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6 欽定續通典-清-嵇璜 (master)


[088-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八
 樂四
  權量
宋蔡元定律吕新書審度篇曰度者分寸尺丈引所以
度長短也生于黄鍾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九十枚度
之一為一分凡黍實于管中則十三黍三分黍之一而/滿一分積九十分則千有二百黍矣故此
九十黍之數與下章千/二百黍之數其實一也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
[088-1b]
十丈為引數始于一終于十者天地之全數也律未成
之前有是數而未見律成而後數始得以形焉度之成
在律之後度之數在律之前故律之長短圍徑以度之
寸分之數而定焉其證辨曰周禮典瑞璧羡以起度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為度按爾雅
曰肉倍好謂之璧羡延也此璧本圓徑九寸好三寸肉/六寸而裁其兩旁各半寸以益上下也其好三寸所以
為壁也裁其两旁以益上下所以為羡也袤十寸廣八/寸所以為度尺也以為度者以為長短之度也則周家
十寸八寸皆為尺矣漢前志曰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黄鍾之長以子榖秬黍中者一黍之
廣度之九十分黄鍾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按一黍之廣為分
[088-2a]
故累九十黍為黄鍾之長積千二百黍為黄鍾之廣古/人盖三五以存法也自晉宋以來儒者論律圍徑始有
同異至隋因定圍徑三分之説茍徑三分則九十黍之/長止容黍八百有竒與千二百黍之廣两不相通矣房
庶不知徑三分之為誤乃欲増益漢志之文以/就其説范蜀公又從而信之其過益又甚矣嘉量篇
曰量者龠合升斗斛所以量多少也生于黄鍾之容以
子榖秬黍中者一千二百實其龠以井水准其槩以度
數審其容一龠積八/百一十分合龠為合两龠也積一千/六百二十分十合為
二十龠也積一/萬六千二百分十升為斗百合二百龠也積/十六萬二千分十斗為
二千龠千合百升也積一百六十二萬分然其證辨/曰周禮㮚氏為量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 後權之
[088-2b]
權之然後準之凖之然後量之量之以為鬴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實一鬴其臋一寸其實一豆其耳三寸
其實一升重一鈞聲中黄鍾之宫按周鬴容六斗四升/實一千二百八十龠計一百三萬六千八百分為一千
三十六寸八分甞攷漢斛容十斗實二千龠計一百六/十二萬分為一千六百二十寸盖方尺圓其外庣旁九
釐五毫故羃百六十二寸深尺積一千六百二十寸今/考周家八寸十寸皆為尺范蜀公曰周鬴方尺者八寸
之尺深尺者十寸之尺方八寸圓其外庣其旁則羃一/百有三寸六分八釐深十寸則積一千三十六寸八分
與漢斛同法無疑也鄭氏云方尺積千寸又云圓其外/者為之唇二説皆非是方鄭氏之世漢斛尚在豈偶然
不及見與抑鄭氏以為周鬴之制異於漢斛歟漢志曰/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黄鍾之龠
用度數審其容以子榖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凖其槩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
[088-3a]
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銅方尺而園其外旁有庣焉其上/為斛其下為斗左耳為升右耳為合龠其状似爵上三
下二參天兩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陰陽之象也其圜/象規其重二鈞備氣物之數合萬有一千五百二十聲
中黄鍾之宫始於黄鍾而反覆焉隋志載斛銘曰律嘉/量斛方尺而圓其外庣旁九釐五毫羃百六十二寸深
尺積一千六百二十寸容十斗按斛銘文云方尺者所/以起數也圜其外循四角而規圜之其徑當一尺四寸
冇竒也庣旁九釐五毫者徑一尺四寸有竒之數猶未/足也羃百六十二寸者方尺羃百寸圜其外毎旁約十
五寸合六十寸庣其旁約二寸也深尺積一千六百二/十者以十而登也容十斗者一寸羃百六十二寸為容
一斗積十寸容一千六百二十寸為容十斗也漢志止/言旁有庣焉不言九釐五毫者數猶有未足也祖冲之
所算云少一釐四毫有竒是也胡安定之法積一千六/百二十寸其律是也范蜀公之法積一千二百五十寸
[088-3b]
其律非也蜀公惑乎徑三分之説遂生圓分之法自古/算法無所謂圓分也圓其外以為之唇與安定之深一
尺六寸二分蜀公之深一尺二寸五分其制皆非也律/之圍徑古無明文向非因量之積分則黄鍾之龠亦無
由可得其實自漢以下律之所/以不成者其失皆此之由也謹權衡篇曰權衡者銖
兩斤鈞石所以權輕重也生於黄鍾之重以子榖秬黍
中者一千二百實其龠百黍一銖一龠十二銖二十四
銖為一兩兩龠/也十六兩為斤三十二龠三百/八十四銖也三十斤為
九百六十龠一萬一千五/百二十銖四百八十兩也四鈞為石三千八百四十/龠四萬六千八
十銖一萬九千二百兩也半其證辨曰淮南子曰十二/粟而當一分十二銖而當 兩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
[088-4a]
十四銖為一兩天有四時以成一嵗因而四之四四十/六故十六兩為一斤三月而為一時三十日為一月故
三十斤為一鈞四時而為嵗故四鈞為石漢前志曰衡/權者衡平曰權重也衡所以任權而均物平經重也本
起於黄&KR0927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一十六兩為鈞四鈞為石
忖為十八易有十八變之象也五權之制以義立之以/物釣之其餘大小之差以輕重為宜圜而環之令之肉
