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6 欽定續通典-清-嵇璜 (master)


[053-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通典卷五十三
 禮吉/
  功臣配享唐/ 五代/ 宋/ 遼/ 金/ 元/ 明/
唐𤣥宗時定開元禮祫禘以功臣配享按貞觀禮禘及/時享功臣皆不
配享馬氏通考以禘祭配享為/非舊典則亦以貞觀禮為當矣配位在各帝廟庭太階
之東少南西面以北為上
後唐明宗長興二年詔以故昭義節度使李嗣昭故幽
[053-1b]
州節度使周徳威故汴州節度使符存審配享莊宗廟

宋初禘祫皆以功臣配享有司先事設幄次布褥位於
廟庭東門内道南當所配室西向設位版籩豆各二簠
簋爼各一知廟卿奠爵再拜神宗熈寧末詔太常禮院
講求親祠太廟不及功臣禮例元豐三年詳定所言謹
按書盤庚曰兹予大享於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周禮
司勲凡有功者祭於大烝然則書之所謂大享即禮之
[053-2a]
所謂大烝也烝冬祭也謂之大者物成衆多之時其祭
比三時為大也方是時百物皆報焉祭有功宜矣禮記
祭統衛孔悝之鼎銘曰勤大命施於烝彛後世烝祭不
及功臣既不合禮而禘祫及之事不經見梁初誤禘功
臣何佟之以為夏物未成而禘功臣為非典禮唐韋挺
亦云今禘祫以功臣配享而冬烝不及與經不合葢因
仍之誤也伏請每遇冬烝以功臣配享其禘祫配享罷
之詔凡冬享禘祫及親祠功臣並配享又從太常禮院
[053-2b]
請配享功臣以見贈官書版位孝宗乾道五年九月太
常少卿林栗等言欽宗皇帝廟庭尚虛配享當時遭值
艱難淪胥莫救罕可稱述而以身殉國名節暴著不無
其人雖生前官品不應配享之科事變非常難拘定制
乞特詔集議吏部尚書汪應辰奏當時死事之臣皆有
次第褒贈若今配享欽廟典故所無如創行之又當訪
究本末差次輕重有所取舍尤不可輕易竊謂配享功
臣若依唐制各廟既無其人則當缺之迺罷集議欽宗
[053-3a]
廟遂無配享
遼興宗重熙二十一年八月太尉烏哲薨詔配享聖宗

金海陵天徳二年二月太廟祫享有司擬上配享功臣
世宗大定八年上命圖功臣於太祖廟有司第祖宗佐
命之臣勲績之大小官資之崇卑以次上聞十一年尚
書省奏禘祫之儀功臣配廟庭各配所事之廟以位次
為序享日並出神主前廊序列昭穆
[053-3b]
元世祖至元三年太廟成丞相安圖巴延言祖宗世數尊
諡廟號功臣配享等事皆宜以時定英宗初博士言今冬
祭即烝也天子親祼太室功臣宜配享事弗果行
明太祖洪武二年孟春享太廟設青布幃六於太廟庭
中内列功臣配位毎座籩豆簠簋各二羊豕體各一遣
官分獻讀祝三年定配享功臣春夏於仁祖廟西廡秋
冬於徳祖廟西廡設位東向遂罷幃次之設更定三獻
禮皇帝初獻時獻官即分詣行禮不拜四年太祖謂中
[053-4a]
書省臣太廟之祭以功臣配列廡間今既定太廟合祭
禮朕以祖宗具在使功臣故舊没者得少依神靈以同
享祀不獨朝廷宗廟盛典亦以寓朕不忘功臣之心於
是禮官議凡合祭時為黄布幄殿中祖考神位旁設兩
壁以享親王及功臣令大臣分獻制可已而命去布幄
惠帝建文時禮部侍郎宋禮言功臣自有雞籠山廟請
罷太廟配享帝以先帝所定不從且令候太廟享畢别
遣官即其廟祭之世宗嘉靖二十四年進諸配位於新
[053-4b]
太廟西壁罷分獻神宗萬厯十四年太常卿裴應章言
廟中列后在上異姓之臣禮當别嫌且至尊拜俯於下
諸臣之靈亦必不安命改復西廡遣官分獻按明世惟/太祖成祖
廟有配享功臣餘皆無之又二祖配享之臣半皆武臣/惟劉基姚廣孝為文臣後廣孝以僧故移祀大興隆寺
文臣配享惟基一人而已嘉靖時禮官夏言奏禮有功/宗之祀漢祭功臣於廟庭魏祀尚書令荀攸於太祖廟
唐髙祖至憲宗廟或七八人或三四人宋太祖至光宗/亦然如魏徴李沆司馬光皆文臣不必皆武功也守成
諸君亦各有輿享者不必皆創業也我朝二祖開國靖/難固有功臣仁宗以後無事武功其間相與輔贊治平
豈無有魏徴李沆輩者今侑享二祖十七人惟基廣孝/二人文臣耳自後六廟缺焉無聞乞下廷議考求六朝
[053-5a]
文武大臣有功在當時澤在後世者請上裁定/進侑廟庭其言頗為平允而帝弗之察惜哉
  天子七祀宋/ 金/ 元/ 明/
宋制七祀春祀司命及戸夏祀竈季夏祀中霤秋祀門
及厲冬祀行為小祀用羊一豕一不飲福神宗熈寧八
