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3 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master)


[047-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安文獻志巻四十五 明 程敏政 撰
  碑
   婺源朱塘晦菴亭祠堂碑  許月卿
孔子廟終漢世不岀闕里婺源朱文公之闕里也上即
位之十有八年始以公從祀孔子則天下皆得祀况婺
源乎二十有三年滕和叔以書來曰先君從游於朱塘
之上鉦兄弟子姪既㳂文公昨夢之語作晦翁亭又立
[047-1b]
祠其西為屋若干楹文公南鄉坐先父溪齋先生告院
君季父蒙齋先生合肥君東西鄉以侑焉秋九月庚申
告成將徹田聘士以掌扄鑰庶幾仲丁之祀勿替引之
謹伐石請書其事月卿發書歎曰不亦善乎今佛老之
宫神怪之祠布滿宇内而吾黨之於儒先頌其詩讀其
書顧不得朝夕望其儀型以自振厲則兹舉也不亦善
乎嘗考之二滕公近聞於朱子者曰孟子道性善言必
稱堯舜人性無不善則無不可為堯舜者要不可以一
[047-2a]
鄉之善士為足也嗚呼祠宇崇崇像設嚴嚴恍然當時
師友之函丈也學者可以自勉矣立志以定其本居敬
以持其志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雖地之相逺
世之相後如㑹一堂况世若此其未逺居若此其近哉
雖然為己為人界限之大者也漢唐之儒以聞道之難
而學無本近世之儒以聞道之易而學無實竊道徳性
命之說以為譁衆取寵之資俗日以益薄治日以益卑
職此之故歟嘉定以來士大夫専以朱氏之學為仕途
[047-2b]
㨗徑二滕公當是時退然如未嘗升紫陽之堂者人為
之莞而莫或顧之也陵陽李文惠公持節江東旁收朱
門記錄答問之語得之如獲拱璧待其人以殊禮溪齋
獨不以儌利焉聞其風者鄙夫寛薄夫厚矣溪齋諱璘
字徳粹蒙齋諱珙字徳章夀不兄若也月卿既善兹舉
不敢以固陋辭遂書其事如左又為迎饗送神樂章以
遺之其詞曰
游子悲兮故鄉駕予行兮朱塘山深兮水靜荷華澹其
[047-3a]
自芳昔吾夢兮斯境羌一笑兮徜徉宜為亭兮水上以
領畧兮風光去之兮幾何季子子兮肯堂亭既峙兮翼
翼廟載作兮崇崇蕙殽烝兮蘭藉寒泉碧兮秋菊薌以
奉兮以嘗以拜兮以饗誰配之兮二滕儼師友兮弟兄
超忽兮來八荒髣髴兮紛語降若起兮吾思惠我兮光
明對越兮屋漏保之兮無疆扶宏綱兮勿之墜萬子孫
兮餘慶
   晉新安太守程公墓碑   方 回
[047-3b]
東晉元帝肇興江左在位六載三改元建武一大興四
永昌一初以周玘為㑹稽都尉顧榮為豫章都尉分兵
定東土新定東陽信安等六郡既平以鎮東軍謀襄州
刺史程公諱元譚為假持節新安太守大興二年己夘
也良二千石民愛懷之受代請留竟不得去卒於郡永
昌元年壬午也墓在今郡城西十里驛路之旁歙之程
氏自此始墓前有䨇石人至今無恙土人因名其地曰
雙石程氏自黄唐三代迄于漢魏世有名人蕃衍碩大
