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3 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master)


[077-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安文獻志巻七十二  明 程敏政 撰
  行實儒碩/
   東山趙先生汸/行狀    詹 烜
先生諱汸字子常姓趙氏其先隴西人唐中和間有諱
思者避地新安海寧之龍源里八世孫曰安慶時方冦
亂率義民勦平之事聞授西隅總管安慶生光祖為宋
京庠學官嵗大䘲出廩賙貧提刑汪文振嘗銘其墓二
[077-1b]
子次曰大振淮東漕司總管大振二子長夢營將仕郎
夢營二子長彌孝浦江稅官彌孝子象元號可齋才識
超異元平江南徽既下隣邑有持兵未服者將加屠戮
可齋盡發私藏詣軍門請而屠戮不行由是貮令休寧
遷婺源丞改授信州司獄以疾辭既而朝京授杭州仁
和令未至卒於揚州二子幼曰克明號松莊孝友敦厚
鄉稱善人實先生之考也娶同邑汪氏生五男二女先
生最幼初夫人夢飛鳥自齊雲巖來集於懷覺有娠明
[077-2a]
年延祐六年己未三月癸亥先生生焉資稟卓絶自孩
抱聞讀書輒能成誦及就外傅讀朱子四書疑難不一
師告以初學毋過求意輒不釋夜歸取文公大全集語
錄等書繙閱五皷始休由是有悟遂厲志聖賢之學不
事舉子業少長遍詣郡之師儒遂有負笈四方之思鬻
恒產以為裹糧執䞇之具親友或議其非弗顧聞九江
黄楚望先生杜門著述嵗丁丑往拜之先生窮經以積思
自悟為主故其教人引而不發使其自思一再登門乃得
[077-2b]
授六經疑義千餘條以歸辛巳秋復往留二嵗得口授
六十四卦義與學春秋之要過嚴陵請益於夏先生大
之問易象春秋書法如何先生以所聞於黄先生者對
夏先生嘆以徒費心力為戒因出示其家傳先天易書
曰此羲易一大象也繼如杭謁黄文獻公於官署公以
師道自居不少借辭色及誦所進書大異之待以殊禮
甲申失怙卒喪謁翰林虞公於臨川授館於家一嵗其
所上書曰聖賢之道大矣學者可不知其要乎嘗聞之
[077-3a]
吾之至尊至貴舉天下之物不足以加之者此心是也
吾之至親至切舉天下之學不足以先之者求放心之
謂也然非真有所見無以為日用常行之地非真有所
得無以為造詣歸宿之極所謂為學之要者庶幾在此
此汸之所以日夜憂懼以求聞乎先覺之訓而未之有
得者也然汸之幼也聞江西有呉先生焉行修道立為
世表儀而成已誨人深悲空言之無益及觀閣下所為
行狀而知先生為學之方矣伏惟閣下察其有志以其
[077-3b]
所得於先生者而賜敎焉俾於入徳之門不致迷其所
趨而天之所以與我至尊至貴可以反身而有得則閣
下之賜大矣時江西憲試請題虞公擬策問江右先賢
及朱陸二氏立敎所以異同具對卒言劉侍讀有功聖
經至論朱陸二子入徳之門尤為精切詳備末乃舉朱
子曰子静所說専是尊徳性而熹平日所論却是道問
學上多了今當反身用力去短集長庶不墮於一偏也
又舉陸子曰追惟曩昔粗心浮氣徒致參辰豈足酬議
[077-4a]
以二說為證使其合并於暮嵗微言精義必有契焉子
静則已往矣虞公評其後曰予常生朱子之鄉而得陸
氏之說於二家之所以成已敎人反覆究竟明白盖素
用力斯事者非綴緝傅㑹之比也厥後再往公愈加敬
異及疾革先生適在左右凡喪事損益皆以為託諸子
請先生狀其行嵗丙戌再逰九江則黄先生已捐館矣有
袁誠夫者文正公髙第緝師說為四書日錄旨意與朱子
多殊請商訂先生為條别是非數萬言袁公心服多所
