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446 吳文正集-元-吳澄 (master)


[041-1a]
欽定四庫全書
 吳文正集巻四十一
             元 吳澄 撰
  記
   儒林義塾記
廬陵郡之南百八十里其縣曰萬安萬安縣之西二十
里其地曰鄧林山水明秀人煙叢聚一名儒林唐以來
文物之盛他境鮮儷宋三百年擢科與貢之士不可勝
[041-1b]
數舊家極盛而中㣲有劉氏自郡城徙居於此而代興
焉貲甲一鄉其翁好善樂施五子俱務學仲子桂平喟
然慨嘆謂昔也此地儒風彬彬而今也或至惰棄其業
非有他也無所於學無以教之而然耳乃設塾延師凢
黨里子弟童䝉以上悉許來學既而病其湫隘一新營
構中創先聖燕居之室二廡翼其左右前為中門門之
前為外門後為講堂堂之後爐亭有齊舍以館諸生有
庖厨以供飲食施田若干畆歳收所入以贍其用扁曰
[041-2a]
儒林義塾不逺數百里造吾門請記其事将欲垂之永
乆俾不墮壊其立心逺矣哉余考前代義塾之設睢陽
為首稱學舍四五百間好義之家所自為而不屬於官
府其後遂最天下四大書院之號五季衰亂之餘上無
教下無學而士之讀誦傳習猶幸不廢者其功為多今
日所在書院鱗比櫛宻然教之之師官實置之而未
嘗甚精於選擇任滿則去矣飬之之費官雖總之而不
能盡塞其罅漏用匱則止矣是以學於其間者徃徃有
[041-2b]
名無實其成功之藐也固宜劉氏義塾既不受官府之
拘牽則其睢陽之初一也其養之之費有繼而教之之
師亦惡可不慎也歟不然學徒鏘鏘書聲琅琅非不可
視可聴也要其效之所成高者僅可應舉徼利逹卑者
不過識字記姓名而已又傒足云哉教者學者如之何
其必遵朱子之明訓拳拳佩服弗至弗措必洞徹於心
必允蹈於身行必可以化民美俗才必可以經邦濟時
而非但呻畢摛辭之謂夫如是命世大儒由此而出庶
[041-3a]
其不負建塾者之心乎
   安福州安田里塾壁記
世有甚易至之事而人或怠於至亦有甚難期之事而
人每必於期吉之安福上田李氏儒家也宋南渡後有
淳熙布衣獻中興頌見知艮齋尚書者有慶元貢士著
史評二十懷古詞八見知益國丞相者淳祐又有鄉貢
者焉咸淳又有漕貢而國朝至元間掌教於縣者焉先
後四世皆治儒術以干人爵而卒末愜所期也五傳至
[041-3b]
辛翁至元縣教之子淳祐鄉貢之孫評史者之曽孫頌
中興者之𤣥孫也安福城西五里外創里塾構禮殿奉
先聖先師設講堂立齋舍門廡庖廩悉具方将請公額
割私田以教以飬意盖有所為事未及竟而身遽終子
剛猶稚越數年漸長亦克畀田百畆供里塾春秋釋菜
之費示不改父道也天歴二年春剛之外傳姚貢士霄
鳯暨友周南瑞過余言其事余謂父之創塾而有所為
者已矣子之畀田而無所為者可嘉也雖然剛之先世
[041-4a]
期得人爵之貴而竟未之得不可必得故也世有可以
必得而其貴優於人爵者剛亦願為之乎夫人爵之貴
小夫賤𨽻之所貴爾而大人君子不以為貴天爵之貴
大人君子之所貴也雖千百世之下猶以為貴况於求
人爵之術必效人作虛辭雖不可謂難而或有不能脩
天爵之方唯反已用實功雖不可謂昜而人皆可能也
人皆可能者何也已所自有不待假借也仁義禮智人
人有之不為則已為則人人能之有所慈愛而擴之則
[041-4b]
仁也有所羞惡而擴之則義也有所敬讓有所辨别而
擴之則禮也智也婉順父母謂之孝雍睦兄弟謂之弟
盡心為人謂之忠推己待人謂之恕仁也禮也義也智
也孝也弟也忠也恕也豈人所不能哉其有不能非不
能也不為也為之而能能之而熟熟之而極則雖堯舜
之道亦不過孝弟而已雖夫子之道亦不過忠恕而已
人而能孝能弟能忠能恕則人人可堯可舜可夫子也
夫如是名滿天下法垂後世雖無人爵之貴而莫之能
