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13 册府元龜-宋-王欽若 (master)


[570-1a]
欽定四庫全書
 冊府元龜卷五百七十  宋 王欽若等 撰
  掌禮部
    作樂  夷樂
   作樂第六
梁太祖開平元年既受唐禪始建宗廟凡四室毎室有
登歌酌獻之舞肅宗宣元皇帝室曰來儀之舞烈祖文
穆皇帝室曰昭德之舞
[570-1b]
二年正月太祖将議郊禋有司撰進樂名舞名樂曰慶
和之樂舞曰崇德之舞皇帝行奏慶順之曲奠玉幣登
歌奏慶平之曲迎爼奏慶肅之曲酌獻奏慶熙之曲飲
福酒奏慶隆之曲送文舞迎武舞奏慶融之曲亞獻終
獻奏慶休之曲太廟迎神舞開平之舞
後唐荘宗同光二年正月将有事於南郊光禄大夫簡
校尚書左僕射行太常卿充南郊禮儀使李燕進太廟
登歌樂章泊舞名其懿祖昭烈皇帝室登歌酌獻曰昭
[570-2a]
德之舞獻祖文皇帝室登歌酌獻曰文明之舞太祖武
皇帝室登歌酌獻曰應天之舞昭宗皇帝室登歌酌獻
曰永平之舞從之
明宗天成元年八月太常定荘宗廟堂酌獻奏舞武成
之舞
四年二月詔樂章有霓裳曲名與德祖孝成皇帝廟諱
同改為雲裳曲
長興三年九月壬辰宴羣臣於長春殿敎坊進新曲是
[570-2b]
日奏畢賜名曰長興樂
末帝清㤗元年五月太常卿盧文紀言明宗皇帝祔廟
其一室酌獻舞曲歌辭臣請名雍熙之舞從之
晉髙祖天福元年即位臣欽若等按五代史天福二年/三月追尊四親廟而不載樂章
四年十二月庚戌禮官奏嵗正旦王公上夀皇帝舉酒
奏𤣥同之樂再飲三飲並奏文通之樂三飲訖羣臣再
拜樂奏大同蕤賔之鐘左右皆應是月壬戌又奏正旦/上夀宫懸歌舞未全
且請雜用九部雅樂/歌敎坊法曲從之
[570-3a]
五年八月詳定院奏先奉詔正冬二節朝㑹舊儀廢於
離亂之時興自和平之代将期備物全繫用心須議擇
人同為定制其正冬朝㑹禮節樂章二舞行列等事宜
差太常卿崔棁御史中丞竇貞固刑部侍郎吕錡禮部
侍郎張允與太常等官一一詳定禮從新意道在舊章
庻知治世之和漸見移風之善今衆官簡討典禮具述
制度按禮云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大樂與天地同
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又曰安上治人莫善於禮移風易
[570-3b]
俗莫善於樂故樂書議舞曰夫樂在耳曰聲在目曰容
聲應乎耳可以聽知容藏於心難以貌覩故聖人假干
戚羽旄以表其容發掦蹈厲以見其意聲和合則大樂
備矣又按義鏡問鼓吹十二案合於何所答云周禮皷
人掌六皷四金漢朝乃有黄門皷吹崔豹古今註云因
張騫使西域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増之分為二十
八曲梁置皷吹清商令二人唐又有棡皷金鉦大皷長
鳴歌簫笳笛合為鼓吹十二按大享㑹則設於懸外此
[570-4a]
乃是設二舞及皷吹十二按之繇也今議一從令式排
列敎習文舞郎六十四人分為八佾毎八佾人左手執
籥禮云葦籥伊耆氏之樂也周禮有籥師敎國子爾雅
曰籥如笛三孔而短大者七孔謂之簅歴代以來文舞
所用凡用籥六十有四右手執翟周禮所謂羽舞也書
云舞干羽於兩階翟山雉羽分析連攢而為之二人執
纛前引數於舞人之外舞人冠進贒冠服黄紗袍白紗
中單白領褾白練&KR1845襠白布大口袴革帶烏皮履白布
[570-4b]
襪武舞郎六十四人分為八佾左手執干干楯也今之
防牌所以翳身也其色赤中畵獸形故謂之朱干周禮
所謂兵舞取其武象周楯六十有四右手執戚戚斧也
上飾以玉故謂之玉戚二人執旌前引旌似旗而小綘
色畵昇龍二人執鼗鼓二人執鐸周禮有四金之奏其
三曰金鐸以通皷形如大鈐仰而振之金錞二毎錞二
人舉之一人奏之周禮四金之奏一曰金錞以和皷銅
鑄為之其色𤣥其形圓若椎上大下小髙三尺六寸有
[570-5a]
六分圓二尺四寸上有伏虎之状旁有耳獸形銜環二
人執鐃以次之周禮四金之奏二曰金鐃以止皷如鈴
