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13 册府元龜-宋-王欽若 (master)


[583-1a]
欽定四庫全書
 册府元龜卷五百八十三 宋 王欽若等 撰
  掌禮部
   奏議第十一
後魏張普惠為司空倉曹叅軍孝明熈平二年十一月
廣陵王恭北海王顥疑為所生祖母服朞與三年博士
執意不同太尉清河王懌表曰臣聞百王所尚莫尚於
禮禮之重者喪紀斯極世代㳂革損益不同遺風餘烈
[583-1b]
景行終在至如前賢往喆商𣙜有異或並證經文而論
情别緒或各言所見而討事其端雖憲章祖述人自名
家而議論紛綸理歸詳正莫不隨時所宗各為一代之
典自上達下罔不遵用是使叔孫之儀專擅於漢朝王
肅之禮獨行於晉世所謂其同軌文四海畫一者也至
乃折旋俯仰之儀哭泣升降之節去來閫巷之容出入
閨門之度尚須疇咨禮官博訪儒士載之翰紙著在通
法辯答乖殊證據不明即詆訶疵謬紏劾成罪此乃簡
[583-2a]
牒成文可具閲而知者也未有皇王垂範國無一定之
章英賢贊治家制異同之式而欲流風作則永貽來世
比學官雖建庠序未修稽考古今莫專其任暨乎宗室
喪禮百寮㐫事冠服製裁日月輕重率令博士一人輕
議邇廣陵王恭北海王顥同為庶母服恭則治重居廬
顥則齊朞居室論親則恭顥俱是帝孫語貴則二人並
為藩國不知兩服之證據何經典俄為舛駁莫有裁正
懿王昵戚尚或如斯自兹已降何可紀極歴觀漢魏喪
[583-2b]
禮諸儀卷盈數百或當時名士往復成規或一代詞宗
較然為則况堂堂四海藹藹如林而令喪禮叅差始於
帝族非所以儀刑萬國綴旒四海臣忝官臺傅備位喉
脣不能秉國之鈞致斯爽缺具瞻所誚無所逃罪謹略
舉恭顥二國不同之狀以明喪紀乖異之失乞集公卿
樞納内外儒學博議定制班行天下使禮無異凖得失
有歸并因事而廣永為條例庶塵嶽沾河微酧萬一靈
太后令曰禮者為政之本何得不同如此可依表定議
[583-3a]
普惠議曰謹按二王祖母皆受命先朝為二國太妃可
謂受命於天子為始封之母矣喪服慈母如母在三年
章傳曰貴父命也鄭注云大夫之妾父在子為母大功
則士之妾子為母朞父卒則皆得申此大夫命其妾子
以為母所慈猶曰貴父命為之三年况天子命其子為列國
王命其所生之母為國太妃反自同公子為母練冠之
與大功乎輕重顛倒之甚也傳曰始封之君不臣諸父
昆弟則當服其親服若魯衞列國相為服朞判無疑矣
[583-3b]
何以明之喪服君為姑姊妹女子嫁於國君者傳曰何
以大功尊同也尊同則得服其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公子不得禰先君然則兄弟一體位列諸侯自以尊同
得相為服不可還凖公子逺壓天王故降有四品君大
夫以尊降公子大夫之子以壓降名例不同何可亂也
禮大夫之妾子以父命慈己申其三年太妃既受命先
帝光昭一國二王胙土茅社顯錫大邦舍尊同之髙據
附不禰之公子雖許蔡失位亦不是過服問曰有從輕
[583-4a]
而重公子之妻為其皇姑公子雖壓妻尚獲申况廣陵
北海論君則封君之子語妃則命妃之孫承妃纂重逺
别先皇更以先后之正綂壓其所生之祖嫡方之皇
姑不亦遥乎今既許其申服而復限之以期比之慈母
不亦爽歟經曰為君之祖父母父母妻長孫傳曰何以
朞父母長子君服斬妻則小君父卒然後為祖後者服
斬今祖乃獻文皇帝諸侯不得祖之母為太妃蓋二王
三年之證議者近背正經以附其類差之毫毛所失何
[583-4b]
逺且天子尊則配天莫非臣妾何為命之為國母而不
聼子服其親乎記曰從服者所從亡則已又曰不為君
母之黨服則為其母之黨服今所從既已不以親服服其所
