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13 册府元龜-宋-王欽若 (master)


[587-1a]
欽定四庫全書
 冊府元龜卷五百八十七 宋 王欽若等 撰
  掌禮部
   奏議第十五
唐吳陽吾為成均博士則天聖厯元年臘月辛亥制每
月一日於明堂拜告朔之禮博士辟閭仁諝奏議曰謹
按經史正文無天子每月告朔之事唯禮記玉藻云天
子聽朔於南門之外周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布政于
[587-1b]
邦國都鄙干寶注云周正建子之月告朔日也此即玉
藻之聽朔矣今每年歲首元日於通天宫受朝讀時令
布政事京官九品已上諸州朝集使等咸列於廷此則
聽朔之禮畢而合於周禮玉藻之文矣而鄭𤣥注玉藻
聽朔以秦制月令有五帝五官之事遂云凢聽朔必特
牲告其時帝及其神配以文王武王此鄭注之誤也故
漢魏至今莫之用按月令云其帝太昊其神勾芒者謂
宣布時令告示下人其令詞云其帝其神爾所以敬授
[587-2a]
之欲使人奉其時而務其業每月有令故謂之月令非
謂天子月朔日以祖配帝而祭告之其每月告朔諸侯
之禮也故春秋左氏傳曰公旣視朔遂登觀臺又鄭注
論語云禮人君每月告朔於廟有祭謂之朝享魯自文
公始不視朔是諸侯之禮明矣今王者行之非所聞也
按鄭所謂告其帝者即太昊等五人告其神者即重黎
等五行官雖功施於人列在祀典無天子每月拜祭告
朔之文臣謹按禮論及三禮義宗江都集禮貞觀禮顯
[587-2b]
慶禮及祠令並無天子每月告朔之事若以為代無明
堂故無告朔之禮則江都集禮貞觀禮顯慶禮及祠令
著祀五方上帝於明堂即孝經宗祀文王於明堂也此
則無明堂而著其享祀何為告朔獨闕其文若以為君
有明堂即合告朔則周秦有明堂而經典正文並無天
子每月告朔之事臣等詳求今古博考載籍既無其禮
不可襲非望請停每月一日告朔之祭以正國經竊以
天子之尊而用諸侯之禮非所謂頒告朔令諸侯奉而
[587-3a]
行之義也鳳閣侍郎王方慶又議奏曰謹按明堂天子
布政之宫也蓋所以明天氣統萬物動而儀德被於四
海者夏曰世室殷曰重屋姬曰明堂此三代之名也明
堂天子太廟所以宗祀其祖以配上帝東曰青陽南曰
明堂西曰總章北曰𤣥堂中曰太室雖有五名而以明
堂為主漢代達學通儒咸以明堂太廟為一漢左中郎
將蔡邕立議亦以為然取其宗祀則謂之清廟取其正
室則謂之太室取其向陽則謂之明堂取其建學則謂
[587-3b]
之太學取其圓水則謂之辟雍異名而同事古之制也
天子以孟春正月上辛於南郊總授十二月之政還藏
於祖廟月取一政班於明堂諸侯孟春之月朝於天子
受十二月之政藏於祖廟月取一政而行之蓋所以和
隂陽順天道也如此禍亂不作災害不生矣仲尼美而
稱之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君以其禮告廟則謂之告
朔聽視此月之政則謂之視朔亦曰聽朔雖有三名其
實一也今禮官議稱按經史正文無天子每月告朔之
[587-4a]
事者臣謹按春秋文公六年閏十月不告朔榖梁傳曰
閏附月之餘日天子不以告朔左氏傳云閏月不告朔
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人之道於是
