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6 欽定續通典-清-嵇璜 (master)


[047-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通典卷四十七
 禮吉/
  郊天明/
明太祖洪武元年始建圜丘定郊社宗廟禮嵗必親祀
先是中書省臣李善長等奉勅撰進郊祀議略言王者
事天明事地察故冬至報天夏至報地所以順隂陽之
義也祭天于南郊之圜丘祭地于北郊之方澤所以順
[047-1b]
隂陽之位也自秦立四畤以祀白青黄赤四帝漢髙祖
復增北畤兼祀黑帝至武帝有雍五畤及渭陽五帝甘
泉太乙之祀而昊天上帝之祭則未嘗舉行魏晉以後
宗鄭元者以為天有六名嵗凡九祭宗王肅者以為天
體唯一安得有六一嵗二祭安得有九雖因革不同大
扺多參二家之説元始間王莽奏罷甘泉泰畤復長安
南北郊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親合祀天地于南郊由
漢歴唐千餘年間皆因之合祭宋元豐中議罷合祭紹
[047-2a]
聖政和間或分或合髙宗南渡以後唯用合祭之禮元
成宗始合祭天地五方帝已而立南郊専祀天泰定中
又合祭文宗至順以後唯祀昊天上帝今當遵古制分
祭天地于南北郊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大明夜
明星辰太嵗從祀太祖從其議建圜丘于鍾山之陽壇
二成上成廣七丈髙八尺一寸四出陛各九級正南廣
九尺五寸東西北廣八尺一寸下成周圍墻面縱横皆
廣五丈髙視上成陛皆九級正南廣一丈二尺五寸東
[047-2b]
西北殺五寸五分甃甎欄楯皆以琉璃為之壝去壇十
五丈髙八尺一寸四面靈星門南三門東西北各一外
垣去壝十五丈門制同神庫五楹在外垣北南向厨房
五楹在外壇東北西向庫房五楹南向宰牲房三楹天
池一又在外庫房之北執事齋舍在壇外垣之東南坊
二在外門外横甬道之東西燎壇在内壝外東南丙地
髙九尺廣七尺開上南出戸神位正壇第一成昊天上
帝南向第二成東大明星辰次之西夜明太嵗次之神
[047-3a]
版長二尺五寸以栗木為之祝版依唐制長一尺一分
廣八寸厚二分用楸梓木為之時議郊車上曰以玉飾/車考之古禮唯祀天用
之若常乗之車只宜用孔子所謂殷輅然祀天之際玉/輅或未備木輅亦未為不可參政張昶對曰木輅戎輅
也不可以祀天上曰孔子斟酌四代禮樂實為萬世之/法乗木輅何損于祭祀况祀事在誠敬不在儀文也
是年始有事于郊丘有司議配祀太祖謙讓不許二年
八月禮部尚書崔亮奏宋祥符九年議南郊壇祀天或
值雨雪則就太尉齋所望祭元經世大典載社稷壇壝
外垣之内北垣之下亦嘗建屋七間南望二壇以備風
[047-3b]
雨曰望祀堂即望祭/殿也請依此制上從之是年翰林學士
朱升等奉勅撰齋戒文大祀七日前四日戒後三日齋
上曰凡祭祀天地社稷宗廟山川等神為天下祈福宜
下令百官齋戒若自有所禱不關民事者不下令又以
致齋七日五日為期太乆人心易怠止臨祭齋戒三日
務致精専又從禮部尚書崔亮奏大祀前七日陪祀官
詣中書省受誓戒各揚其職不共其事國有常刑十一
