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3 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master)


[040-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安文獻志巻三十八  明 程敏政 撰
  䇿問
   武學䇿問三       朱 松
自古君子必為執御之學而國馬之富足以為騑服之
備是以戰未有不用車者固有易之以徒而徼勝一時
者矣而非其正也後世遂易之以騎其以騎易車者亦
有知其所始者乎左氏雖善言陳法其載一時卒乗偏
[040-1b]
兩之制備矣而未始及騎然太公告武王十勝九敗之
詳其説在六韜之戰騎武王之時有其法而絶不見於
春秋之世此又何説哉或曰六韜非周書也戰國知兵
之士祖其餘論而推廣之設為問對以極兵家之變今
觀其書知畧横出雜以竒詭有鰓鰓然憂天下之諸侯
合而軋已之意聖人之用心其必不然矣然遂斷然以
為戰國之書則又何以質之故因以推原騎戰之始與
夫絶不見用於春秋之世及六韜之可疑者而訪之二
[040-2a]
三子
古者兵出而在行則有前茅慮無之警整而就列則有
隅落鈎連之固止而在壘則有候遮扞衛之嚴要以使
敵人莫能得吾間然後三軍不可敗而将軍安故兵法
曰三軍以戒為固以怠為敗今夫自漢以來號知兵後
世祖述其説以為不可及者莫若韓信曹操信方壁修
武漢王脱成臯之圍自稱使者晨馳入信壁而奪之軍
既滅楚垓下則又襲奪其軍於定陶操方圍鄴袁尚使
[040-2b]
李孚入鄴城出入厯重圍而操之軍中不知也葢嘗疑
其方連百萬之衆謂宜候望精明樞機周宻無可乘之
隙而乃使人厯其几席之側而莫之寤此與棘門覇上
之軍何以異有如肘腋之間姦人伏刄竊發則将何以
待之不知後世猶以為深於兵法者其故何也無乃雖
有是事而不害為知兵歟諸君宜極論其所以然者
李晟之軍于渭橋也韓滉鎮浙西漕米萬斛往餽之晟
師實頼以成大功當是時天子在興元兩河之間逆藩
[040-3a]
悍将往往與賊相首尾舟行所經數千里莫敢睥睍僅
若從枕席上過而無龠合之失其規畫調護之方豈無
有可考者邪屬者陜西五路之兵數以捷告復遣上相
之重開幕府以經畧淮肥天其或者祚宋以中興之業
行當撫定三河克復舊都王師百萬必仰東南之饋如
滉之䂓為有可考者亦子大夫所宜素講也
   策問五         朱 熹
問古之學者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此言知所以為士
[040-3b]
則知所以為聖人矣今之為士者衆而求其至於聖人
者或未聞焉豈亦未知所以為士而然邪将聖人者固
不出於斯人之類而古語有不足信者邪顔子曰舜何
人也予何人也孟子所願則學孔子二子者豈不自量
其力之所至而過為斯言邪不然則士之所以為士而
至於聖人者其必有道矣二三子固今之士是以敢請
問焉
問聖人逺矣六經或在或亡諸子各自為家與夫諸儒
[040-4a]
之説經者又皆雜亂而無所統壹士之有意於聖人者
舍是三者亡以見之矣是將因是以求之邪則其絶亡
者不可以屬其雜亂者又易以惑人求以自通不亦難
哉或者又以為道非言説所載顧力行如何耳二者之
論僕未能得其中亦諸君所宜講而思也
問臺諫天子耳目之官於天下事無所不得言十餘年
來用人出宰相私意盡取當世頑鈍嗜利無耻之徒以
充入之合黨締交共為姦慝乃者天子灼知其弊既斥
[040-4b]
去之乃咨人望使任斯職又下明詔以申警之士懐負
所學以仕於世至此可謂得所施矣而崇論閎議未能
有所聞於四方何邪今天下之事衆矣二三子試以身
代諸公而任其責以為所當言者何事為大
問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而夫
