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3 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master)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安文獻志巻十四   明 程敏政 撰
  記
   徽州重建紫陽書院記   方 回
紫陽山去古歙郡之南門五里而近故待制侍講贈太
師徽國文公先生郡人也合山與人稱曰紫陽夫子若
洙泗先聖然此書院之所以作而名之曰紫陽也始郡
守上饒韓公補作書院在南門之外倚山瞰溪陟其門
[016-1b]
朱榜金書折旋過風泉雲壑軒拜夫子祠趨而横入左
右齋廡中而肄講為明明徳堂前為書樓後為宸奎閣
而其上又為披雲之閣閣之後最穹為大成殿更六政
而後大備紀有文刻有圖傳於世至元十三年丙子冬
去始作時三十有一年矣鎮帥設險固圉撤城外凡屋
為柵郡檄俾遷於南門之内江東道院實古郡學遺址
也諸生綿蕝妥靈明年建祠於道院西為外門十五年
按察使者至謀諸總府以書院地與古郡學地兩易以
[016-2a]
溪山偉觀為明明徳堂而書其額得前進士汪君一龍
曹君涇為之師前貢士許君豫立為學正相與撙縮租
入以其年冬經始興復得經歴趙君仲璋與今治中汪
君元龍白總府皆捐貲率同僚為助而士亦醵錢相役
平窪亢卑據亥揖㢲為先聖廟前門後殿各三楹而從
祀之廡各倍之講堂東西齋廡之數視廟制而在其西
又西偏増舊重屋為三以大其門又别為小重屋三面
水西以倣披雲之舊服具器備以十七年仲春丁祭告
[016-2b]
成於是諸生相與言曰昔之書院向挾紫陽山於其左
今之書院若廟若祠若堂皆南向得紫陽山之正學者
俯而讀仰而瞻由是以想夫子之步趨謦欬將必有得
其正傳者庸詎知書院之遷非風氣之所宜乎然回聞
之土有廣狹勢有向背棟宇有隆殺儀文有盈縮皆物
也有不物者焉先聖有言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
也尚忠質文建寅丑子可以隨世損益曰綱曰常百千
[016-3a]
世一也則何損益之有古之祀也以尸以主而後世肖
形以像之古之坐也以席以几而後世髙座以華之古
功臣與食於大烝而後世享先聖也以其門弟子及賢
者侑之漢孔廟不出闕里許天下建原廟自唐貞觀始
唐釋奠惟侑顔子加以孟子自宋元豐始宋初止有四
書院詔郡縣皆立學自慶厯中始近世所至有廟學書
院而又升曾思之侑自濓溪至東萊俱列祀而又無不
專為之祠益從今尚損與古違世也抑所謂雖百世可
[016-3b]
知者能從而損益之否乎回甞陟古兖之郛觀魯之泰
山與洙泗之水而識孔林之所在漢髙祖引天下兵至
而聞絃歌之聲魯恭王欲壊其宅而得科斗之書卒全
䕶之歴世無恙歙今魯也紫陽今洙泗也夫子之教百
世千世與紫陽不朽士欲與之俱不朽者其亦有道矣
文足徵也獻足徵也五典五禮六徳六行待其人然後
行天地之常經古今一日也至元十八年八月望日郡
人方回記
[016-4a]
   釣臺書院清風堂記    方 回
清風堂者桐廬郡釣臺書院之講堂也凡郡縣學講堂
