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a0308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趙道一 (master)


[019-001a]
歷世眞仙體道通鑑卷之十九河九
 浮雲山聖壽萬年宮道士趙道一編修
   王長
眞人王長不知何所人也從張正一眞人學
眞人往雲錦山散群弟子惟王長習天文通
黄老留侍左右長遂負書行歌同眞人往雲
錦山日侍眞人服丹戰鬼積行累功後於渠
亭山眞人一日指長曰惟爾累世種善宿有
仙骨可與成就矣遂盡得眞人九鼎之要白
日飛昇
[019-001b]
   趙昇
眞人趙昇號鹿堂子不知何所人也始張正
一眞人在蜀昇不遠千里而來願執弟子禮
眞人試以難者七事而昇終始如一第七試
因取桃同王長投谷中見眞人坐瓊牀寳帳
遂拜授神丹寳經後事眞人功行滿備白日
昇天
 臣道一曰趙昇不遠千里而求師守一誠
 而不變志於道亡其身忍辱含垢堅節礪
 操卒能得明師之㫖授參道德之玄微積
[019-002a]
 行累功煉形輕舉觀其志其與傳先生之
 穿盤石不殊後之學仙者眞可爲軌範也
 道德經曰强行者有志其斯之謂夫
   張衡
嗣師張衡字靈眞張正一眞人長子也一云/字子
平頗精元象學道繼出仕/漢爲隴西刺史遷侍中少博學隱居不仕
有大名於天下時帝聞其有道徴爲黄門侍
郞不就不關世務吐納不食於漢靈帝光和
二年己未正月二十三日以眞人之法付子
師與妻盧氏得道陽平山白日飛昇
[019-002b]
   張魯
系師張魯字公期漢書載/字公旗嗣師長子也好道
守眞人之法仕漢歷典農校尉安民中郞將
漢中南鄭二郡太守後隱身學道以符法治
病致米一斗疾苦立愈乆之積米鉅萬魏王
聞之遣使統兵來討弟子告師師曰愼勿爲
懼遂同弟子登嶺而望見兵馬四合師以手
版畫地成河怒濤泗湧下臨不測兵不得度
使者復統水師至岸師又以手版畫其河中
輒出一峰高千餘丈兵不能進使者回具述
[019-003a]
其事一云建安中曹操擅權將不利於漢室/魯憤力不能討操遂擁兵據守後王建
伯蜀封魯爲扶/義公正以此也魏王遣使追謝齎印綬拜爲
梁益二州刺史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三
萬户師固辭不受謂使者曰吾修道之士世
慕冲舉今裂地之封非所願也請還印綬無
復再來後修煉白日乘龍昇天一云魯於太/白南峰解化
葬在襃城縣南後姜維屯軍蜀西/山與魯相見在天霧中良乆失之師有弟二
人長曰衛次曰傀衛歷招義將軍好道於嘉
陵飛昇傀歷南郡太守棄官學道乆之白日
飛昇
[019-003b]
   張滋
張滋漢書/名富字元微系師長子也辟丞相掾給
事黃門侍郞歷漢中太守封昌亭侯乆之得
道尸解而去四弟曰永曰盛曰溢曰巨永字
齡宗歷奉車都尉議郞封樓亭侯得道尸解
盛字元宗歷奉車都尉散騎侍郞封都亭侯
嘗喟然歎曰吾先世教法常以長子傳授而
諸兄皆不娶可使至此遂無傳乎西晋永嘉
中夜望大江之東有瑞氣徹天謂其妻曰是
可成吾丹矣乃棄官南遊至鄱陽郡望之曰
[019-004a]
近矣即山行五日至一處山嶺秀麗登無喜
曰吾得之矣山頂有眞人丹穴井竈存焉乃
昔日煉丹修養之地遂就其井穴左右結廬
居一年盧氏來尋之遂與同居此山得一子
一云盧氏携一子/自蜀來處之山下居九年丹成一日尸解而
去人呼其爲龍虎子孫多居山之東北溢字
立宗仕歷牙門將軍駙馬都尉討寇將軍漢
中南鄭太守閬中侯乆之得道尸解巨字儒
宗仕歷侍御史安南正參羲陽太守乆之得
道尸解一云第四弟盛第五弟溢第六弟巨/第七弟夢得字文宗歷諫議大夫宗
[019-004b]
