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2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唐-義淨 (TKD)


[22-0296c]
奈耶卷第三十六而
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足食學處第三十四
尒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
孤獨園告諸苾芻曰我爲一坐食時
常得少欲无病起居輕利氣力康强
安樂而住汝等亦應爲一坐食由一坐
食故亦得少欲无病起居輕利氣力
康强安樂而住如佛所說一坐食時
有如是功德時諸苾芻皆一坐食然
正食時見阿遮利耶鄔波駄耶及餘
耆宿來至其處卽便離座旣離座巳
將爲足食更不敢食由少食故顏色
痿黃身體羸瘦世尊見巳知而故問
阿難陀我一坐食乃至得安樂住教
諸苾芻亦一坐食得安樂住何故諸
苾芻顏色痿黃身體羸瘦阿難陀白
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我一坐食得安
樂住汝等亦應爲一坐食得安樂住
時諸苾芻如佛所教爲一坐食正噉
食時見二師來及諸尊宿卽起離座
旣離座巳將爲足食更不敢食由少
[22-0297a]
食故顏色痿黃身體羸瘦佛告阿難
陀若苾芻食時乃至未足巳來隨意
飽食若受食巳更不應起如佛所教
乃至未足巳來隨意飽食若受食巳
更不應起者時諸苾芻隨得多少羹
菜之類及食熟豆卽謂足食起巳更
不敢食由此因緣身皆瘦損世尊見
巳問阿難陀曰我教諸苾芻凡欲食
時行鹽巳去乃至未足巳來隨意飽
食若受食巳更不應起何故諸苾芻
身體羸瘦不能充悦時阿難陀卽以
上緣具白世尊乃至身體羸瘦不能
充悦世尊以是因緣告阿難陀曰有
五種珂但尼食是嚼齧義也若食不成足
食云何爲五謂一根二莖三葉四花
五果食此五時不成足食有五種蒲
繕尼食是含噉義也食成足食云何爲五
一飯二麦豆飯三麨四肉五餠
噉此五時名爲足食若苾芻先食五
種嚼食後時得食五種噉食若先食
五種噉食更不應食五種嚼食若更
食者得越法罪如世尊說五種嚼食
不名足食五種噉食名足食者時諸
苾芻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二
張而
[22-0297b]
所受得食纔食少許有緣起巳卽謂
成足更不敢食身皆瘦損世尊見巳
知而故問阿難陀曰我說五種嚼食
不成足食五種噉食方是足食皆令
飽食何意苾芻身形瘦損阿難陀白
佛言如佛所說五種嚼食不名足食
五種噉食是足食者時諸苾芻所受
得食纔食少許有緣起巳卽謂成足
更不敢食由是因緣身形損瘦佛告
阿難陀有五因緣方成足食復有五
緣不成足食云何五緣成足食一知
是食二知有授食人三知受得而食
四知遮食五知捨威儀云何知食謂
知是五嚼食五噉食云何知有授食
人謂知女男半擇迦等云何知受得
而食謂二五食従他受得而食云何
知遮食謂遮二五食云何知捨威儀
謂於此坐捨之而起具此五緣名爲
足食云何五種不名足食謂知非是
食知无授人知受得未食知不遮食
知未離座是名五種不足食復有五
種足食云何爲五一是清淨食二少
有不淨食相雜三非惡觸食四少有一切
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三張而
[22-0297c]
惡觸食相雜五捨其本座是名五種
足食復有五種不名足食云何爲五
一是不清淨食二多有不淨食相雜
二惡觸食四多有惡觸食相雜五未
離本座是謂五種不名足食復有五
種足食云何爲五謂見行食者與食
之時苾芻報云我不湏或云去或云
休或云巳足食或云巳了斯五皆是
決斷不取无餘之言作此語時卽名
足食復有五種不足食云何爲五謂
見行食者與食之時苾芻報云我且
未湏或云且去或云且休或云且待
食或云且待了斯五皆是未爲決斷
有餘之言作此語時不名足食如世