曰明倫者多矣而此獨曰清風者何也孟子曰伯夷聖
之清者也又曰聞伯夷之風者頑夫亷懦夫有立志子
陵先生其庶乎伯夷之清風者乎伯夷父孤竹君武王
父西伯子陵西都老儒光武南陽宗室均北面事人者
也故等夷爾商無紂武王不得有天下太公望焉得而
封於齊周公旦焉得而封於魯漢無莽光武不得有天
[016-4b]
下鄧禹可平世文學掾區區侯霸而可三公乎萬乗之
主乗其時權也一介之士守其志經也伯夷寜殺身以
成仁欲明萬世君臣之倫者也子陵不屈道以伸身欲
明萬世朋友之倫者也一為龍逢比干一為巢父許由
無以時易志無以權廢經望旦裂土禹霸秉鈞心有所
不安則不為之而豈有意於清其風以聳動乎天下後
世之觀聽者哉首陽之山富春之瀨清風不殊萬世永
賴皆所以明人倫也初作堂為是名者前郡守趙與歴
[016-5a]
捐私帑重建堂者郡人山長駱正大方文豹而前郡守
方回為之記
   廣平府重建成信侯殿記  方 回
託孤之難未若立孤之難也幼而長之宗祏危而安之
託孤固難死而生之血食絶而續之立孤尤難周成王
十三踐阼姬旦攝政四國流言七年而復子明辟此所
謂幼而長之以安宗祏之危難矣哉夏羿浞之變后緡
方娠自竇而逃一成一旅遺臣靡立少康不失舊物此
[016-5b]
所謂死而生之以續夫血食之絶不亦難之尤難者乎
是故漢霍光擁佑昭帝保養幼主謂之託孤功為大不
如丙吉張賀有恩於宣帝垂死而生可謂之立孤徳為
大今廣平府故洺州肥鄉縣春秋時立趙孤近世封成
信侯程姓嬰諱之里也周簡王之三年晉景公時屠岸
賈攻殺趙同趙括趙氏盡矣而趙武者趙朔之庶子也
侯與公孫杵臼謀而藏之後祁奚韓厥言於景公復立
趙武史記晉趙世家春秋内外傳劉道原通鑑外紀所
[016-6a]
書不同然成季之勲宣孟之勤若一髮懸千鈞迄至於
今有社稷不墜者誰之力歟肥鄉之程侯也則肥鄉之
人祀之又豈止一鄉一國之善士歟厥後江南侯有廟
甚盛曰祚徳封爵又不止此而肥鄉如故南北異也侯
之後世居肥鄉程君玉欲新侯廟不果蔣君思為玉養
子繼父志一新之穹殿四楹雕飾完備元貞初元季秋
鳩工朞年落成用中統楮幣為錢百五十萬有竒其里
人省郎王君英永記其事夫食人之禄存亡繼絶忠臣
[016-6b]
也程侯宜書為人之後肯乃堂構孝子也蔣君思亦宜
得書是為記
   横舟亭記        曹 涇
呉君叔震既新厥居其西為燕賔之堂軒窗髙明廊廡
脩敞中以花畦見方廣亦足名樂事賞心矣既又得閒
地於兩廡之外構一亭焉髙與廡平廣與堂侔上閣如
蓬旁䦨如脣如舟之制丹青飾之即而飲如風止浪恬
帆収櫂歇相勞苦以樂也凭以睡如湖舫意行次於林
[016-7a]
園停篙徙倚花繁栁緑鶯蝶嫵媚翫以忘歸不知日之
將暮也其自西堂乍入竦而視之則又如龍驤萬斛與
岸俱閒漁郎去來鳬鷗上下自為景情而主人若無所
事乃命之曰横舟而謂涇宜為之記則應之曰韋蘇州
冦萊公之詩意也蘇州之事未暇論萊公澶淵之役君
子有以見素定之畧焉夫水之有舟濟險也而横之觀
變乎哉天下之理擬而後動至而後應然後整暇舒肆
迄潰於成莘之伊尹隆中之諸葛是也不三聘不三顧
[016-7b]
寜有躬耕髙卧爾其不然者有憫窮徼倖之心陋之為
儀秦鄙之為光禹甚者如林甫國忠輩或浮游飄揺窺
切瑣細禦人於蒲葦洲渚之間以茍朝夕或冒利乗險
