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3 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安文獻志巻十    明 程敏政 撰
  書
   與史丞相彌逺/書     程 珌
近日淮北之事明公亦盡知之乎舟車焚燒輜重覆没
三軍積粟反以資宼精甲利器更為敵用此前史所記
殷浩山桑之敗也而今日又甚焉乃者壽陽之役叛兵
執賣主將官軍民兵互相屠害或投降或潰歸逃亡紛
[012-1b]
紜百里不絶隻輪尺鐡不反淮南紹興器用至是殱焉
今兩淮騷動勢搖長江矣而公議籍籍以為朝廷尚多
壅蔽凡所奏請沮抑不下嗚呼此為何時而猶有如議
者之云云乎四月二十五日大星如甕墜於建康六月
四日黒氣圍日日没乃散天之示變不小矣天變見於
上人心離於下而朝廷不知往古危亡之監復有甚於
此者乎明公忠義奮發對越三靈而左右壅蔽其聰明
陷明公於萬世之罪人者明公不知也今天下利害所
[012-2a]
當施置罷行者人皆能言之所患者在於其言未必上
聞聞之未必下行爾是故不暇縷數其事獨願斥去左
右屏徹壅蔽四方章奏即為敷陳將帥之有功者以公
議賞之不可以無關節而不行至於逗遛不進懷姦誤
國專事苞苴今悉敗露者則以公議僇之不可以有關
節而輙已公天下之身受天下之言無偏聽無私暱如
此則上下流通人心思奮易禍為福亦反掌爾如是而
猶無成焉則明公忠義之心亦有辭於天下矣前日之
[012-2b]
誤明公者固已無及今日顧堪再誤邪世之士大夫號
為強有力者以官爵之故無敢吐氣而其下者又懼罪
而不言區區愚惷憂國愛君之心昧冒為言者先焉惟
明公重圗之按此書謂淮北之事如前史所記殷浩山/桑之敗夀陽之役叛兵執賣主將兩淮騷
動勢揺長江者考宋史寳慶三年六月楚州忠義李福/作亂逐制置副使姚翀八月盱眙忠義張惠執知軍事
&KR1496降金蓋指此也吾郡虚谷方公每謂端明比于彌為/逺與廢立之事而此書乃公斥其非且謂左右陷明公
萬世之罪人與前日之誤明公者固已無及今日顧堪/再誤等語其言凜然如斧鉞無一毫阿私之意是豈乘
時儌利而不顧大義者哉又考史明年端明出知建寧/府則其邪正向背之迹亦有不可掩者蓋寧宗立理宗
[012-3a]
為皇子詔書實端明所草理宗即位首擢端明為講官/故虚谷疑之而宋史據之誠有如静修之所謂無邊受
屈者矣虚谷又嘗著宋季諸臣小傳東山趙先生闢/之以為出于忿嫉則其所以書端明者豈足深據哉
   蒲圻回葉殿院論錢㑹書 陳慶勉
竊見近年稱提有以日増一文為説者有以月申陌百
為説者有以易十九界㑹為説者有以鑄當十錢為説
者何其如是之紛紛也就其中而優劣之惟鑄錢之説
為近蓋自作俑於易楮而貽禍於折陌前人一誤後人
再誤四十餘年之間言楮而不言錢此錢所以日耗而
[012-3b]
楮所以日輕也何以言之今日之錢莫甚於䦨出之禁
鉟銷次之藏錢又次之藏之錢猶在也特出之無術爾
若鉟銷之家一郡一邑有之一市一鎮有之工於此食
於此者不知其幾日夜造作無非耗錢以為器以東南
一監鑄之而東南百千萬家銷之鑄之者日計不足銷
之者月計有餘端平間逹來犯邊兩淮鐵錢如山如阜
今經㡬年而耗於冶者殆盡以此知鉟銷之為害也不
淺矣而䦨出又甚焉且浙西之錢泄於浙東至浙東而
[012-4a]
泄於海矣江東之錢泄於江西江西之錢泄於福建至
福建而泄於海矣湖北之錢泄於湖南湖南之錢泄於東
廣至東廣而泄於海矣䦨出之不禁而漏巵之難塞錢
之耗莫甚於此慶勉前二年仕東廣見民間之交易雖
千緡無非錢官司之輸給雖萬緡無非錢故嘗以為天
下之楮偏聚於江浙而所以救江浙之楮者當提之以
錢天下之錢偏聚於二廣而所以斡二廣之錢者當疏
之以楮其説嘗敷陳而獻之先生矣是時東廣大交一
[012-4b]
