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3 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master)


[041-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安文獻志巻三十九 明 程敏政 撰
  講義
   經筵講義二       程 俱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釡請益曰與
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
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
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041-1b]
 臣以為車馬衣服之盛如公西赤之家則遺母之粟
 冉有無請可也故孔子始與之以六斗四升之粟以
 示意而冉有不達又請益之孔子疑於有愛於粟也
 故頓益之而至於十六斗冉有不受命遽以八十斛
 之粟與之孔子所以惡其繼富也以原憲之貧所謂
 蓬戸桑樞甕牖之室則其貧可知矣故孔子為司冦
 而使憲為宰以禄之而與之以九十斛之粟然原憲
 辭之而孔子不聽姑俾以其餘以與鄰里鄉黨者孔
[041-2a]
 子非有固必於多寡之間也亦施之當而已矣然古
 量比今斗為四升則九十斛之粟當今三十六斛而
 已以見古之賦予有制而不為無藝之費也至西漢
 奉給固巳用錢如光禄大夫之奉十有二千而巳然
 當時貢禹固巳自謂禄賜餘多家日以富以此推之
 則古之國用所以易足而不至於厚斂於民者皆若
 此也夫孔子與公西赤之粟寡而不為嗇與原憲之
 粟多而不為汰適於當而已矣聖人之所云為注措
[041-2b]
 至合於天道當於物理則已矣傳曰天之道其猶張
 弓乎髙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此天之道物之理也孔子與粟而達之於天下是則
 天之道也後世天下之民至有飢無以食寒無以衣
 仰事俯畜無以遂其私恩至於父子兄弟不相見夫
 婦離散以轉徙於道路溝壑可謂急矣而為之上者
 不唯不周之又縱貪殘之吏為掊克之術以奪其衣
 食生生之資而公卿大夫將相貴近之家泉穀之積
[041-3a]
 金帛之多至不可勝數矣方且加之以厚禄益之以
 横賜傾國帑而用不足則又斂憔悴之民破編戸之
 產而取之其為繼富不亦大乎烏在其周急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
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臣竊以為以顔子之賢而孔子所以賢之者乃在於
 簞食瓢飲之間何其細也是不然夫將以觀人之得
 道淺深與夫志之小大必於此乎觀之則得矣且孔
[041-3b]
 子之門人其賢可以為邦者唯顔子然以一簞之食
 一瓢之飲屢空於陋巷以人所不堪之憂而方不改
 其樂則其所養可知矣是其所以為顔子者也能不
 隕穫於貧賤則能不充詘於富貴能不為貧賤之所
 移則能不為富貴之所淫此孔子之所謂儒而孟子
 謂之大丈夫者也夫然後可以任天下之重伊尹之
 耕於有莘也唯其禄之以天下弗顧繫馬千駟弗視
 故能起而佐湯成有商之業傅說唯其樂道於版築
[041-4a]
 之中故能起貧賤而佐髙宗成中興之功何則其在
 已者重故不以富貴易其操也則其於為國乎何有
 若其戚戚於貧賤者是必汲汲於富貴者也出而仕
 鮮不為懐利患失之夫矣其能以道事君乎故三代
 而上其臣之以道自任者不可以爵禄寵利拘而可
 以禮致也三代而下其臣往往有自衒自鬻圖利於
 其君之心故人君因以謂非我爵禄寵利則無所用
 其才而顯其身於是有驕士之心而待士之禮亦薄
[041-4b]
 故樂道固窮豪傑之士亦自是而不至上下胥失也
 若顔子之樂道忘憂則雖簞瓢陋巷可以終身雖三
 公之位萬鍾之禄若其固有如是而有以貧富貴賤
 死生動其心者乎此孔子所以深嘉而屢歎也
   進故事二        程 俱
春秋左氏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
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
逺謀遂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
[041-5a]
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
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
