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6 欽定續通典-清-嵇璜 (master)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通典卷二十六
 職官
  尚書上
  尚書省並總論尚書/
尚書省事無不總所以領紀綱熈庶績百寮所統屬王
命所出納也唐制尚書省典領百官管屬吏户禮兵刑
工六部尚書庶務皆㑹决焉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
[026-1b]
曰制二曰勅三曰册天子用之四曰令皇太子用之五
曰教親王公主用之六曰符省下於州州下於縣縣下
於鄉下之達上其制有六一曰表二曰狀三曰牋四曰
啓五曰辭六曰牒諸司相質其制有三一曰闗二曰刺
三曰移凡授内外百官之事皆印其發日為程一曰受
二曰報諸州計奏達京師以事大小多少為之節凡符
移闗牒必遣於都省乃下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書
省凡制勅計奏之數省符宣告之節以嵗終為斷尚書
[026-2a]
令一人左右僕射左右丞各一人肅宗至徳以後其職
常闕左右郎中員外郎各一人都事六人主事六人至
宋而列於門下中書兩省之後有法式事上門下省審
覆其權較前代已輕矣宋制尚書省掌施行制命舉省
内綱紀程式受付六曹文書聴内外辭訢奏御史失職
攷百官庶府之治否以詔廢置賞罰曰吏部曰戸部曰
禮部曰兵部曰工部曰刑部皆𨽻焉凡天下之務六曹
所不能與奪者總决之應取裁者隨所𨽻送中書省樞
[026-2b]
宻院事有成法則六曹準式具鈔令僕射丞檢察簽書
送門下省畫聞審察吏部文武官注擬及封爵承襲賜
勲定賞之事朝廷有疑事則集百官議其可否凡更改
申明勅令格式一司條法則議定以奏覆太常考功諡
議亦如之季終具賞罰勸懲事付進奏院頒行於天下
大祭祀則警戒執事官設官九令左右僕射左右丞左
右司郎中員外郎各一人神宗元豐四年詔尚書都省
及六曹各輪郎官一員宿直五年詔得㫖行下並用劄
[026-3a]
子哲宗紹聖元年詔在京官司所受傳宣内降隨事申
尚書省或樞宻院覆奏二月詔尚書省彈奏六察御史
糾不當者理宗寳祐元年罷尚書省以呈白房代之遼
南面官尚書省有尚書令左右僕射左右丞左右司郎
中員外郎等官金尚書省總領六部尚書為端揆首席
自正隆元年罷中書門下兩省政務專歸尚書省職隆
權重幾同於古之尚書省矣設官十五尚書令一員左
右丞相二員平章政事二員叅知政事二員左右司郎
[026-3b]
中二員左右司員外郎二員都事四員其官屬有尚書
省祗候郎君架閣庫管勾同管勾堂食公使酒庫使副
使直省局局長副局長管勾尚書省樂工等官又設行
臺尚書省凡官品皆下中臺一等始自太宗天㑹元年
封劉豫為蜀王置行臺尚書省於汴以後大名路撫州
北京婆速路上京益都陜西河北東平平陽邳州京兆
衛州鞏昌閺鄉京東路陜州京東山東路鄧州徐州陳州
皆置行省焉因事設官官不必備元尚書省罷而復置
[026-4a]
置而旋罷自世祖至元七年罷制國用使遂立尚書省
以阿合馬麥术丁等為之舊制銓選各官吏部按資品
呈尚書省由尚書省咨中書省然後聞奏是時不由部
擬不闗白中書以尚書省奏定條畫頒天下尋併入中
書省二十四年仍立尚書省以僧格特穆爾為平章等
官詔天下除行省與中書議行餘並聴尚書省從便以
聞向宣勅尚由中書至是併歸尚書省其權至重二十
八年罷之成宗大徳十一年詔復立尚書省分理財用
[026-4b]
仍令自舉官屬政務皆從宜處置併勅尚書省事務繁
重諸司有才識明達者併從尚書省選任樞宻院御史
臺及諸有司毋輒奏用是時中書省與樞宻院皆無權
職焉仁宗即位即罷之明不置尚書省設四部屬中書
省分掌錢榖禮儀刑名營造之事太祖洪武元年始置
六部設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仍𨽻中書省是時
政事皆由中書省出尚書待申覆於中書省十三年革
