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6 欽定續通典-清-嵇璜 (master)


[126-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六
 州郡
  宋京畿路/路 京東路/ 京西路/ 河北路/ 河東/
宋初有州百一十一縣六百三十八按輿地考云宋太/祖受周禪凡州府
軍監一百三十九縣六百/六卜一與宋史異謹附識太祖建隆四年取荆南得州
府三江陵府/歸峽縣一十七平湖南得州一十五監一潭衡/邵郴
道永全岳□朗奬/辰錦溪敘桂陽監縣六十六乾徳三年平蜀得州府四
[126-1b]
十六益彭眉嘉卭蜀綿漢資簡梓遂黎雅陵戎瀘維茂/昌榮果閬渠合龍普利興文巴劍蓬壁夔忠萬集
開渝涪黔施/達洋興元府縣一百九十八按輿地考作縣二百四/十與宋史異謹附識
寶四年平廣南得州六十廣韶潮循封端英連雄恭恵/康恩春瀧勤新高潘雷羅辨
桂賀昭梧蒙龔象富融宜栁嚴思唐邕澄貴巒横賔欽/潯容牢白亷黨繡鬱林藤竇義禺順瓊崖儋萬安振
縣二百一十四八年平江南得州一十九軍三昇宣歙/池洪潤
常鄂筠饒信虔吉袁撫江/汀建劍江隂雄逺建昌縣一百八太宗太平興國三
年陳洪進獻地得州二漳/泉縣十四錢俶入朝得州十三
軍一杭蘇越湖衢婺台明/温秀睦福處衣錦縣八十六四年平太原得州
[126-2a]
十軍一幷汾嵐憲忻代/遼沁降石寳興縣四十按輿地考作縣四十/一與宋史異謹附識
按宋史本紀李繼捧獻地係太平興/國七年事志作五年誤謹改正李繼捧來朝得
州四夏銀綏宥雍熙元年復以四州授繼捧自後不復/領職方 按陜西路有綏徳軍即綏州熙寧三年
收復𨽻延州元符二年改為軍又有銀州銀川城俱詳/見史志是綏州銀州復領職方所不領者夏州宥州耳
註未晰載/謹附識縣入是時天下既一未入職方氏者惟燕雲
十六州至道三年分天下為十五路仁宗天聖析為十
八神宗元豐又析為二十三曰京東東西曰京西南北
曰河北東西曰永興曰秦鳳曰河東曰淮南東西曰兩
[126-2b]
浙曰江南東西曰荆湖南北曰成都梓利夔曰福建曰
廣南東西徽宗崇寧四年復置京畿路大觀元年别置
黔南路三年幷黔南入廣西以廣西黔南為名四年仍
舊為廣南西路宣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雲中府路天下
分路二十六大約繇建隆初訖英宗治平末州郡沿革無
大增損神宗熙寧以來始務闢土而种諤取綏州韓絳取
銀州王韶取熙河章惇取懿洽謝景温取徽誠熊本取
南平郭逵取廣源最後李憲取蘭州沈括取葭蘆米脂
[126-3a]
浮圖安疆等砦迨哲宗元祐後以葭蘆等四砦給賜夏
人而分畫久不能定紹聖遂罷分畫督諸路各乘勢攻
討進築凡陜西河東建州一安/西軍二晉寧/綏徳闗三龍平㑹/寧金城
城九安西平夏威戎興平定/邊威羌金湯白豹㑹川砦二十八平羌平戎殄羌/暖泉米脂克戎
安疆横山綏遠寧羌靈平高平西平新泉盪羌通峽天/都臨羌定戎龕谷大和通秦寜河彌川寜遠神泉烏龍
砦按註内僅列二十七/ 於數不合疑有脫誤堡十開光通塞石門通㑹大和/通泰寧河彌川寧川三交
又取青唐鄯/邈川湟/寧塞廓/龍支宗/哥等城徽宗建中靖
國時悉還吐蕃故壤崇寧中變前議蔡京任童貫王厚更
[126-3b]
取湟鄯廓三州二十餘壘陶節夫鍾傳邢恕胡宗囘曽
孝序之徒又相與鑿空駕虛馳騖於元符封域之表訖
於重和復立靖夏涇/原制戎鄜/延制羌西/寧三城蓋自崇寧以
來益梓夔黔廣西荆湖南北迭相視效斥大土宇靡有
寧嵗凡所建州軍闗城砦堡紛然莫可勝紀厥後建燕
山雲中兩路粗閱三嵗禍變旋作職方所紀漫不可考
高宗南渡駐蹕吳㑹中原陜右盡入於金東畫長淮西
割商秦之半以散闗為界其所存者兩浙兩淮江東西
[126-4a]
湖南北西蜀福建廣東廣西十五路而已今據宋史元
豐所定幷京畿為二十四路首之以京師終之以燕雲
而宋之土宇大畧著見矣
京畿路仁宗皇祐五年以京東之曹州京西之陳許鄭
滑州為輔郡𨽻畿内幷開封府合四十二縣置京畿路
至和二年詔京畿毋領輔郡崇寧四年又於京畿四面
置四輔郡潁昌府為南輔鄭州為西輔澶州為北輔建
拱州於開封襄邑縣為東輔並屬京畿大觀四年罷四
[126-4b]
輔廢拱州復以襄邑縣𨽻開封府政和四年襄邑縣復
置拱州並以潁昌府鄭州開徳府復為東南西北輔宣