正得道尸解今臨買白霞觀有大竈山竈山/世傳天師四代孫煉丹得道處宋朝陶弼有
詩云羽客朝元地遺壇古樹中煉成丹竈在/騎去鶴巢空印篆從天賜符書與道通當時
眞一氣松/桂夜來風
   張昭成
張昭成字道融盛之長子也學道不懈每端
坐室中出神數百里外能馴虎豹年一百十
九歲卒而尸温温如生既葬塚上生菌數千
一日居人見鶴穿墓而出有彩雲盛之後開
墓視之唯冠履在焉一云晋初得道至成/帝咸康年中仙去
   張椒
[019-005a]
張椒字德馨道融長子也得眞人治鬼之法
以眞人所授諸階祕籙傳度世人晋帝累徴
不起得道年一百餘歲吿别門弟子逌然而

   張仲回
張仲回字德昌德馨之長子也傳授父法能
辟穀日行數百里後入蜀山不歸不知所終
   張迴
張迥字彦超德昌之長子也幼年得道美丰
姿善裁鑒日列眞人諸階品籙於淨室中嚴
[019-005b]
奉六時香火終身無怠治病驅邪無不安愈
世人仰之年九十而卒一云齊太祖召赴闕
   張符
張符字德信彦超之長子好道傳守眞人之
法年九十二歲而卒
   張子祥
張子祥字鱗伯德信之長子博覽諸經究採
今古襲儒衣冠仕隋歷洛陽尉未幾棄官與
妻子退隱龍虎山一云嘗自歎曰隋雖混一/海内亂將不乆遂隱不復
仕從學者數百人志在修養顔容益少常若
[019-006a]
二十歲人能吐腹中丹置掌中翫弄或夜投
器中光芒穿屋乃復吞之乆之得道年一百
二歲一云百/二十歲而卒舉棺甚輕葬之夕墓忽有
穴其塚開視所存唯衣服爾
   張通
張通一云下字犯/宋朝諱字仲達鱗伯之長子傳守
眞人之法常閉户不出四十年妻子非時不
見乆之得道年九十七歳而卒經數月入棺
尸竟不壞通高順皆犯祖/名未詳其故
   張仲常
[019-006b]
張仲常字德潤仲達之長子通覽儒書亦有
神異唐高宗召至闕潜歸歎曰吾幾落世網
學道於家傳守眞人之法能分形變化嘗推
甕於室中與妻茹葷飲酒夜醉於甕傍吐其
中經日不壞年九十八歲卒一云日埋甕於/室中對妻子茹
葷飲酒夜發甕皆/在甕中經日不壞
   張光
張光字德昭德潤之長子少傳授眞人之法
久之棄妻與次子悟入山修行二十餘載乃
出見其妻又同處五年後終於家年一百二
[019-007a]
歲而悟亦能辟穀
   張慈正
張慈正字子明德昭之長子博學群書最精
於易從學者百餘人乆之學道隱山與妻子
不相見傳守眞人之法歲以三元傳度諸階
祕籙四方歸之所積法信備荒歲以助貧乏
之士亦能煆煉黄白之法百餘歳卒於山中
空中有仙樂隱隱焉一云能以藥點瓦爲金/銀鍛成器投水中火過
而復/爲瓦
   張高
[019-007b]
張高字士龍一云字士隆後避/唐玄宗諱改士龍子明長子也
學道守眞人之法飲酒至一石而不醉唐明
皇召見于京師置壇受籙降賜金帛仍免租
税册封漢祖天師之號肅宗降香建醮親灑
宸翰以贊天師貞元中降供養供養金鍍銀
香爐香合緋羅綃金帕及黄複器物年九十
一歲卒家
   張應韶
張應韶字治鳳士龍之長子博學經典後隱
山中辟穀能百日不食與妻子躬耕能吹鐵
[019-008a]
笛數里外聞之一日吿其子曰吾世傳眞人
之教功及於人多矣吾今垂年汝當傳守言
訖兀然端坐暝目而化年九十九
   張順
張順字仲孚一云/中孚治鳳之長子少事母孝曰
不孝不忠而欲學道求仙是猶捨舟楫而涉
大川也仕爲本縣貴水尉後棄官并妻子結
茅以居年八十七歲童顔皓齒不疾而化
   張士元
張士元字仲良仲孚之長子少博習群書年
[019-008b]
四十餘始學道習夜坐乆之能通臂上下出
入如飛以符法傳人治病能種桃李頃刻而
實時君聞其有道屢以美官徴之固辭不起
終於家年九十二
   張修
張修字德眞仲良之長子爲人質朴常衣布
素不喜華飾與妻耕于野不與鄉人交通歲
以符法傳人治病應時而驗所得法信皆施
貧士甘於寂寞無所貪慕先二年自營墳郭
