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31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唐-尊者眾賢 (master)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二十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緣起品第三之一



已依三界。辯得心等。今應思擇。三界是何。
各於其中。處別有幾。頌曰。


「 地獄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
 名欲界二十
 由地獄洲異
 此上十七處
 名色界於中
 三靜慮各三
 第四靜慮八
 無色界無處
 由生有四種
 依同分及命
 令心等相續」



論曰。那落迦等下四趣全。及天一分。眷屬中
有。并器世間。總名欲界。天一分者。謂六欲
天。一四大王眾天。二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四
覩史多天。五樂變化天。六他化自在天。如是
欲界地獄趣等。并器世間。總有十處。地獄洲
[021-0456b]
異。分為二十。八大地獄。名地獄異。一等活地
獄。二黑繩地獄。三眾合地獄。四號叫地獄。五
大叫地獄。六炎熱地獄。七大熱地獄。八無間
地獄。言洲異者。謂四大洲。一南贍部洲。二東
勝身洲。三西牛貨洲。四北俱盧洲。如是十二。
并六欲天。傍生餓鬼。處成二十。若有情界。從
自在天。至無間獄。若器世界。乃至風輪。皆
欲界攝。已說欲界并處不同。此欲界上。處有
十七。謂三靜慮處各有三。第四靜慮處獨有
八。器及有情。總名色界。第一靜慮處有三者。
一梵眾天。二梵輔天。三大梵天。第二靜慮處
有三者。一少光天。二無量光天。三極光淨天。
第三靜慮處有三者。一少淨天。二無量淨天。
三遍淨天。第四靜慮處有八者。一無雲天。二
福生天。三廣果天。并五淨居處合成八。五淨
居者。一無繁天。二無熱天。三善現天四善見
天。五色究竟天。廣善所生故名為梵。此梵即
大。故名大梵。由彼獲得中間定故。最初生故。
最後歿故。威德等勝故。名為大。大梵所有所
化所領。故名梵眾。於大梵前。行列侍衛。故名
梵輔。自地天內光明最小。故名少光。光明轉
勝量難測故。名無量光。淨光遍照自地處故。
名極光淨。意地受樂。說名為淨。於自地中此
淨最劣。故名少淨。此淨轉增量難測故。名無
量淨。此淨周普。故名遍淨。意顯更無樂能過
此。以下空中天所居地。如雲密合。故說名雲。
此上諸天。更無雲地。在無雲首。故說無雲。更
有異生勝福方所可往生故。說名福生。居在
方所。異生果中此最殊勝。故名廣果。離欲
[021-0456c]
諸聖。以聖道水。濯煩惱垢。故名為淨。淨身所
止。故名淨居。或住於此。窮生死邊。如還債
盡。故名為淨。淨者所住。故名淨居。或此天
中。無異生雜。純聖所止。故名淨居。繁謂繁
雜。或謂繁廣。無繁雜中此最初故。繁廣天中
此最劣故。說名無繁。或名無求。不求趣入無
色界故。已善伏除雜脩靜慮上中品障。意樂
調柔。離諸熱惱。故名無熱。或令下生煩惱
名熱。此初離遠。得無熱名。或復熱者。熾盛為
義。謂上品脩靜慮及果。此猶未證。故名無熱。
已得上品雜修靜慮。果德易彰。故名善見。
雜修定障。餘品至微。見極清澈。故名善見。更
無有處於有色中能過於此。名色究竟。或此
已到眾苦所依身最後邊。名色究竟。有言色
者。是積集色。至彼後邊。名色究竟。此十七
處。諸器世間。并諸有情。總名色界。有餘別