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皷之劌曰未可齊人三皷劌曰
可矣齊師敗績
史記齊世家威王初卽位以來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間
諸侯並伐國人不治於是威王召卽墨大夫而語之曰
自子之居卽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卽墨田野闢
[041-5b]
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譽
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守阿譽言日聞
然吾使人視阿田野不闢民人貧苦昔日趙攻鄄子弗能
救衞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幣厚吾左右以求譽也是
日烹阿夫夫及左右嘗譽者皆幷烹之遂起兵西擊趙
衞敗魏於濁澤而圍惠王惠王請獻觀以和解趙人歸
我長城於是齊國震懼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誠齊國
大治諸侯聞之莫敢致兵於齊二十餘年
[041-6a]
 臣觀齊魯方戰曹劌問何以戰而莊公答所以戰者
 不曰人卒之衆多甲兵之堅利將帥之才勇而以惠
 民事神察獄之事卜之何其迂也史稱齊威王起兵
 西擊趙衞因以強覇亦不曰厲兵秣馬陳師奮武而
 言誅一阿大夫封一卽墨大夫而出師克敵如此此
 又何也豈非惠信孚于上下刑賞當於人心則人悦
 服人恱服則士氣振士氣振則赴功狥國忘軀衞上
 之心生矣如是則唯吾君之所欲為而已茍為惠不
[041-6b]
 足以及下誠不足以格神獄訟則失有罪及無辜而
 又姦諛茍媮者以蔽䝉而獲譽首公盡力者以介特
 而見毁如是則羣下莫不解體矣羣下解體而有能
 敗敵人而成覇業者乎然則曹劌之問齊威之舉非
 迂闊也不然何以詩序周宣之中興必曰内修政事
 而後繼之以外攘夷狄乎夫政事不修於内而欲求
 攘夷狄之功蓋未之有也
唐書韓休傳休直方不務進趨旣為相天下翕然宜之
[041-7a]
帝嘗獵苑中或大張樂稍過差必視左右曰韓休知否
已而疏輒至嘗引鑑黙不樂左右曰自韓休入朝陛下
無一日歡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雖瘠天下肥矣
蕭嵩每啓事必順㫖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寢韓休敷陳
治道多訐直我退而思天下寢必安吾用休社稷計耳
 臣聞猛虎在山則藜藿為之不采古之為國者其恃
 以為社稷之重不在於才智疏通之士而常在於忠
 憃剛鯁之臣所謂招之不來麾之不去憂國如飢渴
[041-7b]
 喟然動衆心而為人主之所嚴憚臣下之所欽畏允
 所謂邦之司直者故淮南王謀亂而其所憚者不在
 於公孫𢎞衞靑以謂𢎞可說而下靑可刺也所憚者
 汲黯而已黯之居官無以踰人其才智功業未有見
 也徒以其能面折廷諍有仗節死義之心然則臨難
 折衝之功果常在此而不在彼也後世自宰相以下
 往往以伺候顔色承順上指為能而上亦以是為事
 君之體而責望其臣此是非可否犯顔逆耳之論所
[041-8a]
 以不日陳於前而以軟熟從諛者為可喜剛勁朴直
 者為可憎也天下所以治常少而亂常多者豈不在
 是歟若韓休可謂知事君之義矣而明皇寧使己瘠
 而肥天下蓋不唯容之又每屈身從其諫此開元之
 治所以幾於太平也使明皇常如是則豈有天寶之
 亂乎程公瑀日致道晚登掖垣侍經席凡命令之下/竭思畢慮有不安于心者率明白反覆言之其
 進講若故事必考古驗今曲/致規鍳未嘗有所觀望畏避
   進故事杜牧自治之論/   汪應辰
[041-8b]
唐杜牧追咎長慶以來朝廷措置無術復失山東作罪
言曰若欲悉使生民無事其要在先去兵不得山東兵
不可去是兵殺人無有已也今者上策莫如自治法令
制度品式條章果自治乎障戍鎮守干戈牛馬果自治
乎井閭阡陌倉廩財賦果自治乎如不果自治是助敵
為虐環土三千里植根七十年復有天下隂為之助則
安可以取故曰上策莫如自治中策莫如取魏最下策
為浪戰
[041-9a]
 臣竊以天下之事變化百出不可以勝窮然自其本
 求之則一言而足杜牧所謂自治是也茍舎其本而
 執其末則雖千萬言訖無益也戰國之際亦多故矣
 孫吳之攻戰儀秦之縱横奔走旁午天下為之騷然
 時君用之利不償害孟軻居其間獨曰蓋亦反其本
 矣軻之反本則牧之自治之說也物有本末事有終
 始蓋自開闢以來至于今未有不自治而能治人者
 牧之之說則雖聖人復起不能易矣而臣猶有疑焉
[041-9b]
 何則自治之外無他策矣今以自治為上策而又有
 中策下策是未始有定論也是謂其君不能也若軻
 則不然曰國家閒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
