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3 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安文獻志巻五    明程敏政 撰
  奏疏
   乞賜晉太尉陶桓公廟額狀 朱 熹
據都昌縣税戸董翌等狀伏覩夲軍牓示詢訪先賢事
蹟數中一項晉侍中太尉長沙陶桓公興建義旗康復
帝室勤勞忠順以沒其身謹按圖經公始家鄱陽後徙
潯陽見有遺蹟在夲軍都昌縣界及有廟貌在本軍城
[007-1b]
内及都昌縣水旱禱禳皆有感應未委上件事蹟是與
不是確實且翌等係都昌縣居民縣境之南北的有陶
威公廟二所其神聰明正直隂有所助廟貌建立年代
深逺逐時居民商旅祈禱無不感應兼本廟邉臨匯澤
大江水勢湍急綱運舟船徃來祈禱風濤自然恬静前
後廟記聲述分明今來翌等不敢没其實陳乞詳酌具
録陶威公靈應事蹟保明奏聞乞加封號本軍所据前
項狀述尋行下都昌縣勘㑹得董翌等所陳委是著實
[007-2a]
保明申軍及繳到江南劉羲仲所撰公賛曰晉太尉陶
威公侃有大功於晉讀其書凛乎若見其倡義於武昌
破石頭斬蘇峻何其壯也東坡蘇公嘗為予言威公忠
義之節横秋霜而貫白日晉史書折翼事豈有是乎且
就其説考之威公夢生八翼登天門九重登其八閽者
以杖擊之墜地折左翼及握彊兵居上流濳有窺覦之
志輒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心之所寓者為志神之所
寓者為夢何自而知其然哉至其書梅陶稱機神明鑒
[007-2b]
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豈不信哉魏武起徒歩倡義
兵非若威公威名之著也以漢徳之深磐石之固可折
箠驅之以息天下之禍非若成帝削弱之資也董卓之
亂未必大於蘇峻魏武之功未必過於威公保兖州以
為固挾天子以為資其意安在則其託興復以為名是
乃窺漢之計也名莫大乎忠孝分莫大乎君臣若魏武
無忠臣之節其所謂機神明鑒者姦雄耳威公豈其比
哉始蘇峻之禍賊將害其子者馮鐡也馮鐡奔石勒為
[007-3a]
戍將石勒畏威公之彊殺馮鐡石勒自以為一時豪傑
標置二劉之間俯視曹孟徳司馬仲達而氣出其右顧
畏威公如此威公没距今幾千年所在廟祀之都昌縣
南北廟為尤盛廟屢廢而屢興由其有功徳於斯民者
厚也又繳到近世撫州布衣吳澥所著辨論曰卓哉陶
士行之獨立也方魏晉之際浮虚之俗揺蕩朝野一時
聞人逹士名卿才大夫莫不陷於末流罔知攸濟唯士
行深疾時弊慨然有作蓄其剛毅沉厚之氣秉其忠慤
[007-3b]
正固之節以與流俗爭衡雖動而見尤所向白眼一入
仕途荆棘萬狀而方寸耿耿者未始少渝終日自運百
甓於竹頭木屑間纎悉經營雖一束之穟劬勞不怠當
時名士觀之宜若老農俗吏無足比數而士行確然為
之不屑也卒能恢廓才猷立功立事以大庇斯民當晉
室横流之中迄為厎柱自非明智獨立安能臻此哉然
覽庾亮之傳應詹之書則疑侃有跋扈之心觀温嶠之
舉毛寳之謀則見侃有顧望之蹟比至灑血成文登天
[007-4a]
折翼動可疑怪豈有是事哉此盖行髙於人衆必忌之
加以蘇峻之誅庾亮恥為之屈既士行溘先朝露後嗣
零落而庾氏世總朝權其志一逞遂從而誣謗之耳秉
史筆者既有所畏何所求而不得哉是其旁見曲出乃
所以證成其罪也然觀士行義旗既建一麾東下子喪
不臨直趨蔡洲一時勤王之師蔑有先者暨元勲克集