和二年罷四輔潁昌府鄭州開徳府各還舊𨽻拱州𨽻
京東西路舊開封府界依舊為京畿
開封府宋因周之舊為都曰東京縣十六開封赤/祥符
赤東魏浚儀縣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改尉氏畿/陳留畿/雍邱畿/封邱畿/
畿/陽武畿/延津畿舊酸棗縣/政和七年改長垣畿隋匡城縣宋建/隆元年改為鶴邱
後又/改東明畿本東昏鎮乾徳元年置隆按太平寰宇記/東明鎮在東昏城之東建 四年於本鎮置
[126-5a]
縣仍以東明為名/與宋史異謹附識扶溝畿/鄢陵畿/考城畿崇寧四年與/太康同𨽻拱州
大觀四年廢拱/州二縣復來𨽻太康畿宣和二年復𨽻拱/州六年仍𨽻京畿咸平畿舊通/許鎮𨽻
陳留真宗咸/平五年置縣
京東路至道三年以應天兖徐曹青鄆密齊濟沂登萊
單濮濰淄淮陽軍廣濟軍清平軍宣化軍萊蕪監利國
監為京東路熙寧七年分為東西兩路以青淄濰萊登
密沂徐州淮陽軍為東路鄆兖齊濮曹濟單州南京為
西路元豐元年割京西路齊州屬東路割東路徐州屬
[126-5b]
西路元祐元年京東東路京東西路並為京東路京西
南路京西北路並為京西路其後仍分為兩路
東路府一州七軍一縣三十八
青州望/北海郡按輿地廣記北海郡政和元年改識/為齊郡宋史不載疑係脫畧謹附
海軍節度建隆三年以北海縣置軍太宗淳化五年改
軍名仁宗慶厯三年初置京東東路安撫使縣六益都
望/夀光望/臨朐望/博興上/千乘上/臨淄上/
密州上/高密郡按宋史闕郡名今據王/存元豐九域志増入防禦開寶五年
[126-6a]
升為安化軍後降防禦六年復為節度縣五諸城望/
望唐輔唐縣梁改安邱縣晉改/膠西縣宋開寶四年復今名望/高密上/膠西元/祐
三年以板橋鎮為膠西縣兼臨海軍使註按膠西縣/宋史□註望𦂳等字謹仍其舊後凡闕 者倣此
濟南府上/濟南郡興徳軍節度按李攸宋朝事實治平二年/升為興徳軍節度宋史
脫去升建年/分謹附識本齊州按齊州宋史誤作濟州考濟州自/屬西路此當作齊州今據輿地廣
記元豐九域/志諸書改正先屬京東路咸平四年廢臨濟縣元豐元
年割屬京東東路政和六年升為府縣五厯城𦂳/禹城
𦂳/章邱中真宗景徳三年以章邱縣置清平軍熙寧二/年廢軍即縣沼置軍使 按宋朝事實咸平四
[126-6b]
年省臨濟縣入章邱/宋史不載謹附識長清中至道二年/徙城于刺榆臨邑中建隆元/年河決公
乘渡口壤城三年移治孫/耿鎮政和元年升為望
沂州上/琅琊郡防禦縣五臨沂望/望/沂水望/望/
中/
登州上/東牟郡防禦縣四蓬萊望/文登中/望/牟平𦂳/有
乳山閻家/口二砦
萊州中/東萊郡防禦縣四掖望/萊陽望/膠水望/即墨中/
濰州上/團練建隆三年以青州北海縣建為北海軍乾
[126-7a]
徳二年升為州按輿地廣記政和元年曰/北海郡宋史未詳謹附識縣三北海望/
昌邑望本隋都昌縣後廢宋建隆三年置與按宋朝事/實建隆三年析北海縣地置昌邑縣 宋史異謹
附/識昌樂𦂳本唐營邱縣後廢宋乾/徳中復置安仁縣後又改
淄州上/淄州郡軍事縣四淄川望/長山中/鄒平中下景/徳元年
移治濟/陽廢縣高苑下景徳三年以縣置宣化軍熙寧三/年廢軍為縣𨽻州即縣治置軍使
淮陽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七年以徐州下邳縣建為軍幷
以宿遷縣來屬縣二下邳望/宿遷中/
西路府四州五軍一縣四十三
[126-7b]
應天府河南郡歸徳軍節度本唐宋州宋至道中為京
東路景徳三年升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建為南京
熙寧五年分屬西路按宋志京東路稱熙寧七年分鄆/兖齊濮曹濟單州南京為西路此
云大中祥符七年建為南京熙寧五年分屬西/路前作熙寧七年此作五年彼此互異謹附識縣六寧
畿與楚邱同𨽻拱州大觀四年復來𨽻政/和四年又撥𨽻拱州宣和六年復來𨽻宋城赤/
畿/下邑畿/楚邱畿/虞城畿/
襲慶府魯郡泰寧軍節度按輿地廣記唐泰寧軍周降/為防禦宋建隆元年復泰寧
軍宋史未/詳謹附識本兖州大中祥符元年升為大都督政和入
[126-8a]
年升為府縣七瑕上大觀四年以/瑕邱縣為瑕縣奉符上本漢乾封縣/宋開寶五年移
治岱岳鎮大中祥符元年改封按漢乾封縣據輿地/廣記當云漢博縣唐高宗乾 元年更名乾封縣