子之於告朔愛其一羊而不忍去於齊聞韶至於三月
而不知肉味何也抑其所以如此者其意乃有所屬而
非玉帛鐘鼔之謂邪然則果何所屬也幸二三子詳陳
[040-5a]

問先王之世士出於田里者有黨庠術序之教而公卿
大夫之子弟則又有成均之法以養之葢無不學之人
則無不治之官矣後世士不皆業於學校而學校所以
敎之者亦非復古法至於卿大夫之子弟則又有塊然
未嘗讀書識字而直為王官者如是而欲吏稱民安化
行俗美於誰責而可哉今欲使士之學者必在於庠序
世其禄必出於成均而所以教之者必自灑掃應對進
[040-5b]
退以至於義精仁熟格物致知以至於治國平天下又
當皆合乎先王之意不但為文詞而已二三子考於經
以為如之何而可也詳以著於篇無所隠
   擬䇿問         程 珌
問代天惟君助君惟相肅天澤宣皇猷立民極相責甚
重也故方論之則稽衆叶卜上合下符以示其不敢輕
比得之則延置左右禮絶百僚以示其不敢慢既任之
則披心腹一休戚都俞唯諾纎芥亡嫌以示其不敢疑
[040-6a]
葢以為不若是非所以重宗祧隆國體也是以道尊禹
臯勛華用昌徳崇説旦殷周用亨於振丕祚有自來者
獨怪秦漢而下登進多塗則選㧞輕名稱不一則位望
損宴見不冠則體貎衰甚者請苑方聞輒下廷尉責以
吏事災異策免成王畏相亡具甚矣而其間隨世以成
功名史不乏書何邪唐祀三百謂非明君良弼扶持之
力不可而稽厥任人則慊然千載箴規朕失不欲暫離
其相與之真似矣而退朝未幾怒形於色畫指書空憤
[040-6b]
語冞甚何亟予亟奪若是邪進見大臣官而不名其待
遇之盛似矣而姦佞得志忠直見疎抑何文至實衰若
是邪欲與宰相參決大事不欲以煩碎為言若知大體
者至奏除郎吏輒他顧不答儻進退黜陟一不與聞則
何者為君相職業邪在君者姑置勿言而在臣者抑當
自勵耳朝廷有政傅經以對言多法義則擇之不為不
審而姦人用事不時白奏附下罔上輙與平生論議相
反何邪彼起自流人一歳至宰相者誠不足言顧乃有
[040-7a]
意誅宦官復河湟舉賢才翕然慰人心絶不類倖進何
邪論相以道徳為上人望次之而近代以還或由文藝
或因勞功皆得坐廟堂而號承弼公餗既覆身名擯落
其何論弼成王徳震懾姦心上弭天變下鎮物望哉雖
然代未嘗乏才也天未嘗不欲平治也展經世之閎謨
扶中天之景運躡前賢之軌範還盛古之流風則将何
以邪唐人有言開元初輔相率三考輙去雖姚崇宋璟
不能逾至李林甫秉權十九年遂及禍敗乃知亟進數
[040-7b]
罷誠治本也信斯言也則任房𤣥齡十六年魏徴十五
年非邪果賢邪患其不久非人邪一日已甚然則久速
之論孰從邪人主虚襟以求賢海宇飢渇而望治繇古
然也盍相與茂明之
   試館職䇿問       程 珌
問經國莫重於邉備邉莫急於將然今昔異時離合異
勢攻守異宜雖無常勝之䂓亦豈無不可敗之法詎容
不講之於平時邪晉人有言大丈夫當功濟四海詎老
[040-8a]
一儒哉故晉敗楚于城濮晉侯猶有憂色曰得臣猶在
憂未歇也楚之甲士百萬不以為懼子玉一將則晉之
君臣側席而坐為國者其可無人邪被甲請行一飯斗
米固取乎更事之多者然官高齒邁或不免於敗而年
少官輕者乃卒成雋功何邪佩弓四石摻矟二丈固取
於萬人之勇者而射不穿札戰不乗馬亦為當時名將
何邪定荆之役必六十萬三萬之敵必用六萬兵固貴
乎多也然提衆三萬而天下莫當領騎三千而犁庭蹀
[040-8b]
血或多或寡何所用不同邪自古立國東南者以江為
重所謂五千餘里之間僅屯數四則兵力固忌乎分矣
然所綂七千人築壘十一烽火相望凡三十所亦未嘗
敗事然則或分或聚果孰便邪撫納新附聲薄河南而
靈武河中之事一以為使一以為敵何邪平澤潞征太
原討重進火李筠禁旅十萬威震六合官軍豈不可用
邪其謂禁旅不若土人契丹不畏官軍不知二者果孰
足恃邪上黨之役當時善兵者以謂當發忠武武寧兩
[040-9a]
軍青州精甲五千宣潤弩手三千不過數日必覆其巢