實主盟而退然不有旋師歸藩既坐擁八州據上流巳
重泰山晉輕鴻毛移其宗社曾不反掌而臣節益脩未
[007-4b]
始擅作威福以自封殖朝廷憚其勲名毎加疑備而士行
泰然曾不少芥胷次及末年臥疾封府庫而登舟舉愆
期而自代視去方伯之重不啻脱屣其臣節終始夷險
無一可訾有晉二百年間卓然獨出不忠之迹果安在
哉今舎其灼然之實而信其似是之虚豈可謂善觀史
也哉嗟乎自古欲誣人而不得者必汙以閨房之事以
其難明故也今晉史欲誣士行而乃以夢寐之祥是其
難明殆又甚於閨房哉然不知士行而實懐異志則如
[007-5a]
此夢寐之祥正合自知耳人安得而知之晉史以此待
士行其智果不得與小兒等其説固不待攻而自破云
本軍今檢準乾道重修令諸道釋神祠祈禱靈應宜加
官爵封賜廟額者州具實申轉運司本司驗實具申及
詳本縣繳到文字所以發明公之心迹尤為明白有補
名教理宜褒顯而公位登三事爵冠五等當時所以品
節夀名者亦已稱其行事之實今据士民陳請欲乞朝
廷詳酌特賜廟額以表忠義更不别賜爵號須至申聞者
[007-5b]
   奏均減紹興府和買狀   朱 熹
臣聞祖宗初立和預買法先支見錢後納紬絹民間實
賴其利至形於歌謡而當是時本路漕臣有私於越州
者其吏復私於㑹稽故此郡縣所抛獨多其後請本之
數遂為嵗額錢不復支絹日益貴以至今日而白著之
科反為一州無窮之害故建炎元年太上皇帝登極赦
書有曰和預買法本支實價訪聞官司立價甚低或髙
擡他物價值準折或以無實虚劵充數甚者直至受納
[007-6a]
未支本錢不遵條限前期起催急於星火今來上供之
類欲依祖宗法其和預買有前項違戾守今并轉運司
並以違制論加二等仍委提刑司覺察每嵗於依限後
一月内具有無違戾聞奏不以實聞與同罪則是太上
皇帝再造之初聖慮之深固已及此矣兩聖相承於今
五十餘年廹以軍國之須所資至廣卒未能有仰稱睿
謨預支實價以復祖宗之舊者臣等竊思其次獨有擇
其甚處如紹興府者少觧其倒垂之急為庻幾爾然欲
[007-6b]
去紹興和買之害使無姦弊稍得均平而不先減其當
日請本之額譬如負千鈞者背膂之力既巳不堪乃不
知減其所負之物但欲移而寘之懐袖亦必無益於事
矣故臣等於此首陳減額之説而議者以為有虧經費
必不聽許臣等雖愚有以知其必不然也臣等仰觀陛
下愛育黎元如親父母有以病告如切其身如頃年四
川之虗額饒州之金徽州之絹汀州之銀青陽星子之
税放免蠲除不可勝計而連年水旱施舍貸給何啻數
[007-7a]
十巨萬何獨於此知其為害之甚而不出捐數萬匹者
以紓之乎況近者已䝉聖恩減免天慶攅陵等處和買
一千餘匹固已漸示救患除弊之端矣然通計之人戸
所減每匹纔及一尺有竒而坊本煎鹽坍江放生四色
所放尚未除免則臣等所以望於陛下者不但如此而
已臣等竊見浙西和買最重去處無如臨安府而其數
纔及八萬餘匹欲望聖慈將紹興府且依此例為額蠲
其餘數至於版曹經費或有所闕乞量撥内帑之蓄以
[007-7b]
補其數則聖澤下流人知徳意舊弊庻乎其可革矣
   論恢復狀        吳 儆
臣切惟陛下英略神武度越髙光粤自龍飛鋭志恢復
憂勤宵旰十有七年考其成效邈未有期皆由前後將
相之臣為陛下建恢復之䇿者初未嘗知天下之大勢
與天下之大計故其進也或失之太鋭其退也或失之
太速進退遲速屢失事機馴至自沮以至於今間有言
恢復者或笑為踈狂或指為迎合雖陛下十七年之鋭
[007-8a]
志未必不厭聞而輕議之臣本書生豈足以言恢復之
