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6 欽定續通典-清-嵇璜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通典卷十九
 選舉三
  歴代制下明/ 考績附/
明代取士規制與元略同而專取宋朱子所定四書及
易書詩春秋禮記命題其文略仿宋經義然代古人語
氣為之體尚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直𨽻就京府
各省就布政司試曰鄉試中式者為舉人以之試禮部
[019-1b]
曰會試又中式則天子策試於廷曰廷試亦曰殿試分
一二三甲為次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授修撰榜眼探花
授編修俱賜進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賜進士同進
士出身俱得考選庶吉士子午夘酉年鄉試辰戌丑未
年會試鄉試以八月會試以二月皆初九日為第一場
又三日為第二場又三日為第三場廷試以三月朔舉
子則國子生及府州縣學生員之學成者儒士未仕官
未入流者其文行由有司申舉應之太祖初下金陵辟
[019-2a]
儒士范祖幹葉儀克婺州召儒士許元胡翰等日講經
史治道克處州徴耆儒宋濂劉基章溢葉琛至建康創
禮賢館處之甲辰三月勅中書省有能上書陳言敷宣
治道武略出衆者參軍及都督府具以閒或不能文章
許詣闕面陳其事於是州縣嵗舉賢才及武勇謀略通
曉天文之士間及兼通書律者洪武元年遣文元吉詹
同等分行天下訪求賢才三年詔曰漢唐及宋取士各
有定制然貴文學而不求徳藝前元待士甚優而權要
[019-2b]
每納奔競之人夤緣阿附輒竊仕祿其懐材抱道者恥
與並進自今年八月始特設科舉務取經明行修博通
古今名實相稱者朕将親策於廷第其髙下而官之使
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毋得與官於是舉
鄉試初場試經義二道限五百字以上四書義一道二
場論一道俱限三百字以上三場策一道限一千字以
上中式後十日復以騎射書算律五事試之各省貢額
有差直𨽻百人河南山東山西陜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廣皆四十人廣西廣東皆二十五人其才多
[019-3a]
或不及者不拘額數髙麗安南占城/國士子許於本國鄉試貢赴京師明年會試中式百
二十人帝親策試於奉天殿時以天下初定令各行省
連試三年且官多缺員舉人俱免會試得赴選至四年
乃定三年一舉六年旋令罷去而設聰明正直賢良方
正孝弟力田儒士孝㢘秀才人才耆民諸科目以徳行
為本文藝次之有司察遣京師不次擢用至十五年復
設科舉十七年禮部以定式頒行初場試四書義三道
每道二百字以上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
[019-3b]
許各減一道四書主朱子集注易主程傳朱子本義書
主蔡氏傳及古注疏詩主朱子集傳春秋主左氏公羊
榖梁及胡安國張洽傳禮記主古注疏永樂間頒四書/五經大全廢注
疏春秋亦不用張洽傳/禮記専用陳澔集説二場試論一道三百字以上判
五道詔誥表内科一道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五道俱三
百字以上未能者許減二道凡舉子巻首備書姓名年
甲籍貫三代本經前期在内赴應天府在外赴各布政
司置簿登記巻縫皆用鈐印卷尾署印卷官姓名及長
[019-4a]