尊說苾芻不應飽足食巳更復受食
時六衆苾芻隨足未足更復噉食少
欲苾芻聞之嫌恥作如是語云何苾
芻違佛所教隨足不足更受而食卽
以此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
苾芻衆問答知實廣說如上種種呵
責告諸苾芻乃至十利故爲制學處
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足食竟更食者波逸底迦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四張而
[22-0298a]
如是世尊爲諸苾芻制學處巳時有
長者請佛及僧就舎而食有衆多苾
芻身嬰病苦其瞻病人亦去就食旣
自食巳幷爲病者持食而歸時諸病
人不能盡食瞻病之人自足食巳更
不敢食復无求寂淨人可與令食便
將殘食併棄一邊便成大聚時諸烏
鳥競來噉食遂致諠聲爾時世尊聞
其聲巳知而故問阿難陀曰此之烏
鳥因何作聲阿難陀白佛言世尊今
日長者請佛及僧於舎受食於此住
處多病苾芻時看病人爲持食來其
病苾芻不能食盡看病之人自足食
巳更不敢食復无求寂淨人可與將
所殘食棄在寺外便成大聚遂有鳥
鳥競來噉食因致諠聲世尊聞斯語
巳便作是念我今冝可爲諸苾芻得
安樂住故及彼施主得受用福故聽
作餘食法食告阿難陀我今聽諸苾
芻作餘食法隨意而食如佛所言聽
作餘食法食時諸苾芻不知云何作
餘食法卽以此緣徃白世尊世尊告
曰若有苾芻巳足食竟便有施主與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五張而
[22-0298b]
五嚼五噉美好餘食時諸苾芻情希
欲食者彼苾芻應淨洗手受取其食
可詣彼現食苾芻未離座者當前而
立作如是語具壽存念我苾芻某甲
巳飽滿足食竟更復得此珂但尼食
蒲繕尼食等情希更食具壽當與我
作餘食法時彼苾芻卽應爲作餘食
法食二三口巳告曰可去此是汝物
隨意當食時彼苾芻旣作法巳持向
一邊任意飽食若苾芻旣足食巳情
希更食不作餘法而食者得越法罪
有五因緣不成作餘食法云何爲五
謂住界外或遠處障處或居背後或
在傍邊或所對人巳離本座此皆不
成作餘食法有五因緣成作餘食法
云何爲五謂同一界内在相近無障
處非背後非傍邊其所對人亦非離
座此成作餘食法復有五緣不成作
餘食法云何爲五謂在界外或遠障
處或不以器盛或手不持捧或所對
者巳離本座此不名爲作餘食法有
五因緣成作餘食法云何爲五謂同
一界内在相近无障處或以器盛或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六張而
[22-0298c]
手物持捧其所對者未離本座此乃
名爲作餘食法若其一人作餘食法
巳有衆多苾芻來共食者悉皆无犯
勿致疑惑尒時世尊讃歎持戒及敬
重戒者爲諸苾芻說隨順法告諸苾
芻曰前是創制此是隨開爲諸苾芻
重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足食竟不作餘食法更食
者波逸底迦若復苾芻者謂六衆也
餘義如上足食竟者謂飽食巳離其
本座不作餘食法者謂不持二五等
食對他作法更食者謂是呑咽此中
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足食足食想
疑皆得墮罪不足食足食想及疑
得惡作罪不足食不足食想足食不
足想无犯尒時鄔波離白佛言世尊
食何等粥名爲足食佛告鄔波離若
粥新熟豎匙不倒或指等鉤畫其跡
不滅食此粥時名爲足食大德食何
等麨名爲足食佛言若初和水攪時
豎匙不倒或五指鉤其跡不滅食此
麨時名爲足食又鄔波離凡是薄粥
薄麨皆非足食又无犯者謂最初犯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七張而
[22-0299a]
人或癡狂心乱痛惱所緾
酄他足食學處第三十五