乎在矣不告閏朔棄時政也臣據此文則天子閏月亦
告朔矣寧有别月而廢其禮者乎博考經籍其文甚著
何以明之周禮太史職云頒告朔於列國閏月告王居
門終月又禮記玉藻文云閏月則闔門左扉立于其中
並是天子閏月而行告朔之事也禮官又稱玉藻天子
[587-4b]
聽朔於南門之外周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布政於邦
國都鄙干寶注云周建子之月告朔日也此即玉藻之
聽朔矣今每歲首元日通天宫受朝讀時令布政事京
官九品已上諸州朝覲使等咸列於廷此聽朔之禮畢
而合於周禮玉藻之文禮論及三禮義宗江都集禮貞
觀禮顯慶禮及祠令無王者告朔之事者臣按玉藻云
𤣥冕而朝日於東門之外聽朔於南門之外鄭𤣥注云
朝日春分之時也東門皆謂國門也明堂在國之陽每
[587-5a]
月就其時明堂而聽朔焉卒事反宿於路寢凡聴朔必
以特牲告其時帝及其神配以文王武王臣謂今歲首
元日通天宫受朝讀時令及布政自是古禮孟春之上
辛受十二月之政藏於祖廟之禮爾而月取一政班於
明堂其義昭然猶未行也即如禮官所言遂闕其事臣
又按禮記月令天子每月居青陽明堂總章𤣥堂即是
每月告朔之事先儒舊說天子行事一年十八度入明
堂大享不問卜一入也今禮官立義唯歲首一入爾與
[587-5b]
先儒旣異臣不敢同鄭𤣥云凡聽朔告帝臣愚以告朔
之時五方上帝之一帝也春則靈威仰夏則赤熛怒秋
則白招拒冬則叶光紀季月則含樞紐也並以始祖而
配之人帝及神列在祀典亦於其月而享祭之魯自文
公始不視朔子貢見其禮廢欲去其羊孔子以羊存猶
可識其禮羊亡禮遂廢故云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也漢
承秦滅學庻事草創明堂辟雍其制作闕漢武帝封禪
始造明堂於太山旣不立於京師所以無告朔之事至
[587-6a]
漢平帝元始中王莽輔政庻幾復古乃建明堂辟雍焉
禘祫於明堂諸侯王列侯宗室子弟九百餘人助祭畢
皆益户賜爵及金帛贈秩補吏各有差漢末喪亂尚傳
其禮爰至後漢祀典仍存明帝永平二年郊祀五帝於
明堂以光武配祭牲各一犢奏樂如南郊董卓西移載
籍湮滅告朔之禮於此而墜曁于晉末戎馬生郊禮樂
衣冠掃地總盡元帝過江是稱狼狽禮儀制度南遷蓋
寡彛典殘缺無復舊章軍國所資臨事議之旣闕明堂
[587-6b]
寧論告朔宋朝何承天纂集其文以為禮論雖加編次
事則闕如梁代崔靈恩撰三禮義宗但捃摭前儒因循
故事而已隋大業中煬帝命學士撰江都集禮指抄撮
舊禮更無異文貞觀禮顯慶禮及祠令不言告朔者蓋
為厯代不傳所以其文遂闕各有由緒不足依據今禮
官引為明堂證在臣誠實有疑陛下肇建明堂幸遵古
典告朔之禮猶闕舊章欽若稽古應須補葺若每月聽
政於明堂事亦煩數孟月視朔亦不可廢帝又令春官
[587-7a]
廣集鴻儒取方慶仁諝所奏議定得失陽吾與太學博
士郭山惲奏曰臣等謹按周禮禮記及三傳皆有天子
告朔之禮天子頒告朔於諸侯秦政焚滅詩書繇是告
朔禮廢今明堂肇建總章新立紹百王之絶軌樹萬代
之鴻規上以嚴祀祖宗下以敬授時令使人知禮樂道
適中和災害不生禍亂不作今若因修班朔每月依行
禮貴隨時事須沿革望依王方慶議用四時孟月及季
夏於明堂修復告朔之禮以頒天下其帝及神亦請依
[587-7b]
方慶用鄭𤣥義告五帝於堂上則嚴配之道通於神明
