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a0308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趙道一 (master)


[030-001a]
歷世眞仙體道通鑑卷之二十九淡九
 浮雲山聖壽萬年宮道士趙道一編修
   寇謙之
天師寇謙之字輔眞上谷平昌人後魏刺史
讚之弟也遠祖仁漢成帝時隱王屋山白日
飛昇號明眞先生仁之孫曰隽亦乘龍而去
父馮翊爲河東太守以秦符堅建元乙丑歲
七月七日生天師年十六長八尺有餘至十
八歲乃傾心慕道幽感上達有仙人成公興
傭於謙之從母家因易之使墾田一日於林
[030-001b]
下筭周髀不合公興因教之應手而成謙之
乃嘆賞有頃忽謂謙之曰法師有意學道可
相與爲隱乎遂與之遊華山常採藥食謙之
自此不復飢又隱於嵩山數年一日謂謙之
曰某出當有人將藥相遺但食之果如所言
視其藥皆毒蟲臭惡物乃恐懼而出公興還
具對公興嘆曰法師未易得仙但可爲王者
師復曰某不乆留翼日午時當去公興亡後
先生幸爲沐浴自當有人見迎公興乃入第
三重石室而卒謙之躬自沐浴明日日中有
[030-002a]
叩石室者謙之出視見兩童子一持法服一
持鉢及杖謙之引入至公興尸所公興倏然
而起著衣持鉢執杖而去謙之遂守志嵩陽
不復出後魏明元帝神瑞二年夏四月一日
遽有二人衣翠衣羽服冠洞雲冠乘龍持麾
來曰老君至徐聞音樂之聲斯須太上乘白
玉車九龍驂駕威儀赫奕神仙導從集上山
頂謙之虔心作禮見闢五宫門臺殿岌然太
上坐白銀華林下敕仙伯王方平引謙之前
立曰吾得中嶽集仙宫主表稱張道陵登眞
[030-002b]
以來修眞之人無所師授今有中嶽道士寇
謙之行合自然宜處師位故吾授汝以天師
之任及雲中音誦新科經戒自開闢以來不
傳于世今運數當出汝宜修之佐國扶命以
化生靈遂出新科經戒九卷謙之受訖五雲
臺殿俱隱太常二年正月十五日太上復降
又賜新科符籙十餘卷且戒之曰前後符籙
得人可授授非其人罪及汝身謙之稽首奉
教而後志行日新太武帝始光中朝廷遣洛
州刺史梁公率官千餘人詣山迎師至闕而
[030-003a]
朝野未甚信奉惟司徒崔浩師事之上䟽曰
臣聞聖主受命則天應以瑞河圖洛書皆寄
言蟲獸未若今日神人對接也昔漢高帝雖
曰英聖四皓猶不屈之上悟其言乃命使奉
玉帛告祭嵩嶽及賜師宫館前席問道禮遇
益恭復欲授輔弼之位師固辭曰我今聖師
太上四臨神仙六降并授天經科法量其所
感乃眞聖也遂建都壇創靜輪天宫制作威
儀一如經戒於是天下歸仰焉至庚辰歲師
請爲帝祈福於中嶽精誠通感太上㝠授帝
[030-003b]
以太平眞君之號并冠服符籙師還具奏是
歲改爲太平眞君元年二年謙之奏曰今陛
下以眞君御世建靜輪天宫自古未有當受
符籙以彰聖德上然其言乃登壇受之九年
正月七日謂弟子曰吾昨夢成公興召我於
中嶽仙宫五月二十五日果羽化有青炁若
煙出口中至天半乃消其體漸縮識者謂之
尸解降年八十四至七月十五日東郡沈猷
採藥於嵩嶽頂見謙之身作銀色光明如日
由是知爲仙人
[030-004a]
   李皎
李皎爲寇謙之弟子遂服氣絶粒數十年隱
於常山年九十餘顔如少童一旦沐浴冠帶
家人異之俄而坐化道士咸稱其得仙尸解
   韋節
法師韋節者字處元京兆杜陵人其族名家
藏書萬餘卷節幼而好古通經傳子史傍及
占候之術靡不精索十四歲後魏武帝擢爲
東宫侍書及孝明帝初即位太后視朝出守
於魯郡莊帝立復爲陽夏守以可近嵩山隱
[030-004b]
眞道士趙靜通法師也旣至遂還簪紱於朝
而謁法師受三洞靈文神方秘訣靜通曰嵩
高是神仙福地頃浮屠氏棲於此非有絶俗
之行直欲託名嶽以鬻風聲由是積尸沈𩲸
穢濁靈山比者天文氣候怒戾失中恐災流
於此尚宜安居耶汝可抵商洛岷益間吾當
遊泰山或乘桴浮海節乃卜居華山之陽人