 之矣詩云迨天之未隂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戸今汝
 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
 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閒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
 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巳求之者夫不能治其國家則
 巳矣豈復更有中策下策者哉臣竊惟今日所以待
[041-10a]
 夷狄者曰戰曰守曰和然此三者皆末也要當以自
 治為本吾之國家治矣以戰則勝以守則固以和則
 乆所謂修其本而末自應不然未知其說也
   新安州學講義      錢 時
  時鄉邦晚學愚陋無堪蚤暮兢兢惟恐上負師友
  之訓兹䝉知郡著作都官親屈髙軒辱臨寓舘俾
  登講席誦其所聞而又重之以書詞寵之以禮幣
  知縣教授且復將命垂諭諄諄推避再三卒不獲
[041-10b]
  請噫學絶道喪人欲横奔眞知教化之先務為風
  俗大體慮者鮮矣知郡此日所為輕身以先匹夫
  者果為何事哉人非木石孰不為之感動雖然論
  學先論志天下之事未有無志而成者養叔之射
  庖丁之牛郢之於斤秋之於弈痀僂之於蜩與夫
  鍾王之於書吳道子之於畫雖一藝之微皆定於
  所志習之終身不厭而後造其極况吾聖人之所
  謂學乎是故為學當以聖人為的學聖人當以聞
[041-11a]
  道為的三代而下或志於縱横或志於刑名或志
  於富強或志於虚無異端邪說紛紛千流萬𣲖而
  卒為名教之罪人若是者非無志也不先立乎其
  大者而志非所志也志乎志乎豈淺中狹量枉已
  狥人者所可萬分一乎有所嗜好卽不足以言志
  有所繫累卽不足以言志有所拘隨有所貪戀卽
  不足以言志有茍焉自恕之念不足以言志有自
  詭自欺之念不足以言志有剽輕浮動之念不足
[041-11b]
  以言志有藩籬物我之念不足以言志無深固不
  㧞弗得弗措之見而有營求卜度揣摩較計之念
  不足以言志或隕穫於貧賤或充詘於富貴或回
  撓於憂患變故或變亂於生死禍福皆不足以言
  志孔子聖人也自常情言之曰天縱曰生知宜若
  逈出天外不可梯接者及觀其所自叙三十而立
  矣不至於不惑不止也四十不惑矣不至於知天
  命不止也五十知天命矣不至於耳順不止也六
[041-12a]
  十耳順矣不至於從心所欲不踰矩不止也然沿
  流而遡其源所以首途發軔不過曰吾十有五志
  於學而已大哉志乎雖聖人從心所欲不踰矩之
  妙由此而始况學聖人者乎是故學聖人以聞道
  為的聞道以立志為先此志一立金石可化水火
  可蹈况天爵良貴我所自有全體渾然匪由外鑠
  而有不可得者乎世之人富貴利達一切難必之
  事往往決志求之晝夜憂勞莫知所止至於此事
[041-12b]
  不煩措畫不費經營一念之回八通四闢出險阻
  而由大路脫荆棘而居廣居所謂素其位而行無
  入而不自得者乃或甘心暴棄而不知求亦惑矣
  孔門髙弟獨顔氏子最善學者其言曰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時不敏略明顔氏之學
  上答知郡之命而決定終身大志以發其端焉幸
  不鄙而肻教之
顔淵問仁子曰克已復禮為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
[041-13a]
仁焉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顔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
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顔淵曰回雖不
敏請事斯語矣
 洙泗問仁隨問而答縱横叅錯初無異㫖然其地步
 各有淺深而所以教之者不容於躐等至此一章明
 白洞達精詳的切此先聖特以語顔氏子歟仁人心
 也此心卽仁虛明渾融本無虧闕為意所動始失其
 所以為仁為物所遷始失其所以為仁為習所移始
[041-13b]
 失其所以為仁為欲所縱始失其所以為仁狂迷顚
 倒醉生夢死昏昏憒憒日用而不知皆已私為之窟
 宅非本心然也先聖曰改而止又曰過以改除夫所
 謂用力於仁者果安所用其力哉用力於克已而己
 如月之明雲翳之卽昏如水之淸泥滓之卽渾雲散
 天空淵澄海淨則其本淸本明者固自無恙禮者天
 則之不可踰者也一踰此則無非已私有一毫已私
 卽不足以為禮有一毫非禮卽不足以為仁先聖於
[041-14a]
 此不曰克已為仁而曰克己復禮為仁非於禮之外
 而别有所謂仁也曰復禮為仁者所以明復禮之卽
