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2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唐-義淨 (TKD)


[22-0333b]
制譯
捉寶學處第五十九
尒時薄伽梵在王舎城鷲峯山於日
初分執持衣鉢下鷲峯山入城乞食
將尊者阿難陀以爲侍者于時遇天
大雨水蕩崖崩見刧初人所安伏藏
光色晃耀世尊告阿難陀曰汝應觀
此是大黑蛇是大害毒阿難陀曰是
可畏毒作是語時去斯不遠有一貧
人常採根果以自活命聞稱毒聲便
生是念我試徃觀所云害毒其狀如
何勿令於夜蜇害於我旣至其所見
是伏藏先彩外發于時貧人見巳欣
喜竊生是念願此毒蛇恒蜇於我父
母妻子所有眷屬亦不辭痛遂將葉
蓋細細持歸漸興宅舎以供衣食共
諸親族隨意受用便大富盛時未生
怨殺父自立便令使者遍觀國邑誰有
多財時彼使人見得伏藏者舎宅昌
熾衣食豐盈奴婢牛羊有異常日便
問之曰汝於昔時貪無衣食何故今
[22-0333c]
日忽然富盛豈非竊得王家伏藏耶
卽便執捉送至王所王便問曰汝今
卒富得我伏藏耶彼便拒諱王曰此
違我命准法當死所有眷屬並收繫
獄此應斷命時彼獄官卽將其人欲
徃形戮於其路中作如是語呵難陀
此是大黑蛇是大害毒阿難陀曰是
可畏毒然王國法將刑之人所有語
言必湏反奏見是語巳卽白王知
曰可喚將來旣至王所王自問曰如汝
所言有何義理彼丿具陳昔事王於
尒時於世尊所創發信心問彼人曰
咄男子汝信佛語答言大王我實深
信時王聞巳淚落霑衣報彼人日此
物與汝眷屬皆放時彼男子旣得
脫巳喜不自勝作如是念我之所有
富盛家業皆由世尊之所致也我今
冝應礼世尊足請佛僧衆就舎而食
廣說乃至食巳聞汝卽於座上
見四諦法獲預流果廣如餘說此是
緣起尙
未制戒佛在王舎城鷲峯山時鄔波
難陀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入城乞食
於路見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
苐二張而
[22-0334a]
教射人不申礼敬廵家漸次至教射
堂中見無師主唯有諸徒鄔波難陀
告諸人曰汝等學射徒費日功未能
成就卽自執弓箭左右而射放箭皆
中告言汝等當覓上好師匠而學技
能鄔波難陀告巳而出時彼射師還
至堂中諸人見時不致恭敬問曰汝
等何故傲慢異常諸人報曰我廢生
業欲學技能看此形勢似空費曰師
問其故諸人具以事答師聞語巳便
徃寺中覓鄔波難陀見巳礼足作如
是語阿遮利耶斯乃是我活命之緣
幸願慈悲勿相破壞鄔波難陀報言
癡人弓射之術是我技能汝將活命
无束修禮其人礼而謝曰事巳徃者
請勿致責自今巳去謹隨上命卽便
貨賣教射之具所得之物送與鄔波
難陀至射堂中憂懷而住親友見問
何故憂愁彼以事答時人聞巳便生
譏議沙門釋子所作非法云何令他
教射之人遂至貧乏此亦緣起尙未
制戒緣起同前入城乞食時鄔波難
陀乃至廵家至教樂堂中見師不在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三張而
[22-0334b]
自取樂器具奏八音廣說如前乃至
其人貨賣樂具遂至貧乏此亦緣起
尙未制戒
尒時世尊隨緣施化従王舎城至廣
嚴城住高閣堂中時鄔波難陀於曰
初分時執持衣鉢入城乞食於其中
路見栗姑毗多諸童男以瓔珞具置
在一邊而共遊戲鄔波難陀見其瓔
珞謂藥叉物遂卽收耶時諸童子見
取瓔珞便各競未牽其手足咸以塵
土而散擲之遂還瓔珞鄔波難陀塵
土坌身方還入寺苾芻見問豈與童
子而共戲乎鄔波難陀具以事答此
亦緣起尙未制戒
佛在廣嚴城乃至六衆苾芻入城乞
食路次栗姑毗園便入園中見諸戲
具卽取鼓樂如法擊奏猶如淨飯王
所奏音樂及未生怨戰鼓之響時城
