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14 道德真經廣聖義--杜光庭 (master)


[009-001a]
道德眞經廣聖義卷之八羔八
    唐廣成先生杜光庭述
   不尚賢章第二䟽前章明萬殊逐境/善化則歸根此章明
   貴上不行無爲則至理首標不尚絶/矜徇之跡次云聖理示立教之方結
   以無爲明化成而復樸也○義曰夫/聖人爲理賢人輔之魚水相資安得
   不用上自三五之主至于霸王之君/開國建功仗賢爲本不尚者矜徇誇
   衒之行也賢人用則人自理矜衒用/則怨爭興不尚矜誇自無怨爭不貴
   乎麗容珍貨則人無貪求乃合乎/聖人虚心實腹無知無欲之尚矣
不尚賢使民不爭
 注尚賢有迹徇迹則爭興使賢不肖各當
[009-001b]
 其分則無爭矣
 疏尚崇貴也賢才能也人君崇貴才能則
 有徇迹徇迹則失眞失眞必是尚賢之由
 徇迹起交爭之弊不若陶之玄化任以無
 爲使雲自從龍風常從虎則唐虞在位不
 乏元凱之臣伊吕昇朝自得台衡之望各
 當其分人無覬覦則不爭也
 義曰徇迹者矯妄之謂也尚賢之㫖既興
 矯妄之人必至何者賢難知也詐而疑信
 佞而疑忠豈易辯哉經云智慧出有大偽
[009-002a]
 是則上好智下應之以偽上好賢下應之
 以妄不若正身率下無爲御人陶以太和
 化以清靜則佐理之賢則爲其用矣乃雲
 龍風虎之謂也雲從龍風從虎者易乾卦
 孔子解九五之辭九五飛龍在天能廣感
 衆物故叙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
 各隨其類自相應感以況帝王昇九五之
 位萬國來庭云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
 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此言水是陰若流
 於地必就濕處火是陽若焚於薪必就燥
[009-002b]
 處言此二物無識無情爲氣相感尚猶如
 此又龍是水畜雲是水氣龍吟則景雲起
 虎是威猛之獸風是振動之物虎嘯則谷
 風生此二物是有識有情與無識無情者
 因氣類同亦相感如此況聖人降世飛龍
 在天聖賢相須萬物交感故廣陳其事爾
 唐堯在位者帝堯號陶唐氏姓伊祁名放
 勛帝嚳之子母曰慶都帝嚳之次妃感赤
 龍而有孕十四月而生堯幼有聖德十六
 歲以唐侯即位七十年都於冀年八十六
[009-003a]
 知子丹朱不肖明揚側陋廣求有德遂舉
 舜而歷試之聘以二女用觀其德二年禪
 舜舜即位二十八年而堯崩堯壽一百一
 十七歲葬於濟陰成陽里中謚法曰詡善
 傳聖曰堯帝舜有虞氏顓頊之後喬牛之
 孫瞽叟之子母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孕
 生舜於姚丘因爲姚氏名重華以孝聞舉
 用歷試二年乃即帝位二十八年而堯崩
 舜年三十而徴用歷試二年攝位二十八
 年服喪三年爲天子五十年巡狩南方死
[009-003b]
 於蒼梧之野壽一百一十二年命禹嗣位
 葬於九疑之零陵舜以其子商均不肖不
 傳位於子舜既入蒼梧不返二妃望之蒼
 梧九峰處處相似不知求舜之處望皆疑
 之泣竹皆斑故號其山爲九疑書云舜陟
 方乃死史云舜登遐蓋言舜昇於高遠之
 處而遂不迴道學傳云堯爲太微眞君舜
 爲太極眞君九疑山記云舜時降於山中
 此乃皆證位高眞差肩大聖是則得道登
 遐而爲神仙明矣昔魚鳧遊於湔山飄然
[009-004a]
 飛翥望帝居於石紐遽致超騰軒皇昇龍
 於鼎湖夏禹乘飆於鏡水莊子大宗師云
 狶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義氏得之以襲
 氣母黄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
 玄宫所以神農司於南極殷湯莅於北玄
 武丁位爲紫府陽甲位爲蒼元文王位爲
 太虚武王位爲太平康王位爲少華穆王
 位爲九元漢景位爲太一漢文位爲通玄
 八帝位爲八魁漢武位爲玄成此皆理國
 之君登眞得道上列眞官之任則堯舜登
[009-004b]
 仙固其宜矣元凱之臣者即八元八愷也
 昔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
