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3 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master)


[1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安文獻志巻九十八  明 程敏政 撰
  行實列女/
   歙章孝女雙廟碑     鄭 玉
按新安志歙縣人章頂二女與母程登山採桑母為虎
所攫二女呼號搏虎虎遂棄去母由是得免刺史劉賛
改二女所居合陽郷為孝女郷且復其家觀察使韓滉
奏賛治狀朝廷特賜褒遷事載唐史今郡城之南二十
[107-1b]
里若橋若村若里皆以孝女得名即孝女之故居也村
南五里許有山曰二姑嶺亦曰義姑嶺者孝女之廟在
焉嵗乆廟廢嶺仍存故名予嘗過其所訪問父老猶能
厯厯談孝女事為之徘徊太息不能去者乆之南里洪
節夫氏聞風而起慨然以為己任即村傍青山庵之前
軒四楹為孝女之祠肖像其中且為買田以供香燈之
費而命章氏之孫住庵曰覺旺者掌之予又得請於有
司命長吏嵗時致祭如我國家故事於是書其本末使
[107-2a]
刻廟中夫以二女子之微而能制猛虎之暴豈其力之
所勝哉蓋其衷誠之所感化耳方其母氏為虎所攫二
女愛親之心勃然而興發為忿勇震動林谷有不期同
而同者當是之時二女惟知母難之當救豈知己身為
可惜故寧陷虎口而不自顧虎亦為其所化而不自知
且天下之㝠頑不靈者獸也獸之至暴不仁者虎也虎
且化之而况於他物乎况於人乎觀於二女之事則凡
人有所未信物有所未化者皆在我之衷誠有所未至
[107-2b]
也豈人與物之罪哉千載之下想而像之二女之英烈
猶凜凜生氣况於當時乎况於親見之者乎其見褒於
朝廷得祀於郷里不徒然也祠廟湮廢若此豈人情也
哉然則二女祠廟之復有不可巳者矣自今像設方嚴
祭祀時舉過其祠下者孝愛之心油然而生婦人女子
亦將觀感而化矣其闗於教化繫於人心豈細故乎因
為詩三章使歌以祀孝女并以勵風俗云詩曰
嗟弱質兮誾誾發至勇兮至仁鬼神兮威動猛獸兮服
[107-3a]
馴山髙髙兮崔嵬水深深兮洑且洄山髙水深兮天宇
開雙鶴交飛兮孝女來生人兮林林習俗兮日已沈仰
遺風兮如在慨千載兮良心
   聶夫人墓銘       李 覯
夫人姓王氏歙州歙縣人曽祖某祖某父某蓋富家歸
于郷人聶君世卿今為南城主簿聶君之曾王父某王
父某不仕考某贈禮部尚書兄冠卿終翰林學士凡仕
者數人族大以蕃而夫人宜之為婦孝為妻順為母愛
[107-3b]
而不弛事姑三十年未嘗蔕芥既自治其家舉有法度
於鄰里郷黨慶吉弔凶以喜以憂若在已然見人乏絶
志於賙救力不足不能自已教厥子必以禮義榮辱故
克有成長男武仲進士及第其次南仲微仲恭仲皆好
學女壻程某閔某汪某亦為士季女未許嫁夫人每敕
諸子曰亟自立汝後顯榮吾不見矣皇祐三年來南城
未及安宅夢人告曰爾在此二年而已五年疾病時武
仲與禮部籍奏尚克聞之已釋褐有書至不能言矣夏
[107-4a]
四月十一日卒年若干明年某月某日載其柩還郷以
某月某日葬于某銘曰
死生命邪聖人罕言之雖其有命其可自知邪夫人教
子謂不見其仕及其登科而母死矣豈知而言邪抑偶
然邪二年之意形于夢寐彼何神靈而告之丁寧邪武