說十七處名。初靜慮中。總立二處。第四靜慮。
別說無想。彼師應言。處有十八。以彼大梵。望
梵輔天。壽量身量。無尋受等。皆有別故。豈不
無想望廣果天。唯異生等有差別故。前亦應
言處有十八。此難非理。無想天生。即廣果天
繫業果故。若爾大梵所受生身。亦梵輔天繫
業果故。不應別說為一天處。即梵輔天上品
繫業。招大梵果。此業望彼。少有差別。故招壽
等。亦少不同。若大梵天。望彼梵輔。壽量等
別。合為一處。則少光等。壽等雖殊。應合一處
成大過失。此例不然。大梵一故。要依同分。
立天處名。非一梵王可名同分。雖壽量等與
餘不同。然由一身不成同分。故與梵輔合立
[021-0457a]
一天。高下雖殊。然地無別。少光天等。與此相
違。故彼不應引之為例。上座色界立十八
天。故作是言。修諸靜慮。各有三品。謂上中
下。隨三品因。生三天處。第一靜慮。大梵天
王。自類相望。得有同分。與梵輔處。勝劣有
殊。如聚落邊阿練若處。雖相隣近。而處不同。
無想有情。於第四定。為第四處。與廣果天。有
差別故。處成十八。此亦不然。初靜慮地。處應
四故。無想有情。應離廣果不別立故。若謂隨
修三品靜慮。諸靜慮地。處各三者。則大梵王。
壽等勝故。應異初定上中下因別用中間勝
定業感。故應大梵異初定三。別業所招。成第
四處。或應大梵無別有因。無想有情。與彼
廣果。壽身量等。無差別故。應無異因。處非第
四。故立十八。理必不成。又若必然。應色究竟
壽量身量三十二十。或六十四。然俱不許。
是故不可約修靜慮三品不同立處有別。因
雖有四。處但立三。因但有三。處立四故。又初
靜慮。處若有三。應大梵王望梵輔處。高廣逈
隔。如上下天。亦應倍增壽量身量。是則一切
建立不成。然梵眾天。壽量半劫。身量亦有半
踰繕那。至大梵天。量皆一半。若立大梵處為
第三。應壽與身量增至二。是則以上。皆應倍
增。諸所建立。皆不成就。是故迦濕彌羅國。諸
大論師。咸說大梵王所居。即梵輔處。由茲色
界。處唯十六。如是所說。善順契經。七識住
中。唯舉邊故。如極光淨及遍淨天。若謂不然。
契經應說。如大梵處非梵眾天。無想有情望
廣果處。壽等無異。如何別立。彼復說言。第一
[021-0457b]
靜慮。非無壽等建立差別。以彼三天半半增
故。若爾大梵。應亦倍增。是則上天建立皆壞。
無斯過失。許少光天望大梵天亦半增故。此
唯妄執。未見色天。別處極成。有半增故。又壞
正理。所以者何。既許依修三品靜慮。得三品
果。建立三天。何理中天倍增於下。然其上處
半勝於中。故彼所言。唯憑妄執。是故建立色
界諸天。唯我國師。所說無亂。已說色界并處
不同。無色界中。都無有處。以無色法無有方
所。過去未來。無表無色。不住方所。理決然
故。但異熟生。勝劣差別。說有四種。一空無邊
處。二識無邊處。三無所有處。四非想非非想
處。如是四種。名無色界。此四非由處有上下。
但由生故。勝劣有殊。復云何知。彼無方處。謂
於是處。得彼定者。命終即於是處生故。復從
彼歿。生欲色時。即於是處。中有起故。雖由生
故四種不同。而無上下方處差別。四種何緣
次第如是。由漸離欲漸得定故。或即由生次
第如是。隨生因力。果少多故。如有色界。一切
有情。要依色身。心等相續。於無色界。受生有
情。以何為依。心等相續。何緣於此欻復生疑。
以諸法中都無有我。心心所法。在欲色中。依
託色身。可相續轉。於無色界。既無色身。心等
應無相續轉義。故今於此可復生疑。當知彼
依同分及命。心等相續。非我為依。及聲攝餘
不相應行。謂得非得。及與生等。非於此中顯
同分等實有自體。前已成故。但顯彼用。謂能
為緣。緣謂為依令心等續。眼等四識。一一皆
用無間滅意及自色根。為其所依。及為依性。
