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31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唐-尊者眾賢 (master)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六十四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賢聖品第六之八



已辯見修二道生異。當依此道分位差別。建
立眾聖補特伽羅。且依見道十五心位。建立
眾聖有差別者。頌曰。


「 名隨信法行
 由根鈍利別
 具修惑斷一
 至五向初果
 斷次三向二
 離八地向三」



論曰。見道位中聖者有二。一隨信行。二隨法
行。由根鈍利別立二名。諸鈍根名隨信行者。
由先信敬力修集加行故。諸利根名隨法行
者。由先樂觀察修集加行故。諸有情類種
性差別。法爾先來如是安住。謂有情類若
從先來。凡所施為一切事業。不樂審察能與
不能。專信敬他隨他言轉。彼後修得無漏道
時。在見位中名隨信行。由信隨行名隨信行。
先隨信他行於義故。彼有隨信行名隨信行
者。或由串習此隨信行。以成其性故名隨信
行者。彼信為上首慧為隨轉故。隨法行者翻
此應釋。謂有情類。若從先來凡所施為一切
事業。樂審觀察能與不能。非由信他隨教理
轉。彼後修得無漏道時。在見位中名隨法行。
由法隨行名隨法行。先隨教法行於義故。彼
有隨法行名隨法行者。或由串習此隨法行。
以成其性故名隨法行者。彼慧為上首信為
[064-0692b]
隨轉故。即二聖者由於修惑。具斷有殊立為
三向。謂彼二聖若於先來。未以世道斷修斷
惑名為具縛。或先已斷欲界一品乃至五品。
至此位中名初果向。趣初果故。言初果者。謂
預流果。此於一切沙門果中必初得故。若先
已斷欲界六品或七八品。至此位中名第二
果向。趣第二果故。第二果者。謂一來果。遍得
果中此第二故。若先已離欲界九品。或先已
斷初定一品。乃至具離無所有處。至此位中
名第三果向。趣第三果故。第三果者。謂不還
果。數准前釋。如是隨信隨法行者。由先具
縛斷惑有殊。數別各成七十三種。謂於欲界
具縛為初。至斷九品以為第十。如是乃至無
所有處。地地各九為七十三。諸後具縛即前
離九。故後七地無別具縛。次依修道道類智
時。建立眾聖有差別者。頌曰。


「 至第十六心
 隨三向住果
 名信解見至
 亦由鈍利別」



論曰。即前隨信隨法行者。至第十六道類智
心。名為住果不復名向。隨前三向今住三果。
謂前預流向今住預流果。前一來向今住一
來果。前不還向今住不還果。阿羅漢果必無
初得。異生無容離有頂故。見道無容斷修惑
故。至住果位捨得二名。謂不復名隨信法行。
轉得信解見至二名。此亦由根鈍利差別。諸
鈍根者先名隨信行今名信解。由信增上力
勝解顯故。諸利根者先名隨法行今名見至。
由慧增上力正見顯故。何緣先時斷修所斷。
欲一至五或七八品。初定一品廣說乃至。無
[064-0692c]
所有處第九品惑。至第十六道類智心。但名
預流一來不還果。非一來不還阿羅漢向。頌
曰。


「 諸得果位中
 未得勝果道
 故未起勝道
 名住果非向」



論曰。依得聖道建立八聖如先已說。故得果
時於勝果道必定未得。以得果心於勝果道。
所對治惑非對治故。非非彼治現在前時。
得彼治道如先已說。又非得果時即有勝果
道。所斷煩惱離繫得生。道類忍不能斷彼繫
得故。若道力能斷彼繫得。此道引彼離繫得
生。可說此道能證彼滅。以得前果時未得勝
果道故。住果者乃至未起勝果道時。雖先已
斷修所斷惑欲一品等。但名住果不名後向。
後於何時得先所斷修惑離繫無漏得耶。於
勝果道現前時得。為諸先斷彼修斷惑。入離
生位得前果已。此生定起勝果道耶。理必應
然。以本論說。聖生第四靜慮以上。無漏樂根
定成就故。若不然者。諸先已離三靜慮染。
後依下地得入離生。彼得果已。若生第四靜
慮以上。如何可說定成樂根。理不應言。唯如
是類。此生必定起勝果道。非餘先斷諸下地
惑。決定因緣不可得故。彼障已斷。必欣彼故。
障已斷道易現前故。如是已依先具倍離。及
全離欲入見諦者。十六心位立眾聖別。當約
修惑辯漸次生。能對治道分位差別。頌曰。