上/上大觀四年以/龔邱縣為龔縣仙源中魏曲阜縣宋大中祥符/五年改 按方輿紀要云
漢置魯縣晉為魯郡治宋及後魏因之隋文帝開皇三/年改縣日汶陽十六年又改曰曲阜則是曲阜之名隋
始有之注云魏曲阜/縣魏字疑誤謹附識萊蕪中/下煕寧五年省為鎮/入仙源元豐七年復
一萊蕪主鐵/冶
徐州大都督彭城郡武寧軍節度本屬京東路元豐元
年割屬京東西路縣五彭城望/望/望/𦂳/𦂳/
[126-8b]
二寶豐元豐六年置鑄/銅錢八年廢利國主鐵/冶
興仁府輔/濟隂郡彰信軍節度本曹州建中靖國元年
改賜軍額曰興仁崇寧元年升為府大觀二年以拱州
為東輔升督府政和元年罷督府復為輔郡縣四濟隂
望/宛亭望元祐元年改寃句縣為宛亭史按輿地廣/記大觀二年改為宛亭縣與宋 異謹附識
緊/南華上/
東平府東平郡天平軍節度本鄆州慶厯三年初置京東西
路安撫使大觀元年升大都督府政和四年移安撫使於
[126-9a]
應天府宣和元年改為東平府縣六須城望/陽榖望景/徳三
年徙/孟店中都緊/夀張上/東阿緊/平隂上/監一東平宣和三/年置政
和三/年罷
濟州上/濟陽郡防禦縣四鉅野望/任城望/金鄉望/鄆城
望/
單州上/碭郡建隆元年升為團練縣四單父望/碭山望/
成武𦂳/魚臺上/
濮州上/濮陽郡團練縣四鄄城望/雷澤𦂳/臨濮上/上/
[126-9b]
州保慶軍節度本開封府襄邑縣崇寧四年建為州
賜軍額為東輔以開封之考城太康南京之寧陵楚邱
柘城來𨽻大觀四年廢拱州復為襄邑縣還隷開封政
和四年復為州又復為輔郡宣和二年罷輔郡仍𨽻京
東西路以襄邑太康寧陵為屬縣六年又以寧陵歸南
京太康歸開封復割柘城來屬縣二襄邑按此似亦畿/縣史失注
柘城畿/
廣濟軍本漢定陶縣唐為鎮𨽻曹州按本漢定陶縣以/下據輿地考増入
[126-10a]
宋太平興國二年建為軍四年割曹澶濮濟四州地復
置縣𨽻焉熙寜四年廢軍以縣𨽻曹州元祐元年復為
軍縣一定陶上/
京西路舊分南北兩路後併為一路熙寜五年復分南
北兩路
南路府一州十軍一縣三十一
襄陽府望/襄陽郡山南東道節度本襄州宣和元年升
為府縣五襄陽𦂳/鄧城望/榖城𦂳/宜城中/下中廬中下隋/義清縣
[126-10b]
宋太平興國元年改/紹輿五年省入南漳
鄧州望/南陽郡武勝軍節度舊為上郡政和二年升為
望郡建隆初廢臨瀬縣按宋朝事實建隆初廢臨瀨/縣入穰縣宋史未詳謹附識
五穰上/南陽中下䖍厯四年廢方城縣為鎮/入焉元豐元年改為縣𨽻唐州内鄉中/下
中下㨿按淅川縣宋史失/載今 輿地廣記増入順陽中下太平興國六/年升順陽鎮為縣
隨州上/漢東郡崇信軍節度乾徳五年升為崇義軍節
度太平興國元年改今名縣三隨上熙寧元年廢光/化縣為鎮入焉
中/下棗陽中/下
[126-11a]
金州上/安康郡乾徳五年改昭化軍節度按宋朝事實/改節度下有
復為防禦四/字謹附識縣五西城下/洵陽中乾徳四年廢渚陽縣/入焉 按渚陽當作淯
陽/漢隂中/石泉下/平利下熈寧六年省為/鎮入西城元祐復
房州下/房陵郡保康軍節度開寶中廢上庸永清二縣
按元豐九域志廢上庸永清二/縣併歸竹山宋史未詳謹附載雍熈三年升為軍縣二
房陵上/竹山下/
均州上/武當郡武當軍節度本防禦乾徳六年移入上
州防禦宣和元年賜軍額縣二武當上/鄖鄉上廣按輿/地 記乾
[126-11b]
徳六年廢豐利縣入鄖/鄉宋史不載謹附識
郢州上/富水郡防禦縣二長壽上/京山下/
唐州上/淮安郡建隆元年升為團練開寶五年廢平氏
縣縣五泌陽中/下湖陽中下有/銀埸比陽中/下桐栢下/方城下後/魏縣
慶厯四年廢為鎮入鄧州南/陽縣元豐元年復為縣𨽻州
光化軍同下/州乾徳二年以襄州隂城鎮建為軍析榖城
縣三鄉置乾徳縣𨽻焉熈寧五年廢軍改乾徳為光化
縣𨽻襄州元祐初復縣一乾徳望/
[126-12a]
北路府四州五軍一縣六十三
河南府洛陽郡宋因梁晉之舊為西京熈寧五年分𨽻
京西北路縣十六河南赤/洛陽赤熈寧五年省入/河南元祐二年復永安赤/奉
陵寢景徳四/年升鎮為縣偃師畿慶厯二年廢四年復熈寧五年省/入緱氏八年復置省緱氏縣為鎮𨽻
焉/潁陽畿慶厯二年廢四年復熈寜五年省入登封元/祐二年復置 按輿地廣記洛陽偃師潁陽三
縣皆云熈寜八年省/與宋史異謹附識畿/畿崇寧四年割𨽻鄭/州宣和一年還𨽻府新安
畿/福昌畿熈寜五年省入夀/安元祐元年復為縣伊陽畿熈寜二年割欒川/治鎮入虢州盧氏縣
五年廢伊闗縣為鎮入/河南六年改𨽻伊陽澠池畿仁宗景祐四年/改鐵門鎮曰延禧永寧畿/