䇿然臣嘗深究自古英雄所以爭天下混區宇之計試
為陛下陳之臣聞天下之大勢有二取天下之大計亦
有二有紛紜未定之勢有立國相持之勢紛紜未定之
勢利疾戰立國相持之勢宜緩圖利疾戰而緩圖則有
養虎遺患之禍宜緩圖而疾戰則有䘮師自蹙之災自
漢唐以來英雄之所以爭天下混區宇者雖所遭之時
不同所成之功或異而其大計未有能易此二者國家
[007-8b]
靖康建炎之初紛紜未定之勢也紹興治定之後立國
相持之勢也尼雅滿烏珠不能得志於靖康建炎之際而
海陵乃欲大舉於紹興治定之後北人之計既已失矣
方海陵之就戮中原之勢幾至紛紜迨葛王之定位南
北之勢復成立敵海陵就戮之初諸將不能度淮而發
一矢葛王定位之後張浚虞允文乃欲長驅而定中原
前日之計又已失矣今之議者不深究前日之失而審
察天下之勢故持茍安之説者則惟欲保守江左為欲
[007-9a]
速之計者則便謂中原可平臣願陛下考自古英雄所
以取天下之勢而決一定之計公擇將相而乆任之君
臣相與日夜為謀治兵積粟涵勇韜力以竢彼之勢若
彼之勢寖以陵夷則以舟師出其東以蜀兵出其西且
戰且守稍稍前進東自齊以圖晉西自隴以圖秦使之
見可而進則得以爭利知難而退則可以固守為祖逖
譙梁戰守之計而無桓温劉裕深入逺鬬之患則中原
固在吾度内矣若彼之勢遽已壊亂則糾合諸路之兵水
[007-9b]
陸並進陛下身將重兵以天聲震之則一戎衣而天下
可定若彼之勢未至陵夷未至壊亂則吾一兵一騎未
可輕動然自夾攻燕雲甲子行一周矣彼之陵夷之形
已見壊亂之期可必惟陛下日夜圖之若厭迎合之論
置中原於度外狥茍安之説姑為保守之計臣聞有志
於上而止於中有志於中下焉而已臣草茅賤士非所
宜言惟陛下幸赦其愚錦溪洪氏揚/祖曰至論也
   論大臣近臣狀      吳 儆
[007-10a]
臣聞為天下國家者必有朝廷大臣亦必有左右貴近
之臣二者其職不同而聖人所以待之之體亦異朝廷
大臣當待之以誠而使之任天下之責左右貴近之臣
當待之以恩而勿令預朝廷之事待之以誠既盡矣而
不能任天下之責則國家有公法不可得而廢待之以
恩既至矣而復預朝廷之事則天下有公論不可得而
掩陛下聖學髙明博極今古其於前代帝王是非得失
之迹固已歴覽而熟究之矣何待螻蟻之臣區區之言
[007-10b]
然臣之私憂過計欲望陛下更垂聖鑒深察事體凡所
以待朝廷大臣者公擇其人而責之以天下之事其不
能任責則國家有法惟陛下所施凡所以待左右貴近
者髙其爵禄而勿令預朝廷之事則天下公論無得而
非國家之法既正則總攬權綱莫此為大天下之論既
息則君臣之恩可以終全非惟盛世之美事亦左右貴
近無窮之福臣草茅之人不識忌諱然非恃陛下聖明
亦安敢及此惟陛下赦其愚朱子與南軒書曰吳儆者/聞對語亦能不茍不易不
[007-11a]
易此等人才與温良博厚之士世間不/患無之所恨莫能總其所長而用之耳
   初開講筵劄子      程 珌
臣聞人主之學貴乎力行而已傅説之告髙宗曰非知
之艱行之惟艱又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夫知而必
貴於行聞而必見於事是豈徒知徒聞哉三代而來英
君誼辟知以講學為務者必以功業見於天下至若叔
季之世豈無聰明之君惟其不務君人之大徳而好文
章之小技至與臣下較工拙於一章一詠之間而紀綱凌
[007-11b]
遲政刑敗壊生民塗炭則未嘗一過而問焉夫如是則
又何取於學哉我宋龍興聖聖相繼觀堯舜之用刑而