倍好者周旋無端終而復始無窮已也唐貞觀中張文/收鑄銅斛稱尺升咸得其數詔以其副藏于樂署斛左
右耳與臀皆正方積十而登以至於斛銘云大唐貞觀/十年依新令累&KR0927尺定律挍龠成兹嘉量與古玉斗相
符同律度量衡協律郎張文收奉勅修定按萬寳常之/樂當時以為近前漢之樂則是隋代漢律管雖亡而聲
猶在也魏延陵得玉律當時以漢律較之所謂黄鍾乃/當太簇肅宗之時不應更有漢律盖律之聲調耳張文
[088-4b]
收所定度量衡權與玉斗相符者即此聲也夫後周玉/斗意者必古之嘉量但無寸分之數當時造律特以其
容受乗除取之自魏而降律之圍徑不得其真多惑於/徑三分之説故當時據斗造律圍徑既小其律必長律
長則尺亦長矣今以隋志所載玉斗分數求之其黄鍾/之管止徑二分七釐七毫有竒圍八分一釐有竒羃五
分五釐四毫有竒積五百五十四分有竒夫容受同則/量與權當與古無異而樂之聲亦必依近焉故㑹要云
唐樂器雖無法而聲不失於古自王朴以黍定尺/以尺生律又惑於三分之徑聲與器始皆失之矣紹定
間姜䕫進大樂議言雅俗樂髙下不一宜正權衡度量
自尺律之法亡于漢魏而十五等尺雜出于隋唐正律
之外有所謂倍四之器銀字中管之號令大樂外有所
[088-5a]
謂下宫調下宫調又有中管倍五者有曰羌笛孤笛曰
雙韻十四弦以意裁聲不合正律煩數悲哀棄其本根
失之太清有曰夏笛鷓鴣曰胡盧琴渤海琴沉滯抑鬰
腔調含糊失之太濁故聞其聲者性情蕩于内手足亂
于外禮所謂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廣則容姦狹則
思欲者也家自為權衡鄉自為尺度乃至于此謂宜在
上明示以好惡凡作樂製器者一以太常所用及文思
所頒為凖其他私為高下多寡者悉禁之則斯民順帝
[088-5b]
之則而風俗可正
  金一四清聲鐘鐃景鐘鐸鎛鐘/金鐲 金 金 編鐘/ 金錞/
宋初太常鐘聲毎十六枚為虡而四清相承不擊景祐
中李照上言十二律聲已備餘四清聲乃鄭衛之樂請
於編縣止留十二中聲去四清聲則哀思邪僻之聲無
由而起也馮元等駁之曰前聖制樂取法非一故有十
三管之和十九管之巢三十六簧之竽二十五絃之瑟
十三絃之箏九絃七絃之琴十六枚之鐘磬各自取義
[088-6a]
寧有一之於律吕專為十二數者春秋號樂總言金奏
詩頌稱羙實依磬聲此二器非可輕改今照欲損為十
二不得其法稽諸古制臣等以為不可原四清聲之意
盖為夷則至應鍾四宫而設也五音聲重大者為尊輕
清者為卑卑者不可以加於尊古今之所同今若止用
十二鐘旋相考擊至夷則以下四管為宫之時臣民相
越上下交戾則凌犯之音作矣此甚不可者也其鐘磬
十六皆周漢諸儒之説及唐家典法所載欲損為十二
[088-6b]
惟照獨見臣以為且如舊制便帝令權用十二枚為一
格且詔曰俟有知者能考四鐘協調清濁有司别議以
聞皇祐二年六月翰林學士承㫖王堯臣等言奉詔與
參議阮逸所上編鐘四清聲譜法請用之於明堂者竊
以律吕旋宫之法既定以管又制十二鐘凖為十二正
聲以律計自倍半説者云半者凖正聲之半以為十二
子聲之鐘故有正聲子聲各十二子聲即清聲也其正
管長者為均自用正聲正管短者為均則通用子聲而
[088-7a]
成五音然求聲之法本之於鐘故國語所謂度律均鐘
者也其編金石之法則厯代不同或以十九為一虡者
盖取十二鐘當一月之辰又加七律焉或以三十一為
一虡者以一均聲更加濁倍或以十六為一虡者以均
清正為十四宫商各置一是謂縣八用七也或以二十
四為一虡則清正之聲備故唐制以十六數為小架二
十四為大架天地宗廟朝㑹各有所施今太常鐘縣十
六者舊𫝊正聲之外有黄鍾至夾鍾四清聲雖於圖典
[088-7b]
未明所出然考之實有義趣盖自夷則至應鍾四律為
均之時若盡用正聲則宫輕而商重縁宫聲以下不容
更有濁聲一均之中宫弱商彊是謂陵僭故須用子聲
乃得長短相叙自角而下亦循兹法故夷則為宫則黄
鍾為角南吕為宫則大吕為角無射為宫則黄鍾為商
太簇為角應鍾為宫則大吕為商夾鍾為角盖黄鍾大
吕太族夾鍾正律俱長並當用清聲如此則音律相諧
而無所抗此四清鐘可用之驗也至他律為宫其長短
[088-8a]
尊卑自序者不當更以清聲間之自唐末世樂文墜缺
考擊之法久已不𫝊今若使匏土絲竹諸器盡求清聲
即未見其法又據大樂諸工所陳自磬簫琴和巢笙五
器本有清聲塤箎竽筑瑟五器本無清聲五絃阮九絃
琴則有太宗皇帝聖制譜法至歌工引音極唱止及黄
鍾清聲臣等參議其清正二聲既有典據理當施用自
今大樂奏夷則以下四均正律為宫之時商角依次並
用清聲自餘八均盡如常法至於絲竹等諸器舊有清
[088-8b]
聲者令隨鐘石教習本無清聲者未可創意求法且當
如舊惟歌者本用中聲故夏禹以聲為律明人皆可及
若彊所不至足累至和請止以正聲作歌應合諸器亦
自是一音别無差戾其阮逸所上聲譜以清濁相應先
後互擊取音靡曼近於鄭聲不可用詔可徽宗大觀四
年大晟新樂成帝親製樂記命太中大夫劉昺編修樂
書具列八音之器金部有七曰景鐘曰鎛鐘曰編鐘曰
金錞曰金鐲曰金鐃曰金鐸其説以謂景鐘乃樂之祖
[088-9a]
而非常用之樂也黄帝五鐘一曰景鐘景大也鐘西方
之聲以象厥成惟功大者其鐘大世莫識其義久矣其
聲則黄鍾之正而律吕由是生焉平時弗考風至則鳴
鎛鐘形聲宏大各司其辰以管攝四方之氣編鐘随月
用律雜比成文聲韻清越錞鐲鐃鐸古謂之四金鼓屬
乎陽金屬乎陰陽造始而為之倡故以金錞和鼓陽動
而不知己故以金鐲節鼓陽之用事有時而終故以金
鐃止鼓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天之道也故以金鐸通鼓
[088-9b]
金乃兑音兑為口舌故金之屬皆象之元世祖至元元
年十一月括金樂器㪚在寺觀民家者先是括到燕京
鐘磬等器凡三百九十有九事下翟剛辨騐給價至是
大興府又以所括鐘磬樂器十事來進太常因言若止
於燕京拘括似為未盡合於各路各官民家括之庶省
鑄造於是奏檄各道宣慰司括到鐘三百六十有七磬
十有七錞一送於太常又中都宣徳平灤順天河東真
定西京大名濟南北京東平等處括到大小鐘磬五百
[088-10a]
六十有九其完者景鐘二鎛鐘十六大聲鐘十中聲鐘
一小聲鐘二十有七編鐘百五十有五編磬七其不完
者景鐘四鎛鐘二十有三大聲鐘十有三中聲鐘一小
聲鐘四十有五編鐘二百五十有一編磬十有四明鄭
世子朱載堉律吕精義曰律吕之數肇於黄鍾黄鍾在
子圜鍾在卯函鍾在未應鍾在亥一律三吕皆以鍾為
名焉古語稱為鍾律之學然則鐘固樂之始也其大者
為鎛鐘其小者為編鐘非大非小為特鐘爾雅曰大鐘
[088-10b]