無舌揺柄以鳴之二人掌相在左禮云理亂以相制如
小皷用皮為表實之以糠撫之以節樂二人掌雅在右
禮云訊疾以雅以木為之状如漆角而揜口大二圍長
五尺六寸以羖皮鞔之旁有二細髹畵賓醉而出以噐
築地明行不失節武舞人服弁手尚幘金支緋絲布大
䄂緋絲竹布裲襠甲金飾白練&KR1845襠錦騰蛇起梁帶豹
[570-5b]
文大口布袴烏皮靴工人二十數於舞人之外舞弁朱
構革帶烏皮履白練&KR1845襠白布韈殿庭仍如鼔吹十二
按義鏡云帝設氊按以氊為床也今請制大床容九人
振作歌樂其床為熊羆貙豹騰倚之状以承之象百獸
率舞之意分置於建鼓之外各三按毎按羽葆皷一大
皷一金錞一歌二人簫二人笳二人十二按樂工一百
有八人舞助一百三十有二人取年十五已上弱冠已
下容止端正者其歌曲名號樂章詞句中書條奏差官
[570-6a]
修撰從之
十一月冬至帝受朝於崇元殿王公上夀列二舞於樂
懸之北舉觴奏𤣥同之樂三爵奏文同之樂帝舉食文
武歌昭德之舞又歌成功之舞上舉四爵登歌作羣臣
飲懸下樂作又奏龜兹樂一部以俟食畢時以二舞乆/廢自此復興
樂工舞人多取敎坊伶官充用其歌聲靡曼抗墜端折/舞容綴兆屈伸俯仰動作皆合節無離謾遲速之累及
龜兹樂終乃奏霓裳法曲朝士咸以官舞奕舞所謂雅/部而鄭衞之音更奏其内甚非禮也其後樂司自名一
舞即及音聲人多出市井之徒限六十日敎習敎習未/畢㑹正旦上夀登歌登聲則悲離煩慝如薤露虞殯之
[570-6b]
音其舞進退不成旅蹈厲不應方識者皆曰歌舞所以/遵德禮樂所以觀政今大失其序無如成之節季札無
譏者此近之矣故其年駕幸鄴都安從進安重榮皆興/兵向闕明年髙祖晏駕次年契丹入㓂至哉吉凶形兆
之於樂也昭昭然其/若是其可不重乎
少帝以天福七年即位禮儀使奏奉勅撰髙祖皇帝祔
饗太廟酌獻樂章舞名伏請以咸和之舞為名者勅恭
依典禮
開運二年太常丞劉涣上表曰伏以古今所重禮樂為
先禮者安上治民樂者祭天祀地禮樂和則隂陽順隂
[570-7a]
陽順則災禍銷故禮云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
又云功成作樂治定制禮乃知禮不可不興樂不可不
正臣伏自忝昇禮寺竊見全少樂工或冬正御殿或郊
廟陳儀則旋差京府衙門樂官權充毎差到雖曾按習
且臨時未免生疎兼又各業胡部音聲不閑太常歌曲
有期叅雜慮失恭䖍伏乞聖慈宣下所司量支請給據
數見闕樂師添召便令在寺舊人依古制敎習並須精
研方可備於懸稱為樂府薦於天地和其神人使八音
[570-7b]
以克諧期百獸而率舞兾獲昭感永福生靈勅宜令太
常寺除見管兩京雅樂節級樂官四十人外更添六十
人内三十八人宜抽敎坊貼部樂官兼充餘二十二人
宜令本寺招召充填敎習仍令三司定支春冬衣及月
糧聞奏其舊管四十人亦令量支添請給其年中書舍
人陶糓奏曰臣前任太常少卿伏見本寺見管二舞郎
皆坊市大户州縣居民若不盡免差徭無縁投名鼓舞
竊以制禮作樂國家大事非造次可為也古者百獸率
[570-8a]
舞鳯凰來儀非他也樂之至和所致今宫懸之内有琴
瑟簫竽之屬豈惟樂噐不堪兼且樂工不曉毎至御殿
但執之而已樂既無聲舞将奚用非擊石拊石手舞足
蹈之義也進作象功之事且僅厚誣退思治世之音不
應如是方今戎車尚駕武備猶嚴士農工商咸供力役
獨此舞者無所取裁况正殿㑹朝已乆停罷其見管見
數等毎有身亡皆是旋填補既不曽敎習但虛免差徭
伏乞聖明且議停廢俟三邉寕靜五稼豐登然後集㑹
[570-8b]
禮官叅酌故事先調律呂俾無惉懘之音次授干旄盡
去婆娑之態庻於昭代不爽中和勅曰樂工且令敎習
舞郎權且停廢議者曰髙祖以雅樂乆隳而興之嗣主/以舞人為病輟之䧏神和人其制既亡
羊亡禮廢於義何在/敎習可也寢停非也
漢髙祖即位稱天福十二年是年閏七月追立六廟制
定太廟六室奠獻樂章舞名吏部侍郎權判太常卿張
昭議曰臣聞先王作樂崇德所以殷薦上帝嚴配祖宗
是明大夏雲門本匪自娯而至空桑雷鼓爰因孝享而
[570-9a]
興自䆳古以來施於郊廟至我太祖髙皇帝始定天下
詔叔孫通定禮樂通始為廟樂有䧏神納爼登歌薦祼