 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肅恭懿宣慈惠
 和天下之人謂之八元肅敬也懿美也宣
 遍也元善也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
 鼓擣戭大臨龍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
 淵明允篤誠天下之人謂之八凱齊中也
 淵深也允信也篤厚也愷和也此十六族
 世濟其美不隕其名堯不信用舉舜爲堯
 臣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五教者父義
[009-005a]
 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高辛帝之
 後八元其苗裔也乃稷契朱虎熊羆之倫
 也舉八愷使主后土乃揆百事莫不時叙
 地平天成高陽顓頊之號八愷其苗裔也
 及倕禹咎繇益之倫也咎繇字庭堅是矣
 卨作司徒五教在寬卨在八元中矣禹作
 司空平水土后土地官禹在八愷中也内
 平者内諸夏也外成者外戎狄也舜舉十
 六族而天下理外内和平此春秋文公十
 八年莒僕弑其君而奔魯季孫行父使史
[009-005b]
 克引此事以諫魯宣公也伊吕者伊即伊
 尹生於伊水之上空桑之中佐殷爲相以
 輔太甲謂之阿衡其先伊摯佐湯立杜稷
 致太平伊尹之子伊陟佐太甲之孫太戊
 三臣之勣著於殷朝也吕者太公望也姓
 姜字子牙釣於磻磎獲大魚剖之得玉璜
 中有兵鈐子牙習之年逾八十周文王卜
 畋渭濱其繇曰非熊非羆唯王者師遂畋
 獲子牙載之以歸後以兵謀佐武王克殷
 肇興周業初封於吕或封於甫故尚書穆
[009-006a]
 王之畤有吕侯或云甫侯是其後也太公
 既克紂乃封國於齊召康公命太公曰五
 侯九霸汝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太公之
 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
 于無埭後桓公小白爲諸侯盟主至春秋
 之末其臣田和遂遷齊康公于海上乃奪
 其國焉台衡之望者天子置三公之官以
 象三台三台六官者太尉司徒司空太師
 太傳太保也三台六星上中下台各二星
 在紫微之南以拱衛帝座起文昌抵太微
[009-006b]
 天階主三公九卿士庶九州色明而行列
 相類則君臣和法令平從上台至中台十
 六度中台至下台十六度二星間相去半
 度拆則爲奢狹則爲迫又上星主天子中
 星主伯子男狄人下星主卿大夫小匀而
 明白吉摇動變色爲兇一星去天下危二
 星去天下亂三星去天下不可理矣太師
 者師範一人儀刑萬國太傳教以德義太
 保保衛其身太尉掌武統兵司徒敬敷五
 教司空主平水土謂斯三公上應三台也
[009-007a]
 阿衡者阿倚也衡平也天子倚三公以平
 正天下尚書云伊尹佐殷爲阿衡也覬覦
 者希望也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
 注難得之貨謂性分所無者求不可得故
 云難得夫不安本分希效所無既失性分
 寧非盜竊欲使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則難
 得之貨不貴性命之情不盜矣
 䟽人之受生所禀有分則所禀材器是身
 貨寳分外妄求求不可得故云難得夫不
[009-007b]
 安性分希慕聰明且失天眞盡成私盜今
 使賢愚襲性能否因情既無越分之求自
 輕難得之貨皆得性分誰爲盜乎故莊子
 曰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貴富又解
 云以人君不貴珠犀寳貝則其政清靜故
 百姓化之自絶貪取人各知足故不爲盜
 矣
 義曰人之生也禀天地之靈得清明冲朗
 之氣爲聖爲賢得濁滯煩昩之氣爲愚爲
 賤聖賢則神智廣博愚昩則性識昏蒙由
[009-008a]
 是有性分之不同也老君謂孔子曰易之
 生人及萬物鳥獸昆蟲各有奇偶謂氣不
 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達道德者能原其
