲勢分世尊告日如生聞婆羅門
種菴沒羅樹法相去七尋方植一樹
枝条聳茂花果繁實七樹之内有四
十九尋若安敷具在露地時齊此遠
近當湏囑授離此勢分卽湏收攝若
不自舉不教人舉者謂不收攝也有
苾芻者謂現有人堪可囑授有五種
囑授云何爲五應報主人日具壽
此是住房此房可觀察此是敷具此
應可當持此是房門鑰若於其處無
苾芻者應囑求寂此若無者應囑俗
人此若無者應觀四方好藏戶鑰然
後方去若於中路逢見苾芻應報之
日在於其處我藏門鑰汝可取之言
除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十八張

[22-0235b]
時因緣者謂除難緣波逸底迦者義
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安僧敷
具故不囑授捨而去者乃至未離勢
分巳來得惡作罪若離勢分便得墮
罪若初去之時忘囑其事在路憶者
應作是念我於某處安僧敷具若有
同梵行者來見之時當爲舉攝此行
苾芻應心念口言我更不應作如是
事其所犯罪如法應悔若其於路逢
見苾芻應告言具壽我在某處受用
僧伽所有敷具汝當收舉念此苾芻
定爲收攝復應心念口作是言我更
不應作如是事其所犯罪應如法悔
若到前住處方憶得者應作是念我
於某處安僧臥眞若有同梵行者來
見之時當爲舉攝此苾芻應當心念
口作是言我更不應作如是事若至
住處見有苾芻欲向彼處者應告言
具壽我在某寺某處受用僧伽所有
敷具汝當收舉念此苾芻定爲收攝
復應心念口作是言我更不應作如
是事若苾芻於露地處安僧敷具迴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十九張去
[22-0235c]
入房中爲欲安坐寂止乱心旣寂定
巳方隨意出遂至初更若不損壞敷
具者得惡作罪若損壞者得墮落罪
具壽鄔波離白佛言世尊大德凡敷
具者有幾種損壞佛告鄔波離有二
種壞謂風及雨若風吹卷襵是名風
壞若雨濕徹是名雨壞若苾芻於日
暮時露安敷具至半更時而不收攝
不自他看守若不損壞者得惡作若
壞得墮罪如是乃至一更一更半二更
二更半三更三更半四更四更半平
西方夜有三時分十稍令難解故依此方五更爲數冀令尋者易知耳曰出
時小食時隅中時欲午時正午時過
午時日角時晡時晡後時日暮時若
苾芻齊此晝夜於時中安僧敷具不
卽觀察若未損壞得惡作罪若損壞
者得墮落罪攝頌日誦
經居小牀因聽師子座俗人借坐物觀
時應借與若是彼與物用訖可持還應
書施主名隨情造佛像病者詳瞻侍不
囑五種人受法代師爲不依皆惡作少
年因斷食俗坐見應收火水損與時先
收於己物一
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二十張去
[22-0236a]
尒時有婆羅門居士等來至苾芻住
處作如是語聖者可爲我等演說妙
法諸苾芻答日賢首世尊現在仁等
何因不徃聽法耶彼云聖者唯一大
師來求者衆或爲天龍藥叉健達婆
阿蘇羅揭路荼緊那羅莫呼洛伽人
非人等而宣法要我等造次無緣聽
受仁等冝當爲我誦法苾芻報日世
尊未許爲人誦法時諸苾芻以緣白
佛佛言應爲誦經苾芻白佛不知如
何爲彼誦經佛言應坐小座爲其誦
法時給孤獨長者聞佛世尊許諸苾
芻居座誦經便以五百小座奉施僧
伽時諸苾芻悉皆一處高聲誦經便
大喧閙無可聽覽時諸苾芻以緣白
佛佛言應令一人爲衆誦經餘者應
聽時彼不知欲令誰誦爲老爲少便
徃白佛佛言應爲次第従老至少時
少年者便在行未宣陳法要令諸聽
衆心不殷重世尊告日於上座處應
爲誦經演法之時諸老苾芻失恭敬
相佛言應除二三上座應坐誦經當
尒之時令彼法師乏少威肅威嚴不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二十一張去
[22-0236b]
足佛言於上座處置師子座令其誦
經登陟之時稍難上下佛言若是定
處應用甎爲蹋道若處不定應爲木
梯法師棄唾爲人所嫌佛言應安唾
器多集飛蠅佛言於内安草或置砂
土久便氣臭佛言時當洗濯日暴令
乾時聽法者一行而坐行未之人不
聞說法佛言應作兩行敷其座席或
爲半月形或作方池勢時有信敬俗
人請諸苾芻就舎而食苾芻不許婆
羅門居士等白言聖者若佛世尊未
出于世諸外道輩是我福田今佛出
世仁等是我勝妙福田我等來請仁
不許者我等豈可棄善路糧而向他
世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若人來
請應可受之彼設供時闕少座席至
苾芻處求借蹔用苾芻不與佛言應
與苾芻食訖自持而歸俗人告日仁
等當去我自持還苾芻畏懼不肯留
與佛言留與施主報日聖者且
住飮非時漿苾芻不許佛言應住飮
巳方行時諸俗人遇有緣事所留之
座不及送還佛言應取時諸苾芻不
知遣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二十二
張去
[22-0236c]
誰徃取佛言應鳴楗稚令少年者取
復有俗人爲設供事來就苾芻借所
坐物苾芻不與彼便報日我爲仁等
而設供養仁等自坐何不與耶沸言
應與時諸苾芻食了棄去被賤所偸
佛言應令苾芻爲守護者其守護人
與俗同住諸人問言聖者豈可更欲