年詔寘太廟司命戸竈中霤門厲行七祀版位元豐三
年太常禮院請禘享徧祭七祀詔從之四年詳定郊廟
奉祀所請立春祭戸於廟室户外之西祭司命於廟門
之西制脾於爼立夏祭竈於廟門之東制肺於爼季夏
[053-5b]
土王日祭中霤於廟庭之中制心於爼立秋祭門及厲
於廟門外之西制肝於爼立冬祭行於廟門外之西制
腎於爼皆用特牲更不隨時享分祭有司攝事以太廟
令攝禮官服必元冕獻必薦熟親祀及臘享即依舊禮
徧祭從之徽宗政和時議禮局上五禮新儀太廟七祀
四時分祭如元豐儀臘享祫享則徧祭設位於殿下横
街之北道東西向北上
金七祀隨時享春戸司命夏竈中霤秋門厲冬行鋪設
[053-6a]
祭器入實酒饌俟終獻將升獻獻官行禮并讀祝文章
宗承安四年六月祭中霤按金史禮志時享條下云設/七祀司命戸二位不言春祭
後載夏竈中霤秋門厲冬行而不及/春祀史文脱漏今依前後改訂輯入
元制七祀神位附祭於廟庭中街之東西向其分為四
時之祭並與宋同唯中霤則附於七月之祭特祭則徧
設之毎位籩豆各二簠簋各一尊二爼二
明太祖洪武二年尚書崔亮奏周官天子五祀曰門曰
戸人之所出中霤人之所居竈與井人之所養故杜佑
[053-6b]
曰天子諸侯必立五祀所以報徳也今擬周官五祀止
於嵗終臘享通祀於廟門外從之八年禮部奏五祀之
禮周漢唐宋不一今擬孟春祀戸設壇皇宫門左司門
主之孟夏祀竈設壇御厨光禄寺官主之季夏祀中霤
設壇乾清宫丹墀内官主之孟秋祀門設壇午門左司
門主之孟冬祀井設壇宫内大庖井前光禄寺官主之
四孟以有事太廟日季夏以土王日牲用少牢制可後
定中霤於奉天殿外文樓前又嵗暮合祭五祀於太廟
[053-7a]
西廡下太常寺官行禮成祖永樂間改定四孟祭戸竈
門井於四立日中霤於季夏土王後戊日皆遣内臣祭
各少牢一嵗暮太常少卿合祀於太廟丹墀西東向用
少牢五按明祭五祀而不及行厲洪武三年定制京都/别設泰厲壇於𤣥武湖中嵗以清明及十月朔
日遣官致祭前期七日檄京都城隍届期設城隍位於/壇上無祀鬼神位於壇下之東西羊三豕三飯米三石
其各府州縣並設壇於城北一年二祭如京師後定郡/邑厲鄉厲毎嵗以清明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凡三祭
此倣祭法泰厲國厲族厲而/變通之亦合於五祀者也
  喪廢祭議宋/ 元/ 明/
[053-7b]
宋髙宗紹興七年帝祀明堂於建康時有徽宗之喪先
是太常少卿吳表臣乞於大祀前二日朝獻景靈宫前
一日朝享太廟及是援熈寧元年故事謂是時英宗喪
未除不廢景靈宫太廟之禮請如故事翰林學士朱震
以為不然謂王制喪三年不祭唯天地社稷得越紼行
事監察御史趙渙言升祔以後宗廟常祭皆不當廢而
當喪享廟亦有顯據左氏𫝊曰烝嘗禘於廟曽子問曰
已𦵏而祭此不當廢也詩頌成王即位諸侯來助祭春
[053-8a]
秋文公四年十一月成風薨六年十月猶朝于廟此顯
據也疏奏詔侍從臺諌議吏部尚書孫近等言謹按春
秋三十三年𫝊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於寢
烝嘗禘於廟杜預謂新主既特祀於寢則宗廟四時常
祀自當如舊又按景徳三年明徳皇后之喪改易而服
除真宗遂享太廟合祭天地於圜丘熈寧元年神宗居
諒闇復用景徳故事躬行郊廟之禮則是攷古及今居
喪得見宗廟將來明堂大禮已在以日易月服除之後
[053-8b]
前一日皇帝合詣太廟朝享從之禮部太常寺言將來
明堂大禮依已降㫖前一日朝享太廟檢㸃景徳熈豐
南郊故事皆在諒闇之中當時親行郊禮除郊廟景靈
宫合用樂外所有鹵簿鼓吹及樓前宫架諸軍音樂皆
備而不作其逐處巡警埸止鳴金鉦鼓角而已今臣僚
欲議罷宗祀奏樂受胙故事即無去奏樂受胙之文兼
祖宗故事三載大饗明堂葢亦為民祈福奏樂受胙合
依祖宗累朝已行故事從之
[053-9a]
元英宗至治二年八月太皇太后崩太常院官奏國哀
以日易月旬有二日外乃舉祀事有司以十月戊辰有
事於太廟取聖裁制曰太廟禮不可廢迎香去樂可也
明穆宗隆慶元年孟夏時享以世宗几筵未撤遵正徳
元年例先一日帝常服祭告几筵祗請諸廟享祀其後
時享祫祭在大祥内者皆如之
  祭遷日及攝事議劉宋/ 宋/
  臣/等謹按杜佑通典天子七祀下載雜議數條以資
[053-9b]
  議禮者之考鏡其間如庶子攝祭等皆後代所無或
  從續輯或有附見他處者如兄弟不合繼位昭穆
  議見之天子宗廟門内不必更為纂集今仿其大