[041-5a]
及其視小夫賤𨽻一時之所榮生與鳥獸同羣死與草
木俱腐者豈不相去萬萬哉至順元年冬南瑞重來為
剛請教於是書吾言以遺俾以掲諸家居之坐右刻諸
里塾之壁間而自勵自警焉凢與剛遊處者亦數提吾
言以勵之警之可也嗚呼人爵之貴不可期雖九品之
卑亦戞戞乎其難天爵之貴必可至雖一品之尊亦循
循然而易世之人徃徃不為其所易而可至者乃為其
所難而不可期者非惑歟
[041-5b]
   朋習書塾記
禮義之根於人心者我固有之盖有不待讀聖賢之書
而後知也曹州楚邱朱仲敏淳厚謹實非從事言語文
字以為學而能設立書塾延禮儒士以淑其郷里之子
弟意欲使同歸於善此其根心之禮義由中出而非由
外鑠也教於其間學於其間将何以副其意哉其必自
孝友睦婣任恤之六行始六行完足而檢制其情涵養
其性明諸心以擴所知誠諸身以篤所行夫如是庻
[041-6a]
其無負於朱君建塾之意矣不然記誦以為學詞章以
為華則世務趨末之學而非君子務本之學也夫朱君
之建塾也由其根心之禮義而發教者學者乃不由其
根心之禮義而教而學可乎塾名朋習謂羣居之朋相
與學習於斯也習云者雖已知已能猶且熟之復之而
弗措其禮義必能明諸心誠諸身而後為有得也前進
士張士良為余道其事余嘉之故為言此俾誌於壁以
為書塾之規
[041-6b]
   舊岡義塾記
古者盛時萬二千五百家之鄉有鄉學鄉大夫主之頒
教法於州黨族閭俾教其民二千五百家之州則州長
屬民讀法以時習鄉射于學而尚功五百家之黨則黨
正屬民讀法以時習鄉飲酒學而尚齒雖二十五家之
閭巷口亦有塾閭内致仕之老朝夕坐其中民之出入
者必受教此所以教成俗善而人人有士君子之行也
後世雖休明之朝亦唯郡縣有學居之逺於城郭者子
[041-7a]
弟無從而至焉舊豫章郡之豊城縣有掲氏家於長寜
鄉之舊岡下族以儒鳴曰商霖曰飛雄曰三京於宋紹
興淳熙紹定登進士科曰先覺曰著亦以累舉奏名得
仕際國朝而仕者養直儒學教授傒斯翰林應奉正孫
塩司丞時益縣主簿司丞君在官命長子悳就舊岡舊
基建義塾聚教其族人少子懋相成之中建巍樓一前
建小樓二中以奉先師旁以處學徒主簿君割右畔之
地益其廣而構燕居之堂及廡與門以底於完美畀地
[041-7b]
五百畆給其食建塾之意殆與古之里塾無異悳詣余
求文記之將以示後期於永乆而慮其墮廢也余謂古
之里塾有教無養今掲氏義塾有以養之矣而其所以
教之者未知其何如也盖古之學教人明人倫今之學
其教不過習無用於世之文辭以釣有利於已之爵禄
而已使義塾之教亦若是雖有塾奚益其必以擇師為
先乎其師也不必記覧之多也不必言語之工也擇其
有實行孝於親弟於長敦於宗族篤於外婣信於朋友
[041-8a]
仁於鄉里行已有亷耻待人能忠恕者以淑一家一族
之子弟取朱子小學一書熟讀實踐薫蒸&KR0636泳乆自變
化將見一家一族無一人不明於父子兄弟夫婦之倫
推而及於宗婣朋友郷里之間雍雍一和充滿融盎貴者
必獲稱當代之名賢富者必獲保奕世之永業雖不求
名求利而其名其利孰大於此余觀丞簿伯仲籍父世
資而不分析已與薄俗逈殊若徳若懋克嗣前猷人倫
之厚出於天禀之時天之昌掲氏於斯可卜也繼今又
[041-8b]
以古之教教其家教其族則人之所昌有以合天之所
昌掲氏之悠逺隆盛詎可量也哉
   成岡書屋記
成岡書屋者里人李幼常季從之居也李族繇吏部侍
郎公始顯家在白沙族之支𣲖析處邱方幼常於侍郎
為來孫行去邱方徙成岡與侍郎之舊宅相望梅僊一
峯卓立於前大溪横遶如帶後枕巒阜宛延委蛇羅列
擁䕶卜築盡挹其秀人勸之仕應曰生逄盛際齒於太
[041-9a]
平一民幸矣外有希覬非安分也居既完美或進扁額
因作稱號辭曰吾聞冠則重其名而副之以字未聞復