月祀上帝于圜丘以皇考仁祖淳皇帝配時崔亮言禮
[047-4a]
運曰禮行于郊則百神受職今宜增天下神祇壇于圜
丘之東方澤之西又言郊特牲器用陶匏周禮疏外祀
用瓦今祭祀用瓷與古意合而盤盂之屬與古尚異宜
皆易以瓷惟籩用竹從之亮又奏考古省牲之儀逺神
壇二百步從之時仁祖已配南北郊而郊祀禮成後復
詣太廟恭謝亮言宜罷惟先祭三日詣太廟以配享告
詔可帝欲増郊壇從祀之神亮執奏漢唐煩凟不宜取
法乃止帝問郊祀天地拜位正中而百官朝參則班列
[047-4b]
東西何故對曰天子祭天升自午陛北向答陽之義也
祭社升自子陛南向答隂之義也若羣臣朝參當避君
上之尊故升降皆由邜陛朝班分列東西以避馳道其
郊祀儀物神位配帝位板並黄質金字從祀風雲雷雨
並赤質金字其神席上帝用龍椅龍案上施錦座褥配
位同從祀位置于案不設席其祭器上帝籩豆各十二
簠簋各二豋一爵三壇上太尊二著尊一犠尊一山罍
一皆有勺有幂壇下太尊一山罍二有幂配帝位同從
[047-5a]
祀籩豆各十簠簋各二豋一東西各設著尊二犧尊二
其禮神之玉用蒼璧幣正配位以蒼大明以紅夜明星
辰太嵗皆以白牲上帝及配帝各蒼犢一大明夜明星
辰太嵗各純色犢一酒齊正配位大尊實泛齊醴齊著
尊實盎齊犠尊實醍齊山罍實昔酒在壇上太尊實沈
齊山罍實事酒清酒在壇下從祀著尊實醴齊盎齊犧
尊實事酒籩豆之實正配位籩實以形鹽藁魚棗栗榛
菱芡鹿脯黑餅白餅糗餌粉粢豆實以韭葅醓醢菁葅
[047-5b]
鹿醢芹葅兎醢筍葅魚醢脾析葅豚拍&KR1246食糝食從祀
籩豆各十籩減糗餌粉粢豆減&KR1246食糝食其祭服奉祀
侍祠官正從一品七梁冠國公丞相貂蟬二品六梁冠
三品五梁冠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七品二梁八品
九品一梁臺官加獬廌梁數各如其品通服青羅衣其
壽革帶則有差笏以象及木其褥位拜褥用緋不用黄
道褥版位皇帝方一尺二寸厚三寸紅質青字皇太子
位方九寸厚二寸紅質青字陪祀官位並黑字白質三
[047-6a]
年二月太常少卿陳昧言按周禮天府孟冬祀司民司
禄而獻民數榖數則受而藏之盖民食皆命于天故民
數有拜受之禮今圜丘郊祀宜以戸口錢穀之籍陳于
臺下禮畢藏于内府以見拜受民數穀數于天之義從
之五月建齋宫于圜丘之西前後皆為殿左右各小殿
為庖湢之所繚以都垣垣内外為將士宿衛之所外環
以渠前為櫺星門為橋三左右及後門各一橋帝以郊
祭之牲與羣祀牲同牢芻牧不足以别祀天之敬乃因
[047-6b]
其舊地改作而加繪飾中三間以養郊祀牲左三間以
養后土牲右三間以養太廟社稷牲餘屋以養山川百
神之牲凡大祀犧牲前一月帝躬視滌養繼命羣臣更
日往視嵗以為常犧牲所建于/神樂觀之南又諭禮部尚書陶凱曰
人心操舍無常必有所警而後無所放乃命禮部鑄銅
人一髙尺有五寸手執牙簡大祀則書致齋三日中祀
則書致齋二日太常司進寘于齋所是嵗圜丘壇増風
雲雷雨從祀四年正月建郊壇于中都先是詔以臨濠/府為中都築新
[047-7a]
城門十有二立圜丘于洪武門/外方澤于左甲第門外後皆廢時翰林學士陶安奏古
者天子五冕祭天地社稷諸神各有所用請製之上以