[126-12b]
長水畿/壽安畿慶厯二年廢/為鎮四年復河清畿開寶元年移治白監/佊鎮熈寧八年置鐵
登封畿/監一阜財熈寜七年/置鑄銅錢
潁昌府次/府許昌郡忠武軍節度本許州元豐三年升為
府崇寜四年為南輔大觀四年罷輔郡政和四年復為
輔郡宣和二年復罷輔郡依舊𨽻京西北路縣七長社
次赤熈寧四年省/許田縣為鎮入焉郾城次/畿陽翟次/畿長葛次/畿臨潁次/畿舞陽
次/畿中元𨽻汝州崇/寜四年來𨽻
鄭州輔/滎陽郡奉寧軍節度熈寧五年廢州以管城新
[126-13a]
鄭𨽻開封府省滎陽滎澤為鎮入管城原武縣為鎮入
陽武元豐八年復州元祐元年還舊節度崇寧四年建
為西輔大觀四年罷輔郡政和四年又復宣和二年又
按宋史於鄭州稱輔是終為輔郡矣宣和二年/又罷之後不知何年又復史無明文疑有脫畧縣五
管城望/滎澤中/原武上/新鄭上/滎陽𦂳滑按以上五縣/及 州所領之縣
通考俱/入開封
滑州輔/靈河郡太平興國初改武成軍節度熈寧五年
廢州縣並𨽻開封府元豐四年復元祐元年還舊節度縣
[126-13b]
三白馬中熈寧三年廢靈河縣𨽻焉宋按輿地廣記治/平三年省靈河縣入白馬與 史異瑾附識
韋城望/昨城𦂳是按昨城/當 胙城
孟州望/河陽三城節度政和二年改濟源郡縣六河陽
望/濟源望/望/汜水上熈寜五年省入河隂元豐二年/復置大中祥符四年改武牢國曰
行/慶河隂中/王屋中熈寧五年自河南來𨽻與按輿地廣/記王屋縣慶厯三年來屬 宋史異謹
附/識
蔡州𦂳/汝南郡淮康軍節度按宋朝事實景祐二年升/淮康軍節度宋史脫去升
建年分/謹附識縣十汝陽上/上蔡上/新蔡中/褒信中/遂平中/
[126-14a]
中/確山中隋朗山縣宋大/中祥符五年改真陽中/西平中/平興中/
淮寧府輔/淮陽郡鎮安軍節度本陳州政和三年改輔
為上宣和元年升為府縣五宛邱𦂳/項城上/商水中宋/按
朝事實建隆元年改溵水鎮/為商水縣宋史末詳謹附識西華中/南頓中熈寜六年/省為鎮入商
水項城二縣/元祐元年復
順昌府上/汝隂郡舊防禦後為團練本潁州開寶六年
復為防禦元豐二年升順昌軍節度政和六年改為府
縣四汝隂望開寶六年移治/於州城東南十里泰和望六按輿地廣記開/寶 年析汝隂之百
[126-14b]
尺鎮置萬壽縣輿地考萬壽縣注云宣/和後改為泰和縣宋史未詳謹附識潁城𦂳/沈邱𦂳/
汝州輔/臨汝郡陸海軍節度本防禦政和四年賜軍額
縣五梁中/襄城𦂳/上/魯山中/寶豐中舊名龍興熈寜/五年省為鎮入魯
山元祐元年復宣和/二年改為寶豐縣
信陽軍同下/州唐義陽郡本申州開寶九年降為義陽軍
廢鍾山縣按宋朝事實開寶九年省鍾山/縣入義陽宋史未詳謹附識太平興國元
年改為信陽軍縣二信陽中下年按輿地廣記太平興/國元 改義陽縣為信陽縣
宋史未詳/謹附識羅山中下開寶九年廢太/宋雍熈二年復置
[126-15a]
河北路舊分東西兩路後併為一路熈寧六年再分為
兩路
東路府三州十一軍五縣五十七按東路府州軍共領/縣五十六史作五十
七/誤
大名府魏郡慶厯二年建為北京八年始置大名府路
安撫使統北京澶懷衛徳博濵棣通利保順軍熈寧六
年分屬河北東路縣十二元城赤熈寧六年省大/名縣為鎮入焉畿/
大名次赤熈寧六年省入元城紹聖/二年復政和六年徙治南樂鎮内黄畿/成安畿熈/寧六
[126-15b]
年省洹水縣/為鎮入焉次/畿館陶畿熈寧五年省永濟縣為鎮/又焉尋以永濟改𨽻臨清縣
次/畿夏津畿/清平畿宋初自博州來𨽻熈寧二年又割/博平縣明靈砦𨽻焉本縣移置明靈
冠氏畿/宗城畿熈寧五年省臨清縣為鎮入焉當/年後舊六年又省經城縣為鎮入焉
開徳府上/澶淵郡鎮寧軍節度本澶州崇寧四年建為
北輔五年升為府按輿地廣記大觀元年升/開徳府與宋史異謹附識宣和二
年罷輔郡仍𨽻河北東路縣七濮陽中/觀城望皇祐元/年省入濮
陽頓邱四年後置城按輿地廣記雍熈四/年省臨黄縣入觀 宋史不載謹附識臨河𦂳/清豐
中慶厯四年徙清豐縣治徳清軍即縣置/軍使𨽻州熈寧六年省頓邱縣入清豐衛南中/朝城畿/舊
[126-16a]
𨽻大名府崇寧四/年與南樂同來𨽻南樂畿/徳清軍見/上
滄州上/景城郡橫海軍節度縣五清池望熈寧四年省/饒安縣為鎮入
清池有乾符巷姑三女泥姑小南河五砦政和二年改/巷姑曰海清三女曰三河泥姑曰河平 按元豐九城
志熈寜五年省饒安/縣與宋史異謹附識無棣望治平中徙無棣縣治保/順軍即縣治置軍使𨽻州