生則屬從之服於何所施若以諸王入為公卿便同大夫者
則當今之議皆不須以國為言也今諸王自同列國雖不之
國别置臣寮玉食一方不得以諸侯言之敢據周禮輙
同三年當時議者亦有異同國子博士李郁於議罷之
後書難普惠普惠據禮還答鄭重三返郁議遂屈
[583-5a]
任城王澄為侍中司空公領尚書令熈平二年十二月
與度支尚書崔亮奏謹按禮記曾子問曰諸侯旅見天
子不得成禮者㡬孔子曰四太廟火日蝕后之喪雨沾
服失容則廢臣等謂元日萬國賀應是諸侯旅見之義
若禘廢朝會孔子應云五而獨言四明不廢朝賀也鄭
𤣥禮注云魯禮三年畢喪祫於太祖明年春禘於羣廟
又鄭志檢魯禮春秋昭公十一年夏五月夫人歸氏
薨十三年夏五月大祥七月釋禫公會劉子及諸侯於
[583-5b]
平丘八月歸不及於祫冬公如晉明十四年春歸乃祫
明十五年春乃禘也經曰二月癸酉有事於武宫傳曰
禘於武宫謹按明堂位曰魯王禮也喪畢祫禘似有退
理詳考古禮未有以祭事廢元會者禮云吉事先近日
脱不吉容改筮三旬㝷攝太史令趙翼等列稱正月二
十六日祭亦吉請移禘祀在中旬十四日時祭移二十
六日猶曰春禘又非退義祭則無疏怠之譏三元有順
軌之美既被成㫖宜即宣行臣等伏度國之大事在祭
[583-6a]
與戎君舉必書恐貽後誚輙訪引古籍竊有未安臣等
學缺通經識不稽古僃位樞納可否必陳冒陳所見伏
聼裁𠂻靈太后令曰可如所執
源子恭正光中為起部郎時明堂璧雍並未建就子恭
上書曰臣聞璧臺望氣軌物之徳既髙方堂布政範世
之道斯逺是以書契之重理冠於造化推尊之美事絶
於生民至如郊天享帝葢以對越上靈宗祀配天是用
酬膺下土大孝莫之能加嚴父以兹為大乃皇王之休
[583-6b]
業有國之盛典竊惟皇魏居震綂極總宙馭宇革制土
中垂式無外自北徂南同卜惟於雒食定鼎遷民均氣
候於寒暑髙祖所以始基祖宗於是恢搆按功成作樂
治定制禮乃訪遺文修廢典建明堂立學校興一代之
茂矩標千載之英規永平之中始剙雉構基址草昧迄
無成功故尚書令任城王澄按故司空臣冲所造明堂
様并連表誥答兩京模式奏求營起緣期發㫖即加葺
繕侍中領軍臣乂總勤作官宣贊授令自兹厥後方配
[583-7a]
兵人或給一千或與數百進退節縮曾無定凖欲望速
了理在難尅若使專役此功長得營造委成責辦容有
就期但所給之夫本自寡少諸處競借動即千計雖有
繕作之名終無就功之實爽塏荒茫淹積年載結架崇
構指就無兆仍令肄胄之禮奄抑而不追養老之儀寂
寥而不返搆厦止於尺土為山頓於一簣良可惜歟愚
謂兆民經始必有子來之歌興造勿亟將致不日之美
况兵本不多兼之牽役廢此興彼循環無極便是輟剙
[583-7b]
禮之重資不急之費廢經國之功供寺舘之役求之逺
圖不亦闕矣今諸寺又作稍以麄舉並可徹减專事經
綜嚴勒工匠務令尅成使祖宗有薦配之期蒼生覩禮
樂之富書奏從之
李崇為驃騎大將軍冀州刺史不行上表曰臣聞世室
明堂顯於周夏二黌兩學盛自虞殷所以宗配上帝以
著莫大之嚴宣布下土以彰則天之軌養黄髮以詢格
言育青襟而敷典式用能享國久長風徽萬祀者也故
[583-8a]
孔子稱巍巍乎其有成功郁郁乎其有文章此其盛矣
爰暨亡秦政失其道坑儒滅學以蔽黔首國無黌序之
風野有非時之役故九服分離祚終二世炎漢勃興更
修儒術文景以降禮樂復彰化致昇平治幾刑措故西
京有六學之美東都有三本之盛莫不紛綸菴藹響流
無已逮自魏晉廢亂相因兵革之中學校不絶遺文燦
然方軌前代仰惟髙祖孝文皇帝禀聖自天道鏡今古
徙馭嵩河光宅函雒模唐虞以革軌儀規周漢以新品
[583-8b]
制列教序於鄉黨敦詩書於郡國使揖讓之禮横被於
崎嶇歌咏之聲洋溢於側陋但經始事殷戎軒屢駕未
遑多就弓劍弗追世宗統厯聿遵先緒永平之中大興