五冕禮太繁令祭天地宗廟則服衮冕社稷等祀則服
通天冠絳紗袍餘不用三月改築圜丘上成面廣四丈
五尺髙二尺五寸下成毎面廣一丈六尺五寸髙四尺
九寸上下二成通徑七丈八尺壇至内壝墻四靣各九
丈八尺五寸内壝墻至外壝墻南十三丈九尺四寸北
十一丈東西各十一丈七尺是年太常寺引周禮及唐
[047-7b]
制與祭官擬用武官四品文官五品以上從之後定郊/祀六科
都給事中皆與/陪祀餘祭不與又定凡南北郊先期賜陪祀執事官明
衣布樂舞生各給新衣制陪祀官入壇牙牌凡天子親
祀則佩以入其制有二圓者與祭官佩之方者執事人
佩之俱藏内府遇祭則給無者不得入壇五年命諸司
各置木牌刻文其上曰國有常憲神有鍳焉祭祀則設
之又從陶凱奏凡親祀皇太子宫中居守親王戎服侍
從皇太子親王雖不陪祀一體齋戒六年復定齋戒儀
[047-8a]
凡祭天地正祭前五日午後沐浴更衣處外室次早百
官于奉天門觀誓戒牌次曰告仁祖廟退處齋宫致齋
三日七年更定内壝之内東西各三壇星辰二壇分設
于東西其次東則太嵗五嶽西則風雲雷雨五鎮内壝
之外東西各二壇東四海西四瀆次天下神祇壇東西
分設凡大祀前期四日太常卿至天下神祇壇奠告中/書丞相詣京師城隍廟發咨次日皇帝詣仁祖廟
請配享祭祀日期欽天監選擇太常寺預于十二月朔/至奉天殿具奏盖古卜法不存而擇支干之吉以代卜
也/又定大祀拜禮始迎神四拜飲福受胙四拜送神四
[047-8b]
拜共十二拜而畢又以舊儀太常司奏中嚴外辦及盥
洗升壇飲福受胙各致贊詞又凡祀俱設爵洗位滌爵
拭爵初升壇再拜祭酒唱賜福胙之類俱為煩凟悉去
之又以古人祭用香燭所以導逹隂陽以接神明無上
香之禮命凡祭祀罷上香上又謂學士詹同曰大祀終
獻方行分獻禮未當同乃與學士宋濓議以上初獻奠
玉帛將畢分獻官即行初獻禮亞獻終獻皆如之十年
秋命作大祀殿于南郊太祖感齋居隂雨覧京房灾異/之説謂分祭天地情有未安
[047-9a]
十一月冬至以殿工未成乃合祀于奉天殿親製祝文
意謂人君事天地猶父母不宜異處遂定毎嵗合祀于
孟春為永制即圜丘舊制而以屋覆之名曰大祀殿凡
十二楹中石臺設昊天上帝皇地祇座毎嵗正月中旬
擇日合祭具冕服行禮殿東西廣三十二楹正南大祀
門六楹接以步廊與殿廡通殿後天庫六楹瓦皆黄琉
璃厨庫在殿東北宰牲亭井在厨東北皆以步廊通殿
兩廡繚以圍墻南石門三洞以逹大祀門謂之内壇外
[047-9b]
周垣九里三十步石門三洞南為甬道三中神道左御
道右黄道道兩傍稍低為從官之道齋宫在外垣内西
南東向其後殿瓦易青琉璃勅太常曰古人祀天于南
郊盖以義起耳故曰南郊祀天以其陽生之月北郊祭
地以其隂生之月至隂祭之于陽月于理可疑且掃地
而祭其來甚逺盖言祀地尚實而不尚華後世執古而
不變遂使天地之享反不如人之享若使人之享亦執
古而不變則當汙尊而坏飲茹毛而飲血巢居而穴處
[047-10a]
也以今言之世果可行乎斯必不然也今命太常毎嵗
合祭天地于春首正三陽交泰之時人事之始也十二
年正月始合祀天地于南郊大祀殿太祖親作大祀文
并歌九章命魏國公徐達等分獻從祀諸神祀畢勅中
書省臣胡惟庸等曰凡有國者必以祀事為先祀事之
禮起于古先聖王其周旋上下進退奠獻莫不有儀然
儀必貴誠而人心難測至誠者少不誠者多暫誠者或
