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c0001 管子-周-管仲 (tls)




3 管子卷第三



3.1幼官第八經言八。


若圖,,(人物人物則皇)。


五和時節,
君服黃色,
味甘味,
聽宮聲,
治和氣,
用五數,
飲於黃后之井,
以倮獸之火爨。
藏溫儒,
行歐養,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處虛守靜,人人物
物則皇。
常至命,
尊賢授德
則帝。


身仁行義,
服忠用信
則王。
審謀章禮,
選士利械
則霸。
定生處死,
謹賢修伍
則眾。


信賞審罰,
爵材祿能
則強。
計凡付終,
務本飭末
則富。
明法審數,
立常備能
則治。


同異分官
則安。


通之以道,
畜之以惠,
親之以仁,
養之以義,
報之以德,
結之以信,
接之以禮,
和之以樂,
期之以事,
攻之以官,


發之以力,
威之以誠。


一舉而上下得終,
再舉而民無不從,
三舉而地辟穀成,
四舉而農佚粟十,
五舉而務輕金九,
六舉而絜知事變,
七舉而外內為用,
八舉而勝行威立,
九舉而帝事成形。


九本搏大,
人主之守也。
八分有職,
卿相之守也。
七勝備威,
將軍之守也。
六紀審密,
賢人之守也。
五紀不解,
庶人之守也。


動而無不從,
靜而無不同。
治亂之本三,
卑尊之交四,
富貧之終五,
盛衰之紀六,
安危之機七,
強弱之應八,
存亡之數九。


練之以散群傰署,
凡數財署。
殺僇以聚財,
勸勉以遷眾,
使二分具本。
發善必審於密,
執威必明於中。
此居啚方中。


春行冬政
肅,
行秋政
霜,
行夏政
閹。
十二
地氣發,
戒春事。


十二
小卯,
出耕。
十二
天氣下,
賜與。
十二
義氣至,
修門閭。


十二
清明,
發禁。
十二
始卯,
合男女。
十二
中卯,
十二
下卯,


三卯同事。
八舉時節,
君服青色,
味酸味,
聽角聲,
治燥氣,
用八數,
飲於青后之井,
以羽獸之火爨。


藏不忍,
行歐養,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合內空周外,
強國為圈,
弱國為屬。
動而無不從,
靜而無不同。


舉發以禮,
時禮必得。
和好不基,
貴賤無司,
事變日至。
此居於圖東方方外。


夏行
春政風,
行冬
政落,
重則雨雹,
行秋
政水。


十二
小郢,
至德。
十二
絕氣下,
下爵賞。
十二
中郢,
賜與。


十二
中絕,
收聚。
十二
大暑至,
盡善。
十二
中暑,
十二大暑終,


三暑同事。
七舉時節,
君服赤色,
味苦味,
聽羽聲,

七數,
飲於赤后之井,
以毛獸之火爨。


藏薄純,
行篤厚,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定府官,
明名分,
而審責於群臣有司,
則下不乘上,
賤不乘貴。
法立數得,
而無比周之民,
則上尊而下卑,
遠近不乖。
此居於圖南方方外。


秋行
夏政,
葉。
行春政,
華。
行冬政,
秏。
十二,
期風至,
戒秋事。


十二,
小卯,
薄百爵。
十二,
白露下,
收聚。
十二,
復理,
賜與。


十二,
始節賦事。
十二,
始卯,
合男女。
十二,
中卯。
十二,
下卯。
三卯同事。


九和時節,
君服白色,
味辛味,
聽商聲,
治濕氣,
用九數。
飲於白后之井。
以介蟲之火爨。


藏恭敬,
行搏銳,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閒男女之畜,
修鄉閭之什伍。
量委積之多寡,
定府官之計數。


養老弱而勿通,
信利周而無私,
此居於圖西方方外。


冬行秋政,
霧。
行夏政,
雷。
行春政,
烝泄。
十二,
始寒,
盡刑。


十二,
小榆,
賜予。
十二,
中寒,
收聚。
十二,
中榆,
大收。


十二,
寒,
至靜。
十二,
大寒,
之陰。
十二,
大寒終:
三寒同事。


六行時節,
君服黑色,
味鹹味,
聽徵聲,
治陰氣,
用六數,
飲於黑后之井。
以鱗獸之火爨。
藏慈厚,
行薄純。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器成於僇,
教行於鈔。
動靜不記,
行止無量。