謂之鏞其中謂之剽小者謂之棧是也且如編鐘之制
周禮考工記鳬氏條下言其様制最詳可見聖人制作
之不苟也古鐘匾而不圓大小不一般鐘下有兩角名
曰銑前後有乳三十六枚名曰枚鐘上有柄名曰甬於
架上側垂之以便於擊今則不然圓如瓦罐大小若一
式様鄙陋後查文獻通考唐末殷盈孫及五代王朴所
造鐘律甚精悉依周禮様制至宋李照胡瑗皆非之始
改鑄正其紐使下垂叩之弇鬰而不暢遂欲毁前代所
[088-11a]
寳古鐘以滅其跡工人不敢毁乃藏於太常神宗命楊
傑造樂傑欲銷王朴舊鐘意新樂成雖不善更無舊鐘
可校乃詔許借朴鐘為清聲不得銷毁後輔臣至太常
按試前一夕傑乃陳朴鐘已弊者一縣樂工不平夜易
之而傑不知明日輔臣至傑厲聲云朴鐘甚不諧羙使
樂工叩之韻更佳傑大沮以此觀之則鐘制之陋自宋
始也然宣和博古圖亦宋人所撰三代古鐘之制備載
其中宋人好古如此之甚考古如此之精而不留意於
[088-11b]
當代之樂特以三代之器為玩戲是可惜也又曰按地
官大司徒其屬有鼓人者掌教六鼓四金以節聲樂以
和軍旅以正田役已上三言明其所掌非止聲樂一事
故其下言以雷鼓鼓神祀以靈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
享以鼖鼓鼓軍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晉鼓鼓金奏已上
六物盖即所謂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者也其
下又言以金錞和鼓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以金鐸
通鼓已上四物大司樂無之大司馬有之盖此四金乃
[088-12a]
軍旅所用非樂器屬也鼓人一官兼之是故不屬春官
宗伯而屬地官司徒其與大司樂所掌者異矣春官小
師條下鄭註和為錞于固與經文不合除此之外經文
並無四金之名後世武舞雜用四金皆承襲之誤也世
宗嘉靖中廖道南奏金兑音也其風閶闔其聲舂容其
音鏗秋分之氣也其為樂也為鐘為鏞為編鐘為鏄鐘
為棧為錞為鐲為鉦為鐸
  石二特磬/ 編磬/ 笙磬/ 頌磬/ 磬石/
[088-12b]
宋仁宗皇祐三年正月詔徐宿泗耀江鄭淮陽七州軍
采磬石仍令諸路轉運司訪民間有藏古尺律者上之
神宗元豐七年詔從協律郎榮咨道請於奉宸庫選玉
造磬令太常審定音律哲宗元祐元年咨道又言先帝
詔臣製造玉磬將用於廟堂之上依舊同編磬以登歌
今年親祠明堂請用之以章明盛典從之大晟之器石
部有二曰特磬曰編磬劉昺以謂依我磬聲以石有一
定之聲衆樂依焉則鐘磬未甞不相須也徃者國朝祀
[088-13a]
天地宗廟及大朝㑹宫架内止設鎛鐘惟后廟乃用特
磬若已升祔后廟遂置而不用如此則金石之聲小大
不作大晟之制金石並用以諧陰陽漢津之法以聲為
主必用泗濵之石故禹貢必曰浮磬者逺土而近於水
取之實難昔奉常所用乃以白石為之其聲沉下製作
簡質理宜改造焉紹興十四年太常寺言将來大禮見
闕玉磬十六枚其所定聲律係於玉分厚薄取聲髙下
正聲凡十有二黄鍾厚八分進而為大吕太蔟夾鍾姑
[088-13b]
洗仲吕𬎼賔林鍾夷則南吕無射應鍾毎律増一分至
應鍾一寸九分而止清聲夾鍾厚二寸三分退而為太
蔟大吕黄鍾共四清聲各減一分至黄鍾二寸而止乃
下之四川茶馬司寛數増分市易以供用元至元二十
七年十月新作太廟登歌宫縣樂先是二十二年閠十
一月太常卿呼圖克約蘇奏大樂見用石聲聲律不恊
稽諸古典磬石莫善於泗濵女直未嘗得此今泗在封
疆之内宜取其石以製磬從之選審聴音律大樂正趙
[088-14a]
榮祖及識辨磬材石工牛全詣泗州採之得磬璞九十
製編磬二百三十命大樂令陳革等料簡應律者百有
五二十九年四月太常太卿希沙又請采石増製編磬
遣孔鑄徃泗州得磬璞五十八製磬九十大樂令毛荘
等審聴之得應律磬五十有八於是編磬始備明朱載
堉曰虞書曰擊石拊石先儒解曰重擊為擊輕擊為拊
夫八音諸器皆不言輕重惟磬言之者豈無深意耶盖
磬有厚者有薄者厚者擊之宜重不宜輕輕則不清薄
[088-14b]
者擊之宜輕不宜重重則不和是以經文有輕重之别
也夫判縣者笙磬在阼階東其形厚而小其聲清而髙
故與笙管協詩云笙磬同音又云磬管将将此之謂也
頌磬在賔階西其形薄而大其聲和而平故與歌頌協
詩云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此之謂也嗚呼古之聖君能
興樂教者莫如舜古之賢臣能明樂事者莫如䕫然舜
命曰八音克諧而䕫惟以擊石為對則石乃八音綱領
可知矣若夫出産磬石之處考諸禹貢則徐州有浮磬
[088-15a]
而梁州有璆磬雍州有球琳豫州有磬錯及山海經所
載出産磬石處未能遍舉似不拘於靈璧一處而已唐
制采華原石為磬正與禹貢之義相合而迂儒反譏之
盖未之詳考耳今懐慶府河内縣地方太行山諸處亦
産羙石殊勝靈璧之磬磬之所産不拘何處惟在人擇
之耳有一種石其性最堅難於制造而聲最佳又一種
石性不甚堅易於制造而聲不佳然此二種色貎相類
托石工采之者往往為彼所欺但取易造故不佳耳嘉
[088-15b]
靖中廖道南奏石乾音也其風不周其聲温栗其音辨
立冬之氣也其為樂也為玉磬為毊磬為編磬為離磬
為笙磬為頌磬為球為寋
  土三塤/ 缶/
大樂塤舊以漆飾宋景祐間敕令黄其色以表土音大
晟之器土部有一曰壎劉昺以謂釋詩者以壎箎異器
而同聲然八音孰不同聲必以壎箎為况甞博詢其音
盖八音取聲相同者惟壎箎為然壎箎皆六孔而以五
[088-16a]
竅取聲十二律始於黄鍾終於應鍾者其竅盡合則為
黄鍾其竅盡開則為應鍾餘樂不然故惟壎箎相應明
朱載堉曰按八音内有所謂土音者盖燒土為之猶土
簋土鉶之曰土耳鉶簋二器苟非燒土為之豈不盛水
則壊然謂之土何耶古人所謂土猶今人謂之瓦耳土
音之塤缶推此可知也後世作樂茍簡塤雖土為之大
率不曽燒盖由惑於土之一字未暇詳考故耳國語曰
瓦絲尚宫又曰匏以宣之瓦以贊之爾雅曰大塤謂之
[088-16b]
嘂註云塤燒土為之大如鵞子鋭上平底形如秤錘六
孔小者如雞子疏引周禮小師註云塤燒土為之大如
雁卵鄭司農云六孔是相𫝊為然也陳𤾉樂書曰塤之
為器平底六孔水之數也中虛上鋭如秤錘然火之形
也塤以水火相合而後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後成聲
故大者聲合黄鍾大吕小者聲合太蔟夾鍾要在中聲
之和而已又曰古有雅塤如雁子頌塤如雞子其聲清