𦂳/樂陵𦂳熈寜二年/徙治成平鎮南皮中熈寜六年省/臨津縣入焉保順軍周/置
軍於滄州無棣縣南二十里宋開寶三年又以滄/棣二州界保順吴橋二鎮之地益焉仍𨽻滄州
冀州上/信都郡舊團練慶厯八年升安武軍節度縣六
信都望/上/南宫上皇祐四年升新河鎮為縣廢南宫/六年省新河為鎮入焉 按宋史既
[126-16b]
稱皇祐四年廢南宫而又有六年省新河縣為鎮入之/語疑六年復置南宫故仍省新河以入之但㨿輿地廣
記又稱皇祐四年省當陽縣入南宫則似并未嘗廢而/輿地考稱堂陽縣元豐間省為鎮又與輿地廣記互異
謹附/識棗强上熈寧元年省為鎮/入信都十年復置武邑上/衡水中/
河間府上/河間郡瀛海軍節度本瀛州防禦至道三年
以髙陽𨽻順安軍舊名闗南太平興國元年改名髙陽
闗慶厯八年始置髙陽闗路安撫使統瀛莫雄貝冀滄
永静保定乾寧信安十州軍大觀二年升為府賜軍額
縣三河間望雍熈中置平虜砦景/徳二年改為肅寜城樂壽望至道二年自/深州來𨽻熙寧
[126-17a]
六年省景城/為鎮入焉束城上熙寧六年省為鎮/入河間元祐元年復
博州上/博平郡防禦縣四聊城望/髙唐望/堂邑望/博平
緊熙寧二年割明/靈砦𨽻北京清平
棣州上/樂安郡防禦建隆二年升為團練俄為防禦縣
三猒次上/商河中/陽信下/
莫州上/文安郡防禦熙寧六年省長豐縣為鎮又省莫
縣入任邱元祐二年復莫縣㝷又罷為鎮縣一任邱上/有
馬村王家二砦宋政和三年改/馬村砦曰定安王家砦曰定平
[126-17b]
雄州中/防禦本唐涿州瓦橋闗宋政和三年賜郡名曰
易陽縣二歸信中有張家木埸三橋雙柳大渦七姑垣/紅城新垣八砦 按輿地廣記周世宗
顯徳六年置雄州治歸義縣宋太平興/國元年改為歸信縣宋史未詳謹附識容城中建隆四/年復置
按五代史職方考雄州周顯徳六年克瓦橋闗置治歸/義割易州之容城為屬㝷廢宋史但載建隆復置而不
原始廢之時似/未詳晰謹附識
霸州中/防禦本唐幽州永清縣地後置益津闗周置霸
州以莫州之文安瀛州之大城來屬宋政和三年賜郡
名曰永清縣二文安上景祐二年廢永清縣入焉有劉/家渦刀魚莫金口阿翁雁頭黎陽
[126-18a]
喜渦鹿角八砦元豐四年割鹿角砦𨽻信安軍政和三/年改劉家渦砦曰安平阿翁曰仁孝雁頭曰和寧喜渦
曰喜/安大城上/
徳州上/平原郡軍事宋初省歸化縣景祐二年廢安陵
縣入將陵後割屬永靜軍熙寧六年省徳平縣為鎮入
安徳縣二安徳望/平原𦂳/
濵州上/軍事大觀二年賜渤海郡名大中祥符五年廢
蒲臺縣按輿地廣記大中祥符中省蒲/臺縣入渤海宋史未詳謹附識縣二渤海望/
上慶歴三年升招安鎮為縣熙寧六年省為鎮入渤/海元豐二年復為縣 按宋朝事實輿地廣記俱云
[126-18b]
析渤海縣地置招安/縣與宋史異謹附識
恩州下/清河郡軍事唐貝州晉永清軍節度周為防禦
宋初復為節度慶厯八年改州名罷節度縣三清河望/太
宗端拱元年徙治永寧鎮淳化五年/徙今治熙寧四年省清陽縣入焉武城望/厯亭𦂳至/和元
年廢漳南/縣入焉
永静軍同下/州唐景州周降為通遠軍宋太平興國六年
以軍直屬京淳化元年以冀州阜城來屬景徳元年改
軍名縣三東光𦂳/将陵望景祐元年移/治於長河鎮阜城中仁宗嘉/祐八年省
[126-19a]
為鎮入東光熙/寧十年復為縣
清州下/本乾寧軍幽州蘆臺軍之地晉䧟契丹周平三
闗置永安縣屬滄州宋太平興國七年置軍改縣曰乾
寧𨽻焉按宋朝事實太平興國七年以永安縣/之范橋鎮置乾寧縣與宋史異謹附識大觀二
年升為州按宋朝事實輿地廣記各書並云大觀二年/河清七晝夜因改為清州宋史未詳謹附識
政和三年賜郡名曰乾寧縣一乾寧熙寧六年省為鎮/元符二年復崇寧
三年再省政/和五年又復砦六釣臺獨流北獨流/東當城沙渦百萬
信安軍同下/州太平興國六年以霸州淤口砦建破虜軍
[126-19b]
景徳二年改為信安按曽鞏隆平集作景徳元年與宋/史志異考史真宗本紀景徳元年
十二月甲辰改威虜諸州名是時新與契丹講和故有/是事則信安軍自當與保定軍同為元年所改志盖誤
也謹/附識砦七周河刀魚田家狼城佛聖渦鹿角李詳元豐/四年霸州鹿角砦始𨽻軍 按刀魚鹿角二
砦並見前霸州文安縣注此注祇云鹿角砦元豐四年/始𨽻軍與前文安縣注稱元豐四年割鹿角𨽻信安軍
之説合獨刀魚不詳何時/來𨽻而前後兩載謹附識
保定軍同下/州太平興國六年以涿州歸信縣按歸信縣/三字据輿