等曲孝景皇帝以髙皇帝有創業大功及神主祔廟帝
親奠獻及作武德之舞以歌詠髙帝之功自是繼文之
君祔廟之時特為舞曲前朝祭祀䧏神用文舞送神用
武舞其登歌爼又即奏十二和之樂唯酌獻一曲毎室
别立舞名今六祖在天四懸将奏合神酌獻之舞仰詠
積累之功臣實蒭蕘不置鐘律獲備擬倫之職敢竭愚
[570-9b]
鄙之誠恭以太祖皇帝創業埀綂翼子貽孫洪唯藝祖
神宗平揖放勛文命按孝景皇帝詔曰祖有功而宗有
德制禮作樂各有其繇歌者所以發德舞者所以明功
髙廟酌獻可奏武德之舞太祖髙皇帝室酌獻請依舊
奏武德之舞歌用無射宫調世祖光武皇帝力攘大憝
再造丕基軒臺未冺於餘威衢室仍歌於盛德按東平
王蒼奏議曰漢制宗廟名皆不相襲以明功德光武皇
帝受命中興撥亂返正武暢方外震服百蠻功德巍巍
[570-10a]
比隆前代夫歌以詠德舞以象功世祖廟樂宜曰大武
之舞時有制可之今世祖光武皇帝廟室酌獻請依舊
奏大武之舞歌用黄鐘宫調恭以文祖明元皇帝濬發
遥源肇興洪業再啟斬蛇之運諒繄吞鷰之祥恩斯勤
斯至矣美矣遺德已喧於絃誦展誠復播於聲詩文祖
明元皇帝室酌獻請奏靈長之舞歌用黄鐘宫調恭以
德祖恭僖皇帝若木分暉春山冩潤家門忠厚早彰虛
革之仁邦族顧瞻共仰籬桑之末即時謳詠猶在管絃
[570-10b]
䖍奉几筵宜光綴兆德祖恭僖皇帝室酌獻請奏即善
之舞歌用黄鐘宫調恭以翼祖昭獻皇帝胙土開家分
圭懋寵贒豪改觀咸驚白水之圗書厯數将歸共指黄
星之分野業勤昧旦義感殊隣魯戈之却日如存豳籥
之舊風安在式崇明祀用廣德音翼祖昭獻皇帝室酌
獻請奏顯仁之舞歌用太簇宫調恭以顯祖章聖皇帝
當璧象贒藏符繼業藉累葉之繁祉搆興邦之永圗道
濟續隆恩深顧復既祗見於天地将對越於靈祗式詠
[570-11a]
休勲茂昭𤣥貺顯祖章聖皇帝室酌獻請奏章慶之舞
歌用姑洗宫調
九月權判太常卿張昭上議曰臣聞歌以詠德舞以象
功必於開剏之時便定聲詩制蓋以鋪舒文敎宣暢武
經觀舜帝簫韶則揖讓之儀可見覩周家大武則蹈厲
之世如存儻無夔練管絃旦調鍾律何以顯文祖受終
之迹紀盟津誓衆之年是以王者功成必須有作伏惟
皇帝陛下身為律度炁恊荃英倦聞卧聽之音思奏無
[570-11b]
邪之頌将欲配祖宗於清廟禮天地於圓丘是以正八
佾之羽旄考四廂之金石俾其合叙靡至奪倫臣謬以
菲才暫司樂職周朝用六代之舞粗識㫖歸秦帝改五
行之歌頗詳沿革今宫懸一部厯代雅音其登歌象舞
之詩孝享嚴禋之用調須合度奏亦有倫近日改更率
違根本徒呈章句之學安論制作之繇臣謹詳按舊章
發揮新意不改旋宫之義别為雅樂之名翼自我朝以
為定制又義改二舞名曰昔周公相成王制禮殿庭遍
[570-12a]
奏六代舞所謂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也周室
既衰王綱不振諸樂皆廢惟大韶大武二曲存焉秦漢
以來名為二舞文舞韶也武舞武也漢時改為文始五
行之舞厯代因而不改貞觀作樂之時祖孝孫改隋文
舞為治康之舞武舞為凱安之舞貞觀中有秦王破陣
樂功成慶善樂二舞樂府又用為二舞是舞有四焉前
朝行用年深不可遽廢俟國家偃息靈臺即别召工師
更其節奏今且改其名具書如右祖孝孫所定二舞曰
[570-12b]
治康之舞請改為治安之舞取禮治世之/音安以樂義武舞曰凱安
之舞請改為振德之舞取振旅士/德之義貞觀中二舞名文舞
功成慶善樂前朝名為九功舞請改為觀象之舞取易/君子
居則觀/其象義武舞秦王破陣樂前朝名為七德舞請改為講
功之舞取講武/策勲義其治安振德二舞請依舊郊廟行用以
文舞䧏神武舞送神其觀象講功二舞請依舊宴㑹行
用請改十二和樂昔周朝奏六代之樂即今二舞之類
是也其實祭甞用别有九夏之樂即肆夏皇夏等名是
[570-13a]
也梁武帝善音樂改九夏為十二雅前朝祖孝孫改雅
為和示不相㳂也臣今改為成取韶樂九成之義十二
成樂曲名祭天神奏豫和之樂請改為禋成之樂祭池
祗奏順和請改為順成祭宗廟奏永和請改為裕成祭
天地宗廟登歌奏肅和請改為肅成皇帝臨軒奏太和
請改為政成王公出入奏舒和請改為弼成皇帝食舉