仲有文采諸子頗聰警姑務於徳以求揚名則親之魂
魄其不榮且幸邪草露溥兮松風凄兮生者能幾時死
者無窮期萬物皆如斯又何足悲邪
[107-4b]
   記程叔清女死節事    羅 頌
始方臘來冦時歙縣人程叔清家避地於城南有女年
十七父母計曰我等處此不幸則死獨此女年色方盛
萬一辱於賊何以見族黨乃呼謂曰吾州之俗尤以淫
為諱爾良家女也足未嘗出閨閫賊倘以兵脅爾當奈
何女曰兒豈從賊者必不可當以死拒之親族又從旁
審其語女因取所攜衣囊負以趨且為見執罵賊状父
母喜曰果如是真吾女也吾聞死于兵者用道家説醮
[107-5a]
九幽則能升濟魂魄爾勿慮女笑曰諾明日散處東塘
山中女適為賊所遇賊好謂曰吾以爾歸聖公毋憂不
富貴女曰爾輩欺天害人狗彘之不若何聖公也賊脅
以刃曰不從吾言必殺若女曰我知有官府不知有賊
賊先斷其髻益以好語誘之女且唾且罵賊知不可屈
刀亂下潰其尸乃去有二兒隠旁大石下備窺見本末
為其家言之皆悲喜因葬東塘山中
   汪居士夫人朱氏墓誌銘  胡 伸
[107-5b]
夫人朱氏歙之婺源人其父曰郢大父曰維甫曽大父
曰昭元皆以積善稱於郷閭夫人未生前一月芝産于
其母寝室及生遂以命之年二十三歸同邑鱅溪汪居
士紹子傳有子二人長曰存公澤次曰仔公㢸夫人年
六十七而終後六年始卜葬吳村嶺其終也以大觀二
年八月二十七日其葬則政和癸巳九月十九日也夫
人為女對父母不敢嚏咳唾咦父母衣服中帬厠牏皆
自潄浣取羊若豚刲刳菹醢而進之父母食之未嘗不
[107-6a]
既也夫人為婦事舅姑彌孝箴管之餘時其寒燠甘脆
滫瀡以待食之嘗否居士有弟七人有襁褓髫齔者夫
人即助其姑抱哺冬裳夏葛費取其奩勞出其手春秋
享祀取大鑊小鼎刀匕樽俎必宿滌濯夜半輒興肅肅
踖踖身作享具汪氏中表時節嫁娶祭葬往復厚薄悉
如姑意居士喜儒客有過居士者夫人必議酒食或鬻
質家具而居士固莫知也夫人為母日夜勉其子以學
歸必問所與游者賢所閲書多即喜或少懈輒怒為不
[107-6b]
食於是存游學四方貢禮部入太學周禮毛詩尚書皆
通其義因詩鳥獸草木遂推尋中國動植各物以至四
夷海外瓌形詭状飛走榮枯之由因尚書日星山川遂
究風雨電雷霞虹霹靂怪雲變氣名山大澤瀛海天河
消息往來之理自清濁剖判之後推之至於天地未分
之前太虚天地之外存既盡得其説乃欣然曰先王制
禮一形一器精粗表裏存知其端矣又因孟子放闢邪
説則悉購百家所著之書楊齊生死何愛一毛墨守清
[107-7a]
廟何以非樂龍囦之劍黄何以堅白何以利箠取何以
不竭影飛何以不動釣何以有須海何以有禆譬如發
兵捕賊先探其穴故必一一索其言之所從起又自五
季唐隋考之至於炎黄以長歴甲子聚年月並世盛衰
品人賢愚迹其治亂興亡所以然有不喻則思思不得
則問數從予質問所疑仔少存十三嵗見其兄精通益
奮勵陳書篋六經在前子史在後讀之聲琅琅然夫人
教其子如彼而二子皆能力學如此夫人之疾也自度
[107-7b]
不能起呼子孫環立與訣神色不昏将斂發笥無綺繡
靡麗之衣女兩人適里中王服之俞美成存舊與長姪
偕學相友善孫男四人曰仝企弇令仝習周易孫女五
人予年十四與公澤鼓篋鄱陽今餘二十年矣愈益知
其為人公澤者孝友修潔人也託其友及上舎弟楚衛
彦忠狀來為其母請銘於予冀以傳其後世予為之銘

女孝如何怡聲降氣婦順伊何日用甘旨妻順其夫母