戒四時以別息,
異出入以兩易,
明養生以解固,
審取予以總之。
一會諸侯,
令曰:
「非玄帝之命,
毋有一日之師役」。


再會諸侯,
令曰:
養孤老、
食常疾、
收孤寡。
三會諸侯,
令曰:
田租百取五,
市賦百取二,
關賦百取一,


毋乏耕織之器。
四會諸侯
令曰:
修道路,
偕度量,
一稱數;
藪澤以時禁發之。


五會諸侯
令曰:
修春秋冬夏之常祭,
食天壤山川之故祀,
必以時。


六會諸侯
令曰:
以爾壤生物共玄官,
請四輔,
將以禮上帝。
七會諸侯
令曰:
官處四體而無禮者。
流之焉莠命。


八會諸侯
令曰:
立四義而毋議者
尚之于玄官,
聽于三公。
九會諸侯
令曰:
以爾封內之財物
國之所有為幣。


九會
大命焉出,
常至。
千里之外,
二千里之內。
諸侯三年而朝,習命。
二年,
三卿使四輔。
一年正月朔日,
令大夫來修。


受命三公。
二千里之外,
三千里之內,
諸侯五年而會至,習命。
三年,
名卿
請事。
二年,
大夫通吉凶。


十年,
重適入,
正禮義。


五年,
大夫請受變。
三千里之外,
諸侯世一至。
置大夫以為廷安,

共受命焉。
此居於圖北方方外。


必得文威武,
官習勝務。
時因勝之終,
無方勝之幾,
行義勝之理,
名實勝之急,
時分勝之事,
察伐勝之行,
備具勝之原,
無象勝之本。


定獨威勝,
定計財勝,
定聞知勝,
定選士勝,
定制祿勝,
定方用勝,
定綸理勝,


定死生勝,
定成敗勝,
定依奇勝,
定實虛勝,
定盛衰勝,
舉機誠要,
則敵不量;
用利至誠,
則敵不校。


明名章實,
則士死節。
奇舉發不意,
則士歡用。
交物因方,
則械器備;
因能利備,
則求必得。
執務明本,
則士不偷;


備具無常,
無方應也。
聽於鈔
故能聞未極。
視於新
故能見未形,
思於濬
故能知未始。
發於驚
故能至無量。


動於昌
故能得其寶。
立於謀
故能實不可故也。
器成教守,
則不遠道里;
號審教施,
則不險山河;
博一純固,
則獨行而無敵;


慎號審章,
則其攻不待權與。
明必勝
則慈者勇,
器無方
則愚者智,
攻不守
則拙者巧,
數也。


動慎十號,
明審九章,
飾習十器,
善習五教,
謹修三官。
主必常設,
計必先定。
求天下之精材,
論百工之銳器,


器成
角試否臧,
收天下之豪傑,
有天下之稱材,
說行若風雨,
發如雷電。
此居於圖方中。


旗物尚青,
兵尚矛,
刑則交寒害釱。
器成不守
經不知,
教習不著
發不意。
經不知,
故莫之能圉;


發不意,
故莫之能應。
莫之能應,
故全勝而無害;
莫之能圉,
故必勝而無敵。
四機不明,
不過九日
而游兵驚軍;


障塞不審,
不過八日
而外賊得閒;
申守不慎,
不過七日
而內有讒謀;
詭禁不脩,
不過六日
而竊盜者起;


死亡不食,
不過四日
而軍財在敵。
此居於圖東方方外。
旗物尚赤,
兵尚戟,
刑則燒交疆郊。
必明其情,
必明其將,
必明其政,
必明其士。
四者備,
則以治擊亂,
以成擊敗。
數戰則士疲,
數勝則君驕;
驕君使疲民
則國危。
至善不戰,
其次一之。
大勝者,
積眾勝無非義者焉,
可以為大勝。


大勝
無不勝也。
此居於圖南方方外。
旗物尚白,
兵尚劍,
刑則詔昧斷絕。
始乎無端,
卒乎無窮。
始乎無端,
道也;
卒乎無窮,
德也。
道不可量,
德不可數。
不可量,
則眾強不能圖;
不可數,
則為詐不敢鄉。
兩者備施,
動靜有功。
畜之以道,
養之以德。
畜之以道則民和,
養之以德則民合。
和合故能習,
習故能偕,
偕習以悉,
莫能傷也。
此居於圖西方方外。