重餐食耶苾芻報日我不爲食看座
物耳俗人報日我豈偸仁所留座物
若不信者可自持將彼不能持佛言
應一邊住勿雜俗人時諸俗人同前
喚食佛言若誦經者應在一邊誦經
而住若修定者應在一邊端思靜慮
仍觀座物俗徒散巳當可持行時有
殘食及油不淨之物汙穢座具苾芻
棄去佛言若殘食汙應以水洗若油
汙者應用澡豆若不淨汙以土牛糞
而堦洗之方可持去如佛所教應爲
誦法者時諸苾芻露地而坐被日光
所迫佛言應幕覆上時遭風雨棄之
而去遂便損壞佛言應可收入不知
誰收佛言大衆詳收於耆年坐處多
有敷設老者力劣不能擎舉佛言少一切有部
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二十三張去
[22-0237a]
者應收上座老者可舉下行收入物
時聚在一處致令爛壞佛言分散安
置時諸苾芻更不誦經典佛言若露
若覆隨情誦經時諸俗徒有敬信者
皆以眞珠寶物金銀裝校上妙衣服
覆師子座時諸苾芻不敢就坐佛言
作俗物想及無常想坐時無過時遭
風雨苾芻但内僧物棄俗衣裳因斯
損壞佛言應可内之
時有施主造二住處一在村中一居
蘭若其村中寺臥具豐饒在阿蘭若
牀褥踈寡後於異時於蘭若中欲設
大會時諸苾芻見無座席詣村中寺
従其蹔借彼不肯與佛言當與若疑
天雨及正雨時卽不應與尒時在路
若逢天雨應安樹下或在牆邊以一
覆上彼用好覆佛言當以惡者而覆
其上供設旣了不卽送還皆作是念
彼此皆是一施主物佛言此是定屬
不應餘用兩寺之物共相合雜難可
辯知佛言於其物上應書寺名幷可
書彼施主名字云是某甲施物
時給孤獨長者來詣佛所礼雙足巳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二十四張去
[22-0237b]
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若佛世尊在
衆首坐時衆便威肅若不坐時衆無
威德若佛世尊見聽許者欲造贍部
影像置於衆首世尊告日隨意當作
置於衆首于時大衆在露地坐遇逢
天雨時諸苾芻棄像入寺時有婆羅
門居士等見巳譏笑仁等何故棄擲
大師佛言應令俗人及以求寂移像
令入若此皆無汝諸苾芻作大師想
應可舉入
時有衆多苾芻各遇時患無人贍養
佛言若有病者應當瞻視佛遣瞻病
苾芻不知使誰瞻視佛言應従上座
乃至下座並應瞻病時有耆老苾芻
皆來問疾佇立而住因生患苦佛言
應坐看彼病人時諸苾芻自將座去
信俗人見而恠問聖者今欲觀舞
樂耶苾芻白佛佛言諸看病者不應
自持座去其瞻病人於病者邊多置
座物時六衆苾芻亦來問疾於病人
所多作言話時瞻病人報言具壽且
冝可去廢供病者六衆報日隨汝意
作誰復相遮報言仁當觀察我欲他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二十五張去
[22-0237c]
行六衆報日病者若亡汝收六物因
何令我看病人乎作是罵巳令病者
觀察雜物卽便出去于時病人不能
收攝遂致虧損以事白佛佛言有五
種人不應囑授令其觀察云何爲五
一無慙恥者二有讎隙者三年衰老
者四病無力者五未圓具者
時具壽鄔波離問世尊日若二苾芻
同坐一座若起去時誰當收舉佛言
在後起者應收舉之若一時起小者
應收如其同歳應共舉之時有親教
軌範二師出外經行弟子門徒住在
寺内於諸善品不能増長如蓮花乏
水佛言二師出時弟子隨去時彼二
師自持牀坐弟子隨後垂手而行佛
言弟子門人應持牀座隨逐而去時
彼二師於經行處自爲灑掃弟子閑
住佛言弟子門人若見其師執掃篲
時弟子代爲令其安住若師被衆差
爲灑掃人不代無過若彼二師爲鍼
線作時弟子閑住佛言應可代爲勿
令辛苦師被衆差作縫衣者不代無
過時諸弟子受業之時受得業巳卽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二十六張去
[22-0238a]
在師前而爲誦習佛言受得業巳應
離聞處在見處而爲誦習其習定者
受得法巳可向餘處靜慮安心若見
二師爲衆使時亦應隨時相問代彼
執勞若共二師出經行時將座去者
應可持還時彼弟子在前而去師便
在後遇有他事不得隨來佛言弟子
還時應問師日師欲歸不若言歸者
應持座去若言未歸不湏持座汝等
苾芻如我所制不依行者皆越法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八
癸夘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一切有部毗奈耶卷苐二十八苐二十七張去
[22-0238b]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九去
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不舉敷具學處第十四之餘
尒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
孤獨園時有長者請佛及僧就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