至孝之德光於四海制從之
祝欽明為禮部尚書中宗神龍元年三月制東都創置
太廟社稷太常博士張齊賢建議曰昔孫卿子云有天
下者事七代有一國者事五代則天子七廟古今逹禮
故尚書稱七代之廟可以觀德祭法稱王立七廟一壇
一墠王制云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莫
不尊始封之君謂之太祖太祖之廟百代不遷祫祭之
[587-8a]
禮毁廟之主陳於太祖未毁之主皆升合食於太祖之
廟太祖東向昭南向穆北向商之契周之后稷是也太
祖之外更無始祖但商自𤣥王已後十有四代至湯而
有天下周自后稷已後十有七代至武而有天下其間
代數稍遠遷廟親廟皆出太祖之後故合食有序尊卑
不差其後漢高受命無始祖即以高皇帝為太祖太上
皇之父立廟享祀不在昭穆合食之列為尊於太祖故
也魏武創業文帝受命亦即以武帝為太祖其高皇太
[587-8b]
皇處士君等並為屬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晉宣創業
武帝受命亦即以宣帝為太祖其征西豫章潁川京兆
府君等亦為屬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歴兹己降至于
有隋宗廟之制斯禮不易故宇文氏以文皇帝為太祖
隋室以武元皇帝為太祖國家誕受天命累聖重光景
皇帝始封唐公實為太祖中間代數旣近列在三昭三
穆之内故皇家太廟唯有六室其𢎞農府君宣光二帝
尊於太廟親盡則遷不在昭穆合食之數今皇極再造
[587-9a]
孝思匪寧奉二月二十九日勅七室已下依舊號尊崇
文奉三月一日勅旣立七廟須尊崇始祖速令詳定者
伏尋禮經始祖即是太祖太祖之外更無始祖周朝太
祖之外以周文王為始祖不合禮經或有引白虎通義
云后稷為始祖文王為太祖乃鄭𤣥注詩雍序云太祖
謂文王以為說者其義不然彼以禮王者祖有功而宗
有德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故謂文王為太祖爾非祫
祭羣主合食之太祖今之議者或有欲立凉武昭王為
[587-9b]
始祖斯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卨始封湯武之興祚
繇稷卨故以稷卨為太祖即皇家之景皇帝是也凉武
昭王勲業未廣後主失國守土不傳景皇始封實基明
命今乃捨封唐之盛烈崇西京之逺構考之前古實乖
典禮魏氏不以曹參為太祖晉氏不以殷王卬為太祖
宋氏不以楚元王為太祖齊梁不以蕭何為太祖陳隋
不以胡公楊震為太祖則皇家安可以凉武昭王為太
祖乎漢之東京大議郊祀多以周郊后稷漢當郊堯制
[587-10a]
下公卿議者僉同帝亦然之唯杜林正議獨以為周室
之興祚繇后稷漢室特起功不緣堯祖宗故事所宜因
循竟從林議又傳云欲知天上事問長人以其近之武
德貞觀之時主聖臣賢其去凉武昭王蓋亦近於今矣
當時不立者必不可立故也今旣年代寖遠方復立之
是非三祖二宗之意也實恐景皇失職而震怒武昭虗
位而不答非社稷之福也宗廟事重禘祫禮崇先王以
之觀德或者不知其說旣灌而徃孔子不欲觀之今朝
[587-10b]
命惟新宜應愼重祭如神在理不可誣請勅加太廟為
七室享宣皇以備七代其始祖不合别有尊崇太常博