條印記試之蚤入場每人以軍一人守之禁講問代冒
至昏納卷未畢者給燭三條燭盡不成者扶出其納卷
赴受卷所類送彌封所以字號編記送謄錄所謄録畢
送對讀所凡所官皆謂之外簾官對讀畢送内簾主者
同考官校閲監試官不得干預凡舉子用墨筆謂之墨
巻謄錄用硃謂之硃卷至主考復用墨筆鄉會試同先
是呉伯宗嘗以廷試第一授禮部員外郎至十八年擢
一甲丁顯等為修撰二甲馬京等為編修吳文為檢討
[019-4b]
而其餘皆觀政於諸司其在翰林承敇監等衙門者曰
庶吉士其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者仍
稱進士進士有庶吉士及觀政進士之名自此始也時
科舉薦舉並用中外大臣下至倉庫司局諸雜流皆得
舉文學才幹之士其被薦至者令又轉薦又嘗諭禮部
徴經明行修練達時務之士年六十以上者置翰林備
顧問至成祖永樂二年既授一甲三名翰林官復於第
二甲擇文學優等者五十人及善書湯流等十人俱為
[019-5a]
翰林院庶吉士而吉士遂専屬翰林翰林無不由科舉
者矣尋復命學士解縉等選曽棨以下二十八人就學
文淵閣庶吉士周忱自陳年少願學乃増為二十九人
司禮監月給筆墨紙光祿寺給朝暮饌禮部月給膏燭
鈔人三錠工部擇近第宅居之帝時至館召試五日一
休沐必使内臣隨行且給校尉騶從其後開科或不選
所選亦無定額永樂十三年選六十二人宣徳二年止/邢恭一人以其在翰林院習四夷譯書
久也孝宗時大學士徐溥言自永樂二年以來選取庶/吉士無定制今後請每科選用令新進士錄平日所作
[019-5b]
論策詩賦序記等文呈之禮部送翰林考訂擇其詞藻/文理可取者按號行取禮部以糊名卷偕閣臣出題考
試於東閣試巻與所投之文相稱即收預選每科所選/不過二十人每選所留不過三五輩将來成就必有足
賴者乃詔内間同禮吏二部考選以為永例然自嘉靖/癸未至萬厯庚辰中間有九科不選萬厯甲戌張居正
以子下第故不選崇禎甲戌丁丑亦不選凡與選者謂/之館選以翰詹官髙資深者一人課之謂之教習三年
學成優者留翰林為編修檢討/次者出為給事御史謂之㪚館又是時内閣七人非翰
林者居半纂修亦諸色參用天順二年李賢奏纂修専/選進士由是非進士不入
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閣三年北直𨽻於順天府鄉試十三年二月
行在禮部會試天下貢士三月策士於北京於國子監
[019-6a]
立題名石洪武二十一年始立石於應/天府太學至是皆在北京十四年命貴州
士子附雲南鄉試雲南郷試始於六年至是貴州亦附/焉嘉靖十四年巡按御史王杏癸貴
州去雲南道里艱險士子/附試不便乃就本省開科時會試有副榜仁宗洪熈元
年定鄉試取士額南京國子監及南直𨽻共八十名北
京國子監及北直𨽻共五十名江西五十名浙江福建
各四十五名湖廣廣東各四十名河南四川各三十五
名陜西山西山東各三十名廣西二十名雲南交阯各
十名宣徳四年増雲南五名七年定順天八十名正統/二年令不拘額五年定順天仍八十名應天百名
[019-6b]
浙江福建皆六十名江西六十五名河南廣東皆五十/名湖廣五十五名山東四川皆四十五名陜西山西皆
四十名廣西三十名雲南二十名六年増順天二十名/景泰元年又令不拘額數四年南北直𨽻各増三十五
名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廣山東各増三十名廣東四/川陜西山西廣西各増二十五名雲南増十名成化三
年又増雲南十名十年増五名𢎞治七年増雲貴共五/名嘉靖十四年定雲南四十名貴州二十五名十九年
増湖廣至九十名萬厯十三年増雲南/五名交阯初定十名尋以棄其地止會試令不過百
名其後増損不一皆臨時取㫖初會試取士無定額少
至三十二名多至四百七十二名又不分南北自洪武