「 地地失德九
 下中上各三」



論曰。失謂過失即所治障。德謂功德。即能治
道如先已辯。欲修斷惑九品差別。上四靜慮
[064-0693a]
及四無色。應知亦然。生死無非九地攝故。如
所治障一一地中各有九品。諸能治道無間
解脫九品亦然。失德如何各分九品。謂根本
品有下中上。此三各分下中上別。由此失德
各分九品。謂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
上下上中上上品。應知此中下下品道。勢力
能斷上上品障。如是乃至上上品道勢力。能
斷下下品障。上上品等諸能治德初未有故。
此德有時上上品等失已無故。應知此中智
雖勝。惑未增盛故道名下品。相續中惑雖極
難斷。細隨行故障名下品。依如是理應立譬
喻。如浣衣位麁垢先除。於後後時漸除細垢。
謂彼麁垢於所住衣非甚堅著。少用功力以
水浣洗便能遣除。細垢不然。由甚堅著所
住衣故。以灰汁等及多功力方能遣除。又如
麁闇小明能滅。要以大明方滅細闇。謂麁重
闇纔舉小明便能令滅。若細輕闇要舉大明
方能令滅。失德相對理亦應然。由此可言白
勝黑劣。若異此者。上上品道現在前時。方
能對治下下品障。如何可言白法力勝黑法
力劣。又剎那頃能治道生。於無始來展轉增
益。諸堅固惑能永拔根。由此故言白勝黑劣。
如時經久所集眾病。服少良藥能令頓愈。又
如長時所集眾闇。一剎那頃光明能滅。已辯
失德差別九品。次當依彼立聖者別。且諸有
學修道位中。總亦名為信解見至。隨位復有
多種差別。先應建立都。未斷者。頌曰。