濁合乎雅頌故也塤腰四隅各開一孔相對透明雖顯
[088-17a]
四孔只是兩孔之通者耳古云其二通者此也雙孔之
下復開一孔形如鼎足共上一孔是為六孔所謂前三
後二併吹孔為六者是也舊説塤箎其竅盡合則為黄
鍾其竅盡開則為應鍾今按唇有俯仰抑揚氣有疾徐
輕重一孔可具數音則旋宫亦自足不必某孔為某聲
也又曰周禮載諸樂器獨不言缶爾雅釋樂亦不言缶
而缶乃在釋器篇中則缶本非樂器偶值無鐘磬時權
以缶代之耳後世宫縣既有鐘磬而又擊缶非也今附
[088-17b]
録於土音條下嘉靖中廖道南奏土坤音也其風凉其
聲含宏其音濁立秋之氣也其為樂也為土鼓為瓦鼓
為塤為缶為雅壎
  革四建鼓鞞㪚鼓/拊 晉鼓/ 鼗鼓/ 雅/ 相/ 摶/
宋仁宗明道時直史館宋祁上言縣設建鼓初不考擊
又無三鼗且舊用諸鼓率多陋敝於是敕馮元等詳求
典故而言曰建鼓四今皆具而不擊周設四㪚鼓於縣
間擊之以代建鼓乾徳四年秘書監尹拙上言㪚鼓不
[088-18a]
詳所置之由且於古無文去之便時雖奏可而㪚鼓於
今仍在又雷鼓靈鼓雖擊之皆不成聲故常頼㪚鼓以
為樂節而雷鼗靈鼗路鼗闕而未製今既修正雅樂宜
申敕大匠改作諸鼓使考擊有聲及創為三鼗如古之
制使先播之以通三鼓罷四㪚鼓如乾徳詔書奏可後
李照等以殿廷備奏四隅建鼓左鞞右應既隨月協均
顧無以節樂而周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應施用詔依
周官舊法製焉於是縣内始有晉鼓矣景祐五年太常
[088-18b]
言舊樂宫縣用龍鳯㪚鼓四面以應樂節李照廢而不
用止以晉鼓一面應節舊樂建鼓四并鞞應共十二面
備而不擊李照以四隅建鼓與鎛鐘相應擊之舊樂雷
鼓兩架各八面止用一人考擊李照别造雷鼓毎面各
用一人椎鼓順天左旋三歩一止又令二人揺鞉以應
之又所造大竽大笙雙鳯管兩儀琴十二絃琴並行今
既復用舊樂未審照所作樂器制度合改與否詔悉仍
舊制其李照所作勿復施用大晟之器革部十有二曰
[088-19a]
晉鼓曰建鼓曰鼗鼓曰靁鼓曰靁鼗曰靈鼓曰靈鼗曰
路鼓曰路鼗曰雅鼓曰相鼓曰搏拊劉昺謂凡言樂者
必曰鐘鼓盖鐘為秋分之音而屬陰鼓為春分之音而
屬陽金奏待鼓而後進者雷發聲而後羣物皆鳴也鼓
復用金以節樂者雷收聲而後蟄蟲坯戸也周官以晉
鼓鼓金奏陽為陰唱也建鼓少昊氏所造以節衆舞夏
加四足謂之足鼓商貫之以柱謂之楹鼓周縣而擊之
謂之縣鼓鼗者鼓之兆也天子錫諸侯樂以柷将之錫
[088-19b]
伯子男樂以鼗将之柷先衆樂鼗則先鼓而已以雷鼓
鼓天神因天聲以祀天也以靈鼓鼓社祭以天為神則
地為靈也以路鼓鼓鬼享人道之大也以舞者迅疾以
雅節之故曰雅鼓相所以輔相於樂今用節舞者之歩
故曰相鼓登歌今奏擊拊以革為之實之以糠升歌之
鼓節也明朱載堉曰按鼓之制其名雖多大率不甚相
逺伊耆氏之土鼓不過以瓦為其腔耳夏后之足鼔不
過以鼓加其趺耳殷之楹鼓即今以柱為柄者也楹乃
[088-20a]
柱之别名如曰為屋幾楹是也周之縣鼓即今懸於鼓
旁者也建鼓即今挿柄穿心鼓也繪以風雲雷雨之象
謂之雷鼓繪以麟鳯龜龍之象謂之靈鼓繪以飛鷺盤
旋之象謂之路鼓路鷺通省文也鷺乃鼔精舊有是説
隋唐以來刻翔鷺於鼓上周制但繪鷺於鼓腔而已詩
云振振鷺鷺於飛鼓咽咽醉言歸此之謂也或曰八面
六面四面何耶答曰八面者一様八副也六面四面放
此猶今儀仗花腔鼓二十四面杖鼓十二面非一鼓而
[088-20b]
有多面也舊説及圖近乎穿鑿不必從也爾雅大鼓謂
之鼖小者為之應然則不大不小謂之田又謂之&KR0615&KR0615
一名朔鞞應一名應鞞又謂之應鼓儀禮應鞞在建鼓
東禮記應鼓在縣鼓東先儒以為擊之便也鞞今俗呼
鞭鼓然則鞭乃便之訛歟路鼓以上雖大小不同而形
皆如鼓惟鞞之兩端一大一小此其異也又曰按近代
摶拊之制以木為腔形如小鼓而長冐以熟皮或以生
皮或著以糠或無糠焉甞考古制盖不然也史記樂書
[088-21a]
絃匏笙簧合守拊鼓條下張守節正義詳矣其説曰合
㑹也守待也拊者皮為之以糠實如革囊也用手撫之
鼓也言奏絃匏笙簧之時若欲令堂上作樂則撫拊堂
上樂工聞撫拊乃絃歌也若欲令堂下作樂則擊鼓堂
下樂工聞鼓乃吹管播樂也言絃匏笙簧皆待拊鼓為
節故言㑹守拊鼓也以此觀之則非以木為腔之拊
故文獻通考曰拊状如革囊實以糠擊之以節樂此説
得之矣嘉靖中廖道南奏革坎音也其風廣莫其聲隆
[088-21b]
大其音讙冬至之氣也其為樂也為鼓為拊為鼙為鞉
為應為鼖為暢為提為雷為靈為建鼓為足鼓為楹鼓
為懸鼓
  絲五七絃/瑟 太一/ 六絃/ 天寳樂/ 琴/ 阮/
七絃鄭喜子作唐開元中進形如阮咸其下缺少而身
大傍有少缺取其身便也絃十三隔孤柱一合㪚聲七
隔聲九十一柱聲一總九十九聲隨調應律太一司馬
縚開元中進十二絃六隔合㪚聲十二隔聲七十二絃
[088-22a]
㪚聲應律吕以隔聲旋相為宫合八十四調令編入雅
樂宫縣内用之六絃史盛作天寳中進形如琵琶而長
六絃四隔孤柱一合㪚聲六隔聲二十四柱聲一總三
十一聲隔調應律天寳樂任偃作天寳中進類石幢十
四絃六柱黄鍾一均足倍七聲移柱作調應律宋太宗
至道元年十二月帝以新増九絃琴五絃阮宣示近臣
謂之曰古樂之用與鄭衛不同朕近因内治心術外觀
時政求古人之意有未盡者増琴為九絃曰君臣文武
[088-22b]
禮樂正民心阮為五絃曰金木水火土别造新譜凡三
十七卷俾太常樂工肄習之以備登薦二年太常音律
官田琮以九絃琴五絃阮均配十二律旋相為宫隔八
相生並協律吕冠於雅樂具圖以獻上覽而嘉之遷其
職以賞焉自是遂廢拱宸管景祐二年又出兩儀琴及
十二絃琴二種以備雅樂兩儀琴者施兩絃十二絃琴/者如常琴之制而増其絃皆
以象律/吕之數又敕更造十絃九絃琴皆令圓其首者以祀天
方其首者以祀地大晟之器絲部有五曰一絃琴曰三
[088-23a]
絃琴曰五絃琴曰七絃琴曰九絃琴曰瑟劉昺以謂漢
津誦其師之説曰古者聖人作五等之琴琴主陽一三
五七九生成之數也師延拊一絃之琴昔人作三絃琴
盖陽之數成於三伏羲作琴有五絃神農氏為琴七絃
琴書以九絃象九星五等之琴額長二寸四分以象二
十四氣嶽濶三分以象三才嶽内取聲三尺六寸以象
朞三百六十日龍齦及折勢四分以象四時共長三尺
九寸一分成於三極於九九者究也復變而為一之義
[088-23b]
也大晟之瑟長七尺二寸陰爻之數二十有四極三才
之陰數而七十有二以象一嵗之候既罷箏筑阮絲聲
稍下乃増瑟之數為六十有四則八八之數法乎陰琴
之數則九十有九而法乎陽明朱載堉曰論瑟當以五