[021-0457c]
以自色根所依大種。身根及大。同分命根。得
等生等。但為依性。身識即用意及身根。為其
所依。及為依性。但以身根所依大種。同分命
根。得等生等。為其依性。非為所依。意識但
以無間滅意。為其所依。及為依性。身根及大。
同分命根。得等生等。但為依性。如是欲色有
情心等。依色同分命等相續。無色有情。以無
色故。但依同分及命根等。心等相續。非無有
依。依與所依。二相何別。今詳宗趣。二相別
者。要由彼有此方得生。無則不生。是為依
相。定有彼相及隨變者。是謂為依及所依相。
豈不雖有色同分等。而或有時心等不續。如
何說彼為心等依。此責不然。以有別法。能違
心等。令不續故。心等續位必有彼依。故彼得
為心等依相。現見心等。於死身內。畢竟不生。
於生身中。心心所法。決定當起。故彼色等。依
相極成。由此故知。色聲香等。於心心所。不能
為依。以外事中有色聲等。然心心所。曾不轉
故。前所依相。應非遍有。非諸心等皆隨所依
而轉變故。心等不隨無間滅意定有轉變。如
何可說彼為所依。心等定隨意根轉變。夫隨
變者。謂令改易。無間滅意。於正滅時。令後心
等入正生位。意根已滅。心等已生。如是即成
後隨前變。非同分等為心等依。如眼等根無
間滅意。故所依相與依相別。遍諸所依無相
濫過。如是欲色諸有情心。四蘊俱生。咸為依
性。唯一色蘊。得為所依。意識所依。亦應兼色。
隨色變故。現見大種。酒等惱時。心便改易。無
容意識色為所依。夫成所依。定能生變意識
[021-0458a]
非定隨大變生。設大種無。此亦有故。由是大
種。望於意識。唯可成依。非所依性。是故六
識欲色界中。用四蘊為俱生依性。無色意識。
無復色依。彼俱生依。但通三蘊。若爾何故。但
言無色心等依於同分及命。此說定同無亂
依故。謂心心所。雖互為依。而非定同。不自依
故。亦非無亂。在此地生。亂起自他心心所故。
同分及命。心等同依。又此地生。唯此地故。依
此設起不同地心。由此還令自地心起。唯依
此二。名此地生。牽引業生。無間斷故。由斯說
是同不亂依。心等不然。故略不說。若無此二。
餘地四蘊。現在前時。爾時有情。應名餘地。非
此地攝。自地先業。所牽引果。不相續故。然不
應許。是故當知。如欲色界。身同分命。為心等
依。雖或有時異地心起。而依身等。於此生中。
後定當牽自地心起。如是無色。雖無有身。心
等定依同分及命。故頌偏說。同分命根。此是
牽引業異熟故。是餘異熟相續住因。譬如樹
根莖等依住。現見諸樹葉枝莖等。雖同種生。
而依根住。是故不應謂眼根等唯依業住無
別有依。由斯已釋。生無色界業生心等。須別
依因。故本論中。不作是說。心轉即用相應為
依。即由此因得非得等。及聲總顯不說別名。
謂彼非唯業所生故。設業生者。非恒續故。如
何彼法。為心等依。謂彼若無。自地心等。必不
生故。猶如身等。或由彼是無亂因故。非生上
地成就下善。又無成異地異生性等故。彼
為依性。其理極成。有餘師言。如坑塹等。雖無
風等。燈焰不生。彼法若無。心等不起。故知心
[021-0458b]
等用彼為依。或有門人。作是徵詰。不相應
行。應如色身。亦能為依。生意識等。故但為說
不相應行為心等依。非無色界俱生四蘊無
相依義。然於此中。心與受等。為所依性。非
彼受等為心所依。非所隨故。要心總了境界
相時。受等方能取差別相。故彼隨心。非心隨
彼。然心心所。名互相依。互隨轉者。同一果
故。何緣不說。欲色界中。此二為依。心等相
續。而但說彼依於色身。欲色界中。身同分等。
雖恒相續。皆能為依。而身麁顯。是故偏說。或
為成立同分命根離身別有。故作是說。非於
無色。或餘地中。業生心等。恒現前故。或顯同
分及命根等亦依身轉。故作是說。雖彼與身