曰吾二年當去至期乃沐浴更衣端坐而化
[019-009a]
時年八十五歲靈驗記云劉遷者江西大賈/詣十九世天師傳授都功法
籙明年卒於金陵兩夕而蘇云㝠官所追忽/有金光自天而下黄衣使者乘空而至執素
簡讀曰劉遷身佩正一籙名在上天非地司/所籍大限既足可延三十年由是披褐修道
入龍虎山師/奉天師焉
   張諶
張諶字子堅德眞之長子博學爲當時通儒
攻草隸晩年好道能辟穀一云唐文宗召見/賜官不受而歸懿
宗咸通中/降金建醮一日三飲大醉而化年一百餘歲
   張秉一
張秉一一云/彦恭字温甫子堅之長子母初夢金
[019-009b]
一作/巨龜入腹覺而有孕少年學道能洞窺墻
壁外嘗累千金遇凶年市穀救施貧乏年九
十二歳一日語妻曰吾死後地震則歛而葬
之言訖乃正坐執簡而化七日果地震乃斂
而葬焉體尚温而不壞
   張善
張善字元長温甫之長子幼不茹葷長好道
遊歷名山大川二十年方還即不出户深有
内養年八十七歳而終一云八/十一
   張季文
[019-010a]
張季文字仲歸元長之子歳以諸階祕籙傳
度弟子之能修行者用符水治病立愈年八
十七歲而卒
   張正隨
張正隨字寳神仲歸長子也爲人質直淳朴
不與俗人交遇諸途則趨而避之歲以傳度
法信救施貧乏雖家貧而不顧年八十七歲
而終追封眞靜先生
   張乾曜
張乾曜寳神之長予也好道守掌眞人之教
[019-010b]
會要云大中祥符八年召信州道士張/乾曜於京師上清宫置壇傳籙度人
仁宗聞其有道天聖八年五月召赴闕賜澄
素先生之號上問以飛昇之事沉吟乆之對
曰此非可以輔政教也上嘉之又問幾子對
以長子傳道次業儒遂以次子見素爲將作
監主簿見素雖仕而志尤慕道以衛尉寺丞
休官隱居鄱陽東湖至今子孫家焉
   張嗣宗
張嗣宗澄素先生之長子襲眞人之教傳度
秘籙得吐納之法年七十容貌如童孩年八
[019-011a]
十一歲而卒封虚白先生會要云至和三年/八月賜號冲靜先

   張象中
張象中字拱辰虚白先生之長子七歳賜紫
承襲一云年十三穎慧非常博通經史尤有/道術宋仁宗召見賜坐咨問道法甚妙
特賜紫衣親灑宸翰以鎮楅庭復賜束帛金/器自後朝廷寵賚薦至師承襲眞人之教終
身不/怠
   張敦復
張敦復字延之拱辰長子少儒服有聲場屋
後以嫡子承正一二十八世丕闡祖風四方
[019-011b]
宗之年五十三而卒追封葆光先生
   張景端
張景端字子仁乃二十四代之後名迪第五
子也好道承襲眞人之教年三十一歲一云/五十
二歳卒追封葆眞先生
   張繼先
張繼先字遵正乃二十六代之後宣教郞臨
川知縣名處仁字德玄第二子也九歲承襲
眞人之教宋徽宗崇寧以來凡四召至闕賜
號虚靜先生視秩中散大夫初神宗以眞人
[019-012a]
印文陽平治都功印凡六字用崑玉刻之藏
於三清儲祥宫法從庫將以畀有道者至是
以賜繼先已而進封眞人爲正一靜應顯佑
眞君仍詔有司就國之東建下院以居之賜
額曰崇道又賜緡錢修龍虎山上清宫撥步
口莊五萬以飯其衆改賜上清正一宫額追
封其祖及父先生號度其祖母陳氏馮氏妹
葆眞皆爲道士建眞觀以居之復用澄素先
生例官其兄紹先假將仕郎恩賚甚厚先生
志在冲淡引辭以歸嘗作靜通庵于上清宫
[019-012b]
後爲心齋坐忘之所又因祖師雲錦山龍虎
丹竈而修煉焉瑞彩祥光照耀山谷有降祥
堂濯鼎池遺迹猶存後著心說及大道歌以
貽于世丁未年三十六歲欽宗詔赴闕至泗
州解化己酉年冬赴杭州薛門下生日齋是
年大盜入境先生預吿衆而去至今道侣往
還多見在羅浮西蜀隱顯不定云一云戊申/六月先生
與河東張統制自京師回至泗州盱眙艤舟/税亭小不快飲湯一杯便化去身如蠟色延
昌觀道士請尸安葬税官不從藳葬於官地/張侯實主其事後張得㫖取劉文 起具言
儀眞會信州張乆中敦武道其事乆中云是/時天師來死於此江 有仙墓存焉未幾有