旗物尚黑,
兵尚脅盾,
刑則游仰灌流。
察數而知治,
審器而識勝,
明謀而適勝,
通德而天下定。
定宗廟,
育男女,


官四分,
則可以立
威行德,
制法儀,
出號令。
至善之為兵也,
非地是求也,
罰人是君。
立義而加之以勝,
至威而實之以德,


守之而後脩勝,
心焚海內。
民之所利立之,
所害除之,
則民人從。
立為六千里之侯,
則大人從。
使國君得其治,
則人君從。


會請命於天,
地知氣和,
則生物從。
計緩急之事,
則危危而無難。
明於器械之利,
則涉難而不變。
察於先後之理,
則兵出而不困。


通於出入之度,
則深入而不危。
審於動靜之務,
則功得而無害也。
著於取與之分,
則得地而不執。
慎於號令之官,
則舉事而有功。
此居於圖北方方外。


3.2幼官圖第九經言九。


秋行夏政葉,
行春政華,
行冬政耗。
十二期風至,
戒秋事。
十二小卯,
薄百爵。
十二白露下,
收聚。
十二復理,
賜予。
十二始節賦事。
十二始卯,
合男女。
十二中卯,
十二下卯,
三卯同事。
九和時節,
君服白色,
味辛味,
聽商聲,
治濕氣,
用九數,
飲於白后之井,
以介獸之火爨。
藏恭敬,
行搏銳,
坦氣脩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閒男女之畜,
修鄉里之什伍。
量委積之多寡,
定府官之計數。
養老弱而勿通,
信利害而無私。
此居於圖西方方外。
右西方本圖。
旗物尚白,
兵尚劍,
刑則紹昧斷絕。
始乎無端,
卒乎無窮。
始乎無端,
道也;
卒乎無窮,
德也。
道不可量,
德不可數。
不可量,
則眾強不能圖;
不可數,
則為詐不敢鄉。
兩者備施,
動靜有功。
畜之以道,
養之以德。
畜之以道則民和,
養之以德則民合。
和合故能習,
習故能偕,
偕習以悉,
莫之能傷也。
此居於圖西方方外。
右西方副圖。
夏行春政風,
行冬政落,
重則雨雹,
行秋政水。
十二小郢,
至德。
十二絕氣下,
下爵賞。
十二中郢,
賜與。
十二中絕,
收聚。
十二大暑至,
盡善。
十二中暑,
十二小暑終,
三暑同事。
十舉時節,
君服赤色。
味苦味,
聽羽聲,
治陽氣,
用七數,
飲於赤后之井,
以毛獸之火爨。
藏薄純,
行篤厚,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定府官,
明名分,
而審責於群臣有司,
則下不乘上,
賤不乘貴。
法立數得,
而無比周之民,
則上尊而下卑,
遠近不乖。
此居於圖南方方外。
右南方本圖。
若圖,,(人物則皇),
五和時節,
君服黃色,
味甘味,
聽宮聲,
治和氣,
用五數,
飲於黃后之井,
以倮獸之火爨。
藏溫儒,
行歐養,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處虛守靜,
人物則皇。
常至命,
尊賢授德則帝。
身仁行義,
服忠用信則王。
審謀章禮,
選士利械則霸。
定生處死,
謹賢修伍則眾。
信賞審罰,
爵材祿能則強。
計凡付終,
務本飾末則富。
明法審數,
立常備能則治。
同異分官則安。
通之以道,
畜之以惠,
親之以仁,
養之以義,
報之以德,
結之以信,
接之以禮,
和之以樂,
期之以事,
攻之以言,
發之以力,
威之以誠。
一舉而上下得終,
再舉而民無不從,
三舉而地辟穀成,
四舉而農佚粟十,
五舉而務輕金九,
六舉而絜知事變,
七舉而內外為用,
八舉而勝行威立,
九舉而帝事成形。
九本搏大,
人主之守也;
八分有職,
卿相之守也;
七勝備威,
將軍之守也;
六紀審密,
賢人之守也;
五紀不解,
庶人之守也。
治亂之本三,
卑尊之交四,
富貧之終五,
盛衰之紀六,
安危之機七,
強弱之應八,
存亡之數九,
練之以散群傰署,
凡數財署。
殺僇以聚財,
勸勉以遷眾,
使二分具本。
發善必審於密,
執威必明於中。
此居圖方中。
右中方本圖。
冬行秋政霧,
行夏政雷,
行春政烝泄。
十二始寒,
盡刑。
十二小榆,
賜予。
十二中寒,
收聚。
十二中榆,
大收。
十二大寒,
至靜。
十二大寒之陰,
十二大寒終,
三寒同事。
六行時節,
君服黑色,
味鹹味,
聽徵聲,
治陰氣,
用六數,
飲於黑后之井,
以鱗獸之火爨。
藏慈厚,
行薄純,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器成於僇,
教行於鈔。
動靜不記,
行止無量。
戒四時以別息,