因號華陽子餌黄精白术胡麻茯苓丹砂雄
黄修三一雌一八道九眞又行黄庭内景智
慧消魔經法撰爲三洞儀序注妙眞西昇等
[030-005a]
經及莊列中庸孝經論語惟老子周易有别
論八十餘卷又讀太和眞人樓觀先生内傳
復爲一卷周武帝嘗請受靈寳五符赤書眞
文有白鶴臨壇徘徊而去帝嘉之屢有錫賜
復詔爲修眞之曲遂撰精思法上嘆仰再四
因賜號精思法師時有陳國使周洪正聞師
名欲即問道帝召與之對剖析深微抑揚三
教洪正美而嘆曰此三界傑人非止二國之
可仰而已帝特改號玄中大法師已而廬於
山之東嶺屏諸喧雜以宅清曠上聞之復賜
[030-005b]
太元精舍武帝太和四年外紀作天康忽彩
雲如盖覆其廬且曰予當乘此而去遂不出
户十有二日乃寂然解化降年七十三
   田仕文
田法師名仕文右鄠人也隋文帝開皇七年
試業入道事韋節法師傳授三洞經法及符
訣又誦靈寳生神章二經居常餌服白术茯
苓乆而有益每煉氣於靜室或一旬半月而
出顔色愈光澤凡八節十直庚申日齋戒修
奉未嘗少輟爲人祈福無不通感或爲人救
[030-006a]
病無不平愈陳綱常請醮忽袖降棗數顆在
壇食之則非人間所有者又道士尹漆一日
令佩符籙函忽墜水騞然有聲漆已在岸其
眞籙神符之靈皆此類常語人曰世之人有
苦必援之然未之信時有里人賀蘭開者受
戒於師一夕忽卒爲鬼吏所執至一府庭如
人間有司之所掌簿者閱之謂開曰汝有受
戒之名可復還由是重蘇其通幽達㝠之效
如此四方之際信尚者多而受賜不可勝紀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九日羽化人皆
[030-006b]
見旛花羽節迎師而去且曰吾今登南宫福
堂矣降年七十有五門弟子惟尹文操爲入
室者
   徐則
道士徐則者東海郯人沉靜寡慾常懷棲隱
之志乃入縉雲山修道乆之太極徐眞人降
謂曰汝出八十當爲王者師然後得道因廬
天台山絶粒養浩所資惟松水而已隋煬帝
爲晋王鎮揚州以書召之謂門人曰吾今年
八十一王召我徐眞人之言驗矣旣至晋王
[030-007a]
請授道法則辭以日不利其夕雖香火如常
朝禮至五更寂然返眞王命使送還天台時
自江都道中人或見師徒步云得還及至舊
隱以經書道法遺弟子仍掃一室曰有客至
宜延之於此有頃跨石梁而去不知所在翌
日果使至時年八十有二晋王追嘆三遣使
圖其形又命柳誓爲贊曰可道非道常道無
名上德不德至德無營眞風扇矣粤有夙煉
金骨怡神玉清石髓方漱靈丹欲成言念葛
稚將從茅盈我王遥屬爰感虚誠柱下暫啓
[030-007b]
河上沈精留符信在化杖龍輕求思靈迹曷
用擄情
   岐暉
法師岐暉字平定京兆人也周武帝太和五
年入道未幾會武帝沙汰釋老之徒因復流
俗至隋道法重興時年二十六景行之心愈
固遂事蘇法師於通道觀乆之傳授三洞經
法修按未嘗少怠内以希夷全其眞外以逍
遥適其趣歷年之乆湛然自得隋大業七年
煬帝親駕征遼暉謂門弟子曰天道將改吾
[030-008a]
猶及見之不過數歲矣或問曰不知來者若
何曰當有老君子孫治世此後吾教大興後
數年隋果亂至唐高祖欽異其德遣使齎龍
綵以祈福醮夕有白雲覆壇雙鹿馴砌其精
感如此上嘉之詔修樓觀壇宇尊像一皆鼎
新仍以藍田充焚修之費命師主之一日上
躬詣祠庭謂左右曰老君乃吾聖祖也今爲
社稷主不有洪建其可已乎因改觀爲宗聖
詔賜粟帛以充齋給師每爲國祈謝之外修
存三守一及卧斗之法嘗以仙經云欲爲仙
[030-008b]
客入太白於是擇門人志道者俱往旣至而
返則室中常有神仙談笑唐太宗貞觀四年
七月十八日忽謂門人曰翌日巳時吾當去
世及期果羽化春秋七十三
   孫思邈
孫思邈京兆華原人七歲就學日誦千言洛
州總管獨孤信見其少異之曰聖童也顧器
大難爲用耳及長好談莊老百家之說周宣
帝時以王室多事隱於太白山學道煉氣養
形求度世之術洞曉天文推步精究醫藥審