然則官軍土兵亦可雜用邪雖然吳起兵家者流意其
非兵不談也魏文侯一日問以陳必定守必固戰必勝
之道起曰君能使賢者在上不肖者處下則陳已定矣
民安其田里親其有司則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
非鄰國則戰已勝矣夫謹黜陟培邦本定國度比唐虞
三代所以紀綱治本者而兵無與焉顧起乃以為言何
邪由前而論則其事詳由後而論則其説簡將孰從而
[040-9b]
折衷邪方今殘胡未殱久戌未撤其稽今昔之異同考
籌畧之得失孰緩孰急孰後孰先酌其宜於今者而言
之以備廟朝之采擇
   試上舍策問       程 珌
問頻歲全穰餘糧棲畝年榖一䘲農輙告病聖人成天
下之大順致天下之大利雖乾溢靡常而民無菜色奚
術而然邪郊野縣都咸有委積以之賑乏隨在而足後
世常平義倉得其意之遺矣何古人行之則収實效後
[040-10a]
世用之則皆虚文邪發廩弛租一毫不靳者君也然推
君之惠而致之民則非君之所能自為也獨不觀漢事
乎漢人之言曰方春和時羣生滋茂而吾農甚苦其議
除田租則是豐年猶除之也又曰吏以貨賂為市漁奪
百姓侵牟萬民名之曰盜則是豐年猶禁之也漢人之
顧念邦本整飭吏治使天下曉然知朝廷好惡之意可
謂深切較著矣然郡國之間饑民至相食而固保倉廩
不敢輒發不知佩符共理乗傳觀察抑為何事邪夫事
[040-10b]
迫切者乏宏規騖荒唐者鮮實用由是書生不達時宜
之誚漸發於流俗之口曾不思當世之務不問之儒者
將孰問邪是故願相與商畧之且移民就粟與夫載穀
免傳令民植蕪菁與夫入粟拜爵或許留歲儲餘悉發
糶或郡敢遏糴坐以違制是皆先代之所已行者也或
請籍丁壮以為兵或欲蠲征税以通賈或請借他道常
平之粟或欲復官田廣惠之倉是皆先正之所建明者
也然今昔異時五方異俗智若流水日動不窮亦豈容
[040-11a]
膠柱哉伊欲上澤旁流無所壅閡使要荒如畿甸畿甸
如堂皇吏稱其職民樂其生充然如五鳯黄龍之間豈
無言之必可行行之必可績者邪其以平時澤物之規
模勿迂勿迫著之于簡有司因得以占焉
   私試策問        趙 汸
孟子之書於篇末厯叙羣聖相傳之綂而終之曰然而
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先儒所謂明其傳之有在而
又以俟後聖於無窮者也至于近代而以興起斯文為
[040-11b]
已任者葢有其人矣何可以不知其傳之所在乎或曰
由孔子而上聖人以心相傳者也由顔曾而下則學者
傳焉道統之云未可輕議也其信然歟昔者春陵周子
之興河南二程子實受其學自孟氏以來未能或之先
也其所以續夫千載不傳之緒者亦可得而聞其説之
詳乎伯子嘗曰吾學雖有所受天理兩字却是自體貼
出來叔子亦謂返求諸六經而後得之則所謂受學者
果何事歟其同時則有若司馬温公康節邵子横渠張
[040-12a]
子焉三君子之所造其優劣何如也訂頑正蒙之訓精
思而妙契矣所謂非明睿所照而考索以求至者何所
指歟内聖外王之學醇一而不雜矣居洛三十年未嘗
一語及其數且有偏伯之譏何歟登程氏之門而得其
傳者可悉聞歟其所造之淺深亦有可知者歟龜山楊
氏之傳為羅仲素氏李愿中氏而子朱子出焉其授受
之際㣲言精義猶有可考者歟道南之歎程子之屬望
於中立者何如也而乃深以著書為戒何歟當是之時
[040-12b]
道學雖明而六經羣聖人之書俱未有定説乃有轉使
人薄之憂何歟豈他日有㣲旨歟胡文定之傳為仁仲
氏而知言大紀二書作焉其立言之要可得而論歟其
於程氏之學果能脗合而無間歟子朱子折𠂻諸賢之
言而集其成葢有不可得而辭者矣然四書之註至于
易簀猶改竄未已將無尚有待於後之君子歟嘗謂詩
集傳後有子雲必好之矣而若不滿於易本義者何歟
書屬諸蔡仲黙而克有成其果能繼朱子之志歟春秋
[040-13a]