士劉承慶尹知章又議曰謹按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
穆與太祖而七此載籍之明文古今之遺制皇唐稽考
前範詳稱列辟崇建宗靈式遵斯典但以開基之王受
命之君王迹有淺深而太祖有遠近昔湯文祚基稷卨
太祖代遠出乎昭穆之上故七廟可也若夏繼唐虞功
非繇鯀漢除秦項力不因堯及魏晉經圖周隋撥亂皆
[587-11a]
勲隆近代祖業非遠受命始封之主不離昭穆之親故
肇立宗祊罕聞令制夫太祖以功建昭穆以親崇有功
百代而不遷親盡七葉而當毁或以太祖代淺廟數非
備更於昭穆之上逺立合遷之君曲從七廟之文深乖
迭毁之制皇家千齡啟聖四葉重光景皇帝睿德基唐
代數猶近號雖崇於太祖親尚列於昭穆且臨六室之
位未申七代之尊是知太廟當六未合有七故先朝唯
有宣光景元神堯文武六代親廟大帝神主升祔於廟
[587-11b]
室以宣皇帝代數當滿准禮復遷止有光皇帝以下六
代親廟非是天子之廟數不當七本繇太祖有遠近之
異故初建有多少之殊敬惟三后臨朝代多儒雅神祊
事重禮豈虗存規模可沿理資變革宣皇旣遷其廟不
合重立若禮終運徃建議復崇實違古制之文不合先
朝之㫖請依貞觀之故事無改三聖之宏規光崇六室
不虧古義時有制令宰臣更加詳定禮部尚書祝欽明
等奏曰博士三人自分兩義張齊賢以景帝始封為唐
[587-12a]
宗太祖不合更祖昭王劉承慶以王制三昭三穆不合
重崇宣帝臣等商議依張齊賢景皇帝為太祖依劉承
慶崇六室制從之
是月欽明與禮官等奏謹按經典無先農之文禮記祭
法云王自立社曰王社先儒以為其社在藉田詩載芟
篇序云春藉田而祈社稷也永徽年中猶名籍田垂拱
已後刪定改為先農然先農與社本是一神妄有改張
以惑人聽其先農壇請改為帝社以應經禮王社之義
[587-12b]
其祭先農改為帝社禮仍令用孟春吉亥祠后土以勾
龍氏配制從之於是改先農為帝社壇又立帝稷壇禮
同太社太稷壇不備方色所以異乎太社也
彭景直為太常博士景龍二年諸陵每日奠祭景直以
為乖於古禮上疏奏曰謹按三禮正文無諸陵日祭之
事惟著宗廟月祭之禮故祭法云天下有王分地建國
置都立邑設廟祧壇墠而祭之乃為親疎多少之數是
故王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
[587-13a]
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逺廟為祧有二祧享甞乃
止去祧為壇去壇為墠壇墠有禱焉祭之祭志云天子
之始祖及高祖祖考皆每月朔加薦以象平生朔食謂
之月祭二祧之廟無月祭此譙周所著與古禮義相附
近亦無日祭之文今諸陵月祭有朔望并諸節日朔望
則古禮殷事之義矣諸節日猶古薦新之義矣故鄭𤣥
注禮記云殷事月朔月半薦新之奠也又注儀禮云月
朔月半猶平常之朝夕也大祥之後及諸節四時焉此
[587-13b]
則古者祭皆在廟近代以來始分月朔月半及諸節日
祭於陵寢在廟四時正享及臘為五享前所奏定並依
古禮正文不旁求外傳故祭義云祭不欲數數則煩煩
則不敬考據經史無日祭於陵唯漢七廟議京師自高
祖下至宣帝與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廟又園中
各有寢便殿日祭於寢月祭於廟時祭於便殿至元帝