  畧補所未備如此條遷日攝事亦足為一朝典故
  其他體例有量為變通者大率類此云
宋世祖大明三年十一月有司奏四時廟祀吉日已定
遇雨及舉哀舊停親奉以有司行事乞下禮官博議於
禮得遷日與否博士江長議禮記祭統君之祭也有故
[053-10a]
則使人而君不失其儀鄭𤣥云君雖不親祭禮無闕君
徳不損愚以為有故則必使人者明無遷移之文茍有
司充事謂不宜改日太常丞陸澄議案周禮宗伯之職
若王不與祭祀則攝位鄭𤣥曰王有故行其祭事也臣
以為此謂在致齋祭事盡備神不可凟齋不可久而王
有他故則使有司攝焉晉太始七年四月世祖將親祠
於太廟庚戊車駕夕牲辛亥雨有司行事此雖非人故
葢亦天硋也求之古禮未乖周制按禮記孔子答曽子
[053-10b]
當祭而日蝕太廟火如牲至未殺則廢然則祭非無可
廢之道也但權所為之輕重耳日蝕廟火變之甚者故
乃牲至尚猶可廢推此而降可以理尋今散齋之内未
及致齋而有輕哀甚雨日時展事可以延敬不愆義情
無傷正典改擇令日唯入致齋及日月逼晚者乃使有
司行事耳又前代司空顧和啓南郊車駕已出遇雨宜
遷日更郊事見施用郊之與廟其敬可均至日猶遷况
散齋耶殿中郎殷淡議曽子問日蝕太廟火牲未殺則
[053-11a]
廢縱有故則使人清廟敬重郊禋禮大故廟焚日蝕許
以可遷輕哀㣲故事不合改是以鼷鼠食牛改卜非禮
晉世祖有司行事顧司空之改郊月既不見其當時之
宜此不足為凖愚謂日蝕廟火天譴之變迺可遷日至
於舉哀小故不宜改辰衆議不同參議既有理據且晉
氏遷郊宋初遷祠並有成凖謂孟月散齋之中遇雨及
舉哀宜擇吉更遷無定限數唯入致齋及侵仲月節者
使有司行事詔可
[053-11b]
宋哲宗紹聖三年十月帝詣天興諸殿朝獻翼日大雨
詔差已致齋官分獻熈文七殿自是雨雪用為例云
  上陵拜掃及諸上食附/ 金 明 唐/ 五代/ 宋/ 遼/
唐代宗大厯十四年時徳宗/已即位禮儀使顔真卿奏元陵請
朔望節祭日薦如故事泰陵惟嵗冬至寒食伏臘社一
祭而罷日薦制可憲宗元和二年宰臣建言禮有著定
後世狥一時之慕過於煩并故陵廟有薦新而節有遣
使請嵗太廟以時享朔望上食諸陵以朔望奠親陵以
[053-12a]
朝晡奠其餘享及忌日告陵皆停穆宗長慶元年吏部
奏公卿拜陵通取尚書省及四品以上清望官中書省
及諸司五品以上清望官及京兆少尹充從之
後唐莊宗同光三年寒食望祭於西郊潞王清泰三年
車駕北幸路當徽陵乃至陵所朝謁
晉髙祖天福八年時出帝即/位次年寒食望祭顯陵
漢髙祖乾祐三年時隠帝即/位之三年寒食望祭於南園
周太祖廣順元年二月寒食望祭於蒲池二年三月寒
[053-12b]
食望祭於郊顯徳元年時世宗/已即位車駕征太原回拜嵩陵
至陵所哀泣感左右祭奠而退
宋初春秋命宗正卿朝拜安陵太祖乾徳三年始令宫
人詣陵上冬服嵗以為常開寳九年太祖幸西京過鞏
縣謁安陵奠獻太宗雍熈二年宗正少卿趙安易言昨朝
拜安陵永昌陵有司止設酒脯香以未明行事不設燭
燎又先赴永昌陵後赴安陵及帝后二位不徧拜頗愆
於禮事下有司議曰按開元禮春秋二仲月司徒司空
[053-13a]
巡陵不設牲牢之祀今請如宗廟薦享少加減除不設
登鉶牙槃食及太常登歌餘悉如大祠先赴安陵次永
昌陵次孝明孝惠懿徳淑徳皇后陵真宗景徳三年帝
將朝諸陵太常禮院言唐貞觀中太宗朝獻陵至小次
素服乘馬檢㑹今年正月車駕朝拜明徳櫕宫止服素
白衣當時皇帝在大祥之内今既服除望止服淡黄袍
餘如唐制詔特服素白衣四年正月車駕次鞏縣齋於
永安宫素服乘馬至安陵歩入司馬門行奠獻禮諸陵
[053-13b]
亦然又詣下宫凡上宫用牲牢祝册有司奉事下宫備
膳羞内臣執事百官陪位又詣元徳太后陵奠獻别於
陵西南設幄殿祭如下宫禮畢徧詣孝明等七后陵遂
單騎從内臣巡視陵闕辰後暫詣幄次更衣復詣諸陵
奉辭有司以朝拜無辭禮帝不忍故復往省視大中祥
符四年命禮官定春秋二仲遣官朝陵儀注以祭服行
事専差宗正卿一員朝拜三陵别遣官二員分拜諸陵
其後添差陵廟行禮官四員選京朝官宗姓者充翰林
[053-14a]
學士錢惟寅言春秋朝陵載於舊式公卿親徃葢表至
恭唐顯慶中始詔三公行事天寳以後亦遣公卿巡謁
葢取朝廷大臣不必須同國姓後叅用太常寺正卿晉
開運中亦命禮部侍郎近年以來止遣宗正等官人輕
位卑實虧舊制望自今於丞郎諸司三品内遣官闕則
差兩省諌舍以上所兾仰副追孝之心以成稽古之美
仁宗景祐初滄州觀察使守節言寒食節例遣宗室拜
陵而十月令内司賔徃非所以致恭乃詔宗室正刺史