「 未斷修斷失
 住果極七返」



論曰。諸住果者於一切地。修所斷失全未斷
[064-0693b]
時。名為預流生。極七返。七返言顯七往返
生。是人天中各七生義。極言為顯受生最
多。非諸預流皆定七返。故契經說。極七返生
是彼最多七返生義。經說與此義無差別。諸
無漏道總名為流。由此為因趣涅槃故。預言
為顯最初至得。彼預流故說名預流。此預
流名為目何義。若初得道名為預流。則預流
名應目第八。若初得果名為預流。則倍離欲
全離欲者。至道類智應名預流。此預流名目
初得果。然倍離欲全離欲者。至道類智不名
預流。約修惑斷立彼果故。預流必依遍得果
者。初所得果以立名故。一來不還非定初得。
唯有此果必初得故。何緣此名不目第八。未
具得向果無漏道故。未具得見修無漏道故。
未遍至得現觀流故。八忍八智名現觀流。道
類智時皆具至得。是故第八不名預流。由此
預流唯是初果。彼從此後欲人天中。各受七
生應言十四。何故說彼極受七生。此責不然。
七數等故如七葉樹及七處善。若謂經說見
圓滿者。無處無容受第八有。不應說彼於人
天趣各受七生。此亦不然。經約一趣密意說
故。若謂此經非密意說。則彼亦應不受中有。
若人天趣合受七生。經但應言受人天七。何
緣經說天七及人。既說及言定知各七。又必
應爾。飲光部經。分明別說各受七故。若依
一趣密意而說。故與經說見圓滿者。無第八
有言不相違。如何上流有遍沒者。彼一趣受
過八生故無相違失。遮第八言依極七有。地
非約上地故。謂若於此地說諸聖者極受七
[064-0693c]
生。即於此地中遮第八有非色無色契經所
說七返有言。非約三界無差別說。寧應謂此
遮第八言。總約三界無差別說。故此經說遮
第八言。如七有言唯約欲界。密意說故無相
違失。有餘謂此會釋不然。餘處曾無如是說
故。此中無有密說相故。謂曾無處作如是言。
上流受生過於七有。可以證此遮八有經。依
欲界說非約一切。又非遮止第八有經。違害
所餘無別意教。必有別意故判為密意說。故
此會釋不應正理。豈不遮止第八有經。與
上流經極相違害。無相違害。以上流經總
說上流有餘意故。謂此唯說全超半超。名為
上流無遍沒故。如是會釋理定不然。餘處曾
無如是說故。生處定因曾不說故。謂曾無處
說諸上流。唯有二種無有遍沒。又曾不說生
處定因。言此上流定於色界。唯生此處彼處
不生。然契經說七士趣處。舉多譬喻以顯上
流。次第遍生色界諸處。觀彼經意既說上
流。至道等邊無緣故滅。顯不還者於色界
中。一切處生過於八有。故知定有遍沒上流。
謂彼經中依六士趣各說一喻。唯於第七上
流士趣說十一喻。顯彼聖者於色界中。有次
第生一切處者。故彼經說如有上流乃至道
邊。或水邊等無所依故即便盡滅。顯彼聖者
過於此處。無生處故便般涅槃。故上流經無
餘意趣。遮第八教與彼相違。即是此經密意
說相。又見經說無差別言。於中非無差別意
趣。如契經說。無處無容有二輪王俱時出現。
此經雖復無差別言。非不但依一四洲說。此
[064-0694a]
中亦可作如是言。餘處曾無如是說故。此中
無有密說相故。豈即謂此會釋不然。故彼此
中徒興固執。復何緣故感八有業。能障見諦
非七有業。若謂聖者於欲界中。極受七生無
第八故。此無因故亦同所疑。若謂齊此時相
續必熟故。此亦不然。無定因故。謂有何等
決定因緣。於第七生為盡諸漏。根未熟者至
第八生。為盡諸漏根亦不熟。若謂聖道種類
爾故。如為七步毒蛇所螫。此喻不然。壽量定
者過此齊限亦得往故。又若聖道種類法然。
則由道生遮第八有。寧說彼業能障見諦。謂
但應言由聖道起遮第八有。不應言感第八
有業能障見諦。若有已作及已增長第八有
業。聖道於彼無能遮力故不得生。彼亦不
應能障見諦。至第八有方般涅槃。於正理中
有何違害。有餘於此作是釋言。由彼有餘七
結在故。謂二下分五上分結。此亦無能證。
唯七有唯貪瞋結。引七有故。又無契經說不
還者受極七有。又無經說五上分結引欲界
生。故彼所言無能證力。但由法爾極受七生。
於中不應強申理趣。中間雖有聖道現前。餘
業力持不證圓寂。唯依佛出世有別解律儀。
故彼第七有若不遇佛法便在家。得阿羅漢
果。既得果已必不住家。苾芻威儀法爾成
就。雖不會遇前佛所說。而於餘命生極厭心。
不經久時便入圓寂。有言。彼往餘道出家。理
不應然。往餘道者。由惡見力邪業轉故。云何
彼名無退墮法。以不生長退墮業故。違彼生
長業與果故。強盛善根鎮彼身故。加行意樂
[064-0694b]
俱清淨故。諸有決定墮惡趣業。尚不起忍。況
得預流。故有頌言。


「 愚作罪小亦墮惡
 智為罪大亦脫苦
 如團鐵小亦沈水
 為鉢鐵大亦能浮」



經說預流作苦邊際。依何義立苦邊際名。依
齊此生後更無苦。是令後苦不相續義。或苦
邊際所謂涅槃。如何涅槃。可是所作除彼得
障。故說作言如言作空。謂毀臺觀若於人趣
得預流果。人中滿七天准應知。非聖亦有極
七返生。相續成熟得涅槃義。然非決定。是故
不說。已辯修惑都未斷者。名預流果極七返
生。今次應辯斷位眾聖。且應建立一來向
果。頌曰。