尒時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
園時此城中有一長者娶妻旣久竟
无男女所有親戚亦並喪亡家道曰
貧年將衰邁報其婦曰賢首我今年
老不復更能營辦生業欲捨俗務而
爲出家其婦報曰必有信心可隨意
去長者遂去至逝多林見一年少苾
芻就礼足已白言大德我欲出家唯
願慈悲隨我所欲苾芻答曰我今年
少不應爲人作出家事長者曰我今
創來至大德所幸願將導指授餘人
得遂本心爲出家事時少年苾芻有
親教師常修寂定住空林野便將長
者徃詣師處礼足已白言鄔波駄耶
此善男子欲於善說法律而爲出家
願親教師與其出家幷授圓具慈愍
故時親教師報弟子曰具壽我无容
睱如世尊說寧作屠兒常爲殺害不
與他出家受圓具巳而不教授弟子
白言願親教師與其出家幷受圓具
我當教授讀誦作業師聞是語便許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八張而
[22-0299b]
可之卽問難法知清淨巳遂與出家
幷受圓具告言賢首此是汝阿遮利
汝當就其受諸學業所有進止並
湏諮問時阿遮利耶教彼讀誦及諸
事業時老弟子年旣衰邁不能記憶
數有所犯其教授師頻令長跪發露
罪咎時老弟子作如是念此阿遮利
耶曰曰令我當前長跪說其罪過作
何方便令彼對我長跪說過時有長
者請佛及僧就舎而食尒時世尊著
衣持鉢將諸大衆詣長者家飯食訖
爲彼長者說妙法巳幷諸大衆従座
而去時教授師與老弟子相隨而出
徃親識家到巳主人白言聖者可食
苾芻曰我巳食訖長者曰若如是者
日時未過隨意持去作餘食法慈愍
食之師問老者曰汝欲得不答言欲
得卽持二分至寺外池邊時教授師
報老弟子曰汝爲濾水爲作餘食法
耶老弟子曰我作餘食法師便取水
彼卽入寺詣未足食苾芻處便將己
分作餘食法師分不作師取水巳來
入寺中問言具壽作餘食法未報言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九張而
[22-0299c]
巳作卽便取食師旣食巳老者白言
願見容許欲詰犯事報言隨竟老者
曰師今有罪應如法悔師曰我不見
罪答曰不作餘食法食報言具壽我
豈不問汝作餘食法未汝云已作何
意食巳方云不作答曰我分巳作非
阿遮利耶分師曰具壽我實無罪准
斯道理汝當有過卽以此事告諸苾
芻苾芻聞巳共生嫌賤作如是語云
何苾芻知餘食不作餘食法故令他
食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
尊以緣集苾芻衆問答因緣廣如上
說乃至云何苾芻知食未作餘食法
故令他食世尊種種呵責巳告語苾
乃至爲十利故制其學處應如
是說
若復苾芻知他苾芻足食竟不作餘
食法勸令更食告言具壽當噉此食
以此因緣欲使他犯生憂惱者波逸
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老苾芻餘義如上知
者或自覺知或因他告他苾芻者謂
此法中人足食竟者謂飽食已不作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十張而
[22-0300a]
餘食法者謂不對於人他不取食勸
者謂遣更食以此爲緣欲令他犯結
罪釋義並廣如前此中犯相其事云
何若苾芻知他足食不作餘食法勸
他令食此可噉爵者波逸底迦又無
犯者廣說如前
別衆食學處第三十六
佛在王舎城羯䦪鐸迦池竹林園中
尒時提婆達多與衆多苾芻在近寺
處別衆而食少欲苾芻共生嫌恥云
何苾芻於近寺處別衆而食以此因
緣具白世尊世尊集苾芻衆問答因
緣廣說如上乃至云何苾芻別衆而
食世尊種種呵責巳爲十利故與諸
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別衆食者波逸底迦如是
世尊爲諸苾芻制學處巳時有衆多
苾芻身嬰疾苦有一醫人來至寺中
諸苾芻問言賢首此苾芻染患請說
方藥報言聖者當服如是如是藥兼
與小食病苾芻曰誰能施與醫曰我
能施與苾芻曰一切僧伽悉能施不