[053-14b]
以上一員朝拜神宗熈寧中詔文臣自兩省武臣閤門
使以上經過陵下並許朝拜又詔臣僚朝拜諸陵除見
任嘗任執政官許進湯餘止奠獻薦新不特拜髙宗紹
興三年禮部太常寺言春秋二仲薦獻諸陵乞於行在
法惠寺設位望祭行禮從之
遼制孟冬朔拜陵有司設酒饌於山陵皇帝皇后駕至
多囉倫穆騰奏儀辦閤門使賛皇帝皇后詣位四拜訖
巫賛祝燔胙及時服酹酒薦牲大臣命婦以次燔胙四
[053-15a]
拜皇帝皇后率羣臣命婦循諸陵各三匝還宫
金海陵天徳四年正月朝謁世祖太祖太宗徳宗陵世
宗大定二年正月如大房山享獻山陵三年十二月臘
獵於近郊以所獲薦山陵奉以為常八年命涿州刺史
兼提㸃山陵每以朔望致祭朔則用素望則用肉仍以
明年正月為首章宗泰和三年諸親王公主毎嵗寒食
十月朔聽謁興裕二陵
明太祖洪武元年三月遣官祭仁祖陵二年定熈祖陵
[053-15b]
每嵗冬至正旦以三太牢致祭并望祭徳祖懿祖二陵
清明中元孟冬及月朔望以三太牢本署官行禮仁祖
陵每嵗冬至正旦以太牢俱署官行禮朔望以少牢中
都留守司官行禮成祖永樂後太祖陵每嵗聖旦正旦
孟冬忌辰酒果行香清明中元冬至太牢致祭特遣勲
舊大臣一員行禮南京各衙門文武官俱陪祭英宗正
統十年謁三陵命百官具淺色衣服如洪武永樂制世
宗嘉靖十四年帝諭禮部尚書夏言清明節既遣官上
[053-16a]
陵内殿復祭似渉煩複言因言我朝以清明中元冬至
凡三上陵但中元俗節事本不經冬至既行大報配天
之禮則陵事為輕可罷冬至上陵而移中元於霜降惟
清明如舊葢清明禮行於春所謂雨露既濡君子履之
有怵惕之心者也霜降禮行於秋所謂霜露既降君子
履之有悽愴之心者也二節既遣官上陵則内殿之祭
可省遂著為令穆宗隆慶二年春詣天夀山祭長陵質
明帝服青袍乗板輿至長陵門外降輿入至拜位上香
[053-16b]
四拜獻帛爵訖復位亞獻終獻令執爵者代隨詣永陵
行禮是日遣官分祭六陵神宗萬厯間謁長永昭三陵
禮亦如之
  太學唐/ 五代/ 宋/ 遼/ 金/ 元/ 明/
唐憲宗元和二年定生員額西京國子館生八十人太
學七十人四門三百人廣文六十人律館二十人書算
館各十人東都國子館十人太學十五人四門五十人
廣文十人律館十人書館三人算館二人武帝㑹昌五
[053-17a]
年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修明經進士業
者並𨽻名太學外州寄士人並𨽻名所在官學
後唐明宗天成三年正月中書門下奏伏以祭酒之資
厯朝所貴爰從近代不重此官况屬聖明方勤庶政須
宏雅道以振時風望令宰臣一員兼判國子祭酒勅令
宰臣崔協兼判八月協奏請國子毎年祗置監生二百
員候解送至十月滿數為定太學書生不得因此便取
公牒輙免本戸差役又毎年於二百人數内不繫時節
[053-17b]
有投名者先令學官考試其學業深淺方議收補姓名
勅依
宋初國子監因周舊制増置學舍以應䕃子孫𨽻學受
業太祖開寳八年國子監上言生徒舊數七十人奉詔
分習五經然繫籍者或久不至而在京進士諸科常赴
講習肄業請以補監生之闕從之仁宗慶厯三年立四
門學以士庶子弟為生員又額置太學内舍生二百人
神宗熈寧元年増置一百人尋詔以九百人為額四年
[053-18a]
建講書堂及諸生齋舍掌事者直廬又増置直講十員
分生員為三等始入學為外舍額定七百人外舍升内
舍員二百内舍升上舍員百各執一經從所講官受學
元豐二年頒學令太學置八十齋齋各五楹容三十人
外舍生二千人内舍三百人上舍百人月一私試嵗一
公試増學正為五人學録十人學録參以學生為之又
學制所言國子監以國子名而實未嘗教習國子乃詔
許清要官親戚入監為國子生聴讀額二百人髙宗紹
[053-18b]
興十三年始建太學置祭酒司業各一員博士三員正
録各一員上舍生三十員内舍生百員外舍生五百七
十員尋又増至千員自外舍有月校而公試入等曰内
舍自内舍有月校而舍試入等曰上舍凡升上舍者皆
直赴廷對
遼上京國子監太祖置祭酒司業監丞主簿等官聖宗
統和十三年九月以南京太學生員浸多特賜水磑莊
一區道宗清寧元年十二月詔設學養士頒五經𫝊疏
[053-19a]
置博士助教各一員按遼五京各有學其規制無可考/姑從遼史本紀及百官志輯入
金海陵天徳三年始置國子監定詞賦經義生百人小
學生百人以宗室及外戚皇后大功以上親諸功臣及
三品以上官兄弟子孫年十五以上者入學不及十五