 本焉文子云清氣爲天濁氣爲地和氣爲
 人於和氣之間有明有暗故有賢有愚愚
 欲希賢即越分矣暗欲代明即妄求矣此
 爲决性命之情而饕貴富莊子駢拇篇之
 詞也夫貴富所以可饕猶有尚之者若乃
 無可尚之迹則人安其分將量力受任豈
 直决己效彼以饕竊非望哉人君不貴珠
[009-008b]
 犀寳貝之貨下息貪人人各自足斯可謂
 不爲盜也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注既無尚賢之迹不求難得之貨是無可
 見之欲而心不惑亂也
 疏希慕聰明是見可欲欲心興動非亂而
 何今既不崇貴賢能亦不妄求越分則不
 見可欲之事而心不惑亂也
 義曰希慕羡望也性識有限而羡望聰明
 是爲越分名之爲欲又修道之士初階之
[009-009a]
 時願行未周澄鍊未熟畏見可欲爲境所
 牽乃栖隱山林以避囂雜及心泰志定境
 不能誘終日指揮未始不晏如也所謂小
 隱於山大隱於廛未能絶欲恐境所牽仍
 栖遁山林以避所見及其澄心息慮想念
 正眞外無撓惑之縁内保恬和之志雖營
 營朝市名利不關其心碌碌世途是非不
 介其意混迹城市何損於修眞乎
 是以聖人之治
 䟽說聖人理國理身以爲教本夫理國者
[009-009b]
 復何爲乎但理身爾故虚心實腹絶欲忘
 知於爲無爲則無不理矣
 義曰天眞皇人謂黄帝曰未聞身理而國
 不理者夫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
 位猶宫室也四肢之别猶郊境也骨節之
 分猶百官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
 也知理身則知理國矣愛其民所以安國
 也吝其氣所以全身也民散則國亡氣竭
 則身死亡者不可存死者不可生所以至
 人銷未起之患理未病之疾氣難養而易
[009-010a]
 濁民難聚而易散理之於無事之前勿追
 之於既逝之後子勖之焉
 虚其心
 注心不爲可欲所亂則虚矣
 䟽夫役心逐境則塵事汩昏靜慮全眞則
 情欲不作情欲不作則心虚矣莊子云虚
 室生白謂心虚則純白自生也故曰虚其
 心也
 義曰惟道集虚虚心則道集於懷也道集
 於懷則神與化遊心與天通萬物自化於
[009-010b]
 下聖人自安於上可謂至理之代矣虚室
 生白者莊子人間世篇之詞也室者心也
 視有若無即虚心也心之虚矣純白自生
 純白者大通明白之貌也内觀經云夫心
 者非青非赤非白非黄非長非短非圓非
 方大包天地細入毫芒制之則止放之則
 狂清淨則生濁躁則亡明照八表暗迷一
 方人之難伏惟在於心所以教人修道即
 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心不可息念
 道以息之心不可見因道以明之善惡二
[009-011a]
 趣一切世法因心而滅因心而生習道之
 士滅心則契道世俗之士縱心而危身心
 生則亂心滅則理所以天子制官僚明法
 度置刑賞懸吉兇以勸人者皆爲心之難
 理也無心者令不有也定心者令不惑也
 息心者令不爲也制心者令不亂也正心
 者令不邪也净心者令不染也虚心者令
 不著也明此七者可與言道可與言修其
 心矣
實其復
[009-011b]
 注道德内充則無矜徇亦如屬厭而止不
 生貪求矣
 䟽腹者含受之義足則不貪欲使道德内
 充不生貪愛故云實其腹注云屬厭而止
 者春秋傳閻没汝寬諫魏武子之詞也欲
 以小人之腹爲君子之心屬厭則足而不
 貪也
 義曰夫心者嗜好無窮腹者含受有足心
 無窮故虚之腹有足故實之心虚則衆慾
 不生腹實則貪求自止懷忠信抱質樸可
[009-012a]
 謂德充於内矣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
 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
 繫年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爲名也天子有
 史官諸侯有國史楚謂之檮杌晋謂之乘
 魯謂之春秋孔子述經左丘明爲傳起周
 平王四十八年魯隱公元年太歲丁已歲
 星在降婁當晋鄂侯二年衛桓公完十三
 年蔡宣公考父二十八年鄭莊公寤生二
 十二年曹桓公終生三十五年齊僖公禄
 父九年楚武王達十九年秦文公四十四