報言非諸僧伽仁病當與答曰世尊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十一張而
[22-0300b]
制戒不許別衆食醫曰仁之大師常
有慈悲緣斯事故必當開許時諸苾
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告曰除
病因緣又諸苾芻爲窣覩波事及營
事身生疲極隨處偃臥廢修善品
時有信心長者入寺見巳問言聖者
佛之教法務在精勤何故晝眠不修
善業苾芻報曰賢首我身飢乏長者
報曰何不小食答曰賢首誰當與我
報言我與苾芻報曰一切僧伽悉能
施不報曰非諸僧伽仁困當與答曰
世尊制戒不許別衆食長者報曰仁
之大師常有慈愍緣斯事故必當聽
許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除作因
緣又諸苾芻與商旅同行至一聚落乞
食時至報諸人曰賢首暫時爲住我
欲入村乞少飮食商人曰聖者此處
險途多諸賊盜可隨我去我當與食
苾芻曰一切僧伽悉能施不答曰不
能或可隨力與二三四等苾芻曰世
尊制戒不許別衆時諸苾芻並皆絕
食廣說如前乃至佛言除道行時
又諸苾芻附船而去人間遊行次至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十二張而
[22-0300c]
一村時諸苾芻報船人曰暫時爲住
我欲入村乞求飮食船人報曰此處
河險多有賊盜可冝共去我與仁食
苾芻報曰爲一爲衆答曰我不能多
或與三四五等苾芻報曰世尊制戒
不許別衆食時諸苾芻皆一日絕食
以緣白佛佛言除船行時如世尊說
五年六年應作頂髻大會時有無量
苾芻惣集有淨信居士等別請苾芻
曰聖者來食苾芻報曰爲一爲惣居
士報曰我不及衆但可二十三十隨
力供養答曰賢首世尊制戒不許
別食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除大
施會
時尒時影勝王未得見諦以竹林園
施露形外道及生淨信得見諦已遂
廢外道奉施佛僧而爲受用時影勝
王舅在外道中出家王白僧曰此是
我舅願且留住乃至過失未生任其
住止若過起者當遣出去王自供食
時諸苾芻於初後夜警覺思惟外道
見巳起敬信心報苾芻曰我與苾芻
食苾芻曰善爲一爲衆答曰我不能
多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十三張

[22-0301a]
我之飮食従王處來或十或二十事
容得濟苾芻報曰世尊不許別衆食
苾芻白佛佛言除沙門施食時尒時
世尊讃歎少欲及尊重戒者爲說法
巳告諸苾芻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我
今爲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別
衆食者除餘時波逸底迦餘時者病
時作時道行時船行時大衆食時沙
問施食時此是時
若復苾芻者謂提婆達多餘義如上
別衆食者謂別別而食除餘時者謂
除別時病時者於一食時不能安坐
作時者或窣覩波或是衆事下至掃
地大如席許或時塗拭如牛臥處道
行時者若行半驛或一驛徃來船行
時者若附他船或半驛一驛大會者
謂多人聚集沙門者謂佛法外諸外
道類亦名沙門以彼勞身求道故此
是隨開結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
何若苾芻於同界内作同界想及疑
爲別衆食得波逸底迦若在界外作
界内想疑得惡作罪若在界外作
界外想及在界内爲界外想者无犯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十四張而
[22-0301b]
凡言住處有二種一根本住處二院
外住處若於本處苾芻食時應問院
外苾芻同來食不若不問而食者得
惡作罪若院外苾芻食時應問本處
苾芻來同食不若不問知四人同食