内人聞斯聲巳皆大驚怖作如是語
定是未生怨王來襲我國卽嚴兵革
出大城門共相拒敵是時六衆便棄
鼓樂倶出園外諸人見六衆未問言
聖者未生怨王所有兵衆今在何處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四張而
[22-0334c]
六衆曰彼未生怨何因至此問曰若
不來者彼之戰鼓因何響振六衆答
曰此是我等聊爲戲笑非是三軍餘
人報曰仁可急去勿住此中栗姑毗
來必是相辱卽還入寺諸苾芻問何
故空鉢而歸具以事答少欲苾芻聞
是語巳共生嫌賤云何苾芻共作如
是不端嚴事乃至白佛廣說如前佛
言我觀十利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寶及寶類若自捉教人捉
者波逸底迦
尒時世尊従廣嚴城至憍薩羅國室
羅伐城住逝多林給孤獨園時毗舎
佉鹿子母聞佛來至欲申敬礼具諸
瓔珞同遍嚴身禀性懷慚恥將見佛
遂脫瓔珞付其従者著鮮白服入見
世尊礼佛足巳聽聞妙法従座而去
時彼従者以其瓔珞置花樹下遂忘歸
家時阿難陀見其瓔珞便作是念世
尊所制由此當開卽便收取自徃白
佛佛言善哉善哉阿難陀我雖未許
汝巳知時若說戒時應云除時因緣
復於異時毗舎佉問従者曰將瓔珞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五張而
[22-0335a]
來報言寺中樹下忘不持來報云徃
取子聞語巳白其母曰豈如庫内令
彼取來寺中多人彼物定失母曰我
在生來物不辵失汝但徃取必定應
得従者承命遂徃寺中阿難陀見之
便授瓔珞従者持至母告子曰我不
失財斯言非謬子作是念我當試驗
其事實不便取其母金印指環投於
井中汲水之時隨水而得其子復將
擲於江内魚見呑食漁人獲得詣巿
賣之家人買歸破腹而得復以金囊
棄之於路時人見者皆謂是蛇避之
而去子還收取旣作如是多種試驗
方知其母不失於物復有苾芻行至
寺外見辵金囊持之而去後有人來
苾芻報曰此是汝囊不彼人言是便
與持去次有一人急走而來問苾芻
曰見我金囊不報曰我巳與他將去
其人聞巳懊惱命終世尊知巳告諸
苾芻不應如是輒卽與人應問記驗
相應者與不同者勿與復有苾芻見
盛金囊棄之而去佛言不應棄去
以葉覆彼以葉覆棄之而去佛言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六張而
[22-0335b]
不應棄去可以物蓋應於其處七八
日中來去看守有人來認問相當者
應可與之若不相當者將歸寺中可
貯僧庫經五六月若有主來認相當
應與無主來者應將此物買牢器物
而擧用之後有主認若記同者應將
物示此是汝物買得隨意斷去若索
利者應報彼云汝物合失得本應喜
何不知恩更求利物尒時世尊以此
因緣集苾芻衆讃歎持戒告曰前是
創制此是隨開乃至我觀十利爲諸
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寶及寶類若自捉教人捉
除在寺内及白衣舎波逸底迦若在
寺内及白衣舎見寶及寶類應作是
念然後當取若有認者我當與之此
是時
若復苾芻者謂六衆也寶謂七寶寶
類者謂諸兵器弓刀之屬及音樂具
鼓笛之流自捉使人及以結罪廣如
上說苾芻在寺中及以俗舎若見寶
等聽作是念然後收取若有主來我
當持與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七張而
[22-0335c]
自手使人捉諸寶物巳磨治者皆得
墮罪未磨治者但得惡作乃至捉假
琉璃亦惡作罪若捉嚴身瓔珞之具
皆得墮罪乃至麦莛結爲鬘者捉亦
惡作若捉琵琶等諸雜樂具有絃柱
者便得墮罪无絃惡作乃至竹筒作
一絃琴執亦惡作若諸蠡貝是堪吹
者捉得墮罪不堪吹者惡作諸鼓樂
具堪與不堪得罪重輕亦同此說若
執弓時有弦㣅者便得墮罪无者惡
