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a0308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趙道一 (master)


[000-001a]
歷世眞仙體道通鑑序醎一
白海瓊先生曰晋抱樸子作神仙傳所紀千
有餘人劉綱法師復綴一千六百爲續仙傳
宋朝王太初集仙者九百人爲集仙傳宣和
間考古校今述所得仙者五萬人謂之仙史
盛矣哉 太上無爲之教也每觀超俗至士
潔己高人或孝子忠臣或烈婦貞女傲節於
清虚之地游心于玄妙之鄉欲隱晦以韜光
慕超凡而躋聖故乃嚼渾沌握洪濛餌日月
之精參天地之化澡心而浴性養素以存眞
[000-001b]
探虚無以爲立鼎之根基究妙有以爲煉丹
之藥物鉛升汞降賴水火以烹煎虎躍龍騰
仗陰陽而制伏故有金翁姹女之號黄婆丁
老之名是皆修煉之秘事昇玄之密㫖也
太上垂教字曰金丹得人則傳誓盟授受其
始也煉精爲氣煉氣成神煉神合道以至羣
陰剥盡體變純陽身外有身胎仙變化方曰
丹圓九轉法契大成以至積陰功而至三千
修德行而逮八百太一符召移居蓬島之間
上帝詔徵飛步大羅之境其次功行則四種
[000-002a]
尸解百變神遊更且師資有殊有分修習不
一或念經持咒飲水吞符或存思運用嚥津
服氣或餌草木之藥或烹金石之丹萬法千
門總歸一道所謂處處垂楊堪繫馬家家有
路到長安然惟内煉金丹該括萬化如遵正
路如水朝宗故凡尸解飛昇莫不由此超度
方其修煉之時也忘世榮華甘心寂澹灰頭
垢面破服弊衣或露宿而雨眠或松餐而澗
飲或和光而混俗或厭世而避塵散處山林
徧遊湖海宴息洞府涉覽世途其庸輩凡流
[000-002b]
輕耳賤曰耆以告稚甲以諭乙此貧道人也
此丐子流也近之者轉身睹之者回盻其有
能尊而事之者畿希有如貴宦者恃圭爵以
爲高富豪者懷金貲以爲重其笑而耻爲之
似者紛紛皆是矣及其潜功外修精心内煉
乘雲馭氣策空駕浮名紀上清身栖碧落則
旒冕屈尊而下拜金紫仰慕而驚心吁吾於
道又何損益哉惟我
元始天尊在昔大浮黎土寳珠說經都竟天
人廓散十方當此之時道浹群黎恩霑萬有
[000-003a]
茂開劫運啓迪眞風逮至
無上道君
太上老君繼演斯玄迭振其化暨我
昊天上帝符曆開極眞道凝虚梯級羣仙陶
冶萬類白日飛昇之士尸解神變之人自古
迄今益盛而益隆也愚者一介渺微苦耽玄
學欲希度世頗厭俗紛常觀儒家有資治通
鑑釋門有釋氏通鑑惟吾道教斯文獨闕白
海瓊先生之所謂傳所謂史皆不見行於世
間因録集古今得道仙眞事跡究其踐履觀
[000-003b]
其是非論之以大道而開化後人進之以忠
言而皈依太上務遵至理不詫虚文但眞仙
玩世顯少隱多其所留名百不逮一且傳記
行藏每有聞見之先後蹤跡變化難以次序
而鋪舒是故不可例世間作史編年紀事論
也如得一名眞仙證道須是詳審校定嚴行
筆削不敢妄書庶幾剖判仙凡垂名者貴人
間天上普見愚衷惟萬劫至人上士鑒之焉
編成名之曰歷世眞仙體道通鑑浮雲山聖
壽萬年宫道士臣趙道一再拜焚香謹序
[000-004a]
傳聞異辭所傳聞異辭况神仙狡獪或亡氏
名變氏名不可知如張子房傳黄石公即赤
松子赤松子即圯上老人圯上老人即四皓
四皓即東海君東海君即力士人自不悟當
時若非此一老人變化豈有平沙曠野能自
蔽并蔽力士又豈有路傍兵革間有四老同
處爲上所知而人無聞焉從是而推八公能
老能少眇道士遽如許遽如許皆意生身一
一不足怪又從是而推眞誥所稱聖賢忠孝
文人才士古今一氣有隨化而無誠死盖天
[000-004b]
地一人之身也吾天地之身也嘗欲效班孟
堅人名表譜軒轅以來得道之士雖有精有
麤有眞有僞然此爲天仙此爲地仙此爲栖
隱如此而修煉成如此而服食效如此而無
成與不幸可師可慕可警可懼不得於其萃
則得於其類如趙文子冠而受教如諸菩薩
一時對佛說法至言滿眼諸門洞開要爲有