者得波逸底迦若三人食一人不食
若三圓具一未圓具食皆無犯若以
食送彼乃至鹽一匕或草葉一握與
彼衆處食皆无犯或時施主作如是
語但來入者我皆與食或時施主造
別房施云於我房中住者我皆與食
斯亦无過又无犯者謂最初犯人餘
如上說
非時食學處第三十七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尒
時大目乾連與十七衆出家幷受圓
具以小鄔波離爲首悉皆少壯於小
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女人之行
以貪愛爲首時有衆多少年女人見十
七衆年少苾芻持鉢乞食卽皆以手
搥胸作如是語此諸苾芻従小至大
勞母養育曾无報德便捨出家有何
果利何不生巳將土塡口棄之坑壍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十五張而
[22-0301c]
時十七衆聞斯語巳咸生愧恥共相
謂曰我今寧可絕粒忍飢不復廵家
聞他惡說各歸寺所斷食而住乃至
食力未盡巳來修諸菩品食力旣盡
悉皆偃臥時鄔波難陀見而問曰汝
十七衆食是他物腹豈他耶云何飽
食而臥不修善品彼言大德誰飽食
耶答是汝等時十七衆卽以上事告
知鄔波難陀聞巳默去是時有諸俗
侣在園林中遊戲歡讌日巳過中時
十七衆亦至園内於衆人前自摩其
腹說伽他曰
佛說美妙語遍滿於世間苦中无越飢
斯言最爲實
諸人見巳問言聖者欲得食耶答曰
欲得諸人以好飮食而持與之彼皆
飽食旣飽滿巳各還本所兩兩相隨
高聲誦習時鄔波難陀聞誦習聲來
至其所問言汝十七衆何故今時發
起精進高聲誦習倍異於常十七衆
答曰豈不曾聞世尊有說若心歡樂
者能演於法義鄔波難陀曰汝於今
日得好食耶答言於彼園中得飽足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十六張而
[22-0302a]
食鄔波難陀曰向我問汝云並飢虛
何故今時乃云飽足豈可汝等非時
食耶答曰午前不得中後不飡豈我
忍飢而取命過少欲苾芻聞生嫌恥
共作是語云何苾芻非時而食以此
因緣具白世尊世尊卽便集苾芻衆
問荅緣起廣說如上乃至云何苾芻
非時而食世尊種種呵責告諸苾芻
爲十利故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非時食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十七衆餘義如上言
非時者有其二種一謂過中巳去二
謂明相未出巳來結罪同前此中犯
相其事云何若苾芻非時非時想及
疑食者波逸底迦若時非時想及疑
食得惡作罪若時作時想非時時想
无犯又无犯者謂最初犯人餘如上說
食曾觸食學處第三十八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
具壽哥羅常法如是毎居村邑於小
食時著衣持鉢入村邑中次第乞食
威儀詳審防護諸根善安念住若得
食時是濕飯者以鉢受之若是乾飯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十七張而
[22-0302b]
置鉢巾内旣得食巳所有濕飯當日
食之乾飯曬曝擧之瓮内若遇風寒
陰雨卽以煖水潤漬用充其食旣飽
食巳便受靜慮解脫等持等至微妙
之樂諸佛常法安住世間於時時中
徃捺洛迦傍生餓鬼人天諸趣及山
林河澗停屍之所或苾芻住處而爲
觀察此中因緣爲觀住處尒時世尊
便徃具壽哥羅所住之房見曬乾飯
告阿難陀曰今此曬者是誰乾飯時
阿難陀具以哥羅乞食之事如前廣
說乃至受微妙樂佛告阿難陀頗有
苾芻食曾觸食耶阿難陀白佛言有
世尊集衆種種呵責嫌毀不寂靜讃
知足行告諸苾芻曰我今爲諸苾芻
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食曾