[047-4a]
而居于洺水者最盛故天下之程皆出於廣平歙之程
氏號黄墩程自洺水徙東晉而後歙程氏又獨盛於天
下蕭梁時有儀同忠壯公靈洗以武勲顯南史有傳太
守十三世孫也至唐有檢校御史中丞都使公澐檢校
祭酒巖將公淘兄弟八房愈盛碩茂又忠壯公十三世
孫也都使巗將兩房居休寧汊口都使房又十世而端
明殿學士贈少師珌為嘉定寶慶名詞臣有洺水集行
於世嘗按古跡得太守雙石之墓獲視之四世矣大徳
[047-4b]
改元丁酉秋巗將房十三世孫深甫歸自北方汛掃汊
口先塋上及忠壯墓而太守雙石之墓卒難物色或者
偽為契劵相貿易矣訪求久之風雨不輟冬十二月十
有七日始至其地求墓道弗能得越十日賴毗隣父老
於深雪中微得其處又十日過其處見浮土覆雙石上
麥苗芃芃然深甫以金幣贖之乃㑹集親賓剗除耕植
自晉壬午至今戊戌一千三百三十七年晉新安賢太守
神道始復歸於程氏噫嘻豈不偉哉雙石既歸而深甫
[047-5a]
宗人崧克紹銳意樹表作祠且給守塚者食極其心力
用成深甫之志抑嘗思之古之葬者藏而巳矣自有棺
槨以來一抔之土愈富貴者愈不能保其藏曲阜孔林
以聖人而後能久吾歙雖小有古墓四回之先方氏仙
翁墓在歙之東鄉後割為睦邑在今淳安縣學前自漢
至今忠烈廟汪王墓在今郡北七里雲嵐橋自隋唐迄
今然皆不若程氏有晉太守墓又有梁忠壯公墓居古
跡之二而深甫於兹不惟能克復其先墓又能輯睦其
[047-5b]
宗而禮遇之凡程姓者不問其為閣學邁之後尚書大
昌之後丞相元鳯之後一切與進飲食教誨無疎逺卑
賤之分則何其用心之篤實忠厚至此極也哉是皆可
書以為後來為人裔孫者之勸故特為之書
   洛西書院碑       程文海
洛水出京兆讙舉山東流至熊耳禹導之又東至今河
南永寧之長淵相傳即出書之地地居洛邑之西故又
為洛西韓嶽烏喙明月金門諸峯列其前嶕嶢鹿跡鳯
[047-6a]
翼諸峯擁其後國初賈尚書損之辛徴君愿元員外好
問楊轉運奐陳叅議賡兄弟姚少傅樞諸儒皆講學其
間下邽庸齋薛先生𤣥繼至風教大行弦誦之聲交于
州里孝友之行被乎芻牧諸老既謝薛公云没學者倀
倀莫知攸歸公之冡嗣翰林直學士友諒思纘前志式
承遺則割嵗入之竒倣書院之制爰建義塾用廸教事
乃經乃營甫涉寒暑上則先聖先師堂陛有崇像設有
嚴下則師承有養講肄有序學者彬彬粲然復興又購
[047-6b]
司馬氏獨樂園故址創五賢堂以祀伊洛諸儒以廣教
養之所延祐元年春國子監以聞陟義塾為洛西書院
五賢堂為伊洛精舎書院置山長一人領之秋九月以
從集賢大學士陳顥之請詔翰林學士承㫖劉賡書其
額以賜於是山川澄鮮日星浮動紳珮翔舞稚耋嗟歎
若神龜之文始出熊耳之源載滌若諸儒先復生而親
炙之噫上之化下其易如此然自三代以來庠序學校
之制不廢後世又推其意為之書院精舎教養之術備
[047-7a]
矣而學者濶疎聖人之道寖逺寖微何哉人情役於所
利風俗變乎所尚有非聖人莫能制者皇上踐阼赫然
發憤誕修聖人之政廣厲學官之路將俾闕里之俗達
於海表矧河洛奥區乎薛氏之舉忠孝兼之矣初薛公
以郡教授為檢察使督衞輝河南餉遷轉運使尋謝病