緡易錢三百今不知易錢㡬何矣僕去年至下鄂見大
交一緡易錢二百五十今年至上岳見大交一緡易錢
一百八十聞之湖南下至一百五十他非見聞所親者
不敢言也然湖陰一路大率不過為陌二百文而已夫
以二三年之間自三百而下至二百自二百而下至百
五十是豈稱提之説上不申明而下不奉行也哉然左
之而民不信右之而民不信蓋無一官以專其事朝行
而暮不守前倡而後不和其信愈失其楮愈輕故嘗以
[012-5a]
為今日之稱提不可均於一説惟當剏置一官以新天
下之耳目重之以責委之以權任之以乆俾之朝夕以
思之日夜以訪之某路當行出錢之説某路當申藏錢
之禁某路當用錢㑹中半之説隨其病而用其方因其
俗而為之術錢於何而泄必思所以戢其泄錢於何而
銷必思所以禁其銷由是而推之某處錢監可復某處
銅坑可采搜天下之銅錫以雜鑄為當二當三當五之
大錢凡沿海之諸郡許用大錢而不許用小錢許用新
[012-5b]
錢而不許用舊錢蓋南番之寳者小錢爾而大錢彼所
不寳也所寳者國家銀銅之錢爾而銅錫之錢彼所不
寳也以彼所寳者斡之於内郡以彼所不寳者用之於
沿海重為賞罰以嚴其禁多為防閑以遏其泄又由是
而推之淮之淮交湖之湖交與吾十七界小交皆當有
所區處蓋今十七界小交之陌多者十三四文少者十一
二文舉淮湘之間未有越於此者人見淮交湖交名曰
一貫而其陌日下則孰不逆料如川引之一文者乎以
[012-6a]
川引視淮交湖交又得不以淮交湖交而逆料十七界
之至此乎凡牽倒今日十七界交者皆淮交湖交之名
以一貫者取之也人見十七界小交亦名曰一貫而其
陌日下孰不逆料其將至如淮交湖交之十二三文者
乎以淮交湖交視十七界㑹子又得不以十七界而逆
料十八界之至此乎凡牽倒今日十八界交者皆十七
界之名以一貫者取之也其名不正其體無别譬彼泉
流淪胥以敗义况十七界之破碎補掇者民以故紙視
[012-6b]
之而京城之内陽收陰用抑以行使以是交易物價烏
得而不重乎物價一重無復可輕楮價一輕無復可重
故今導楮之輕導物之重者又皆自其損㑹之不收不
毁者始也今之計莫若陰以十七界之損者撩以為紙
而造為十八界之二百三百五百以二百三百五百而
總計之十七界之㑹三貫可以造為十八界小㑹一貫
以十八界小㑹一貫可以收十七界五貫如是則十七
界三萬可以改造而陰收五萬十七界三十萬可以改
[012-7a]
造而陰收五十萬特在乎一轉造間爾若一二年之間
轉造殆盡而行於民間者一色十八界㑹如淮㑹如湖
㑹如十七界新造小㑹竝皆廢去如是則小而二百者
十八界㑹也大而一貫者十八界㑹也體統歸一而令
可行明白洞達而民不惑吾之楮既無如是之多端而
吾之錢新者不泄於海舊者不毁於工而新舊之錢又
俱不藏於戚里府第富民巨駔之家錢可以濟楮則楮
亦可以溢陌行之以乆守之以堅楮之氣脉日有勃勃
[012-7b]
然浸長之意則凡所以蘇民生而壽國脉者盡在是也
及今不圗逮其大壞極弊而後救之則無及矣惟先生
於論思之暇及之陳定宇曰説/利害亦明白
   答汪帥卿綱/書      錢 時
某竊以四陽用壯東郊事興恭惟判府安撫提刑龍圗
大卿尊鄉丈望隆方面化浹畿封對越神天台候動止
萬福某仰惟執事恢宏碩大之譽炳燿當時林下幽人
不敢扳援疇昔以庶幾其一盼素分則然也去年春小
[012-8a]
兒槱辱與之進所以盼睞者甚厚歸來父子相與言雖
極感藏終不敢僣通姓名以為禮孰謂謙德之光特灑
珍汗走使介數百里問路窮山深谷中入下里舍首崇
先契髙誼卓然且以古道相期謀風俗根柢於愚且賤
者自非道心洞照一毫勢分之念不留於胷中不及此
尚論古人容或有之但施之不才豈所宜辱伊川義學
之建使人起敬起歎士習澆訛甚矣沈㝠顚倒日入于
汚險而不自知視古昔聖賢幾若異類此若嬰兒受病
[012-8b]
藥至即服妄死妄生懸於醫手嬰兒本何罪也某每謂