深懲近代之宻網我藝祖豈徒學乎觀周公之無逸而
重戒人主之自豫我仁皇豈徒學乎觀大禹之儉勤而
力非人主之貪心我孝宗豈徒學乎先皇嗣統仰法明
謨推其所學而見之躬行則敬天而愛民進賢而斥佞
堲讒説容直言恤兵而省刑輕徭而减賦嚴將帥之選
謹符節之擇用能三十一年之間方内乂安舊疆浸復
[007-12a]
卓然有中興復古之漸是皆學形於治而治本於學也
恭惟皇帝陛下仰膺厯數丕紹基圖飛龍在天萬物咸
覩既能以講學為先必當以躬行為急凡經訓之垂史
冊之載事之渉於事親者必反覆講明而躬行於寧神
養志之間事之渉於進賢斥佞者必反覆講明而見於
觀人察事之際事之渉於嚴監司牧守將帥之選者必
反覆講明而見於博採公言之時凡事之闗於治體言
之渉於教條必辨明審是而力行之若夫多聞以為博
[007-12b]
多記以為富無益也徒以惑聖志而煩聖聽耳夫如是
則志慮堅定聰明益開措之政事功業日隆上有以稱
先皇付託之意下有以報慈幃擁佑之恩上天眷休與
宋無極宗社幸甚生靈幸甚曹𢎞齋曰洛水文尊重局/量大好處極髙乃其天才
之不可及然/亦有容易處
   論臣下當同心協議䟽   吕 午
臣聞興起天下之治易和平士大夫之心難盖士大夫
之心乃治亂安危之所係也使其心和平無分彼此則
[007-13a]
念慮一務於治國言議必期於可行髙不沽激而為茍
異之空談卑不詭隨而為茍同之腐説詞符於意事應
於詞講明精詳規畫堅定上以是而出命下以是而奉
行綱目牽聨臂指應順内與外相叶人與巳皆同心力
既齊朝夕申儆一日行之有一日之效一嵗行之有一
嵗之功何至於皇皇而不可為哉奈何人心不同有如
其靣私見角立公道消亡此有謀焉未必非也方欲行
之而彼之竊議己揺於其旁彼有言焉未必謬也方欲
[007-13b]
舉之而此之異議復梗於其後寧於誤國莫肯降心以
相從寧於敗事莫肯屈意以協濟十羊九牧一國三公
取舍既難推行罔定前法淆於後令舊章訛於新制晨
朝之説不保其莫夜之復爾今日之事不保其明日之
皆然但聞議論之繁多不見施行之事實此嵗月所以
虛度治功所以不立而微臣所以痛心疾首而不容已
於言也方今外患未息國歩方艱陛下宵旰靡遑虛懐
無我兾一聞於至論宰輔寢食俱廢弊精竭神期共濟
[007-14a]
於艱難而士夫不能一心以維持國論戮力以共圖事
功胷中各險於山川語下互生於矛㦸九重之聽之也
罔知所適從四海之聞之也益加其皇惑事之小者尚
不可望其有立功之大者何以望其有成臣恐楮幣稱
提之以漸此平穏而可行者也又將以求快意而變矣
和戰備守之相為用此㫁㫁不可易者也又將以立偏
見而揺矣當人才乏使之時欲從事於舍短取長之説
未必不又以罔功為言而易之當財用窘匱之時欲從
[007-14b]
事稽考措置之説未必不又以生事為言而已之凡事
如斯日復一日天下不復有可為之事事功不復有可
成之期豈不大可惜哉揆厥本原端由士大夫之心不
能以和平是以議論之多不能以歸一也臣竊思之天下
之事其始也不厭於多議其終也必貴於有以主其議
始而議不多則無以反覆講明而求真是之歸終而無所
主則無以果㫁力行而期事功之濟是必羣工百執事聚
而議於下陛下與二三大臣相與主其議於上不責其議
[007-15a]
之全利而無害惟擇其議之害少而利多見之也明行
之也果不輕狥而漸變不乍為而遽巳則其成也可候
而其末也無憂矣商鞅不足道也猶能堅持示信之説
以賛孝公而卒以強秦范蠡未足多也猶能堅持驕吳
之説以賛勾踐而卒以伯越孰謂以自有之天下乃泛
泛而無所主以危廹之事勢乃悠悠而不早圖哉王猛