及飲宴奏休和請改為德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正
和請改為扆成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成和請改為裔成
[570-13b]
元日冬至皇禮㑹登歌奏昭和請改為慶成郊廟爼入
奏雍和請改為騂成皇帝祭享酌獻讀祝文及飲福受
胙奏夀和請改為夀成祖孝孫原定十二和曲開元朝
又奏三和遂有十五和之名凡制作禮法動依典故梁
置十二雅蓋取十二天之成數契八音十二律之變軌
益以三和有乖稽古又縁祠祭所用不可盡去臣取其
一焉祭孔宣父齊太公廟䧏神奏宣和請改師雅之樂
三公升殿㑹訖下階履行奏祴和請廢同用弼成享先
[570-14a]
農耕籍田奏豐和請廢同用順成
隠帝乾祐元年七月禮儀使張昭上髙祖廟奠獻舞曲
名并歌調表曰臣聞書稱舜禹之歌詩載啇周之頌蓋
示清廟貽謀之本表𤣥王創業之難固宜播在謳謡被
之絃管永焕斷鼇之迹式彰伐皷之勤伏惟髙祖睿文
聖武昭肅孝皇帝龍躍唐郊龜謀代邸應黄星而恢帝
緒彌青犢以正乾綱爰在出潜備經厯試逐隂山之醜
類令振北門持分陜之權衡化流南國大勲允集駿命
[570-14b]
攸歸旄頭落而外敵亡蜀井燃而漢圗覇大驅湩酪重
滌寰瀛按稷嗣之舊儀遵未央之故事祗見天地朝拜
寝園誓帶礪以賞功臣儼環璫而酬佐命比昭烈之雄
玉壘寄奴之王金陵瞻彼一隅寧光二祖湛湛清雒峩
峩德陽上林之仆柳重芳南頓之嘉禾再茂洪惟聖考
無忝神宗黎民方慶其削平仙馭奄辭於顧復今則蛩
開畢陌龍去鼎湖九虞之尸祝虛陳三后之衣冠已祔
崇牙設簴萬舞盈庭覩總干山立之人如觀牧野聽夏
[570-15a]
籥序興之韻似宴横汾象功之舞雖陳詠德之歌仍缺
昔秦王破陣周帝䧏成而猶冩在宫啇形於綴兆聖作
物覩夫何讓焉臣載考聲詩恭詳典禮書曰七世之廟
可以觀德髙祖皇帝廟室奠獻舞曲請以觀德為名
周太祖廣順元年五月丙子太常卿邉蔚上太廟四室
奠獻舞詞表曰臣聞禮莫尊於明祀孝莫重於奉先厯
觀哲王必嚴清廟所以二簋可用陳於羲易之中百世
不遷著在周詩之内既修祀典爰奏樂章惉懘之音不
[570-15b]
可以致來格蹁躚之貌不可以逹至誠是宜詳按舊䂓
發掦新號庻正動容之列永符觀德之文自西漢之初
詔叔孫通重定禮樂始有廟樂及䧏祖納爼登歌薦祼
等曲迨至唐朝䧏神用文舞送神用武舞其餘即奏十
二和之樂毎室酌獻一曲則别立舞名䧏及前朝亦詢
此制今者将新郊廟嚴配祖宗合更率舞之名仰詠累
功之盛恭惟信祖睿和皇帝天輔其德岳䧏其神源發
崑丘九曲遐通於溟渤日騰陽谷四方咸仰於貞明大
[570-16a]
志克伸嘉猷永播肇屬登三之運爰尊得一之名蒸甞
既逹於孝誠綴兆難從於舊式信祖睿和皇帝室酌獻
請奏肅雍之舞恭惟僖祖明憲皇帝茂著王公善修世
德龍蟠大澤動施雷雨之恩鳯舞髙岡上絶雲霓之勢
爰符廣運式薦鴻名豆邉方備於祭儀干戚雜陳於舞
位僖祖明憲皇帝室酌獻請奏章德之舞恭惟義祖翼
順皇帝善馭英豪允兼文武雄心莫測吞七澤於胷中
戎畧素深運三宫於掌内蓋有貽孫之慶遂資啟帝之
[570-16b]
祥遺音廣備於詠歌盛禮克昭於禋祀義祖翼順皇帝
室酌獻請奏善慶之舞恭惟慶祖章肅皇帝英華發外
清明在躬龍德終潜莫契飛天之義龜書不出孰為受
命之符大功昔啟於覇圗景命今鍾於聖緒遂正居尊
之號以伸念始之情仍舉象功更符章德慶祖章肅皇
帝室酌獻請奏觀成之舞
七月太常卿邉蔚上言王者誕膺駿命光啟皇圖應天
順人之期時聞有異制禮作樂之道理亦同歸所以堯
[570-17a]
作大章周為大武克表欽明之運爰形蹈厲之容歴代
而然舊章斯在伏惟皇帝陛下上承帝祉下感人心必
修逸禮而秩無文執古道而御今有朱絃寳瑟将觀清
廟之登歌方澤圓丘欲祀二儀而展禮爰詔執事俾易
舊章庻成雅頌之聲仰逹神明之德臣學窺周孔職嗣
夷䕫諧虞庭之八音未觀率舞審姫朝之六奏㣲辨象
成輙變大予以明光宅所議改舞名逺自秦漢下洎隋
唐六代之舞不全四懸之噐徒在陳周之後唯有大韶
[570-17b]
大舞之曲歴代相㳂以為二舞祖孝孫目文舞曰治康