甞試而前風濤卒起人已兩敗魚腹厭之竟為世笑然
後思擬而後動至而後應者不如是踈且易也叔震於
是所志逺矣上方崇儒興學明詔天下郡國以茂異來
上寜得無意乎疾驅者誰喚渡方急願戒櫂郎解維遄
發曹涇記洪潜夫曰曹/清甫文典古
[016-8a]
   南陽諸葛忠武侯祠亭記  程文海
楚有才尚矣至於丞相忠武侯遂為古今冠冕南陽書
院所以名所以祀者書院成六十年而敝部使者廣平
程某來新之内外完好祠亦補舊而加飾焉行省都事
冠氏楊君處恭又即祠前築臺為屋江夏尹滑臺趙君
仁協謀并力於是亟成翼然華邃其髙山景行之意葢
惓惓也夫孔明不可作矣觀其﨑嶇一隅所就不酬所
愿自太平之時之臣視之曾何足芥其襟府而君輩神
[016-8b]
交意悟有為平原執鞭之想有志事功之士固非流俗
所能竝哉雖然甞試言之使孔明生當建武中元事固
未易可知使𤣥徳顧不至三其亦終於躬耕而已葢古之
君子未甞無志於天下然亦不以所遇而制吾身之重
輕此孔明所以不可及已既與南陽耆舊慨歎之餘因
俾刻之石使學者知所勉且無忘楊君之美趙君之勤
大徳七年某月某日記道園虞氏曰宋之將亡士習卑/陋以時文相尚病其陳腐則以
竒險相髙江西尤甚識者病之初内附時公在朝以平/易正大振文風作士氣變險怪為青天白日之舒徐易
[016-9a]
腐爛為名山大川之浩蕩今/代古文之盛實自公倡之
   崇陽縣重建乖崖祠記   程文海
愛其人以及其所經從所游處彌逺而親久而益不忘
故覩河洛而思禹見甘棠如見召伯焉此一念之真也
乖崖張公有遺愛於崇陽邑人祠之至今嗚呼可感也
巳按公之終更而去也民思之生祠公於所建美美亭
春秋祭祀不絶紹聖中移置浄刹院紹興復於美美隆
興二年邑令陶楙以北峯亭亦公遺蹟乃徙焉而命梵
[016-9b]
安浮屠主祠事郡志云爾今郡别駕白雲翁介其父老
言曰美美舊有公祠前令新亭而祠廢大徳庚子邑長
改建社壝於亭前因復立之勒石於祠夫一念之不忘
則窮天地亘萬世而猶存初不繫祠之有無也居而惟
恐其久去而猶忌其復來彼亦人也何以得此於人哉
有民社者可以鑒矣仁人心也吾以此心彼獨無是心
乎所謂一念之真也有民社者又可以勉矣此吾所以
重有感於斯也因書以遺白雲翁使刻之
[016-10a]
   青田書院記       程文海
道不繫於地也然由迹以知其事㳂事以見其人使後
之學者有所觀慕感發則地亦若與焉者此青田書院
之所為作也謹按陸氏居青田至象山文安公時已十
世不異㸑先代復其賦表其閭文安公兄弟又以道徳
師表當世而青田陸氏聞天下中更冦燬星分瓦解陸
氏先祠亦不能屋矣至元二十三年廣平程某以侍御
史將㫖江南過金溪顧瞻遺址閔然興懷鄉之耆舊咸
[016-10b]
請復其家且建三陸先生祠遂以語郡郡下之縣縣
無其人文書茍且大徳五年公諸孫如山慨然謀諸賢
士大夫且懐牒郡庭以為請衆咸義之為助其費適縣
令尹張居懌政績方茂有志斯文欣然自以為功乃即
義居故址創屋數十間春秋有祠講肄有堂廡門室房
畧備扁曰青田書院而請某為記某葢甞冀其成而今
始克成可喜也抑可歎也傳曰堯舜之道孝弟而已使
家皆陸氏人皆文安弟昆治民者豈復勞其心哉亦既不
[016-11a]
然而於風厲示效之方又藐然曾不訾省是不亦可歎