作若刀有刃箭有鏃頭皆得本罪
斯惡作乃至彈毛弓及草莛箭亦皆
惡作若像有舎利執得墮罪無舎利
者惡作若作大師想擎持者无犯又
無犯者謂最初犯人或癡狂心乱痛
惱所緾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以何因緣毗舎
佉母不失錢財佛告諸苾芻汝等應
聽乃徃古昔迦攝波佛涅槃之後有
一老母奉持戒行時訖栗枳王宮人
遊戲園中辵瓔珞具時彼老母得此
瓔珞繫竹竿頭欲求本主時王遣人
尋此瓔珞於老母處得巳奉王王見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八張而
[22-0336a]
物喜恠其奇異嗟歎老母問曰旣有
好心理合嘉賞今何所欲老母白王
更无所欲不求現利
願以此緣於未來世所生之處得不
失財報由昔淨心今受斯果徃時老
母者卽今毗舎佉母是由於徃時不
藏他物發願力故於生生中雖失珍
財終還獲得是故苾芻得他物時
勿盜
藏擧如是應學非時洗
浴學處第六十佛在王舎城時此城
傍右三溫泉一王自洗浴二是王宮
人三諸雜人其王洗浴處苾芻亦洗宮
人浴處苾芻尼亦浴于時六衆苾芻
洗浴之際便生是念我今試王信心
辱薄意欲相惱沉吟久之不時速出
王遂遣人取水別處而浴不入溫泉
旣洗沐巳徃詣佛所頂礼雙足聽聞
妙法辭佛而退時具壽阿難陀聞是
事巳便徃白佛佛言由諸苾芻爲洗
浴故有是過生諸苾芻等不應洗浴
時諸苾芻身不洗沐體多垢膩乞食
之時婆羅門居士等見而問曰聖者
豈復仁等身持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
十卷苐九張而
[22-0336b]
垢穢將爲清淨耶何因不洗時諸苾
芻以緣白佛佛言半月應爲洗浴於
暑熱時彼諸苾芻不數洗故身體萎
黃諸人見問聖者何故似帶病耶答
曰我由世尊不許數洗身體煩熱致
使之然諸人告曰世尊大悲以此爲
緣必當開許以緣白佛佛言熱時應
洗有苾芻病醫人令洗答言世尊不
許以緣白佛佛言病時應洗苾芻或
營衆作或窣覩波身垢不淨人見譏
嫌以緣白佛佛言作時應洗諸苾芻
涉道行時來徃疲極委身而臥諸人
見怪問曰仁等何不筞修善品晝寢
而住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若道行時
應洗苾芻被風吹時身多塵坌垢穢
不淨人見譏笑同前白佛佛言風時
應洗又觸雨時又風雨時泥汙身體
同前白佛佛言若雨時若風雨時隨
意應洗尒時世尊讃歎持戒乃至我
觀十利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
是說
若復苾芻半月應洗浴故違而浴者
除餘時波逸底迦餘時者熱時病時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十張而
[22-0336c]
作時行時風時雨時風雨時此是時
若復苾芻者謂六衆也半月應洗浴
者謂齊十五日一度聽浴故違者謂
不依教行除餘時者若在餘時此則
无犯熱時者眷餘一月半在謂有一
月半在當作安居謂従四一日至五半是及夏初一
月謂入夏一月謂従五十六日至六半是此兩月半名
極熱時若病時者若苾芻有病除多
洗浴不能安隱者是作時者謂爲三
寶所有作務下至掃地大如席許或
時塗拭如牛臥處行時者謂行一踰
膳那或半踰膳那還來者是風時者
乃至風吹衣角搖動者是雨時者乃
至兩三渧雨落身上者是風雨時者
謂二俱有此是時者是隨聽法結罪
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毎
於開限洗浴之時常湏心念口言而
爲守持應云在某時中我今洗浴
若不守持者以水洗身水未至臍得
惡作罪水至臍者卽得墮罪若入水
洗者准此應知若先以燸水後以冷
水如上浴時得罪同前或先池後河