有之若措禮設儀文飾太過使禮煩人倦而神厭弗享
[047-10b]
非禮也朕周旋祀禮十有一年見其儀太煩乃以義起
更其儀式合祀社稷既祀神乃歡洽今十二年春始合天
地大祀而上下胥悦若有肸蠁答于朕心爾中書下翰林
令儒臣紀其事以彰上帝神祇之昭格是年建神樂觀
于郊壇之西設提㸃知觀/教習樂舞生二十一年三月増修南郊壇
位丹墀内疊石為臺四大明壇在東夜明壇在西星辰
壇東西各一内壝外石臺凡二十東十壇北嶽北鎮東
嶽東鎮東海太嵗帝王山川神祇四瀆西十壇北海西
[047-11a]
嶽西鎮西海中嶽中鎮風雲雷雨南嶽南鎮南海臺髙
三尺有竒周以石欄陟降為磴道臺之上琢石為山形
鑿龕以置神位壇後樹以松栢外壝東南鑿池凡二十
區冬月藏氷以供夏秋祭祀之用是年定大祀殿祭品
祭器正殿昊天上帝南向犢一豋一籩十二豆十二簠
簋各二玉用蒼璧一帛一蒼色織成郊/祀制帛四字皇地祇南向犢
一豋一籩十二豆十二簠簋各二玉用黄琮一帛一黄/色
郊祀/制帛仁祖配位在東西向犢一豋一籩十二豆十二簠
[047-11b]
簋各二玉用蒼璧一帛一蒼色郊/祀制帛共設酒尊六爵九篚
三于殿東南西向祝文案一于殿西洪熙以後改奉太/祖太宗並配正殿
增一壇加犢一酒/尊二爵三帛篚一丹墀四壇大明夜明各犢一豋一籩
十豆十簠簋各二帛一紅色禮神/制帛下同酒尊三爵三篚一星
辰二壇各犢一羊三豕三豋一鉶二籩豆各十簠簋各
二酒盞三十帛一白/色酒尊三爵三篚一壝外二十壇各
犢一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籩豆各十簠簋各二酒盞十
帝王山川四瀆風雲雷雨神祇壇酒盞各三十中嶽壇/附鍾山加酒盞十永樂以後北嶽壇増附天壽山加酒
[047-12a]
盞/十酒尊三爵三篚一帛一五嶽五鎮四海各如其方色太嵗神/祇白色山川帛二風雲雷雨帛四帝
王帛十六俱白色四凟帛四黒色中徽/加帛一永樂以後北嶽亦加帛一恵帝建文初以
太祖配南郊罷仁祖配享成祖遷都北京永樂十八年
建郊壇于正陽門南之左中為大祀殿十二楹中四楹
飾以金餘施三采正中作石臺設昊天上帝皇地祇神
座正南為大祀門繚以周垣周九里三十步規制禮儀
悉如南京惟増祀天壽山于北嶽壇十九年正月命皇
太子詣壇奉安昊天上帝后土皇地祇神主仁宗洪
[047-12b]
熙元年敕曰太祖受命上天肇興皇業太宗中興宗
社再奠寰區聖徳神功咸配天地朕崇敬祖考永惟
一心今年正月十五日大祀天地神祇奉皇祖皇考配
神仍著典章垂範萬世世宗嘉靖六年正月大祀先期
禮官以宴請帝曰郊祀慶成次日設宴乃祖宗朝故典
蓋以上帝監歆君臣歡會其禮不可廢可也今四方災
異非常方欲上下同加修省恐多費勞民可暫免一年
以見朕奉天恤民之意惟四夷使臣賜宴如故九年世
[047-13a]
宗既定明倫大典益覃思制作之事郊廟百神咸欲斟
酌古法釐正舊章乃問大學士張璁書稱燔柴祭天又
曰類于上帝孝經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
堂以配上帝以形體主宰之異言也朱子謂祭之于壇
謂之天祭之屋下謂之帝今大祀有殿是屋下之祭帝
耳未見有祭天之禮也况上帝皇地祗合祭一處亦非