力足以及一鄉者有以善一鄉及一邑者有以善一邑
隨力所及推而廣之亦或救正其萬分然而有力者念
不到此也殖已崇私束於蝸角一身之外隔處藩籬何
暇閔鄉人之不為君子而思所以拯㧞之哉某切切為
之痛心而莫能如之何敬聞髙論如痒得搔四海同風
此其發軔敢不端拜祇賛為吾鄉莫大之幸邪孔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執事舉之見屬殆過聽矣某
[012-9a]
氣質凡下一無所堪支離俗學龎雜半世老境侵尋始
稍知用力之地惟恐已分不了有負此生安敢遽為人
師邪今家事已付兒曹從容山谷間方與唳鶴吟猿共
此朝暮處之英俊之上以解蔽去惑為已任非惟不敢
正自不能是以惕然莫知所承不暇顧方命之為罪也
雖然執事斯舉關係風俗不細天地間㑹當有任其責
者惟不以某之出處係事之舉措則幸甚某又辱台諭
令子姪輩一人與令嗣同處執事不以某為愚陋且併
[012-9b]
信其家之子弟而採録之益難荷矣心非木石如何可
忘但子姪輩素不諳處館之事其間氣未老者固難浪
出而可出者則未免牽制為是頗難其人小兒槱旦夕
過慈溪敬令晉拜面陳𠂻懇矣謹熏沐襞箋仰酬先辱
莫究謝悰千萬瞻望惟切拳拳執事昭代偉人行當大
用以福天下俗間長語某不敢贅區區併乞尊照
   與賈平章似道/書     汪立信
今天下之勢十去八九而君臣宴安不以為虞夫天之
[012-10a]
不假易也從古已然此誠上下交修以迓續天命之幾
重惜分陰以趨事赴工之日也而乃酣歌深宮嘯傲湖
山玩歲愒日緩急倒施卿士師師非度百姓鬱怨非上
以求仰當天心俯遂民物拱揖指揮而折衝萬里者不
亦難乎為今日之計其䇿有三夫内郡何事乎多兵宜
盡出之江干以實外禦算兵帳見兵可七十餘萬人老
弱柔脆十分汰二為選兵五十餘萬人而沿江之守則
不過七千里若距百里而屯屯有守將十屯為府府有
[012-10b]
總督其尤要害處輙參倍其兵無事則汎舟長淮往來
游徼有事則東西齊㑹戰守竝用刁斗相聞餽餉不絶
互相應援以為聨絡之固選宗室親王忠良有幹用大
臣立為統制分東西二府以涖任得其人率然之勢此
上䇿也乆拘聘使無益於我徒使敵得以為辭請禮而
歸之許輸歲幣以緩師期不二三年邊劇稍休藩垣稍
固生兵日増可戰可守此中䇿也二䇿果不得行則天
敗我也若銜璧輿櫬之禮則請備以俟按史似道得書/大怒中以危法
[012-11a]
廢斥之後元兵大舉入侵立信卒于髙郵伯顔得其二/䇿歎息曰宋有是人有是言哉使果用我安得至此乎
有無名子詩曰厚我藩籬長彼貪不然銜璧/小邦男廟堂從諫真如轉竟用先生䇿第三
   上謝疊山先生書     胡一桂
二月六日新安學生前鄉貢進士胡一桂謹熏沐裁書
百拜獻于提刑殿講疊山先生閣下某嘗讀周元公易
通有曰天地間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至難得者人人而
至難得者道德有於身而已夫所謂道德者何也其綱
有三其倫有五原於天品節於聖人通行於千萬世由
[012-11b]
乎此則安不由乎此則危由乎此則為諸夏為人不由
乎此則為蠻貊為禽獸斷斷乎其不可易之論也然嘗
怪夫自開闢以來宇宙不知其幾變而所謂道德疑若
與之而俱變者㝠㝠之表蓋有天焉每於其交際之間
必生一二傑特瑰偉之士以身任道德之寄把握扶植
於不壞不滅之地夫天既以道德重寄付託於其身謂
宜愛之䕶之俾得優游適志以順乎其天顧乃不然或
使之憂患困苦直至殺身而後僅可以成仁或拂亂其
[012-12a]
所為使之饑寒流落瀕於萬死而不得死栖栖焉寄隻
影於遐陬僻壤間而時俗富貴洋洋得志切齒唾罵以
為至愚至癡不通時變自陷於困窮所謂可憐不足恤
者若是而望其把握扶植此道德於不壊不滅之地真
不啻如一髪引千鈞之難何哉蓋不然天地間萬形皆