互相依止。而身勝故。偏說為依。豈不命根為
身依性。亦是殊勝。命根若無。身根等法。皆不
轉故。雖無命根彼皆不轉。而身多遇災橫等
緣。命等隨身亦有損益。故身與彼為依義勝。
即由此義。對法諸師說。無色中以無身故。同
分命等。更互相依。經主此中。假為賓主。謬
增正義。作是難言。若爾有色有情心等。何不
但依此二相續。謂對法者。作是釋言。有色界
生。此二劣故。無色此二。因何故強。彼界二從
勝定生故。由彼等至。能伏色想。若爾於彼。
心等相續。但依勝定。何用別依。又今應說。如
有色界受生有情。同分命根。依色而轉。無色
此二。以何為依。此二更互相依而轉。有色此
二。何不相依。有色界生。此二劣故。無色此
二。因何故強。彼界二從勝定生故。前說彼定
能伏色想。是則還同心相續難。或心心所。唯
[021-0458c]
互相依。經主定於阿毘達磨。無所承稟。謬述
此言。或由自心憎厭對法。矯作是說。惑亂正
宗。誰有妙通諸法相者。當作如是酬前所問。
彼立自宗言。無色界心等相續。無別有依。謂
若有因。未離色愛。引起心等。所引心等。與色
俱生。依色而轉。若因於色。已得離愛。厭背色
故。所引心等。非色俱生。不依色轉。此亦非
理。若引因力。令彼心等相續轉者。善與染心。
現在前位。心等相續。應無所依。又如有情在
欲色界。引因力故。心等相續。與色俱生。依色
而轉。如是有情。在無色界。引因力故。心等相
續。與眾同分命根俱生。不依於色。唯依同分
命根而轉。既許欲色有情心等。不依色身定
無轉義。何因無色有情心等。都無所依。而有
轉義。又彼現許欲色界中心等相續。雖一業
果。而必依餘心等方轉。於無色界何不許然。
又不應說唯有於色未離愛因所引心等依色
而轉。現有於色已離愛因。所引心等。與色俱
生。依色而轉。生欲色界。色愛已除。無色界
心。現在前故。彼雖無色心現在前。而彼有情。
不名無色。未離色愛。因果為依。此無色心。相
續轉故。下界現起無色界心。既別有依。上亦
應爾。又生無色。起餘地心。或起無漏。若無自
地少法為依心相續者。當言此是何地有情。
如是推徵。前已數辯。是故經主。所見非妙。上
座此中。言無色界心與心所更互相依。如二
蘆束相依而住。或如下界名色相依。應詰彼
言。如欲色界。雖名四蘊。更互相依。而許彼名
別依色轉。如是無色心所與心雖相依止。然
[021-0459a]
復應許別有所依。得相續住。是故違背對法
正理。必無有能證義真實。如本論說。云何欲
界。謂有諸法。欲貪隨增。色無色界。亦復如
是。為顯諸法三界現行。非皆彼繫。故作是說。
豈不諸法非異界地煩惱隨增。應舉一切自
界煩惱隨增顯別。理實應然。但說多分隨眠
顯別。以諸有情多分現起貪隨眠故。言欲貪
者。謂欲界貪。色無色貪。亦復如是。略說段
食。婬所引貪。可立欲名。如經頌說。


「 世諸妙境非真欲
 真欲謂人分別貪
 妙境如本住世間
 智者於中已除欲」



為顯貪欲名異體同。故說此頌。欲所屬界。說
名欲界。色所屬界。說名色界。略去中言。故作
是說。如胡椒飲。如金剛環。於彼界中。色非有
故。名為無色。所言色者。是變礙義。或示現
義。彼體非色。立無色名。非彼但用色無為
體。無色所屬界。說名無色界。略去中言。喻如
前說。又欲之界。名為欲界。由此界能任持欲
故。色無色界。應知亦然。若界有色而無定者。
是名欲界。若界有色亦有定者。是名色界。若
界無色而有定者。是無色界。或界有色有欲
境者。是名欲界。若界有色無欲境者。是名色
界。若界俱無。是無色界。或界雖有五蘊異熟。
而無五蘊為異熟因同得一果。是名欲界。若
界俱有。是名色界。若界俱無。是無色界。或界
多分具一切色。是名欲界。若界一切於色闕
減。是名色界。若界一切色法皆無。是無色