[030-009a]
察聲色常藴仁慈凡所舉動務行陰德濟物
爲功偶出路行見牧牛童子殺小蛇已傷血
出思邈求其童脫衣贖而救之以藥封裏放
於草内復月餘出行見一白衣少年僕馬甚
整下馬拜思邈謝以言曰小弟蒙道者所救
思邈聞之不以爲意少年復拜思邈請以别
馬載之偕行如飛到一城郭花木正春景色
和媚門庭煥赫人物繁雜儼若王者之居少
年延思邈入見一人端正美貌袷帽絳衣侍
從甚衆欣喜相接謝思邈曰深思道者故遣
[030-009b]
兒子相迎前者小兒獨出忽爲愚人所傷賴
脫衣贖救獲全其命此中血屬非少共感再
生之恩今得面道者榮幸足矣俄頃延入若
宫闈内中見少年女子領一青衣小兒出再
三拜謝思邈曰此兒癡騃爲人傷損賴救象
害思邈省記嘗救青蛇即訝此何所也又見
左右皆閹人宫妓呼袷帽君王呼女子爲后
妃心異之潜問於左右曰此涇陽水府也王
者乃命賔僚設酒饌妓樂以宴思邈辭以辟
穀服氣惟飲酒爾留連三日問其所欲對曰
[030-010a]
山居樂道思眞煉神目雖所視心固無欲乃
以輕綃珠金贈行思邈堅辭不受曰道者不
以此爲意耶何以相報乃命其子取龍宫藥
方三十首與思邈曰此眞道者可以濟世救
人俄復命僕馬送道者歸山思邈旣歸深自
以爲異歷試諸方皆若神效後著千金方三
十卷散龍宫方在其内又以聲色診人之疾
著脉經一卷大行於世隋文帝輔政微爲國
子博士不就嘗謂人曰過此五十年當有聖


[030-010b]
人出吾方助之以濟生人至唐太宗時召詣
京師上訝其容貌甚少曰故知有道者誠可
尊重羡門之徒豈虚言哉將授以爵位固辭
不受高宗初即位拜諫議大夫復固辭時年
九十有九視聽不衰范陽盧照鄰有時名而
染惡疾嗟稟受之不同昧遐夭之殊致問於
思邈曰名醫愈疾其道如何對曰吾聞善言
天者必質於人善言人者必本於天夫天有
四時五行寒暑迭代其轉運也和而爲雨怒
而爲風凝而爲霜雪張而爲虹霓天地之常
數也人有四肢五藏一覺一寐呼吸吐納動
[030-011a]
而爲往來流而爲榮衛彰而爲氣色發而爲
音聲此人之常數也陽用其精陰用其形天
地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則生熱否則生寒
結而爲疣贅陷而爲癰疽奔而爲喘息竭此
而爲焦枯診發乎面變動乎形推此以及天
地則亦如彼故五緯盈縮星辰失度日月錯
行彗孛流飛此天地之疾疹也寒暑不時此
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湧此天地之疣贅也
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癰疽也奔風暴雨此天
地之喘乏也雨澤不時川源涸竭此天地之
[030-011b]
焦枯也良醫遵之以藥石救之以砭劑和之
以道德輔之以人事故人有可愈之疾天地
有可消之災照鄰曰人事奈何曰心之爲君
君尚恭故欲小詩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
之謂也膽爲之將以果决爲務故欲大詩曰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謂也仁者靜地之
象故欲方傳曰不爲利回不爲義疚方之謂
也智者動天之象故欲圓易曰見幾而作不
俟終日圓之謂也故其文學也穎出其道術
也不可勝紀復問養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
[030-012a]
人有屯危不自愼不能濟也故養性必先知
自愼也愼以畏爲本士無畏則簡仁義農無
畏則惰稼穡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貨
不殖子無畏則忘孝父無畏則廢慈臣無畏