之遣麻思也及暮而符己下出闗而郡縣皆巳被符韓
滉之遣何士幹也歸家而薪米已羅門登舟而資裝器
[007-15b]
用無不周備安有使一人則遲留而不果行舉一事則
牽制而不能決者盖上有定議則士大夫之心不容於
不和平而天下之治不容於不興起矣一得之愚惟陛
下裁之臣不勝惓惓
   論權綱不可下移奏狀   吕 午
臣聞有以收天下之大權必有以持天下之大權大權
者人主所以奔走四方鼓舞羣動使之惟上所命而共
起治功者也故可收而不可散可持而不可縱方其散
[007-16a]
也而知所以收之及其收也而又知所以持之則庻乎
不至於縱而且不至於散矣臣恭惟陛下新政以來于
今六年矣權之散者亦既收之矣是宜天下之人舉承
上命而無有所違天下之治悉如吾意而無有不舉然
日復一日嵗復一嵗下肆玩侮上務姑息作之而不應
倡之而不和文移往復非不可觀事功繆悠初無其實
得非以大權雖收而未知持之以奔走鼓舞歟且國用
莫切於財賦也今也非違法以横取則有變公而為私
[007-16b]
爾國事莫急於軍期也今也非傲令而不從則有具文
以相應爾侵疆所當早復也其肯慷慨而任責者誰歟
徒聞敵人據吾要害役吾人民耕種吾土田以為長駐
不退之資掠取吾財用以為待時㑹攻之舉盖向者以
易我而致豐黄之敗今者將懲創而為報復之謀此其
為患益可畏矣流民所當安集也其能多方以區處者
誰歟徒聞淮民彊者噬弱衆者併寡無業可復而徘徊
於㳂江諸郡之間其來日多而浸入於江東内郡之地
[007-17a]
盖向者兵退則可歸今者軍留則難返轉眼又是棗紅
不容不為逃生計矣欲諸閫同心以為備也而相忌相
傾者益甚緩急安能左右之相救欲總制通融以足軍也
而相詆相戕者不已緩急安能彼此之相謀應天陷而
兩淮頗失其藩籬江防空而内郡孰為之門户不容不
守也而所以為守者未必可恃不容不和也而所以為
和者未必可信守將不素擇而又有數易之患士卒不
素附而又有不飽之憂蜀道泥改絃易轍之圖而因仍
[007-17b]
於故常廟朝忘厝火積薪之念而玩愒於嵗月以自有
之天下乃若有礙而難行以祖宗之境土乃當吾世而
日蹙此無他有其權而未能持其權故欲舉其事而莫
能成其事履霜不慎堅氷可憂是可以為細故而不凛
凛於此哉夫以臂使指乃可運動指大如股則難屈伸
吾不持以臂使指之權而反使有指大如股之勢則人
將難使動有拘牽事機鼎來何所倚仗雖然權固患於
不能持而亦有所不難持持之如何在得其道而己方
[007-18a]
今朝廷清明紀綱具在明聖當宁忠賢敷施夫豈有難
使之人特貴有能使之道道之所在權之所由行也用
舍必當而公是用舍得其道也賞罰必明而速是賞罰
得其道也號令必審而信是號令得其道也措置必切
而㫁是措置得其道也人有不平而聞於朝則明白而
剖决之不至含糊而兩無是非則處之之道得矣下有
窘廹而告於上則斟酌而急報之不至稽緩而漫無可
否則應之之道得矣事事得其道則人人合其心權安
[007-18b]
有不行而事安有不成者乎臣故曰權不難持在得其
道耳昔漢宣帝惟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是以上下相安
莫有茍且光武惟總攬權綱明慎政體是以恢復前烈
身致太平唐至憲宗時事岌岌而淮西盪定河北厎寧
承宗歛手削地韓𢎞輿疾討賊裴度以為豈朝廷之力
能制其命哉直以處置得宜能服其心耳夫所謂處置
得宜者即臣之所謂得其道也此三君者中興之賢主
也不過有持權之道是以能致中興之功陛下天生聰