益於無窮無量非特記姓名事迹而已古瑞
趙全陽高士乃能會聚劉子政葛稚川至近
年諸書罷精竭力朱窠細字如蟲蝕葉不可
[000-005a]
爲萬計雖傳聞所傳聞異而大略具是矣予
因是又見北方所謂作者皆不爲詭怪方伎
與不可知而自不可及殆眞教也有蠹魚者
不可謂知然得仙字食之如髮人者得其髮
食之亦仙全陽寤寐是間食仙也多矣非直
蟬比也儻得其一髮足與老仙共傳敬哉吾
題是集爲顧將軍人物點眼凡質已飛復欲
疑武陵人云我則不暇甲午五月廬陵劉辰
翁書
自昔得仙者皆云名應圖史此圖史在天上
[000-005b]
地下名山洞府不係世間度人經言元始說
法始青天中十方無極無量品至眞大神無
鞅之衆浮空而至曰無極曰無量曰無鞅數
衆正猶佛書說三世十方河沙數百千萬億
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諸佛菩薩欲人人而
注名姓字之竹帛殆不堪紀更生列仙始赤
松終玄俗上不及黄帝稚川神仙始廣成至
封君達下不及晋代沈玢續仙謂人間得仙
之人猶千不得聞其一眞誥載楊君筆受地
下主者謂有職位粗相識其無位者不可一
[000-006a]
二盡知如此散者無限數也要知玄間有仙
籍人間有史籍人不能知仙仙不求聞於人
故數目懸而詳略異耳浮雲山道士趙全陽
著仙鑑編纂詳考訂核可謂仙之董狐矣抑
余有疑焉稚川傳淮南王八公事甚偉謂漢
史秘之可矣更生父德治淮南獄得鴻寳枕
中書誦之以爲奇及著列仙乃擯淮南八公
而不列江鄉間相傳旌陽事迹焜曜耳目及
考眞誥載諸許眞胄家世譜系諱行伯仲羣
從上自司徒下至虎牙玉斧獨一語不及旌
[000-006b]
陽名不挂譜眞誥作於梁距東晋不遠未應
墮史之闕文良可爲怪今全陽所紀劉安許
太史風績相望於列仙眞誥得無間然否若
天眞列聖玄間地位已在經藏若存之仙鑑
之目反似挂一漏萬一一具述不可勝書全
陽筆削間試重思之閼逢敦牂歲三月中澣
中齋叟鄧光薦書于本一庵
舊見儒家有夫子禮文史四明斥之曰尊之
乃所以小之此考亭所以於白鹿洞亦不欲
塑夫子像止於祭時設位也然夫子世系竟
[000-007a]
未有過而問者此止齋老因觀復實録重爲
儒教感也浮雲山道士趙全陽編仙鑑可謂
能人所不能者敢問夫子非海上廣桑山主
宰邪此載之韓滉傳列之金籙醮位者君重
遺之何也豈君所編施仙名存者即孔門三
千之徒而夫子之尊固已隱於辭之所不及
邪噫塵塵刹刹玉皇身總入無邊明鏡裹請
以斯語爲君贊云
   進表
臣道一言伏以大道無爲先天地之始眞仙
[000-007b]
垂教亘今古以同爰自三皇以前世代綿邈
結繩爲政無文字之可稽逮至伏羲氏始立
書契後世則而效之而歷年滋多竹簡湮没
太古之事後世十不得聞其一人心不古深
可歎也賴有太上之化身歷世出而闡教是
以世降俗末之際猶存還淳返樸之風不亦
偉歟臣道一誠惶誠恐稽首頓首恭惟
太上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陛下眞常湛
寂智慧妙圓作三界之師尊總十方之玄範
永弘至道無量度人臣不揆愚昧採摭經傳
[000-008a]
所載得上聖高仙眞修實行之可紀者編爲
歷世眞仙體道通鑑一部于以公評論於道
德于以揭仙聖之範模用顯眞宗贊揚大化
將昭先覺遠詔方來但眞仙住世每隱景潜
形變化莫測留名於傳記者百不得一焉請
以淺近之見爲陛下陳之謂如三清之境十
方諸天海上神山海外五嶽天眞上帝眞人
神王威如雷霆明如星斗皆莫不有攸司而
度人經所謂十方無極無量品至眞大神無
鞅數衆有非人世之所能盡述今據眞經所
[000-008b]
載前列高眞上聖數位以舉綱維其次羲農
軒三皇之世得眞仙名於世者數十人以顯
天人交通之始自三皇以降雖眞仙脉絡傳
授接踵於其間然多尚隱逸不立文字其聲
迹亦間聞於人今自歷五帝三代得眞仙名
於世者幾百人然亦不能究其出没變化之