中書省盡分其政於六部而尚書之權始重孝武兩朝
[026-5a]
機務悉掌於内閣尚書漸輕至世宗以後部臣竟聴命
於内閣矣自成祖永樂元年以北平為北京置北京行
部尚書二人侍郎四人其屬置六曹清吏司後又分置
六部各稱行在某部十八年定都北京罷行部及六曹
以六部官屬移之北不稱行在其留南京者加南京字
仁宗洪熈元年復置各部官屬於南京去南京字而以
在北京加行在字仍置行部宣宗宣徳三年復罷行部
英宗正統六年於北京去行在字於南京仍加南京字
[026-5b]
遂為定制南京部臣政權不屬職事髙簡為人臣養望
之地非古之行尚書省也
  録尚書
録尚書自隋已無宋遼金元明皆無之
  尚書令
唐自太宗為秦王時曽任尚書令髙宗龍朔後即廢此
職至代宗廣徳二年以郭子儀勲業隆髙進拜尚書令
懇辭不聽詔趣詣省視事並勅射生五百騎執㦸寵衛
[026-6a]
子儀確讓奏言太宗嘗踐此官故累聖曠不置員皇太
子為雍王定闗東乃得授詎可猥私老臣隳大典且用
兵以來僭賞者多至身兼數官冒進無恥今作法審官
之時從老臣始帝不獲已許之具以所讓付史官自是
之後終無拜此官者宋制尚書令掌佐天子議大政奉
所出命令而行之其屬有六曹凡庶務皆㑹而决之凡
官府之紀綱程式無不總焉大事三省統議則同執政
官合班小事尚書省獨議則同僕射丞分班論奏若事
[026-6b]
由中書門下而有失當應奏者亦如之與三師三公侍
中中書令俱以册拜自建隆以來不除惟親王元佐元
儼以使相兼領不與政事徽宗政和二年詔尚書令太
宗皇帝曽任今宰相之官已多不須置然是時説者謂
為令者唐太宗宋太宗未嘗任此係時相蔡京不學之
過宣和七年詔復置令亦虚設其名無有置者南渡後
並省不置遼尚書省有尚書令景宗保寧中以蕭思温
為尚書令金尚書令為最尊之官總領紀綱儀刑端揆
[026-7a]
統屬六部尚書金印駞紐世宗大定九年除拜李石為
尚書令詔曰太后兄弟惟卿一人故命領尚書事軍國
大事涉於利害議其可否細務不煩卿也是時尚書令
不輕授張浩以舊官完顔守道以功徒單克寧以顧命
他罕有授者元尚書省置罷不常其置省時設丞相二
人平章二人參政二人武宗至大二年立尚書省詔太
子兼尚書令飭百官有司振紀綱重名器夙夜以赴事
功至四年即罷不設尚書省無尚書令
[026-7b]
  僕射左右丞/ 左右司郎中/ 員外郎附/
左右僕射唐制各一人掌統理六官為令之貳令闕則
總省事劾御史糾不當者徳宗興元以後率以左右僕
射為宰相貞元三年以左僕射張延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九年以右僕射賈躭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文宗太和元年以左僕射王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成四年以右僕射李徳裕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宗
會昌二年以右僕射李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懿宗咸/通二年以左僕射杜悰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宗天復
三年以右僕射裴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制左右僕射掌佐天子議大政
貳令之職與三省長官皆為宰相之任大祭祀則掌百
[026-8a]
官之警戒視滌濯告潔贊玉幣爵坫之事自官制行不
置侍中中書令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
侍郎行侍中中書令職事哲宗元祐中范純仁為右僕/射務以博大開上意忠厚革
士風又司馬光為左僕射既而詔免朝覲許乗肩輿三/日一入省每過闕廷衛士皆以手加額又李沆為右僕