[009-012b]
 年宋穆公和七年陳桓公鮑二十三年燕
 穆公十八年乃春秋之始年至魯哀公十
 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太歲戊午凡二百
 四十二年歷周一十四王魯一十二公行
 事當晋定公午三十一年衛出公輒十二
 年蔡成公怡十年鄭聲公勝二十年齊簡
 公嘉四年楚惠王章八年秦悼公十一年
 宋景公頭曼三十六年陳閔公越二十一
 年燕敬公六年吴夫差十五年乃春秋獲
 麟絶筆之年也其書凡三十卷三十五萬
[009-013a]
 二千二十五言十九萬四千五百九十字
 本十五萬七千九百六十六字解晋征南
 將軍杜預字元凱註閻没汝寬諫者春秋
 昭公二十八年晋魏獻子舒爲政以其子
 戊爲梗陽大夫今晋陽也冬梗陽有獄戍
 不能斷以其獄上於獻子訟人之太宗以
 女樂爲賂魏子將受之戊謂魏子二大夫
 閻没汝寬曰主以不賄聞于諸侯若受梗
 陽之賄貪莫甚焉吾子必諫皆許諾退朝
 待于庭饋入魏子召二大夫食比置三歎
[009-013b]
 既食使坐魏子曰吾聞諸伯叔諺曰惟食
 忘憂吾子置食之間三歎何也同辭而對
 曰他人賜二小人酒不夕食饋之始至恐
 其不足是以一歎中置自咎曰豈將軍食
 之而以不足是以再歎及饋之畢願以小
 人之腹爲君子之心屬厭而止是以三歎
 魏子辭梗陽之賄獻謚也疏云武子則武
 子名顆謚曰武閻没汝寬二大夫諫武子
 之言願以小人之腹爲君子之心腹則易
 足心則難滿欲其息貪不受梗陽之賂小
[009-014a]
 人腹飽猶知厭足君子之心亦宜然矣春
 秋美之魏氏納諫所以興也
弱其志
 注心虚則志弱
 䟽志者心之事事在心曰志欲令心有所
 行皆守柔弱故知心虚則志弱矣
 義曰詩序曰在心爲志夫心之所起爲志
 所行爲事心既柔弱則無險躁紛競之事
 皆處和平矣事和平則爲理之本矣
强其骨
[009-014b]
 注腹實則骨强
 疏骨者體之幹既其道德内充常無貪取
 不貪則腹實腹實則骨强也
 義曰弱其志則廉柔不犯於外强其骨則
 堅固有備於内爲道之者筋骨堅强百疾
 不能侵矣腹實則骨强和氣充也理國者
 政清則民靜費省則力豐民靜者志弱之
 謂也力豐者骨强之謂也
 常使民無知無欲
 注常使人無爭尚之知無貪求之欲
[009-015a]
 䟽聖人所以虚心實腹之教者常欲使百
 姓無爭尚之知貪求之欲令其自化爾
 義曰貪求則爭起有知則事興爭欲既無
 清靜自化矣
使夫知者不敢爲也
 注清靜化人盡無知欲適有知者令不敢
 爲也
 䟽無知無欲者已清靜矣則使夫有知者
 漸陶淳化不敢爲循迹貪求而無爲也
 義曰下化於上猶風之偃草淳和普洽則
[009-015b]
 皆返無爲也
 爲無爲則無不治矣
 注夫於爲無爲而人得其性是則淳化有
 孚矣
 疏夫得其性而爲之雖爲而無爲也且絶
 尚賢之迹不求難得之貨人因本分物必
 全眞於爲無爲復何矜徇既無聲而無臭
 人固不識而不知淳風大行誰云不理
 義曰無爲之理其大矣哉無爲者非謂引
 而不來推而不去迫而不應感而不動堅
[009-016a]
 滯而不流捲握而不散也謂其私志不入
 公道嗜欲不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
 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若夫
 水用船砂用𨲂泥用橇山用樏夏瀆冬陂
 因高而田因下而池故非吾所謂爲也乃
 無爲矣聖人之無爲也因循任下責成不
 勞謀無失策舉無遺事言爲文章行爲表
 則進退應時動靜循理美醜不好憎賞罰
 不喜怒名各自命類各自用事由自然莫
 出於己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是
[009-016b]
 則羣臣輻輳賢與不肖各盡其用君得所
 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此理國無爲之道
 也無聲無臭者詩大雅文王篇也言大道
 難知耳不聞聲音鼻不聞臭芳儀法文王
 之事則天下自信而順也不識不知者詩
 大雅皇矣篇言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
 法而行之者此言天道尚誠實貴性於自
 然不尚賢貴貨即合於此矣
   道冲而用之章第四䟽前章明貴尚/不行無爲則至