事證一儀禮左何瑟右手相二少儀琴瑟執之皆尚左
手三論語取瑟而歌舍瑟而作已上三條證瑟體輕/是故荷執取舍利便
曲禮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已上一條亦證瑟不/用架鼓者坐而非立
五鄉飲酒禮鄉射禮燕禮大射儀解曰古人席地而坐為
[088-24a]
工設席於堂上近南簷邊面向北坐以東為上然後引
工入凢工皆瞽者若工四人則二人彈瑟用瑟二張若
工六人則四人彈瑟用瑟四張瑟先謂彈瑟者在前行
歌詩者二人隨入也相者扶也扶持瞽者與其引路也
皆左何瑟者引路之人就以左肩擔瑟也挎越者越瑟
底之空穴也以左手四指入瑟底空穴内捉之也内絃
者絃側向内也右手相者攙扶工也其相歌者徒相謂
空手扶之也坐授瑟者謂持瑟之人跪於地然後将瑟
[088-24b]
遞與彈瑟之人也乃降者遞瑟已畢退立於堂下也按
禮記少儀云琴瑟執之皆尚左手盖謂攜琴挎瑟皆用
左手而不用右手也若瑟長大且重兩手舉之猶難其
能一手挎之歟嘉靖中廖道南奏絲離音也其風景其
聲纎㣲其音哀夏至之氣也其為樂也為琴為瑟為離
琴為中琴為小琴為灑瑟為中瑟為小瑟
  木六柷/ 敔/ 舂牘/
宋仁宗景祐間或奏言柷舊以方畫木為之外圖以時
[088-25a]
卉則可矣而中設一色非稱也先儒之説曰有柄連底
挏之鄭康成以為設椎其中撞之今當創法垂久用明
制作之意有所本焉柷之中東方圖以青隱而為青龍
南方圖以赤隱而為丹鳯西方圖以白隱而為騶虞北
方圖以黒隱而為靈龜中央圖以黄隱而為神螾撞擊
之法宜用康成之説從之至和間翰林學士王珪言昔
之作樂以五聲播於八音調和諧合而與治道通先王
用於天地宗廟社稷事於山川鬼神使鳥獸盡感况於
[088-25b]
人乎然則樂雖盛而音虧未知其所以為樂也今郊廟
升歌之樂有金石絲竹匏土革而無木音夫所謂柷敔
者聖人用以著樂之始終顧豈容有缺耶且樂莫隆於
韶書曰戞擊是柷敔之用既云下而擊鼗知鳴球與柷
敔之在堂故𫝊曰堂上堂下各有柷敔也今陛下躬祠
明堂宜詔有司考樂之失而合八音之和於是下禮部
議而堂上始置柷敔大晟之器木部有二曰柷曰敔劉
昺以謂柷之作樂敔之止樂漢津甞問於李良良曰聖
[088-26a]
人制作之㫖皆在易中易曰震起也艮止也柷敔之義
如斯而已柷以木為底下實而上虚震一陽在二陰之
下象其卦之形也擊其中聲出虛為衆樂倡震為雷雷
出地奮為春分之音故為衆樂之倡而外飾以山林物
生之状艮屬寅為虎虎伏則以象止樂背有二十七刻
三九陽數之窮戞之以竹裂而為十古或用十寸或裂
而為十二陰數十二者二六之數陽窮而以陰止之明
朱載堉曰爾雅曰所以鼓柷謂之止註云柷如漆桶方
[088-26b]
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底挏之今左右擊
止者其椎名文獻通考曰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
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底旁開孔内手於中擊之以舉樂
爾雅曰所以鼓敔謂之籈註云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
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擽之籈者其名文獻通考曰敔状
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齟齬碎竹以擊其首而逆戞之
以止樂又曰宋因唐制用竹長二尺四寸析為十二莖
先擊其首次三戞齟齬而止與舊用木櫟齟齬者異矣
[088-27a]
雖曰因時制宜要之非有意義孰若復古制之為愈哉
舂牘之為器猶今拍板也以竹為之形如竹簡凡十二
枚廣一寸長一尺二寸上端二寸之下兩旁各有一孔
孔長二分聫以皮條右手總握上端而以下端撻於左
手掌中是故不曰擊而曰舂非築舂於地也猶今搥衣
服古謂之搗衣非於臼中搗也嘉靖中廖道南奏木巽
音也其風清明其聲茂遂其音直立夏之氣也其為樂
也為柷為敔為止為籈為椌楬為舂牘
[088-27b]
  匏七巢笙匏和笙/七星 竽笙/ 閏餘匏/ 九星匏/
舊制巢笙和笙毎變宫之際必換義管然難於遽易宋
景徳二年樂工單仲辛遂改為一定之制不復旋易與
諸宫調皆協又令仲辛徧唱八十四調曲遂詔補副樂
正賜袍笏銀帶元豐中范鎮奏八音無匏土二音笙竽
以木斗攅竹而以匏裏之是無匏音也塤器以木為之
是無土音也八音不具以為備樂安可得哉大晟之器
匏部有六曰竽笙曰巢笙曰和笙曰閏餘匏曰九星匏
[088-28a]
曰七星匏劉昺以謂列其管為簫聚其管為笙鳯凰于
飛簫則象之鳯凰戾止笙則象之故内皆用簧皆施匏
於下前古以三十六簧為竽十九簧為巢十三簧為和
皆用十九數而以管之長短聲之大小為别八音之中
匏音廢絶久矣後世以木代匏乃更其制下皆用匏而
并造十三簧者以象閏餘十者土之成數三者木之生
數本得土而能生也九簧者以象九星物得陽而生九
者陽數之極也七簧者以象七星笙之形若鳥斂翼鳥
[088-28b]
火禽火數七也明朱載堉曰匏者匏屬大者可以為瓢
小者可以為笙今之圓葫蘆是也壺亦瓠屬大者可以
盛酒小者可以盛藥今之亞腰葫蘆是也太古之世民
醇而愚儀物未備是故用匏以為笙用壺以為尊軒轅
以來至於三代聖王迭出智巧滋彰乃用膠漆角木之
制以代匏金錫模範之作以代壺禮有壺尊樂有匏笙
盖象其本形存其舊名耳實非真用匏及壺也夫既不
用匏壺而猶謂之匏壺何也不忘本也其名古雅未可
[088-29a]
廢也譬如麻冕雖不用麻而猶謂之麻冕皮弁雖不用
皮而猶謂之皮弁琴尾非焦而曰焦尾書首非簡而曰
簡首此類衆多難盡舉也姑以詩禮二經證之八月斷
壺之壺則真壺也清酒百壺之壺則未必真壺也匏有
苦葉之匏則真匏也匏竹在下之匏則未必真匏也然
先儒之惑者疑今之笙非真匏音謂必用匏而後八音
備噫是豈知麻冕從衆之義哉盖臣初亦疑焉甞命良
工列簧匏中而吹之終不如代匏之為妙也木代匏者
[088-29b]
其制甚精其來亦逺非三代之聖人決不能為先儒以
為世俗之制誤矣聞今溪洞諸蠻猶用匏以為笙穴管
之間盬而漏氣其音終不若中國之笙也必欲仍用真
匏斯亦理之不通者也以木代匏其法有二或用真匏
為質者或不用真匏只像匏形亦可也臣甞取世俗所
吹十七簧笙截去笙斗之下段削去笙嘴及周遭之漆
而後截去葫蘆之上段将削過笙斗陷於葫蘆中用膠