 仁也大哉禮乎分而為天地者此也轉而為隂陽者
 此也變而為四時者此也列而為鬼神者此也此卽
 本心之妙卽所謂仁也克已卽復禮矣復禮卽為仁
 矣夫以天地之廣大隂陽之闔闢四時之運行鬼神
 之變化而此禮實為之則一日克已豁然淸明道心
 大同範圍無外謂之天下歸仁良不為過然而此事
[041-14b]
 斷斷在我實非他人所能致力古訓每曰自強曰自
 修曰自成曰自牧曰自昭明德皆由已之謂若不由
 已其見必不決其進必不勇其發必不果其行必不
 力必搖於外誘必亂於意見必動於浮論虚說攴離
 纏繞必不能斷割故態惡習必不能掃除倀倀然中
 無定守而欲倚人言為之主宰必不能特達先聖旣
 以克已答顔淵之問遂斷斷曰為仁由已又斷斷曰
 而由人乎哉所以截外馳之路使之彷徨四顧略無
[041-15a]
 倚仗而斬截決裂一斷諸已也一斷諸已直心而用
 無所回撓安得受制於外物也哉顔子至此聞言不
 疑卽求就實工夫而請問其目其為問也密矣人之
 日用應酬萬端舉不外乎視聽言動之四者名四實
 一無非天則非禮則勿是之謂克雖然不特接於目
 而後為視也暗室屋漏一念邪而不正之色巳雜然
 乎在目知其非禮隨卽泯然則視無所蔽矣不特接
 於耳而後為聽也暗室屋漏一念之妄而不正之聲
[041-15b]
 已譁然乎在耳知其非禮隨卽泯然則聽無所蔽矣
 以至於言以至於動不特宣之於口發之於事而後
 見也念慮隱微之地大明澄照微過則改則言動無
 所蔽矣克已工夫全在一勿字上行之而熟守之而
 純變化虚明略無所累則雖縱目而視縱耳而聽肆
 口而言隨感而動安往而非仁哉顔子方皇皇然欲
 從末由發鑚堅仰髙之歎一聞斯語如旅而歸請事
 之言其應如響是以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
[041-16a]
 行不遷怒不貳過以至三月不違無往而非事斯語
 之時矣故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
   斛峯書院講義      程若庸
  斛峯李尚書戊辰冬寄所得龜山先生全集立軒
  黄大夫己巳夏初寄所刋新書院講篇且有地逺
  不得屈至吾徽菴之悵怏若庸因述所聞以酬盛
  心

[041-16b]
龜山先生楊文靖公曰古之學者以聖人為師其學有
不至故其德有差焉人見聖人之難為也故凡學者以
聖人為可至則必以為狂而竊笑之夫聖人固未易至
若舍聖人而學是將何所取則乎以聖人為師猶學射
而立的然的立於彼然後射者可視之而求中其不中
則在人而已不立之的以何為凖又嘗語羅公仲素云
今之學者只為不知為學之方又不知學成要何用此
事大體須是曾着力來方知不易夫學者學聖賢之所
[041-17a]
為也欲為聖賢之所為須是學聖賢所得之道若只要
博古通今為文章作忠信愿慤不為非義之士而已則
古來如此等人不少然以為聞道則不可且如東漢之
衰處士逸人與夫名節之士有聞當世者多矣觀其作
處責以古聖賢之道則略無毫髪彷彿相似何也以彼
於道初無所聞故也今時學者平居則曰吾當為古人
之所為才有一事到手便措置不得蓋其所學以博古
通今為文章或志於忠信愿慤不為非義而已而不知
[041-17b]
須是聞道故應如此由是觀之學而不聞道猶不學也
 言道易知道之體用難言道之體用易知道之全體
 妙用難道者何隂陽五行萬物萬事之理初非有出
 於隂陽五行萬物萬事之外者以形器為道而不知
 其有冲漠無朕之體者非也以空虚為道而不知其
 有闔闢無窮之用者非也知其體之無朕而不知其
 彌綸六合無毫釐之空缺知其用之無窮而不知其
 貫通千古無頃刻之間斷則其體之全用之妙亦有
[041-18a]
 知之而未盡焉者矣或聞而知之或見而知之其知
 之而盡焉者乎聞知見知乃專言之知知/與行相須乃偏言之知生而知之
 不思而得安而行之不勉而中者聖人也學而知之
 思焉而無不得利而行之勉焉而無不中者賢人也
 皆知之而盡焉者也學者之學無他亦學乎聖賢所
 知之道而已學乎聖賢所知之道無他主敬以立其
 本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而已矣窮理以致
 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大學明明德之功夫也主敬以
[041-18b]
 立其本則又小學之功夫而大學之所以成始而成
 終焉者也程朱子以來誰不知由小學而進於大學
 然少而習焉壯而勉焉老雖或知之往往未能盡焉
 何也文靖之言曰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從容黙㑹於
 幽閒靜一之中而超然自得於書言象意之表此讀
 書之法也不以此為法而徒於章句訓詁文墨議論
 之是尚則其於主敬也不過曰有整齊嚴肅而無怠
 惰縱肆斯可矣其於窮理也不過曰有誦讀記問而
[041-19a]
 無踈脫遺忘斯可矣其於反躬也不過曰有忠信愿慤
 而無私偽邪慝斯可矣嗚呼是豈知聖賢之學斯道之
 全體妙用有不但如是而巳者乎聖賢之學斯道之全
