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管子卷第四
4.1宙合第十一外言二。
左操五音,
右執五味。
懷繩與准鉤,
多備規軸,
減溜大成,
是唯時德之節。
春采生,
秋采蓏,
夏處陰,
冬處陽,
大賢之德長。
明乃哲,
哲乃明,
奮乃苓,
明哲乃大行。
毒而無怒,
怨而無言,
欲而無謀。
大揆度儀,
若覺臥,
若晦明,
若敖之在堯也。
毋訪于佞,
毋蓄于諂,
毋育于凶,
毋監于讒。
不正,廣其荒。
不用其區區。
鳥飛准繩。
讂充末衡,
易政利民。
毋犯其凶,
毋邇其求,
而遠其憂。
高為其居,
危顛莫之救。
可淺可深,
可浮可沈,
可曲可直,
可言可默;
天不一時,
地不一利,
人不一事。
可正而視,
定而履,
深而迹。
夫天地一險一易,
若鼓之有桴,
擿擋則擊。
天地,萬物之橐,
宙合有橐天地。
「左操五音,
右執五味」,
此言君臣之分也。
君出令佚,
故立于左;
臣任力勞,
故立于右。
夫五音不同聲而能調,
此言君之所出令無妄也,
而無所不順,
順而令行政成。
五味不同物而能和,
此言臣之所任力無妄也,
而無所不得,
得而力務財多。
故君出令,
正其國而無齊其欲,
一其愛而無獨與是;
王施而無私,
則海內來賓矣。
臣任力,
同其忠而無爭其利,
不失其事而無有其名;
分敬而無妬,
則夫婦和勉矣。
君失音則風律必流,
流則亂敗。
臣離味則百姓不養,
百姓不養
則眾散亡。
君臣各能其分
則國寧矣,
故名之曰不德。
「懷繩與准鉤,
多備規軸,
減溜大成,
是唯時德之節。」
夫繩,扶撥以為正;
准,壞險以為平;
鉤,入枉而出直。
此言聖君賢佐之制舉也。
博而不失,
因以備能而無遺。
國猶是國也,
民猶是民也,
桀紂以亂亡,
湯武以治昌。
章道以教,
明法以期,
民之興善也如化,
湯武之功是也。
多備規軸者,
成軸也。
夫成軸之多也,
其處大也不窕,
其入小也不塞,
猶迹求履之憲也,
夫焉有不適?
善適,
善備也,
僊也,
是以無乏。
故諭教者取辟焉。
天淯養,
無計量;
地化生,
無泮崖。
所謂是而無非,
非而無是,
是非有
必交來。
苟信是,
以有不可先規之,
必有不可識慮之。
然將卒而不戒。
故聖人博聞多見,
畜道以待物,
物至而對形,
曲均存矣。
減,
盡也;
溜,
發也。
言偏環畢,
莫不備得。
故曰:
減溜大成。
成功之術,
必有巨矱。
必周於德,
審於時,
時德之遇,
事之會也,
若合符然。
故曰:
是唯時德之節。
「春采生,
秋采蓏,
夏處陰,
冬處陽。」
此言聖人之動靜、開闔、
詘信、浧儒、
取與之必因於時也。
時則動,
不時則靜。
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陽也。
故愁其治言,
陰愁而藏之也。
賢人之處亂世也,
知道之不可行,
則沈抑以辟罰,
靜默以侔免。
辟之也,猶夏之就凊,
冬之就溫焉,
可以無反於寒暑之菑矣。
非為畏死而不忠也。
夫強言以為僇,
而功澤不加,
進傷為人君嚴之義,
退害為人臣者之生,
其為不利彌甚。
故退身不舍端,
脩業不息版,
以待清明。
故微子不與於紂之難,
而封於宋,
以為殷主。
先祖不滅,
後世不絕。
故曰:
大賢之德長。
「明乃哲,
哲乃明,
奮乃苓,
明哲乃大行。」
此言擅美主盛自奮也,
以琅湯凌轢人,
人之敗也常自此。
是故聖人著之𥳑筴,
傳以告後進
曰:
「奮,盛;
苓,落也。
盛而不落者,
未之有也。
故有道者
不平其稱,
不滿其量,
不依其樂,
不致其度。
爵尊即肅士,
祿豐則務施,
功大而不伐,
業明而不矜。
夫名實之相怨久矣,
是故絕而無交,
惠者知其不可兩守,
乃取一焉。
故安而無憂。
「毒而無怒」,
此言止忿速
濟也。
「怨而無言」,
言不可不慎也:
言不周密,