則勳不立君無畏則亂不治是以太上畏道
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憂
於身者不拘於人愼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
近者不悔於遠如此則人事畢矣高宗後無
何制授承務郎致之尚藥局不就永徽三年
二月十五日時年已百有餘歲晨沐浴儼其
[030-012b]
衣冠端拱以坐謂子孫曰我爲世人所逼隱
於洞府修煉將昇無何有之鄉臣於金闕不
能應召往來俄而氣絶遺命令薄葬不設明
器牲牢之奠月餘顔色不變舉尸入棺如空
衣焉已尸解矣解化年月仙傳所載與唐書/合唐書載年百餘歲釋氏通
鑑載唐永淳元年隱士孫思邈卒善莊老陰/陽醫藥之術尤重釋典世稱孫眞人焉今據
所載解化年月則又後三十餘年則是一百/二十餘歲合準信史所載釋氏通鑑所載非
至唐明皇幸蜀夢思邈乞雄黄乃命中使齎
十斤送峨嵋山頂上中使上山見老人幅巾
被褐二青衣童夾侍曰有表録上皇帝中使
[030-013a]
視石上朱書百餘字遂録之隨録隨滅須臾
白氣漫起因忽不見後成都有一僧誦法華
經甚專雖經兵亂卒不能害忽一日有山僕
至云先生請師誦經遂引行過溪嶺數重煙
嵐中入一山居僕曰先生老病起晩請誦經
至寳塔品欲一聽之至此先生果出野服杖
藜兩耳垂肩焚香聽經罷入不復出遂供僧
以藤盤竹箸秫飯一盂杞菊數甌僧食之無
鹽酪味美若甘露并得□錢一鐶僕送出路
口僧因問曰先生何姓曰姓孫問何名僕於
[030-013b]
僧掌中手書思邈二字僧大駭迴視僕遽失
不見僧乃於山中尋求竟迷舊路歸視□資
乃金錢一百文也由兹一飯身輕無疾至宋
眞宗天禧中僧已一百餘歲後隱去莫知所

 道一曰孫思邈煉氣養神精究醫藥務
 行陰德常藴仁慈汲汲以善爲務小蛇之
 傷昆蟲之微爾思邈以藥封而放之其德
 及昆蟲非人可及至於龍宫之報感靈異
 之若此道德經曰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孫
[030-014a]
 思邈以之
   胡隱遥
胡隱遥者洞庭山道士也自云甪里先生之
孫其山有甪里村甪里廟累世多得道隱遥
居焦山學太陰煉形之法死於巖中囑弟子
曰常視吾體無令物犯六年後若再生當復
我以衣冠弟子視之肌體爛壞惟五臟不變
乃復閉護及期果再生遂備湯沐浴加新衣
其髮鬆而黑其髯粗而直後十六年如前死
更七年復生如此凡三度約八十歲狀貌如
[030-014b]
三十許人隋煬帝聞之召見恩禮隆異唐貞
觀中太宗詔入内殿問攝生之道對曰臣所
修者匹夫之志功不及物帝王修道一言之
利萬國蒙福得道之效尤速臣區區之學非
九重萬乘之所修也請歸山後不知所之
   劉道合
劉道合者一名愛道陳宛丘人也幼懷隱逸
志住壽春安陽山隋末遷蘇山從仙堂觀道
士孟詵傳道復入霍山春分日啓誓文於谷
中返數里間雷電而雨遂止於巖是夕夢有
[030-015a]
人召覺則恍然有光見一神人身長丈餘衣
冠劍佩持符從介甲士六七人謂道合曰吾
爲黄神大威使者今六天醜類賊害民物聞
子好道志節不屈可制魔群吾以三天正一
盟威攝召符契授子道合受而吞之自是道
法所施無不驗唐高祖武德中入嵩山與潘
師正同居高宗聞之降詔於所隱立太一觀
使居之時將封泰山雨不止帝使道合禳呪
俄霽得寵賜輒散貧乏洛邑苦飛蝗道合以
符示官吏俾散貼境内則立消唐高宗咸亨
[030-015b]
中上召作符旣成未克進忽料簡書汲汲然
似有行意弟子問之則曰廬山司命君召吾
有頃沐浴具冠褐而化調露中創奉天宫遷
道合墓發棺見賅骨拆若蟬蜕者一云惟有/空皮而背
上開拆有/若蟬蜕者帝聞之曰爲我合丹而乃自服去




歷世眞仙體道通鑑卷之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