異出入以兩易,
明養生以解固,
審取與以總之。
一會諸侯令曰:
非玄帝之命,
毋有一日之師役。
再會諸侯令曰:
養孤老、
食常疾、
收孤寡。
三會諸侯令曰:
田租百取五,
市賦百取二,
關賦百取一,
毋乏耕織之器。
四會諸侯令曰:
修道路,
偕度量,
一稱數;
毋征藪澤以時禁發之。
五會諸侯令曰:
修春秋冬夏之常祭,
食天壤山川之故祀,
必以時。
六會諸侯令曰:
以爾壤生物共玄官,
請四輔,
將以祀上帝。
七會諸侯令曰:
官處四體而無禮者,
流之焉莠命。
入會諸侯令曰:
立四義而無議者,
尚之于玄官,
聽於三公。
九會諸侯令曰:
以爾封內之財物,
國之所有為幣。
九會大令焉出,
常至。
千里之外,
二千里之內,
諸侯三年而朝,
習命。
二年,
三卿使四輔。
一年正月朔日,
令大夫來修,
受命三公。
二千里之外,
三千里之內,
諸侯五年而會至,
習命。
三年,
名卿請事。
二年,
大夫通吉凶。
十年,
重適人,
正禮義。
五年,
大夫請變。
三千里之外,
諸侯世一至,
置大夫以為廷安,
入共受命焉。
此居於圖北方方外。
右北方本圖。
旗物尚赤,
兵尚戟,
刑則燒交疆郊。
必明其情,
必明其將,
必明其政,
必明其士。
四者備,
則以治擊亂,
以成擊敗。
數戰則士疲,
數勝則君驕;
驕君使疲民則危國。
至善不戰,
其次一之。
大勝者,
積眾勝而無非義者焉,
可以為大勝。
大勝無不勝也。
此居於圖南方方外。
右南方副圖。
必得文威武,
官習勝之務。
時因勝之終,
無方勝之幾,
行義勝之理,
名實勝之急,
時分勝之事,
察伐勝之行,
備具勝之原,
無象勝之本。
定獨威勝,
定計財勝,
定知聞勝,
定選士勝,
定制祿勝,
定方用勝,
定綸理勝,
定死生勝,
定成敗勝,
定依奇勝,
定實虛勝,
定盛衰勝。
舉機誠要,
則敵不量;
用利至誠,
則敵不校。
明名章實,
則士死節;
奇舉發不意,
則士歡用。
交物因方,
則械器備;
因能利備,
則求必得。
執務明本,
則士不偷;
備具無常,
無方應也。
聽於鈔故能聞無極,
視於新故能見未形,
思於濬故能知未始,
發於驚故能至無量,
動於昌故能得其寶,
立於謀故能實不可故也。
器成教守,
則不遠道里;
號審教施,
則不險山河;
博一純固,
則獨行而無敵;
慎號審章,
則其攻不待權與。
明必勝則慈者勇,
器無方則愚者智,
攻不守則拙者巧,
數也。
動慎十號,
明審九章,
飾習十器,
善習五教,
謹修三官。
主必常設,
計必先定。
求天下之精材,
論百工之銳器,
器成角試否臧,
收天下之豪傑,
有天下之稱材,
說行若風雨,
發如雷電。
此居於圖方中。
右中方副圖。
旗物尚黑,
兵尚脅盾,
刑則游仰灌流。
察數而知治,
審器而識勝,
明謀而適勝,
通德而天下定。
定宗廟,
育男女,
官四分,
則可以立威行德,
制法儀,
出號令。
至善之為兵也,
非地是求也。
罰人是君也。
立義而加之以勝,
至威而實之以德,
守之而後修勝,
心焚海內。
民之所利立之,
所害除之,
則民人從。
立為六千里之侯,
則大人從。
使國君得其治,
則人君從。
會請命於天,
地知氣和,
則生物從。
計緩急之事,
則危危而無難。
明於器械之利,
則涉難而不變。
察於先後之理,
則兵出而不困。
通於出入之度,
則深入而不危。
審於動靜之務,
則功得而無害也。
著於取與之分,
則得地而不執。
慎於號令之官,
則舉事而有功。
此居於圖北方方外。
右北方副圖。
春行冬政肅,
行秋政霜,
行夏政閹。
十二地氣發,
戒春事。
十二小卯,
出耕。
十二天氣下,
賜與。
十二義氣至,
修門閭。
十二清明,
發禁。
十二始卯,
合男女。
十二中卯,
十二下卯,
三卯同事。
八舉時節,
君服青色,
味酸味,
聽角聲,
治燥氣,
用八數,
飲於青后之井,
以羽獸之火爨。
藏不忍,
行歐養,
坦氣修通,
凡物開靜,
形生理。
合內空周外,
強國為圈,
弱國為屬。
動而無不從,
靜而無不同。
舉發以禮,
時禮必得。
和好不基,
貴賤無司,
事變日至。
此居於圖東方方外。
右東方本圖。
旗物尚青,
兵尚矛,
刑則交寒害釱。
器成不守經不知,
教習不著發不意。
經不知,
故莫之能圉;
發不意,
故莫之能應。
莫之能應,
故全勝而無害;
莫之能圉,
故必勝而無敵。
四機不明,
不過九日而游兵驚軍;
障塞不審,
不過八日而外賊得聞;
申守不慎,
不過七日而內有讒謀;
詭禁不修,
不過六日而竊盜者起;
死亡不食,
不過四日而軍財在敵。
此居於圖東方方外。
右東方副圖。