丁丑考官劉三吾白信蹈所取宋琮等五十二人皆南
[019-7a]
士三月廷試擢陳䢿為第一帝怒所取之偏命侍讀張
信等覆閲䢿亦與焉帝猶怒不已親自閲卷取任伯安
等六十一人六月復廷試以韓克忠為第一皆北士也
然訖永樂間未嘗分地而取至仁宗始命楊士竒等定
取士之額南人十六北人十四後又令南北各退五卷
為中卷南取五十五卷北取三十五卷中取十卷仍百
人為率景泰初禮部請取士不分南北户給事中李侃
等謂北人拙於文辭向制分南北巻不可改禮部言鄉
[019-7b]
舉里選之法不可行矣取士若不以文考官焉據且北
方中土人才所生以古言之大聖如周孔大賢如顔曽
思孟皆非南人以今言之如靖逺伯王驥左都御史王
翺王文皆永樂間不分南北所取士今豈可預謂北無
其人乃從禮部請五年從給事中徐廷章言復分南北
中卷南卷應天及蘇松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
北卷順天山東山西河南陜西中卷四川廣西雲南貴
州及鳳陽廬州二府滁徐和三州也神宗萬厯十一年
[019-8a]
申定鄉試遣官之制初鄉試主考二人兩京用翰林同
考四人用教職而各省則先期於儒官内聘明經公正
者為之景泰二年命在京在外鄉試同考官五經用五
人三年命布按二司同巡按御史推舉見任教官年五
十以下三十以上文學㢘謹者聘充考官於是教官主
試遂為成例其後聘取或非其人監臨官又往往侵奪
其職掌世宗嘉靖七年用兵部侍郎張璁言各省皆遣
京官或進士每省二人馳往主試兩京房考亦各加科
[019-8b]
部官一員閲兩科旋罷二十五年從給事中萬虞愷言
各省鄉試精聘教官不足則聘外省推官知縣益之四
十三年又命兩京同考用京官進士易書詩各二人春
秋禮記各一人其餘仍參用教官至萬厯四年復議兩
京同考教官衰老者遣回北京取足於觀政進士及候
補甲科南京於附近知縣推官内選取至是詔定科場
事宜禮部復舉張璁之説言彼時因主考與監臨官禮
節小嫌故行之兩科而止今宜仍遣廷臣由是浙江江
[019-9a]
西福建湖廣皆用編修檢討他省用部科官而同考亦
多用甲科教職僅取一二而已會試主考二人同考八
人洪武十八年命臨期具奏於翰林内用主考二人并
同考三人餘用教職景泰五年從尚書胡濙請俱用翰
林部曹其後主考率以閣臣為正翰詹一人副之熹宗
天啟二年命大學士何宗彦朱國祚主會試嗣後主會
試皆用二輔臣以為常同考自景泰後亦漸増至武宗
正徳六年用翰林十一人科部各二人分詩經房五易
[019-9b]
書各四春秋禮記各二至是以易卷多減書之一以増
於易十四年書卷復多乃増翰林一人以補書之缺四/十
四年詩易各増一房共為二十房翰/林十二人科部各四人至明季不變舊制宗室無就試
者萬厯二十三年鄭世子載堉請宗室得儒服就試視
才器使始詔奉國中尉以下入試輔國以上爵尊不得
與繼而禮臣言封爵科目原自兩途彼既願從科目入
仕應照士子出身資格銓除從之惟不得除京朝官然
制屢定未果行至三十三年誕育元孫頒詔復及後熹
[019-10a]
宗天啟二年會試始開宗科朱慎䤰成進士從主考何
宗彦朱國祚請即授中書舍人荘烈帝崇禎四年朱統
飾成進士初選庶吉士至歴科事變𢎞治十二年大學
士李東陽少詹事程敏政主會試給事中華㫤劾敏政
鬻題與舉人唐寅徐泰乃命東陽獨主給事中林廷玉
復劾之敏政坐謫官寅泰斥遣嘉靖十六年禮臣嚴嵩
摘應天廣東試錄序語激帝怒應天主考及廣東巡按
御史俱逮問二十二年帝手批山東試錄序譏訕御史
[019-10b]
葉經及布政使以下皆得罪亦嵩所中也萬厯三十八
年會試御史孫居相劾同考官庶子湯賔尹與各房互
換闈卷皆以私韓敬故時吏部方考察因寘賔尹敬察
典四十四年會試吳江沈同和第一同和素不能文文
出第六名同里趙鳴陽手事發並論戍天啟二年中允
錢謙益主浙江試所取錢千秋卷七篇俱用大結有以