等事亦同此時有苾芻於河一切有
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十一張而
[22-0337a]
彼岸有請喚事不敢入水徃赴其請
佛言應去勿致疑惑苾芻有事渡河
腳跌墮水心生疑悔佛言無犯苾芻
渡橋墮落悶絕餘人見之便以水灑
苾芻起巳便生疑悔佛言無犯又無
犯者謂最初犯人或癡狂心乱痛惱
所緾
第七攝頌曰
殺傍生故惱擊攊水同眠怖藏資索衣
无根女同路
殺傍生學處第六十一
佛在室羅伐城尒時具壽鄔陀夷曰
初分時入城乞食遂至教射堂中其
師出外但有諸生見教射處所置堋
垛事无准的時鄔陀夷遂取五箭仰
視虛空時有一烏飛騰而過鄔陀夷
便射四箭遮烏四邊烏乃上飛遂以
箭貫従口而出告諸生曰少年汝等
應當求如是師傅學斯技術後教射
師迴至射堂弟子具說其事師作是
念勿令苾芻數來相惱卽設方計令
彼諸生持其死烏繫竹竿上隨鄔陀
夷後令彼惡響周遍十方作如是說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十二張而
[22-0337b]
仁等當知大德鄔陀夷有斯技藝空
中落羽箭入鳥腸時諸婆羅門居士
等見斯事巳各起譏嫌云何苾芻自
執弓箭殺諸禽鳥此則肉不堪食筋
皮无用於不應處而爲惡業少欲苾
芻聞生嫌恥以緣白佛尒時世尊廣
說如前乃至我觀十利爲諸苾芻制
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故斷傍生命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鄔陀夷餘義如上故者
明非錯誤傍生者謂是飛烏或復諸
餘禽獸之類斷命者謂殺其命根釋
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言斷傍
生命者謂以三事内外及俱而興方
便斷彼命根若苾芻作殺害心乃至
以一指損害傍生因此命終者得波
逸底迦或當時不死後時因此死者
亦得墮罪若後時不死者得惡作罪
如是廣說如前斷人命學處具說又
无犯者謂最初犯人如前廣說
故惱苾芻學處第六十二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
大目亁連與十七衆出家幷受近圓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十三張而
[22-0337c]
彼十七衆遂便親近六衆苾芻時鄔
陀夷告十七衆作如是諸具壽汝等
爲我作如是如是事答曰我不能作
豈仁是我阿遮利耶鄔波馱耶令我
執作鄔陀夷見是諸巳卽便驅遣不
許同住時十七衆遂向餘處而爲讀
誦鄔陀夷便詣鄔波難陀處告言上
座知不此諸小師不受我語事欲如
何鄔波難陀曰汝今應可令彼小師
各生惱悔廢其習讀當作是語廣說
惱緣時鄔陀夷聞是教巳如言卽作
告十七衆曰具壽汝等豈復能得漏
盡入正定聚耶由汝皆是減年受具
旣無戒足衆善不生如是廣說乃至
作法不成時十七衆便以此事告大
目亁連時大目亁連爲除疑悔復告
之日佛說初人無犯况汝無過然復
誰向汝等作如是語令生追悔報言
尊者鄔陀夷少欲苾芻聞是語巳便
生嫌賤云何苾芻故令苾芻心生悔
惱以緣白佛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
如是說
若復苾芻故惱他苾芻乃至少時不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十四張而
[22-0338a]
樂以此爲緣者波逸底迦若復苾芻
者謂鄔陀夷餘義如上故惱者欲令
心生惡作發起追悔少時不樂者乃
至湏臾情不安隱以此爲緣者非餘