[077-4b]
更定趙郡蘇公伯修虞公之徒也為浙省叅政與先生
友善比入守邦畿要同往以母老辭歸名其居曰東山
精舍虞公嘗為之記舉先生之言曰汸蚤嵗學於鄉求
程朱緒餘誦習經訓辨釋其文義之外無所致力焉誠
恐終身不足知至畢世不能意誠古昔聖賢師弟子之
授受如斯而已乎切嘗思之以求塗轍之正至於道南
之歎而有感焉盖其屬之龜山者必有所在而豫章延
平所以授之朱子者亦非有他道也不然羅李二公無
[077-5a]
事業以見於時無文采以垂於後其所學者何學所事
者何事而吾朱子所謂潛思力行任重詣極者亦將何
所指乎此精舍之作所以願盡心焉者也其於大學則
謂三綱舉聖人事為大學標準八目乃敎學者用力之
方故明明徳新民傳中無學者工夫而修身傳中無聖
人氣象其舉古之欲明明徳於天下者而逆推其用力
之序則明古之聖人亦必由學而至而學者之功必可
至於聖人又以為格物是窮盡物理程子所謂講明義理
[077-5b]
分别是非之類是也致知是程子所謂明諸心又云潜
心黙識玩索乆之庶幾自得之類是也二事不可合為
一惟程子言之甚明若曰致知在格物在字之義不同
遂疑格致分而為二則傳中言齊家在修身修身在正
心謂二者合為一可乎且聞明道先生謂學者若無事
可行且去静坐之言而伊川先生每見人静坐輒嘆其
善學及朱子得於羅李二公所相授亦必危坐終日以
驗夫喜怒哀樂未發之前氣象為如何而求其所謂中
[077-6a]
者乆之而知天下之大本為有在乎是也由是雞初鳴
則起澄心黙坐涵養本源以為致思之地而後凡所得
於師之指及文字奥義有未通者必用向上工夫以求
之於是造詣精深而一旦豁然矣盖雖雅志不茍於仕
而身則優為當四方擾攘嘗論為國家者不能舉天下
大勢以定攻守之宜而所在浪戰不求智勇之士真可任
將兵者使臺省貴人郡縣俗吏共軍旅之權仗行省討
亂御史臺督視如平時而誅求刼奪之弊反覆壞爛之
[077-6b]
由朝廷終無自知之兵財兩匱郡邑一切以矯假病民
而上官方且守故常不知通變長乆之道賞罰不明故
是非淆亂而治安撥亂之術行軍克敵之方皆廢不講
徒欲以嵗月削平安可得哉大率近嵗用兵之失不越
斯言而先生經濟之才亦可見矣自精舍成四方學者
尊之為東山先生云壬辰兵興先生奉母夫人避地盡
心調䕶及郡邑繼復而夫人以天年終丙申天兵克定
郡邑其主將慕先生名德禮羅不至丁酉寓於衢之柯
[077-7a]
山己亥結茅於星溪之古閬山山深閴寥人事幾絶潛
心著述雖當顛沛流離而進修之功不少輟壬寅春歸東
山時明室初興創業金陵吾邑巳附屬六年矣有司屢
奉命徴辟繼以議禮召皆以得疾辭己酉起山林遺士
共修元史先生在召中暨竣事得請還未幾疾復作十
有一月丙申而先生捐世矣得年僅五十有一於戲痛哉
配同邑程氏女二人長適汪瓛次適蘇旼男一人夢吉甫
入學側室朱氏所出也先生孝養二親出乎天性居喪
[077-7b]
哀毁過禮事諸兄備盡敬友撫幼以慈三兄殁於他鄉
諸子不能為喪具先生奉柩歸𦵏從兄子弼有遺孤先
生撫之成立當賦歛繁重之際俾能保其恒產呉氏甥
失其恃怙無所依為之收養若此者在先生皆所優為
有不能殫述者新安自朱子後儒學之盛四方稱之為
東南鄒魯然其末流或以辨析之義纂輯羣言即為朱
子之學先生獨超然有見於聖賢之授受不徒在於推
究文義之間故其讀書一切以實理求之反而驗之於己
[077-8a]
非有以信其必然不已當時鄉先生皆留心著述所以
羽翼程朱之敎者具有成書先生受而讀之猶謂未知
為學之要常曰讀書最患多疑每展巻則羣疑競起如
蝟毛要須得程朱復作靣命之而後可釋然爾是以質
諸師而不得者卒求之程朱遺言而有見焉其於窮經