嘗屬諸黄直卿矣而卒無所論著何歟至其晚年尤惓
惓禮書弗置深以不克見其成書為憂今其書成矣其
述作之本意亦可得而推見歟其同時有張敬夫氏呂
伯㳟氏其所造之淺深猶有可論者歟又有象山陸氏
者相與上下其説終身不能相一而且美之為為己之
學何歟為已之説可得而聞歟朱子嘗徴詩説於陳君
舉君舉辭焉而以書幣求反已之道於陸氏果何所見
歟登朱子之門者衆矣得其傳而不悖不惑者亦有其
[040-13b]
人歟其後又有魏華父氏眞希元氏皆學乎朱子之學
者也其於聖人之道亦皆有所發明歟夫傳道有宗適
道有塗而立言垂訓則又成已成物之餘事也然則即
其傳而求其統之所由續本其身而論其徳之所以成
此格物致知之先務也有志於學者願相與講明之
  䇿
   試館職策        朱 松
對天下有常勢非人之所能為也自古恢復大業之君
[040-14a]
雖其憑藉積累之基有厚有薄祖宗徳澤之在民者有
淺有深然皆徒手掃地無尺寸可挾之資而卒能有所
立惟能因天下之勢審擇至計而固執之以求合夫當
世之變而皆不足以為難也是以姦人矯誣竊弄神器
國命移奪大統中㣲而不足以為難干戈之釁起於骨
肉外邦投隙蕩揺中夏而不足以為難五大在邉尾大
中乾强藩阻兵提戈内指而不足以為難此漢晉有唐
中興之君所以趣時合變而各有所立考其行事而質
[040-14b]
誦其成功雖未易與創業之君同條而語亦各因其一
時之勢如此而不可誣也昔之君子葢嘗有以少康為
賢於漢髙帝而評創業中興之難者矣世徒見夫草昧
之初四方之姦豪圜視而起必有挾智勇絶人之資者
與之驅馳角逐於矢石干戈之間﨑嶇百戰次第削平
而後定於一則曰此創業之難也承奕世之弊先王之
澤微矣猝然有非常之變發於智慮之所不及乃欲徐
起而振其弊䟽剔荒穢支柱傾揺以求趨於安全順治
[040-15a]
之地則曰此中興之難也葢嘗論之謀國有得失而成
功無難易方經營纂集之初其勢如洪河巨川横流於
中原突蕩衝擊分裂四出自常人觀之雖欲拱手終日
以求遏其勢之萬一而不可得智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積之於其所當止投之於其所欲趨孰不靡然以聼吾
之所為者曾何難易之足云哉方新莽之盗漢也漢之
遺臣屈首屏息以聽命之不暇一時英豪不勝其憤投
袂而起舉恢復之師者曾未及有為而奔走折北一敗
[040-15b]
塗地光武與南陽故人因下江之衆屠尋邑百萬之師
於昆陽之下遂夷大憝不失舊物而漢中興方羣雄之
蜂起也劉元海起晉陽石勒起上黨苻姚慕容次第争
奮元帝東渡總其雋乂以為耳目股肱心膂内則王導
周顗立經陳紀以安輯邦家外則賀循顧榮喻徳宣譽
以鎮服同異卒以襟憑江漢垂裕來世而晉中興天寳
幽陵之變河南北淪没二京不守肅宗起靈武以羽檄
召勤王之師李光弼郭子儀以朔方之兵徇三河以収
[040-16a]
趙魏張廵許逺合豪傑之力嬰睢陽以蔽江淮卒以芟
夷安史汛掃九廟而唐中興是三君者雖功烈之崇卑
不同其本末始終可考如此是宜明問以謂所遇之時
所因之勢有所不同不可以一槩論也迹夫生民以來
天下之變備矣積功累仁享國長久莫如周而宣王號
中興本末終始見於詩之二雅然核左氏之語則南國
有敗績之師驗范曅之論則克戎淹厯歲之久葢雖未
能純於文武之序而豈後世遭變之君所能及哉誦雲
[040-16b]
漢之詩其辭憂迫勤懇則有以見其側身修行惻然有
應天感民之實百姓所以愛戴歸往而不忍忘也誦南
征北伐之詩其詞切直而奮厲則有以見其將帥協心
卒乗輯睦此蠻荆玁狁所以莫敢不震動悚懼而華夏
乂安也誦侯誰在矣張仲孝友之章則有以見在人主
之左右者咸懐忠良以善王心而無沮撓事機妨功害
能之行也誦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之章則有以見謀謨
帷幄之臣莫不相與協和精白以圖事功而無權利相