事也結罪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謂問其別事又問律教相應云何問
別事
若苾芻於他
苾芻處作惱乱心徃詣其所作如是言
具壽汝憶某
王及某長者不答言彼
巳多時我不記憶報言具壽彼非多
時汝不憶者卽是生年未滿二十而
受圓具更可近圓作是語時設彼苾
芻心不生惱然此苾芻亦得墮罪如
是問言汝憶某時日蝕月蝕儉歲豐
年廣說如上云何問律教相應如作
惱心問言具壽汝先於何處所而受
近圓答言某處報曰彼處先无大界
不結界塲大衆不集便成別住非善
受近圓汝應更受又問具壽誰是汝
阿遮利耶鄔波駄耶答言彼是我二
師報曰彼人破戒不合爲師汝則不
名善受近圓又問汝向某處不答言去若
向彼處皆是愚癡破戒之人或鄙惡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十五張而
[22-0338b]
類非是善伴汝定破戒作如是等語
乱他時隨彼前人惱與不惱但使
聞知皆得墮罪又問具壽汝取二師
衣不答言曾取報言汝若取者有賊
心故犯他勝罪問言具壽汝頗曾說
諸行无常諸法无我涅槃寂滅不答
言我說報曰汝若說此上人法者犯
他勝罪如是說時
作惱乱心皆得墮罪此中无犯者如
有苾芻詣苾芻所作如是問具壽汝憶
某王及某長者不答言我不憶報言
具壽彼巳多時汝雖不憶亦是年滿
二十善受近圓又日月薄蝕年歲豐
儉如上應知是謂問其別事如有苾
芻詣苾芻所作如是問具壽汝先於
何處所而受近圓答言某處報曰我
知某處先有大界舊結界塲汝卽善
受近圓如是問其二師問所向處問
取師衣答曰此皆無過又問具壽汝
說諸行無常乃至涅槃寂滅
答言我說報曰汝不自稱
得此上人法不答言不也若如言者
說亦无過是謂問與律教相應又無
犯者謂最初犯人廣說如上一切有部毗
奈耶苐四十卷苐十六張而
[22-0338c]
以指撃攊學處第六十三佛在室羅
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大目亁連
旣與十七衆出家廣說乃至但有營
事卽十七人共相撿挍更㸦助成如
前殺戒中具言其事時十六人従一
乞懺見彼不言卽皆以指撃攊令其
大笑因而致死少欲苾芻聞生嫌恥
云何苾芻以指撃攊斷他命根以緣
白佛佛言廣說乃至我觀十利爲諸
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
以指撃攊他者波逸底迦若復苾芻
者謂十七衆餘義如上以指擊攊者
謂是身業結罪如上此中犯相其事
云何若苾芻以一指頭撃攊他者得
一墮罪乃至五指便得五罪若以拳
撃攊得一墮罪若以足指准手應知
若以指端示其靨處或指瘡處或指
蚊蟲或示旋毛等並皆无犯又無犯
者謂最初犯人廣說如上水中戲學
處第六十四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
給孤獨園時十七衆中有最大苾芻
名鄔波
離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果巳便作是
念我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十七
張而
[22-0339a]
始觀察於久共住同梵行者於此衆
中誰有善根誰无善根觀巳知有繫
屬於誰知屬於我時鄔波離爲作引
導方便相隨俱徃阿市羅跋底河濾
水添甁觀察水巳正念用心爲洗浴
事旣洗浴竟住在一邊時十六人亦
皆澡浴旣入河中乍浮乍沒或徃彼
岸或還此岸或沿波或泝流或打水
鼓或撃水蛙或爲水索或爲水杵如
是等類作衆伎樂身手掉舉共爲戲
笑時勝光大王於高樓上遥見彼戲
告勝鬘夫人日試當觀汝所重福田
夫人白言大王此輩少年顏容盛壯
能修梵行王不稱奇王雖年邁未能
靜息彼水中戲亦何見責時具壽鄔
波離觀彼王心知生輕慢欲令信故