界。或界有色。亦有多趣。是名欲界。若界有
色。而無多趣。是名色界。若界無色。亦無多
[021-0459b]
趣。是無色界。如是等別。有無量種。三界為
一。為復有多。三界無邊。如虛空量。故雖無有
始起有情。無量無邊佛出於世。一一化度無
數有情。令證無餘般涅槃界。而不窮盡。猶若
虛空。世界當言云何安住。當言傍生。故契經
言。譬如天雨滴如車軸。無間無斷。從空下澍。
如是東方。無間無斷。無量世界。或壞或成。如
於東方。南西北方亦復如是。不說上下。有說。
亦有上下二方。餘部經中。說十方故。色究竟
上。復有欲界。於欲界下。有色究竟。如是展
轉。世界無邊。若有離一三界貪時。諸三界
貪。無不滅離。依初靜慮。起通慧時。所發神
通。但能往至自所生界梵世非餘。所餘通慧。
應知亦爾。勿有於境太過失故。已說三界。趣
復云何。何處幾種。頌曰。


「 於中地獄等
 自名說五趣
 唯無覆無記
 有情非中有」



論曰。於三界中。隨其所應。說有五趣。如自名
顯。謂前所說。地獄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
趣。唯於欲界。有四趣全。三界各有天趣一分。
為顯有界非趣所攝。故三界中說有五趣。善
染無記。有情無情。及中有等。皆是界性。趣體
唯攝無覆無記及與有情。而非中有。言趣體
唯攝無覆無記者。唯異熟生。為趣體故。由此
已釋。趣唯有情。無情中無異熟生故。中有非
趣。後當廣辯。趣體唯攝無覆無記。有何聖教。
能定證知。謂七有經。且可為證。經說七有。謂
地獄有。傍生有。餓鬼有。天有。人有。業有。中
有。此中業有。是五趣因。簡趣異因。是故別
[021-0459c]
說。此經為顯趣體唯攝無覆無記。故簡異因。
然經主言非別說故。定非彼攝。如五濁中。煩
惱與見別說為濁。非別說故。彼見定非煩惱
所攝。如是業有。雖亦是趣。為顯趣因所以別
說。故有說趣體兼善染。彼言非理。無處說故。
有處說見亦是煩惱。雖有所因。別說為濁。而
准餘說。知即煩惱。曾無有處說諸趣因業即
趣體可為誠證。雖有所因。別說為有。而准彼
說。知業是趣。如何定知業是趣體。有所因故。
有中別說。而非業有。體非是趣。為顯趣因說
為業有。故所引喻。於證無能。又彼所言。有太
過失。應執中有亦趣攝故。然彼釋言。由與趣
義不相應故。二趣中間。故名中有。此若趣
攝。應非中有。如是所釋。後更研尋。且五濁
經。於證無力曾無處說業是趣故。既許中有。
由與趣義不相應故。非是趣體。業亦應然。亦
與趣義不相應故。定非趣體。業若趣體。趣應
相雜。於一趣身中。有多趣業故。若趣因業即
是趣者。人有地獄業或現前。彼應是人亦是
地獄。亦不應說地獄趣體。雖現在前。而非地
獄。如是則有太過失故。謂異熟果正現在前。
應非地獄。無差別故。然契經說。異熟起已。名
那落迦。故業非趣。又業是趣。與理相違。猶如
中有。是趣因故。趣謂所往。中有不應是所往
處。由此能往正所生處。故非趣攝。如是業有。
既許趣因。非所趣處。亦非趣攝。是故應知。趣
體唯攝無覆無記。其理極成。唯異熟生。是諸
趣體。何緣證知。契經說故。經說舍利子作是
言。具壽。若有地獄諸漏現前故。造作增長順
[021-0460a]
地獄受業。彼身語意曲穢濁故。於那落迦中。
受五蘊異熟。異熟起已。名那落迦。除五蘊法。
彼那落迦。都不可得。此中既說。除異熟生色
等五蘊。無別地獄。異熟起已。名那落迦。故知
趣體唯是異熟。雖彼釋言為遮實有能往諸
趣補特伽羅。故作是說。除五蘊法。彼那落迦。
都不可得。非遮餘蘊。故作是言。然是自心虛
妄計度。經說異熟五蘊起已方得名為那落
迦故。又言除此異熟蘊法。彼那落迦不可得