經觸食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哥羅苾芻餘義如上
曾經觸者有二種觸一謂中前受過
午觸二謂過午受過更觸若苾芻知
是曾觸食不作法而重呑咽者結罪
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於
曾觸食作曾觸想及疑食者波逸底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十八張而
[22-0302c]
迦若非曾觸作曾觸想疑得惡作罪
若非觸非觸想或觸作非觸想無犯
佛言若諸苾芻曾所觸鉢未好淨洗
若小鉢若匙若銅盞若安鹽器而用
飮用食者皆得波逸底迦罪若手觸
鉢帒若拭巾錫杖若戶鑰及鎖如是
等物若觸捉巳不淨洗手捉餘飮食
乃至果等呑咽之時皆得波逸底迦
罪若苾芻欲飮水時不淨洗口呑咽
之時得惡作罪若以澡豆土等清淨
澡漱者无犯又無犯者謂最初犯人
餘如上說
不受食學處第三十九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尒
時具壽大哥羅苾芻於一切時常用
深摩舎那處鉢謂是棄死屍處舊云尸陀者譌也
著深摩舎那處衣食深摩舎那處食
受用深摩舎那處臥具云何深摩舎
鉢若有人死棄在野田時諸親族
以瓦甌鉢而爲祭噐時大哥羅取以
充鉢云何死人衣是諸親族以衣贈
死棄之田野時大哥羅取以浣染縫
刺爲衣云何死人食是諸親族以五
團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十九張

[22-0303a]
食祭饗亡靈時大哥羅取而充食云
何死人臥具此大哥羅常在屍處而
爲眠臥是謂屍林鉢衣食臥具也若
人多死時大哥羅身體肥盛不復數
徃城中乞食若无人死時大哥羅身
形羸瘦數徃城中廵門乞食時守門
者作心記念大哥羅苾芻若人多死
身則肥盛若死人少身便羸瘦豈非
聖者大哥羅食死人肉耶時此城中
有一婆羅門娶妻未久便誕一女女
旣長大父遂身亡時諸親族具嚴喪
禮送至屍林焚巳歸舎其妻及女哭
在一邊時大哥羅看燒死屍時女見
巳告其母曰今此聖者大哥羅猶如
瞎鳥守屍而住時有人聞來告苾芻
苾芻白佛佛言彼婆羅門女自爲損
害我聲聞弟子德若妙高作麤惡言
共相輕毀緣斯惡業於五百生中常
爲瞎鳥時遠近人衆咸聞世尊記婆
羅門女於五百生中常爲瞎鳥其母
聞巳作如是語佛記我女五百生内
常爲瞎鳥何苦之甚母卽將女徃世
尊所礼佛足巳白佛言世尊唯願慈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二十張而
[22-0303b]
悲恕此小女緣无識故非毒害心輒
出此言願見容捨世尊告曰豈我爲
惡呪令彼受耶由此女子輕心麤語
墮傍生中若重惡心當墮地獄女人
聞巳従座而去時城中人見守門者
云具壽大哥羅食死人肉復聞小女
所出惡言諸人卽便作如是語我等
冝應徃屍林所看具壽大哥羅云食
死人其事虛實復共議曰我等如何
得知虛實可令一人作死人狀諸人
共舁至屍林處遂遣一人爲死屍相
其人報曰豈欲令彼食我肉耶諸人
報曰汝不湏憂我當相護時彼卽便
作死人像以黃薑油遍體塗拭臥在
牀上安祭食五團共舁出城向屍林
所時大哥羅入城乞食見舁屍出便
作是念我今迴去食此五團何假廵
門辛苦求乞時佯死人見苾芻迴告
諸人曰大哥羅來必欲食我諸人報
曰我共相護汝不湏憂卽便舁至屍
林置之于地各入藂薄伺彼苾芻有
一野干欲向屍處食彼五團時大哥
羅便作是念忽此野干噉其祭食令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二十一張而
[22-0303c]
我一日受其飢餓卽便疾去驅彼野
干時佯死人見苾芻來遂便大叫喫
我喫我時彼諸人各執棒杖來至其
所告苾芻曰聖者汝著大仙服捨俗
出家而更於今作重惡業苾芻報曰
我作何事諸人告曰汝食人肉答曰
仁等見我持刀割肉而噉食耶答言
不見諸人曰若如是者何意疾走向
死人邊哥羅報曰我見野干來飡祭