[107-8a]
誨其子無曰未貴有禮有義無曰逾貧有子有孫即髙
大之于公之門
   尚書吏部員外郎朱君孺人祝氏壙誌
               朱 熹
先妣孺人祝氏徽州歙縣人其先為州大姓父諱確始
業儒有髙行娶同郡喻氏以元符三年七月庚午生孺
人性仁厚端淑年十有八歸于我先君諱松字喬年姓
朱氏逮事舅姑孝謹篤至有人所難能者以先君校中
[107-8b]
祕書賜今號及先君卒熹年才十有四孺人辛勤撫教
俾知所向不幸既長而愚不適世用貧病困蹙人所不
堪而孺人處之怡然乾道五年九月戊午卒年七十生
三男伯仲皆夭熹其季也嘗為左迪功郎差充樞密院
編修官一女適右迪功郎長汀縣主簿劉子翔孫男塾
埜在女巽兊皆幼越明年正月癸酉葬于建寧府建陽
縣後山天湖之陽東北距先君白水之兆百里而逺不
孝子熹號慕隕絶敢竊記壙中如此昊天罔極嗚呼痛
[107-9a]

   汪母夫人呂氏墓表    汪 珙
夫人姓呂氏闕/       文仲之後故某府某
郡馬長女先皇帝簡王之外闕/       性貞
靜不樂華靡父母鍾愛之邑中汪氏亦令族闕/
    譽謹於擇配夫人歸之即故将作監丞若容
季氏秘書丞若思仲兄也時舅先逝獨太恭人洪氏在
堂夫人晨夕侍養不少懈補紉澣濯皆身為之尤善候
[107-9b]
顔色順適其懽心而太恭人於夫人篤愛亦至夫人以
不逮奉舅氏每春秋相祭祀灌奠盡禮或饋之蔬果時
饌亦先薦然後食太恭人春秋髙而秘監公又各羈宦
寓門内男女夫人嫁娶如一不覺有纎毫厚薄御僮媵
百餘輩使治居第生産皆秩然有序夫人於汪氏親族
婚喪弔慶禮行甚謹然未嘗輒自往族有貧乏不給者
遇隂雨風雪輒蹙額不樂遣蒼頭致繒絮束薪負米往
遺之太恭人沒夫人哀毁踰節喪葬有禮而若虚伯仲
[107-10a]
及除喪又即仕夫人教諸子姪甚嚴雖隆暑不冠帶不
許見聘名師程課之蚤莫不少替巳而諸從子居信行
者曰珙登進士璜授司法㕘軍澄授太湖尉夫人不為
無助夫人生于貴族長于富室而歸于宦門無毫髪驕
吝雍雍如也至於組絍織繡之事則率羣婢或夜分不
巳夫人生政和五年乙未歿淳熈三年丙申享年六十
有二子三人長沆次淙次淮福州福清縣尉孫鎰錫鑄
等十一人以歿之三年季冬月日奉夫人柩葬邑西中
[107-10b]
鵠郷叢睦坊後山之陽嗚呼夫人以孝敬事二親以聖
善訓諸子以仁厚成一門是婦徳母儀具美而無愧者
矣引而伸之闗雎鵲巢之化豈甚相逺哉予不肖辱夫
人從子念葬巳久冢上之石未有刻文謹按叔愚程君
狀撫其節使揭而表諸墓
   程給事中母宜人胡氏墓誌銘 周必大
宜人胡氏故朝散大夫致仕程公晉之之室今給事中
叔達母也徽州黟縣人其先有名育者仕晉為新安太
[107-11a]
守因以占籍其後名星為蕭梁太常卿既沒而廟食族
系日以蕃宜人曽祖徳懃祖義璇俱隠跡弗耀父獻卿
好賢樂善一郷稱長者生五女尤憐愛宜人謂必為名
婦聞大夫早有賢譽故以歸焉程氏衣冠蟬聨與胡氏
世通婚姻大夫祖母太碩人世母咸寧郡夫人母太孺
人皆宜人近屬也始嫁翁姑髙嚴娣姒如雲宜人恪共
盥饋勤劬賔祭承上接下動有法度中經亂離褚篋一
空約身縮用助大夫經理家事秋毫無妄費至資其子
[107-11b]
宦學四方則略無所靳給事以是少年登進士第解褐
歸拜重親里閭咨美翺翔仕路風節議論日益有聞入
佐天府大夫宜人年皆七十餘休沐必娱侍西湖上間