有弊惟理獨不朽宇宙間固有囿於氣數之不得不然
者而所謂道德之理則實未嘗一息可變茍非其人亦
不能以自行是以必于人是託然人品有不一有盜名
[012-12b]
欺世者有慕名矯拂者有不能忍於饑寒而流涎於富
貴者有牢關固拒於其始而卒喪其節者有自度其才
足以應世而姑守窮約者有其初無力以自奮忽乘機
而遽起者若是者皆不足以任道德之寄往往天亦嘗
厭棄於此是以付託一二人於斯世必使之憂患困苦
殺身以成仁必拂亂其所為饑寒流落瀕於萬死而不
得死如精金百錬曽不變其所守仁以為已任死而後
已者亦以其身不足愛而道德之為可愛且將以愧天
[012-13a]
下之曽儋人爵食人禄者若此者是真可以任道德之
寄昌黎韓子所謂千萬世一人周子所謂道德有其身
者是也遊目八荒思得大人君子道德有於其身者為
之依歸則舎先生之外其誰哉恭惟先生抱三光五嶽
之正氣負三綱五常之重任涉世於強仕之年秉操於
立朝之日一時權奸如虎豹九關磨牙搖毒而浩然之
氣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曽不為之撓屈居常抱膝
林泉朗誦先生大雅之章想見人豪而雲泥懸絶無階
[012-13b]
趨拜兹者恭聞蟄神龍於九淵翔鳯凰於千仭儉德自
持而爵禄不足以移高尚自立而王侯不足以屈斯文
倚為命脉衣冠賴以綱維義夫節婦得所標表以益堅
亂臣賊子有所觀望而羞愧道德之興廢關係於先生
之一身而把握扶植之責甚重而匪輕也故昔也危言
危行人不得以議其訐今也危行言孫人亦莫得以議
其脂韋梅福之於炎劉淵明之於司馬時不同而處亦
異也嗚呼天地猶有憾粹乎先生之行終不能疵日月
[012-14a]
猶有蝕昭乎先生之心終不能蔽雷霆猶有伏烈哉先
生之氣終不能遏此真所謂道德有於身而千萬世一
人也稍有志於道德之士敢不承下風而望餘光哉某
安定㣲宗古歙士族五六歲而讀父書十八而登名天
府年少氣鋭粗亦為有志於當世者夫何天池之翼未
展而回溪之翅已垂孟明之舟未焚而郟鄏之鼎已易
事蓋有大謬不然者我之為我亦無復有志於斯世矣
且比年以來天疾其軀神奪其聽庸人孺子莫或肯半
[012-14b]
指屈中夜以思黙然領㑹意者造物仁愛之深故欲使
為無聞之人專心致志於學行乎仁義之途遊乎道徳之
源無迷其途無絶其源而已乎環視其家圗書滿屋而紫
陽夫子之易門庭幸而獲入獨謂本義提綱振領而節
目未詳於是又取語録而附之纂集諸説間贅已意至
若卦象之異同文言之疑義自漢儒以來千有餘年未
能有灼知其説者某一旦若有陰相而黙啓之於是作
為卦象圗説又作為疑文言辨卦體之未有圗也而圗
[012-15a]
之十翼之未有論也而論之啓䝉本義有大功於天下
後世而人莫知也又表而出之凡此者豈謂絺章繪句
以為能記事纂言以為多哉亦以明經乃儒者事况大
之為天地幽之為鬼神明之為君臣治亂别之為賢姦
進退于以立三才之道于以順性命之理于以盡事物
之情通天下之故莫不畢備於易於此乎有得焉亦庶
乎身心收斂不至外馳而所謂至尊之道至貴之德亦
由是以不失焉爾書成而鄉之老師宿儒亦或為之許
[012-15b]
可某亦自慶歲月之不虚度矣今海内以先生為道德
之宗主人物之權衡某是以不逺千里往拜函文塵滓
視聽求片言以為之黼黻倘儌先生之高名令譽傳之
無窮施之罔極某何幸吾易何幸惟先生進而予之實
惟門士之至願干冒師嚴下情不勝戰慄俟命之至
   答方虚谷問天原發㣲書一 鮑雲龍
來諭謂冬至子半前半月屬舊歲後半月屬新歲夜半
子時前四刻屬今日後四刻屬明日因衍為𤣥武龜蛇
[012-16a]
二物之説而以朔易對㒺㝠為非遂舉朔方朔漠朔黨
朔雪皆指朔之一字為北方之一而未嘗分西北為朔
東作南訛西成與朔易止是一義而未嘗分朔易為二
先生之言偉矣愚謂不然以地理方所言之則指北