食此若食者我受飢虛意欲疾驅更
无惡念諸人報曰任汝所言隨食何
物然聲遍城郭云汝食人作是語巳
相隨而去告諸苾芻時諸苾芻聞是
語已具白世尊世尊聞巳作如是念
凡諸苾芻由不受食有此過生是故
我今勅諸苾芻受取應食令他證知
故如佛所教受取方食諸苾芻不知
如何成受佛言有五種受一身與身
受二身與物受三物與身受四物與
物受五置地受云何身與身受謂他手
授以手受取云何身與物受謂他以
手授以鉢受取云何物與身受謂他
以鉢授以手受取云何物與物受謂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二十二張而
[22-0304a]
他以鉢授以鉢受取云何置地受汝
等苾芻應知有一邊國人多惡賤乃
至父母兄弟姉妹情多嫌惡不用相
近若苾芻至此國時可於巷陌乞食
之處作小曼荼羅壇應置鉢巳在一
邊住心緣於鉢有施食者令著鉢中
卽名爲受又有五種受或狀或座或
椹或衣或鉢苾芻應可用心仰手承
其一邊令彼懸放皆名爲受有五種
不成受食云何爲五謂在界外或見
遠處障處或在傍邊或居背後或時
合手是謂五種不成受食有五成受
反上應知時有淨信婆羅門居士以
諸好果供養苾芻苾芻不受諸人報
曰若佛未出世我等皆以外道而爲
福田旣出世間我等以仁爲福田處我
有所施仁不受者我等豈可捨善資
糧欲行他世幸願慈悲爲我受取時
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應爲受取作
淨應食苾芻不知如何作淨佛言有
五種作淨云何爲五謂火淨刀淨爪
淨蔫乾淨鳥啄淨是謂爲五復有五
種作淨謂拔根淨手折淨截斷淨劈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二十三張而
[22-0304b]
破淨無子淨云何火淨謂以火觸著
云何刀淨謂以刀損壞云何爪淨謂以
爪甲傷損云何蔫乾淨謂自蔫乾不
堪爲種云何鳥啄淨謂鳥嘴啄損次
五易知如佛所教作淨應食苾芻卽
便一一作淨遂至過中不得噉食佛
言所有果等應爲一聚應以火刀於
三四處而觸損之此名爲淨如世尊
說受果應食時諸苾芻一一別受日
遂過中佛言隨食摠取不應別受又
僧家淨人行果之時不能均等佛言
應令求寂行之此復不均佛言應大
苾芻受取自行仍不能均佛言應爲
三等謂上中下應觀好惡均等與之
其行果人所應得分行了方與或得
惡者或可摠無佛言應先岀分便出
好者苾芻見嫌佛言彼之二師應爲
受分仍得好者便起悔心佛言至於
座次應爲受取時比座苾芻起而爲
受佛言不應起受隨手及處應爲受
取置鉢中時果便轉去苾芻更受佛
言不應更受隨手及處應取食之手
不及處應湏更受苾芻行果時器物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二十四張而
[22-0304c]
重大不能獨擧俗人來見報言大德
我相助行苾芻不許佛言應可共行
苾芻與俗各執一邊俗人先執苾芻
在後佛言不應尒苾芻應先受取執
一邊巳次令俗人執後共行之俗人
先放苾芻在後佛言不應尒應苾芻
先放俗人在後苾芻行時諸苾芻更
受而食佛言若於苾芻邊受得者卽
成舊受若俗人邊受得者便成新受
時有淨信施主以坑盛酥蜜油及沙
糖來施現前僧諸苾芻不肯受佛言
應受苾芻應行行時汙衣佛言應以
草替若置地時坑便轉側佛言下安
支物行酥蜜巳坑歸本主彼言聖者
豈施酥蜜坑不施耶此亦隨仁所湏
受用苾芻不知得成淨不佛言應取
置深水中漬七八日待諸魚鼈唼盡
油膩應與僧家淨廚處用如佛所說
受取應食六衆苾芻隨受不受取之
而食少欲苾芻見巳嫌恥云何苾芻
故違聖教不受而食以此因緣具白
世尊世尊集諸苾芻問其虛實廣說
如前乃至爲諸苾芻爲十利故制其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二十五張而
[22-0305a]
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不受食擧著口中而噉咽
者波逸底迦如是世尊爲制學處巳