故。非蘊法言是總相說。乘前異熟五蘊起故。
此言亦能兼遮實有。能往諸趣補特伽羅。許
異熟蘊。總遮餘故。又彼所言。異熟起已名地
獄者。說異熟起方名地獄。非說地獄唯是異
熟。此亦隨情妄作斯解。其次即有簡別說故。
謂除次前異熟蘊法。彼那落迦。都不可得。若
諸趣體非唯異熟。何故要言。異熟起已方名
地獄。非於前位異熟諸蘊。先未起時已有地
獄。能招業有。非於爾時已名地獄。故知地獄
唯異熟生。非彼地獄能招業有。於異熟起未
起位中。現行成就。少有差別。是故趣體唯異
熟生。非善染等。理極成立。有餘師說。亦通長
養。彼違契經。不可依信。言地獄諸漏現在前
故者。應言地獄煩惱是何。而今說為地獄諸
漏。非地獄等諸趣煩惱。如初定等繫地各別。
然諸趣業定有別故。能起煩惱。如業而說。非
趣體唯無覆無記。便與品類足論相違。彼說
五趣一切隨眠。所隨增者。彼依五部能結生
心。故作是說。趣及人心。總說為趣。無相違
過。譬如村落及村落邊總名村落。中有非趣。
[021-0460b]
何緣故知。由經論理為定量故。且由經者。謂
七有經。別說五趣。因方便故。言由論者。施設
論說。四生攝五趣。非五攝四生。不攝者何所
謂中有。法蘊論說。眼界云何。謂四大種所造
淨色。是眼眼根眼處眼界。地獄傍生鬼人天
趣。修成中有。言由理者。趣謂所往。中有不
然。如前已說。又彼即於死處生故。非所往處。
故非趣體。然有難言。若爾無色亦應非趣。即
於死處受生故者。彼難非理。以諸無色死處
即生。不往餘處。故是趣體。中有雖是死處
即生。然往餘處。故非趣體。經主復言。既爾中
有名中有故。不應名趣。二趣中故名中有者。
此不應理。因不成故。若許中有非趣極成。可
作是言。二趣中故名為中有。中有非趣。既不
極成。如何可言。二趣中故名為中有。名中有故。因義不成。設許中有是趣體者。順彼受
業。若未離貪。定在死生二有中起。故名中有。
非說彼在二趣中故名為中有。然無本有名
中有過。在中有地生死中間。容有不起本有
者故。謂或容有生有無間死有現前。非起本
有。必無容有在中有地死有無間生有現前。
故中有名。不濫餘有。雖亦有說欲色界中非
定一切有中有者。此後思擇中有義中。當立
定有破彼所說。或容彼在異類二生中間起
故。名為中有。非在二趣中間有故其本有等。
無如是事。又經主言。此若趣攝。非中間故。
是則不應名中有者。亦不應理。所以者何。設
是趣攝。如前所釋。成中有故。中有非趣。前說
理成。經主後言不堪為證。此中上座作如是
[021-0460c]
言。若許中有非趣所攝。彼即應說。離五趣外。
別有能感中有起業。此無有失。是所許故。謂
我宗中。許五趣體唯是無記。中有起業。唯是
不善善有漏故。由是當知。離五趣外。別有能
感中有起業。然此中有。即趣業果。謂業能招
諸趣果者。此即能感往趣方便。往趣方便。即
名中有。如同所許。化非化生。是一業果。如是
應許趣非趣攝。一業所招。中般涅槃。由此成
立。順定受業。已與果故。若別業果。生有等
業。未與果故。應不能起永斷餘結聖道現前。
豈不生結彼已斷故。能起如是聖道現前。如
契經說。應知如是補特伽羅。已斷生結。未斷
起結。故不成證。如何二結同一地繫。而前後
斷。與理無違。故應思求彼經意趣。我今於此。
審諦思求見彼契經。有如是意。謂依二斷說
如是言。二斷者何。一得永對治斷。二得永不
行斷。此中初斷。謂起結全生結少分。於色界
貪。得永離故。於無色貪。未永離故。若第二
斷。唯是生結。於欲色界。未離貪者。二時容有
起結現行。謂住本有。發滿業時。及住中有。續
中有時。異生位中。造牽引業。已能感此應所
受生。彼對治力伏相續故。覺了生有深過患
故。住本有中。不能現起能發生有圓滿業
結。由此畢竟彼業不生。住中有中。彼無現起