方曰朔方足矣以包涵義理為言則不容不變文以名
之曰朔易也故堯典三方皆曰東西南而獨於此不言
北而言朔易一不同也三方皆言平秩而獨此一方言
平在二不同也蔡九峰解朔之一字謂萬物至此死而
[012-16b]
復蘇猶月之晦而有朔既明其有二義矣又解易之一
字謂冬月歲事已畢除舊布新所當改易之事亦明其
有二義也以至月令所言數將幾終歲且更始程子亦
曰北方終其陰而始其陽其分朔易二字為二義尤明
白𤣥有㒺有㝠釋者謂乾貞一德而㒺㝠二焉謂㝠當
為北㒺當為中正與朔易相為對待者也此正固兩義
龜蛇兩物人身兩腎皆有得於北方朔易之象焉不可
誣也因是推之坎北方卦也亦有兩義焉其在先天圗
[012-17a]
本一坤而在北爾乾以九二之竒下交於坤六二之耦
於是成坎之象兩合為一一又分兩竒耦耦竒生生化
化變為十百千萬之不齊者皆不能逃乎坎精之兩矣
淵乎㣲哉
   二
來諭不滿二百餘字而天地之機剖矣因記兒時嘗侍
東里葉公知天者也問乘槎之事謂水從海逆流入天
河循環天地中皆水也水溢無去處則奈何公笑而不
[012-17b]
答有友從旁代對謂海有沃焦石水至一吸而乾海有
尾閭穴水至一洩而盡愚曰吸與洩有限而水無窮亦
未之信也及閲隋志謂陽精炎熾入水則竭百川歸注
足以相補故旱不減而浸不溢此説固善又遺氣而説
未瑩至子方子之言一出不取沃焦尾閭而取日衆聵
俱醒真名言也足以破千載之惑矣愚猶有水與氣之
説附于後以求印證焉葛洪釋渾天曰地居天内天大
而地小表裏有水天地各乘氣而浮此以水與氣竝言
[012-18a]
也何承天曰天形正圎而水居其半地中髙外卑水周
其下日東出暘谷西入濛汜亦曰咸池四方皆水故云
四海朱子曰日月出水乃升于天其西下又入于水此
專以水言也初不言日能涸水水從何歸虞聳曰天形
穹窿如鷄子羃其際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氣之上譬
如覆奩於水而奩不没氣充其中也張子曰虚空即氣
減一尺地則有一尺氣但人自不見爾又曰氣之散於
太虚猶冰之疑釋於水邵子曰其形也有涯其氣也無
[012-18b]
涯程叔子曰有氣莫非天岐伯對黄帝問曰大氣舉之
皆以氣言者也愚謂言水不言氣水從何生言水與氣
而不言日二者何從消長合而論之水也氣也日也三
者相為循環於無窮此天地之所以為天地也故曰天
依形地附氣邵子之言當矣水不涸於沃焦尾閭而涸
於天之日先生之言卓矣蓋日圎鏡千里無幽不破升
天則萬物焦入海則萬水涸水不涸則盈而溢易至汎濫
涸而不生則氣與水俱竭天何以包地而運轉不窮愚
[012-19a]
以意為之説曰天包地外所以浮之者氣也所以浮是
氣者水也氣與水合生生不窮所以能浮天地而升降
之者也夫天一生水神為氣主神動氣隨氣為水母氣
聚則水生所以呵氣而成潤今雲蒸霧滃則水珠流出
山川出雲則時雨以降是其證也故天地陰陽二氣日
夜流轉日夜熏蒸氤氲相感自有許多氣亦自有許多
水生氣則生水生水則助氣氣與水未嘗相離使水溢
而無日從地下以涸之則陰氣日盛而陽氣日㣲有日
[012-19b]
以助之則扶陽抑陰而水不能為天地間之沴矣然日
為火而常明月為水而有盈虧者隨日以為之進退也
驗之潮汐可見易曰明入地中明夷日從地下轉也天
在水中為需浮之以水也故日一升而在天之陰氣無
不散所以為晝日一入而地下之水氣無不消所以為
夜是日也者所以下抑陰上扶陽以與天地相為長乆
者歟
   代胡安國通吳草廬求明經書院記書
[012-20a]
               胡炳文
九月十五日新安後學胡淀再拜奉書司業草廬先生
師席是日也文公先生始生之日昔臧榮緒用庚子日
拜五經是為夫子始生之日婺源文公父母邦禮以義
起黎明釋菜竣事復再拜而作是書惟先生其鑒之淀
切謂六經者聖人明天下萬世之大經以經天下萬世