時有阿䦪若苾芻水及齒木无人授
與便捨靜處至聚落中世尊見巳知
而故問阿難陀何處䦪若苾芻棄彼
住處來入聚落時阿難陀白佛言如
佛所制不受之物不置口中而爲呑
咽爲此䦪若苾芻水及齒木无人授
與皆來入村求授與人佛告阿難陀
除水及齒木時有諸苾芻人間遊行
經過險路無人授食時有菩薩爲調
伏有情故現作智馬獼猴熊羆爲諸
苾芻授其果食苾芻不受時諸苾芻
迴還白佛佛言若諸有情知授未授
皆得授食勿致疑心由此因緣告諸
苾芻曰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
是說
若復苾芻不受食擧著口中而噉咽
者除水及齒木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大哥羅也餘義如上
不受者謂不従他受得也食者謂二
五等噉咽者謂呑咽也除水及齒木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二十六張而
[22-0305b]
者謂除此物餘皆湏受結罪同前此
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不受食作
不受想及疑等二重二輕後二無犯
及无犯事廣如上說時諸苾芻咸皆
有疑請世尊曰大德具壽大哥羅曾
作何業常樂住在深摩舎那依佛出
家斷除諸惑成阿羅漢而被謗讟云
汝食人世尊告曰此大哥羅自所作
業若善若惡因緣會合果熟之時還
於自身藴界處受不於外界地水火
風而令成熟卽說頌曰
假令經百刧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汝等善聽於過去世時婆羅痆斯城
有一獨覺名曰希尙依此城外古仙
住處而爲居止常有无量百千万億
諸天徒衆隨逐其後毎入城中湏乞
食時常在屍林邊過此棄屍處有一
藥叉依止而住食死人肉若希尙獨
覺従林過時由諸天威勢此藥叉神
卽便逃避時諸死屍便被野干狸狗
之所食噉藥叉作如是念此出家者
常惱於我我今冝作不吉祥事令不復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二十七張而
[22-0305c]
來便以死人手棄彼鉢中令諸人見
時此城人皆傳惡響此出家者毎食
人肉獨覺知巳便生是念勿當令此
无識藥叉受諸苦報爲憐愍故卽於
其前踊昇虛空現大神變上出煙焰
下流清水作不思議令生正信諸異
生類見神通時疾能改悔投身于地
如大樹摧遥礼聖足求哀懺謝作如
是語願大福田速放身下我之無識
沉惡行泥幸降慈悲授手相濟時彼
聖人卽放身下藥叉便於鉢中取死
人手棄之於外告城中人曰非出家
者實噉人肉是我惡心爲此誹謗礼
足申謝我作惡業惱勝福田勿於當
來受大苦報深心礼敬所有懺謝功
德於未來世當遇勝此無上大師承
事供養當獲聖果佛告諸苾芻汝等
勿生異念徃時藥叉者卽大哥羅是
由於獨覺惡心誹謗彰惡聲故復生
悔恨求哀懺謝由惡業故於五百生
中常被惡聲之所謗說由生悔心發
誓願故得値遇我而爲出家斷衆煩
惱證羅漢果我勝羅漢百千万億得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二十八張而
[22-0306a]
相遭遇恭敬供養心無猒捨汝等苾
芻若作純黑業得純黑異熟若作黑
白雜業得雜異熟若作純白業得純
白異熟是故汝等捨餘二業當修純
白如是應修
後攝頌曰
常處於屍林及以守門者諸人作佯死
共觀虛實事受食有五種苾芻開自行
險途許畜生哥羅緣最後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六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三十六卷苐二十九張而
[22-0306b]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