之要則有得於黄先生而推極之其初見黄先生問年
答曰己未黄先生曰先吾刋六經補註之嵗也或曰書
刋矣恐無讀者予曰當是讀者未生耳豈知吾子適生
[077-8b]
是嵗邪然春秋託始之嵗亦己未也斯文緣契實在斯
乎先生請問窮經之要惟告以在乎致思問致思之道
乃舉一事為例禮曰女有五不娶其一為喪父長子先
儒以喪父無兄者當之如使其言已然則喪父無兄之
子何罪見絶於人如此先生思之乆而後得其說曰此
蓋宋桓夫人許穆夫人之類爾故古註言無所受命猶未
失也若喪父而無兄則期功之親皆得為之主矣黄先
生大稱善遂授以求春秋書法曰楚殺其大夫得臣此
[077-9a]
書法也當求之二百四十二年之内夫人姜氏如齊師
此書法也當求之二百四十二年之外既又為易置其
語曰楚殺其大夫得臣此書法也當求之二百四十二
年之外夫人姜氏如齊師此書法也當求之二百四十
二年之内先生受其說退而思之乆乃悟其意則二百
四十二年之外者魯史書法二百四十二年之内者聖人
書法也黄先生各以二義貫一理之㫖以為單傳密付
悉在於斯先生即黄先生六經補註等書取凡為春秋
[077-9b]
說者叅以耳聞類萃為春秋師說三巻復因其意為春
秋集傳十五巻既而求之於經終有未盡聖人之意因
思戴記經解有曰屬辭比事春秋之敎也始悟是經全
以一筆一削見義茍不屬辭比事考其異同之故以求
之未有得其說者盖左氏與杜註有得於魯史遺法主
史以釋經而不知有筆削之法至若公穀啖趙陳氏俱
有屬辭遺意則知求筆削之㫖而不知先考魯史之舊
文二者各得一偏不能無弊合而求之具見得失由是
[077-10a]
不傳之㫖煥然復明每謂非黄先生敎以先考史法而
後經義可求則不得其門而入也及重改集傳越四載
始克成編復思是經倫類區别為義至精叅互錯綜易
相矛盾茍不推類以通之豈無遺憾遂著春秋屬辭八
篇雖萬變不齊始終各有條理於是一經本㫖方完每
謂苦思之功若有神助聖人復起不易吾言又以為春
秋必考左傳事實為先杜元凱陳君舉皆有得於此而
各有所蔽因著左氏補註十巻吾鄉風林先生亦以窮
[077-10b]
經為務而莫肯雷同一見是書輒曰前無古人春秋之
㫖論定於此矣時駙馬都尉和陽王公鎮徽以春秋屬
辭師說左氏補註下商山義塾刻梓以廣其傳然屬辭
詳著筆削之權集傳乃明經世之志必二書相表裏而後
經㫖無所遺迨屬辭成書復改集傳使歸於一至昭二十
七年而賫志以殁門人倪尚誼證以屬辭義例質之以
平日所聞於先生者叅互考據足成之若尚誼亦可謂
有功於先生之門矣其於易經則聞諸黄先生必須明
[077-11a]
象又曰易象與春秋書法廢失之由大畧相同茍通其
一則可以觸機而悟矣先生春秋本㫖既明於易寤寐
不忘致思每有所悟則喟然曰黄先生豈欺我哉嘗曰
春秋文義賴孟子之言而後有據於周易亦必見其說
如孟子之論春秋者而後聖人之情可得而推焉先生
常作序卦圖說及經文開端乾坤屯三卦解大畧以為
羲皇設卦繫辭名之曰易繫辭傳上篇所賛皆其事也
神農黄帝氏繼作各因羲皇之易别定卦序自為一代
[077-11b]
之書迨夏而商其辭則世有増益盖無不備皆為占筮
之用連山歸藏是也至周文王以至徳而不免羑里之
難乃本羲皇之易因其交易對待反易相因之象定於上
下二篇以天地之道明君臣之義因隂陽消長盈虚之
變以著人事進退存亡之戒其辭之所繫必有關於此
者取之而非聖人一時自為是言也迨周公相成王二
叔流言召公不悅亦有感於先王憂患故乃即卦爻彖
象取其愛惡逺近相攻相取之情作為爻辭與先王之
[077-12a]
書相表裏以其制作之㫖視連山歸藏少異題曰周易
其書與二易俱掌於太史占筮家得通用之而義則不