[040-17a]
軋冐疾讒惎之行也以至民不安其居大夫為之還定
安集劬勞於野而不怨則見於詩之鴻鴈君臣相與愛
日待旦以樂事勸功而無玩歲愒日之意則見於詩之
庭燎此其所以承厲王之烈而文武之業未墜於地赫
然中興播於詠歌其所以致之之道焯乎其不可誣葢
如此也若夫擇其善而懲其違察其始以要其終葢有
不純於文武之序者後之君子將酌古以施今不可以
不論也是以不知以佚道使民而使爪牙之士不得養
[040-17b]
其父母而有轉予於恤之歎有如祈父之所刺不知建
徳以保民病其離散料於太原有如仲山甫之所譏以
至怠於千畝之藉不知務農以敦本而撓敗及之然則
淹日持久而功烈不終無怪乎如左氏范曅之所記厯
觀古者中興之君臣將以大有為也必相與憂勤惕厲
勠力一心撫事機之㑹日計其進而歲計其成将欲圖
是功也則必有是事事立矣而功隨之未有㤗然無事
而聽其自為者也譬如築室自始基以至於成譬如稼
[040-18a]
穡自始耕以至於穫理之必至不愆於素築室而草創
則必有震風凌雨之憂耕稼而鹵莽則必有凶年飢歲
之患如周宣王其合於先王之道也足以致中興其不
純於文武之序也亦足以致克戎之不易後之承前緒
而當危亂之後者豈可不鑒哉恭惟國家祖功宗徳涵
育區夏僅二百年方將復振隆系於遼夏侵陵之後収
遺民於鋒鏑煨燼之中與之竭力以圖恢復明問乃謂
欲因今之勢而圖回之何據何易孰後孰先搜㧞賢能
[040-18b]
之方設施政事之統必有卓至之論悉之究之以備采
擇嘗謂自古天下國家興亡有至計而國勢之強弱兵
力之盛衰土地之開蹙不與焉一曰順民心二曰任賢
才三曰正綱紀非以國勢兵力土地之三者為無與於
興亡之數葢非興亡之所繫故也衛之孱㣲而季子知
其後亡楚之敗亡而逢滑知其必復則國勢之强弱非
所論也吳克齊師而子胥有天禄亟至之憂越棲㑹稽
而范蠡決定傾與人之計則兵力盛衰非所論也天寳
[040-19a]
之功拓地至廣而無救潼闗之敗奉天之守無地寄足
而終摧長安之㓂則上地之開蹙非所論也然則天下
國家興亡之至計葢有在矣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得
其民也得其民者得其心也大哉斯民之心乎自古興
王所藉以為立國之基本而無敢輕犯焉者也是故思
祖宗之所以得其心者而纂述其志鑒往事之所以失
其心者而毋踐其轍以至發政揆事制令出法必皆求
合於所謂至愚而神者是以可以使之蹈白刃赴湯火
[040-19b]
而不可與為亂夫誰與之敵所謂順民心者此也天下
未嘗無賢才也失所以任之之道則漢唐之季舉天下
之賢才而錮廢翦棄之王室亦衰得所以任之之道則
百里之國而强鄰暴國莫敢肆不義於其君是以兼聼
博采而務其並進委任責實而要其成功然後舉天下
之事唯吾之所欲為無不如意所謂任賢才者此也自
天子至於庶人等級相承以建邦家葢有綱紀以維持
聮屬於其問是以長久而不亂若夫風憲之威振而朝
[040-20a]
廷清明邪枉之門塞而朋黨銷伏嚴刺舉之責使姦凶
者不得以病民申紀律之威使驕惰者不得以冗食夫
何患天下之不治㓂讐之不滅哉所謂正綱紀者此也
厯考前世興復之君謀國應變之方雖不可毛舉其要
不出於此三者是以我有卓然可恃之備然後察其四
方之變徐起而應之扶衰而錯之盛補壞而復於全其
必由此矣傳曰君子愛日語有之時難得而易失惟上
之人實圖之謹對
[040-20b]
   對江右六君子策     趙 汸
問孟子取友善士一鄉一國至於天下猶以為未足而
尚論古之人焉其言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即一鄉一國之人可以謂之天下之士者古有其人焉
何可以不知其人也以江右論之士之勵名節者莫盛
於東漢矣豫章有徐孺子者千古所謂高士也巽懦茍
且之衰世非斯人吾誰與歸觀其一木一䋲之歎其於