3.3五輔第十外言一。


古之聖王,
所以取明名廣譽,
厚功大業,
顯於天下,
不忘於後世,
非得人者,
未之嘗聞。


暴王之所以失國家,
危社稷,
覆宗廟,
滅於天下,
非失人者,
未之嘗聞。


今有土之君,
皆處欲安,
動欲威,
戰欲勝,
守欲固,
大者欲王天下,
小者欲霸諸侯,
而不務得人,
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
大者身死而國亡。


故曰:
人,不可不務也。
此天下之極也。
曰:
然則得人之道,
莫如利之;


利之之道,
莫如教之以政。
故善為政者,
田疇墾而國邑實,
朝廷閒而官府治,
公法行而私曲止,
倉廩實而囹圄空,
賢人進而姦民退。


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諂諛;
其士民,貴武勇而賤得利;
其庶人,好耕農而惡飲食。
於是財用足
而飲食薪菜饒。


是故上必寬裕
而有解舍,
下必聽從
而不疾怨,
上下和同
而有禮義,
故處安而動威,
戰勝而守固,
是以一戰而正諸侯。


不能為政者,
田疇荒而國邑虛,
朝廷兇而官府亂,
公法廢而私曲行,
倉廩虛而囹圄實,
賢人退而姦民進。
其君子,上諂諛而下中正;
其士民,貴得利而賤武勇;
其庶人,好飲食而惡耕農。
於是財用匱而食飲薪菜乏。


上彌殘苛
而無解舍,
下愈覆鷙而不聽從,
上下交引而不和同,
故處不安而動不威,
戰不勝而守不固。
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
大者身死而國亡。


故以此觀之,
則政不可不慎也。
德有六興,
義有七體,
禮有八經,
法有五務,
權有三度。
所謂六興者何?


曰:
辟田疇,
制壇宅,
修樹蓺,
勸士民,
勉稼穡,
修牆屋,
此謂厚其生。


發伏利,
輸墆積,修道途,
便關市,
慎將宿,
此謂輸之以財。


導水潦,
利陂溝,
決潘渚,
潰泥滯,
通鬱閉,
慎津梁,
此謂遺之以利。


薄徵斂,
輕征賦,
弛刑罰,
赦罪戾,
宥小過,
此謂寬其政。


養長老,
慈幼孤,
恤鰥寡,
問疾病,
弔禍喪,
此謂匡其急。


衣凍寒,
食飢渴,
匡貧窶,
賑罷露,
資乏絕,
此謂賑其窮。
凡此六者,
德之興也。


六者既布,
則民之所欲,
無不得矣。
夫民必得其所欲,
然后聽上;
聽上,
然后政可善為也。
故曰:
德不可不興也。


曰:
民知德矣,
而未知義,
然后明行以導之義。
義有七體。
七體者何?