詳盡逮至殷周太上復化身下降大道闡揚
故自歷秦漢三國大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
朝中間垂教立法莫盛於此然而洞天福地
朝市林泉或和光同塵或隱形韜迹有傳記
[000-009a]
之所不能盡載耳目之所不能周知所得眞
仙名於世者幾千人而已外如世人之感遇
或飛仙下降或神仙戲遊隱姓潜名倏忽遐
邁者多不與筆所編者特眞仙躬行踐履之
接於人之聞見者爾然而綿歷今古編載豈
無差訛賦禀凡愚述作豈無謬戾伏冀陛
下察其微悃念其嚮慕而省覽焉然後頒付
人間以爲方來證眞仙子之監戒此區區
之至願也干冒天威不勝戰慄所以編成
歷世眞仙體道通鑑謹奉表陳進以
[000-009b]
道一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言
  浮雲山聖壽萬年宫道士小兆臣趙道
  一上表







[000-010a]
仙鑑編例
  浮雲山聖壽萬年宮道士趙道一修撰
一首列三清上帝五老高眞自爲五卷并用
 引經爲據舉其大綱以示敬天尊主之象
 名曰通鑑外紀其體道通鑑始自上古三
 皇下逮宋末其得道仙眞事迹乃搜之羣
 書考之經史訂之仙傳而成間或芟繁摭
 要不敢私自加入一言庶可示信於後亦
 竊比述而不作之意
一修仙有五等煉丹有三成旣以證眞妙用
[000-010b]
 莫測只得渾融而書之難以分别異同優
 劣高下
一諸仙傳載飛昇冲昇上昇昇天登天輕舉
 冲舉昇舉飛舉登眞昇眞尸解解化昇化
 羽化隱化示化示卒示終等例并照元傳
 書之不敢改易
一眞仙修踐有合於道德五千言者間立論
 斷歸美以示崇尚道德之貴後之學者宜
 取則焉
一是書編次難以攷覈年代故揭其大略次
[000-011a]
 序而已其有博學之士能考究者幸刊而
 正之
一辨資治通鑑年譜差誤考周之世厲王在
 位三十六年周召共和十四年總五十年
 令通鑑年譜乃作厲王在位四十年共和
 又五十年則是總九十年而差加入四十
 年在内世豈有大臣輔少主居攝五十年
 而方歸政之理只據劉恕作外紀厲王亦
 不曾有四十年而書共和十四年厲王崩
 乎彘即不曾有共和五十年之說此作年
[000-011b]
 譜者之誤也且周之諸王享年有差互增
 减乃總其享國共九百二十七年考之乃
 是周之世差加入一循環甲子在内五十
 四年在周六年在商因而所排甲子紀年
 并差又據劉恕外紀論斷亦準三統歷紀
 西周東周共八百餘年未嘗有九百餘年
 之說又可見後人作年譜差誤分曉自周
 上至唐堯元年諸家所載帝王紀年雖不
 不同而不曾外加入一循環甲子在内姑
 寘勿論下至秦元年起方與諸家所載紀
[000-012a]
 年同
一歷肚眞仙體道通鑑成其中年月用謝觀
 復作混元實録中年譜亦欲效資治通鑑
 體再修歷世眞仙傳道通鑑一部因先考
 年代以遺方來如資治通鑑起周威烈王
 釋氏通鑑效之起周昭王則道家用二家
 之體合起殷陽甲盖老君以陽甲十七年
 自泰清境分神下降託孕於玄妙玉女也
 今考劉恕通鑑外紀及邵雍經世書與道
 家經書所載歷代帝王享國年譜特異三
[000-012b]
 書之異盖因所載享國修短之不同所以
 紀元年甲盡不相符合劉邵之作乃儒家
 考古之前輩而二人之所考已異儒者亦
 莫能分别是非或曰劉之書志在深究治
 亂而不專意年甲邵之書考明數學專注
 意於年甲者或邵之書是也如是則劉之
 書本於史書紀年史果妄乎或曰前代乆
 遠莫能辨惑此說良是矣今編體道通鑑
 只合本於道家所載經書如謝觀復所編
 混元實録年譜盖已考究詳盡後之述者
[000-013a]


幸無疑焉









[000-01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