聖人之無不可者何如也晉有陶淵明實生於九江出
[040-21a]
處大節葢世擬之諸葛孔明而先儒觀其詩乃或疑其
出於老子者也其信然乎宋有廬陵歐陽公以其冲和
之氣發揮治世之隆葢以其文為上接於孟韓者也孟
韓之緒可考乎南豐曾子固當濂洛未興之先孝友之
行經學之懿帝王之制其見於文者無愧於方來也清
江劉原父博學洽聞春秋三傳之釋儀禮之缺遺秦漢
以來之典故文學之士未能或之先也後之學文者積
學之功為徳之厚未至於三君子而曰文乎文乎哉其
[040-21b]
南渡也陸子静先生生乎臨川之青田高明卓異前無
古人與朱文公起而相望於當世學者從之入徳之門
或小異焉嘗觀陸先生之在白鹿也講君子喻義小人
喻利一章學者聞之感動流汗朱子親執筆而請其書
焉其相尊敬如此夫義利之分甚㣲所謂幾也孟子分
舜跖於雞鳴周子發剛柔之善惡此求端之至精者也
而二先生曷嘗有異哉然而朱氏之學實宗於周子周
子之書莫先於太極而有極無極之辨學者有莫逆於
[040-22a]
心者乎鵞湖之㑹固將以一道徳也而簡易支離之説
終不合而罷然二家之精㣲非大賢相與剖擊則下二
賢一等者殆無從而知之矣道之不行也知者過之愚
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所以
不可不知其人者其在斯乎夫治道必本於學術環數
千里之間必有同志之士得鄉先生之㣲者幸相與講
明之
對大江之西環地數千里名公鉅儒相望而起者衆矣
[040-22b]
執事發策承學乃獨以徐孺子陶元亮歐公曾子固劉
原父及象山先生六君子為問始之以孟軻氏尚友古
人之實以開其端終之以朱子象山之異同而尤拳拳
於斯道之所以不明不行焉大哉問乎執事之用心厚
矣晚學小子曾何足以知之然則請因孟子之言而姑
誦其所聞以復明問之萬一可乎夫所謂天下之士者
不出乎一鄉一國也以一鄉一國之士而以天下名則
其所立必有大異於常人者矣以天下之士而尚論古
[040-23a]
之人頌其詩讀其書矣而猶有不知其人之憂焉則孟
子之所謂尚友者其亦有在言詞之外者乎學士虞公/批云應在
後/此所謂必論其世者也今以六君子觀之孺子元亮
以風節稱歐陽曾劉以文章著若陸先生則學乎聖賢
之道者也應在/後然因其言而考其世則皆有未易知者
焉昔漢室之將微也所謂天地閉而賢人隠之時與有
聖人焉生於其時吾不知其出處之何如然黨錮諸賢
以身狥國而卒無救於炎祚之亡則孺子之高風為不
[040-23b]
可及矣觀其辭𤣥纁之徴避黄瓊之辟問國事則不荅
問稼穡則答其察乎時義葢非一日雖以郭林宗之明
哲猶有待於一繩一木之言而後感悟則所謂見幾而
作不俟終日者非孺子其孰能當之千古而下想聞其
風而頑亷懦立者其以斯歟逮夫典午氏之亡也南面
之君欣然操筆以位禪强臣而不悔一時在廷之上誰
復為綱常計者獨彭澤令陶潜以大臣之孫恥事二姓
其於君臣之義得矣慕諸葛而以其名為字詠荆軻而
[040-24a]
惜其劔術之疎則子房博浪之心孔明復漢之志元亮
猶有不能忘於心者乎然觀乎其詩則斂英氣於冲陶
寄深心於淡泊有類乎知白守黒之為者而世俗之論
亦惟見其杜徳機焉此子房所以誅秦蹶項以報私讐
而終身不以告人者也故先儒謂其出於老氏其亦可
謂知言者矣是翁心事惟東坡山谷知/之出於老氏乃吾朱子論然其言有曰羲
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自昔
清談之士謂淳漓朴散繄禮法使然孰知魯叟彌縫將
[040-24b]
以淳之邪亦/是此孔明之正大所以不為三代已下人物
者元亮其無愧焉嗟夫使晉室之胄而有一人焉庶幾
乎昭烈之賢則夫子房孔明之所優為者吾知元亮其
兼之矣前數子惟淵明為/難知此獨無遺恨後之君子向慕比儗而以為
不可企及者其亦有感於斯乎後數百年當宋室之盛
而歐陽公出焉雄文直道世葢謂孟韓復生也論其學