曰:
孝悌慈惠,
以養親戚;
恭敬忠信,
以事君上;
中正比宜,
以行禮節;
整齊撙詘,
以辟刑僇;


纖嗇省用,
以備飢饉;
敦懞純固,
以備禍亂;
和協輯睦,
以備冠戎。
凡此七者,
義之體也。


夫民必知義然后中正,
中正然后和調,
和調乃能處安,
處安然后動威,
動威乃可以戰勝而守固。
故曰:義不可不行也。


曰:
民知義矣,
而未知禮,
然后飾八經以導之禮。
所謂八經者何?


曰:
上、下有義,
貴、賤有分,
長、幼有等,
貧、富有度。
凡此八者,
禮之經也。


故上下無義則亂,
貴賤無分則爭,
長、幼無等則倍,
貧富無度則失。
上下亂,
貴賤爭,
長幼倍,
貧富失,
而國不亂者,
未之嘗聞也。


是故聖王飭此八禮
以導其民。
八者各得其義,
則為人君者
中正而無私,
為人臣者
忠信而不黨,
為人父者
慈惠以教,


為人子者
孝悌以肅,
為人兄者
寬裕以誨,
為人弟者
比順以敬,
為人夫者
敦懞以固,
為人妻者
勸勉以貞。


夫然,則下不倍上,
臣不殺君,
賤不踰貴,
少不陵長,
遠不閒親,
新不閒舊,
小不加大,
淫不破義。
凡此八者,
禮之經也。


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
恭敬然后尊讓,
尊讓然后少長貴賤不相踰越,
少長貴賤不相踰越,
故亂不生而患不作。
故曰:禮不可不謹也。


曰:
民知禮矣,
而未知務,
然后布法以任力。
任力有五務。
五務者何?


曰:
君擇臣而任官,
大夫任官辯事,
官長任事守職,
士修身功材,
庶人耕農樹蓺。
君擇臣而任官,
則事不煩亂;
大夫任官辯事,
則舉措時;


官長任事守職,
則動作和;
士修身功材,
則賢良發;
庶人耕農樹蓺,
則財用足。
故曰:
凡此五者,
力之務也。


夫民必知務,
然后心一,
心一然后意專,
心一而意專,
然后功足觀也。
故曰:
力不可不務也。


曰:
民知務矣,
而未知權,
然后考三度以動之。
所謂三度者何?
曰:
上度之天祥,
下度之地宜,
中度之人順,
此所謂三度。


故曰:
天時不祥,
則有水旱;
地道不宜,
則有飢饉;
人道不順,
則有禍亂。
此三者之來也,
政召之。


曰:
審時以舉事,
以事動民,
以民動國,
以國動天下。
天下動,
然后功名可成也。
故民必知權,
然后舉錯得;
舉錯得則民和輯,


民和輯則功名立矣。
故曰:
權不可不度也。
五經既布,
然后逐姦民,
詰詐偽,
屏讒慝,
而毋聽淫辭,
毋作淫巧。


若民有淫行邪性,
樹為淫辭,
作為淫巧,
以上諂君上
而下惑百姓,
移國動眾,
以害民務者,
其刑死流。


故曰,
凡人君之所以內失百姓,
外失諸侯,
兵挫而地削,
名卑而國虧,
社稷滅覆,
身體危殆,
非生於淫諂者,未之嘗聞也。


何以知其然也?
曰,
淫聲謟耳,
淫觀謟目。
耳目之所好,謟心。
心之所好,傷民。
民傷而身不危者,
未之嘗聞也。


曰:
實壙虛,
墾田疇,
修牆屋,
則國家富;
節飲食,
撙衣服,
則財用足;


舉賢良,
務功勞,
布德惠,
則賢人進;
逐姦人,
詰詐偽,
去讒慝,
則姦人止;


備飢饉,
救災害,
賑罷露,
則國家定。


明王之務,
在於強本事,
去無用,
然後民可使富;
論賢人,
用有能,
而民可使治;


薄稅斂,
毋苛於民,
待以忠愛,
而民可使親。


三者
霸王之事也。
事有本,
而仁義其要也。
今工以巧矣,
而民不足於備用者,
其悅在玩好;


農以勞矣,
而天下飢者,
其悅在珍怪;
女以巧矣,
而天下寒者,
其悅在文繡。


是故博帶梨,
大袂列,
文繡染,
刻鏤削,
雕琢平,
關幾而不征,
市廛而不稅。


古之良工,
不勞其知巧以為玩好。
是故無用之物,
守法者不生。



〓#
[003-1a]

3 管























子卷
「第三


3.1幼官第八經言八。
























圖,,(
人物
人物則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