射日取四方水旱盜賊之事奏之王旦以為細事不足/煩帝聴沆曰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不然恐留意
聲色也達者/服其逺見政和中詔曰昔我神考訓迪厥官有司不
能奉承仰惟前代以僕臣之賤充宰相之任可改左僕
射為太宰右僕射為少宰欽宗靖康元年詔依元豐舊
[026-8b]
制復為左右僕射南渡後置左右丞相省僕射不置遼
尚書省置左右僕射大祖神册三年以韓知古為左僕
射太宗㑹同元年以烈束為右僕射太祖初以康黙記
為左尚書金尚書省不設僕射置左丞相右丞相各一
員平章政事二員即為丞相掌輔天子平章萬機佐尚
書令統領庶政職與古之僕射同元置尚書省時有丞
相平章叅政等官無僕射之職明亦無僕射之官
左右丞唐制各一人掌辨六官之儀劾御史舉不當者
[026-9a]
左丞總吏戸禮三部右丞總兵刑工三部貞元九年盧
邁以尚書右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和四年宋申錫
以尚書右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制左右丞掌參議
大政通治省事以貳令僕射之職僕射輪日當筆遇假
故則以丞權當筆知印大祭祀酌獻薦饌進熟則受爵
酒以授僕射舊班六曹尚書下官制行升其秩為執政
元豐五年詔左右僕射丞合治省事南渡後復置叅知
政事省左右丞不置遼尚書省置左丞右丞金尚書省
[026-9b]
置左丞右丞各一員叅知政事二員為執政官為宰相
之貳佐治省事元至元二十四年立尚書省置左右丞
各一人二十八年即罷至大二年復立尚書省置左右
丞各一人四年即罷後不復置明不設尚書省無左右

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員外郎唐制各一人為丞之貳初
置驛百人乘傳送符至徳後廢宋制尚書省有左右司
郎中左右司員外郎各一人所掌見宰/相官屬髙宗建炎三年
[026-10a]
詔減左右司郎官二員四年仍置四員遼尚書省置左
右司郎中左右司員外郎金尚書省左右司郎中各一
員左右司員外郎各一員所掌詳宰/相官屬元尚書省廢置不
常官屬少見其中書省有左司郎中二員員外郎二員
右司郎中二員員外郎二員所掌詳宰/相官屬明置中書省時
有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員外郎洪武十三年罷中書省
後即不置
  厯代尚書
[026-10b]
唐承隋制分為吏部戸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為六部
每部尚書一人共六人皆屬於尚書省𤣥宗天寳十一
載改吏部曰文部兵部曰武部刑部曰司憲至徳二載
復舊宋承唐制分吏部戸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為六
部每部尚書一人共六人元豐以前皆以他官判部事
官制行始令每部尚書一人各掌其事元祐時六曹皆
置權尚書以處未應資格之人南渡後六部長貳互置
惟吏部尚書不省亦惟吏部官階獨崇於别部焉吏部/以金
[026-11a]
紫光禄大夫换授戸禮兵刑/工以銀青光禄大夫换授遼南面官六部各有尚書
員數不可考按遼史百官志紀六部職名總目祗載開/泰元年見吏部尚書劉績他部俱不詳載
是時六部為南面之官其職分皆倣唐制大約六部皆/置尚書而史僅載某部尚書某人以實之者殆修遼史
時已無/可考也金制吏部户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為六部各
置尚書一人共六人元制吏部户部禮部兵部刑部工
部為六部每部置尚書三人共十八人較前代為獨多
自中統迨至元中増損不一中統元年以吏戸禮為左
三部置尚書二人兵刑工為右三部置尚書二人至元
[026-11b]
元年以吏禮自為一部置尚書三人分立戸部置尚書