登天竺諸山諸孫先後扶攜二老人輒却之曰吾方健
汝母憂居亡何長子叔向季子叔豹相繼死宜人始忽
忽不樂頗苦微恙給事亟求守通州以便養未行擢登
御史府進左司諫數請外上固留之宜人亦曰吾念二
子耳汝之去留我何擇焉悉心報主所以慰我心也給
[107-12a]
事乃不敢言明年宜人竟不起實乾道元年八月二十
九日夀七十有五後十四年而大夫卒宜人生三子給
事其仲也二女嫁汪允迪黄珏孫男九人璹鎔鎬早世
鉉從政郎荆湖北路安撫司幹辦公事錫從事郎婺州
蘭溪縣主簿銛鉞錤未仕孫女十一人曾孫男五人鎮
孫子八未名寧孫子六重一早夭宜人初葬縣之長遥
山大夫以其地下濕别卜地於北山亭古城培之原淳
熈六年八月二十九日甲寅葬焉給事之為少尹也某
[107-12b]
備官于朝一見如故知每聞宜人慈惠肅敬四徳兼楙
知古今通釋氏書常敬仰其賢又聞翁媪偕老子孫方
昌怡怡愉愉百順具備未嘗不自恨不天不復有此樂
也踰一星終復與給事直禁林侍經幃僚承華情義欵
密舉朝莫擬給事每云吾父滋老欲改葬吾母而未敢
它日尚屬子銘予敬諾巳而給事以直龍圖閣奉祀歸
而大夫沒書求踐言其何可食銘曰
婉娩肅荘以承尊章儉勤静方以從其良擇隣儲祉又
[107-13a]
燾厥子展如夫人不曰賢矣匪劬其躬孰報之豐謂或
不信盍觀初終相彼新阡有原膴膴利其嗣人以奠終

   孺人陳氏墓誌銘     洪 邁
休寧於新安為縣於縣有滕溪於溪之人有陳氏男盡
為名人女盡嫁策策知名士故同里程承事君諱畎娶
于陳得今夫人夫人處士與之女也自其幼時實能起
孝敬事父母嫁移諸舅姑舅没姑亦老夫人季於衆婦
[107-13b]
獨身忠養之調停節適委曲至到二姒良以為弗如姑
亦曰季宜我程氏春多祠正月率朔迨晦夫人與雞俱
興湘濯亨孰必躬親乃薦賔延師資整訓諸子拊卑承
尊禮法周備東西家時節相往還人人意滿去無一退
言有負已者異時用緩急叩門稱力為之盡不以前故
芥蔕於是閨門之稱震逺近如一辭承事君申申安安
内得奇助見其子大昌名進士厎聞成家承事君即世
夫人教餘子愈益力中女擇對未決大昌官太學得婺
[107-14a]
士楊大法於諸生中歸以女曰壻如是何必嫁官人未
幾楊優入舎選将對策大廷即除官聞者證夫人賢有
識大昌由學省入佐著作祕書至駕部郎直皇子慶王
講夫人享恩封安輿就養母汪在郷里年考髙輒再嵗
一歸寧他日歸駕部拜乞留留少須臾而汪以病告載
星徂南胗絮湯餌浹日而永訣爵踴鷖彌如孺兒之初
去乳保曰吾不蚤侍母今舎我吾生復何憀時春秋六
十有二矣法不致毁竟以病病且篤子婦蘄食肉輔病
[107-14b]
牢不可氣息惙然逮於不能病遂以卒隆興之元年十
一月二十有六日也凡六男子駕部君最長次淑昌全
昌世昌道昌其最少曰文昌亦以材為博士弟子大女
適朱庸季適吳輝夫人氏之喪駕部謁急府王釐尚方
珍錫以賻為觀瞻者榮駕部籲哀痛中卜宅兆未得去
年之秋異人感于宵夢褐衣長髯自云皇父氏來告曰
有竁直艮在朱之原山川翬翔後其熾蕃而庀而役冬
當獲旃覺而誶于墓師物其地地與夢恊将以祥之明
[107-15a]
日大葬駕部君哀未盡能自割以禮使來請銘曰吾母
亡矣而有不亡者夀能夀吾母者子也予與君知聞十
五年乆同僚於三館為甚厚銘何説以辭其詞曰
孝敬其身之本諸賾也郷閭我儀之善斯則也有子實
昌之天報格也耄齡不崇之夀胡嗇也卜宅誰朕之神
告嘖也矢詩以颺之詔于㗲也