 體妙用其何以言之道為太極造化之樞紐萬物統體
 一太極也心為太極品彚之根柢一物各統體一太極
 也萬化之流行由於元亨利貞之四徳者天地之全體
 妙用也有人心之全體而後天地之全體始於是而立
 焉人心之全體少有或虧則天地之全體不能以自立
[041-19b]
 矣有人心之妙用而後天地之妙用始於是而行焉人
 心之妙用少有或戾則天地之妙用不能以自行矣此
 參天地賛化育所以不可一日而無聖賢之道學聖賢
 之道者不以一身一家一時一世之心為心而以彌綸
 六合貫通千古之心為心不以一身一家一時一世之
 道為道而以彌綸六合貫通千古之道為道則此心為
 此道之統宗㑹元渾乎大徳之敦化此道為此心之汎
 應曲當脉乎小徳之川流其於主敬也必將如對日星
[041-20a]
 如臨淵谷靜而無靜動而無動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
 人而彌綸六合貫通千古之心在其中矣其於窮理也
 必将探賾索隠鉤深致逺究事物之準則推造化之本
 原致廣大而盡精㣲極髙明而道中庸而彌綸六合貫
 通千古之道在其中矣其於反躬也必將以無欲為一
 以無息為誠以日新為徳以富有為業以一民一物不
 被其澤為己任以天下後世不傳此道為巳憂而此心
 此道之全體妙用皆在其中矣張子所謂為天地立心
[041-20b]
 為生民立命為徃聖繼絶學為來世開太平子思所謂
 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
 不惑曾子所謂置之而塞天地溥之而横四海施諸後
 世而無朝夕是皆吾分之所當為而吾力之所能為者
 文靖所謂以聖人為師猶學射而立的者此也所謂
 學聖賢之所為必欲聞聖賢所得之道者此也自非
 體之以身從容黙㑹而有深功驗之以心超然自得
 而有餘味者能之乎程子曰莫説道将第一等遜與
[041-21a]
 别人且做第二等纔如此說便是自棄雖與不能居
 仁由義者差等不同其自小一也言學便以道為志
 言人便以聖為志是志也坐春立雪之時身體心驗
 之舊矣道南之教寧不以是為先務乎由龜山豫章
 而延平逮吾朱子大成集焉推其說以教天下後世
 至明且備若庸嘗取其後集所答劉季章書畫為四
 等之圖其一等曰聖賢之學其二等曰行義名節之
 學其三等曰詞章之學其四等曰科舉之學有剽竊
[041-21b]
 架漏而不入等者有志於第二等而未能篤實者有
 志於第一等而不能無過不及之偏者有在二三四
 等中不安於小成而能勇進於一等者大抵三四等
 識趣不髙奪其舊習雖有甚難而其不變亦自不足
 為世輕重惟第二等資質稍髙一生謹畏循規守矩
 向仁慕義不為不力惜其不知向上更有聖賢之學
 切於身心而為事業之根本者焉今之收拾人才推
 廣聖賢學問血脉正須着力救㧞此一等人而不可
[041-22a]
 與其下二等槩而視之也若夫聖賢之學無他始由
 此以為士終卽此以為聖人始由此以修身終卽此
 以平天下旣知此道是天地間自然之理又知此學
 是吾人本分之事旣能眞知而篤信之則其趨向自
 然正當其志氣自然勇決其功夫次第必能向上尋
 覔不待他人勸率而自不能已矣不幸而或不遇於
 世亦必有以自樂而無所怨悔焉嗚呼此所謂聞道
 之士也此所謂聖賢之學也文靖曰學而不聞道猶
[041-22b]
 不學也若庸亦曰創書院而不講明此道與無書院
 等爾立軒大夫寧不喟然立軒名/去疾或問彌綸六合貫
 通千古者道也聖賢之體是道而欲其彌綸六合貫
 通千古其可汎然言之而無一定之義乎曰以此心
 言莫若一誠字誠者五常百行之根柢也以此理言
 莫若一中字中者應事接物之準則也對而言則此
 心此理不可偏廢單而言則心不外乎此理理不外
 乎此心誠可以兼中中亦可以兼誠堯舜禹湯言中
[041-23a]
 誠固在其中中庸通書言誠中亦不在其外朱子謂
 理只是一箇理舉著全無欠缺且如說著誠則都在
 誠上說著仁則都在仁上說著忠恕則都在忠恕上
 只是這箇道理血脉自然貫通其此之謂歟陳定宇/曰學朱
 子之學而精到似程勿齋者甚少此公才質鈍/只見勤其文字頗絮煩然學問精到絮煩得好
   集慶路江東書院講義   程端禮
端禮竊聞之朱子曰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
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
[041-23b]
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其門人與私
淑之徒㑹粹朱子平日之訓而節取其要定為讀書法
六條曰循序漸進曰熟讀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體
察曰著緊用力曰居敬持志且所謂循序漸進者朱子
曰以二書言之則通一書而後及一書以一書言之篇
章字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亂也量力所至而