輕其字而易之以號者斯殆末世流俗之為乎即吾所
居之地扁吾所居之室曰成岡書屋可也余與季同鄉
里夙敬邱方逺仲之賢幼常善承善繼不改父道儲書
淑後将俾躡侍郎之遺踪其志端可嘉已今之時流濁
者榮構一資以求别異於民伍清者標榜二字以求矜
高於士類而㓜常皆所不願其識之超越於衆何如哉
[041-9b]
爾雅云山再成曰英一成曰坯邢疏謂成猶重累之義
成岡之山盖山之重累而崇峻者也自今以徃李氏子
孫之居成岡者積一家之生業積一身之學業悉如山
之重累而崇峻其可無忝成岡書屋之扁也夫
   重修李氏山房書院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夫子讀是詩而曰詩之好仁如此
民之秉彛好是懿徳夫子讀是詩而曰為此詩者其知
道乎民之秉彜也故好是懿徳夫孩提之童初生已知
[041-10a]
愛其親藹然天地生物之心與生俱生而非有使之者
也心有此仁則必好之如山之高目所必仰如路之大
足所必行也然仁之為徳人人所同吾有是仁彼亦有
是仁也好吾固有於心之仁豈不好彼同有是仁之人
乎秉彛者固有是仁之性也懿徳者同有是仁之人也
有是常性者未有不好懿徳之人心同是仁故也南康
李文定先生少學科舉之學未弱冠時朱子來守南康
心竊慕之既成進士遂徃受業終身截然禮義之閑澹
[041-10b]
然利逹之境盖學而有得於師者視其所師若高山之
崇崇景行之坦坦嚮仰履行弗忘弗懈俛焉日孜孜也
詎非夫子所謂好仁者哉所居之縣曰建昌前有兵部
尚書同邑同氏清名姱節望於一鄉藏書廬山五老峯
之増舍號李氏山房中更亂離書與山房俱燬寶慶丙
戌言於邑令曹豳仍李氏山房舊號創書院於縣西以
祠尚書述其學問出處大概而為之記文定推好仁之
心而好人之懿徳盖若是或曰尚書人品固高未嘗得
[041-11a]
聞聖學也文定師朱子而慕尚書何居曰已之好仁必
學聖人以充其全體人之懿徳苟其生質之美制行之
卓有合於仁之一徳斯可好矣孟子願學孔子而亟稱
夷恵夷恵雖不能如夫子之大全而使頑者亷懦者立
鄙者寛薄者敦亦足以禆世教文定之拳拳於尚書之
懿徳也其猶孟子之稱夷恵也歟文定既没與尚書合
祠皇元新政建昌陞縣為州山房始得專官後以州之
學正兼掌㤗定初學正李仲謀欲新書院而牽制於有
[041-11b]
司㑹進士髙若鳯以州判官總儒學事志同謀恊乃克
重修新祠堂新講堂又徙燕居之堂焕然有加於舊仲
謀為賦以紀其畧而徴記於予予弗及詳其工役之歳
月室屋之規制而獨發明文定好仁好徳之心以為來
者勸繼今以徃人人知好徳則官於斯者必能嗣葺而
俾二李之祠永不廢墜人人知好仁則學於斯者必能
階文定之堂闚朱子之室以無愧於燕居所祀之先聖
先師而尚書公之懿徳亦水木本原之分支分𣲖也尚
[041-12a]
書名常字公擇文定名燔字敬子人稱𢎞齋先生云
   十賢祠堂記
河洛之間四方之中也天地之所合隂陽之所和固宜
為聖賢之所宅周成王時營建東都以㑹諸侯周公大
聖畢公大賢俱以父師之重尹其民平王東遷遂為王
國吾夫子亦嘗一至而不乆留也由漢及唐名士大夫
之居洛者不一而皆未若宋中世之盛盖吾夫子得堯
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而不得天子大臣之位道不行
[041-12b]
於天下而私授其徒然惟顔子曽子二人得其傳再傳
而子思再傳而孟子孟子歿而傳者無其人夫子之道
冺矣歴千數百年之乆河南二程出而孟子之傳乃續
同時邵子衛人也司馬公陕人也皆遷洛中張子秦人
也亦以邵程之在洛而時造焉五賢之聚於洛周畢以
來之所未有也洛人張順中多其鄉之有五賢又思程
子之學其原肇於營道之周而其流衍於婺源之朱廣