闗節訐者謙益亦自檢舉千秋論戍崇禎初謙益以禮
部侍郎與推閣臣而尚書温體仁摘千秋事訐攻謙益
[019-11a]
謙益由此罷終明世不復起事跡較異者永樂七年己
丑會試中九十五人皇太子以帝北征令送太學至九
年廷試天順七年試日舉場火死者九十餘人俱贈進
士出身改期八月會試次年三月廷試時英宗以大喪
未踰嵗御西角門策之正徳十五年以南巡未及廷試
次年世宗即位亦御西角門策之嘉靖八年帝親閱廷
試巻批奨一甲羅洪先楊名歐陽徳二甲唐順之陳束
任瀚六人大學士楊一清等遂選順之等二十人為庶
[019-11b]
吉士疏其名上請教習忽降諭云吉士之制不必選留
唐順之等一切除授吏禮二部翰林院會議以聞尚書
方獻夫遂謂順之等不必留并限翰林官員數而故事
幾廢迨十一年壬辰巳罷館選至九月復舉焉崇禎七
年舉人顔茂猷文兼五經作二十三藝知貢舉林釬以
聞詔送内簾既副榜矣命特賜進士以其名刻於試錄
第一名之前武科自洪武二十年立武學並令武臣子
弟於各直省應試三嵗武舉六嵗會試天順八年令文
[019-12a]
武官舉通兵法謀勇出衆者各省撫按三司直𨽻巡按
御史考中後兵部同總兵官於帥府試策略教場試弓
馬荅策二道騎中二矢步中二矢以上為合式中半者
次之成化十四年詔武科鄉會悉視文科例至𢎞治六
年定武舉六嵗一行先策略後弓馬不中者不許騎射
十七年復令三年一舉正徳三年兵部議上武舉條格
每文舉鄉試之年預行兩京十三省布政司有究韜略
精武藝者報所在官司軍衛送都司有司送布政司從
[019-12b]
撫按同三司分場考試無三司者從/撫按考試兩京亦送巡撫考
試中式者以次年四月初九十二十五日會試兵部第
一場校騎射人發九矢須中三矢以上二場校步射亦
發九矢須中一矢以上俱於京營将臺前較閱及期或/風雨不
便騎射/則移期於文舉場試三場荅策二道論一道凡試巻皆
彌封謄錄書中馬步箭若干送内簾詳配等第其策論
弓馬俱優為上等次弓馬稍次者次弓馬既優論策文
藻不及者俱列中等餘並黜落以俟後舉其榜張兵部
[019-13a]
前次日引見畢於中府賜會武宴嘉靖元年定各省應
武舉者巡按御史於十月考試兩京武學於兵部選取
俱送兵部次年四月會試以翰林二員為考試官給事
中部曹四員為同考官後又倣文闈南北巻例分邊方
腹裏每十名邊六腹四以為常萬厯之季科臣請設将
材武科初場試馬步箭及鎗刀劍㦸擊刺等法二場試
營陣地雷火藥戰車等法三場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
所知者言之報可而未行崇禎四年以時方需才命殿
[019-13b]
試傳臚悉如文例乃賜王來聘等及第有差武舉殿試
自此始也其任官則文歸吏部武歸兵部吏部凡四司
文選掌銓選考功掌考察其職尤要選人有三途曰進
士曰舉人貢生官生監生儒士曰吏員承差知印書算
篆書譯字通事諸雜流初授者曰聴選陞任者曰陞遷
其法每年吏部六考六選凡引選六類選六逺方選二
聴選考定陞降者雙月大選改授改降丁憂候補者單
月急選其㨂選三嵗一舉行凡陞遷必滿者若員缺應
[019-14a]
補不待滿者曰推陞内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由廷推或
奉特㫖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會同三品以上廷推太
常卿以下部推通參以下吏部於宏政門會選詹事由
内閣各衙門由各掌印在外官惟督撫廷推九卿共之
吏部主之布按員缺三品以上官會舉監司則序遷其
防邊兵備率由選擇保舉付以勅書其在外府州縣之
正佐在内大小九卿之屬員皆常選官選授遷除一切
由吏部太祖洪武中仕進多由薦舉耆儒鮑恂余詮全
[019-14b]
思誠張長年等起家為文華殿大學士儒士王本杜斆