武舞曰凱安貞觀中復有功成慶善樂為九功舞秦王
破陣樂為七德舞近朝多故舞位虛陳雖未至於盡亡
實罕明於述作俟五兵不試九序載歌特委名臣重修
盛禮使朱干王戚無差綴兆之容大夏雲門復振鏗鏘
之韻臣今㳂革止異名言具修如别前朝改祖孝孫所
定二舞名文舞曰治安之舞武舞曰振德之舞今請改
治安為政和之舞振德為善勝之舞前朝改貞觀中二
[570-18a]
舞名文舞曰觀象之舞武舞曰講功之舞今請改觀象
為崇德之舞講功為象成之舞又議改十二成在昔周
邦善行古道奏六代之樂則大章大濩之倫列九夏之
名乃皇夏肆夏之類及至梁室為十二雅之樂唐朝改
雅為和前朝改和為成皆用殊時之制臣今改成為順
十二順樂曲名祭天神奏禋成請改為昭順之樂祭地
祗奏順成請改為寕順之樂祭宗廟奏裕成請改為肅
順之樂祭天地宗廟登歌奏肅成請改為感順之樂皇
[570-18b]
帝臨軒奏政成請改為治順之樂王公出入奏弼成請
改為忠順之樂皇帝食舉奏德成請改為康順之樂皇
帝受朝皇后入宫奏扆成請改為雍順之樂皇太子軒
懸出入奏裔成請改為温順之樂元日冬至皇帝禮㑹
登歌奏慶成請改為禮順之樂郊廟爼入奏騂成請改
為禋順之樂皇帝祭享酌獻讀祝及飲福受胙奏夀成
請改為福順之樂梁武帝改九夏為十二雅以恊陽律
隂吕十二管旋相之義祖孝孫改為十二和開元中乃
[570-19a]
益三和前朝去三和改一雅臣今以為名既異時作宜
稽古今去其雅只用十二順之曲祭孔宣父齊太公廟
䧏神奏師雅請同用禮順之樂三公升殿㑹訖下階履
行同用弼成請同用忠順之樂享先農及籍田同用順
成請同用寧順之樂正冬仗公卿入並奏忠順之樂皇
帝坐奏治順之曲皇帝舉爵奏康順之曲羣臣㑹畢䧏
階奏忠順之曲公卿獻夀奏福順之曲公卿出奏忠順
之曲皇帝謁太廟用樂歌詞䧏神用文舞奏肅順之曲
[570-19b]
皇帝行奏治順之曲登歌酌獻奏感順之曲迎爼奏禋
順之曲皇帝飲福奏福順之曲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
忠順之曲武舞奏善勝之曲徹爼奏肅順之曲送神奏
肅順之曲皇帝南郊大禮歌祠䧏神用文舞奏昭順之
曲皇帝行奏治順之曲登歌奠玉幣奏感順之曲迎爼
奏禋順之曲皇帝初獻奏福順之曲亞獻同奏福順之
曲皇帝飲福奏福順之曲送神文舞出迎武舞入奏忠
順之曲武舞奏善勝之曲送神奏昭順之曲
[570-20a]
世宗顯德元年即位有司上太祖廟室酌獻奏明德之

五年六月命中書舍人竇儼叅詳太常雅樂十一月翰
林學士竇儼上疏論禮樂刑政之源其一曰請依唐㑹
要所分門類上自五帝迄于聖朝凡所施為悉命編次
凡闗禮樂無有闕漏名之曰大周通禮禆禮院掌之其
二曰伏請博通之士上自五帝迄于聖朝凡樂章沿革
總次編録繫于厯代樂録之後永為定式名之曰大周
[570-20b]
正樂俾樂寺掌之依文教習務在齊肅詔曰竇儼所上
封章陳備政要舉當今之急務疾近世之因循噐識可
嘉辭理甚當故能立事無愧莅官所請編集大周通禮
大周正樂宜依仍令於内外職官前資前名中選擇文
學之士同共編集具名以聞委儼總領其事所須紙筆
下有司供給
六年正月樞宻使王朴上疏云臣聞禮以簡形樂以治
心禮樂者聖人之大敎也形體順於外心氣和於内而
[570-21a]
不治者未之有也故理定必制禮功成必作樂一人作
之於上萬人化之於下政令不嚴功力不勞而天下理
者禮樂也行政者禮也成禮者樂也故聖人盡心焉夫
樂作於人心成聲於物聲樂既和反感於人心者也所
假之物大小有數九者成數也是以皇帝吹九寸之管
得黄鐘之聲為樂之端也半之清聲也倍之緩聲也三
分其一次損益之相生之聲也十二變而復黄鍾聲之
總數也乃命之曰十二律旋迭為均均有七調合八十
[570-21b]
四調播之於八音著之於歌頌将以奉天地事祖宗和
君臣接賓旅恢政教厚風俗以其功德之形容告於神
明俾百代之後知邦國之所繇興風教之所繇行者也
宗周而上率繇斯道自秦而下旋宫聲廢洎東漢雖有
太子丞鮑鄴興之亦人亡而息無嗣續之者漢至隋垂
十代凡數百年所存者黄鐘之宫一調而已十二律中
唯用七聲其餘五律謂之啞鐘蓋不用故也唐太宗有