時貢禹以為太煩奏請罷郡國廟丞相韋𤣥成等議七
廟之外寢園皆無復修奏可議者亦以為不欲祭數數
[587-14a]
則黷宜復古禮四時祭於廟丞相匡衡亦奏七廟迭毁
之義帝從之又數改劉歆以為禮去事有殺引春秋外
傳云日祭月祀二祧則時享壇墠則歲貢至後漢陵寢
致祭祀無明文以言魏氏三祖皆不祭於墓故晉書云
魏文帝黄初元年自作終制立壽陵無封樹無寢殿夫
塟者藏也欲人之不明見禮不墓祭欲存亡不黷也明
帝遵奉之晉宣帝預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歛以
時服不設明器景文皆奉成命無所加焉景帝後依宣
[587-14b]
帝故事自魏三祖以下不於陵寢致祭並附於古禮至
於江左亦不崇園寢及宋齊梁陳其祭並無聞今參詳
以為三禮者不刋之書懸諸日月外傳所記不與經合
不合依慿國家率由典章討論典禮謀事作範垂裕將
來擇善而行依經為允其諸陵請准禮停日祭疏奏上
謂侍臣曰禮官奏言諸陵准禮不合别進食者但禮因
人情事有沿革陵寢如昨祗薦是常乃按日月之期請
停朝夕之奠乍覽此奏哀慕增懐乾陵宜依舊朝晡進
[587-15a]
奠昭獻二陵每日一進所司供辦辛苦可減朕常膳以
為常式因&KR1187欷久之
唐紹為太常博士舊制每年四季之月嘗遣使徃諸陵
起居景龍二年三月紹以為准諸事元無此禮止謂送
形而徃山陵為幽静之宫迎精而返宗廟為享薦之室
但以春秋仲月命使廵陵鹵簿衣冠禮容必備自天授
已後時有起居因循至今乃為常事起者以起動為充
居者以居止為名詳起居之義非陵寢之法生事以禮
[587-15b]
必勤於定省死塟以禮當閟於安厝豈可以事居之道
行送徃之時敢辭命使勞繁但恐不安靈域又降誕之
日穿針之辰皆以續命為名時人多有進奉今聖靈日
遠仙駕難追進止起居恐乖先典况京畿傳驛機速極
繁加以諸陵徃來其馬便多死損望停四季及䧏誕并
節日起居陵使但唯式二時廵陵庻得義合禮經陵寢
安謐制不許又武氏昊陵順陵置守户五百人又梁宣
王三思及魯忠王崇訓墓各置守户六十人又韋氏褒
[587-16a]
德廟守户一百人紹以為深乖常典上疏曰謹按昊陵
順陵恩勅特令依舊因循前例守户與昭陵數同又先
代帝王陵户唯二十人今雖外氏恩隆亦須附近常典
請准式量减取足防閑庻無逼上之嫌不失尊崇之道
又親王守墓唯得十人梁魯近加追贈不可越於本爵
唯令贈官用䕃各减正官一等故知贈之與正義有抑
揚禮不可踰理須義制請同親王墓户各置十人為限
又太廟宿衛准配正兵縱令壖内掃除還以其兵應役
[587-16b]
褒徳别加廟户兼配軍人旣益煩勞又虧常典縱使恩
加極禮須准太廟汙隆别置百人亦請停不納三年遷
左臺侍御史兼太常博士是年十一月十三日乙丑冬
至隂陽人盧雅等請奏促冬至就十二日甲子以為吉
㑹紹奏曰禮所以冬至祀圜丘於南郊夏至祭方澤於
北郊者以其日行纒次極於南北也日北極當晷度循
半日南極當晷度環周是日一陽爻生為天地交際之
始故易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即冬至卦象也一歲之
[587-17a]
内吉莫大焉甲子但為六甲之首一年之内隔月嘗遇
旣非大㑹當晷運未周唯總六甲之辰助四時而成歲
今欲避環周以取甲子是背大吉而就小吉也太史令
傅孝忠奏曰准漏刻經南陸北陸并日校一分若用十