専主於占筮孔子曰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
徳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
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始終其要無咎此周易
之本義盖先生所求論周易本㫖如孟子之論春秋者
卒有得於夫子斯言而不假乎他求也詩五言初學六
朝後改習建安諸子及老杜近體則學乎唐人其為文
[077-12b]
曰必以理勝為主然後命意遣辭則沛然矣烜竊觀先
生之學以積思為本領以自悟為歸宿勉夫切已向上
之工夫而至乎窮經復古之成效豈偶然哉烜自獲交
先生不以疎謬進而敎之往來請益遂得聞窮經之要
及春秋筆削之㫖自悔其前學之非而惜聞道之晚也
方期以晚年相與講授周易象學而先生遽巳謝世矣
何後學之不幸也抑斯文廢興關於天運非人所得測
識歟尚誼偕其子夢吉屬烜為狀烜末學膚淺何足以
[077-13a]
知先生哉然受知最厚義不容辭姑述所見聞如右碩
學君子尚表章之俾垂永乆非惟先生九京有光實亦
斯文之幸也諸生星源詹烜謹狀
    環谷汪先生克寛/行狀   呉國英
先生諱克寛字徳輔一字仲裕汪其姓也上世自歙縣
之黄墩遷於祁門縣北之石山至諱釗徙居縣南之韓
溪五傳有兄弟七人竝有才名其第五子世容生深深生
敏敏生黻黻生二子長若思無子以弟若谷子僑為嗣僑
[077-13b]
補試中國學進士生曄曄生燦字明夫繼家學時羣從
昆弟為諸經講師學問文章榘範鄉邑從弟國學進士東
山府君華字榮夫嘗與其族兄二敎府君相字魏夫學於雙
峯饒子之門饒乃勉齋先生黄文肅公高第弟子二敎
及東山問難叩懇悉得其藴奥祁邑理學之盛自二公發之
東山早嵗又嘗從學鄱陽廬牕趙先生介如與故中書右
丞五峯先生燕公楠為同門至元初燕公僉江浙行中書省
事道過祁門訪求東山與論舊故將薦諸朝東山固辭明
[077-14a]
夫無子東山有五子稔聞家庭之學明夫夫人王氏請
其第三子應新字元美為嗣是為中山處士記識博洽
議論慷慨嘗著便民二十條力陳當世要務欲上之臺
省不果聞者惜之處士娶同邑貢士石溪先生康鼎實
第二女生五子次四是為先生大徳八年甲辰正月八
日日初出先生生於桃墅里第生而有異處士君謂康夫
人曰吾祖考積善隂徳多矣或者食報於是兒興吾宗
乎甫六嵗石溪敎之孝經論語孟子隨口成誦日記數
[077-14b]
百言後二年冬石溪謂處士君曰吾老矣不及敎訓諸
外孫汝第四子骨相匪凡宜擇師善敎之自是先生從
鄉先生學每屈其師日益月異至十嵗處士君見先生
所學彌進因取東山問學於饒先生講授之書及當時
問答之言與先生觀玩遂於理學寖悟乃取朱子四書
自定句讀晝夜誦讀恍知為學之要專勤異於儔輩
或逹旦不寐母夫人見先生勤苦太甚謂處士君曰是
兒讀書過勤脫或因是致疾不可不戒處士君呼先生
[077-15a]
諭之曰讀書以養氣為主不宜過勞先生曰某自樂此
不為勞也自是讀六經諸子歴代史通鑑綱目等書悉
皆成誦延祐四年丁巳先生年十有四嵗是秋鄉里傳
錄江浙秋試三場題目先生一見揮筆成篇鄉先生驚
異曰此天才也明年戊午郡守禮羅婺源道一書院山
長雲峯胡先生炳文於郡庠開堂試以激厲後進先生
屢中郡學及堂試與庠序諸老成相頡頏矣至壬戌春
處士君同先生往饒之浮梁拜可堂呉先生仲迂于州
[077-15b]
學吳先生謂諸門人曰新安汪克寛逺來從遊頴異絶
倫勇於為學他日必有所成及以所為文印可於呉先
生曰讀書明理蘄體諸身文章異時可不學而能也先