趙民望吳源特置為四輔官兼太子賔客賢良郭有道
秀才范敏曾泰税户人才鄭沂儒士趙翥為尚書儒士
張子源張宗徳為侍郎耆儒劉堉闗賢為副都御史明
經張文通阮仲志為僉都御史人才赫從道為大理少
卿孝㢘李徳為府尹儒士吳顒為祭酒賢良欒世英徐
景昇李延中儒士張璲王㢘為布政使孝弟李好誠聶
士舉賢良蔣安素薛正言張端文學宋亮為參政儒士
[019-15a]
鄭孔麟王徳常黄桐生賢良余應舉馬衛許安范孟宗
何徳宗孫仲賢王福王清聰明張大亨金思存為參議
其以漸而躋貴顯者又無算也吏部奏薦舉當除官者
至三千七百餘人少亦至一千九百餘人南人官北北
人官南其後祇令避本省學官不避仁宗洪熈元年吏
部尚書蹇義言布按二司及府州縣官以承流宣化撫
字為職必須銓選精嚴薦舉有法方可得人請令在内
文職七品以上在外五品以上及州縣正官各舉所知
[019-15b]
賢能㢘幹堪任牧民及風憲者一人吏部考驗酌用其
所保非才或授職後闒冗卑汚連坐舉主乃定制凡遇
布按二司知府缺令三品以上京官保舉其後以知府
多由資格不稱任宣宗宣徳六年復命大臣薦舉英宗
正統元年詔京官三品以上舉堪任御史者四品及侍
從言官舉堪任知縣者各一人二年大學士楊士竒言
宣徳七年以前藩臬二司及府州縣正官惟吏部所舉
權衡獨擅聞見不廣未盡得人乃勅大臣保舉得人遂
[019-16a]
多間有一二非才葢緣舉主審察不至或徇私不公所
致昔唐太宗命在京三品以上舉郡守縣令遂致斗米
三錢之效近來有等京官無人舉保造為謗語欲隳良
法伏望仍遵先帝勅㫖行其所舉之人籍記舉主後有
犯贓必正舉主之罪詔從之十二年給事中余忭復言
方面郡守有缺吏部當奏諸上裁尚書王直等以方面
郡守由保舉陞用者多稱職未可擅更詔從直等言而
仍採忭疏許言官指劾自宣徳三年況鍾趙豫等以薦
[019-16b]
擢守蘇松諸府賜勅行事十年用郭濟姚文等為知府
亦如之其所奏保者郎中員外御史及司務行人寺副
皆與不依常調也部曹及御史由堂上官薦引類能其
官帝又慮諸臣以連坐故畏不舉嘗語大學士楊溥全
才甚難一言之薦亦豈能保其終身欲得賢才當厚教
養時吏治稱極盛焉英宗遵行舊典然日久生弊所舉
或僚屬門下親舊私比方面官方正謝荘等由保舉得
罪而無人保舉之御史知府往往九年不遷景泰三年
[019-17a]
詔罷職文官無贓犯而才學可用者聴在京四品以上
在外撫按方面及府州縣正官薦用孝宗𢎞治六年詔
各撫按及布按二司遇府州縣官才行俱優者無分舉
貢吏員出身一體保舉五品以上果有才徳出衆者開
報吏部奏請定奪初太祖嘗御奉天門選官且諭毋拘
資格選人或即授侍郎進士監生與辟薦者互用給事
御史亦初授陞遷各半永宣後漸循資格而臺省尚多
初授至是資格始拘舉貢雖與進士並稱正途而軒輊
[019-17b]
逈異故有是詔嘉靖四十四年詔各撫按於所屬中不/論舉貢進士但有賢能一體保舉隆慶
三年掌吏部大學士髙拱言國初進士舉人並用乃後/進士偏重而舉人甚輕至於今極矣宜破拘攣之見以
開功名之路凡自授官以後惟考政績不必問其出身/吏部自行體訪茍係賢能即一體陞取各撫按官一體
保薦毋有輕重詔嘉納之/然勢已積重不能復返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吏部尚
書嚴訥請令本年朝覲官各舉所屬府佐以下治行卓
異者如國初馮堅以典史擢都御史王興宗以直㕔擢
布政司故事超擢一二以鼔其志從之穆宗隆慶四年
令於諸部寺屬及南京科道各省藩臬中有志行共推
[019-18a]
者遇京堂缺每嵗間擢數人從大學士陳/以勤請也神宗萬厯二
十二年吏部尚書孫丕揚患中人請託乃行掣籖法初/選
人常用拈&KR0848尚書李戴擬/行此法報可至是始行凡大選急選聴選人自掣一
時誦為至公而銓政自此一變明制給事中御史謂之
科道洪武至天順成化間進士舉貢監生皆得選補其