講學洛西中統中王文統用事以平陽太原宣撫使召
不起以河南提舉學校官印綬即家授之亦不拜著易
中庸解皇極經世圗聖賢心學編諸書以終友諒居官
[047-7b]
幾五十年所至興學崇教以致其治嘗請升周程諸儒
從祀孔子既建書院精舎又構禹廟長淵之上以箕子
配薛氏之學可識巳書院之成摭洪範語名其堂曰彛
訓東西序四齋曰好徳遵道叙倫明義尊洛書所自出
也嗚呼是五者聖人所以建皇極參天地立民命學於斯
者可徒以決科射䇿為學哉友諒既多上賜屬刻辭于
詞臣某謹作詩曰
遵彼洛汭瞻言禹跡洋洋其淵其沚湜湜九源既滌九
[047-8a]
法攸錫於皇時命作我民極惟極之建哲王所務惟建
之艱惟斁之懼譬彼流水必東其注湮之汨之洪流四
騖神禹不作仲尼素王轍環天下我心憂傷孟氏無言
予墨予楊倬矣周程爛兮景光我皇聿興天地與侔時
夏輅殷樂虞冕周有洛之西羣儒所游翼翼薛公其音
孔休人逺言存誰纉誰嗣詞林之老天子之史爰抗儒
宫于洛之里教之食之烝我髦士大臣上言天子命之
其名孔嘉惟其稱之彼愚彼頑此砭訂之永恊于極神
[047-8b]
其聽之
   婺源州新建韋齋先生専祠
               江 濬
朱文公於婺源猶孔子之於魯也孔子没而異端熾經
籍熄道之不明不行甚矣然孔之宅在魯壞之而不壞
者唐虞夏商周之道統寓焉千五百載而下吾朱子得
有所據著書立言以惠後學帝王之道由是以明國初
左丞魯齋許公首得四書而表敬之朱子之道學由是
[047-9a]
大明延祐初聖天子崇尚經術以鄉舉里選取士壹是
以朱子為宗於是二帝三王之道靡所不明靡所不行
朱子之功大矣前吏部韋齋先生於文公為父於鄉土
為師夫何文公没未百年祖壟之𨽻鄉都者夫人得而
侵之韋齋故宅在婺源燬於火析為民舎幸以韋齋之
名其井者不改不眢淵乎其甘文公之子孫厯告有司
州里不以道脉興念更四政而不克復士君子之心為
何如今知州干侯文傳下車公牒交至公稽首曰某承
[047-9b]
朱子之學辱來是邦朱子先廬祖壟之當復其何敢不
肅且聞宋太守韓公補建書院於紫陽前江東道按察
使盧公摯前縣尹汪公元圭建書院於婺源俱事文公
以専祠尚淹韋齋於羣祀子不先父食禮得無歉乎乃
集諸老覈韋齋之故址議韋齋以専祠聞風服義願歸
舊疆者不令而行汪君景周以前令尹之孫起鄉祠之
念慨捐巳帑資以遷復故地從其履為步若干鳩工搆
祠庭室門廡楹若干買田以給祠事為畝若干經始於
[047-10a]
元統甲戌月日告成於乙亥月日其為祠也北枕州市
南面重岡周其垣以屬于門盡官地以拓其衢升斯庭
也眺仰之間川流山峙鳶飛魚躍無非道體之昭著書
院祖壟相繼以復一總諸祠偉矣惟邦君干侯得奉宣
之要務汪君景周襲故武之當為道所以明所以行又
如此文公而神遊乎鄉土寧不為之憮然邪漢文翁卓
為循史傳首者起學宫招子弟除更徭爾今干侯為州
吏民畏服甫及期年治績巳著而憔悴之民所望於侯
[047-10b]
者又寧止於此哉刻石篆記固有大手筆在然見而知
者未若吾徒之悉大道之行故老彫謝後死者何幸身
親見之不揆昏髦僣述輿誦以為口碑云
   婺源三梧鎮汪端公祠堂碑汪澤民
婺源芙蓉嶺之東麓古有三梧鎮鎮立汪端公祠公歙