「 斷欲三四品
 三二生家家
 斷至五二向
 斷六一來果」



論曰。即預流者進斷修惑。若三緣具轉名家
家。一由斷惑。斷欲修惑三四品故。謂惑於
先異生位斷。或今預流進修位斷。二由成根。
得能治彼無漏根故。謂已成就彼能治道。三
品四品無漏諸根。三由受生。更受欲有三二
生故。謂斷三品更受三生。若斷四品更受二
生。此三二生由異生位。造作及增長感三二
生業。非諸聖者於聖位中。更能新作牽後有
業。以背生死向涅槃故。由此契經說諸聖者。
唯受故業更不造新。若三緣中隨闕一種。闕
二全闕不名家家。何故成根。頌中不說預流
果後。說進斷惑成能治彼無漏諸根。義准已
成。故不具說。若爾應不說三二生言。說斷三
四品義已成故。謂已進斷三四品惑。決定餘
[064-0694c]
有三生二生。故說家家相不圓滿。則應於頌
更說等聲。方可具收家家三相。或應不說三
二生言。然頌中言三二生者。以有增進於所
受生。或少或無或過此故。有餘師說。亦有
具足家家三緣而非家家。謂異生位先斷修
惑。三品四品住見道中。但以家家生所顯故。
是預流果勝進位故。非住見道有斯義故。
雖三緣具不名家家。今詳彼言定不應理。非
住見道具彼三緣。爾時不能修修惑對治故。
要得治彼無漏諸根。方是三緣中成無漏根
義。故住見道非具三緣。無具三緣非家家者。
應知總有二種家家。一天家家。謂欲天趣生
三二家而證圓寂。或一天處或二或三。二人
家家。謂於人趣生三二家而證圓寂。或一洲
處或二或三。若有七生不必滿七。非家家位
中間涅槃。何類所攝攝屬七生。七中極聲顯
極多故。由此已顯生未滿前。得般涅槃亦是
彼攝。根最鈍者具經七生。非諸利根生定滿
七。寧無斷五亦名家家。以斷五時必斷第
六。非一品惑能障得果。猶如一間未越界
故。即預流者進斷欲界一品修惑乃至五品。
應知轉名一來果向。若斷第六成一來果。彼
往天上一來人間而般涅槃。名一來果。過此
以後更無生故。即由此義證家家中。若天家
家受三生者。人間受二天上受三。受二生者
人一天二。如應例釋人中家家。若謂不然。彼
一來果有何異彼二生家家。彼貪瞋癡唯餘
下品故。即一來果名薄貪瞋癡。已辯一來向
果差別。次應建立不還向果。頌曰。
[064-0695a]