漢之張東萊之吕至覃懐許文正公尊信四書小學書
[041-13a]
以教而國朝士大夫始知有朱子之學帝制以十賢從
祀孔子廟後學躍然有所興起順中白其父市地於洛
城宣仁門之北構祠屋祠十賢以致嚴事之誠其次以
邵周司馬張程朱張吕許為序盖以齒之長少時之先
後定也來京師求文以記予謂順中庶士也有志尊慕
聖賢之學可嘉也夫果能遵許文正之教而上達於司
馬以行天下之達道循朱張吕之言而上逹於程張周
邵以立天下之大本此實學也他日有光河洛其不在
[041-13b]
斯乎君徒立祠以祠之則亦虛文而已道者人人所同
有聖賢者人人之所學其為人也亦惟實用其力爾順
中勉哉
   寜都州學孫氏五賢祠堂記
贑州都孫介夫諱立節當宋熙寜行新法之時不肯為
條例司官又以桂州節度判官鞠宜州獄抗經制司活
十二人於死蘇文忠公稱其剛而仁作剛説詒其子遂
有名於世後百餘年寜都縣令即其居延春谷立祠并
[041-14a]
其二子祠焉廬陵楊伯子作記推所本始并祠其祖潯
州史君夫因一人之善而上及其祖下及其子昔人之
用心可謂厚也已立祠之後又将百年寜都縣陞州孫
氏祠於州學之右廡延春谷之支派有同知東川路總
管府事壽甫諱登龍少年為鄉貢士行懿文醇學者推
服重義輕利恵澤及物天祐其家諸子彬彬然仕進而
多文雅既殁州之士僉謀請以柎孫氏四賢之祠州長
可之轉聞大府新構於州學構堂之西祠孫氏五賢與
[041-14b]
鄉之先賢齒復以公檄徴予文記其事於石噫好徳者
人之秉彛古今一也是以君子善善之心長而寜過乎
厚於達尊之善樂道而不忘鄉之美俗也於衆論之公
樂從而不拒官之美政也苟有一善生而敬慕之殁而
表顯之其所以示勸者何如也澄之友蕭令深有言曰
東川君仁於親仁於兄仁於井里富於財而不盈富於
學而不矜謙謙循循有長者風處也人薫其慈良出也
掌教古冝攝事屬邑辨偽鈔獄昭雪無辜凡數十人與
[041-15a]
桂君時異事同先後濟美柎祠為允澄曰崇善以敦薄
此衆論之公非一家之私也雖然論撰先世之善勒之
彛器以明著於後若稽古訓盖亦以見孝子之心也故
曰有善而弗知知之弗傳人子所耻也孫祠之祀不猶
孔鼎之銘乎斯舉也一以美官政一以美鄉俗一以美
孫氏之代有聞人又以美聞人之家有孝子一舉而四
美具其可記也夫雖然子之厚其親必自厚其身蹈大
方躋大成俾鄉國天下咸稱曰善哉有子如此徳立功
[041-15b]
立揚親之名於不朽由乎内無待乎外又豈但以祠堂
之立為尊隆記石之立為悠乆而已哉
   黎氏賢良祠記
寜都州之著姓黎為盛盖自唐末迄宋季以逮於今甚
盛也乆矣志逺有齒有徳好禮而尚文修其族譜鋟木
以傳其十世祖之從父兄弟曰十一賢良字漢儒諱仲
吉祖球後梁時為䖍州刺史百勝軍節度觀察使仲吉
端重該博士林稱之結廬金精南挟䇿稱弟子禮者常
[041-16a]
百數淳化中郡将陳殿院薦於朝條陳當世務數千言
名人皆願與之游尋舉進士丙科天禧中扣閽言事丁
謂惡其不附已亟授洪州文學丁罷相有㫖召對辭以
疾授袁州戸曹一日謁太守求觧職還梅川稱方外高
人倫著數十萬言年八十一以夀終此章貢志所載治
平四年擢乙科曰珣官至右文殿修撰贈少師乃賢良
四世孫也寜都學院雖從祀賢良於鄉賢之首於家則
未有祠祀至治壬戌秋志逺鳩工度材相地涓吉於州
[041-16b]
之東北隅即三江之㑹遂立祠祠之厚之道也夫孝子
慈孫之心孰不欲追揚先世之美儻譜系不可知而或
如崇韜之自詭為汾陽後則是誣其祖也志逺既明譜
系𣲖别支分有秩然不紊之義復舉祠祀情親意篤有
悠然不忘之仁於義於仁其兩得之者夫
 
 
 吳文正集巻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