著姓越國公十三世孫也唐季公父以兵馬使守婺源
公其次子分戍三梧逆巢肄虐所在為盜區公以勲臣
子膽勇過人練兵擊賊捍禦掩捕莫敢闖境衆頼以安
[047-11a]
自中和迄景福歴官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太子賔客兼
御史大夫上柱國既没鎮人追思不忘構祠報祀署曰
端公從官稱也凡兵戎雨暘疵癘之虞被祉免焉宋至
和中歐陽文忠公行部欵謁有感植雙杉誌之繕葺惟
謹鄉先達王公汝舟王公炎江公事天皆有記澤民之
先環珠使君於公為兄居五鎮兄弟墓俱在大田昭穆
有譜甚詳至正戊子冬展墓㑹宗道三梧憇鱅溪峯巒
列秀岡阜四合縈以流泉衍以膏壤族處豐裕文獻可
[047-11b]
徴祠當巖險之口負坎面離萃竒畜靈敬饗宣延宜矣
公裔孫神秀寄跡浮屠氏取資於醫孜孜根本倡出緡
錢偕族之人新之明年己丑十月工告畢工棟宇深廣
靈栖允寧衆割田若干畝以奉烝嘗而某夙夜董役效
勞徳本具石徴記田之區畔勒諸石後用垂永久澤民
羣從子姓也曷敢以無文讓乎先王之制祭法有五公
能捍大患以死勤事功徳在民鄉里祠之子孫保之宜
在祀典惜乎當時無能陳其忠烈錫命爵號闕焉顧位
[047-12a]
卑職微不能信既徃之堙塞材薄辭鄙復無以發不朽
之幽濳祗自恧焉爾雖然厯唐迄宋遺黎遐壤悉歸職
方其聞家顯胄承續不延者有之我汪氏詩書忠孝文
武勲庸彰灼簡牒非前人積累之厚安能致慶若此噫
嘻嗣孫繼今以徃尚思克肖克勵克光克昌廟食百世
馮馮翼翼其可以無憾也夫謹述興修之由系之以詩
并刻之具家乗者不書其辭曰
姿英烈兮不諐賈吾勇兮無前時孔艱兮兵相挻折衝
[047-12b]
捜捕兮枌榆以全流矢墜兮奮威怒没為神兮靈益著
幽㝠一理兮永垂休祜枝葉碩茂兮安樂我土五嶺聳
兮鴉峯迎表獨立兮新廟成彼淫祠兮何福之憑公精
忠兮報則未盈鳯笙兮鼉鼓蕙殽兮椒醑文運昌兮偃
武靈馨徳兮終古
   歙潛口張許二將軍廟碑  程 文
徽州治萬山中地氣髙寒其神多靈去歙西三十里曰
潛口有張許二將軍祠莫知其建立所始居民數百家
[047-13a]
依神以為安水旱疾疫患難之不期出入謀望必禱焉無
不響應每以嵗三月二十八日羣集祠下割牲瀝酒張樂
薦獻以娱神用答天貺父老相傳其來久矣至正十一年
夏紅巾賊犯郡縣大肆焚掠祠亦随燬明年賊平逃匿山
谷之民咸歸復業營葺垣屋復建祠故址以棲神事之如
初潛口之山川本之黄山盤礴深秀張許二將軍又唐世
忠臣守睢陽以抗安史之兵誓死猶為厲以擊賊其英風
義氣凜凜如在宜其流行天地血食萬世豈獨睢陽有雙
[047-13b]
廟哉韓文公稱其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
遮江淮則江淮以南尸而祝之亦其所也况徽歙地靈神
所慿藉民所歸嚮祭則受福有必然者祠之復建也某人
出錢以倡之里中子弟起而和之常乞靈於神而客京師
者某人率其黨共歸財以助之祠成視舊壯麗有加蔣嶽
伯申述其事請記予素服神之烈又喜歙人事神之勤故
為書之因繫以樂神之祠三章俾井鑱諸石其詞曰