二日甲子卽欠一分未南極即不得為至帝曰俗諺云
冬至長於歲亦不可改竟依紹議以十三日乙丑祀圜
丘焉遷左司郎中又上疏曰臣聞王公以下送終明器
等物具標申令品秩高下各有節文孔子曰明器者不
[587-17b]
用備物以芻靈者善為俑者不仁注曰俑者有面目機
發似於生人也以此而塟殆於殉故曰不仁比者王公
百官競為厚塟偶人象馬雕飾如生徒以眩耀路人本
不因心致禮更相扇慕破産傾資風流遂行下兼士庻
若無禁制奢侈日増望請王公已下送塟明器皆依令
式並陳於墓所不得衢路將行士庻結親之儀備諸六
禮所以承宗廟事舅姑當須昏以為期詰朝謁見徃者
下里庸鄙時有鄣車邀其酒食以為戲樂近日此風轉
[587-18a]
盛上及王公乃廣陳音樂多集徒侣遮擁道路留滯淹
時邀致財物動踰萬計遂使鄣車之禮過於聘財歌舞
諠譁殊非助感旣虧名教實蠧風猷違紊禮經須加節
制請昏嫁鄣車者並令禁斷其犯者官䕃家請准名教
例付簿無䕃人决杖六十各科本罪制從之
禇无量為國子司業兼修文舘學士景龍二年將親祀
南郊禮官博士修定儀注國子祭酒祝欽明司業郭山
惲等皆希㫖請以皇后為亞獻无量獨與太常博士唐
[587-18b]
紹蔣欽緒固争以為不可无量建議曰夫郊祀者帝王
之盛事國家之大禮其行禮者不可以臆斷不可以請
求皆上順天心下符人事欽若稽古率由舊章然後可
以交神明可以膺福祐然禮文雖衆莫如周禮周禮者
周公致太平之書先聖極由𠂻之典法天地而行教化
辯方位而叙人倫其義可以幽賛神明其文可以經緯
邦國備物致用其可忽乎至如冬至圜丘祭中最大皇
后内主禮位甚尊若合郊天助祭當具著禮典今遍檢
[587-19a]
周禮都無此制蓋繇祭天南郊不以地配唯将始祖為
主不以祖妣配天故唯皇帝親行其禮皇后不合預也
謹按大宗伯職云若王不祭祀則攝位注云王有故代
行其祭事下文云凡大祭祀王后不預則攝其薦豆籩
不親徹若皇后合助祭承此下文當云若不預祭祀則
攝其薦豆今於文上更起凡則是别生餘事與上異則
别起凡凡者生上起下之名不專繫於本職周禮一部
之内此例極多備在文中不可具錄又王后助祭親薦
[587-19b]
豆籩而不親徹者按九嬪職云凡祭祀賛后薦注云后
進之而不徹則知申徹者為宗伯生文若宗伯攝祭則
宗伯親例不别使人又按外宗掌宗廟之祭王后不預
則賛宗伯此之一文與上文相證何以明之按外宗唯
掌宗廟祭祀不掌郊天足明此文是宗廟祭也按王后
行事總在内宰職中檢其職唯云大祭祀後祼獻則賛
瑶爵亦如之鄭注云謂祭祀宗廟也注所以知者以文
不祼獻祭天無祼以此得知又祭天之噐則用陶匏亦
[587-20a]
無瑶爵又以此知是宗廟也又内司服掌王后六服無
祭天服而巾車職掌王后之五輅亦無后祭天之輅祭
天之獻無后亞獻以此諸文叅之故王后不合助祭天
也唯漢書郊祀志則有天地合祭皇后預享之事此則
西漢末代强臣擅朝悖亂彛倫黷神謟祭不經之典事
渉誣神故易傳曰誣神者殃及三代泰誓曰王稽古立
功立事可以永年承天之大律斯史䇿之良誡豈可不
知今南郊禮儀事不稽古叅守經書不敢黙然請旁詢
[587-20b]
碩儒俯遵舊典採曲臺之故事行圜丘之正儀使神明
叶昭曠之塗天下知文物之盛豈不幸甚時宰相韋巨
源等阿㫖叶欽明之議竟不從无量所奏
 
 
 
 
 冊府元龜卷五百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