生既得呉先生之訓遂篤志聖賢之學既歸葺故廬闢
書齋於居室之東偏扁曰思復銘於齋壁以自勵焉次
年呉先生講道武林勉先生充貢先生答以吾斯之未
能信躐等謀進某何敢然至泰定丙寅春聞嚴陵呉先
生朝陽以春秋登甲子進士第任鄱陽丞特往訪之朝
[077-16a]
陽先生聞其言喜曰子可謂真知作春秋之心法矣是
秋邑長令聞先生學行邁異時輩舉應江浙鄉試即
中前列次年春先生至京㑹試論春秋與主司不合又
兼對策切直遂見黜於中書先生欣然南歸遂奉養之
志時貢待制師泰曰徳輔年妙而質純才優而學博賈
勇秋闈即中髙等上之春官輒不偶於主司是得之於
數千人之中而失之於數千人之外天道之無常也先
生歸自京師刻勵為學痛自修飭遂厭科舉之文慨
[077-16b]
然曰道不行於當時矣乃取聖人手筆之春秋博考諸説
之同異得失以胡文定公之傳為主而研究衆說㑹萃
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翰林學士虞公序行
於世易有程朱傳義音考詩有集傳音義㑹通禮有
經禮補逸綱目有凡例考異其餘論著未可枚舉先生
於經史聖賢之言心融神㑹造詣深劇故為文畧不經
意而渾融典雅其敎學者誘掖奬勸無不成人後以經
學敎授宣歙間數與師山先生鄭公講理論學意氣相
[077-17a]
得尚書巢深先生汪公謝事家居因遣其孫世賢執經
先生之門四方學者知先生道學之懿從遊甚衆先生
嘗語學者曰聖賢之學以躬行踐履操存省察為先至
於文章特其餘事鰲峰玉署諸老交欲以文章舉薦而
先生篤志著述不以一毫利祿動其心諸從學者以先
生所居山谷環遶稱曰環谷四方學者皆曰環谷先生
仍至元戊寅五月居室災先生夜半奉處士君遷於別
室以居奉養備至是年九月處士君以疾卒先生哀毁
[077-17b]
踰禮至正壬辰蘄黄兵至先生率長幼避兵深山所居
房舍資財為賊焚掠殆盡簞瓢屢空先生晏如也自是
連嵗兵戈擾攘至聖朝戡定禍亂先生始返故廬洪武
二年正月朝廷命行人賫幣禮聘先生至京同翰林潛
溪宋公刪修元史是年九月事畢特㫖一班俱留祿仕
先生以老疾力辭不受乃命禮部設宴賜白金三十兩
采段二表裏給驛而還先生抵家以洪武五年壬子十
有一月十二日卒年六十有九先生平居嘗語二子曰
[077-18a]
吾殁則祔於盛村之先塋其孤遂以是年某月日𦵏於
其所遵治命也娶同邑聘君和溪先生程公之女勤儉
以相成其家業程夫人生與先生同年卒於先生前十
九年癸巳五月八日子男二人曰希曰偕女二人長適
同邑李傑夫蚤卒次適同里謝子原子原卒而守節誓
終其身孫男六人銈鐔錠鉞鏵鏕國英蚤嵗從學於先生
訓廸最深辱知於先生最厚敬述其梗槩於右俾其孤
乞銘於當世之名公以圖不朽焉門人長洲縣學敎諭
[077-18b]
歙人呉國英撰
  明故承務郎左春坊左司直郎貞一汪先生叡/行狀
                程汝器
先生諱叡字仲魯號貞一道人晚年戹喘疾自稱貞一
病叟汪氏世居徽之婺源號巨族先生曾祖諱瑗祖諱
賔考諱閏俱寛厚禮讓不希仕進先生賦性聰敏頴
悟過人幼知務學年十二能賦詩十五能屬文夏不就
涼冬不附火其族叔祖古逸翁喜其性質超邁務學之
[077-19a]
勤收敎之日誦經傳千餘言凡有疑難必籍記逐一問
辨其志愈篤同舍咸推譲焉未幾翁捐館是為至元戊
寅夏四月先生執弟子服衰哭之慟其子淮瀰先翁亡
踰年其孫奇樹奇芳力不能𦵏越十有九年丁酉先生禮
葬於里之髙路先生既冠遊於江淮兩浙一時知名之
士莫不器重至正壬午秋嘗應浙江鄉試不合有司歸
家取友於鄉里如倪仲𢎞鄭子美朱允升趙子常吕安
貞諸先逹相與討論既而與族人茂昭子文即里之碧