巳乎美哉張令君能知所先務也懿哉賢士大夫能助
其子孫繼志也大哉公之道徳久而彌章也公與徽國朱
文公生同時仕同朝學同志其不同者立言有豐儉之
殊是以今之知學之士知文公者甚衆而知公者甚鮮
知不知非道之所計然以義居數千指若此不幸遇患
又若此行道之人猶念之況大賢之里居政教之所急
而可藐焉畧不訾省若此乎此無他不知之過某雖未
[016-11b]
足以知公抑甞知學公甞有云就使吾不識字要當為
天地間堂堂正正大丈夫今家之子孫與其里之秀民
勞於作樂於成庶幾藏修息游於永久其亦奚所見乎
必有所慕矣然慕其人不若師其心居其居不若履其
道不然名存實廢室邇人遐適足以來無窮之慨歎而
已然則父兄師友可弗念與是役也以七月二日建十
月成明年三月記
   此君軒記        程文海
[016-12a]
古之爵五等而有土有民者曰君非有土有民而蒙是
號必其徳有可尚者也人而能是亦希矣竹物也而何
以得此稱於子猷哉竹之徳固可尚心虚而神清貫四
時而不改也晉人尚雅趣頗以不事事為清虚吁比徳
於竹者如斯而已乎吾至官借宅於人而植竹於西軒
之外復借子猷所以號竹者名吾軒吁吾軒借於人也
軒之名借於人也皆非吾所自有也獨所以如竹者非
可借於人而意子猷或未知之然則子猷之君此君亦
[016-12b]
借爾借歟非歟是未可知也吾將問之此君至元三十
一年五月五日記
   孝友堂記        汪 曙
王君京祥家城南與予為同郡而京祥之先本汪姓育
於外氏故姓亦隨之則固與予同宗其仲子璏從予游
將十年出入起居必偕其於學敏且篤而又最相信愛
能文善書徳度温裕予中道得璏甚善故在交游最宻
且厚如璏者不一二人葢所謂同道而同心者也京祥
[016-13a]
年且六十其母氏亦幾九十而京祥之孝不衰嵗時上
壽稱慶必率子婦羅拜極其歡心朝夕定省寒暑温清
必躬必慎至於衣服之裁製飲食之滋味又必極稱愜
調齊而後已居常有言曰人子於親生不能盡愛敬以
致養徒佼佼然悲號孺慕於既逝無益也故其奉母而
樂鄉鄰皆歎羡之其二子奉其二親亦如京祥之於母
伯子瑛幹父之蠱勤勤焉靡敢暇逸家事一不以煩京
祥璏之得從容問學以有成立者則瑛有以資之也曙
[016-13b]
因暇日題其堂曰孝友且為之言曰人子於父母而孝
於兄弟而友固天性也然先王教民而必首之以孝友
以八刑糾民而不孝不弟者先焉其在於書詩以孝友
見稱者又不過君陳張仲輩數人而已何也豈非孝友
雖出天性而氣昏欲熾不能不失其良心乎然先王雖
欲不教之行而糾以刑作書作詩者雖欲不稱道詠歌
以彰其人之善不可得已今京祥父子孝友如此予烏
得不為書之也世衰道微行窳俗隳徳色耰鋤誶語箕
[016-14a]
帚䦧牆紾臂可歎可悲克孝克友萬或有一而上莫聞
知淑慝靡分而士君子又莫肯奬勵紀述而形之歌詩
其何以覺斯民之蚩蚩而示勸戒於無期哉吾聞孝弟
之徳至於通神明光四海至和薫蒸又必生祥下瑞延
慶奕葉他日固當於王氏見之予雖才謝昌黎公尚能
作詩以詠王氏附之董生行後
   遊鍾山記        胡炳文
江以南形勝無如昇鍾山又昇最勝處予至昇首過上
[016-14b]
元謁明道先生祠禮畢即度闗遊山夾路松隂亘八九
里清風時來寒濤吼空斯須寂然如故路左入半山先