三人以兵刑自為一部置尚書四人分立工部置尚書
四人五年又合為吏禮部尚書仍二人分立戸部尚書
一人合兵刑部置尚書二人其工部如舊十三年分置
吏部置尚書七人戸部増尚書一人别立禮部置尚書
一人别立兵部置尚書一人刑部置尚書一人工部置
尚書二人十九年裁吏部尚書二人二十八年定六部
尚書員額各二人繼即加増一人自後每部各置三人
[026-12a]
遂為定制以後不易明制分吏部戸部禮部兵部刑部
工部為六部各部置尚書一人景帝景泰中吏部嘗設
二尚書至英宗天順初復罷其一别立總督倉場户部
尚書一人宣徳中始命官專理糧儲不治部事其/後或用尚書或用侍郎具户部尚書篇提督
團營兵部尚書一人景泰中始設是官其後/廢置具兵部尚書篇或置或罷
沿革不一南京仍置吏部戸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
部每部尚書一人兵部尚書帶/叅贊機務銜事權不屬職位髙簡惟
六部中最重吏部以其表率百寮進退庶官銓衡重地
[026-12b]
其禮數殊異無與並者成祖永樂初選翰林官入直内
閣其後大學士楊士竒等加至三孤兼尚書銜其品叙
總列吏部尚書蹇義夏原吉下孝宗𢎞治六年内宴大
學士邱濬遂以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居太子太保吏部
尚書王恕之上自後由侍郎詹事入閣者班皆在六部
尚書上矣
  厯代郎官
唐制尚書省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六曹郎中二十四
[026-13a]
人員外郎二十五人宋尚書省左右司郎中各一人左
右司員外郎各一人建炎三年詔減左右司郎官兩員
四年復舊孝宗乾道七年復添置右司郎官二人六曹
郎中二十七人員外郎二十七人時以郎官為重任詔
非曽任監司不除郎官郡守以上資任者為郎中通判
以下資序者為員外郎除授皆視寄禄官髙一品以上
者為行下一品者為守下二品以上者為試自是館學
寺監臣拘礙資格遷除不行郎曹闕員但得兼攝旋即
[026-13b]
外補間有不次擢用者則自二著躐升二史以至從列
其自外召至為郎則資給已髙曽不數月必序進卿少
而郎有正員者益少矣遼南面官尚書省有左右司郎
中左右司員外郎按遼南面官六部當皆有郎中員外/郎而史未詳就所載者劉輝道於大
安時為禮部郎中王景運于開泰時為禮部員外郎崔/祐於統和時為虞部郎中則知六部之皆設是官矣
金尚書省左右司郎中左右司員外郎詳見/前六曹郎中
八人員外郎増省不一海陵貞元二年定左右郎官宫
中出身並進士内史三色人内通選三年又定以監察
[026-14a]
御史相應人取次禀奏不復擬注元尚書省左右司郎
中各二人左右司員外郎各二人六曹郎中十二人員
外郎共十三人明初設中書省有左右司郎中左右司
員外郎洪武十三年罷中書省後盡革六部郎中四十
二人員外郎四十二人南京六部郎中四十二人員外
郎十八人
  厯代都事主事令史
唐制尚書省都事六人掌受事發辰察稽失監印給紙
[026-14b]
筆宋尚書省都事三人遼無此官金尚書省左右司都
詳見/前都元帥府都事一人樞宻院都事一人皆掌受
事付事兼知宿直之事元中書省左右司都事各二人
共四人樞宻府都事四人大都督府都事二人行御史
臺都事二人大宗正府都事二人大司農司都事二人
宣政院都事四人宣徽院都事三人大禧宗禋院都事
二人太常禮儀院都事一人典瑞院都事二人太史院
都事一人太醫院都事一人侍正府都事一人通政院
[026-15a]
都事一人都䕶府都事一人大都留守司都事二人行
中書省都事二人皆為所司首領明初中書省有都事
洪武十三年罷中書省後革去都察院都事一人五軍
都督府毎府都事一人南京都察院都事一人五軍都
督府每府都事一人各省布政司都事一人各省都指
揮使司都事一人留守司都事一人皆為所司首領掌
受發文移
唐制尚書省主事六人吏部主事四人司封主事四人
[026-15b]
司勲主事四人考功主事三人戸部主事四人度支主