告諸人曰仁等可各整衣服俱持水
甁共還住處時鄔波離以神通力與
同梵行者各昇虛空於王樓上飛騰
而過時勝鬘夫人俯觀其影仰視希
奇便白王日王可觀此勝妙福曰騰
空而去王言夫人豈有證阿羅漢者
水中戲耶夫人答曰此則是王之不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十八張而
[22-0339b]
聞知有未聞事王所不知王曰何謂
也夫人日心如電光湏臾改易以堅
固定猶若金剛刹那之間破无明惑
王不應怪王聞語巳默然無答時勝
鬘夫人見斯事巳便令使者礼拜世
尊幷申請白見諸聖者在水中戲唯
願世尊於諸聖者而爲憶念勿令水
中而爲戲樂尒時世尊聞是事巳乃
至我觀十利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
如是說
若復苾芻水中戲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十七衆餘義如上若
苾芻於水中戲如上所說浮沒掉擧
等事皆得墮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有其九事能生於犯云何爲九謂自
喜教他喜自戲教他戲自跳教他跳
掉擧弄影身相打拍若苾芻作水中
戲意従牀而起帶持衣服徃詣河池
所脫上衣著洗裠身入水中乃至未
沒巳來皆惡作罪身若沒時便得墮
罪出時亦尒若作求涼冷意者出沒
無犯或従此岸向彼岸従彼岸向此
岸或沿波或泝流等皆犯墮罪若作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十九張而
[22-0339c]
學浮意者无犯若打水鼓廣說如前
乃至以指彈作聲皆得墮罪若甁瓨
甌器盛水而戲者波逸底迦乃至指
彈得惡作罪若羹臛捥中打作鼓聲
乃至指畫爲跡作調戲心得惡作罪
欲令冷者无犯又无犯者謂初犯人
廣如上說
與女人同室宿學處第六十五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
具壽阿尼盧陀斷衆結惑證阿羅漢
彼旣自受解脫勝樂作如是念世尊
於我巳作大恩我於世尊欲作何事
而能報德我今冝中利益有情此卽
名爲酬恩中勝作斯念巳執持衣鉢
人間遊行至一聚落此聚落中有一
長者二男一女其女長成行不貞謹
彼二兄弟因與他競他人告曰汝妹
未嫁與外人私通兄弟聞巳問妹虛
實妹卽答曰我實清謹世人謾說於
後不久遂便有娠兄弟問曰汝言清
謹何處得斯妹曰曾有禿人强逼於
我因卽有娠後遂生男時人名爲秃
子母号秃子母是時具壽阿尼盧陀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二十張而
[22-0340a]
旣至此村日將欲暮求宿處所時諸
童子報言聖者彼處有秃子母舎必
相容宿時具壽阿尼盧陀隨言卽去
投彼家宿時秃子母遂相容止便生
邪念卽於夜中就尊者所欲相抱捉
于時尊者知其惡見以神通力上昇
虛空女人見巳生希有心求哀懺謝
仰而告曰唯願聖者慈愍我故當爲
下來是時聖者爲利益故縦身而下
爲其說法女聞法巳心便啓悟證獲
初果旣至明日其女兄弟至還見譏
汝之姉妹非但俗旅雖釋迦子亦被
拘牽彼二聞巳俱生忿怒便就其舎
欲殺苾芻是時尊者觀二童子及諸
有情根機時熟卽昇虛空現十八變
作希有事時彼聚落四近諸人各並
雲奔共觀異相尊者復坐卽便爲衆
宣說法要令彼兄弟及萬二千人皆
得見諦廣說乃至阿尼盧陀見斯過
巳更不復於俗舎之中而爲止宿復
於異時阿尼盧陀於一村隅苑園中
宿卽於此夜有諸賊侣欲偸刧此村
過苑園中見苾芻宿共相議曰我欲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二十一張而
[22-0340b]
盜財見不祥相我今冝可殺此苾芻