選擢者推官知縣而外或由學官其後監生及新科進
士皆不得與或庶吉士改授或取内外科目出身三年
考滿者内則兩京五部主事中行評博國子監博士助
[019-18b]
教等外則推官知縣自推知入者謂之行取其有特薦
則俸雖未滿亦得與焉嘉靖萬厯間嘗令部曹不許改
科道復亦間行之京官惟進士得與考選推知行取則
舉貢皆與天下守令進士十三舉貢十七推知行取則
進士十九舉貢纔十一又率有臺無省多南少北嘉靖
間嘗令監生與選旋罷不行其考選之例優者授給事
中次者御史又次者以部曹用雖臨時考試而先期有
訪單出於九卿臺省諸臣之手往往據以為髙下崇禎
[019-19a]
二年考選畢吏部以中書二人訪單互異上請帝責以
推諉不悟訪單之非也武臣除授内則中左右前後五
府留守司外則各都司各衛所及三宣六慰流官八等
都督及同知僉事都指揮使同知僉事正副留守世官
九等指揮使及同知僉事衛所鎮撫正副千户百户試
百户直省都指揮使二十一留守司二衛九十一守禦
屯田羣牧千户所二百十一及苗蠻土司皆聴兵部武
選司選凡大選曰色目曰狀貌曰才行曰封贈曰襲䕃
[019-19b]
其途有四曰世職曰武舉曰行伍曰納級任子之制明
初文武官自正從一品至正七品子孫許廕一人其廕
由正從五品以至流外之上中下三等以次逓降大槩
與元制同而旁廕降等及補試之法亦略如之武官爵
至六品其職死者襲老疾者替世久而絶以旁支繼之
凡襲職子弟年二十者比試初試不中受職署事食半
俸二年再試中者食全俸仍不中者謫為軍永樂以後
在京三品以上滿考著績方得請廕遇國家有大典禮
[019-20a]
如登極奉徵號冊/后建儲併皇子生屢有加恩亦率皆勲戚及政府大臣
得之而陣亡克敵及卒於王事者或以功廕或以難廕
例皆錄用其子孫終明之世不變也孝宗時廕子未仕
亡殁許其補廕若應得廕子恩而身故許其子孫自陳
其有子而願廕其兄弟子者聴後又漸減其制焉正徳/八年
定制補廕只許一人已補而又故者毋得再補萬厯/十一年詔凡廕子未仕而故年逺親盡者毋得補廕
慶五年詔凡以廕入監後中科目者仍令補廕又先由
錄廕國子生後以軍功改授錦衣衛千百户者許以嫡
[019-20b]
次子孫補之葢明時文武二廕文廕如國子生中書舍
人尚寶丞光祿丞通政知事大理評事之類大抵文臣
三品以上子孫為之武廕則勲戚之家與閫帥及文臣
有軍功者其廕如錦衣各衛千百户指揮僉事同知及
都指揮僉事之類或世襲或一世二世皆酌其功之小
大請㫖裁定無常制若夫貂璫子弟濫膺勲爵是則明
之亂政不足述也
  考績
[019-21a]
唐自肅宗後考課混淆内外悉考中上徳宗貞元五年
趙宗儒領考功事入中上者纔五十人六年以刺史縣
令弊在數更令以四考為限七年令縣令四考無替者
竢五考又諸司朝官須據每年功過行能比類格文以
定陞降凡考第不得槩申中上憲宗元和二年中書門
下奏請京常參官五品以上前資見任俱量定考數於
中書置具員簿以序内外庶官應諸州刺史次赤府少
尹次赤令諸陵令五府司馬及東宫官除左右庶子王
[019-21b]
府官四品已下並請五考其臺官先定月數令丞侍御
史滿十三月殿中侍御史滿十八月監察御史依前二
十五月與轉三省官並三考外餘官並四考外其文武
官四品以下並三考量改尚書省四品已上餘文武官
三品已上不限此例有進改臨時奏聴進止其權知官
至兩考與正授未經正授不得用權知官資改轉其緣
官闕需人及緣事須移者不在常格敘遷之限諸道及
諸使副使行軍司馬判官參謀掌書記支使推官巡官
[019-22a]
等有勅充職掌帶檢校五品以上官及臺省官三考與
改轉餘官四考十五年正月穆宗即位考功員外郎李
渤請考宰相蕭俛段文昌崔植翰林學士杜元穎等中
下李絳張惟素李益等諫幸驪山鄭覃等陳畋游宜考
上下會渤墜馬請急馮宿判考功以三品上為清望官
嵗進名聴内考舊事非有司所得與渤議遂廢宣宗大