坎坎鼓潛山下雲為車輪風為馬兩兩霞旌啓前路神
[047-14a]
之來兮誰敢侮潛之水鐘鏜鏜瓶香照几鑪吹香蕙殽
蘭藉奠桂漿精意翕合神顧享鐘皷希絲管奏山川深
奇耀華構我民事神無間舊神無我遺錫我福夀
   黟横岡重修汪王廟碑   汪克寛
古者盛徳必百世祀有功於民恒在祭法矧禦災捍患
能福其民者乎忠烈汪王當隋之亂以布衣倡義募集
驍勇扞禦一方暨唐髙祖削平區宇遣使送欵朝廷嘉
之授以方牧封之越國是時四海鼎沸羣雄蜂起㨿數
[047-14b]
州之土竊名字者不可勝計争地争城晝夜戰鬭斬艾
蒼生若薙草菅然惟王保有六州奉隋正朔以待真主
俾其境内之民得逭鋒鏑如處承平之世邦人追思其
義在在立廟祀之不忘水旱疫癘有禱輙應蓋七百年
於此矣自宋迨我朝申錫王爵徽號八字崇於海瀆恩
秩寖隆蓋王之功徳在民者無窮故民報之亦遐久而
不怠也黟縣横岡故有廟嵗久隤圯至正四年甲申春
二月里人程儀鳯兄弟捐貲改作秋七月落成堂寢門
[047-15a]
廡為屋一十六楹棟宇𢎞麗丹漆輝耀肖像尊嚴軒牖
疎達復構四楹於廟之西偏命祝史某居之以職熏修
之役儀鳯割田十畝俾某世食其入而繕葺其廟宇焉
十年庚寅夏四月儀鳯請予文勒諸麗牲之碑乃叙其
嵗月而系以迎饗送神之詩厥田疆畝列之碑陰詩曰
桃源之山兮黟之水民思神徳兮萬世無巳廟成奕奕
兮有寢有堂觚稜翬飛兮丹碧焜煌神之來兮驂兩蚪
旌旗若雲兮靈風蕭颼黍稷馨兮芼蘋牲牢肥腯兮沈
[047-15b]
齊清醇福我夀我兮俾耆而艾五風十雨兮物無疵癘
我民報祀兮彌勤被神之澤兮光無垠環谷又為越國/公論曰仁足以
救生民之死而義有所不為此事之至難而不可以兩/全者也白起破趙兵於長平坑降卒四十萬又前後殺
敵四十五萬其殺人若艾草菅然王莽以外戚受封新/都遂竊國柄視棄君如土梗弁髦而因以斃之他日賜
劔杜郵傳首宛城天道好還無毫髪爽後之誖仁違義/可為永鑒矣隋大業之亂天下豪傑竝起各為長雄互
相吞噬殺戮無虛日惟越國汪公集果毅保州里遂兼/歙宣杭睦婺饒六州之地救生民於塗炭逮天下既定
奉表於唐髙祖賜詔褒嘉命為方牧保全始終子姪顯/榮蓋其仁足以救生民之死而義有所不為者也予獨
怪唐臣編史比於王薄張金稱輩以賊名之竊考髙祖/起兵太原既巳私幸晉陽宫人又殺留守取長安陽尊
[047-16a]
代王侑而假禪受之禮其與宇文化及王世充李軌劉/武周薛舉梁師都之流直五十步笑百步耳不省巳過
而以惡名加之他人亦獨何哉歐陽公唐書及司馬公/資治通鑑並因舊史本文未之有改善乎吾邦朱子著
通鑑綱目凡例凡起兵以義曰起兵其起雖不義而所/與敵者不得以盜賊名之則曰兵起故隋末白瑜婆王
薄之類人微而事未成則書曰兵起凡建國立號者皆/書起兵蓋深惡秦隋之暴謂人人得而誅之故唐漢之
初書法不異乃立論之至公也惜乎越國公之始末史/不立傳是以綱目不獲特書以表之耳予故辨而論之
以告後之修史者/當以綱目為法
 
 
[047-16b]
 
 
 
 
 
 
 
 新安文獻志巻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