   夫人金氏墓誌銘     汪知言
夫人諱妙湛姓金氏徽之休寧人故吏部尚書徽猷閣
[107-15b]
學士忠肅公之女淑人張氏所出也尚書以儒學起家
事髙宗為殿中侍御史事孝宗為給事中以勁直名世
平日謹許可夫人端荘純静肖之宜重於求配故以夫
人妻同郡歙人朝散大夫通判常州汪公擇善嫁時通
判之祖朝請大夫司農少卿總領湖廣財賦諱叔詹父
朝請大夫直秘閣知江州諱若海俱無恙總卿春秋髙
多子舎日食家百口外内屬皆尊行夫人奉事唯謹不
見微有虧缺秘閣負逺略長策號有志當世者方從官
[107-16a]
逺遊而通判兄弟終鮮得夫人當家事専致學問於書
無所不讀通判字從之新安士類于今稱數博雅放肆
下筆妙言語者必曰從之繫夫人與相其善也秘閣蚤
世姑太碩人趙氏實循王子性嚴重不可忤夫人能順
適其意事多有所濟閫政緩急之宜族黨指以為家法
太碩人晚多疾通判自輅院告歸憂不能暫去其側兩
得邑不赴上暨廟堂起公為餘杭辭不獲命夫人留侍
太碩人于家晝則忘食夜不解衣藥餌非親調不以進
[107-16b]
以故通判紆其憂以政聲聞畿邑而太碩人亦忘其疾
之屬已也計夫人無娣姒之助獨養姑者二十餘年始
終猶一日又門大族衍處人之所甚難者每燕閒自如
臨事倉卒整暇區處不茍無失色於喜怒不撓志於悲
樂趣向荘雅服御素約與為等夷者有禮以孚其情逮
下無一毫嫉忌殘忍之意卒之日疏戚貴賤哭泣之哀
皆曰如夫人不可復見也子男五人長時中承直郎知
鄂州嘉魚縣次時敏迪功郎寧國府涇縣主簿次時發
[107-17a]
時尹時亮皆進士通判先夫人捐館五年而誨誘愈力
駸駸成立惜夫人不及見矣女四人長適奉議郎知處
州龍泉縣李允升次適進士程有華次適修職郎新常
徳府司理㕘軍朱扶次適文林郎江州瑞昌縣尉吕伯
誾夫人享年六十有四續封安人紹熈甲寅十月二十
八日寝疾于古城里第一日而逝諸孤卜慶元乙夘九
月二十五日葬于古城北塔干之源以銘來請知言敬
觀夫人行事是不可不銘銘曰
[107-17b]
名家之娃名門之婦士賢以妻子才成母吁嗟夫人無
憾于兹新宫其閟尚永有辭時中於墓下立祠祀公與/夫人割田創庵曰崇福元
末僧易庵為寺撤其祠七世孫/俊德聞官復之具周原誠記
   孺人葉氏節義傳     章如愚
予頃謫南安過賢女祠閱壁記乃南康縣吳村劉氏女
及笄父母許以適蔡氏已而悔之更適吳氏吳氏卒又
欲復以歸蔡女曰先使我棄蔡從吳又欲從蔡是重負
吾乃自沈於江而死郷人義而祠之又觀隋李徳武妻
[107-18a]
裴淑英讀烈女傳見稱述不改嫁者乃謂所親曰不踐
二庭婦人常理何為以此載傳記乎吁人能悟此理為
常則人倫正而天下治豈非世道深幸今吾郷葉氏女
許適程氏未及婚而程氏卒葉氏請於父往哭而為之
衰覔其親從之子為其後中外欽服州縣上其事於朝
特賜綸命曰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此人之至情也爾
生於儒門有淑其行方以身許人未諧醮禮而竟以栢
舟自誓往撫其孤嵗月既深氷霜益厲真有古烈女風
[107-18b]
朝廷雖嘗旌賞之而所以示節婦之勸者禮猶未備是
用封之初品表之坊額仍下史館編摩以傳不朽貽我
彤管庶以弗墜可特封孺人雖然三月而廟見稱来歸
也擇日而祭於禰成婦之義也曽子問曰娶女有吉日