専祭上帝璁言國初遵古禮分祭天地後又合祀説者
謂大祀殿下壇上屋屋即明堂壇即圜丘列聖相承亦
[047-13b]
孔子從周之意帝復諭璁二至分祀萬代不易之理今
大祀殿擬周明堂或近矣以為即圜丘實無謂也璁乃
備𫐠周禮及宋陳襄蘇軾劉安世程頤所議分合異同
以對且言祖制已定無敢輕議帝鋭欲定郊制卜之奉
先殿太祖前不吉乃問大學士翟鑾具述因革以對復
問禮部尚書李時時請少需日月博選儒臣議復古
制帝復卜之太祖不吉議且寢會給事中夏言請舉親
蠶禮帝以古者天子親耕南郊皇后親蠶北郊適與所
[047-14a]
議郊祀相表裏因令璁諭言陳郊議言乃上疏言國家
合祀天地及太祖太宗之並配諸壇之從祀舉行不于
長至而于孟春俱不應古典宜令羣臣博考詩書禮經
所載郊祀之文及漢宋諸儒匡衡劉安世朱熹等之定
論以及太祖國初分祀之舊制陛下稱制而裁定之此
中興大業也禮科給事中王汝梅等詆言非是帝切責
之乃敕禮部令羣臣各陳所見且言汝梅等舉召誥中
郊用二牛謂明言合祭天地夫用二牛者一帝一配位
[047-14b]
非天地各一牛也又或謂天地合祀乃人之事父母之
道擬之夫婦同牢此等言論䙝慢已甚又或謂郊為祀
天社稷為祭地古無北郊夫社乃祭五土之祗猶言五
方帝耳非皇地祇也社之名不同自天子以下皆得隨
所在而祭之故禮有親地之説非謂祭社即方澤祭地
也璁因録上郊祀考議一冊時詹事霍韜深非郊議且
言分祀之説惟見周禮莽賊偽書不足引據于是言復
上疏言周禮一書于祭祀為詳大宗伯以祀天神則有
[047-15a]
禋祀實柴槱燎之禮以祀地祇則有血祭薶沈疈辜之
禮大司樂冬至日地上圜丘之制則曰禮天神夏至日
澤中方丘之制則曰禮地祇天地分祀由來乆矣故宋
儒葉時之言曰郊丘分合之説當以周禮為定今議者
既以大社為祭地則南郊自不當祭皇地祇何又以分
祭為不可也合祭之説實自莽始漢之前皆主分祭而
漢之後亦間有之宋元豐一議元祐再議紹興三議皆
主合祭而卒不可移者以郊賚之費毎傾府藏故省約
[047-15b]
安簡便耳亦未嘗以分祭為非禮也今之議者往往以
太祖之制為嫌為懼然知合祭乃太祖之定制為不可
改而不知分祭固太祖之初制為可復知大祀文乃太
祖之明訓為不可背而不知存心録固太祖之著典為
可遵且皆太祖之制也從其禮之是者而已敬天法祖
無二道也周禮一書朱子以為周公輔導成王垂法後
世用意最深切何可誣以莽之偽為耶且合祭以后配
地實自莽始既偽為是書何不削去圜丘方丘之制天
[047-16a]
地神祇之祭而自為一説耶于是禮部集上羣臣所議
郊禮奏曰主分祭者都御史汪鋐等八十二人主分祭
而以慎重成憲及時未可為言者大學士張璁等八十
四人主分祭而以山川壇為方丘者尚書李瓚等二十
六人主合祭而不以分祭為非者尚書方獻夫等二百
六人無可否者英國公張崙等一百九十八人臣等祇
奉敕諭折衷衆論分祀之義合于古禮但壇壝一建工
役浩繁禮屋祭曰帝夫既稱昊天上帝則當屋祭宜仍
[047-16b]
于大祀殿専祀上帝改山川壇為地壇以専祀皇地祇
既無創建之勞行禮亦便帝復諭當遵皇祖舊制露祭
于壇分南北郊以二至日行禮言乃奏曰南郊合祀循
襲已乆朱子所謂五千六百年無人整理而陛下獨破
千古之謬一旦舉行誠可謂建諸天地而不悖者也已