中五年吏部奏刺史縣令凡尋常賦税判斷户口差科
及修整廨館開通道路之類不合計課惟開田招户辨
[019-22b]
獄雪寃及新制置之事任其錄由申上又近年刺史自
錄課績申省務衒者張皇其事謙退者緘黙不言今請
並委本道觀察使定考錄申又州府申官人覆得冤獄
書殊考者其元推官多不懲殿或當書下考至時又不
提舉今請書殊考日並書元推官下考如以為屈任經
㢘使及臺省陳論其官人殿犯官長斷於書考日與下
考如至時不舉本判官當書下考省司校其所犯如與
令式相符便申奏候勅並各牒州府又諸州府申奏每
[019-23a]
書兩考三考前課績以冀褒升省司檢勘不精便有僥
倖今後不得更申前績又諸州府所申考解皆不指言
善最或漫稱考秩或廣説門資今後如有此色請令降
其考第從前應得考之人並給考牒為據又近年考牒
或一人而數處請給或數年後方請今後得殊考及上
考人省司於勅下後便據人數給與
後唐明宗初兩班考績皆以恪勤匪懈清慎明著為辭
祠部郎中王承弁請明書考課以示勸懲而卒未果行
[019-23b]
時内外文武臣寮每嵗有司定考将相俱用御筆黜陟
下中書門下商行廢帝清泰二年定令錄參軍一年依
限征科了絶者加階二年與試銜三年與服色攝令三
年内總及限予真本判官一年加階二年改試銜三年
轉官本曹官省限内征了與試銜轉官諸節級三年内
總了賞三十千
晉髙祖天福二年勅朝臣中以才特除外任秩滿無遺
闕者将來擬官之時在外一任同在朝一任昇進其就
[019-24a]
便自求外職及非特任者不在此限出帝時以經費尚
多公私重困令諸州帳籍錢榖徴科一季一奏兩年賦
税及限聴三周年為滿三年皆得辦事即與遷陟如或
纔到任所課績不前亦即罷替
漢隠帝乾祐二年令諸州府長吏隨户勸蒔桑棗小户/十本
至二十本中户三十四/十大户五十至一百受代時批於厯子省司據為考
課又以外州解由虚増農户税額無添葢有拆居耕種
各立户名或是避税逃移併未歸業今後解由内將本
[019-24b]
處添出户口與合徴税賦開坐
周以前皆以三十月為三考至世宗顯徳五年勅自後
授官並以三周年為限閏月不在其内尚書考功奏言
當司所書校内外六品以下赴選官員考第今後以一
周年校成一考三考滿後未有替人在任更一年與成
四考次日俱不/在計限逐年須具到任月日自前課績第二考
不得叠計其末考須具得替年月日比類升降諸司諸
色流内出身人逐年於六月初一日後投狀所司省司
[019-25a]
據狀却牒本司簡勘九月前較奏須畢有公事出外及
在職功過俱須牒報考功不得有妨逐年書較
宋太祖置審官院考課中外職事受代京朝官引對磨
勘葢復序進之制其後稍立法文臣五年武臣七年曽
犯贓罪則文臣七年武臣十年治平三年九月詔待制
以上六嵗至諌議大夫止京朝官四嵗至前行郎中止
少卿監以七十員為額於是始有止法元豐四年中書
擬定磨勘轉官諫議大夫待制以上自通直郎至大中
[019-25b]
大夫三年大中大夫以上進士八年餘十年承務郎以
上至朝請大夫進士八年餘十年崇寧四年改朝請大
夫至中散大夫七年中大夫非兩制不得轉大中大夫
紹興四年修立承務以上四年即轉奉直朝議中散中
奉中大夫者七年紹興八年添/入中大夫諸朝議奉直大夫并特
恩人以八十員為額餘如舊法武臣大使臣修武郎至
武徳大夫五年武功大夫七年轉遥郡刺史以後十年
至遥郡防禦使止而止法尤為嚴宻矣進納人至從義
[019-26a]
郎止吏職非泛補授至訓武郎止樞宻院人亦至訓武
郎止三省人至朝請大夫止已出官不得轉中大夫内
侍至武功郎止駙馬都尉至承宣使止而醫官不過和
安大夫太史局不過春官大夫横行非戰功不得除授
至選人七階以考第資歴無過犯或有勞績者逓遷謂
之循資若磨勘應格自令錄以上及六考者皆改著作
佐郎無出身及十考者改大理寺丞其有功賞者減一
考若未該磨勘循格至支使及八考者有出身人改太
[019-26b]