是謝太傅園池荆公宅之捐為寺至今祠公與傳法沙
門等出行三四里又入一寺𢎞麗視半山百倍龕鎪壁
繪光彩奪目詭狀萬千兩廡級石而升四五十丈始至
寳公塔塔邉有軒名木末履舄之下天籟徐鳴浮嵐㬉
翠可俯而挹下有羲之墨池投以小石逺聞聲出叢葦
間徑陿荒蕪遊客罕至獨拜塔者累累不絶長老云寳
[016-15a]
公巢生而人朱氏取而子之後成佛凡禱水旱疾疫如
響語多不經由塔後循山而左過安石讀書所山石犖
确忽敞平原脩篁老檜萬緑相扶風鳴交加猶作當時
吚唔聲又行數里休於觀音亭其傍八功徳泉有聲鏘
然汩汩至亭下則囦然以涵或謂病者飲此立瘳衆皆
飲予以無疾不飲遂囬塔後攀松升磴六七里至山椒
鉅石人立予登石以坐鳳臺鷺洲渺不知在何許但覺
繚白縈青隠見煙霧間城中數萬家樓閣如畫其閒曠
[016-15b]
無人處六朝故宫也北視揚子江頭一舟如葉行移時
不咫浪楫風帆想數十里遥矣盤龍踞虎亘以長江其
險也如此黄旗紫葢王氣猶有時而終令人凄然久之
下山至七佛庵白雲凄潤囂壒不來一僧嘘石爐灰㸃
鬚眉如雪一僧蓬跣崖邉拾松子以歸語容質木絶不
與前寺僧類聞其下有猛公庵子文廟山水稍竒麗率
為事神若佛者家焉予不復往欲訪猿鶴山堂莫得其
處遂朗吟小山招隠循故道御天風而下兩袂如飛半
[016-16a]
山僧迎於門欲設子供予力辭亟入闗復至明道精舍
少憩而歸因唶唶曰昇自紫髯翁以來幾興衰矣眼前
花草無復當時光景伯子春風千載猶將見之至若熙
寜相業非不焯焯然炫人耳目迄不如主上元簿者得
祠於學何哉欣慨交集遂記之同遊者王士晦黄元卿
茅安上饒林畔
   徽州鄉賢祠記      胡炳文
歙婺源為子朱子闕里亦既有專祠矣州學鄉賢祠復
[016-16b]
竝祀二程夫子者何孔子之先宋人孟子魯公族河南
實吾新安黄墩忠壯公後也忠壯公字靈洗仕梁陳贈
鎮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有功徳於民配大享南史有
傳宋號世忠廟封忠烈王新安志叙先達居第一謹按
程叔子撰純公行狀河南之程出自中山博野又按歐
陽公撰程文簡公父冀國公碑銘中山博野之程出自
靈洗文簡公諱琳與太中公珦為兄弟如此則新安為
河南所出何疑哉或曰朱子自書新安程子不書者何
[016-17a]
葢由新安而建寜一世而近故書由新安而河南凡二
十餘世中間遷徙不常故程子不書然程子可不書新
安紀新安之人物而不書程子是譜宋之後而不書孔
子系魯公族而不書孟子非缺典歟近有為道統之説
者曰聖賢之生天地氣化相為循環冀在北岐周在西
魯在東舂陵新安在南夫斯道絶續天也自北而南迭
生聖賢以續道統之傳非偶然也方今程子之學行天
下四海之外遐陬僻壤猶有學其學者況兹大好山水
[016-17b]
乃其雲之泰山河之崑崙也哉此鄉賢祠之所由作也
詩不云乎維嶽降神生甫及申吾新安以之又不云乎
髙山仰止景行行止吾新安之士當以之祠成於泰定
甲子發其議者州學賔前兩貢諸生京學諭草庭程公
鼎新主之者提學官太守史奉議光祖記之者胡炳文
書之者王儀皆州人也禮部為崇祀先賢事祠祭清吏/司案呈禮科抄出直𨽻徽州府
休寜縣知縣歐陽旦等奏前事通政司官於奉天門奏/奉聖㫖禮部知道欽此欽遵查得先該保定府博野縣