地廣記/補入新鎮建平戎軍景徳元年改為保定軍景祐元
年析霸州文安大城二縣五百户𨽻軍宣和七年廢軍
[126-20a]
為保定縣𨽻莫州㝷依舊砦二桃花父母政和三年/改父母砦曰安寧
西路府四州九軍六縣六十五
真定府次/府常山郡唐成徳軍節度本鎮州宋開寳六年
廢九門石邑二縣端拱初以鼓城𨽻祁州淳化九年以
東鹿𨽻深州慶厯八年初置真定府路安撫使統真定
磁相邢趙洺六州縣九真定次/赤稾城次/畿欒城次/畿元氏次/畿
井陘次畿熙寧六年省入獲鹿平山八年復置徙治天/威軍即縣治置軍使𨽻府有天威軍小作口王家
谷三/砦獲鹿次/畿平山次畿有甘泉嵐州沂州檀明夫婦相/嶺黄崗洪山赤箭抱兒石虎中子雕
[126-20b]
拱東臨山西/臨山十五砦行唐次/畿靈夀次畿熙寧六年省為鎮入行/唐八年復有赤陘飛吳二砦
一北砦咸平二年置熙寧八年/析行唐縣二郷𨽻砦天威軍見/上
相州望/鄴郡彰徳軍節度縣四安陽𦂳熙寧五年省永/和縣入焉 按輿
地廣記天聖七年改永定縣曰永和熙/寧六年省併安陽宋史未詳謹附識湯陰𦂳宣和三/年以湯陰
縣𨽻濬州/㝷復來𨽻臨漳𦂳熙寜五年/省鄴縣入焉林慮中/
中山府次/府博陵郡本定州建隆元年以易北平來屬太
平興國初改定武軍節度慶厯八年始置定州路安撫
使統定保深祁廣信安肅順安永寧八州政和三年升
[126-21a]
為府改賜名曰中山縣七安喜𦂳定按輿地廣記仁宗/康 元年省唐昌縣入
安喜宋史不/載謹附識無極𦂳祁按輿地廣記唐昭宗景福二年/屬 州宋景徳元年來属宋史不載
謹附/識曲陽上/上/望都中/新樂中/北平中/下砦一軍城𨽻/曲
陽/縣北平軍慶厯二年以北平砦建軍四年復/𨽻州即北平縣治置軍使𨽻州
信徳府次/府鉅鹿郡後唐安國軍節度本邢州宋宣和元年
升為府縣八邢臺上宣和二年改/龍崗縣為邢臺沙河上/中/堯山中/
平郷上熙寧六年省平郷縣為/鎮入鉅鹿元祐元年復内邱上熙寧六年省堯/山縣入焉元祐元
年/復南和中熙寕五年省任縣為/鎮入焉元祐元年復鉅鹿上/
[126-21b]
濬州平川軍節度本通利軍端拱元年以滑州黎陽縣
為軍按方輿紀要云黎陽縣唐属衞州五代晉改属滑/州宋初因之雍熙中改属澶州端拱初建通利軍
據此則當云以澶州黎陽縣為/軍宋史作滑州疑誤謹附識天聖元年改通利為安
利四年以衛州衛縣𨽻軍熙寧三年廢為縣𨽻衛州元
祐元年復為軍政和五年升為州號濬川軍節度改今
額縣二衛上熙寧六年廢為/鎮入黎陽後復黎陽中/
懷州雄/河内郡防禦建隆元年升團練俄為防禦縣三
河内𦂳熙寕六年省武/徳縣為鎮入焉脩武上熙寕六年省為鎮/入武陟元祐元年復武陟
[126-22a]
中/
衛州望/汲郡防禦縣四汲中/新郷𦂳煕寕六年廢為鎮/入汲元祐二年復
獲鹿上天聖四年/自懐州來𨽻共城中/監一黎陽熙寕七年/置鑄銅錢
洺州望/廣平郡建隆元年升為防禦熙寧三年省曲周
縣為鎮入雞澤六年省臨洺縣為鎮入永年元祐二年
曲周臨洺復為縣尋復為鎮四年曲周雞澤依舊别為
兩縣縣五永年上/肥郷望/平恩𦂳/雞澤中/曲周中/
深州望/饒陽郡防禦雍熙四年廢陸澤縣縣五静安望/本
[126-22b]
漢下博縣周置静安軍以縣𨽻俄復焉宋太平興國七/年又𨽻静安軍雍熙二年軍廢還屬三年縣廢四年復
置改/今名束鹿望淳化中自/真定來屬安平望/饒陽望/武强望/
磁州上/滏陽郡團綀舊名慈政和三年改作磁按唐地/理志惠
州本磁州昭宣帝天祐三年以慈磁聲一更名五代史梁/改惠州唐復曰磁州不知何年復為慈州至宋政和三
年始改作磁别/無可考謹附識縣三滏陽上熙寧六年省昭/徳縣為鎮入焉邯鄲上/
武安上有固鎮永安/黄澤海回四砦
祁州中/蒲陰郡團練端拱初以鎮州鼓城來屬景徳元
年以無極𨽻定州熙寧六年省深澤縣為鎮入鼓城元
[126-23a]
祐元年復縣三蒲陰望/鼓城𦂳/深澤中/
慶源府望/趙郡慶源軍節度本趙州軍事大觀三年升
為大藩崇寧四年賜軍額宣和元年升為府縣七平棘
望/寧晉望/臨城上唐縣宋熙寕元年省隆平/縣為鎮入焉元祐元年復髙邑中熙/寕五
年省栢郷賛皇二縣為/鎮入焉元祐元年皆復隆平中宋按輿地廣記唐昭慶/縣 開寶五年改為隆平
宋史未詳/謹附識栢郷中/賛皇下/
保州下/軍事本莫州清苑縣建隆初置保塞軍太平興
國六年建為州政和三年賜郡名曰清苑縣一保塞望/太
[126-23b]
平興國六年析易州滿城之南境入焉史按宋朝事實/太平興國六年改清苑縣為保塞縣宋 未詳謹附識