板築續以水旱戎馬生郊雖逮為山還停一簣竊惟皇
遷中縣垂三十祀而明堂禮樂之本乃欎荆棘之林膠
序徳義之基空盈牧豎之跡城隍嚴固之重闕塼石之
功墉堞顯望之要少樓榭之餙加以風雨稍侵漸致虧
墜又府寺初營頗亦壯美然一造至今更不修繕㕔宇
[583-9a]
凋朽墻垣頺壊皆非所謂追隆堂構儀刑萬國者也伏
聞朝議以髙祖大造區夏道侔姬文擬祀明堂式配上
帝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髙皇神享闕於國陽
宗祀之典有聲無實此臣子所以匪寧億兆所以失望
也臣又聞官方授能所以任事事既任矣酬之以祿如
此上無曠官之議下絶尸素之謗今國子雖有學官之
名而無教授之實何異兎絲燕麥南箕北斗哉昔劉向
有言王者冝興辟雍陳禮樂以風化天下夫禮樂所以
[583-9b]
養人刑法所以殺人而有司勤勤請定刑法至於禮樂
則曰未敢是則敢於殺人不敢於養人也臣以為當今
四海清平九服寧晏經國要重理應先營脱復稽延則
劉向之言徵矣但事不兩興須有進退以臣愚量冝罷
上方雕靡之作頗省永寧土木之功并减瑤光材瓦之
力兼分石窟鐫琢之勞及諸事役非急者三時農隙修
此數條使辟雍之禮蔚爾而復興諷誦之音煥然而更
作美榭髙墉嚴壯於外槐宫棘宇顯麗於中更發明令
[583-10a]
重遵鄉飲敦進郡學精課經業如此則元凱可得之於
上序游夏可致之於下國豈不休歟誠知佛理淵妙含
識所宗然比之治要容可少緩茍使魏道緝熈元首唯
康爾乃經營未為晩也靈太后令曰省表具悉體國之
誠配饗大禮為國之本比以戎馬在郊未遑修繕今四
表晏寧年和嵗稔當勅有司别議經始
賈思伯為衞尉卿于時議建明堂多有同異思伯上議
曰按周禮考工記云夏后氏世室殷重屋周明堂皆五
[583-10b]
室鄭注云此三者或舉宗廟或舉王寢或舉明堂互言
之以明其制同也若然則夏殷之世已有明堂矣唐虞
以前其事未聞戴徳禮記云明堂凡九室十二堂蔡邕
云明堂者天子太廟享功養老教學選士皆於其中九
室十二堂按戴徳撰記世所不行且九室十二堂其於
規制恐難得厥中周禮營國左祖右社明堂在國之陽
則非天子太廟明矣然則禮記月令四堂及太室皆謂
之廟者當以天子暫配享五帝故爾又王制云周人養
[583-11a]
國老於東膠鄭注云東膠即辟雍在王宫之東又詩大
雅云雝雝在宫肅肅在廟鄭注云宫謂辟雍宫也所以
周之文王養老養老則尚和助祭則尚敬又不在明堂
之驗矣孟子云齊宣王謂孟子曰吾欲毁明堂若明堂
是廟則不應有毁之問且蔡邕論明堂之制云堂方一
百四十四尺象坤之䇿屋圓徑二百一十六尺象乾之
䇿方六丈徑九丈象陰陽九六之數九室以象九州屋
髙八十一尺象九九之數二十八柱以象宿外廣二十
[583-11b]
四丈以象氣按此皆以天地陰陽氣數為法而室獨象
九州何也若立五室以象五行豈不决也如此蔡氏之
論非為通典九室之言或未可從竊尋考工記雖是補
缺之書相承已久諸儒注述無言非者方之後作不亦
優乎且孝經援神契五經要義舊禮圖皆作五室及徐
劉之論同考工記者多矣朝廷若獨絶今古自為一代
制作者則所願也若猶祖述舊章規摹前事不應捨殷
周成法襲近代妄作且損益之極極於三王後來疑議
[583-12a]
難可准信鄭𤣥云周人明堂五室是帝各有一室也合
於五行之數周禮依數以為之室施行於今雖有不同
時説然爾㝷鄭此論理非無當按月令亦無九室之文
原其制置不乖五室其青陽右个即明堂左个明堂右
个即總章左个總章右个即𤣥堂左个𤣥堂右个即青
陽左个如此則室猶是五而布政十二五室之理謂為
可按其方圓髙廣自依時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廟學