而命戸禮工三部偕言等詣南郊相擇南天門外有自
然之丘僉謂舊丘地位偏東不宜襲用禮臣欲于具服
殿少南為圜丘言復奏曰圜丘祀天宜即髙敞以展對
[047-17a]
越之敬大祀殿享帝宜即清閟以盡昭事之誠二祭時
義不同則壇殿相去亦宜有所區别乞于具服殿稍南
為大祀殿而圜丘更移于前體勢峻極可與大祀殿等
制曰可于是作圜丘是年十月工成明年夏北郊及東
西郊亦以次告成而分祀之制遂定禮臣言圜丘之制
大明集禮壇上成濶五丈存心録則第一層壇濶七丈
集禮二成濶七丈存心録則第二層壇靣周圍俱濶二
丈五尺蓋集禮之二成即存心録之一層存心録之二
[047-17b]
層即集禮之一成矣臣等無所適從惟皇上裁定詔圜
丘第一層徑濶五丈九尺髙九尺二層徑十丈五尺禮/志
作九/丈三層徑二十二丈禮志作/二二丈俱髙八尺一寸地面四
方漸墊起五丈又定祭時上帝南向太祖西向俱一成
上其從祀四壇東大明西夜明次東二十八宿五星周
天星辰次西風雲雷雨俱二成各成面磚用一九七五
陽數及周圍欄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陛各九級
白石為之内壝圓墻九十七丈七尺五寸髙八尺一寸
[047-18a]
厚二尺七寸五分櫺星石門五正南三東西北各一外
壝方墻二百有四丈八尺五寸髙七尺一寸厚二尺七
寸櫺星門如前又外圍方墻為門四南曰昭亨東曰泰
元西曰廣利北曰成貞内櫺星門南門外東南砌緑磁
燎爐傍毛血池西南望燈臺長竿懸大燈外櫺星門南
門外左設具服臺東門外建神庫神厨祭器庫宰牲亭
北門外正北建泰神殿後改為皇穹宇藏上帝太祖之
神版翼以兩廡藏從祀之神版又西為鑾駕庫又西為
[047-18b]
犧牲所少北為神樂觀成貞門外為齋宫迤西為壇門
壇北舊天地壇即大祀殿也給事中夏言又疏言太祖
太宗並配父子同列稽之經㫖未能無疑臣謂周人郊
祀后稷以配天太祖足當之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
帝太宗足當之禮臣集議以為二祖配享百有餘年不
宜一旦輕改帝降敕諭欲于二至日奉太祖配南北郊
嵗首奉太宗配上帝于大祀殿大學士張璁翟鑾等言
二祖分配于義未恊且録仁宗所撰敕諭及告廟文以
[047-19a]
進帝復命集議于東閣皆以為太廟之祠列聖昭穆相
向無嫌並列况太祖太宗功徳並隆圜丘大祀殿所祀
均之為天則配天之祖不宜闕一臣等竊議南北郊及
大祀殿毎祭皆宜二祖並配帝終以並配非禮諭閣臣
講求璁等言古者郊與明堂異地故可分配今圜丘大
祀殿同兆南郊冬至禮行于報而太宗不與孟春禮行
于祈而太祖不與心實有所不安帝復報曰萬物本乎
天人本乎祖天惟一天祖亦惟一祖故大報天之祀止
[047-19b]
當以髙皇帝配文皇帝功徳豈不可配天但開天立極
本髙帝肇之耳如周之王業武王實成之而配天止以
后稷配上帝止以文王當時未聞爭辨功徳也因命寢
其議已而夏言復疏言虞夏殷周之郊惟配一祖後儒
穿鑿分郊丘為二及誤觧大易配考孝經嚴父之義以
致唐宋變古乃有二祖並侑三帝並配之事望斷自宸
𠂻依前敕㫖帝報曰禮臣前引太廟不嫌一堂夫配帝
與享先不同此説無當仍命申議大學士張璁乃言郊