者也其體全體其用大用六經未作六經之理在天地
化育中在聖賢事業中六經既作天地萬物之藴聖賢
[012-20b]
之心之事業又在六經中三代以上經未全而經之道
行秦火而後經不全而經之道彌破至寳元明道間安
定先生始教人明經學然後為士者稍知經有體有用
既而明於伊洛大明於我新安經非不明也然學者淪
於舊習非絶類離倫以為髙則以希世取寵而安於卑
於是經學始若無用於天下近年科舉未興學晉帖誦
晚唐詩筆跡聲氣稍似之哆然以士自名謾不知經學
為何事某新安晚出於道未有通曉然自我明經翁以
[012-21a]
來十四世矣經學之晦也不能不朝夕為已憂輙不自
畫創書院扁曰明經三年始潰于成告于有司又三年
始從所請延明師膳養講肄日以為常近來者傳科詔
新班第一場明經書院題扁若逆知天意而為之者天
相斯文其在兹乎然非大手筆記恐無以詔方來傳永
逺也仰惟先生道髙而器宏經明而文古監學坐臯比
天下士皆想慕其風采及幡然而歸又莫不欽仰其德
義易講所傳僅一二如以闔闢往來為神物分合之妙
[012-21b]
明經如此真可謂明經也記我明經微先生其誰歸欲
望師慈特揮名筆闡明六經全體大用之妙俾學士有所覺
悟一掃舊習可以繼絶學可以開太平經遂不為無用
於天下其所關豈淺淺哉創造縁由併上梁文謹用拜
呈侑書以幣深虞輶凟惟師慈其采納焉
   答髙巖起論潮書     吳觀望
至元十八年秋八月十有八日足下觀潮浙江亭有詩
明日書以遺予若致疑於逆流之水有可詰者吁其可
[012-22a]
詰也耶其不可詰也耶予不得而知也然朱子註騷謂
潮以月加子午之時一日而再至則亦未嘗無説敢即
是試為足下誦所聞焉蓋坎者月之體月者水之精月
與水一而已矣在天為月在地為水天有陰陽太少而
月為太陰地有剛柔太少而水為太柔古人以方諸取
水於月其氣類固相感也而况夫子午之位乃陰陽之
始於其所始而月加焉則陰與陽感而陰以升陰與陰
遇而陰以盛水陰類也當其所加之時湧而逆上從其
[012-22b]
類也月一晝夜几一加午故潮一日再生月一日退天
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故潮日遲於一日所以初三之
潮晝遲而入十八之夜十八之潮夜遲而入初三之晝
也一月之間生明生魄潮一再盛焉生明之潮則自前
月二十六長水謂之起信歴晦朔至月三日謂之大信
初四潮勢漸殺謂之落信歴上弦至月十日謂之小信
生魄之潮則自十一始長歴望至十八而盛自十九始
殺歴下弦二十五而衰其起落大小之信亦如之天下
[012-23a]
之至信者莫如潮生落盛衰各有時刻故潮得以信言
也月於一月之間漸遲而縮一日潮於兩信之内漸遲
而縮兩潮秋月最明秋潮最盛亦其理然也又嘗即易
考之坎為月魄離為月魂震生明也兊上弦也乾望卦
也巽生魄也艮下弦也坤晦卦也生明之盛非無故而
盛也坤一索而得長男故盛過兊少而往則衰矣生魄
之盛亦非無故而盛也乾一索而得長女故盛過艮少
而往則衰矣驗之於月參之於卦潮之理其殆庶幾乎
[012-23b]
或曰誠如是則陽之盛莫如乾陰之盛莫如坤潮不於
是焉大而顧大於震明巽魄何耶曰兹又先天後天之
説也不本諸先天無以見造化之全體不參諸後天無
以見造化之妙用先天之卦體也乾坤離坎位於四正
震巽艮兊位於四維而月之周天實配之後天之卦用
也退乾於西北退坤於西南父母老而不用而長男代
父長女代母居東南生長之方天地間萬物萬事咸於
此乎權輿故其為氣也莫盛焉而潮之大信實配之月
[012-24a]
配其體則陽為明陰為魄而乾坤當望晦之位乃陰陽
之極也潮配其用則長為盛少為衰而震巽當大信之
候乃陰陽之長也夫如是則其不乾坤而震巽也有由
矣或又曰亦何以知其必取於卦耶曰以納甲家知之
納甲者如生明之月昏出于庚震則納庚生魄之月晨