   理此章明妙本之用在用而無爲首/標道冲示至虚之宗本次云挫解明
[009-017a]
   冲用之釋紛結以象帝之先欲令盡/知其趣爾○義曰大道之用其用不
   窮廣包天地細入毫髮澹然自得無/虧無盈行之於身則光塵混一運之
   於内則紛鋭和平綿乎億劫之前乃/居象帝之首萬法之内惟道可宗故
   爲萬有所歸/趣矣趣向也
道冲而用之或似不盈
 注言道動出沖和之氣而用生成之功曾
 不盈滿云或似者於道不敢定言
淵兮似萬物之宗
 注淵深靜也道常生萬物而不盈滿妙本
 淵兮深靜故似爲萬物之宗主也
[009-017b]
 疏冲虚也謂道以沖虚爲用也夫和氣沖
 虚故爲道用用生萬物物被其功論功則
 物疑其光大語冲則道曾不盈滿而妙本
 深靜常爲萬物之宗注云或似者道非有
 法故不正言爾他皆倣此
 義曰道常謙虚而不盈滿沖和澄澹處乎
 其中深玄寂靜爲物之主故物失沖和之
 道必致害亡人失冲和之道則至死滅君
 失沖和之道則政擾民離臣失沖和之道
 則名亡身辱是以知沖和之道萬物恃之
[009-018a]
 以安爲萬物之宗矣語其及物之功則光
 明遠大求其妙本則深靜常虚道非有法
 者不可正言其有而物皆有道也倣准傚
 於此不敢定言也
挫其鋭解其紛
 注道以沖和故能抑止銛利釋散紛擾若
 俗學求復則彌結矣
 䟽挫抑止也鋭銛利也解釋散也冲虚之
 用物莫之違故銛利之心多擾之事念道
 沖和自抑止釋散矣此則約人以明道用
[009-018b]
 注云俗學求復者莊子繕性篇云繕性於
 俗俗學以求復其初言銛利紛擾因欲而
 生故念道則挫解俗學則彌結矣
 義曰理國用沖和之道則無銛鋭之情以
 傷於物無勞擾之事以傷於人不傷於物
 則萬國來庭四夷嚮化兵革不起怨爭不
 興不尚於拓土開疆凌弱暴寡矣不傷於
 人則使之以時賦役輕省家給人足矣理
 身者解紛挫鋭外無侵競内抱清虚神泰
 身安恬然自適矣約人以明道者明人必
[009-019a]
 資於道也莊子繕性篇云俗學以求復其
 初者言人既理性於俗矣而欲以俗學復
 性命之本所以求者愈非其道也俗學則
 彌結者銛鋭之心紛擾之事不以道挫而
 解之則拘於俗學彌加結固不可解也俗
 學者徇俗之學非日損之道也
和其光同其塵
 注道無不在所在常無在光在塵皆與爲
 一一光塵爾而非光塵
淇兮似或存
[009-019b]
 注和光同塵而妙本不雜故湛兮似有所
 存也
 疏道之沖用於物不匱在光則與光爲一
 在塵則與塵爲一無乎不在所在常無冲
 用則可混光塵妙本則湛然不雜故云似
 或存也
 義曰沖和之道散被羣生汎然坦然物無
 不在可謂和光同塵矣光者明净也塵者
 混亂也有道之士不介然標異與衆同也
 匱乏也道雖散被羣生至妙之本凝寂沖
[009-020a]
 虚常不乏絶故云常存也
吾不知誰子象帝之先
 注吾不知道所從生明道非生法故無父
 道者似存乎帝先爾帝者生物之主宰象
 似也
 䟽吾者老君自稱也象似也老君云吾見
 至道沖用生成萬物尋責所以不測由來
 既無父道之人故莫知道爲誰子生物必
 資道故似在乎帝先注云帝者生物之主
 易云帝出乎震輔嗣云帝者生物之主興
[009-020b]
 益之宗也又解云兆見曰象言此生物之
 帝能兆見物象故謂之象帝爾
 義曰帝者萬化厥初即有主宰形象肇立
 牧之以君故言象帝大道沖用能生萬化
 故在象帝之先也老君大聖豈不知至道
 之宗本耶設此疑似之詞用曉迷方之俗
 爾亦如上大道不可正言義也帝出乎震
 易繫辭也震東方卦也少陽之氣生化之
 源今以太子居東宫少陽之位御極爲出
 震之期蓋取象天地生育萬物之始也兆
[009-021a]
 見曰象者無形曰氣兆形曰象生物之首
 也萬物之首象帝居先大道復在象帝之
 先言其高遠也然夫至道不終不始孰知
 其先哉亦强爲之容爾易曰帝出乎震萬
 物生也齊乎巽萬物潔齊也相見乎離聖
 人南面向明而理也致役乎坤萬物致養
 也說言乎光萬物所悦也戰乎乾陰陽相
 薄也勞乎坎萬物所歸也成言乎艮萬物
 終始也夫萬物出乎震而終乎艮終而復
 始循化無窮而象帝者在此出震之先道
[009-021b]
 復先於象帝故能爲生化之主天地之元
 也人君體道用心志無滿溢泉然澄靜以
 御萬方外無銛鋭之爭下絶紛擾之事和
 天光而燭物含塵垢而居尊其無爲之化
 可齊乎象帝矣



道德眞經廣聖義卷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