安肅軍同下/州本易州遂城縣太平興國六年建為静戎
軍析易州遂城三郷置静戎縣𨽻焉景徳元年併縣改
安肅軍宣和七年廢軍為安肅縣知縣事仍兼軍使㝷
依舊縣一安肅中/
永寧軍同下/州雍熙四年以定州博野縣建寧邉軍景徳
元年改永寧軍按輿地廣記景徳元年改永定軍天聖/四年改永寕軍宋史不載永定軍改永
寧軍又誤為景/徳時事謹附識宣和七年廢為博野縣知縣事仍兼軍
[126-24a]
使尋依舊縣一博野望/
廣信軍同下/州太平興國六年改易州遂城縣為威虜軍
景徳元年改廣信軍縣一遂城中/
順安軍同下/州本瀛州髙陽闗砦太平興國七年置唐興
砦淳化三年建為順安軍至道三年以瀛州髙陽縣來
屬熙寧六年省縣為鎮十年復縣一髙陽中/
河東路府三州十四軍八縣八十一按河東路府州軍/共領縣八十二史
作八十/一誤
[126-24b]
太原府太原郡河東節度太平興國四年降為緊州按/宋
朝事實作降為并州/與宋史異謹附識軍事廢太原縣按元豐九域志廢/太原縣歸榆次宋
史未詳/謹附識以平定樂平二縣屬平定軍交城屬大通監舊
領河東路安撫使元豐為次府大觀元年升大都督府
縣十陽曲次赤有百井/陽興二砦太谷次/畿榆次次/畿壽陽次/畿次/畿
次畿開寶元年/自大通監來𨽻文水次/畿次/畿清源次/畿平晉中熙寧三/年廢入陽
曲政和五年復國按輿地廣記建隆四年以平晉縣為/平晉軍太平興 四年廢軍為縣宋史未詳謹附識
監二大通永利
[126-25a]
隆徳府大都督府上黨郡昭義軍節度太平興國初改
昭徳舊領河東路兵馬鈐轄兼提舉澤晉絳州威勝軍
屯駐泊本城兵馬廵檢事本潞州建中靖國元年改為
軍崇寜三年升為府仍還昭徳舊節縣八上黨望/屯留
上/襄垣上/潞城上/壺闗中/長子中/中/黎城中天聖三/年徙治渉
之東南白馬驛熙寧五年/省入潞城縣元祐元年復
平陽府望/平陽郡建雄軍節度本晉州政和六年升為
府縣十臨汾望/洪洞緊/襄陵緊熙寧五年廢慈州鄉寧/縣分𨽻焉有雕掌豹尾二
[126-25b]
砦/神仙上有韓買安國/史壁叠頭等堡趙城上熙寧五年省為鎮𨽻/洪洞元豐三年復為縣
西中有厚裔青岸石/橋青山邊栢五砦霍邑中/冀氏中有府城永興二砦/陶川白練當谷横嶺
四/堡岳陽中/下和川中下太平興國六年廢沁州以縣來屬/熙寧五年省為鎮入冀氏元祐元年復
為/縣務二煉礬礬山慶祚軍政和三年以趙城造父始封/之地升為軍以軍事領之
絳州雄/絳郡防禦縣七正平望/曲沃望/太平望熙寧五/年廢慈州
以鄉寧縣分/𨽻太平稷山翼城上/稷山中/中有中山花/崖華山三砦垣曲下有/銅錢
一/監
澤州上/髙平郡縣六晉城緊/髙平上/陽城上/端氏中/
[126-26a]
中/沁水中/下闗一雄定舊天井闗屬晉城縣欽/宗靖康元年改今名
代州上/雁門郡防禦景徳二年廢唐林縣按輿地廣記/省唐林入崞
縣宋史未/詳謹附識縣四雁門中下有西陘胡/谷雁門三砦中下有樓板陽/武石峡土墱四
砦/五臺中/下繁畤下有繁畤茹越大石義興治/寶興軍瓶形梅回麻谷八砦
忻州下/定襄郡團練縣二秀容緊熙寧五年省定襄入/焉元祐元年定襄復為
縣有石嶺闗忻口/雲内徒合四砦定襄中/下
汾州望/西河郡軍事縣五西河望有永/利西監平遥望/介休上/
靈石中有陽涼南/闗陽涼北闗孝義上太平興國元年改為中陽後/復為孝義熙寧五年省為鎮入
[126-26b]
介休元祐/元年復
遼州下/樂平郡熙寧七年州廢省平城和順二縣為鎮
入遼山縣𨽻平定軍省榆社縣為鎮入威勝軍武鄉縣
元豐八年復置州縣鎮並復來𨽻元祐元年復置榆社
和順平城縣縣四遼山下有黄/澤砦和順下/榆社中/下平城中/
憲州中/汾源郡軍事初治樓煩咸平五年移治静樂軍
按此下疑脱/之静樂三字縣遂廢軍又廢按又廢二/字疑衍樓煩改𨽻嵐州
按宋史所載憲州沿革未詳据隆平集宋朝事實並云/咸平三年以嵐州静樂塞為静樂軍五年改静樂軍為
[126-27a]
憲州元豐九域志云廢静樂軍/置憲州以樓煩縣𨽻州謹附識熙寧三年廢憲州以静
樂縣𨽻嵐州十年復憲州仍領静樂縣政和五年賜郡
名縣一静樂中咸平五年廢天/池元池二縣入焉
嵐州下/樓煩郡軍事太平興國五年以嵐谷𨽻岢嵐軍
縣三宜芳中有飛/鳶堡合河中下有/乳浪砦樓煩下咸平五年/自憲州來𨽻
石州下/昌化郡軍事舊帶嵐石隰三州都廵檢使元豐
五年置葭蘆吳堡二砦𨽻州因置二砦沿邊都廵檢使
遂令三州各帶沿邊都廵檢使哲宗元符二年升葭蘆
[126-27b]