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壻齊衰而弔既葬而除之夫死
亦如之鄭氏曰未有期三年之恩也今葉氏雖著纓之
有繫而結褵之未嘗纔諾婚於程程物故往服其衰撫
其孤以終其身於禮未之前聞吁世道衰漓夫婦敵讐
[107-19a]
者往往有之一死一生交情頓背於前日望葉氏之髙
風得無愧乎朝廷不吝於爵賞誠有補於風化云迪功
郎史館編校文字山堂章如愚撰
   曹季女述        曹 涇
𢎞齋夙與程郷貢一震澤民善咸淳丁夘處其館以長
女許其姪英子飛其秋予再貢明年第十二月十五日
辰時季女生命名曰昌以予待次昌化簿也癸酉冬長
女嫁甲戌二月之官季女最幼昌也纔六嵗其貌厚而
[107-19b]
資性純明老少皆愛焉國事急乙亥正月歸丙子正月
遂革運車馬驚怵澤民挈内眷来寓予家與昌女稔喜
之既去澤民次子子魯希曽戊辰生年相次以是媒親
甲申正月澤民遷居長塘之北漘七月二十四日忽報
澤民病革是時昌子年纔十六未笄也二十七日遂行
至逾日而澤民卒矣然姑氏賢希曽賢其生母與嫂俱
賢無不安者丙戌十一月初三日戌時生男名之曹夀
己丑閏十月十一日午時女愛娘生吾女嫁早可憐得
[107-20a]
男早可喜然去六年餘希曾病矣辛夘嵗十一月十七
日希顔警報至予疾走視之母妻相泣不能言予亦泣
明日死矣為之膽落心碎死者固不復生一寡二孤其
何以為生也賴姑氏以下俱賢吾女性資明達能識三
綱之道而又堅忍故知其必能持節撫孤也去之四年
為乙未嵗六月十七日伯母俞氏死十一月八日姑氏
死将家門之多故抑吾女命薄之遭邪吾女持守愈堅
送死恤孤孝慈純篤至大徳八年甲辰正月二十有四
[107-20b]
日男夀翁即曹夀一十九嵗娶矣至大元年戊申三月
二十二日申時孫男曰申一生矣女愛娘許藏溪汪節
推之曽孫言將結褵而吾女亦四十矣然吾女自甲申
出門後十二年之間三年之喪三焉麄衰多於鮮華悲
哀溢于懽娱何以堪處夫婦之聚首尾七年而第七年
間始之救病繼之哭死前之怵迫憂虞後之痛楚悲結
何以為懐若此者在丈夫處之尚有不能無變者吾女
以一女子鐵心石肝而始終一節内外無間言不亦難
[107-21a]
矣乎天之覆物生物信矣而日月不照覆盆雨露不入
頑石則夫自求多福者豈不自斯人之身而培之哉稽
之前聞婦人早寡有子而能守者其後昌大歐陽公四
嵗而孤其母蓋三十嵗聞魏公亦四嵗而孤母年二十
有五夫當母寡子孤時安知其後之必昌大至於如此
然而卒至此者一則祖功宗徳所積者厚次亦以厥母
之執義字子出於至誠造物葢深憫焉而以是報之也
吾女以二十三嵗而寡履艱茹苦有二氏之所無者則
[107-21b]
天之福其後也宜何如書此付外孫夀翁謹收之世傳
之以無忘乃母之義而又戰兢自持孝敬弗懈庶幾獲
顯揚之實以竊附先賢之後然軒冕倘來者外物也人
之所以為人求其在我者而巳戊申五月十日𢎞齋老
人述𢎞齋謂誰曹涇清父也今年七十五嵗
   程夫人齊氏墓誌銘    程文海
新安處士程鳴鳳之夫人齊氏年五十有八以至元二
十有六年五月八日卒又明年十月某日葬里之長原
[107-22a]
又二十有三年處士命其子復心請銘于鉅夫同宗也
夫人諱靜真世為鄱陽大姓祖某父某母某氏幼孤無
兄弟鞠於從父從父憐而愛之析其産半以嫁半以立
其父後為父後者弗承厥家家破并奪夫人産以自益