見于辛巽則納辛之類是也陰陽者流用之率驗則月
與卦相為用也審矣潮而有取於月也不亦有取於卦
乎哉或又曰月之説然耶則潮之為候亦宜月半以前
[012-24b]
由㣲漸大月半以後由大漸㣲以象夫三五而盈三五
而虧可也今乃於明魄之生兩盛焉何哉曰明魄之盛
固已如前所云矣然月一月一周天而一日之内則一
加子一加午者也潮於月加子午之時一日再至故亦
於月生明魄之日一月而再盛焉月之一潮之再若不
相似而實相感召非深於理者未易以語此或又曰子
所論浙江潮也他江亦有潮其遲速不同何與曰潮之
生必生於月出之海浙江之去海為近故其至也如時他
[012-25a]
江所去有逺近故所至有遲速爾或又曰古今言潮者
必推浙江亦謂銀山雪屋有頭數丈此為異爾他江之
潮第如湧水復與此不同何與曰浙江去潮生處近掀
天沃日之勢方盛而不可遏赭山龕山横鎻江口頓然
斂寛就窄其勢必至於衝激奔射也他江去潮生處逺
逺則必殺故但湧水而已又何疑焉管蠡如此未知其
與先儒合否也不敢自以為是亦不敢出以語人既承下
教豈可虚辱倚韻賡呈并著斯説㣲足下無以發予之
[012-25b]
強言尚相與訂正之幸甚
   上蘇參政天爵/書     趙 汸
汸生窮山下邑賦性愚拙自其修於身者猶扞格不勝
是懼於四方事蓋不待言是以當科詔屢頒羣材彚進
之秋而終不敢持不足之資以僥倖於一得蓋羽短者
蜚近足蹇者步遲理勢則然非由矯飾而閣下一見乃
獨憫其沉淪欲進諸俊選之場以増益其所未至噫閣
下之心豈徒為汸發哉計天下之賢者閣下莫不皆欲
[012-26a]
其出為世用不賢者閣下莫不皆欲進而教之顧小子
不當厚意推閣下之用心收效於天下可也是以姑蘇
舟中侍坐時嘗以郡邑學校廢弛為言而使命亟來言
不及究故敢申其説以獻閣下幸一覽焉竊聞天下之
患莫大乎士大夫廢學而民不知義使士大夫皆知學
而民知義則學道愛人之政舉而尊君親上之俗成政
舉則漁奪椎剥之風息俗成則倍畔崩離之禍無自而
生其得失蓋甚明也三代盛時教民養士之法達于天
[012-26b]
下皆由内及外相為終始涖官從政悉取諸其成材而
用之其或上下不相應和聼其散漫四出而欲一旦收
其人以充任使恃其心以為垣墉者蓋未之有也國家
混一天下許文正公首開成均之教以輔成治世之隆
列聖責成具有明法故雖小有廢墜易為興舉郡邑無
逺近大小廟學具修先賢歴履民間義塾列為學官者
不可勝計亦云盛矣乃獨教養無法師弟子去留不常
其甚者大抵與市井聚徒相類材德之成否何由可見
[012-27a]
田租廩粟蠧蝕於庸人鄙夫之手往往傅㑹生員姓名
連簡累牘以待稽考奸民更相刼持所在金榖狼籍殊
甚前代欲聚士而教者嘗患無以食之我世祖皇帝定
制郡邑長吏不得擅用一錢獨在學校者捐以與士無
所愛惜其恩德甚厚而士終不被其惠真可為長太息
者矣其失在生員無定額選補考察升貢無通法為教
官者又皆循資而來故長吏得以好惡為緩急風紀之
司亦無從而察其實矣大抵下之於上不從其令而從
[012-27b]
其意今貨物粟米之政督責嚴宻間不容隧而育材興
化之方謾不知省西方秘宻之教行乎王公大人之上
禱祈禳祝朋呼膜拜家自為俗人自為法者又紛然於
卿大夫之間道宮佛宇所在増盛支流旁出與居民雜
處不可勝言而所謂先王之道人倫之教者天下郡邑
之間湮㣲泯廢如此欲士大夫皆知學而民知義難矣
竊謂為今之計當從朝廷定為條畫使郡縣長吏擇民
間子弟之可教者大學小學隨所在參酌為額其流官
[012-28a]
子孫皆補郡學生員鄉貢罷歸願入學者聽之數多則
均諸書院及廩食有餘之處大小學職由科目入官更
采前代優崇之意陞其品秩均賜印章使得以成官府
嚴簿籍治田糧行賞罰其專任訓迪則士大夫之老於
其鄉者有官而需次者山林奥學者皆得為之然必使
諸生求其道德經藝可為一鄉一邑師表者長吏卑辭