之所至視知言養氣之君子非所敢知然其立朝也與
希文以偕貶而不同其進與定天下之大策而不自以
[040-25a]
為功指立/英宗其接後學也不以踈而棄不以逺而遺世皆
謂公之求士甚於士之求公焉東坡/詩五代史之作反覆
乎有國者所以興衰之由若生乎其時而憂其世者其
視昌黎子所謂畏天命而悲人窮者無間然矣子固出
於其門文章經術庶幾公之為盛而義理之淵微典故
之宏博又有以發公之所未發者焉然觀其力貧以養
母而人無間言嫁孤妹九人而皆得其所善王介甫而
深知其非則後之大儒觀乎其文而願學焉者謂朱/子
[040-25b]
惟以其誥命之不愧三代哉亦朱/子語若原父則公之畏友
也其經學之邃則士相見等篇可以補記禮者之缺遺
春秋權衡七經小義之作又有以破専門學究之陋其
典故之博則上而秦漢以來帝王之制作古文竒字之
音訓下而山經地志隂陽醫卜稗官小説之書莫不淹
貫雖以永叔之才學而原父猶以其不讀書為惜則其
抱負亦偉哉然當羣賢彚征之秋而館職之任七年不
遷仁宗親定夏竦謚則以為侵臣官加上尊號則以為
[040-26a]
非古禮公是立朝可/見者二事其官守之際嚴矣後之君子喜談
而樂道之者豈惟以其立馬揮九制之為能哉雖然以
三君子積學之厚制行之高所謂實大而聲宏者也使
非文章之盛猶足暴白於當世然後之論者徒知貴其
言辭而不復稽其行事則亦異乎孟軻氏尚友古人之
意矣應前/甚好若夫陸先生之學與子朱子不同則有非愚
生之所能盡知者然朱子之學實出周程而周子則學
乎顔子之學者也程子亦曰孟子才髙學之無可依據
[040-26b]
學者當以顔子為師至朱子之告張敬夫則又以伯子
渾然天成恐闊大難依而有取於叔子以成其徳焉其
自知也明矣陸先生以髙明之資當其妙年則超然有
得於孟氏立心之要而獨能以孟子為師且謂㓜聞伊
川之言若惕我者觀其尚論古人者不同如是則其入
徳之門固不能無異矣講明有素者/出語自别夫儒者之學莫嚴
於義利之辨而學術之敝率由氣禀之偏孟子舜跖雞
鳴之分周子善惡剛柔之論其析之也精矣陸先生之
[040-27a]
在白鹿朱子請其一言以警後學先生為講君子喻於
義小人喻於利一章深察乎學者心術之㣲而欲其致
於二者之辨聽者為之動心流汗朱子請其書而藏之
今觀先生之言深切明白使人羞惡之心油然而生誠
不愧於孟子之訓矣然周子太極之説親授於程子而
朱子釋之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而造化之䌔紐品彚
之根柢也以其無形而有理故曰無極而太極以其有
理而無形故曰太極本無極所謂閲百聖而不惑者也
[040-27b]
陸先生兄弟謂太極上不當更加無極字移書争之往
復數四累千萬言而不能相一何歟夫以中訓極者是
知太極之本體矣而中非太極所以得名之實也謂易
有太極不當言無者是知論太極者之不當淪於髙虚
矣而猶未知周子立言之妙也然觀朱子嘗謂子静不
知有氣稟之性善㸔闗目姑引此應前氣稟剛柔之/説見陸氏於周子之書不甚留意
其於周子之書庸有未深考者矣鵞湖之論終以不合
而罷者則又有説焉夫所謂墟墓而哀也宗廟而欽也
[040-28a]
即孟子所謂人見孺子將入井之心而朱子所謂介然
之頃抑有覺焉則其本體已洞然者也原其所指皆由
已發之心而悟其未發之心則其要歸亦有不容於不
同者乎然而簡易支離之説邃宻深沉之言終有未合
於是毫分縷析者深辨乎䟽目闊節之多矣石稱丈量
者又以銖銖寸寸為必差則其所甚異者殆無過於斯
矣執事之言曰二家之精微非大賢相與剖擊則下二
賢一等者殆無從而知矣至哉言也其深有得於二賢
[040-28b]
者乎晚學管窺復何所容喙無亦徴之於二先生之所自
言者可乎子朱子之答項平甫也其言曰自子思以來
教人之法惟以尊徳性道問學為用力之要陸子静所
説専是尊徳性事而熹平日所論却是道問學上多了
今當反身用力去短集長庶不墮於一偏也觀乎此言