知縣裴泰奏稱二程先生之先博野人舊有祠堂春秋/次丁日致祭縁無明文恐不能久本部巳經覆奏聽從
[016-18a]
祭祀去後今知縣歐陽旦奏稱二程先生係本府應祀/梁將軍忠壯公程靈洗子孫後遷博野再遷河南伊川
子孫復業休寜俱有可考縣學舊有企徳堂東祀名宦/宋丞相吕大防等西祀鄉賢唐御史中丞程澐等今量
加修完中堂專祀二程乞照博野縣例致祭一節看得/二程先生乃程澐族屬之孫不當僣先世之祖合就檄
行該縣另選空地建二程祠名宦鄉賢仍於舊處如無/空地宜即見今處所建名宦鄉賢祠與二程相並毎嵗
仲春仲秋措辦祭物隨宜致/祭成化十九年八月初四日
   平川樓記        王 儀
平川朱伯時父號也又以名其樓伯時族大且蕃聚居
若城邑非他無樓也登焉以望則南甍北棟逼塞近乎
[016-18b]
前欲求膚寸之隙少放其目而不可得夫如是尚何取
於樓哉惟伯時負山而居據其爽塏固已廓然謝湫隘
挹髙明而是樓也又傑出乎所居之表自堂而視其後
隆隆相延皆山也自樓而步其左右綿綿如大塗不知
其為山也故一登樓而心曠神豫恍然得所未見焉伯
時屢與予徙倚其上而亦毎為之忘去記之請其可辭
乎夫天下莫不有川也東南之川常不峻激而平然一
過於平則土必厚淵必深野必夷望必逺草木必茂生
[016-19a]
齒必繁故凡川之平為貴今伯時之里淵多魚野多稼
居人成聚百年之木參天而視其川為最平伯時取以
自號固已獨㑹其㫖又為是樓以極眺望使一方之勝
不下衽席而盡得之川之外雲山煙靄淡與天際如卧
呉山而對西興如倚平山欄檻望江南空濛一視飛鳥
去來曾何計地上之丘陵險阻也復以自號者而名其
樓誰曰不宜方昔之未有斯樓也則比屋之樓廬若在
若伏若偃若投吾獨逺覽而莫或與争是知處物不可
[016-19b]
以不平而自處不可以不髙處物不平則物有憾於巳
自處不髙則巳無異於物伯時既以川之平處物矣於
樓也又見其自處矣此衆人所以不及也茍以吾説為
無戾於道則有不法川而平不賴樓而髙者伯時能進
乎此宜别有勝賞在豈惟是記哉
   碧環亭記        王 儀
凡狀山川草木天宇煙雲之色而寄興於悠逺者多曰
碧夫碧與青相似而不同均是物也近視之則青逺視
[016-20a]
之則碧秋物多碧氣清而視逺也董君直卿作亭於溪
園之上扁曰碧環内之苔蘿竹樹外之雲山煙水極目
四周籠以天宇千品萬彚混為一碧而是亭也宛然處
其中跬歩戸庭而寄興甚逺客毎為予道其勝如此董
君予故人也乗興過之見不暇揖即握手造亭上則日
向暮煙檣盡泊沙鳥已歸俄而漁火出没道側洲尾蒼
茫晻靄無所寓吾目矣夜何其而酒半起憑欄臨絶岸
茫如虚空大星璀璨影落潭底風露清寒廹人不知身
[016-20b]
世竟在何許返垂箔更燭極歡乃罷因謂坐客世間好
景何限役於聲利權勢之場者不知也其或厭卑濁而
務超逺則又絶羣離類去而放於江湖之外二者相視
有間矣而皆未免於有欲也必其無欲則彼衆人之所
役固不足為吾病雖江湖之放浪亦可以無去莊生云
樞始得其環中而以應無窮自謂足以齊物矣而猶有
應也若董君之悠然弄是環也又且何應哉昔秦隴山
澤間有散人焉碧瞳而緑髮輕舉而不老世皆以為異
[016-21a]
無他由其飲食呼吸寢處躪藉不離乎山澤清淑秀潤