知人之明善復古道故用祖孝孫張文收考正雅樂而
[570-22a]
旋宫八十四調復見於時在懸之噐方無啞者所以知
太宗之道與三五同功焉安史之亂京都為墟噐之與
工十不存一所用歌奏漸多紕繆逮乎黄巢之餘工噐
都盡購募不獲文記亦亡集官酌詳終不知其制度時
有太常愽士啇盈孫按周官考工記之文鑄鏄鐘十二
編鐘二百四十處士蕭承慶校定石磬今之在懸者是
也雖有樂噐之状殊無相應之和逮乎魏梁後唐厯晉
與漢皆享國不逺未暇及於禮樂至於十二鏄鐘不問
[570-22b]
聲律宫啇但循環而擊編鐘編磬徒懸而已絲竹匏土
僅有七聲作黄鐘之宫一調亦不和備其餘八十三調
於是乎冺絶樂之缺壞無甚於今陛下天縱文武奄宅
中區上黨一戰并胡喪氣東西二征秦呉開境大功既
著思復三代之風遺文絶編咸令遐訪墜典庻務無不
聿修宗廟朝廷之儀車服物象之數於是乎昭明逺召
樂懸親自考聽知其亡失深動上心乃命中書舍人竇
儼叅詳太常樂事不踰月調品八音初家和㑹以臣曽
[570-23a]
學律厯宣示古今樂録令臣討論臣雖不敏敢不奉詔
遂依唐法以秬黍校定尺度長九寸虛徑三分為黄鐘
之管與見在黄鐘之聲相應以上下相生之法推之得
十二律管以為衆管互吹用聲不便乃作律凖十三絃
宣聲長九尺張絃各如黄鐘之聲以第八絃六尺設柱
為林鐘第三絃三尺設柱為太簇第十絃五尺三寸四
分設柱為南吕第五絃七尺一寸三分設柱為姑洗第
十二絃四尺七寸五分設柱為應鐘第七絃六尺三寸
[570-23b]
三分設柱為蕤賓第八絃八尺四寸四分設柱為大吕
第九絃五尺六寸三分設柱為夷則第十絃七尺五寸
一分設柱為夾鐘第十一絃五尺一分設柱為無射第
十二絃六尺六寸八分設柱為中吕第十三絃四尺五
寸設柱為黄鐘之清聲十二聲中施用七聲迭為均焉
均之主者宫也徴啇羽角變宫變徴次焉發其均主之
聲歸乎本音之律七聲迭應而不亂乃成其調均有七
調聲有十二均合八十四調歌奏之曲繇之出焉旋宫
[570-24a]
之聲乆絶一日而補出臣獨見恐未詳悉望下中書門
下集百官及内外知音者校其得失然後依調制八曲
十四調曲有數百見存者九曲而已皆調之黄鐘之宫
聲今詳其音數内三曲即是黄鐘宫聲其餘六曲錯雜
諸調蓋傳習之誤也唐初雖有旋宫之樂至於用曲多
與禮文相違既不敢用唐為則臣又懵學獨力未能備
究古今亦望集多聞知禮之者上本古典下順常道定
其義理於何月行何禮合用何調何曲聲數長短幾變
[570-24b]
成議定而制曲方可乆長行用所補雅樂旋宫八十四
調并所定尺所吹黄鐘管所作律凖謹並上進去聖踰
逺獨學難周莫副天心空塵聖鑒䟽奏帝善之乃詔尚
書省集百官詳定兵部尚書張昭等獻議曰伏覩樞宻
使王朴奏太常寺樂懸鐘石不和今依古凖法均調月
律十二管旋相為宫定八十四調以下太常寺敎習三
十五調訖望集衆官詳議於何月行何禮用何曲調及
聲數變數欲議定而製曲者伏奉命敕㨿王朴所奏事
[570-25a]
下尚書省集三省官翰林學士御史臺太常寺官員及
禮官博士等同啇𣙜前代㳂革典故并據所習新聲律
凖管尺等叅詳可否議定奏聞者臣等聞昔帝鴻氏之
制樂也将以範圍天地恊和人神張八節之風聲測四
時之正氣氣之清濁不可以筆授聲之善否不可以口
傳故鳬氏鑄金伶倫截竹為律呂相生之管宫啇正和
之音乃播之於管絃宣之於鐘石然後覆載之情訢合
隂陽之氣和同八氣從律而不姦五聲成文而不亂空
[570-25b]
桑孤竹之韻足以禮神雲門大夏之容無虧觀德然月
律有還宫之法備於大師之職經秦滅學雅道凌夷漢
初制氏所調唯存鼓舞旋宫十二均更用之法世莫行
聞漢元帝時京房善易别音探求古義以周官均法毎
月更用五音乃立凖調旋相為宫成六十調又以日法
折為三百六十傳於樂府而編懸復舊律吕無差遭漢
中㣲雅音淪缺京房凖法屢有言者事終不成錢樂空
記其名沈重但條其說六十六法寂寥不嗣梁武帝素
[570-26a]
精音律自造四通十二笛以領八音又引古五造二變
之音旋相為宫得八十四調與律凖所調音同數異侯
景之亂其音又絶隋朝初定雅樂羣黨沮議厯載不成
而沛公鄭譯因龜兹琵琶七音以領月律五更二變七
調克諧旋相為宫復為八十四調工人萬寳常又減其