[007-19a]
明乆親政事固將超軼乎三君之上而何待於微臣之
説盖當明主可言之時則不得不效明目張膽之忠也
伏望陛下審思而力行之天下幸甚宗社幸甚
   乞振紀綱䟽       程元鳳
臣聞善計天下者察紀綱紀綱之振弛天下之治忽判
焉人主以一身立於羣臣庻民之上我如此其寡彼如
此其衆舉天下之人環向靣内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繩繩然不敢紊何也有紀綱以維之也一日無是則勇
[007-19b]
者矜怯者懾強者抗弱者離權謀者傑黠者暴鷙而很
戾者皆將潰裂四出而不可制矣是故紀綱既正天下
以定亂其紀綱則滅亡繼之矣由古迄今未有舍紀綱
而能治者聖人知其然常使紀綱之在天下有扶持無
廢棄有振飭無縱弛而天下之勢常如泰山四維之安
紀綱之闗繫於國也大矣然紀綱不能自植立也必有
植立之者朝廷紀綱之所自出也懐有我之私者或撓
之百司庻府紀綱之所自張也昧匪躬之節者或壊之
[007-20a]
監司帥府郡縣之職紀綱之所自行也強梁干紀貪濁
冒法者或玩視之國之所恃者紀綱耳而彼固若此吾
將何賴哉於是有臺諫焉臺諫者人主之所賴以植
立紀綱者也避驄者止行進馬者落膽何其畏臺諫也
非畏臺諫畏紀綱也言及乗輿則天子改容事闗廊廟
則宰相待罪何其重臺諫也非重臺諫重紀綱也蘇軾
有曰姦臣之始以臺諫折之而有餘及其既成以干戈
取之而不足有天下國家者詎可一日使臺諫之體輕
[007-20b]
而人不知所畏邪茶惟皇帝陛下親擢言官主張公論
未嘗以直言罪人間嘗奮發乾剛片紙斥逐其奸回險
賊罪所當誅者固不容貸或語言過當心實忠忱者未
嘗不隨加擢用天下莫不懼雷霆之威仰日月之明治
體尊安國勢鞏固實於是乎基之邇日以來一二臺臣
不得其言而去陛下未嘗罪之也逺近觀望良可駭怪
白簡霜凝罪狀暴著縱有回䕶人誰不知自宜羞見吏
民襆被宵遁今乃頑然無知舒徐候代反揭榜以禁臺
[007-21a]
章之傳紀綱安在乎職司耳目事許風聞掩耳盗鐘焉
能欺衆自宜退思内省痛改厥愆今乃公然強辨巧肆
詆訐欲以此為鉗制臺諫之術紀綱安在乎紀綱陵遲
何所不至識者為之凜凜陛下不可不亟救之臣竊觀
乾道八年御史蕭之敏因言事及大臣除直秘閣司臬
江東告詞有曰造膝之辭有犯無隠正人去國豈朕所
欲哉孝宗皇帝愛惜正人褒寵其去如此所以為扶植
綱常之地也當時朝廷尊而亂萌遏中國盛而人心
[007-21b]
和豈無自而然也此陛下家法也臣願陛下以孝宗之
待之敏者待二臣使天下曉然知陛下果不以言罪人
則言路之氣脉不壅國家之紀綱獲振昔之撓壞而玩
視之者稍知所畏其於治體闗係非輕臣非為二臣計
為紀綱計也如是而頑然無知公然強辨者尚得以肆
無忌憚臣當不避仇怨彈擊以聞按淳祐九年臺官潘/凱吳燧劾丞相鄭清
之鄭不悦遷二/人官故上此奏
   論救災疏        程元鳳
[007-22a]
臣聞救災有實政弭災有實徳修政可以救災而具文
不足以安人心修徳可以弭災而虚文不足以回天心
天心未回人心未安天下事勢不亦大可畏哉恭惟陛
下克肖天徳丕纉鴻圖臨御以來垂三十載日星風雷
之變飢饉疫癘之災兵戎寇盜之警所以動聖心而駭
羣聽者史不絶書今兹夏秋之交淫雨大作洪流沸湧
閩浙江鄉同日而水浮骸蔽江哭聲震野田疇成砂礫
之阜城郭變泥淖之塲華顚之氓目所未覩嗟夫比年
[007-22b]
以來民之死於飢死於疫死於兵者己不知其幾今又
罹此大變何生民之重不幸也昔人有言自右無道之