夫人既歸程氏或勸處士言之邑夫人止之曰從父所
以立先人後者顧以承宗祧也不幸而至於此復以我
故而罪之将如宗祧何處士曰吾意正爾乃止事後姑
盡其孝相夫子盡其順治喪祭婚嫁給賦役延名師以
[107-22b]
教子常易奩具以濟其乏慈儉雍穆儀于内外臨終猶
戒其子善事其父治喪勿用佛老嗚呼可謂賢矣子男
二若水復心皆賢而文復心上四書圖説将與秩以父
老引年以本郡儒學教授致仕時年六十孫男二暹遜
女二長適顧某曾孫男若干人女若干人銘曰
為孝女為賢婦為慈母而早死使存也始與夫子偕八
十有四而死也二十有六年吁其天乎
   程孺人汪氏節孝傳 阿爾斯蘭哈雅
[107-23a]
孺人姓汪氏諱淑正休寧西門人建寧路教授薌之女
也是為休寧縣尉陪郭程君隆之冢婦永盈倉副使忠
甫之繼室孺人生而秀穎喜讀書言動必以禮及笄父
母為擇所宜嫁無可意者教授夫人即縣尉女弟而忠
甫妻徐氏早世因其請遂以歸焉縣尉當國初嘗傾家
貲冒白刃説止屠城之師坐是中圯孺人以勤儉佐其
姑何夫人竭力經理家以復振縣尉之卒也朝廷錄其
功授忠甫官孺人益以清慎相之未幾忠甫卧疾間語
[107-23b]
孺人曰先子有言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我如不起
子将何如孺人曰此君家法我為君家婦當死守復何
言忠甫曰若是何憾忠甫卒孺人年二十九號慟幾殞
者數四時長子一週次方乳中何夫人在堂瞽而痿有
監郡者聞孺人容徳且孤苦也託媒媪探其意孺人艴
然曰我何人女何人婦敢爾相侮即前趨媒媪捽其首
撾其面爪血淋漓且大罵曰監郡風化之首而為此等
事何面目見吏民乎族黨聞之動色嘆曰烈哉雖古節
[107-24a]
婦何以加此孺人事其姑左右扶掖隨意所適凡數年
喪盡哀祭盡禮二子稍長皆口授之詩書成誦乃遣從
塾師各為之娶婦年七十有五而終二子者長觀次峴
皆克世其業
論曰民之秉彛好是懿徳固非待講之而後明督之而
後能也彼名士大夫乃欺君賣友無所不至豈非失其
本心而自絶于天之所命哉若程孺人汪氏之節孝謂
非出其天性之美不可也而况世風閫徳之相成有素
[107-24b]
哉宜其所立之卓有足以裕後而範俗者矣
   孝節黄母吳夫人墓誌銘  虞 集
皇慶延祐間相國李公孟以舊學得君行政時莫與並
黄一清自徽之新安來相國悦之将薦以官一清曰母
老不願仕也相國賦詩贈之如平生歡天下傳誦朝之
大夫士交為之美頌是時中書禮部用其郡縣所上状
言黄母吳氏休寧儒士仲禮之女也年二十餘喪其夫
元珪舅姑皆在家素貧舂績以為食甘㫖無闕教子有
[107-25a]
法舅没賣已衣具葬姑病常在床或中夜痛楚呼號自
始侍病至終數十年每廢寝食猶極至愛無幾微厭倦
及喪之又甚哀今四子六孫皆成立善養憲司廉察得
實法當旌表其門下縣令表之如章一清歸相國終念
之以為杭州路教授便養母曰辛苦已分也敢謂見知
於時是相國之恩不可忘子行辭謝相國矣宣徽使王
公廷獻畫一清隠居十景圖而詠之翰林學士元公明
善在諸公中最嚴許可獨至一清母子無譏詞時人以
[107-25b]
是異焉母常病一清夢神人授方須啗蜜疾可巳山中
蜜非時不可得夜求别村道有虎為一清避去人以為
孝感母卒時年八十五子一麟一鳳一清一鶚孫曰權
聚俊晉紹勝浚為徽州路教授晉為國子伴讀母之墓
在其藍田飛鳳山銘曰