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倉部主事三人禮部主事二人
祠部主事二人膳部主事二人主客主事二人兵部主
事四人職方主事二人駕部主事二人庫部主事二人
刑部主事四人都官主事二人比部主事四人司門主
事二人工部主事三人屯田主事二人虞部主事二人
水部主事二人凡尚書省吏部考功禮部主事其秩悉
髙於諸司主事宋尚書省主事六人吏部司勲主事一
[026-16a]
人遼樞宻院有戸房主事中書省有主事官尚書省無
金吏部主事四人掌知管差除校勘行止分掌封勲資
考之事惟選事則通署及掌受事付事檢勾稽失省署
文牘兼知本部宿直檢校架閣熈宗皇統四年六部主
事始用漢士人世宗大定三年用進士非特㫖不得授
章宗承安五年増女直主事一人戸部主事五人女直
司二人通掌尸度金倉等事漢人司三人同員外郎分
掌曹事兼提控編附條格管勾架閣等事禮部主事二
[026-16b]
人兵部主事二人宣宗貞祐五年以承發司管勾兼之
刑部主事二人工部主事二人貞祐五年以主事兼同
管勾元吏部主事三人戸部主事八人禮部主事二人
兵部主事二人刑部主事二人工部主事五人各部皆
以主事為首領官明初每部設主事司務各四人為首
領官有主事印洪武二十九年改主事為司官乃專以
司務為首領每部各設二人凡六部主事缺出率以進
士選用按主事一官自唐宋以來或為首領官或與吏/令史同職自洪武時改為司官乃與郎官並列
[026-17a]
故明代主事員額分/載於六部各司之下
唐制三省六部及臺監皆有令史及書令史少或四
五人多或三四十人宋三省及六部御史臺皆有令史
或書令史或三四人或數十人遼中書省有令史金尚
書省及六部臺司皆有令史或三四人或二十餘人皆
分女直漢人元中書省及六部臺院各有令史少或二
人多或五六人又置回回令史其數各同明各部院有
吏及令史
[026-17b]
  行臺省
唐元宗開元二年置按察採訪處置使有判官兼判尚
書行事即行臺遺制天寳末又兼黜陟肅宗乾元元年
改曰觀察處置史宋遼無行省金天㑹十五年罷劉豫
置行臺尚書省於汴熈宗天眷元年以河南地與宋遂
改燕京樞宻為行臺尚書省三年復移置於汴京皇統
二年定行臺官品皆下中臺一等承安二年命戸部侍
郎温昉行六部尚書於撫州以胥持宻為樞宻副使行
[026-18a]
省於北京貞祐二年置大名府路行尚書省三年以左
丞相僕散端兼都元帥行省於陜西以侯摰為叅知政
事行省於河北宣宗興定元年以完顔阿里不孫為叅
知政事行尚書省元帥府於婆速路蒲察五斤權叅知
政事行尚書省元帥府於上京哀宗正大二年以胥鼎
平章政事行省於衛州至天興中行省四出而朝置暮
廢紛不可紀矣元初設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改行
中書省為行尚書省至大二年以尚書省條畫詔天下
[026-18b]
立行工部領行工部三人行工部尚書二人後即廢罷
明不設行省
  樞宻院
  臣/等謹按唐至徳以前無樞宻院故杜氏通典本
  無是官代宗永泰元年始設内樞宻使至僖昭時
  其權漸重五代雖廢置不一然皆出納帝命權併
  宰相間以宰臣領其事至宋而與中書省號稱兩
  府獨操兵柄每朝奏事與中書先後上殿建炎以
[026-19a]
  後定制以宰相兼之遼北面官則列在宰相府大
  王院之前南面官則叙於三省之首金元亦為握
  兵重任秩皆一品至明則改為大都督府且兵柄
  悉歸於兵部故省罷之今補載於三省之後尚書
  之前以其位同宰相而秩崇於尚書也
  樞宻使 知院事同知院事簽樞宻副使都簽書/院事 同 書院事 承㫖
  副都承㫖客檢詳官斷計議官/編修官 省使 事官
樞宻院唐代宗永泰元年始置設内樞宻使以宦者為
[026-19b]
之職掌内外表奏凡帝有所處分則宣付中書門下施
行而已僖宗時楊復恭欲奪宰相權乃於堂狀後貼黄
指揮公事自是樞宻使始重梁改為崇政院以敬詳為/使自後始
不用/宦者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復改崇政院為樞宻院時以/宰臣