反傷其身。
「欲而無謀」,
言謀不可以泄,
謀泄菑極。
夫行忿速
遂,沒法
賊發,
言輕謀泄,
菑必及於身。
故曰:
「毒而無怒,
怨而無言,
欲而無謀。」
「大揆度儀,
若覺臥,
若晦明」,
言淵色以自詰也,
靜默以審慮也。
依賢才,
用仁良,
既明
通於可不利害之理,
猶發蒙也。
故曰:
若覺臥,
若晦明,
若敖之在堯也。
「毋訪于佞」,
言毋用佞人也,
用佞人
則私多行。
「毋蓄于諂」,
言毋聽諂,
聽諂則欺上。
「毋育于凶」,
言毋使暴,
使暴則傷民。
「毋監于讒」,
言毋聽讒,
聽讒則失士。
夫行私、欺上、傷民、失士,
此四者用,
所以害君義失正也。
夫為君上者,
既失其義正,
而倚以為名譽;
為臣者,不忠而邪,
以趨爵祿,
亂俗敗世,
以偷安懷樂,
雖廣其威,
可須也。
故曰:
「不正,廣其荒。」
是以古之人,
阻其路,
塞其遂,
守而物修。
故著之簡筴,
傳以告後世人曰:
其為怨也深,
是以威盡焉。
「不用其區區」
者,虛也。
人而無良焉,
故曰虛也。
凡堅解而不動,
陼隄而不行,
其於時必失,
失則廢而不濟。
天植之正而不謬,
不可賢也,
直而無能,
不可美也。
所賢美於聖人者,
以其與變隨化也。
淵泉而不盡,
微約而流施,
是以德之流潤澤均
加于萬物。
故曰:
聖人參于天地。
「鳥飛准繩。」
此言大人之義也。
夫鳥之飛也,
必還山集谷。
不還山則困,
不集谷則死。
山與谷之處也,
不必正直。
而還山集谷,
曲則曲矣,
而名繩焉。
以為鳥起於北,
意南而至于南,
起於南,
意北而至于北,
苟大意得,
不以小缺為傷。
故聖人美而著之
曰:
千里之路,
不可扶以繩;
萬家之都,
不可平以准。
言大人之行,
不必以先常,
義立之謂賢。
故為上者之論其下也,
不可以失此術也。
「讂充」,
言心也,
心欲忠;
「末衡」,
言耳目也,
耳目欲端。
中正者,
治之本也。
耳司聽,
聽必順聞,
聞審謂之聰。
目司視,
視必順見,
見察謂之明。
心司慮,
慮必順言,
言得謂之知。
聰明以知
則博,
博而不惛,
所以易政也。
政易民利,
利乃勸,
勸則吉。
聽(不慎)
不審不聰,
不審不聰則繆。
視不察不明,
不察不明則過。
慮不得不知,
不得不知則昏。
繆過以惛則憂,
憂則所以伎苛,
伎苛所以險政。
政險民害,
害乃怨,
怨則凶。
故曰:
讂充末衡,
言易政利民也。
「毋犯其凶」,
言中正以蓄慎也。
「毋邇其求」,
言上之敗,常
貪於金玉馬女,
而𠫤愛於粟米貨財也。
厚藉斂于百姓,
則萬民懟怨。
「遠其憂」,
言上之亡其國也,
常邇其樂。
立優美,
而外淫于馳騁田獵,
內縱于美色淫聲,
下乃解怠惰失,
百吏皆失其端,
則煩亂以亡其國家矣。
「高為其居,
危顛莫之救」,
此言尊高滿大,
而好矜人以麗;
主盛處賢,
而自予雄也。
故盛必失而雄必敗。
夫上既主盛處賢,
以操士民,
國家煩亂,
萬民心怨,
此其必亡也。
猶自萬仞之山,播而入深淵,
其死而不振也必。
故曰:
「毋邇其求,
而遠其憂,
高為其居,
危顛莫之救也。」
「可淺可深,
可沈可浮,
可曲可直,
可言可默。」
此言指意要功之謂也。
「天不一時,
地不一利,
人不一事。
是以著業不得不多分,
名位不得不殊方。
明者察于事,
故不官于物,而旁通于道。
道也者,
通乎無上,
詳乎無窮,
運乎諸生。
是故辯于一言,
察于一治,
攻于一事者,
可以曲說,
而不可以廣舉。
聖人由此知言之不可兼也,
故博為之治
而計其意;
知事之不可兼也,
故名為之說,
而況其功。
歲有春秋冬夏,
月有上下中旬,
日有朝暮,
夜有昏晨,
半星
辰序,各有其司。
故曰:
天不一時。
山陵岑巖,
淵泉閎流,
泉踰瀷而不盡,
薄承瀷而不滿,
高下肥墝,
物有所宜。
故曰:
地不一利。
鄉有俗,
國有法,
食飲不同味,
衣服異采,
世用器械,