者入小學世宗大定間定五品以上官兄弟子孫百五
十人曽得府薦及終場人二百五十人凡四百人為太
學生三月一私試作䇿論詩賦又有女直國子學習本
國語言
[053-19b]
元太宗六年以馮志常為國子學總教命侍臣子弟十
八人入學世祖至元七年命侍臣子弟十有一人入學
二十四年立國子學設博士通掌學事分教三齋生員
設助教同掌學事専守一齋正録申明規矩其生員之
數定二百人成宗大徳八年定國子生䝉古色目漢人
三嵗各貢一人十年定䝉古色目漢人生員一百人三
年各貢二人武宗至大四年定生員額三百人立國子
學試貢法䝉古授官六品色目正七品漢人從七品仁
[053-20a]
宗延祐二年増置生員百人陪堂生二十人用集賢學
士趙孟頫禮部尚書元明善等所議貢試之法更定之
一曰陞齋等第六齋東西相向上兩齋左曰時習右曰/日新中兩齋左曰據徳右曰志道下兩
齋左曰㳺藝右曰依仁毎/季考其所習以次逓陞二曰私試規矩私試孟月試/經疑一道仲
月試經義一道季月試䇿問表章詔誥内科一道辭理/俱優為上等凖一分理優辭平為中等凖半分每嵗通
計積至八分以上者充髙等生員以四十/名為額内䝉古色目各十名漢人二十名三曰黜罰科
應私試積分生員不事課業違戻規矩初犯罰一分/再犯罰二分三犯除名應已補髙等生員違戾規矩
初犯殿試一/年再犯除名泰定帝泰定三年更積分為貢舉並依世
[053-20b]
祖舊制
明太祖洪武元年設國子學令品官子弟及民俊秀通
文義者並充學生後改學為監設祭酒司業等官分六
堂以館諸生曰率性曰修道曰誠心/曰正義曰崇志曰廣業成祖永樂元年設
北京國子監十八年遷都乃以京師國子監為南京國
子監六堂諸生仿元制行積分法命司業二員分為左
右各提調三堂宣宗宣徳八年命禮部尚書胡濙與大
學士楊士竒等選副榜舉人入監孝宗𢎞治中准南京
[053-21a]
祭酒章懋奏請行選貢之法令提學考選諸生學行兼
優年力富强者充貢世宗嘉靖元年令公侯伯未經任
事年三十以下者送監讀書尋令已任者亦送監其例
監之始自景泰初以邊事孔棘其後或嵗荒或邊警或
大興工作率援例行之矣
  郡縣學後魏/明 唐/ 五代/ 宋/ 遼/ 金/ 元/
  臣/等謹按杜佑通典太學後載諸侯立學一條而所
  輯祗後漢東普一二事殊未該備且自漢以來封建
[053-21b]
  久廢安得所謂侯國之學哉今裒集郡縣立學自
  六朝以訖元明凡規制沿革之可考證者具著於
  篇而條教試補諸目則仍從大畧云
後魏顯祖天安初立鄉學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學
生六十人後令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百人
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八十人中郡博士一
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
學生四十人
[053-22a]
唐髙祖武徳七年詔諸州縣及鄉並令置學有明一經
以上者有司試䇿加階𤣥宗開元二十六年正月敇古
者鄉有序黨有塾將以宏長儒教誘進學徒化民成俗
率由於是其天下州縣每鄉之内里别各置一學仍擇
師資令其教授
後唐明宗天成三年宰臣兼判國子祭酒崔協奏請頒
下諸道州府各置官學如有鄉黨備諳文行可舉者録
其事實申監司方與解送但一身就業不得影庇門戸
[053-22b]
宋仁宗即位命藩輔皆得立學慶厯四年詔曰儒者通
天地人之理明古今治亂之原可謂博矣然學者不得
騁其説而有司務先聲病章句以拘牽之則吾豪雋竒
偉之士何以奮焉士以純明朴茂之美而無斆學養成
之法使與不肖並進則夫懿徳敏行何以見焉此取士
之甚敝而學者自以為患夫遇人以薄者不可責其厚
也今朕建學興善以尊子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盡學
者之才有司其務嚴訓導精察舉以稱朕意學者其進
[053-23a]
徳修業無失其時其令州若縣皆立學本道使者選部
屬官為教授員不足取於鄉里宿學有道業者由是州
郡奉詔興學而士有所勸神宗熈寧四年詔置京東西
河東北陜西五路學以陸佃等為諸州學官仍令中書
採訪逐路有經術行誼者各三五人雖未仕亦給簿尉
俸使權教授他路州軍命近日選薦京朝官有學行可