謹守之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乎後
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如是則志定理明而無疎易
[041-24a]
陵躐之患矣若奔程趂限一向䟎看了則看猶不看也
近方覺此病痛不是小事元來道學不明不是上靣欠
工夫乃是下靣無根脚其循序漸進之說如此所謂熟
讀精思者朱子曰荀子說誦數以貫之見得古人誦書
亦記遍數乃知横渠教人讀書必須成誦眞道學第一
義遍數已足而未成誦必欲成誦遍數未足雖巳成誦
必滿遍數但百遍時自是強五十遍時二百遍時自是
強一百遍時今所以記不得說不去心下若存若忘皆
[041-24b]
是不精不熟之患今人所以不如古人處只爭這些子
學者觀書讀得正文記得註解成誦精熟註中訓釋文
意事物名件發明相穿紐處一一認得如自巳做出來
底一般方能玩味反覆向上有通透處若不如此只是
虚設議論非為已之學也其熟讀精思之說如此所謂
虚心涵泳者朱子曰莊子說吾與之虚而委蛇旣虚了
又要隨他曲折去讀書須是虚心方得聖賢說一字是
一字自家只平著心去秤停他都使不得一毫杜撰學
[041-25a]
者看文字不必自立說只記前賢與諸家說便了今人
讀書多是心下先有箇意思了却將聖賢言語夾凑他
底意思其有不合便穿鑿之使合其虛心涵泳之說如
此所謂切已體察者朱子曰入道之門是將這箇已身
入那道理中去漸漸相親與已為一而今人道在這裡
自家在外元不相干學者讀書須要將聖賢言語體之
於身如克已復禮如出門如見大賔等事須就自家身
上體覆我實能克已復禮主敬行恕否件件如此方有
[041-25b]
益其切已體察之說如此所謂著緊用力者朱子曰寛
著期限緊著課程為學要剛毅果決悠悠不濟事且如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是甚麽精神甚麽筋骨今之學者
全不曾發憤直要抖擻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
船一篙不可放緩其著緊用力之說如此所謂居敬持
志者朱子曰程先生云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此
最精要方無事時敬以自持凡心不可放入無何有之
鄉須是收斂在此及應事時敬於應事讀書時敬於讀
[041-26a]
書便自然該貫動靜心無不在今學者說書多是捻合
來說却不詳密活熟此病不是說書上病乃是心上病
蓋心不專靜純一故思慮不精明須要養得虚明專靜
使道理從裏靣流出方好其居敬持志之說如此
 愚按此六條者乃朱子教人讀書之要故其誨學者
 告君上舉不出此而自謂其為平日艱難已試之效
 者也竊嘗論之自孔子有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
 以弗畔矣夫之訓以顔子之善學其贊孔子循循善
[041-26b]
 誘亦不過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而已是孔子之教
 顔子之學不越乎博文約禮二事豈非以學者舎是
 無以為用力之地歟蓋盈天地間萬物萬事莫非文
 也其文出於聖人之手而存之於書者載道為尤顯
 故觀孔子責子路何必讀書然後為學之語可為深
 戒豈非讀書為博文之大而急者歟朱子曰約禮則
 只是這些子博文各有次序當以大而急者為先蓋
 謂是也然則博文豈可不以讀書為先而讀書又豈
[041-27a]
 可不守朱子之法朱子平日教人千言萬語總而言
 之不越乎此六條而六條者總而言之又不越乎熟
 讀精思切已體察之兩條蓋熟讀精思卽博文之功
 而切已體察卽約禮之事然則欲學顔子之學者豈
 可不由是而求之哉今幸其說具存學者讀書能循
 是六者以實用其力則何道之不可進何聖賢之不
 可為使朱子復生身登其門耳聞其誨未必若是之
 詳且要也學者可不自知其幸歟世之讀書其怠忽
[041-27b]
 間斷者固不足論其終日勤勞貪多務廣終身無得
 者蓋以讀之不知法故也惟精廬初建端禮荒陋匪
 材夫豈其任承乏之初敢以朱子讀書法首與同志
 講之期相與確守焉以求共學之益使他日義精仁
 熟賢才輩出則朱子之訓不為虚語精廬不為虚設
 顧不美歟
  經義論/
   工執藝事以諌      程 卓
[041-28a]
理無往而不在故言無微而可略夫一物一事之微皆
至理所寓不可以其微而忽之也惟聖人切於求言而
廣於開諌平日之所資以講䆒切磨者雖近而求諸公
卿之間逺而訪諸百執事之列猶以為未足故雖百工
之賤技藝之末俾各以所見而進言於上誠以藝之至
精則見之至妙而至理所通初無間於至微也𦙍征所
謂工執藝事以諫之意夫守之以世謂之工而聖人之
於天下固不以人廢言也蓋理有所見則其至畢者皆
[041-28b]
其至髙心有所得則其至微者皆其至妙故良弓之子
習於為箕良冶之子習於為裘彼其為之者非一日之