漆灰布以固其口縫惟匏不漆尚質故也此是一法又
[088-30a]
一法用桐木旋作匏身取其輕也用棗木鑽作匏面取
其硬也中間實處亦同常笙若不實則費氣而難吹也
匏外安笙嘴名曰咮形如鵞項代匏並咮皆髹以黒漆
也笙管曰修撾用紫竹為之中撾最長餘撾漸短各於
按孔上刻律吕之名俗笙周遭之管有闕不連而向内
者二孔指入其中按之雅笙則不然也周遭之管如環
無端孔皆向外指不入内此其異也是故雅樂笙簫諸
器皆須吹律議定𫝊曰匏竹尚議此之謂也又曰説者
[088-30b]
有云詩𫝊以簧為笙中薄金葉盖指近世銅簧然簧字
於文從竹非從金元史樂志云中統間囬囬國所進笙
以竹為簧有聲而無律四夷風俗雖陋而有古制存焉
臣愚以為不然夫簧之為字從竹者何也竹乃笙字之
省文也㑹義也從簧者諧聲也然則簧非從竹故知用
竹簧者非也嘉靖中廖道南奏匏艮音也其風融其聲
崇聚其音愀立春之氣也其為樂也為鳯笙為巢笙為
大竽為小竽為和
[088-31a]
  竹八篴/ 箎/ 簫/ 管/ 籥/
宋太祖乾徳四年十月和峴言樂器中有义手笛與樂
正聲清濁相應可以旋十二宫可以通八十四調其制
如雅管而小長九寸與黄鍾之管等其竅有六左四右
二樂人執持兩手相交有拱揖之状請名之曰拱宸管
望於十二案十二編磬并登歌兩架各設其一編於令
式詔可景祐間詔以新製雙鳯管付大樂局其制合二
管以足律聲管端刻飾雙鳯施兩簧焉李照因自造葦
[088-31b]
籥清管簫管清笛大笙大竽宫琴宫瑟大阮大稽凡十
一種永備雅器詔許以大竽大笙二種下大樂用之大
晟之器竹部有三曰長篴曰箎曰簫劉昺以謂篴以一
管而兼律吕衆樂由焉三竅成籥三才之和寓焉六竅
為篴六律之聲備焉箎之制採竹竅厚均者用兩節開
六孔以備十二律之聲則箎之樂生於律樂始於律而
成於簫律準鳯鳴以一管為一聲簫集衆律編而為器
參差其管以象鳯翼簫然清亮以象鳯鳴明朱載堉論
[088-32a]
管曰按八音之内當以竹音為首竹音之内當以律管
為首律管之為器吹之以候氣奏之以和聲舜典所謂
律和聲月令所謂律中某之類皆指律管而言是知管
即律律即管一物而二名也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
者謂之器律者其道也管者其器也書曰下管鞉鼓詩
曰磬管将将嘒嘒管聲禮曰下管新宫下而管象與夫
孤竹孫竹陰竹之管皆是物也然則先王雅樂何甞不
用管哉近代雅樂廢之何也盖由前儒不識管者謂管
[088-32b]
長尺圍寸併兩而吹此漢大予樂官之雙管非古所謂
管也後儒不識管者謂管除嘂子外長六寸餘此係教
坊俗樂之頭管亦非所謂管也所謂管者無孔凡有孔
者非也惟管端開豁状如簫口形似洞門俗名洞簫以
此論簫曰按十三經註疏毛詩周頌簫管備舉條下引
爾雅釋樂云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郭璞曰簫大者
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小者十六管長尺二寸一名籟
又引風俗通云簫參差象鳯翼十管長二尺其言管數
[088-33a]
長短不同爾雅疏亦引風俗通云舜作簫其形參差象
鳯翼十管長二尺今本風俗通但作長一尺復與唐儒
所見之本不同臣愚以為於理皆通盖古本風俗通言
二尺者指倍律也今本風俗通言一尺者指正律也惟
言十管疑有脱文當從郭註作十六管者是矣隋書樂
志曰簫十六管長二尺而無二十三管之簫今則兼從
二書之説其長二尺者為大簫謂之言其長一尺者為
小簫謂之筊大小二等皆十六管以筆竹或笙竹佳者
[088-33b]
帶皮用之於多竹中擇取天生兩端圓匀合外徑之數
者最佳不必削治但揩拭極光凈兩端截齊勿令傷損
其質若夫内徑或修治之使合規度可也兩端飾以朱
漆外則不漆文選所謂因其自然而絳唇錯雜也除邊
管外其餘諸管兩旁畧削平平處使鰾則固不然則不
固也上有二束象牙為之隨器大小状類腰帶銅釘間
飾文選所謂帶以象牙而羅鱗㨗獵也簫字竒篆作
象形龠字作□㑹意先秦古制觀此可考世有排簫以
[088-34a]
木為櫝戧金雲鳯其形陋可笑也蔡邕謂簫有底以蠟
實之増損則和此乃漢末賣飴餳者所吹俗器非古之
簫也劉濓曰簫乃十二律之本體虞廷最重之器故曰
簫韶長短并列有似鳯翼故曰鳯簫一管一音無事假
借其十二管長短俱如本律或用加倍即鳯簫制也此
言得之矣論籥曰按竹音諸器管為首籥次之籥者五
聲之主宰八音之領䄂十二律吕之本源度量權衡之
所由出者也漢書贊曰元元本本數始於一産氣黄鍾
[088-34b]
造計秒忽八音七始五聲六律度量權衡厯算&KR1225出此
之謂也故曰律為萬事根本體有長短檢以度物有多
少受以量量有輕重平以權衡度長短者不失毫釐量
多少者不失圭撮權輕重者不失黍纍書曰協時月正
日同律度量衡堯舜之政此為要務所以齊逺近立民
信也三代稽古法度章焉是故舜作大韶執籥秉翟周
人舞象亦放其制季札所觀韶箾象箾是也箾即籥之
别名先儒解為兵器非也舜以文徳化天下豈用兵器
[088-35a]
以舞哉故孔子曰韶盡羙矣又盡善也語為邦曰樂則
韶舞在齊聞韶不知肉味歎羙之至如此盖籥為五聲
八音之主宰律度量衡之根本故先王重之執之以舞
貴其義也後世樂學失𫝊籥之制度無考乃誤以籥為
笛之類今籥三孔形類横笛失之逺矣殊不知籥即古
所謂律黄鍾之籥也苟非有取於是而但取其類笛然
則八音之器衆多先王何獨貴此而執之以舞乎周禮
籥師掌教國子舞羽吹籥春秋壬午猶繹萬入去籥杜
[088-35b]
氏註云内舞去籥惡其聲聞則是文舞吹籥以舞明矣
近世文舞雖執籥而籥師不吹是故籥失其制亦不能
成聲矣有志於復古者當使吹籥以舞可也然竹音諸
器惟籥最難吹吹之最難和籥和而後謂之和故許氏
説文曰龠者樂之竹管三孔以和衆聲龢龤龡字皆从
龠旁是也吹法三孔盡閉緩宫急徴啟下一孔緩商急
羽啟中下二孔緩角急為和啟上下二孔緩為中也宋
徽宗宣和元年有人曽獻古籥一枚左手食指按上一
[088-36a]
孔右手食指按中一孔右手中指按下一孔吹之其聲
悉協音律詔頒行之元史樂志亦載吹籥之工則今失
傳尚未久耳論篴讀作/笛曰按周禮笙師掌教吹篴先儒
讀篴為蕩滌之滌風俗通曰笛者滌也所以蕩滌邪穢
納之於雅正也盖篴與笛音義併同古文作篴今文作
笛其名雖謂之笛實與横笛不同當從古作篴以别之
可也甞考古制籥笛二物大同小異籥之吹處類今之
簫篴之吹處類今之楚吹處不同此所以異名也笙師
[088-36b]
條外笛不經見故儒者或疑笛非雅器殊不知雅音之