[047-20a]
祀之議聖見已决獨臣不忍無言皇上信以分配之説
盡古禮乎大祀殿非明堂之位孟春祈穀又非季秋大
享之禮則未免有失于古也皇上信以並配之説非今
宜乎太祖百有餘年之神座豈忍言撤文皇百有餘年
配天之報豈忍言廢則又未免有失于今也竊以天地
分祀宜從古禮彰我皇上善繼善述之孝祖宗並配宜
從今制彰我皇上不愆不忘之心疏入帝乃責璁前後
變志非忠愛之道于是禮臣復上議南北郊雖曰祖制
[047-20b]
實今日新創請如聖諭奉太祖獨配至大祀殿則太祖
所創今乃不得侑享于中竊恐太宗之心有所未安
宜仍奉二祖並配則既復古禮又存祖制禮意人情兩
不為失疏入諭璁曰二至祀典自今日始當奉太祖獨
配孟春特名祈穀實存祖制當如仁宗之舊可委曲依
朕意行之璁對皇上議郊祀大典本乎至當可行之道
今議以圜丘方澤皆以太祖配以為皇上新制以大祀
殿祀上帝以二祖配以為祖宗舊制皆一時遷就之説
[047-21a]
非至當不易之論夫冬至報天之禮重孟春祈穀之禮
輕天與帝一也大祀殿既可以二聖並配圜丘何獨不
可用新制舊制之説臣之所不解也臣竊惟斯禮之議
本因天地不可並祭嫌于龎雜若祖宗並配原無可議
既有大祀殿又建圜丘同兆南郊益非禮制夫禮時為
大古今異宜非可一律蓋古圜丘因丘陵為之非積土
而壇方澤因陂澤為之非掘地而坎今儀文大備屋而
祀之掃地之儀安可復用或謂屋祭為帝壇祭為天臣
[047-21b]
觀思文之詩祭后稷配天而歌者也一詩之中天帝並
稱我將之詩祭文王配帝而歌者也一詩之中止稱天
而不稱帝則天之與帝原自無異臣惟今日郊祀之義
有簡易可行之道足可繼承者因南郊大祀殿以祀昊
天上帝配以二祖冬至大報天可也孟春祈穀可也萬
一雨雪屆期亦可備而成禮北郊建壇以祀皇地祇亦
以二祖配之夫天地分祀三代之彛典也不可龎雜故
臣將順皇上為之祖宗者一代之祖宗功徳俱隆並配
[047-22a]
天地當代之定制也孝子慈孫不可輕有議擬故臣不
敢將順皇上為之蓋宜于古而古宜于今而今惟求心
之安而已帝意終不可奪乃下禮部申議且責之曰祖
宗並配在禮為黷但朕所定祈穀原因曲全祖制與明
堂舉事不同依擬奉二祖並侑二至之祀奉皇祖獨配
禮儀俱從儉詳擬以聞時定南郊陳設上帝南向犢一
蒼玉一郊祀制帛十二俱青/色豋簠簋各二籩十二豆十
二蒼玉爵三酒尊三青漆團龍篚一祝案一配帝西向
[047-22b]
犢一奉先制帛一白/色豋一簠簋各二籩十二豆十二蒼
玉爵三酒尊三雲龍篚一從祀四壇俱在壇之二成大
明在東西向犢一豋一禮神制帛一赤/色簠簋各二籩十
豆十酒盞二十青瓷爵三酒尊三篚一夜明在西東向
陳設同禮神制帛一白/色星辰在東西向北上犢一羊一
豕一豋一鉶一實以/和羮簠簋各二籩十豆十酒盞三十帛
青色一赤色一黄色/一白色六黑色一青瓷爵三酒尊三篚一雲雨風
雷在西東向北上陳設同帛四青色一白色一/黄色一黑色一十一年
[047-23a]
冬至尚書言前此有事南郊風寒莫備乃采禮書天子
祀天張大次小次之説請作黄氊御幄為小次毎大祭
所司以隨值風雪則設于圜丘下帝就幄中對越而陟
降奠獻以太常執事官代之命著為令十三年二月詔
更圜丘為天壇方澤為地壇禮部尚書夏言言圜丘方