「 斷七或八品
 一生名一間
 此即第三向
 斷九不還果」



論曰。即一來者進斷餘惑。若三緣具轉名一
間。一由斷惑。斷欲界中修斷七品或八品故。
二由成根。得能治彼無間解脫無漏根故。三
由受生。更受欲有天或人中餘一生故。若三
緣中隨闕一種。闕二全闕不名一間。成無漏
根頌中不說。及應復說一生所因。准家家中
如應當釋。所言間者是隙異名。調彼位中。由
有一隙容一生故。未得涅槃。或此間名目間
隔義。謂於彼位有餘一生。為間隔故不證圓
寂。有一間者說名一間。如何有餘一品修
惑能為障礙令受欲界生。名為一間。未得
不還果。若斷此品便為超越欲界所繫諸業
煩惱異熟等流二果地故。彼極為礙容更受
生。斷六品時未越彼地。故無斷五中間受生。
現身不能證一來果。即斷修惑七八品者。應
知亦名不還果向。先斷三四七八品惑入見
諦者。後得果時即名家家及一間不。此未名
曰家家一間。未得治彼無漏根故。初得果位
果道現前。爾時未修勝果道故。要至後位起
勝果道。方得名曰家家一間。治彼無漏根爾
時方得故。若進斷惑預流一來。方立家家一
間名者。何故善逝。手箭經中說七生一來與
彼同斷惑。如彼經說。云何家家。謂永斷遍知。
身見等三結。極七返有應知亦然。云何一間。
謂永斷遍知身見等三結。及已能薄欲貪瞋
癡。一來亦爾。無相違失。不言唯故。如經所
說。預流一來。謂說預流永斷三結。非所餘結
[064-0695b]
彼未能斷。如說預流永斷六法。一有身見。二
邊執見。三邪見。四順惡趣貪。五順惡趣瞋。六
順惡趣癡。又說一來永斷三結。薄貪瞋癡不
言薄慢。又不說斷邊見邪見。如預流果。非
一來果不令慢薄不斷邊邪。然彼經中不言
唯故。起彼治故必亦斷彼。如是所說家家
一間。既不言唯進斷無失。又契經說。彼生
數減定知彼望預流一來。轉更成多諸煩惱
斷。以諸煩惱是生因故。即由此故知彼望前。
必定已生殊勝對治。若爾何故說家家一間
與七生一來所斷相似。顯此即是彼差別故。
或所進斷細難覺故。或應更審求同說因。不
可引斯少分密教。便決定證家家一間。與預
流一來所斷惑相似。上座意謂。家家一間與
七生一來。但利根有異。謂隨信行隨得預
流。若成預流轉名信解。亦即名曰極七返生。
諸隨法行隨得預流。若成預流轉名見至。即
於此位亦名家家。由彼聖者根猛利故。生三
二家便證圓寂。又即信解隨得一來。若成一
來仍名信解。即於此位經於二生。即諸見至
隨得一來。若成一來仍名見至。即於此位亦
名一間。由彼聖者根猛利故。受一間生便證
圓寂。如是安立不應正理。以極聲顯生最多
故。若預流果經三二生。便般涅槃名家家者。
極七返有唯經三二生便般涅槃。與家家何
異。又彼既謂即預流果。若利根者生三二家
便般涅槃。是家家攝。極七返有亦許中間。經
三二生便證圓寂。如何執彼定是鈍根。非即
鈍根可亦名利。故彼所立不應正理。又若一
[064-0695c]
間由利根故。唯受一有便般涅槃。如何可說
即一來果。許一來言目二生故。又彼論說不
遮一來。唯於天趣有重生理。諸一間者可無
是事。此非亦是一趣重生。非一來故。二生
所隔立一間名。可不成故。謂不應說有一來
者。唯於天趣具受二生。以說一來般涅槃故。
若二生者如何可說名為一間。故彼所言可
無是事。此言應理。又一來者。彼定無容許天
趣中有重生理。與彼所許於天趣中。二生家
家應無別故。若謂如說極七返有。據極滿者
說七返言。而實於中有不滿者。如是就極立
一來名。謂極一來便證圓寂。而實亦有天上
重生。不來人中證圓寂者。此亦非理。前過隨
故。又彼所許鈍根一來。若於天中受一生已。
不來人趣便般涅槃。與彼一間有何差別。無
決定理限彼鈍根。必來人中方證圓寂。若不
來者便成一間。非即鈍根可亦名利故彼所
立不應正理。又彼所許違害契經。以有經中
說信解性。若有獲得殊勝善根。亦說名為利
根等故。謂契經說。若有五根增上猛利極圓
滿者。名俱解脫阿羅漢果。若有五根漸劣漸
鈍名慧解脫。乃至廣說。於此經中時解脫者。
得八解脫亦名利根。若未獲得八解脫者。不
時解脫亦名鈍根。若諸信解得滅盡定。亦說
名為利根身證。若未獲得滅盡定者。雖是見
至而名鈍根。如是一來信解性者。得勝治
故轉名一間。若未獲得勝對治者。雖見至性
唯名一來。如是應知家家七返。故彼所立家
家一間唯是利根。其理非善。又彼部論作如
[064-0696a]
是言。品別斷惑非真聖教。彼部所立家家一
間。唯是利根豈真聖教。非彼上座自許己身。
及我許彼是真大聖。寧謂自言是聖教攝。佛
曾無處作如是言。又彼所言違餘聖教。不可
自謂是聖教攝。然品別斷惑非非真聖教。以
薄伽梵說一來果。永斷三結薄貪瞋癡。非貪
瞋癡如材木等。可由斫等令其漸薄。但可品
別漸次斷之。下品為餘說之為薄。又契經說。
諸不還者。已無餘斷貪欲瞋恚。由此為證知
一來時。猶有餘品貪瞋未斷。今至此位方斷
無餘。又契經說。預流果位已永斷一切趣惡
趣貪等。由此證知一來果等。有品已斷有品
未除。又已顯成得勝治故。方可建立家家一
間。既彼位中得勝對治。知盡貪等與前有別。
是故品別斷惑理成。隨眠品中亦已顯示。又
彼論說有何因緣。於斷惑時許品別斷。唯許
九品非十非千。此責不然。唯有如是九品差
別對治生故。謂斷惑位一一地中。九品道生
便能永斷自地所攝諸煩惱故。無勞建立若
十若千。又與見修所斷同故。謂彼宗許斷煩
惱時。亦有分為品別斷義。以見修道所斷
諸惑許入聖時前後斷故。既許如是亦可責
言。有何因緣於斷惑位許品別斷。然唯建立
見修二品非三非千。彼既許然此亦應爾。又
薄伽梵於契經中亦作是言。九品斷惑。前來
依彼已具辯成。佛於法性自在通達。作如是
說。但可信依不應於中輕為徵詰故一來果
勝進道中。方建立一間非住一來果。亦預流
果勝進道中。方建立家家非住預流果。如是
[064-0696b]
所說理趣必然。即先成就一來果者。斷欲界
惑九品盡時。捨一來名得不還果。必不還受
欲界生故。此或名為五下結斷。如契經說。若
有永斷五下分結名為不還。此據集斷密作
是說。必無五結俱時斷理。或二或三先已
斷故。理實應說於此位中斷二或三得不還
果。
《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