為人師者堂除逐路官令兼所任州教授州給田十頃
為學糧仍置小學教授哲宗元符二年初令諸州行三
[053-23b]
舍法考選升補悉如太學髙宗紹興三年詔淮西路州
縣教授並行減罷令逐州有出身官兼攝
遼黄龍府興中府俱設府學西京上京東京諸道各立
州學
金世宗大定十六年置府學十七處共千人以嘗與廷
試及宗室皇家袒免以上親并得解舉人為之後増州
學遂加以五品以上官曽任隨朝六品官之兄弟子孫
餘官之兄弟子孫經府薦者同境内舉人試補三之一
[053-24a]
凡試補學生以提舉學校官主之二十九年戸部尚書
鄧儼等議計州府户口増養士之數於大定舊制京府
十七處千人之外置節鎮防禦刺史州學六十處増養
千人各設教授一員府學二十四學生九百五人節鎮
學三十九六百十五人防禦州學二十一二百三十五
人凡千八百人
元世祖中統二年始命置諸路學校官凡諸生進業者
嚴加訓誨務使成材以偹選用至元十九年命雲南諸
[053-24b]
路皆建學
明太祖洪武二年上諭中書省臣曰治國以教化為先
教化以學校為本京師雖有太學而天下學校未興宜
令郡縣皆立學校延師儒授生徒講論聖道使人日漸
月化以復先王之舊於是大建學校府設教授州設學
正縣設教諭各一俱設訓導府四州三縣二生員之數
府學四十人州縣以次减十後又命増廣不拘額數宣
宗宣徳中定増廣之額尋又於額外増取附於諸生之
[053-25a]
末謂之附學生員凡初入學者止謂之附學而廪膳増
廣以嵗科試等第髙者充補焉
  釋奠唐/ 五代/ 宋/ 遼/ 金/ 元/ 明/
唐代宗永泰二年二月上丁釋奠於國學賜宰臣百官
飱錢八月丁亥國子監釋奠復用牲牢肅宗上元二年/詔諸祠獻熟至
是從魚朝恩/請復用舊制宰相常參官軍將盡㑹於講堂京兆府置
食講論觀軍容使魚朝恩説易又於講論堂畫周易鏡
圖徳宗貞元二年二月丁夘有司釋奠於文宣王廟自
[053-25b]
宰臣以下畢集於國學學官升講座陳五經大㫖先聖
之道九年季冬貢舉人謁先師日與親享廟同有司言
上丁釋奠與大祠同即用中丁乃更用日謁於學十五
年膳部郎中歸崇敬奏每年春秋釋奠祝版御署訖北
面而揖其禮太重按大戴禮師尚父授武王丹書東面
受之請參酌輕重庶得其中
後唐明宗長興元年尚書比部員外郎知制誥崔棁奏
臣伏見開元五年勅每年貢舉人見訖宜引就國子監
[053-26a]
謁先聖先師學者謂之開講質疑義所司設食其日清
按五代㑹要作其日/清資官與通考互異五品已上併朝集使並徃觀禮
永為常式自經多故其禮久廢請再舉行從之三年國
子博士蔡同文奏伏見毎年春秋二仲月上丁釋奠於
文宣王以兖公顔子配座以閔子騫等為十哲排祭奠
其有七十二賢圖形於四壁靣前皆無酒脯自今後乞
准本朝舊規四壁畫像前各設一豆一爵中書帖太常
禮院詳檢郊祀録文宣王從祀諸座每位設籩二豆二
[053-26b]
簠簋各一爵一無一豆一爵之儀自此每釋奠宜准郊
祀録各陳脯醢等物以祭
宋太祖建隆中凡三幸國子監謁文宣王廟開寳通禮
諸州釋奠並刺史致齋三日從祭之官齋於公館祭日
刺史為初獻上佐為亞獻博士為終獻真宗大中祥符
三年判國子監孫奭言上丁釋奠舊禮以祭酒司業博
士充三獻官新禮以三公行事近嵗止命獻官兩員臨
時通攝未副崇祀向學之意望自今備差太尉太常光
[053-27a]
禄卿以充三獻是年六月命崇文院刋釋奠儀注及祭
器圖頒之諸路太常禮院定州縣釋奠器數先聖先師/每座酒尊一尊加勺羃置于坫籩豆各
八簠簋各二爼三罍一冼一篚一巾共二燭二從/祀諸座各籩二豆二簠簋各一爼一燭一爵一仁宗
景祐元年詔釋奠用登歌慶厯四年五月帝幸國子監
謁孔子有司言舊儀止肅揖帝特再拜神宗熈寧五年
國子監言舊例遇貢舉嵗禮部貢院集諸州府所貢第
一人謁奠先聖如春秋釋奠儀按春秋自有釋奠禮請
罷貢舉人謁奠從之哲宗元祐六年幸太學先詣至聖
[053-27b]
文宣王殿行釋奠禮一獻再拜徽宗大觀初大司成强
淵明言考之禮經士始入學有釋菜之儀請自今毎嵗
貢士始入辟雍並以元日釋菜于先聖其儀獻官一員
以丞或博士分奠官八員以博士正録大祝一員以正
録前釋菜一日應祀官赴學各宿其次至日詣文宣王
殿常服行禮貢士初入學者陪位於庭他亦畧倣釋奠
之儀髙宗紹興十年用王普請以釋奠文宣王為大祀
加籩豆十二其禮如社稷又在京為大祀州縣為中祀
[053-28a]
孝宗乾道八年宰臣請討論上丁釋奠及太子入學之
儀帝曰文王世子篇載此甚詳令有司討論以聞光宗
紹熈元年知漳州朱熹條上釋奠禮儀數事後不果行