絲數稍令古淡隋髙祖不重雅樂令儒官集議博士何
妥駮奏其鄭萬所奏八十四調並廢隋代郊廟所奏唯
黄鐘一均與五郊迎氣雜用蕤賓但七調而已其餘五
[570-26b]
鐘懸而不作三朝宴樂用縵九部迄於革命未能改更
唐太宗爰命舊工祖孝孫張文收整比鄭譯寳甞所均
七音八十四調方得絲管並懸鐘石俱奏七始之音復
振四廂之韻皆調自安史亂雜咸秦盪覆崇牙樹羽之
噐掃地無餘戞擊摶拊之工窮年不嗣郊廟所奏何異
南箕波蕩不還知音殆絶臣等竊以音之所起出自人
心䕫曠不能長存人事不能甞㤗人亡則音息世亂則
樂隳若不深知禮樂之情安明制作之本伏惟皇帝陛
[570-27a]
下心苞萬化學富三雍觀兵耀武之功已光鴻業尊祖
禮神之致尤軫皇情乃睠奉甞痛淪樂職親閲四懸之
噐思復九奏之音爰命庭臣重調鐘律臣等據樞宻使
王朴條奏校京房之律法練梁武之道音考鄭譯寳甞
之七均校孝孫文收之九變積黍累以審其度聽聲詩
以測其情依權衡嘉量之前文得備數和聲之大㫖施
於鐘簴足洽簫韶臣等今月十九日於太常寺集命太
樂令賈峻奏王朴新法黄鐘調七均音律和諧不相凌
[570-27b]
越其餘十一管諸調望依新法敎習以備禮寺施用其
五郊天地宗廟社稷三朝大禮合用十二管諸調並載
唐史開元禮近代甞行廣順中太常卿邉蔚奉勅定前
件祠祭朝㑹舞名舞曲歌詞寺司合有簿籍伏恐所定
曲新法曲調聲韻不恊請下太常寺簡詳校試如或乖
仵請本寺依新法聲調别撰樂章舞曲令歌者誦習永
為一代之法以光六樂之書議上詔曰禮樂之重國家
所先近朝以來雅音全廢雖時運之多故亦官守之因
[570-28a]
循遂使擊拊之音空留梗槩旋相之法莫究指歸樞宻
使王朴博識古今懸通律吕討尋舊典撰集新聲復六
代之正音成一朝之盛事其王朴所奏旋宮新詞宜依
張昭等議状施行仍令有司依調製曲其間或有凝滯
更取王朴裁酌施行先是雅音廢墜乆矣累朝已來未
能考正是嵗将立嵗仗有司以崇牙樹羽宿設于殿庭
帝因親臨樂懸試其聲奏見鐘磬之類有施而不擊者
訊於工師皆不能對帝甚惻然乃命翰林學士判太常
[570-28b]
事竇儼叅詳其失又命朴考正其聲朴因獻是議及以
所作律准上進帝覽而稱善因命百議而行之
恭帝以顯德六年六月即位有司奏世宗廟酌獻舞定
功之舞
   夷樂
周官鞮鞻氏掌四夷之樂禁昧兜離是其數也詳夫納
於魯廟獻於漢庭求之歴代貴亦多矣各所以象風俗
和人神娯耳目者也智者審之雖夷夏不同而享樂無
[570-29a]
異王者聲被八表德及四荒向化而來重譯而止亦符
㑹昌之期也
周成王時命魯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樂同之於/周尊之
也魯公/謂伯禽是以魯君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韎
東夷之樂也任南蠻之樂也納夷蠻之樂於太廟言廣
魯於天下也
敬王時魯定公與齊景公㑹於夾谷今在祝/其縣孔子攝相
事齊有司趍而進曰請奏四方之樂景公曰諾於是旍
[570-29b]
旄羽祓矛㦸劍楯鼓噪而至孔子趨而進厯階而登不
盡一等舉𬒮而言曰吾両君為好㑹夷狄之樂何為於
此請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則左右視晏子與景公心
怍麾而去之
漢髙祖初為漢王還伐三秦時板楯蠻為漢前鋒俗喜
歌舞喜音虛/記切髙祖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乃命樂
人習之所謂巴俞舞也
武帝時博望侯張騫入西域得胡角傳其法於西京横/吹
[570-30a]
雙角即/胡舞也惟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
二十八解乗輿以為樂舞後漢以給邉和帝時萬人将/軍得之魏晉以來二十解不
復具存用者有黄鳩龍頭出闗入闗出塞/入塞折楊柳黄靈子赤之楊望行人十曲
後漢安帝永寧元年西南夷撣國王獻樂撣音/檀及幻人