規矩繩准,
稱量數度,
品有所成。
故曰:
人不一事。
此各事之儀,
其詳不可盡也。
「可正而視」,
言察美惡,
別良苦,
不可以不審。
操分不雜,
故政治不悔。
「定而履」,
言處其位,
行其路,
為其事,
則民守其職而不亂,
故葆統而好終。
「深而迹」,
言明墨章畫,
道德有常,
則後世人人循理而不迷,
故名聲不息。
「夫天地一險一易,
若鼓之有桴,
擿擋則擊。」
言苟有唱之,
必有和之,
和之不差,
因以盡天地之道。
景不為曲物直,
響不為惡聲美,
是以聖人明乎物之性者,
必以其類來也。
故君子繩繩乎慎其所先。
「天地,萬物之橐也,
宙合有橐天地。」
天地苴萬物,
故曰萬物之橐。
宙合之意,
上通於天之上,
下泉於地之下,
外出於四海之外,
合絡天地,
以為一裹。
散之至于無閒,
不可名而止。
是大之無外,
小之無內。
故曰
有橐天地。
其義不傳,
一典品之,不極一薄,
然而典品無治也。
多內則富,
時出則當。
而聖人之道,
貴富以當。
奚謂當?
本乎無妄之治,
運乎無方之事,
應變不失之謂當。
變無不至,
無有應當,
本錯不敢忿,
故言而名之曰「宙合」。
4.2樞言第十二外言三。
管子曰:
「道之在天者,日也;
其在人者,心也。」
故曰:
有氣則生,
無氣則死,
生者以其氣;
有名則治,
無名則亂,
治者以其名。
樞言曰:
「愛之、利之、
益之、安之,
四者道之出。
帝王者用之,
而天下治矣。
帝王者,
審所先所後:
先民與地
則得矣,
先貴與驕
則失矣。
是故先王
慎所先所後。
人主不可以不慎貴,
不可以不慎民,
不可以不慎富。
慎貴在舉賢;
慎民在置官;
慎富在務地。
故人主之卑尊輕重
在此三者,
不可不慎。
國有寶,
有器,
有用。
城郭、
險阻、
蓄藏,
寶也;
聖智,
器也;
珠玉,
末,用也。
先王重其寶器
而輕其用,
故能為天下。
生而不死者二,
亡而不立者四:
喜也者、
怒也者、
惡也者、
欲也者,
天下之敗也,
而賢者寡之。
為善者,
非善也。
故善無以為也。
故先王貴善。
王主積于民,
霸主積于將戰士,
衰主積于貴人,
亡主積于婦女、珠玉,
故先王慎其所積。
疾之,疾之,
萬物之師也。
為之,為之,
萬物之時也。
強之,強之,
萬物之脂也。
凡國有三制:
有制人者,
有為人之所制者,
有不能制人,
人亦不能制者。
何以知其然?
德盛義尊,
而不好加名於人;
人眾兵強,
而不以其國造難生患;
天下有大事,
而好以其國後;
如此者,
制人者也。
德不盛,
義不尊,
而好加名于人;
人不眾,
兵不強,
而好以其國造難生患;
恃與國,
幸名利;
如此者,
人之所制也。
人進亦進,
人退亦退,
人勞亦勞,
人佚亦佚,
進退勞佚,
與人相胥;
如此者,
不能制人,
人亦不能制也。
愛人甚,而不能利也;
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故先王貴當、
貴周。
周者,不出于口,
不見于色,
一龍一蛇,
一日五化之
謂周。
故先王不以一過二,
先王不獨舉,
不擅功。
先王不約束,
不結紐。
約束則解,
結紐則絕。
故親
不在約束、結紐。
先王不貨交、
不列地,
以為天下。
天下不可改也,
而可以鞭菙使也。
時也,義也,
出為之也。
餘目不明,
餘耳不聰,
是以
能繼天子之容。
官職亦然。
時者得天,
義者得人。
既時且義,
故能得天與人。
先王不以勇猛為邊竟,
則邊竟安;
邊竟安
則鄰國親;
鄰國親,
則舉當矣。
人故相憎也,
人之心悍,
故為之法。
法出于禮,
禮出于治。
治、禮,道也。
萬物待治、禮而后定。
凡萬物
陰陽兩生而參視,
先王因其參而慎所入所出。
以卑為卑,
卑不可得;
以尊為尊,
尊不可得。
桀、舜是也。
先王之所以最重也。
得之必生,
失之必死者,
何也?