理宗景定二年詔皇太子謁孔子於太學手詔畧曰虎
門齒胄太子事也此禮廢久矣如釋奠舍菜之事我朝
未嘗廢也然尊師敬道又不可拘舊制令太子謁拜焉
度宗咸淳三年正月戊申帝詣太學行舍菜禮禮部尚
書陳宗禮國子祭酒陳宜中進讀中庸越日宗禮宜中
[053-28b]
各進一秩宜中賜紫章服諸齋長諭及起居學生推恩
有差
遼太祖神册三年詔建孔子廟命皇太子春秋釋奠四
年秋八月謁孔子廟道宗清寧六年中京置國子監命
以時祭先聖先師
金熈宗皇統元年二月上親祭孔子廟北面再拜世宗
大定十四年禮官參酌唐開元禮定擬釋奠儀數文宣/王兖
國公鄒國公每位籩豆各十犧尊一象尊一簠簋各二/爼二祝版各一皆設案從祀先賢先儒毎位籩一豆一
[053-29a]
爵一兩廡各設象/尊二尊皆有坫章宗承安二年春上親祀以親王攝
亞獻終獻皇族陪祀文武羣臣助奠其諸州釋奠並遵
唐儀
元太祖置宣聖廟于燕京世祖中統二年六月詔宣聖
廟及管内書院有司嵗時致祭月朔釋奠八月丁酉命
開平守臣釋奠于宣聖廟至元十年三月中書省命春
秋釋奠執事官各公服如其品陪位諸儒襴衫唐巾行
禮成宗大徳六年詔建文宣王廟于京師十年八月丁
[053-29b]
巳行釋奠禮牲用太牢樂用登歌製法服三襲武宗至
大二年正月定制大成至聖文宣王春秋二丁釋奠用
太牢
明太祖洪武元年二月丁未以太牢祀先師孔子於國
學又定制毎嵗春秋上丁皇帝降香遣官祀於國學以
丞相初獻翰林學士亞獻國子祭酒終獻四年禮部奏
定儀物改初制籩豆之八為十又令進士釋褐詣國學
行釋菜禮十五年太學落成帝親詣釋奠詔天下通祀
[053-30a]
孔子并頒釋奠儀注凡府州縣學籩豆以八器物牲牢
皆殺於國學三獻禮同十哲兩廡一獻其祭各以正官
行之十七年勅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釋菜禮郡縣長
以下詣學行香成祖永樂四年三月朔帝幸學釋奠於
先師孔子十九年北京國子監既定其南監春祭命祭
酒行禮稱皇帝謹遣憲宗成化十二年從祭酒周洪謨
言増樂舞為八佾籩豆各十二二十二年二月朔當釋
菜值上丁令以次日釋菜孝宗𢎞治九年増樂舞為七
[053-30b]
十二人如天子之制武宗正徳元年三月釋奠於先師
孔子世宗嘉靖九年令南京國子監遵國初舊制十籩
十豆天下各學八籩八豆樂舞止六佾十年以釐正祀
典服皮弁謁廟用特奠帛行釋奠禮迎神送神各再拜
樂三奏文舞六佾
  祀先代帝王名臣附/ 唐/ 宋/ 金/ 元/ 明/
唐𤣥宗天寳九載立周武王漠髙祖廟于京城代宗大
厯五年鄜坊節度使上言坊州軒轅皇帝陵闕請置廟
[053-31a]
四時列於祀典昭宗乾寧四年建漢昭烈帝廟于涿州
西南樓桑村
宋太祖乾徳元年詔厯代帝王國有常享五代亂離百
司廢墜匱神乏祀闕孰甚焉按祀令先代帝王毎三年
一享以仲春之月牲用太牢祀官以本州長官有故以
上佐行事官造祭器送諸陵廟又詔先代帝王載在祀
典或廟貌猶在久廢牲牢或陵墓雖存不禁樵採其太
昊炎帝黄帝髙辛唐堯虞舜夏禹成湯周文王武王漢
[053-31b]
髙帝光武唐髙祖太宗各置守陵五戸嵗春秋祠以太
牢商中宗太戊髙宗武丁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宣帝魏
太祖晉武帝後周太祖隋髙祖各置三户嵗一享以太
牢秦始皇帝漢景帝武帝明帝章帝魏文帝後魏孝文
帝唐𤣥宗肅宗憲宗宣宗梁太祖後唐莊宗明宗晉髙
祖各置守陵兩戸三年一祭以太牢其餘諸陵禁樵採
開寳三年詔有司詳定前代功臣烈士勲業優劣第為
三等孫臏等各置守塜三户趙簡子等各兩户悉蠲其
[053-32a]
役慕容徳等禁樵採按明臣丘濬曰宋開寳時有司所/品第前代功臣烈士皆據其有塜
墓存者爾厯代勲徳之名固不止此且其所品第者乃/一人之見非萬世公論也兹據馬氏通考輯具大畧其
姓氏不/復備載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加謚太公望昭烈武成王
建廟青州周公旦追諡文憲王建廟兖州春秋委本州
長吏致祭四年祀汾陰駐蹕河中府遣官致祭縁路帝
王祠廟並加葺治令衡州葺神農廟六年詔諸州有黄
帝祠廟並加崇葺神宗元豐四年承議郎吳處厚言程
嬰公孫杵臼保全趙孤乞加封爵詔河東河北漕臣訪
[053-32b]
其祠墓並追封侯爵立祠墓側載之祀典哲宗元祐六
年詔相州商王河亶甲冡沂州顔真卿墓並載祀典髙