則朱子進徳之序可見矣陸先生之祭呂伯㳟也其言
曰追惟曩昔粗心浮氣徒致參辰豈足酬議此一証豈/淺學之可
及/觀乎斯言則先生克已之勇可知矣夫以二先生之
[040-29a]
言至於如是豈鵞湖之論至是而各有合邪使其合并
於暮歳則其㣲言精義必有契焉而子静則既往矣抑
子朱子後來徳盛仁熟所謂去短集長者使子静見之
又當以為何如也甚是甚是正/要人知此意今朱子之書家傳人誦
其端緒之明則顔曾思孟以至於周程張子之所傳可
徴也其工夫之宻則自夫灑掃應對進退而達乎修齊
治平無間也豈有待於愚言而後知哉獨陸氏之學則
知之者鮮故愚亦不足以言之也然嘗聞孟子曰仁人
[040-29b]
心也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
而已矣又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心之官則思先
立其大者則小者不能奪也此陸先生之學所從出也
是故先生非不致知也其所以致知者異乎人之致知
先生非不集義也其所以集義者異乎人之集義得之/矣所
謂毫釐千/里者在此他日朱子嘗曰子静是為已之學又曰子静
平日所以自任正欲身率學者一於天理而不以一毫
人欲雜於其間則其所以夐出千古者豈不在於斯乎
[040-30a]
若曰茍此心之在則擴充持守為可畧學貴自得則思
索講習之皆非則雖學知利行之士不足以語此而况
於小子後生之至愚極暗者乎易曰學以聚之問以辯
之又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徳也豈徒
曰易簡之云乎此先生之髙明所以為不可及也然則
其可以易而言之乎奈何前修日逺後學寡師求之而
不得其要察焉而不見其端於是専務考索者傅㑹繳
繞而終不知本心之何在致力持守者師心自用而卒
[040-30b]
無以異於常人然後知二先生之所為深憂而過計者
葢有在也中庸曰道之不行也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執事有感於斯
言而以江右之先賢為問且深致意於孟軻氏不可不
知其人之一語其亦深悲後生之䧟溺而思有以救之
者乎過當過當亦嘉與/同志者講明之耳不然何其言之忠厚惻怛至於
斯也且江右鄉先生多矣而執事所舉自六君子之外
無及焉豈非以風節闗乎世教文章本乎學行而賢聖
[040-31a]
之道又有大於此歟文字關/鍵好尚論古人而至於是焉其
亦可謂㣲矣夫政治之失由乎學術千里之繆起於毫
釐斷木為栱刓草為鞠莫不有法焉有志於學者而於
求端擇術之際無以致其思則流弊將有不可勝言者
矣愚不敏竊嘗有志於斯而未之能進也惟執事其幸
教之古人云在朝言朝在野言野居江右而論江右之/前賢非敢僣妄辨學以正誼亦君子惓惓不忘郷
黨之意也處憂患之世志有所不得行孺子淵明之心/豈茍然乎宋代古文之典至歐公盛矣經學之用曽公
何可當哉而徒見於文字者亦君子之所慨也近時學/者從事先儒之成言可謂千古之幸然秦漢以來諸儒
[040-31b]
區區盡心之所存者忽而弗之究則先儒之成言力不能/有所盡知者矣此亦鹵莽寡陋之失不小也是以有慨
於劉氏焉陸先生之興與子朱子相望一時葢天運也/其於聖人之道互有發明而吾黨小子知者㣲矣子常
生朱子之鄉而又有得於陸氏之説其答斯問也於前/數君子既已各極其所藴而於二家之所以成已而教
乎人者反覆究竟尤為明白葢素用力於斯事者非綴/緝傅㑹之比也一時友朋若子常之通而起予者鮮矣
輒書其後而歸之集離羣索居安得與子常常相見乎/進士科得人斯文之幸也得於已而有餘隨事應答之
無窮舒之斂之惟義/所在可也雍虞集書
 
 新安文獻志巻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