聖道障故。未至生處。便斷餘結而般涅槃。由
彼無容結生有故。第二生結永不現行。先已
得彼非擇滅故。由此諸趣。與彼中有。是一業
果。其理極成。又必應然。除在中有般涅槃者。
無住中有不至生有而命終故。若別業果。應
[021-0461a]
同所餘別異業果。以何因故。諸受中有。必復
至生。若餘有情。在中有位。生有等業。亦已與
果。何不同彼中般有情未至生處中有便死。
此例不齊。以不還果是中般者。一切生結皆
已斷故。與生相違。勝對治道已現行故。順彼
受業。已與果故。不至生有便般涅槃。諸餘有
情。住在中有。生結未斷。又無違生勝治道故。
順彼受業。雖已與果。而必當受生有異熟。諸
業異熟。勢猛速故。然彼上座。覺慧衰微。於無
過中。妄興過難。言若中有非趣所攝。彼即應
說離五趣外。別有能感中有起業。勝智於中
不應收採。如是總釋諸趣體已。次應別解一
一趣名。那落名人。迦名為惡。人多造惡。顛墜
其中。由是故名那落迦趣。或近人故。名那落
迦。造重罪人。速墮彼故。或復迦者是樂異名。
那者言無。落是與義。無樂相與。名那落迦。
或復落迦是救濟義。那名不可。不可救濟。名
那落迦。或復落迦是愛樂義。不可愛樂。名那
落迦。言傍生者。彼趣多分身橫住故。或彼趣
中。容有少分傍行者故。又類多故。多愚癡故。
名曰傍生。言餓鬼者。謂餘生中憙盜他物。習
慳貪等。又復多是所祀祖宗。又多希求以自
存濟。又多怯劣。其形瘦悴。身心輕躁。故名餓
鬼。人謂令天緣之起慢。我於此類善趣中尊
或彼自心多增上慢。或多思慮。故名為人。天
謂光明。威德熾盛。遊戲談論。勇悍相陵。或
復尊高。神用自在。眾所祈告。故名為天。有
作是言。阿素洛者。與諸天眾。違諍交通。言本
是天。威德殊勝。由斯等故。天趣所收。諦現觀
[021-0461b]
中。無堪能故。似非人故。多諂曲故。定非天
趣。是鬼趣攝。與諸天眾。相違諍等。皆非證
因。以不定故。且相違諍。非證天因。曾聞有
人。共羅剎鬪。又聞羅剎與獼猴鬪。曼駄多王。
破阿素洛。如斯等事。其類寔多。然諸天中。
蘇陀味勝。阿素洛女。容貌端嚴。由是相侵。
數興違諍。不由同趣。故彼非天。言互交通。亦
不成證。現見貴賤亦互交通。諸耽欲人。重
色非族。曾聞大樹緊那羅王。有女端嚴。名為
奪意。善財菩薩。納以為妻。言本是天。亦不成
證。是天帝釋。讚妻父言。諸讚美言。或實非
實。重設支故。矯讚其父。諂愛發言。豈足為
證。又彼本住妙高山頂。為天所逼。退就下居。
言本是天。亦無有失。又彼傲慢。自謂是天。
數與諸天興師相伐。釋天為止。巧慰令欣。應
時處言。設虛無過。威德殊勝。亦非證因。曾聞
曼馱多王。威德勝於天故。難陀跋難陀等。雖
是傍生。然其威德自在。勝諸天眾。故阿素洛。
唯鬼趣收。亦非第六。曾不說故。然不說為惡
趣攝者。恐彼於佛。起毒惡心。因茲長夜受諸
劇苦。又由訓詞。遮彼天攝。素洛名天。是自在
義。阿是非義。顯彼非天。自在減天。名阿素洛
又素洛者。謂極可愛。天極可愛。得素洛名。雖
彼亦多受諸快樂。由多諂曲。非極可愛。有說。
諸趣或體相雜。異趣相因。而生子故。如魚身
者。鹿子仙人。自昔傳聞。其類無量。一身兩
趣。故有相雜。彼說不然。自業趣定。而彼生緣
有種種故。見非情內有有情生。豈彼一身。情
非情攝。如菴羅女。因樹而生。喬答摩宗。因日
[021-0461c]
光起。故相因有。非證雜因。傳說化生有因胎
藏。既因胎藏。何謂化生。俗論多虛。不應依
信。或異相託。理亦無違。鹿子仙人魚身者等。
由滿業異形相不同。其實是人。故趣無雜。自
餘感赴。因果不同。思擇業中。當廣分別。
《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