之氣灌澈骨髓與之俱化而不自知也使予捐絶世故
與君遊於是久將不為異人乎客皆大笑絶倒主人悠
然若有㑹於其意請書而記之
   晉新安太守程公墓誌   程逢午
徽之程氏自新安太守元譚始晉元帝興江左太守由
襄州刺史守新安郡及代百姓遮留不得發詔褒嘉之
賜第於新安之歙縣子孫家焉其墓在州之西十里今
[016-21b]
名雙石前葢指墓前二石人也有地廣袤可容數萬人
先端明少師甞掌其丘域至孫曾四世矣大徳丁酉九
月裔孫深甫沿檄故鄉因得過家上冢與族黨親戚欵
接甚歡以其年十二月十七日囬途至太守墓拜掃焉
顧瞻徘徊僅有二石人出土半體餘地已寸耕而畦種
之矣問之乃屬别姓因思程氏為新安望族蕃衍盛大
家有詩書世傳簮笏其散處諸郡者亦多貴顯夫以積
世封植之久子孫千億之多一旦芸夫蕘子負荷鋤耒
[016-22a]
縱横其間行路之人且為嗟悼為其後裔者忍此至哉
既抵郡之明日訪逢午精舍語以其故而白之府公率
枝下子孫期以二十六日㑹墓所詰朝風雪大作不憚
衝寒集里社父老指畫疆界復還舊物屬近墓子孫崧
主之收地所入嵗時展省世世無替葢根本固則枝葉
茂而枝葉之茂者亦足以庇其本根祖徳深厚實子孫
悠久之基而為子孫者容可昧所自來不以丘墓為念
哉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族深甫可為能盡其道矣亦
[016-22b]
其天性仁厚知所重而不敢忽也因記其事以貽後來
峕閏月己未朔裔孫紫陽書院山長逢午百拜謹書於
明明徳堂之西舍
   遊黄山記        汪澤民
黄山在宣歙境雄鎮東南山之陽踰百里為歙郡治其
北三十里為太平縣又北抵宣治所二百四十里不當
通都大邑舟車之走集而游者罕至今年四月九日予
始得游焉山西之麓田土廣衍曰蕉村蓮峯丹碧峭拔
[016-23a]
攅蹙若植圭若側弁若列戈矛若芙蓉菡萏之初開雲
煙晴雨晨夕萬狀繇蕉村南道二十五里至湯嶺上仰
視羣峯猶在霄漢間岡阜蟠結鑿石開逕嵁巖欹危瀑
布聲訇磕如雷怪石林立半壁飛泉洒巾袂當新暑凄
然如秋又十里憩祥符寺寺前淙流走萬石間山皆直
松名杉蕂絡莎被蓊薆蘢茸有靈泉自硃砂峯來依巖
通二小池上池瑩澈廣可七尺深半之毫髮可鑒泉出
石底纍纍如貫珠不絶氣馝馞若湯酌之甘芳葢非他
[016-23b]
硫黄泉比也明日遂試浴垢旋流出纎塵不留令人心
境清廓氣爽體舒相傳沈痾者澡雪立差理或然也寺
有南唐碑初名靈泉院宋祥符中改今額又龍池距寺
左三里許奔流噴薄瀉石潭中亭午照燭五色璀璨誠
靈物所居夜聞啼禽聲甚異若歌若答節奏疾徐名山
樂鳥下山咸無有行寺旁近見數峯凌空僧指曰天都
芙蓉硃砂峯其尢髙者天都峯也上多名藥採者裹糧
以上三日達峯頂予心甚欲遊而鳥道如線不可乃止
[016-24a]
凡再宿寺中還至蕉村之三日行三十里遊翠微寺古
松脩篁石澗横道僧橋焉覆之屋以息遊者清冷静邃
已隔塵雜予為榜曰翼然至寺庭有井泉僧言此麻衣
師卓錫處泉亦清美不溢不涸一峯卓然獨秀直峙東
南隅曰翠微峯其條支回互寺居盤中故諸峯俱隠不
見明發行十五里過白沙嶺往往攀崖壁牽蘿蔓或小
木貼巖若棧而度幾不容武旁臨絶壑惴惴焉不敢俯
而窺又七里至絶頂頂平廣倍尋方據石少休時山雨