[019-013a]
人自歸州來附天師謝張侯書乃/知不死復有人見在惠州羅浮者
   張時修
張時修字朝英虚白先生之後也素習儒術
累舉不第乃恬然靜退志慕修煉以虚靜不
娶無嗣衆推承龔年六十一歲於龍虎故居
解化
   張守眞
張守眞字遵一朝英長子也母吴氏嘗夢畀
以仙果曰汝食之生子當主陽平治都功印
生而純素守靜長而寡慾宋紹興十年庚申
[019-013b]
承襲世教每歲三元傳度四方輻凑除邪馘
毒道化盛行二十九年二月七日高宗賜號
正應先生孝宗乾道六年十月十三日高宗
召命十一月十三日詔赴德壽宫館于養魚
莊越三日引見賜坐咨訪道法甚款十九日
孝宗召見賜坐賜金錫齋退就館舍錫賚頻
蕃十二月十九日高宗命醮月臺所禱有異
應越明年復召見以上清三洞諸品寳籙流
傳寖乆乃錫金委道録院鋟木成書就延祥
觀傳度且命以其版歸及賜象簡景震劍并
[019-014a]
手書陰符經以畀之先生既歸林下翛然自
得不以世俗介意每云嘗收兄虚靜先生書
有川蜀之約吾將往遊焉於淳熙三年十月
三十日無疾羽解
   張伯璟
張伯璟字德瑩正應先生長子也儀冠軒偉
豐玉枕美鬚髯人皆謂有正一之風宋孝宗
乾道中侍正應先生赴召高宗賜坐賜齋御
筆更名景淵又見南内宣演道法甚嘉納焉
越月高宗命正應大醮月臺正應以景淵隸
[019-014b]
其事每獲殊應上加錫賚併賜象簡以歸遂
掌三元之教符籙受者尤盛初皇子魏王鎮
明州以玉壇召師相得尤厚一日遣人薦來
邀迓忽謂其徒曰人間之寵雖至然吾自有
仙期不可爽矣遂隱几而化
   張慶先
張慶先字紹祖德瑩嫡子也慶先未生時德
瑩嘗鞠幼弟嗣先爲子既而攝祖教慶先降
世天姿閑雅賦性簡默蓋如列子之居鄭圃
時人無知者乆而聲名方馨神異焕發道俗
[019-015a]
宗嚮不謀同辭曰眞正一先生之裔也遂鳴
于有司以宋寧宗嘉泰元年辛酉五月正襲
三十四代之位三元傳籙奉香火者雲至師
常以眞純自守儉素居家慈仁接物見貧乏
寒棲之士尤加惻隱而賙濟之無他嗜好惟
喜飲而不爲酒困至嘉定二年下元開壇越
七日有綈抱幅巾之士神風偉岸類有道者
衆莫詰其所從來師一見之開樽下榻如平
生歡既别猶附耳語移時乃去師自是焚香
絶粒不交人事家人意其蟬蛻有日請遺法
[019-015b]
訣閟而不言至是月二十九日晨興盥櫛如
平時翛然宴坐而逝
   張可大
張可大字子賢乃正應先生第二子伯瑀之
孫仁靜先生天麟之次子也初景淵羽化時
伯瑀嘗攝三十四代事至慶先羽化嫡子成
大幼天麟復攝行三十五代教法嘗被宋寧
宗召賜號仁靜先生未幾成大早化遂以可
大爲慶先後理宗紹定三年仁靜仙去可大
年方十三正承三十五代之教豐神秀異性
[019-016a]
識不凡四方參受法籙者動數萬計道化盛
行端平三年奉聖㫖賜錢重刊先朝元賜籙
板嘉熙二年加封正一靜應顯佑眞君助法
鳴山玉泉龍井之神咸加封焉三年四月奉
聖㫖召赴行都退潮禱雨禳蝗保邊咸有感
格七月召見賜坐賜齋賜號觀妙先生褒嘉
甚至錫賚便蕃仍賜錢重興先朝元賜眞懿
觀俾爲母子同居之地錫以土田免其租賦
御書觀額及眞風之殿紫微之閣以賜又賜
扇一握親灑宸翰曰神與道而爲一天與人
[019-016b]
而相連苟精守以專密必駕景而凌烟先生
又爲助法鳴山玉泉龍井之神請于朝咸加
封爵自是簡眷愈隆時有宣賜降香建醮無
虚歲每禱輒應至寳祐二年復奉聖㫖召赴
行在住持龍翔宫以親老故辭準勑提舉三
山符籙兼御前諸宫觀教門公事主領龍翔
宫事至今遥領自是既得請有逍遥物外之
志景定三年乃以教法授次子宗演具表奏
聞至四月初十日羽解上與東宫各有賜賻
至瘞劍宣賜尤厚丞相江萬里爲撰碑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