笛與籥同類古人多以籥呼之笛之名雖隱而其器未
甞無也左傳曰象箾南籥廣雅曰籥七孔謂之笛毛詩
傳曰籥六孔其或曰七孔者連吹孔而言也凢此之類
非指三孔之籥且註疏家解籥曰如笛三孔而短然則
解笛當曰如籥六孔而長是知笛與籥同類觀此可考
也杜子春云笛五孔馬季長云笛四孔京君明加一孔
為五孔又云近世羌人所造許氏説文云羌笛三孔風
[088-37a]
俗通云笛七孔漢邱仲造以此觀之漢儒似不識笙師
所掌之笛矣古笛三孔與今笛異而與俗呼楚者頗相
類而不同盖俗則二孔古則三孔也或謂笛從羌起非
也羌笛今横吹者是也張博望入西域始𫝊摩訶兠勒
之曲自漢以來鼓吹部用之不入雅樂近代太常誤以
横吹為笛而呼笛為長簫故朱子語録曰今呼簫者乃
古之笛惟排簫乃古之簫可謂知言矣論箎曰夫樂學
失𫝊而八音諸器皆非本制然自唐已前圖譜所載雖
[088-37b]
各有得失而近理者尚多自宋已後則失之益逺矣且
如竹音五種無一種得其真大率古器細小而短今器
粗大而長盖由不用黍尺而誤用時尺耳近代太常以
横笛代篴以單簫代籥其所謂排簫者妄加木櫝已違
漢唐舊式而所謂箎籥者尤粗鄙可笑也甞於好事之
家見一古器銅色若漆状類詩筒中空而兩端有底底
中心皆無孔前面左右皆三孔共為六孔孔徑約一分
半惟居中一孔翹然上出可徑三分後面有銘三字字
[088-38a]
皆古篆甚竒其文曰黄鍾䶵兩端圍徑大小與開元通
寳錢同横排錢十四枚則與箎之長同所謂大箎長尺
四寸者也律家相𫝊以為開元錢之徑即古黍尺之一
寸信矣徑一寸者所謂圍三寸也以蔑探之其中空處
約徑七分筒厚一分半吹之嗚嗚然其聲和雅盖三代
之物希世之寳也按説文曰䶵管樂也从龠虒聲或从
竹作箎爾雅曰大雅謂之沂註云箎以竹為之長尺四
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翹横吹之小者尺二寸
[088-38b]
廣雅云八孔古註疏讀箎如池讀沂如銀引孫炎曰箎
聲悲沂悲也釋名曰箎啼也聲如嬰兒啼鄭司農註周
禮云箎七孔盖不數其上出者故七也疏家之説如此
按朱子𫝊曰箎長尺四寸圍三寸七孔一孔上出徑三
分凢八孔横吹之今觀此器連吹之孔惟七孔先儒以
為八孔盖因廣雅之説而遂誤也惟鄭司農以為七孔
者得之矣嘉靖中廖道南奏竹震音也其風明庶其聲
越其音温春分之氣也其為樂也為簫為籥為管為&KR0034
[088-39a]
&KR2669為簥為篴為箎為簜
  八音之外又有七
唐貞元中五印度種落有驃國王子獻樂器皆演釋氏
經唄有玉蠡聲若竽籟 宋嘉祐中王疇欲定大樂就
成都房庶取玳瑁古笛以校金石  又宋有紅牙管竅
而吹之其聲與律隔八相吹尚存羊骨舊制周宻齊東/野語紫霞
翁甞自品象管作霓裳數聲真/有駐雲落木之意非人間曲也  紅牙拍板宋陸友仁
研北雜志曰趙子固毎醉歌樂府執紅牙以節曲紅牙
[088-39b]
拍板也 桃皮管以桃皮卷而吹之古謂之管木亦謂
之桃皮觱篥遼金鼓吹部皆有之 吹葉遼大樂部有
田汝成炎徼紀聞曰牂牁辰沅間峝蠻暇則吹蘆笙/木葉為樂又蔡家相傳春秋時楚俘蔡人之裔男女
吹木葉/而索偶 椰殻筒明永樂七年命太監鄭和至占城國
其酋擁畨兵椎鼓吹椰殻筒出郊迎詔
  臣/等謹按通典八音之外又有三謂玉蠡及桃皮管
  吹葉也今採厯代雜樂増載玳瑁古笛四條共為
  七云
[088-40a]
  樂懸
唐樂縣庭廟以五綵雜飾軒縣以朱五郊則各從其方
色毎先奏樂三日大樂令宿設縣于庭其曰率工人入
居其次協律郎舉麾作樂仆麾樂止文舞退武舞進若
常享㑹先一日具奏立部樂名封上請所奏御注而下
及㑹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蹀馬次奏㪚樂而
畢矣廣明初巢賊干紀樂工淪㪚昭宗即位将親謁郊
廟有司請造縣樂時太常博士殷盈孫鑄鐘成宰相張
[088-40b]
濬求知聲者與太樂令李從周校定進呈昭宗陳于殿
廷以試之時以宗廟焚燬之後修奉不及乃權以少府
監㕔為太廟其庭甚狹議者論縣樂之架不同濬奏議
曰臣伏準舊制太廟含元殿並設宫縣三十六架太清
宫南郊社稷及諸殿庭並二十架今修奉樂縣太廟合
造三十六架臣今參議請依古禮用二十架伏自兵興
以來雅樂淪缺将為修奉事實重難變通宜務於酌中
損益當循於寧儉臣聞諸舊史昔武王定天下至周公
[088-41a]
相成王始暇制樂魏初無樂器及伶人後稍得登歌㑹
舉之樂明帝大明末詔増益之咸和中鳩集遺逸尚未
有金石之音至孝和太元中四廂金石始備郊祀猶不
舉樂宋文帝元嘉九年初調金石二十四年南郊始設
登歌妙舞亦闕孝武建元中有司奏郊廟宜設備樂始
為詳定故後魏孝文太和初司樂上書陳樂章有缺求
集羣官議定廣修器數正立名品詔雖行之仍有殘缺
隋文踐阼太常議正雅樂九年之後惟奏黄鍾一宫郊
[088-41b]
廟止用一調據禮文毎一代之樂二調/並奏六代之樂凡十二調其餘聲律皆不
復通髙祖受隋禪軍國多務未遑改創樂府尚用隋氏
舊文武徳九年命太常考正雅樂貞觀二年考畢上奏
盖其事體大故厯代不能速成伏以俯逼郊天式修雅
樂必将集事須務相時今者帑藏未充貢奉多缺方圓
制度之間亦宜樽節臣伏惟儀禮宫縣之制陳鏄鐘二
十架當十二辰之位甲丙庚壬各設編鐘一架乙丁辛
癸各設編磬一架合為二十架樹建鼓于四隅當乾坤
[088-42a]
艮巽之位以象二十四氣宗廟殿庭郊丘社稷皆用此
制無聞異同周漢魏晉宋齊六朝並祗用二十架隋氏
平陳檢梁故事乃設三十六架國初因之不改高祖皇
帝初成蓬萊宫充庭七十二架尋乃省之則簨虡架數
太多本近於侈止于二十架正協禮經兼今太廟之中
地位甚狹百官在列萬舞充庭雖三十六架具存亦施
為不得廟庭難於容易開廣樂架不可重沓鋪陳今請
依周漢魏晉宋齊六代故事用二十架從之古制雅樂
[088-42b]
宫縣之下編鐘四架十六口近代用二十四口正聲十
二倍聲十二各有律吕凡二十四聲登歌一架亦二十
四鐘雅樂淪滅至是復全宋太祖開寳中太常寺言准
舊令宗廟殿庭設宫縣二十虡郊社二十虡殿庭加鼓
吹十二案開寳四年郊祀誤用宗廟之數今嵗親郊請
復用舊禮有詔圜丘増十六虡餘依前制神宗元豐四
年十一月詳定所言搏拊琴瑟以詠則堂上之樂以象
朝廷之治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則堂下之樂
[088-43a]
以象萬物之治後世有司失其𫝊歌者在堂兼設鐘磬
宫架在庭兼設琴瑟堂下匏竹寘之於牀並非其序請
親祠宗廟及有司攝事歌者在堂不設鐘磬宫架在庭
不設琴瑟堂下匏竹不寘於牀其郊壇上下之樂亦以