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明年元㑹作之於庭帝與羣
臣共觀大竒之諫議大夫陳禪離席舉手曰帝王之庭
不宜作夷狄之樂尚書陳忠劾奏禪廷訕明政有詔勿

[570-30b]
前凉張重華據涼州時天竺國重四譯來貢其樂樂噐
有鳯首箜篌琵琶五絃笛毛圓銅鼓都曇銅鼓等九種
為一部工十二人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矢曲後梁吕
光既滅龜兹因得其樂樂噐有豎箜篌琵琶五絃笙笛
簫觱篥毛圓皷都曇皷答臘皷腰皷羯皷谿婁皷銅皷
具等十五種為一部工二十二人歌曲有善善摩尼解
曲婆伽兒舞曲有小天踈勒監吕氏亡其樂亡散後魏/有中原復獲之至隋有
西龜兹之號凡三部/開元中大盛於時
[570-31a]
後魏大武既平北燕馮氏通西域得踈勒安國等樂踈
勒樂噐有豎箜篌琵琶五絃笛簫觱篥答臘皷腰皷羯
皷雞婁皷十種為一部工十二人歌曲有元利死讓樂
舞曲有逺解曲有鹽曲安國樂有箜篌琵琶五絃笛簫
雙觱篥正皷和銅鈸等簫小觱篥桃皮觱篥齊皷擔皷
具等十四等為一部工十八人歌曲有歌芝栖舞曲有
舞枝棲
北齊文宣愛龜兹樂毎彈嘗自擊胡皷和之後周武帝
[570-31b]
保定五年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得其所獲康國龜
兹等樂更雜以髙昌之舊初太祖輔魏之時髙昌欵附/乃得其妓敎習以備享宴之
禮又云康國起自周閔帝聘北狄女為后得所獲西戎/狄伎因得其聲樂噐有笛正皷銅鈸等為一部工七人
並於太樂習焉採用其聲被於鐘石取周官制陳之又/云
武帝娉虜女為后西域諸國來媵如龜兹踈勒康國/之樂大聚長安胡兒令羯人白智通教習雜以新聲
天和六年省掖庭四夷樂
建德六年既平北齊威振海外髙麗百濟二國為獻共
樂列於樂部謂之國伎
[570-32a]
隋髙祖開皇初定令置七部樂一曰國伎二曰清樂伎
三曰髙麗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國伎六曰龜兹伎七
曰文康伎又雜有疎勒扶南康國百濟突厥新羅倭國
等伎六年髙昌國獻聖明樂曲帝令知音者於館所聽
之歸而肄習及客先獻於前奏之胡夷大驚
焬帝大業中平林邑國獲扶南樂工及其匏琴朴陋不
可用但以天竺轉冩其聲又云五方師子舞獅子摰獸/出於西南夷天竺獅子等國
綴毛為之人居其中像其俛仰馴狎之容二人持䋲秉/拂為習弄之状五獅子各位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
[570-32b]
樂舞抃以足持䋲/者服飾作崑崙状是時帝定清樂西京龜兹天竺康國
疎勒安國髙麗禮畢以為九部樂噐工衣創造既成大
備於兹矣臣欽若等曰清樂禮畢二部/中夏之樂餘七部並夷樂也
唐太宗貞觀中平髙昌國收其樂付太常初髙祖武德
中因隋舊制奏九部樂至是増為十部又滅百濟髙麗
二國盡得其樂則天時髙麗樂猶二十五曲貞元末惟/能習一曲衣服亦漸失其本風矣中宗
時百濟曲工人死散開元中/岐王範為太常卿復奏置焉
中宗神龍二年三月并州清源縣尉吕元泰上疏曰比
[570-33a]
見都邑坊市相率為渾脫駿馬胡服名為蘇莫遮非雅
樂也疏奏不報
𤣥宗開元元年十二月勅臘月乞寒外蕃所出漸浸成
俗因循已乆自今已後無問蕃漢即宜禁斷乞寒者本
西國外蕃之樂也中宗神龍二年并州清源縣尉吕元
泰睿宗景雲二年左拾遺韓朝宗先天二年中書令張
說皆上疏諫之至是乃禁
德宗貞元十六年正月南詔異牟尋作奉聖樂因西川
[570-33b]
押雲南八國使韋臯以進帝御麟德殿以閱之
十八年正月驃國王獻樂凡一十二曲以樂工三十五
人來朝其國與天竺相近故多演釋氏之詞毎為曲皆
齊聲唱各以両手十指齊開齊歛為赴節之状一低一
昻未甞不相對有類中國柘枝舞也
 
 
 冊府元龜卷五百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