之議子幹靈臺之說逸民一屋之論及諸家紛紜並無
[583-12b]
取焉學者善其議
西魏崔猷為司徒大長史武帝大統中太廟初成四時
祭祀猶設俳優角觝之戯其郊廟祭官多有假兼猷上
疏諫書奏並納焉
東魏崔昂為度支尚書孝静武定六年二月將營齊獻
武王廟議定室所形制昻與司農卿盧元明秘書監王
元景散騎常侍裴獻伯國子祭酒李渾御史中尉陸操
黄門侍郎李騫中書侍郎陽休之前南青州刺史鄭伯
[583-13a]
猷秘書丞崔劼國子博士邢峙國子博士宗惠振太學
博士張毓太學博士髙元夀國子助教王顯季等議按
禮諸侯五廟太祖及親廟四今獻武王始封之君便是
太祖既通親廟不容立五室且帝王親廟亦不過四今
宜四室二間兩頭各一頰室夏頭徘徊鵄尾又按禮圖
諸侯止開南門而二王後祔祭儀法云執事列於廟東
門之外既有東門明非一門獻武禮數既隆僃物殊等
准據今廟宜開四門内院南面開三門餘靣及外院四
[583-13b]
面皆一門其内院四面皆架為歩廊南出夾門各置一
屋以置禮器及祭服内外門牆并用赭堊廟東門道南
置齋坊道北置二坊西為典祠廨并厨宰東為廟長廨
並置車輅其北為養犧牲之所詔從之
北齊魏收為中書令文宣天保元年皇太子監國在西
林園冬羣臣會議皆東面二年於北城第内冬會又議
東面吏部郎陸卬疑非禮收改為西面邢子才議欲依
前曰凡禮有同者不可令異詩說天子至於大夫皆乘
[583-14a]
四馬况以方面之少何可皆不同乎若太子定西面者
王公卿大夫士復何靣邪南靣人君正位今一官之長
無不南靣太子聼政亦南靣坐議者言晉舊事太子在
東宫西靣為避尊位非為向臺殿也子才以為東晉博
議依漢魏之舊太子普臣四海不以為嫌又何疑於東
靣禮世子絶旁親世子冠於阼冢子生接以太牢漢元
著令太子絶馳道此皆禮同於君又晉王公世子攝命
臨國乘七旒安車駕用三馬禮同三公近宋太子乘象
[583-14b]
輅皆有同處不以為嫌况東靣者君臣通禮獨何為避
明為向臺所以然也近皇太子在西林園在於殿猶且
東靣於北城非宫殿之處更不得邪諸人以東靣為尊
宴會須避按燕禮燕義君位在東賓位則在西君位在
阼階故有武王踐阼篇不在西也禮乘君之車不敢曠
左君在惡空其位左亦在東不在西也君在阼夫人在
房鄭注人君尊東也前代及今皇帝宴會接客亦東堂
西靣若以東靣為貴皇太子以儲后之禮監國之重别
[583-15a]
第宴臣賓自得申其正位禮者皆東宫臣屬公卿接宴
觀禮而已若以西面為卑實是君之正位太公不肯北
靣説丹書西靣則道之西靣乃尊也君位南靣有東有
西何可皆避且事雖少異有可相比者周公臣也太子
子也周公為冡宰太子為儲貳明堂尊於别第朝諸侯重
於宴臣賓南靣貴於東西臣疎於子冡宰輕於儲貳周
公攝政得在明堂南靣朝諸侯今太子監國不得於别
第異宫東靣宴客情所未安且君行以太子監國君宴
[583-15b]
不以公卿為賓明父子無嫌君臣有嫌按儀注親王受
詔冠婚皇子皇女皆東靣今不約王公南靣而獨約太
子何所取邪議者南尊改就西靣轉君位更非合禮方
靣既少難為節文東西二靣君臣通用太子宜然於禮
為允收議云去天保初皇太子監國冬會羣官於西園
都亭坐從東靣義取於向中宫臺殿故也二年於宫冬
會坐乃東靣收竊以為疑前者遂有别議議者同之邢
尚書以前定東西之議復申本懐此乃國之大禮無容
[583-16a]
不盡所見收以為太子東宫位在於震長子之義也按
易八卦震位向中皇太子今居北城於宫殿為東北南
靣而坐於義為背也前者立議據東宫為本又按東宫
舊事太子宴會多以西靣為禮此又誠證非徒言也不
言太子常無東南二靣之座但用之有所至如西園東
靣所不疑也未知君臣車服有同異之議何謂而發就