此為正而有司攝事如之又言以小胥宫縣推之則天
子鐘磬鏄十二虡為宫縣明矣故或以為配十二辰或
以為配十二次則虡無過十二先王之制廢學者不能
考其數隋唐以來有謂宫縣當二十虡甚者又以為三
[088-43b]
十六虡方唐之盛日有司攝事樂並用宫縣至徳後太
常聲音之工㪚亡凡郊廟有登歌而無宫縣後世因仍
不改請郊廟有司攝事改用宫架十二虡太常以為用
宫架十二虡則律吕均聲不足不能成均請如禮宫架
四靣如辰位設鎛鐘十二虡而甲丙庚壬設鐘乙丁辛
癸設磬位各一虡四隅植建鼓以象二十四氣宗廟郊
丘如之七年六月禮部言親郊之嵗夏至祀皇地祇於
方丘遣冡宰攝事禮容樂舞謂宜加於常祀而其樂虡
[088-44a]
二十樂工百五十有二舞者六十有四與常嵗南北郊
上公攝事無異未足以稱欽崇之意乞自今準親祠用
二十六虡工人三百有六舞人百二十有四詔可髙宗
紹興十有三年郊祀詔以祐陵深弓劔之藏長樂遂晨
昏之養昭答神天就臨安行在所修建圓壇於是有司
言大禮排設備樂宫架樂辦一料外登歌樂依在京夏
祭例合用兩料其樂器登歌則用編鐘磬各一架柷敔
二搏拊鼓二琴五色自一三五七至九絃各二瑟四篴
[088-44b]
四塤箎簫並二巢笙和笙各四并七星九曜閏餘匏笙
各一麾幡一宫架則用編鐘編磬各十二架柷敔二琴
五色各十瑟二十六巢笙及簫並一十四七星九曜閏
餘匏笙各一竽笙十塤一十二箎一十八篴二十晉鼓
一建鼓四麾幡一乃從太常下之兩浙江南福建州郡
又下之廣東西荆湖南北括取舊管大樂上於行都有
闕則下軍器所製造増修雅飾而樂器寖備矣其樂工
詔依太常寺所請選擇行止畏謹之人合登歌宫架凡
[088-45a]
用四百四十人同日分詣太社太稷九宫貴神毎祭各
用樂正二人執色樂工掌事掌器三十六人三祭共一
百一十四人文舞武舞計用一百二十八人就以文舞
番充其二舞引頭二十四人皆召募補之樂工舞師照
在京例分三等廪給其樂正掌事掌器自六月一日教
習引舞色長文武舞頭舞師及諸樂工等自八月一日
教習於是樂工漸集孝宗淳熈二年詔以上皇加上尊
號立春日行興受禮有司尋言乾道加尊號用宫架三
[088-45b]
十六樂工共一百一十三人今來加號慶受事體尤重
合依大禮例用四十八架樂正樂工用一百八十八人
庶得禮樂明備仍令分就太常寺貢院前五曰教習前
期太常設宫架之樂於大慶殿協律郎位於宫架西北
東向押樂太常卿位於宫架之北北向皇太子及文武
百僚並位於宫架之北東西相向又設宫架於徳寳殿
門外協律郎太常卿位如之按大禮用樂凡三十有四
色歌色一篴色二塤色三箎色四笙色五簫色六編鐘
[088-46a]
七編磬八鏄鐘九特磬十琴十一瑟十二柷敔十二搏
拊十四晉鼓十五建鼓十六鞞應鼓十七雷鼓祀天/神用
八雷鼗鼓同/上一十九靈鼓祭地/祗用二十靈鼗鼓同/上二十一
路鼓饗宗/廟用二十二路鼗鼓同/上二十三雅鼓二十四相鼓
二十五單鼗鼓二十六旌纛二十七金鉦二十八金錞
二十九單鐸三十雙鐸三十一鐃鐸三十二奏坐三十
三麾幡三十四此國樂之用尤大者故具載於篇遼雅
樂八音器數金鏄鐘石球磬絲琴瑟竹籥簫竾匏笙竽
[088-46b]
土壎革鼓鼗木柷敔大樂器及樂工舞人員數玉磬方
響搊筝筑卧箜篌大箜篌小箜篌大琵琶小琵琶大五
絃小五絃吹葉大笙小笙觱栗簫銅鈸長笛尺八笛短
以上毎/器一人毛員鼓連鼗鼓貝以上各/二人歌二人舞二十人
分四部景雲舞八人慶雲樂舞四人破陣樂舞四人承
天樂舞四人金世宗大定十一年郊之日用宫縣二十
虡樂奏六成登歌鐘磬各一虡時太常議按唐會要舊
制南兆郊宫縣二十架周漢魏晉宋齊六朝及唐開元
[088-47a]
宋開寳禮其數皆同宋要㑹三十六架五禮新儀四十
八架其數過多因擬太常因革禮天子宫縣樂三十六
虡宗廟與殿庭同郊丘則二十虡用宫縣二十架登歌
編鐘編磬各一虡又按周禮大司樂圜鍾為宫黄鍾為
角太蔟為徴姑洗為羽冬至日圜丘奏之樂六變則天
神皆降盖圜鍾為宫宫聲三奏角徴羽各一奏合陽之
竒數凡樂起於陽至少陰而止圜鍾自卯至申其數有
六故六變而樂止於是定用宫縣二十架登歌編鐘編
[088-47b]
磬各一虡明樂器之制郊丘廟社太祖洪武元年定樂
工六十二人編鐘編磬各十六琴十瑟四搏拊四柷敔
各一壎四箎四簫八笙八笛四應鼓一歌工十二協律
郎一人執麾以引之七年復増籥四鳯笙四壎用六摶
拊用二共七十二人武則武舞生六十二人引舞二人
各執干戚文舞生六十二人引舞二人各執羽籥舞師
二人執節以引之共一百三十人惟文廟樂生六十人
編鐘編磬各十六琴十瑟四摶拊四柷敔各一壎四箎
[088-48a]
四簫八笙八笛四大鼓一歌工十六年鑄太和鐘其制
倣宋景鐘以九九為數高八尺一寸拱以九龍柱以龍
虡建樓於圜丘齋宫之東北懸之郊祀駕動則鐘聲作
升壇鐘止衆音作禮畢升輦鐘聲又作俟𨗳駕樂作乃
止十七年改鑄减其尺十之四焉朝賀洪武三年定丹
陛大樂簫四笙四箜篌四方響四頭管四龍笛四琵琶
&KR0793六杖鼓二十四大鼓二板二二十六年又定殿中
韶樂簫十二笙十二排簫四横笛十二壎四箎四琴十
[088-48b]
瑟四編鐘二編磬二應鼓二柷一敔一摶拊二丹陞大
樂戲竹二簫十二笙十二笛十二頭管十二&KR0793八琵琶
八二十絃八方響二鼓二拍板八杖鼓十二命婦朝賀
中宫設女樂戲竹二簫十四笙十四笛十四頭管十四
&KR0793十琵琶八二十絃八方響六鼓五拍板八杖鼓十二
正旦冬至千秋凡三節太皇太后皇太后並同其朔望
朝參戲竹二簫四笙四笛四頭管四&KR0793二琵琶二二十
弦二方響一鼓一拍板二杖鼓六大宴洪武元年定殿
[088-49a]
内侑食樂簫二笙六歌工四丹陛大樂戲竹二簫四笙
四琵琶六&KR0793六箜篌四方響四頭管四龍笛四杖鼓二
十四大鼓二板二文武二舞樂器笙二横管二&KR0793二杖
鼓二大鼓一板一四夷舞樂詳四方/樂門二十六年又定殿
内侑食樂柷一敔一摶拊一琴四瑟二簫四笙四笛四
壎二箎二排簫一鐘一磬一應鼓一丹陛大樂戲竹二
簫四笙四笛二頭管二琵琶二&KR0793二二十弦二方響二
杖鼓八鼓一迎饍樂戲竹二笙二笛二杖鼓八鼓一板
[088-49b]
一太平清樂笙四笛四頭管二&KR0793四方響一杖鼓八小
鼓一板一憲宗成化二十一年七月禮部言今教坊司
樂工奏中和韶樂者多不諧協而善弹瑟及箜篌擊鐘
磬者殊少恐因循失𫝊漸至大樂不備宜令樂官選其
中子弟於本司演習毎奏樂二十一色通用八十四人
又加以四人共選三百三十六人如此庶大樂不致廢
弛詔可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