澤本法象定名未可遽易苐稱圜丘壇省牲則于名義
未恊今後冬至大報啟蟄祈穀祀天夏至祭地祝文宜
仍稱圜丘方澤其省牲及諸公事有事壇所稱天壇地
[047-23b]
壇從之十七年冬撤大祀殿十一月更上昊天上帝泰
號曰皇天上帝改泰神殿曰皇穹宇二十四年又即故
大祀殿之址建大享殿詳見明/堂篇穆宗隆慶元年禮部會
議罷祈穀及明堂大享禮圜丘方澤分祀已乆宜照例
于冬至夏至日親祭仍奉太祖髙皇帝配禮部又言郊
廟社稷諸祭太常寺先期具奏行禮止奏日不奏時以
故陪祀諸臣失期者衆請以後並奏時日從之神宗萬
厯三年十一月内閣臣張居正進郊禮圖冊曰國初建
[047-24a]
圜丘于鍾山之陽以冬至祀天建方丘于鍾山之隂以
夏至祀地洪武二年始奉仁祖淳皇帝西向配享十年
春始定合祀之制仍奉仁祖配享三十二年更奉太祖
髙皇帝配享永樂十八年北京天地壇成毎嵗仍合祀
如儀南京壇有事則遣官祭告洪熙元年奉太祖髙皇
帝太宗文皇帝同配享嘉靖九年初建圜丘于大祀殿
之南建方澤于安定門外俱止奉太祖一位配享而罷
太宗之配其大祀殿則以孟春上辛日行祈榖祭奉太
[047-24b]
祖太宗同配享十年又改以啟蟄日行祈穀禮于圜丘
仍止奉太祖一位配享十七年秋九月詔舉明堂大享
禮于大内之元極寳殿奉睿宗獻皇帝配享元極殿即/舊欽安殿
十八年春行祈穀禮于元極寳殿不奉配二十四年拆
大祀殿改建大享殿命禮部嵗用季秋奏請卜吉行大
享禮隨又命仍暫行于元極寳殿隆慶元年詔罷祈穀
大享二祭而天地則分祀如世宗所更定云謹案天地
分祀至洪武十年聖祖乃定為合祀之制毎嵗正月上
[047-25a]
辛日行禮于南郊大祀殿列聖遵行百六十餘年至世
宗皇帝始案周禮古文復分建南北郊俱壇而不屋南
郊以冬至北郊以夏至行禮而二至之外復有孟春祈
穀季秋大享嵗凡四焉隆慶改元詔廷臣議郊祀之禮
時議者並請罷祈穀大享復合祀天地于南郊先帝深
維三年無改之義獨以祈穀大享在大内行禮不便從
禮官議罷之而分祀姑仍其舊蓋亦有待云爾夫禮因
時宜本乎人情者也髙皇帝初制郊禮分祀十年矣而
[047-25b]
竟定于合享者良以古今異宜適時為順故舉以嵗首
人之始也卜以春初時之和也嵗惟一出事之節也為
屋而祭行之便也百六十餘年列聖相承莫之或易者
豈非以其至當允恊經乆而可守乎今以冬至極寒而
祼獻于星露之下夏至盛暑而駿奔于炎歊之中一嵗
之間六飛再駕以時以義斯為戾矣且成祖文皇帝再
造宇宙功同開創配享百餘年一朝而罷之于人情亦
大有不安者故世宗雖分建圜方之制而世宗以後竟
[047-26a]
不親行雖肇舉大享之禮而嵗時禋祀止于内殿是斯
禮之在當時已窒礙而難行矣况後世乎臣等愚昧竊
以為宜遵髙皇之定制率循列聖之攸行嵗惟一舉合
祀之禮而奉二祖並配斯于時義允恊于人情為順顧
郊禋禮重今且未敢輕議謹稽新舊規制禮儀而略述
其槩以俟聖明從容裁斷焉上從之案居正以萬厯三/年進新舊禮圖欲
改合祀然四年七年五月俱嘗祀地北郊固未嘗改為/合祀故神宗熹宗莊烈帝三紀始終皆書祀天特祭地
之禮不/行耳
[047-26b]
 
 
 
 
 
 
 
欽定續通典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