國水猶不冒城郭今也冒數十城漭焉為壑非小變也
陛下視民如傷遇災而懼爰飭有司急加賑䘏分命
朝臣布宣徳意而發廪捐金蠲租緩賦救災之政亦既
舉行然果實政乎抑具文乎義廩之儲率多虛額無異
唱量沙之籌運粟之往道阻且長殆類激西江之水官
貪吏猾豈暇顧其驚魂之未還黄放白催已垂涎於生
[007-23a]
計之未復若是則仁政之行亦具文而已矣謂宜疾首
痛心視弱猶已以生民之命為重以帑庾之儲為輕酌
地里逺近之宜為錢米兼用之䇿所給錢米又當參用
曾鞏之説一頓畀之勿使日伺升合之惠一頓得幾碩
粟幾緡錢則漸可經理生業日伺升合之惠則勢不暇
他圖鞏之説可行於今者也至於蠲閣之惠尤當示信
急賦官吏匿而不行宜令監司鏤榜徧揭使閭閻之民
無不周知或郡邑違令仍前督催則劾官黥吏必無輕
[007-23b]
貸庻幾實政脩明實惠徧及流離蕩析之餘有救死扶
傷之望矣雖然此政也所以救災者也茍實徳不修無
以為弭災之道則乖氣日滋展轉致異非止目前之災而
巳是故有九年之水無捐瘠之民固由善政之素講而
洚水儆予惕然修省曷嘗一委之有司之事哉陛下但
布温詔有曰由朕不徳在爾何辜深用疚懐曷敢寧處
所以反躬自責者至矣然訓諭雖詳而修省不力亦虛
丈耳大抵災異之來必有攸召臣嘗觀漢五行志論隂
[007-24a]
陽調則水得其性且歴述董仲舒之言謂春秋大水之
災皆隂氣盛之所致是知水隂物也隂勝陽則水為災
氣類感召焉可誣也以一心言之公為陽私為隂理為
陽欲為隂以天下國家言之君子為陽小人為隂中國
為陽外藩為隂陛下一心率由乎大公安行乎至理一
毫私欲詎能間之或者妄議公私之講貫雖熟而私有
時乎累公理欲之界限雖明而欲有時乎勝理姻婭躐
班行之峻節麾寵恩澤之侯猥瑣授職或以中㫖而除
[007-24b]
姦憸遭彈或以宣諭而止公乎私乎瓊林之藏宜戒而
内司田園幾與民以爭利露臺之費宜惜而精廬蠶食
撥賜動以萬畝閹寺亟拜事或從其懇祈有司奉行訟
或决於得㫖理乎欲乎倘不於此力加懲艾則私欲得
以害公理非所以調隂陽弭災咎也謂宜反之聖心痛
自警省如前數者之病根一旦豁然而克去使私欲屏
絶公理昭融則陽明既勝隂濁不行天下之事可以徐
舉小人者君子之隂也宜遏絶之大姦投閑當防虎兕
[007-25a]
之出柙巨貪屏處當慮狐蜮之含沙憸朋佞儔之斥逐
當杜蠅蚋之鑚罅如此則君子小人之隂陽調矣外藩
者中國之隂也宜豫備之選將練兵必嚴攻戰之具設
險據要必謹守禦之方儲財峙糧必思調度之䇿如此
則中國外藩之隂陽調矣由一心而達之天下國家常
使隂不得以勝陽此乃修徳之實弭災之本也陛下深
思感召之由力求銷弭之道恐懼修省廩廩若危亡之
迫乎其後可也昔漢三輔水凡殺四千餘人卒基王氏
[007-25b]
之禍唐河南北水溺死者二萬餘衆卒兆藩鎮之叛災
異匪虚禍亂踵至漢唐覆轍可鑒也詎可謂小惠之施
空言之布巳足以感動天人之心而遂恝然不加念慮
也哉抑臣聞之財成輔相者人主之事均調燮理者大
臣之責佐天子理隂陽遂萬物之宜陳平猶能言之况
鴻儒對秉鈞衡名勝並列廊廟以賢臣輔聖主天下方
延頸以望太平而災異荐臻莫不疑惑大抵人主之心
與天為一格君即所以格天也二三大臣所以格君心
[007-26a]
者必有道矣獨怪夫公私理欲有時溷淆未聞進正心
誠意邪僻不入之説如純仁者任賢斥姦或不堅决未
聞進欲理㑹邪正兩字之説如巗叟者財殫於無益之
用未聞進厚一浮屠恐天下風靡之説如浩者恩䙝於
親舊之私未聞進外戚有才何必襲唐人斜封之説如