郭崇韜為使又制院/使一人權侔宰相晉髙祖天福元年復置樞宻院以/桑
維翰知樞/宻院四年罷之出帝開運元年復置周亦置樞宻
世宗顯徳六年以范/質王溥叅知院事宋置樞宻院掌軍國機務兵防
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宻命以佐邦治凡侍衛諸班直
[026-20a]
内外禁兵招募閱試選補屯戍賞罰之事皆掌之除授
内侍省官及武選官將領路分都監縁邊都巡檢使以
上大事則禀奏其付授者用宣小事則擬進其付授者
用劄先具所得㫖闗門下省應給告者闗中書省命詞
樞宻使無定員率以宰臣兼之熈寧中陳升之三至樞
府神宗欲稍異其禮乃以為知院事官制行定置知院
一人宋初曹彬為樞宻使位兼將相不以等威自異遇/士大夫於途必引車避之又王顯授樞宻使帝謂
之曰卿世家本儒遭亂失學今典朕機務無暇博覽羣/書能熟軍戒三篇亦可免於面墻矣因取是書賜之仁
[026-20b]
宗慶厯中杜衍為樞宻使范仲淹出衍門下時為叅知/政事數爭事上前衍無慍色而仲淹亦敬服之又龎籍
為樞宻使以近世繕兵之弊多而國用困竭於是大加/簡閲揀放為民者六萬餘人減其衣糧之半者二萬人
邊儲由是稍蘇焉又文彦博為樞宻使時以陳升之為/宰相詔彦博朝廷重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稱遇賢
之意彦博曰國朝樞宻無位宰相上者臣忝知禮義不/敢紊朝廷大典固辭乃止又周必大拜樞宻使上諸軍
升差籍時㸃召一二察能否主帥悚激無敢容私創諸/軍典試法其在外解發而親閲之池州李忠孝自言正
將二人不能開弓乞罷軍帝/曰此樞宻使措置之效也建炎元年置御營司以宰
相為使四年罷以其事歸樞宻院機速房仍以宰臣兼
樞宻使遼北樞宻院掌兵機武銓羣牧之政有北院樞
[026-21a]
宻使南樞宻院掌文銓部屬丁賦/之政同吏部亦有樞宻使南面官樞宻院有樞
宻使太宗大同元年以/李崧為樞宻使金樞宻院有樞宻使一人掌武
備機宻之事章宗泰和六年嘗改為/元帥府後復為樞宻院元樞宻院掌天下
兵甲機宻之務不置樞宻使以知院領之又有行樞宻
院有大征伐則置專為一方一事而設官無定員中統/四年
置西川成都行樞宻院設官二員至元十年又於重慶/别置行樞宻院設官一員十三年并為一院尋復分東
川行院十六年罷兩川行院二十八年復立四川行院/於成都江南行樞宻院山東行院揚州岳州行院松江
行院江西行院江淮行院俱於至元二十八年罷歸行/省甘肅行院至大四年置後遂罷河南行院泰定帝致
[026-21b]
和元年置文宗天厯元年罷二年置/嶺北行樞宻院掌邊廷軍務故不罷明初亦置行樞宻
院後罷之改為大都督府尋又改為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
府係武職應列在武/官卷中故不載其官
知院事宋置神宗熈寧時以陳升之三至樞府時文彦
博吕公弼為使韓維邵允為副使乃以升之為知院事
自後知院與副使並置元豐官制行乃定知院二人為
制遼北面官有知北院樞宻使事知北院樞宻院事南
樞宻院亦有知南院樞宻使事知南院樞宻院事南面
[026-22a]
官有知樞宻使事知樞宻院事金無知院事元知院事
即樞宻使至元二十八年始置知院一人大徳十年増
置二人至大三年置七人仁宗延祐四年以分鎮北邊
増置一人五年定知院員額為六人
同知院事宋始置為樞宻使知院事之貳元豐官制行
定同知院事為二人時向敏中同知樞宻院事值西北/用兵敏中明敏有才略遇事敏速
凡二邊道路斥堠走集之所莫不周知乾道中劉珙同/知樞宻院珙以職操兵柄於諸將之能否不可不周知
乃自諸管軍統職官下至禆佐日召數人與語得其才/用所宜輒筆記之以待選用又葉顒同知樞宻院事武
[026-22b]
臣梁俊彦請税沙田蘆場帝以問顒對曰沙田乃江濱/地田隨沙漲出没不常蘆場非臣所知也且辛巳軍興
蘆場田租並復今沙田又不勝其擾矣帝/曰誠如卿言是日詔沙田蘆場並罷稅遼北面官北
樞宻院有同知北院樞宻使事南樞宻院亦有同知南