厚禮以延致之身率學者而敬事之以盡古者公卿大
夫隆師取友之誼田租寡少者許於官田添給或從義
[012-28b]
民捐輸其所以為教者則以國學成規為準又取前代
法本經外益以吉凶二禮律令書算皆許兼習其敏學
修行恬静有守者則長吏加禮貎以表異之縣間歲校
其優者貢於郡其不與者得推擇為縣吏甚不率教者
屏之郡三歲試其中等者與鄉貢之士偕行赴省不與
者得擇為郡吏自行省罷歸者即郡學講業以俟再貢
自鄉舉者亦須試於郡而後遣以革凡庸輕妄玩擾場
屋之弊凡郡邑校試只以經義對策合為一場長吏親
[012-29a]
臨糊名謄録而後考諸經各取一句為題則非通全經
者不敢倖中經題臨試各擬十數以上使一人射而取
之揭以示衆則請託不行凡部使者至學諸生皆得賛
名祇謁間取一二觀其所業以勉勵之假託占籍者去
之如此則為士者䝉教養之實在官者獲師友之益然
後可以塞債吏冐儒之路廣賢才進身之途回斯民向
道之心一四海未同之俗而又必察之於幾㣲持之以
悠乆使善人日多而世鮮乏材之歎民風漸美而人懐
[012-29b]
尊上之心庶幾學校之設不等於具文者矣夫先王恐
斯民之易散而難聚易分而難合也故養以井田教以
學校而因其法以維持之收其賢者能者而共理之使
中外逺近均齊方正精神徧攝喘息貫通天地之間共
為一體卜年雖近終必過之今土宇廣大亘古莫儔蓋
有前代帝王之所願見而不得者既以畫地為限揭其
品彚之名以分異之而親疎貴賤崇卑勞佚之殊益懸
絶矣惟教民育士無間邇遐茍以濶於事情不為修舉
[012-30a]
則所以一道德同風俗起斯民之視聽而結其心者果
何在乎今聖天子求治如不及既選賢守令以嘉惠疲
民則興學育材移風易俗此其時也閣下以人材世道
為已任志念所存見乎辭色故敢忘其僣妄竊述是説
以獻焉法先王鄉校之實成許公未究之心以賛國朝治
教之美於無窮非閣下尚誰望哉京學之盛必有成法
亦可推之天下否汸居家養親讀書冀有少進以無負
於門牆惟静修先生曹學士虞先生碑文無由一見爾
[012-30b]
干冒清崇不勝悚息
   答倪仲𢎞先生論中庸輯釋書
               趙 汸
汸屢讀中庸輯釋纂録儒先精義大畧不遺良不易矣思
欲罄竭愚慮少副謙德之萬一而涵泳所聞未之有得
袁氏所録吳先生諸説多宗程子其異同之故亦非一
再省覽所能驟决也是以雖欲妄有指陳而自知其非
未敢輙竟其説嘗觀朱子自序有曰沉潜反復蓋亦有
[012-31a]
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領者此蓋語人以其先難
之故後得之由使毋以易心求之也既曰恍然又曰似
有則有非指要綱領四字所能發明者矣夫是之謂知
德夫是之謂知道而知言其效也其曰然後乃敢㑹衆
説而折其𠂻則可見前是殆有所未暇焉蓋其於明善
誠身真修實踐如行者之赴家其至可期饑者之得食
其飽可必至夫一旦豁然貫通之日而後衆説之同異
得失折之於此無一不得其衷焉非揣摩比較從事於
[012-31b]
行墨者所可同年而語也區區自謂如汸等軰資質之
凡近心思之麤淺茍不能於為已為人之際一刀兩段
發憤刋落然後實求反已親切之訓以致其下學上達
之功而徒爾朝繙暮閲口誦手鈔則是終身無由知至
畢世不能意誠而釋迦達磨果賢於孔孟矣若夫先生
志意之誠確工力之專勤而虚已擇善無間物我其所
存所就豈晚學所能與知但近日前輩著述殆類夫借
僕鋪面張君錦繡者恐不足為先生道爾仰戴親愛之
[012-32a]
厚常切愧歎深懼有負所期故敢傾倒其胷臆之私其
是其非尚幸明有以教之是所願也
 
 
 
 
 
 
[012-32b]
 
 
 
 
 
 
 
 新安文獻志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