唯無。得之,
堯舜禹湯文武孝己,
斯待以成,
天下必待以生。
故先王重之。
一日不食,
比歲歉;
三日不食,
比歲飢;
五日不食,
比歲荒;
七日不食,
無國土;
十日不食,
無疇類,盡死矣。
先王貴誠信。誠信者,
天下之結也。
賢大夫不恃宗室,
士不恃外權。
坦坦之利不以功,
坦坦之備不為用。
故存國家,
定社稷,
在卒謀之閒耳。
聖人用其心,
沌沌乎博而圜,
豚豚乎莫得其門,
紛紛乎若亂絲,
逡逡乎若有從治。
故曰,
欲知者知之,
欲利者利之,
欲勇者勇之,
欲貴者貴之。
彼欲貴
我貴之,
人謂我有禮;
彼欲勇
我勇之,
人謂我恭;
彼欲利
我利之,
人謂我仁;
彼欲知
我知之,
人謂我慜。
戒之,戒之,
微而異之,
動作必思之,
無令人識之,
卒來者必備之。
信之者,仁也。
不可欺者,智也。
既智且仁,
是謂成人。
賤固事貴,
不肖固事賢。
貴之所以能成其貴者,
以其貴而事賤也;
賢之所以能成其賢者,
以其賢而事不肖也。
惡者,美之充也;
卑者,尊之充也;
賤者,貴之充也。
故先王貴之。
天以時使,
地以材使,
人以德使,
鬼神以祥使,
禽獸以力使。
所謂德者,
先之之謂也。
故德莫如先,
應適莫如後。
先王用一陰二陽者,霸;
盡以陽者,王;
以一陽二陰者,削;
盡以陰者,亡。
量之不以少多,
稱之不以輕重,
度之不以短長,
不審此三者,
不可舉大事。
能戒乎?
能勑乎?
能隱而伏乎?
能而稷乎?
能而麥乎?
春不生而夏無得乎?
先王事以合交,
德以合人。
二者不合,
則無成矣,
無親矣。
凡國之亡也,
以其長者也;
人之自失也,
以其所長者也。
故善游者死于梁池,
善射者死于中野。
命屬于食,
治屬于事,
無善事而有善治者,
自古及今,
未嘗之有。
眾勝寡,
疾勝徐,
勇勝怯,
智勝愚,
善勝惡,
有義勝無義,
有天道勝無天道。
凡此七勝者貴眾,
用之終身者眾矣。
人主好佚欲,
亡其身失其國者,
殆;其德不足以懷其民者,
殆;明其刑而賤其士者,
殆;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極己者,
殆;身彌老不知敬其適子者,
殆;蓄藏積,陳朽腐,
不以與人者,殆。
凡人之名三:
有治也者,
有恥也者,
有事也者。
事之名二:
正之,察之。
五者而,天下治矣。
名正則治,
名倚則亂,
無名則死。
故先王貴名。
先王取天下,
遠者以禮,
近者以體。
體、禮者,
所以取天下;
遠、近者,
所以殊天下之際。
日益之而患少者,
惟忠;
日損之而患多者,
惟欲。
多忠少欲,
智也,
為人臣者之廣道也。
為人臣者,
非有功勞于國也,
家富而國貧,
為人臣者之大罪也;
為人臣者,
非有功勞于國也,
爵尊而主卑,
為人臣者之大罪也。
無功勞于國而貴富者,
其唯尚賢乎?
眾人之用其心也,
愛者憎之始也,
德者怨之本也。
其事親也,
妻子具
則孝衰矣;
其事君也,
有好業,
家室富足,
則行衰矣;
爵祿滿,
則忠衰矣。
唯賢者不然。
故先王不滿也。
釜鼓滿
則人概之,
人滿
則天概之,
故先王不滿也。
人主操逆,
人臣操順。
先王重榮辱,
榮辱在為。
天下無私愛也,
無私憎也,
為善者有福,
為不善者有禍,
禍福在為,
故先王重為。
明賞不費,
明刑不暴,
賞罰明
則德之至者也。
故先王貴明。
天道大而帝王者用,愛惡
愛惡,天下可祕,
閉必固。
先王之書,
心之敬執也,
而眾人不知也。
故有事,事也;
毋事,亦事也。
吾畏事,
不欲為事;
吾畏言,
不欲為言。
故行年六十而老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