頟頟新安道義之都教存乆深人遵義途岩岩五芙藐
是弱孤艱極名成有表里閭閭表其生墓藏其終石有
文焉所職允同徽在江左萬山中婦人言不出梱無非/無儀吳夫人孝節以其子秋江徵君之
[107-26a]
賢名聞京師生有陶母之風没有韓公之銘葢不朽矣/人子以是報親不既可乎天厯乙巳十一月甲子翰林
待制新除藝文少監/長沙歐陽𤣥謹識
   節婦汪夫人傳      程 文
夫人名悌婺源下港里程文昌女也四嵗父死于兵事
母汪以孝聞伯父草庭先生憐之選嫁名家子汪徳裕
生一女而寡公姑懼其不能安也使問之對曰妾不幸
夫亡尚幸公姑在得備奉養何忍更適人或勸之曰夫
人年少無子不以此時從良夫後将何悔夫人曰吾聞
[107-26b]
女不事二夫夫天也天一而巳夫死而遂去之是背天
也背天不祥或又曰夫人今嫁幸而有子不猶愈於持
孤身托冷室乎公姑固不汝望也何乃自苦夫人泣曰
雖然吾父蚤世吾母守志數十年至今吾身一為汪家
婦知死汪家而已奚恤其他里之富人因媒妁具聘幣
伺間以請者數輩夫人卒不許家貧紡績自給課童奴
樹藝嵗時奉祭祀如夫在時公姑卒喪葬盡禮今年七
十餘矣老猶執女工不倦閭里姻戚稱夫人之徳無間
[107-27a]
言初徳裕從弟澤民幼附夫人夫人子畜之及澤民長
乃立其子梓為徳裕後以奉夫人梓事夫人益孝謹如
實生已
程文曰予從閣老著書睹春官旌表節義事甚悉率多
京畿内郡之民閭閻幽逺蓋罕焉及讀陳助教繹曽作
夏侯玉珍傳許汻郷善錄載許伯冬妻頗與汪夫人類
皆節義卓卓羽翼名教朝廷著旌表之令以風勸天下
而有司莫之省使至行鬱堙不顯白於世悲夫予弟為
[107-27b]
平江幕官嘗言某帥妻詣官自陳願上所受封比齊民
得再嫁嗚呼以禮坊民猶有踰者若是哉予故論著汪
夫人之事以俟察民風者覽焉
   程夫人李氏墓誌銘    貢師泰
婺源環溪程夫人生七十六年而卒卒五年而葬里之
爐源魚墩葬二十年為至正二十二年辛丑嵗其孫致
和避地建寧聞予以使留三山乗小舟而下執其郷先
生胡初翁所為状來請曰致和祖母故宋潭州通判樂
[107-28a]
平果堂先生李公睦之季女也因歸附後先生隠不仕
嘗過吾里見吾祖旅舎中與之論學而知其造詣也許
以夫人事焉吾祖諱良金字玉淵夫人既歸事舅姑以
孝遇姻族以禮處内外以和相夫教子克勤以順年三
十餘有二子四女長則先君諱萬善年甫十三而吾祖
殁諸孤㷀然在髫稚中門戸單薄賴夫人以克樹立使
程氏子孫有田可耕有屋可廬知誦詩讀書以不流於
他業者皆夫人賜也夫人晚年尤好施與見郷里飢餓
[107-28b]
廢疾者輒戚戚不樂必思以濟之乃巳己巳壬申二嵗
亢旱父老徧禱不應衆兩請具夫人姓名祝告之果皆
大雨今吾里不幸陷於賊而致和又流散至此不得以
時展省墳墓顧思祖母恩徳實痛于心願先生誌而銘
之候時清寧将歸刻諸墓焉致和善學而敦行予與其
從父禮部員外郎文為通家友而江東所值患難又相
同聞斯言也能不悵然為之興感乎遂銘不辭銘曰
鄱李季女于程之從於母有儀於婦有容副笄童童執
[107-29a]
奠于宗盛年而嫠眉夀而終維爾子孫孝思無窮既垣
既封亦拱其松刻銘墓道庶永休風
 
 
 
 
 
 
[107-29b]
 
 
 
 
 
 
 
 新安文獻志巻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