故而傳之者非一手之力雖其至卑至微要不為無見
無得也故夫天下之事有王公大人不能言之而卑藝
末技能别之者烹鮮細事也而治國者取之植木細事
也而牧民者得之誠以理本無間而至精者不茍也今
夫資政治之得失於朝廷公卿之間搜四方之民隱於
邦鄙百執事之逺彼言責官守者非不能以有言也矇
[041-29a]
瞽之微得以誦其上而小民之賤得以矢其箴彼士民
之䟽逺者亦非不能以有言也而古之聖人必求之於
百工之賤豈非工各有藝藝各有理而至理所在則治
道之所資者邪吾觀泠州鳩之於景王而謂匱財罷民
是樂工得以有言也醫和之於趙文子而論六氣五聲
是醫工得以有言也丹楹刻桷匠慶言於魯莊飲酒非
時宰夫言於晉平凡是數者以匹夫而憂天下以末藝
而關風俗得非工極於至精則理造於至妙不可忽歟
[041-29b]
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葑菲且不可以下體棄人言
其可以賤而棄之哉當仲康之時羲和廢職而天戒莫
察辰不集房而不先期以告瞽奏鼓嗇夫馳而猶罔聞
知其罪不容誅矣先王之時每歲謹孟春之始設遒人
之官使官師相規以興於上而百工之賤猶得執藝事
以言其失蓋恐天威之來而省已修德之不逮也吾觀
堯典之書於天人之際至備一篇數百言而命羲和之
說居其半誠以所職至大而所關至重不可慢也而仲
[041-30a]
康之時羲和之職廢弛若此其緘黙不言之罪反有愧
於古所謂百工之職𦙍侯安得不正典刑而征之哉嗚
呼世降愈下不惟羲和之職廢於仲康之時而後世所
謂百工者其罪不可逭矣蓋後世之工違制越雅極其
巧偽於藝事之末非惟無以箴上之缺遺而反有以滋
其偽冕弁毁而錦繡御籩豆廢而盤盂用大韶大夏之
器不陳而鄭衛繼作管磬柷敔之制不傳而箜篌迭奏
大抵制為邪僻縱慾滋偽以啓人君之私而益其惑况
[041-30b]
敢望其執藝事以諫哉吾於是深有感於上世之百工
非後世藝事之得比而先王求言之廣為不可及也夫
傅公伯成云公純靜無他好惟潛心經術遂冠南宫四/方學子一經師承其所得必粹其文必有體製可觀
   聖人道出乎一荀子儒效篇如是則可謂聖人/矣此其道出乎一曷謂一曰執
   神而固神固/之謂聖人       方 岳
聖人之為斯世也天而巳矣破有含蓄天字/是道出乎一夫茍至於
粘上/天字則至神而無迹神則無方之可指○張/子正䝉一故神兩故化至化而
難名化則無形之可名○天/字化字是一篇主意蓋有物物而不物於物者
[041-31a]
能物萬物而不物於/萬物○用前輩語故凡天下之事變其森乎吾前者
千岐萬轍而未艾也言事物之不一卽後靣自/其變者觀之則其分殊意而吾方
與之交戰於酬酢之境交戰是/不一而相應接於爭馳競逐
之中爭馳競逐/是不一則吾心亦擾擾矣旣與之交戰與之爭/馳競逐心安得而不
擾擾擾擾便是不出於一/○膠膠擾擾字出荀子以吾心之擾擾者粘上文○/以吾不一
之/心而應天下之無窮應天下不/一之事物則人者勝而天者微而
烏乎化語老○應主/意天字化字是何也喚下/文天下之事自其變者
觀之則其分殊事物之/不一自其不變者觀之則其理一吾/心
[041-31b]
之至一○用東坡赤壁賦/文法○程子云理一分殊至於一則所謂殊者化矣應/主
意化/字蓋道之所在一則眞二則變一則純二則雜用前/輩語
聖人之一其聖人之天乎語老○應/破題天字荀卿子曰聖人道
出乎一一者何也便從一/字說起一元之氣渾淪磅礴於天地
先說天/之一其滋而萌三五厯紀/濛鴻滋萌其芽而甲易觧卦百果/草木皆甲坼
其生而息張横渠云物之初/生氣日至而滋息其榮而悴萬物榮於夏/而悴於秋
啻什百千億之不齊也言萬物/之不一使天而無以應之邪則
造物之功㡬乎息矣無以應之/則是無化使天而求以應之邪則
[041-32a]
物矣而非化迹矣而非妙也求以應之則不能化○以/上一段以天之一比聖心
之/一天下之理一而萬萬而一者也周子通書是萬為一/一實萬分萬一各正
然則聖人之一其聖人之天乎應冒頭結處/○假合得好故動而無
靜靜而無動物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化也周子通書/動而無靜
靜而無動物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物則不通神妙萬物天則一矣一則化矣好/議
論/而何事物之能累化則神/妙萬物是何也喚下/文人惟此心耳
天下惟此道耳有此心則/有此道心外無道道在/心外心而求之
者非也反/說故凡事物在吾道中太倉一稊米耳設譬○/萬物卽
[041-32b]
吾道中/之一物何事乎紛紛為也何必與萬物/爭馳競逐虚靜之天雲氣
出没天為雲氣之所出/没○與下句比並靈明之府塵土障固如心為物/欲之所掩
蔽○如此便/是心不一了則一而二二而三而天下始多事矣何以/一天
下之萬物○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聖人之為天下也以下數句說/聖人之道是
學韓原/道文法其具則禮樂刑政典章文物其倫則君臣父子