[016-24b]
倐霽氣象澂潔環視數百里岡巒墟落歴歴可數九華
縁翠若蓮開陸蕉村向所見峯皆平挹座間俄頃白雲
滃起遥山近嶺如出没海濤僅餘絶頂槎泝天漢中倐
又歛藏如掃如是者三可謂竒觀矣日暮纔抵寺亦信
宿焉又二日從村北十里登僊源觀至元中新安呉萬
竹習静兹壤甞衍易宛陵誇詡其勝予贈詩還山今竹
存而呉逝已久林阜周宻南列翠峯練形引年者固其
所哉既還憩吾宗公仲雲松樓越十日踰興嶺而南所
[016-25a]
謂三十六峯者駢列舒張横絶天表衆岫疊嶺效竒獻
秀盡在一覽行田疇竟廼登横嶺陟小丘道左竹杉隂
森中小徑縈紆纔屋數間一僧竒龎近八十煮茗進果
自言結構力田閒則持經翫空歴二十閏矣外營草亭
往來休焉庳陋且壊予將改築亭之右丈餘南峯翔舞
近乎前北隴奔躍駐乎後左右翼如景益清名之曰芙
蓉亭而未暇也循巖曲折抵白龍潭巨石谽谺洶湧衝
激深不可測嵗旱民謁欵雨立至又度板橋有小庵食
[016-25b]
淡苦修數輩居焉甞有逃空谷者出竒方療人疾頗衆
既亡瘞浮圖中予特徵夫山水環繞自為奥區於髙峯
之下田興嶺抵此四十五里人跡遼邈可屛塵事遂宿
焉聴泉而去凡道途為里若干皆樵牧負販者隠度云
然非有堠以步而計也世稱黄帝與浮丘容成於此山
上昇改名黄山江浙諸大山所分以出其廣袤形勝若
是竒蹤詭狀固不必盡究然非神人列僊不能稱其居
雖未暇遍而選勝搜竒餘可槩見矣昔大徳戊戌嵗得
[016-26a]
兹山圖經神思飛越而因循皓首甫幸一至至又弗克
久留而去毎登山時率宿雲收雨紫翠如沐山下之人
皆以為山川英靈有相之者予亦竊自喜回思在南安
之日造南原山禱雨龍湫跣揭亂石急流中腰絙梯藤
登懸崖上而復下至潭所其巖險視兹行為甚是故樂
清賞以酬宿昔忘躋攀之勤而不知髙深之為懼也予
當謝事與二三友結宇讀書以畢餘生較之充詘於聲
利而不知止足者不尤愈乎時至元再元之六年庚辰
[016-26b]
嵗也
   堪老園記        汪澤民
古之為士幼而學强而仕迨夫致政得謝則歸老於其
鄉而有養也夫如是豈不堪者乎澤民七世祖龍溪先
生當政和中以竒才偉器發聞詞林適憸人居相位繇
符寳郎出通判宣州甞題官舍末章云生涯未辨亦堪
老四世而至大父宛溪翁中年頗治亭臺花木榜其圃
曰堪老惟古者養老之禮隆待士之恩至虞之燕夏之
[016-27a]
饗殷之食周人兼用之葢其服食起居與凡動作無不
待於養也夫老矣有以養之則堪矣後世斯禮廢仕於
四方者膂力既愆土思益切無田以給伏臘無屋以除
風雨人人為之不堪具官牽位者或有之我祖世清白
方强仕已興堪老之詠不計生涯之有無也宛溪翁祖
徳是程采其語名其圃超然充詘隕穫之表其視紛華
何如哉澤民幸不墜詩書之緒茍禄逾三十年今獲謝
事而歸負郭洲上隙地僅若干步樊小圃擬構草亭雙
[016-27b]
流宛宛洲介其中四絶囂塵俯瞰清泚南攬文脊之秀
北瞻敬亭之雲閒則擕孫子渡小舟縱杖屨汲泉瀹茗
擷蔬引觴祛俗慮於人間延真趣於物外其中誠不能
肖前人而生涯寡薄則又過之然亦忘其堪與否矣作
堪老園記至正六年丙戌嵗春三月朔新安汪澤民記
 
 
 新安文獻志巻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