脩者上殿不聞爭論而下殿反失和氣内降不聞封還
而但曰實如聖諭是以陛下之畏相不能勝大臣畏威
之心大臣之規過不能成陛下改過之美天變之來夫
[007-26b]
豈無所自哉交修之實意不足以致祥引咎之虚文無
補於銷變悠悠愒日祗廢事耳臣願陛下明示訓飭俾
圖事功共殫承弼之忱交盡和衷之義咸熈庻績協濟
萬機勿以無益之彌文虗擲有用之嵗月君臣相勉天
人交孚轉災為祥尚可兾也詩曰如彼泉流無淪胥以
敗惟陛下亟圖之臣不勝詞意廹切震慄悚懼之至
   請罷詣西太乙宫疏    程元鳳
臣聞恭謝之禮國有彛典固當舉行然東西太乙同此
[007-27a]
神也連日款謁未免重復禮曰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
不敬重複款謁不幾於煩而不敬乎未覩降福之祥適
貽不敬之凟有損無益一也冬序漸寒人求安處指揮
一降趣辦必嚴道塗之窄狹者必修寧無勞民動衆之
擾閭閻之窒礙者必撤寧無驚老恐㓜之嗟祈福本以
為民民和神降之福怨嗟或起乖戾攸基有損無益二
也陛下臨御踰三十年不侈宫室不飾苑囿不事游幸
天下所共知也龍翔未幾而集慶集慶未幾而延祥土
[007-27b]
木繁興丹艧華麗或者已疑為臨幸之漸所可信者聖
心堅定於三十年之間必不轉移於三十年之後今禋
祀禮成駕幸西宫雖以恭謝為説然羽衛涖湖山之勝
貔貅嚴郊坰之屯傳播四方但見游幸之疑似安知款
謁之本心是陛下三十餘年之誠心實徳一旦無以取
信於天下而向之疑者果如其所疑矣所失豈小小哉
有損無益三也傳曰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日
昨奎畫誕頒㳙長至日行資善冠禮正宜謹舉動以
[007-28a]
示觀法今也方備成人之禮乃覩西宫之行恐非所以
示則子孫也何者三十年無所行幸不接於見聞而嚴
警蹕於湖濵乃得於目擊人之情未必不狃於所覩而
忽於所不見也可不慮乎有損無益四也以内地言之
年榖幸登而枵腹未飽近寇甫息而瘡痍未瘳以邉陲
言之蜀之竹隘雖復而忿兵未退淮之合肥雖㨗而哨
騎尚留加以窺㐮闖廣傳聞不一敵多狡謀巧於覘伺
萬一行幸之語一傳寧不啓敵心而謂中國無諫臣乎
[007-28b]
有損無益五也夫天下事損益相半猶當審處無益
有損何苦行之此臣所以痛心疾首為陛下告也或謂
仁廟嘗因旱魃為虐禱雨于西太乙矣今日之行亦為
民也徽廟嘗因郊祀禮畢恭謝于中太乙矣今日之行
亦舊典也臣竊以為不然仁宗當盛暑藴隆撤蓋逺禱
故甘霖隨應逺近驩呼非今日恭謝比徽宗宣和間禮
成恭謝徧詣陽徳醴泉凝祥上清諸處在今日亦難以
為法今日所當取法者有中興之成憲在禋祀禮畢擇
[007-29a]
日詣景靈宫次日詣太乙宫此乾道以來一遵紹興之
制而未之有改也陛下率而行之無敢不䖍天心眷祐
人情悦懌未嘗不協應今遽添此一事輿論籍籍咸謂
陛下因比者總章祼享轉雨而晴喜動聖心遂有是命
夫天道難諶禍福倚伏倘喜心一動而肆心乗之則一
時降格之可喜安知無大可畏者繼之乎臣願陛下不
棄芻言深入聖慮順天人之意察損益之宜復頒睿㫖亟
寢詣西太乙宫指揮一照前來屢次恭謝體例施行則
[007-29b]
刻印銷印在俄頃間而敬天實意濳孚黙感非特天下
歌頌外藩畏服而天命延洪將億萬斯年未艾也
 
 
 
 
 
 新安文獻志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