夫婦昆弟朋友其教則仁義禮樂孝慈友悌其位則宗廟朝
廷州閭鄉黨其所酬酢其所經綸蓋有萬之不齊應前/萬字
亦應冒頭千歧/萬轍而未艾也而聖人者以一心而普萬物程子云天/地之常以
[041-33a]
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心順萬物而無情虚靈無際沖漠無朕程子/語
貫通混融意慮不作澄然其靜洞然其空一而已矣四/句
形容心/之一處嗚呼兹其所以為聖人之天乎應冒頭/繳處舜禹之
精一書大/禹謨湯尹之一德商/書吾夫子之一貫論/語皆天也應/主
意天/字則凡不出於一者不足以言道反說道出於一字/不一則不足謂之
道/寂然非靜感通非動易繫/辭一乾道之變化而已易乾/卦
所謂一者固自若也而或者膠膠擾擾與天下相馳於
萬物之中相將役於物之不暇而道安在哉荀天論聖/人淸其天
[041-33b]
君正其天官云云則/天地官而萬物役矣申韓以刑名而慘此一莊老以虚
無而眇此一蘇秦張儀以縱横而亂此一而天下始紛
紛矣應原題紛紛字紛/紛便是不一了荀卿子其知道乎引本/出處而君子
猶不能無憾焉何也略貶/荀子吾道之一說一字/之原在易為元
在書為極而在中庸則為誠以上三句亦是/關洛諸儒議論一者誠而
已矣周子通書聖/誠而已矣誠則靜虚動直靜虚則明明則通動
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其庶乎同/上而曰執神而固見/題
注/則非所謂覺朱文公云此心之靈其覺於理/者道心也其覺於欲者人心也則非所
[041-34a]
謂無意語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則非所謂心之精神是謂聖此/句
出孔叢子而陸象山與朱文公辨無極二字取此一句/○批云筆力老蒼可逼前輩其議論得之通書其主意
本之/西銘
   聖王制御常道如何    許月卿
治外之道而律諸古儒者之意逺矣夫乍臣乍叛外邦
之常本不足為中國輕重也自昔聖人之所以處之者
恃吾有一定之規於其來則薄其懲於其去則固其守
於其慕義則姑惟以禮羈縻之操縱闔闢其權在我曷
[041-34b]
嘗舎是以為制御之道哉後世不知出此動有外邦難
制之憂而外求為控御之術倚戰者威或至於黷恃守
者備或至於踈而屈已以為和者恩又失於䙝在我者
無常道往往隨時而為之遷就不知古人制御之道不
如是也此班孟堅之賛匈奴歴叙漢家制御之失深有
感於聖王之常道也歟聖王制御常道如何請釋其說
甚矣待外邦之不可無常道也無常道而待外邦則方
其強也冀其不吾撓必屈體以徇其欲逮其弱也幸其
[041-35a]
不吾敵必窮兵以快其忿至其當敵情去來靡定之時
則又玩歲愒日藉口於備守之一說上之朝思夕惟下
之獻謀奏慮其所以為控制駕御之策皆不出於斯三
者而不知適所以為自弊耳於國家乎何補然則外邦
不可得而制御之乎吁天下之事惟常者可以應變彼
雖變詐不勝而吾惟以常待之則其去也吾得以釋然
無後日之虞而其來也亦不能以得志於我制御之規
隱然素具卒之國勢尊安外變消弭何莫非常道之功
[041-35b]
用哉其視夫用威者徒逞於干戈相尋之際守備者求
詳於邉𤨏慎固之間和親者又不過金繒賂遺行李往
來求之末後寧不大有間邪吾以是知聖王以不制制
之乃所以為深制以不御御之乃所以為深御歟昔盛
時太原薄伐盡境而還此來則禦之常也豈若後世禽
獲獸獮犂庭掃穴之謂乎采薇遣戍止衛中國此去則
備之常也豈若後世戈朽鈇鈍老師費財之謂乎四方
君長執其寳玉咸造以展覲禮館次處之國門之外此
[041-36a]
接之以禮之常也豈若後世㗖之以子女玉帛要之以
盟誓質約之謂乎乃知備禦綏懷之三者誠先王待境
外一定之謀歴萬代而下不容易也奈何漢世則不然
蓋自髙帝以來平城之衂未㡬嫚書之辱繼至含垢忍
耻亦旣太甚傳至文帝雖知積粟務農守邉備塞然斥
堠望烽火將吏披甲胄悠悠歲月其可乆乎至於孝武
一不勝其忿則命將出師震威沙漠若足以雪前人之
耻而士馬失亡海内虚耗竟何如哉逮夫淸渭之朝屈
[041-36b]
膝讋首奉珍來賀宜思何道以待之而宣帝君臣方且
待以殊禮客而不臣是何待外邦之乖如此邪故終漢
之世其備禦綏懷之道胥失之矣宜乎孟堅有感於此
其傳匈奴也旣叙其約誓攻守之非宜而終則言來懲
去備覊縻不絶為聖王常道乃昔人之所常行而漢人
終不復用寧不為之深憾而重其思古之意歟雖然有
苖逆命急於徂征可也而伯益賛禹乃曰惟德動天無
逺弗届淮夷旣平晏然弛備可也而吉甫作歌且曰矢
[041-37a]
其文德洽此四國西旅獻獒謂不必深拒可也而召公
作誥必曰明王慎德四夷咸賔不以區區外邦強弱叛
服為輕重而每以修德為言先王之所謂常道者毋乃
在此而不在彼歟使孟堅而果知此則推原古人待外
邦之道宜無大於此者矣何修析其言曾不出備禦綏
懷之事而已哉劉珖所謂班固之言詳而未盡良有以
此篇出宋論會/省解之作也
 
[041-37b]
 
 
 
 
 
 
 
 新安文獻志巻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