砦為晉寧軍以州之臨泉縣𨽻焉大觀三年復以定胡
縣𨽻晉寧軍縣三離石中/平夷中有伏/落津砦方山下/
隰州下/大寧郡團練熙寧五年廢慈州以吉鄉縣𨽻州
即縣治置吉鄉軍使仍省文城縣為鎮𨽻焉元祐元年
復慈州七年以州之上平永寧兩闗俯逼西界以州為
次邊縣六隰川上/温泉上有碌礬一務水/頭白壁先降三砦中/大寧中/
石樓中有上平/永寧二砦永和中/
慈州下/團練舊領吉鄉文城鄉寧三縣熙寧五年廢州
[126-28a]
以吉鄉縣𨽻隰州即縣治置吉鄉軍使仍省文城為鎮
𨽻焉又以鄉寧入晉州襄陵縣元祐元年復吉鄉軍為
慈州縣一吉鄉中/
麟州下/新秦郡乾徳五年升建寧軍節度端拱初改鎮
西軍節度縣一新秦上政和四年廢銀城連谷二縣入/焉有神堂静羌二砦惠寧鎮川二
堡銀城有屈野川五原塞銀城神木建寧三砦肅/定神木通津闌干四堡連谷有屈野川横陽堡大和
地名大和谷元符/二年進築賜名大和堡元符二年/進築賜名
府州中/靖康軍節度夲永安軍崇寧元年改軍額政和
[126-28b]
五年賜郡名曰榮河舊置麟府路軍馬司以太原府代
州路鈐轄領之縣一府谷下有安豐寧府百第三砦/河濵斥堠靖安西安三堡
川堡府州安豐砦外第九/砦元符元年賜名寧邊砦地名端正平元符/二年進築賜名
寧疆堡宣和六年獨移/莊嶺建堡賜名震威城宣和六年鐵爐/骨堆建砦賜名
豐州下/慶厯元年元昊攻䧟州地嘉祐七年以府州蘿
泊川掌地復建為州夲軍事政和五年賜郡名寧豐砦
二永安保寧
咸勝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三年按隆平集作太平興國/二年與宋史異謹附識
[126-29a]
潞州銅鞮縣亂栁石圍中建為軍按宋朝事實輿地廣/記並云并沁州入焉
宋史未詳/謹附識縣四銅鞮中太平興國初與/武鄉自潞州來𨽻武鄉上熙寜七/年廢遼州
以榆社縣為鎮入焉元豐八/年復置遼州以榆社往𨽻沁源中下太平興國六年/廢沁州以縣來𨽻
緜上中下仁宗寶元二年自大通監來𨽻慶厯六年徙/治軍西北大覺寺地 按宋朝事實太平興國六
年廢沁州以綿上縣屬大通監寶/元二年來屬宋史未詳謹附識
平定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二年以鎮州廣陽砦建為軍四
年以并州平定樂平二縣來屬縣二平定中唐廣陽縣/宋太平興國
四年改有故井/陘闗百井砦樂平中有静陽砦伐按方輿紀要樂平/縣宋乾徳初 北漢取之升為平
[126-29b]
晉軍旋復故改屬平定/軍宋史未詳謹附識
岢嵐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五年以嵐州嵐谷縣建為軍縣
一嵐谷下熙寧三年廢元豐六年/復置有永和洪谷等六砦
寧化軍同下州化按輿地廣記太平興國四年析嵐州/地置寧 縣五年於縣置軍宋史未詳謹附識
縣一寧化熙寧三年廢元祐元年復崇寧三年又/廢為鎮有西陽腦子細腰窟谷四砦
火山軍同下/州本嵐州之地太平興國七年建為軍按輿/地廣
記以嵐州雄勇鎮建為/軍宋史未詳謹附識治平四年置火山縣四年廢之
按宋朝事實熙寧四年/縣廢宋史脱誤謹附識砦一下鎮火山軍舊領雄勇偏/頭董家横谷桔橰䕶
[126-30a]
水六砦慶厯初置下鎮砦嘉祐六年廢偏頭/砦熙寧元年廢桔橰砦元豐九域志領砦一
保徳軍同下/州淳化四年析嵐州按輿地考作/憲州謹附識地置定羌
軍景徳元年改津二大堡沙谷
晉寧軍夲西界葭蘆砦元豐五年收復六年併吳堡砦
並𨽻石州元祐四年給賜夏人紹聖四年收復元符二
年以為晉寧軍割石州之臨泉𨽻焉知軍領嵐石路沿
邊安撫使兼嵐石隰州都廵檢使大觀三年復以石州
定胡縣來𨽻縣二定胡中舊領定胡天渾津吳堡三/砦按吳堡砦元豐四年收復
[126-30b]
中下舊領剋胡葭蘆二砦桉葭蘆/砦乃元豐五年收復後為晉陵軍神泉砦地名榆木/川在廢葭
蘆砦北元符/元年賜今名三交堡地名三交川嶺元符元年/神泉砦築堡畢工賜名烏龍砦
元符二年/進築賜名通秦砦地名星羅嶺元/符二年賜名寧河砦地名庫實頁嶺/元符二年賜
名/彌川砦地名彌勒川元/符三年賜名通秦堡地名精移堡元符/二年同砦賜名
河堡地名哥厓嶺元符/二年同砦賜名彌川堡地名小紅厓元符/二年同砦賜名靖川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