時賊將軍先是尊者寺内作人旣遥
見之遂相憶識告諸人曰君等當知
昔有商客入大海中遭諸厄難稱其
名者安隱而歸如此之人不應造次
便爲殺戮我等且去入村若不得物
迴殺未晩諸賊相隨入村刧盜多獲
財物還至園中是時尊者便爲羣賊
宣說法要示教利喜皆令見諦得預
流果時彼諸人皆留盜物還彼村人
其夜有天告村人曰汝等諸人賊所
盜物皆由尊者阿尼盧陀威神力故
所有財物並在村外苑園之中皆不
將去汝至天明各徃收取時彼村人
聞天告命至天曉巳便徃園中到尊
者所各礼足巳在一面坐尊者爲其
說法令萬二千人亦皆見諦時彼賊
侣有五百人便求尊者而爲出家時
阿尼盧陀將五百人詣世尊所世尊
見至便命善來苾芻皆成出家幷卽
圓具蒙佛教誡不久皆證阿羅漢果
時諸苾芻問阿尼盧陀尊者得安樂
行不答曰有安樂行亦有苦行問言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二十二張而
[22-0340c]
云何答曰我利有情斯成樂行幾遭
斬首是爲苦行問言何故卽便具答
投女宿事諸苾芻曰合與女人共室
宿耶答曰只由不合有此過生少欲
苾芻聞巳嫌賤云何苾芻與女人同
室宿以緣白佛佛言乃至我觀十利
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共女人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具壽阿尼盧陀餘義
如上共者兼彼也女人者若婦若童
女謂堪行婬境同室宿者室有四種
如上釋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若苾芻與女同宿身在中閣女人在
閣下應拔梯令上或門安扂鑰或遣
看守若異此者乃至明相未出巳
來得惡作罪若過明相便得墮罪若
苾芻在閣下女在中閣或苾芻在中
閣女在上閣或復翻此廣說如前或
苾芻在房女在簷前唯除梯一事餘
並如前若女在房中苾芻簷下應外
繫其戶餘如前說若在門屋下苾芻
門内女在門前應内安關扂翻斯外
繫餘並同前假令共室若有夫主守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二十三張而
[22-0341a]
護者无犯又無犯者謂初犯人廣說
如上時諸苾芻咸皆有疑白佛言世
尊具壽阿尼盧陀曾作何業生富貴
家出家斷惑證阿羅漢廣化有情爲
大利益唯願爲說佛告諸苾芻汝等
當聽乃徃過去迦攝佛時有一苾芻
於聚落中住建大寺宇躬爲撿挍設
上供養願求解脫共住弟子有五百
人時聚落中所有人民於苾芻處信
敬深重乃至廣說由昔撿挍供養衆
僧故生富貴家由發願力故證阿羅
漢彼五百弟子卽今五百阿羅漢是
昔聚落中所有居人卽所化諸人是
又問何因得妙天眼佛弟子中最爲
第一佛言昔迦羅村馱佛制底之處
興大供養時有羣賊欲行竊盜入制
底中見其燈闇遂便挑擧覩佛尊容
情生歡喜卽發大願願我來世得遇
大師承事無倦得妙天眼人中第一
由彼願力今獲天眼最爲第一汝諸
苾芻當如是學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一切有部毗奈耶苐四十卷苐二十四張而
[22-0341b]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卷第四十一益
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恐怖苾芻學處第六十六
尒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
孤獨園時具壽大目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