院樞宻使事南面官樞宻院有同知樞宻院事聖宗太/平六年
以耶律迷離已/同知樞宻院事金無同知樞宻院事元至元七年置同
知樞宻院事一人二十八年又以中書平章商量院事
大徳十年増至五人至大三年定同知為二人罷議事
平章延祐時増同知為四人遂為定額時康里托克托/同知樞宻院事
[026-23a]
微伯爾率諸王同附詔特設宴於大廷托克托即席陳/西北諸藩始終離合之由去逆效順之義詞㫖明暢聴
者悦/服
樞宻副使宋初置為樞宻使知院事之貳元豐五年罷
韓琦為樞宻副使兩府合班奏事琦必盡言雖屬中/書琦亦對上陳其實同列多不悦帝獨識之曰韓琦
剛直又歐陽修為樞宻副使考天下兵數及三路屯戍/多少地里逺近更為圖籍凡邊防闕屯戍者必加増補
又吕公著拜樞宻副使初自河陽入朝士民/相慶既受命出殿門武夫衛卒皆懽忭咨歎遼北面官
北樞宻院有北院樞宻副使知北院樞宻副使事南樞
宻院有南院樞宻副使知南院樞宻副使事南面官樞
[026-23b]
宻院有樞宻副使知樞宻副使事興宗重熈十二年以/楊晳知樞宻院副使
事/金樞宻副使一人泰和四年増一人後即罷元中統
四年置樞宻副使二員成宗大徳十年増至五人武宗
至大三年減至二人後遂為定制
簽書院事宋初以直學士為簽書院事元豐官制行罷
之元祐初復置仍以直學士充胡松年簽書樞宻院事/首奏八事立規模以定
中興之基振紀綱以尊朝廷之勢馭將帥使知畏撫士/卒使知勸收予奪之柄察毁譽之言無以小疵棄人才
無以虚文/廢實學遼北面官北樞宻院有簽書北樞宻院事南
[026-24a]
樞宻院有簽書南樞宻院事南面官有樞宻直學士聖/宗
統和二年郭嘏/為樞宻直學士金置簽書樞宻院事一人元中統四年
置簽書樞宻事一人大徳十年増至五人至大三年減
至一人延祐四年定以二人為額
同簽書院事宋英宗治平末始置以殿前都虞侯郭逵
為之後以逵改除宣徽南院使知鄆州即不復置政和
六年以内侍童貫帶同簽樞宻院銜宣撫陜西河東北
三路後又改為權領樞宻院髙宗紹興後仍為同簽並
[026-24b]
為端明殿學士恩數特依執政或以武臣為之亦異典
也遼北南面樞宻院皆無同簽書之官金同簽樞宻院
事一人大定十七年増一人尋罷章宗明昌初復増一
人尋又罷三年九月復増一人元大徳十年設同簽三
人至大三年減為一人延祐四年復増一人
都承㫖宋置掌承宣㫖命通領院務初用院吏熈寧五
年以同修起居注曽孝寛兼之叅用儒臣自孝寛始元
豐四年以客省使張誠一為都承㫖用武臣自誠一始
[026-25a]
其後文武臣並用焉遼北面官北樞宻院有北院都承
㫖南樞宻院亦有南院都承㫖南面官樞宻院有都承
聖宗開泰元年以韓紹/芳為樞宻院都承㫖金無都承㫖元置院判二人
叅議二人亦不置都承㫖
副都承㫖宋置掌貳都承㫖文武臣並除遼北面官北
樞宻院有北院副承㫖南樞宻院有南院副承㫖南面
官樞宻院有副承㫖重熈中以楊遵/最為副承㫖金元皆無
檢詳官宋熈寧四年始置稽察文移檢正公事元豐初
[026-25b]
定以三人官制行罷之建炎三年復置二人紹興二年
減一人遼無檢詳官其北面官北樞宻院有北南樞宻
院㸃檢中丞司事總知中丞司事左右中丞同知中丞
司事侍御等官南院亦如之南面官樞宻院有吏兵戸
&KR0550四房丞㫖金置經厯一人都事一人掌受事付事檢
勾稽失省署文牘兼知宿直之事即宋檢詳之職元置
經厯二人都事四人職掌與金同
計議官宋初置建炎四年罷御營使司併歸樞宻院為
[026-26a]
機速房隨司減罷屬官别置幹辦官四人詔並改為計
議官紹興十一年罷之遼金皆不設
編修官宋初置無定員多以本院官兼之熈寧紹聖之
間隨事而置紹興初乃定置二人遼不設金置知法二
人掌檢斷各司取法之事職與編修官畧同元亦不設
客省使元置大使二人副使二人屬樞宻院
斷事官元置掌處决軍府之獄訟至元元年始置斷事
官二人八年増置二人十九年又増一人二十年又増
[026-26b]
一人大徳十年又増四人仁宗皇慶元年省罷二人後
定置八人所屬經厯一人𨽻樞宻院
 
 
 
 
 
欽定續通典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