[077-19b]
雲菴玉蓮僧舍窮日夜潛心於諸經子史靡不研窮攷
訂融㑹貫通性命道徳之原古今事物之變至於山川
嶽瀆草木昆蟲凡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者莫不極其所
以然之故然後反諸身而自得之體認操存擴充其端
以實踐焉㑹元季干戈聿興四海鼎沸鄉里横潰殺人
如刈草菅先生惻然不忍乃設策與其弟同集義旅以
靖鄉邦協天兵以復郡邑㓙惡者鋤之柔善者扶之諸大
家來依者亦警諭勸化相為保全之計事寧退歸田里
[077-20a]
不希進用惟以悅親為心至正丁酉七月居内艱九月
𦵏鴻村之僊人池己亥七月居外艱越五年癸卯十一
月𦵏鴻村之瑶竹園三年之間不接人言哀毁踊頓幾
絶𦵏祭以禮廬於墓側扁其樓曰春暉庚子秋弟同提
兵爭鄱陽不克棄妻孥軍馬廩庫亡之西淛用兵姑蘇
朝廷疑之檄取先生及夫人程氏并次子淵存寓江寧
為質已而知同遇張士誠之害方釋授先生安慶稅令
夫人俱往壬寅夏先生以奏請事宜還京師而安慶城
[077-20b]
䧟於陳冦夫人與隣婦襁褓赤子淮竄入山谷勢急棄
赤子於草野以身免難家僮余奴亦從竄避見遺赤子
抱以尋夫人不獲求乳於村婦逾旬而後子母以完城
復平定先生自京師復任未逾月朝廷選儒官委叅軍
詹同領入川蜀隨軍叅贊先生以肺疾辭得歸田里洪
武初駙馬和陽王公克恭由新安移鎮㑹稽從調八閩
先生長子澤先從事王公幕下公素知先生學行廼専
使禮延先生至三山闢館於中山之陽再越嵗以疾辭
[077-21a]
歸洪武甲寅乙卯之嵗屢奉朝命郡邑交劄勘問先生
疾愈與否郡府命醫視曰肺疾難療由是復命得遂田
園舊居雖臥病中猶激厲鄉里子弟之好學者如邑之
李文徴休陽范平仲呉韞中程子静皆得造就受任於
朝凡逺近祖宗墳墓有傾圯者務堅完之荒蕪者芟除
荆棘立石碣以表之有白謙者濠梁人也壬寅之嵗來
宰婺源亷公有威强暴者畏而疾之甲辰冬鄰境冦作
犯州城䧟白公遇害屍暴於河事平先生備衣衾棺槨
[077-21b]
買地於環村營塚壙𦵏之鄉里兵變後有喪不能𦵏者
亦皆為𦵏焉其奉宗祠祭享一如古制割田四十畝立
定規俾子孫永守立祠額曰著存䘮亂之餘鄰境銀峯洎
水浮梁有流移顛沛來依者悉皆捐粟與之食假室廬
於村落俾居之時平皆令復業洪武甲子孟秋朝廷復
下徴賢之詔有司敦廹上道至則司禮官引見上舉書
之西伯戡黎篇命釋之先生詳析發明深愜聖意時受
顧問俾翊賛儲皇授承務郎左春坊左司直郎上亦
[077-22a]
日召侍講周旋於兩宫之間與朱善劉三吾二學士趨
朝則同班賜坐則聨席入稱三老開陳善道從容獻納
天顏每為霽威上嘗憫先生年老氣喘勅賜朝房俾便
於趨朝萬幾之暇命續製薫風南來詩諸作稱㫖諸近
侍臣僚亦皆推遜遇春夏萬物發生之際人有罪至死
者先生輒涕泣俯伏進諫請決以時無傷天地生物之
仁上允所奏常稱先生為善人明年頒誥寵諭再踰年
丙寅仲春先生喘疾大作力疾奏請歸家療病期秋再
[077-22b]
至可其請三月朏上御奉天門勅中使傳宣召先生既
至賜坐語次顧曰若知所以召見意乎先生起對曰未
知曰日昨不嘗以老病故請暫還婺源期秋再來朕可
其請有不須辭別之㫖已乃思之若等光隂有限言歸
有期仲魯喘𠻳為病誠劇然恒見得此病者往往壽考
矧若龎眉有夀之徴若之心事朕深知之孔子不云鄉
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若多讀書何理不窮第
心素善於人之善者固好之不善者亦不惡之斯為末
[077-23a]
能全好善之心也朕今許若還鄉毋庸再來矣所戒者