宗紹興元年命祠禹于越州及祠越王勾踐以范蠡配
十一年從中書舍人朱翌言晉韓厥與程嬰公孫杵臼
並享春秋之祀立祚徳廟致祭後並改封公爵升為中
祀孝宗淳熈十四年詔衡州葺炎帝陵廟
金制前代帝王三年一祭以仲春之月祭伏羲於陳州
神農於亳州軒轅於坊州少昊於兖州顓頊於開州髙
[053-33a]
辛於歸徳府陶唐於平陽府虞舜夏禹成湯於河中府
周文王武王於京兆府章宗泰和三年尚書省奏太常
寺言開元禮祭帝嚳堯舜禹湯文武漢祖祝版請御署
開寳禮羲軒顓頊帝嚳陶唐女媧成湯文武請御署自
漢髙祖以下不署勅命依期降祝版而不請署
元世祖中統四年建帝堯廟於平陽至元元年龍門禹
廟成命侍臣持香致敬有祝文十二年立伏羲女媧舜
湯等廟於河中解州洪洞趙城十五年修㑹川縣盤古
[053-33b]
皇祠祀之二十四年勅春秋二仲丙日祀帝堯廟成宗
元貞元年初命郡縣通祀三皇如宣聖釋奠禮太皥氏
以勾芒配炎帝氏以祝融配軒轅氏以風后力牧配軒
轅臣俞跗以下十人從祀兩廡有司春秋行事泰定帝
致和元年太常議祀舜禹廟合依堯祠故事毎嵗春秋
仲月上旬卜日有司蠲潔致祭官給祭物文宗天厯二
年以岐陽周公廟為書院設學官春秋釋奠周文憲王
如孔子廟儀至順元年命湯隂縣北故羑里城周文王
[053-34a]
廟有司奉祠如故事
明太祖洪武三年遣使訪先代陵寢仍命各行省具圖
以進凡七十有九禮官考其功徳昭著者凡三十有六
各製衮冕函香幣遣秘書監丞陶誼等徃修祀禮親製
祝文遣之六年帝以五帝三王及漢唐宋創業之君俱
宜於京師立廟致祭遂建厯代帝王廟於欽天山之陽
為正殿五室中一室三皇東一室五帝西一室夏禹啇
湯周文王又東一室周武王漢光武唐太宗又西一室
[053-34b]
漢髙祖唐髙祖宋太祖元世祖毎嵗春秋仲月上旬甲
日致祭已而以周文王終守臣服唐髙祖由太宗得天
下遂寢其祀增祀隋髙祖未幾復罷九年遣官省厯代
帝王陵寢禁芻牧置守陵户三嵗一𫝊制遣道士奉香
詣諸陵令有司致祭二十一年令毎嵗郊祀附祭厯代
帝王於大祀殿仍以嵗八月中旬擇日遣官祭於本廟
其春祭停之又定每三年遣祭各陵之嵗則停廟祭是
年詔以厯代名臣從祀於東西廡定風后力牧臯陶䕫
[053-35a]
龍伯夷伯益伊尹傅説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
叔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鄧禹馮異諸葛亮房𤣥齡
杜如晦李靖郭子儀李晟曹彬潘美韓世忠岳飛張浚
穆呼哩博勒呼博勒珠齊拉衮巴延凡三十七人成祖
遷都帝王廟遣南京太常寺官行禮世宗嘉靖九年罷
厯代帝王南郊從祀建厯代帝王廟於都城西嵗以仲
春秋致祭并罷南京廟祭十年春二月廟未成躬祭厯
代帝王於文華殿凡五壇丹陛東西名臣四壇禮部尚
[053-35b]
書李時言舊儀有賜福胙之文賜者自上而下之義惟
郊廟社稷宜用厯代帝王止宜云答詔可二十四年以
禮科陳棐言罷元世祖陵廟之祀及從祀穆呼哩等復
遷唐太宗與宋太祖同室凡十五帝從祀名臣三十二

  老君祠宋/ 元/ 明/
  臣/等謹按杜佑通典載老君祠附以莊列等稱為先
  賢此時代所尚義固應爾然揆之古今通誼竊以為
[053-36a]
  過至宋鄭樵撰述通志仍而弗改尤為失之今仿
  杜氏體例纂集宋以來老君祠附以莊列諸人其
  先賢名目則謹從刪削云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正月帝如亳州謁老子於太清
宫奉上太上老君混元上徳皇帝加號册寳夜漏上五
刻天書扶侍使奉天書赴太清宫二鼓帝乗玉輅駐大
次三鼓奉天書升殿行朝謁之禮相王元偓為亞獻榮
王元儼為終獻帝還大次太尉奉冊寳於玉匱纒以金
[053-36b]
繩封以金泥印以受命之寳納於醮壇石匱將作監加
石葢其上羣臣稱賀於大次
元順帝至元三年加封文始尹真人為無上太初博文
文始真君徐甲為垂元感聖慈化徳御真君庚桑子洞
靈感化超蹈混然真君文子通𤣥光暢昇元敏誘真君
列子冲虚至徳遁世逰樂真君莊子南華至極雄文宏
道真君
明世宗嘉靖時於西苑建大髙元殿奉玉皇及三清
[053-37a]

 
 
 
 
 
 
 
[053-37b]
 
 
 
 
 
 
 
欽定續通典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