如所云但知禮有同者不可令異不知禮有異者不可
令同茍别君臣同異之禮恐重紙累札書不盡也子才
[583-16b]
竟執東靣收執西靣援引經據大相往復其後竟從西
靣為定皇建中詔議二王三恪收執王肅杜預義以元
氏司馬氏為二王通曹氏僃三恪詔諸禮學之官皆執
鄭𤣥五代之議孝昭后姓元議恪不欲廣及故議從收
邢邵字子才天保初為太常卿中書監時議疑宫吏之
姓與太子名同子才謂曰按曲禮大夫士之子不與世
子同名鄭注云若先生亦不改漢法天子登位布名於
天下四海之内無不咸避按春秋經衞石惡出奔晉在
[583-17a]
衞侯衎卒之前衎卒其子惡始立明石惡與長子同名
諸侯長子在一國之内與皇太子於天下禮亦不異鄭
言先生不改蓋以此義衞石惡宋向戌皆與君同名春
秋不譏皇太子雖有儲貳之重未為海内所避何容便
改人姓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於古宫吏至微而有所
犯朝名從事亦是難安宜聼出宫尚書更補佗職制曰

刁柔為國子博士叅議律令時議者以為立五等爵邑
[583-17b]
承襲者無嫡子立嫡孫無嫡孫立嫡子弟無嫡子弟立嫡子
孫弟柔以為無嫡子立嫡孫無嫡孫應立嫡曽孫不應立嫡
子弟議曰柔按禮立嫡以長故謂長子為嫡子嫡子死以嫡
子之子為嫡孫死則曽𤣥亦然然則嫡子名本為傳重故喪
服曰庶子不為長子三年不繼祖與禰也禮記公儀仲子之
喪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何也子
服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
立武王發㣲子舍其孫盾而立弟衍仲子亦猶行古之道
[583-18a]
也鄭注曰伯子為親者諱爾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
權也微子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禮也子游問諸孔子孔
子曰否立孫注曰據周禮然則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
母弟周以嫡子死立嫡子之子為嫡孫故春秋公羊之
義嫡子有孫而死質家親親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孫
喪服云為父後者為出母無服小記云祖父卒而後為
祖母後者三年為出母無服者喪者不祭故也為祖母
三年者大宗傳重故也今議以嫡子死子立嫡子母弟
[583-18b]
嫡子母弟者則為父後矣嫡子母弟本非承嫡以無嫡
故得為父後則嫡孫之弟理亦應得為父後則是父卒
然後為祖後者服斬既得為祖服斬而不得為傳重者
未之聞也若用商家親親之義本不應嫡子死而立嫡
孫若從周家尊尊之文豈宜舍其孫而立其弟或文或
質愚用惑焉小記復云嫡婦不為舅姑後者則舅姑為
之小功注云謂夫有廢疾佗故若死無子不受重者小
功庶婦之服凡父母於子舅姑於婦将不傳重於嫡及
[583-19a]
將所傳重者非嫡服之皆如衆子庶婦也言死無子者
謂絶世無子非謂無嫡子如其有子焉得云無後夫雖
廢疾無子婦猶以嫡為名嫡名既在而欲廢其子者其
如禮何有損有益革代相沿必謂宗嫡可得而變者則
為後服斬亦宜有因而改
 
 
 
[583-19b]
 
 
 
 
 
 
 
 册府元龜卷五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