近侍之歸郡若邑官勢須來見爾當閉門以絶否則筆
之於簡俾僮僕輩示之若曰仲魯幸䝉聖恩予告還鄉
理宜杜門謝客輸租應役則有恒制矣其敢以是自速
厥戾如是則可考終命矣先生叩首謝曰聖上愛人以
徳適承聖訓是欲臣全其晚節者敢不欽佩以期毋負
上心明日辭朝都門送車百兩觀者填道莫不嗟咨詠
歎以為千載一遇也先生之道和而純其用莊而毅内
[077-23b]
之孝外之仁黙而智言而信窮而不憂樂而不淫為學
推孔孟之道必求諸其中所為文章深而博厚淡而古
雅賦頌詩歌其要咸歸于正積有十帙名曰浯溪集又十
有六年考終於正寢先生生於元至治三年癸亥冬十
月二十又三日不禄於大明洪武三十四年辛巳春三
月二十又三日先生寢疾甫三日又明日始旦命子澤
奉水進盥盥卒廼正衣冠端坐形神朗全具蔬食進又
稍益方徹謂子若孫曰汝輩宜安分守禮義謹言行
[077-24a]
以保其身事死如奉生勿作佛事祭惟隨儀不必豐惟
在誠敬言既正身歛手晏然而逝享年七十有九子男
四人適長曰澤弱冠從事於金陵兩浙八閩兩廣嶺海
邊戍年五十甫告歸養親獲終其孝適次子淵年四十
四以進呈田畝圖册所司責緩罰造京官第宅殁於江
寧適次二曰淮年二十九亦以圖册事罰役未畢從殁
於京之石城門庶曰潭年三十一繼役於京還感疾而
殁紹男一人曰渚幸無恙女一人曰浯年十六適里之江
[077-24b]
里仁孫男八人柱梁樞櫨榮檉杞楚惟梁更名良士由
邑庠生中永樂癸未鄉試登甲申進士第擢虞城宰孫
女九人樟楣慶栱楹楠楷栘桐曽孫男五人熈照煜烜熖
曽孫女二人美罄嗚呼先生信道甚篤所謂富貴不
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喪亂流離則危而持
顛而扶安人澤物以底於昇平其子適庶暨紹者五不
幸淵潭淮俱以王事殁於中外幸適長子澤雖從事遠
戍老則歸養送終而渚仍輔協之得非皇天不憖遺一
[077-25a]
老之意乎前三越月澤蠲吉卜奉𦵏於鴻村瑶竹園
負己丙挹壬亥是嵗之四月十五日也夫人程氏同穴夫
人先於先生十年殁是為洪武二十三年庚午秋七
月望前一日年六十有九𦵏以其年八月十有五日側室
許氏年六十有九無恙汝器嘗遊先生之門不可以無
述廼書其耳目見聞之大槩狀諸篇簡尚求名公誌
而銘之以傳不朽云時永樂乙酉秋八月望日前承務
郎金華府浦江知縣松蘿程汝器狀按洪武十七年八/月乙未以儒士汪
[077-25b]
仲魯為左春坊左司直郎誥曰朕嗣子求善人輔導以/成其徳豈易云哉夫人固有能言而行不逮者亦有能
行而訥於言者盖非言無以逹意非行何以取信惟善/言不迫故聽而不厭善行不虧故近而不狎從出入侍
起居能格非而不撓承顧問進講說在即物以為喻小/則以諷大則以戒若積簣土期於成山若導衆流期於
㑹海茍非備此曷稱厥職兹特授爾仲魯承務郎左春/坊左司直郎爾其輸忠效誠陳善閉邪無有所隱斯為
美矣仲魯徽之婺源人以明經辟至京上詔諸儒講論/仲魯講書之西伯戡黎篇辭旨明暢上甚嘉之遂授是
職洪武十九年三月辛未左春坊左司直郎汪仲魯以/肺疾乞還鄉上許之明日復召至便殿賜坐顧謂曰汝
昨以疾告歸期秋復來見朕知汝疾劇宜休養以延老/夀汝平生力為善今鬱然龎眉乃夀之徴更慎起居精
藥物以終餘齒無庸再至也仲魯為人敦實簡靜不妄/言笑進講兩宫歴三載遇事輒言明白簡直上嘗以善
[077-26a]
人稱之始終/被禮遇云
 
 
 
 
 
 
 
[077-26b]
 
 
 
 
 
 
 
 新安文獻志巻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