子中允餘改太子中舍其四色判官及九考以上者改
秘書丞無出身人止殿中丞十二考以上改太常博士
仁宗時以考第改官者猥多遂詔用帥守通判監司保
舉以嵗改百員為額元豐稍鐫改官之額觀察判官以
上改奉議郎無出身人改通直郎掌書記改通直郎支
使以下一例改宣徳郎初文武常參官各以曹務閒劇
為月限考滿即遷太祖謂非循名責實之道會監門衛
將軍魏仁滌等以治市征有羡詔並増秩因罷嵗月敘
[019-27a]
遷之制非有勞者勿進秩建隆三年定州縣官損户口
一分以上者降考令尉任内無盜者書上考後又令廨
舍倉庫損壊者殿一選完葺而不煩民力者減一選太
宗即位詔諸道漕臣㢘訪官吏能否為三等臨事簡慢/為下職務
粗治為中治/狀尤異為上端拱三年令户部侍郎王沔等磨勘京朝
官吏部侍郎張宏等磨勘幕職州縣官樞宻院都承㫖
趙鎔等磨勘三班唐制以考功郎中專主考課宋初特
重其事嘗命清望官兼任之至是典益重焉明年立審
[019-27b]
官院考課院以翰林學士錢若水樞宻直學士劉昌言
同知審官院事判流内銓翰林學士蘇易簡虞部員外
郎知制誥王旦同知考課院事真宗景徳四年始令京
朝官及三年磨勘後方得遷官仁宗時凡選人遷京官
引對當與者帝必省察當否嘗令選人私罪如衙謝弗
至對揚失儀皆弗聴磨勘慶厯三年自朝官至郎中少
卿須清望官五人保任乃得遷范仲淹/等請之後言者以適長
奔競乃止至和初承平日久職業因循賈黯判流内銓
[019-28a]
稍以風義整救推官桑澤官益州三年不知文死代還/當遷投牒自陳人莫肯為作文書澤始
發喪以不得家問為解喪除求勘黯謂三年不與其父/通即非匿喪猶之不孝澤遂廢歸不齒晉州推官李亢
初以貲進有私罪引去匿所得官以白衣應舉及/第積十嵗當勘乃自首初事黯以罔冒坐罷之至英
宗治平二年黯復言磨勘選人未引對者至二百五十
餘人皆由薦吏嵗限定員濫舉充數明年乃詔嵗舉京
官以三分率之一分復以蔡抗言罷知雜御史觀察使
以上嵗得舉官法先是自發運使至知州歸考課院専
以監司所第為據至考監司則總其甄别部吏副以採
[019-28b]
訪才行為課悉書中等無所髙下神宗即位凡職皆課
凡課責實監司所上守臣不占等者展年降資其治状
優異者増秩賜金帛以璽書奨勵若監司以上則命御
史中丞侍御史考校又詔考課縣令以斷獄平允賦入
不擾均役止盜勸課農桑賑恤饑窮導修水利户籍増
衍整治簿書為最而參用徳義清謹公平勤恪為善參
定上中下等能否尤殊絶者别立優劣二等嵗上其状
以昭賞罰其入優劣者賞罰尤峻髙宗南遷禮部員外
[019-29a]
郎舒清國言諸道郡縣頃罹兵燬請以户口増否别考
守令知通考縣令監司考知州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
下/會考功較優劣孝宗興隆初著對用之令凡恩例減
磨勘者須對一年實歴乾道二年廷臣言國朝盛時以
審官院考京朝官考課院考幕職州縣官皆中書或兩
制臣僚校其能否以施賞罰熈寧中始罷之自此州縣
之吏不復知有殿最雖有批書徒為文具若身為侍從
幷批書俱亡矣望遵故事監司郡守朝辭日别給御前
[019-29b]
厯子如薦賢才幾人若為治錢榖若為理獄訟興某利
除某害每考令當職官吏從實批書代還詔執事考覈
其風績有聞者増秩無状者罰之寧宗時以郡國按刺
多徇私情乃倣舊制於御史臺别立考課一司以刺舉
多者為中無刺舉為下嵗終各以能否之實上聞以昭
升黜度宗咸淳三年酌覈舊制凡文武官公勤㢘恪又
職事修舉為上公勤㢘恪有一長為中既無㢘聲又多
謬政為下御史臺總帥閫監司監司總守倅守倅總州
[019-30a]
縣屬官戎司及屯司軍大壘則總之制司無制司則併
各郡總管鈐轄並總於帥司或以逐路所部州縣分𨽻
轉運提舉提刑三司守倅月一考州縣屬官監司會所
𨽻守倅制司㑹戎司軍壘遵照舊制互用文移會其兵
甲獄訟金榖之數及各司屬官書擬公事拘𣙜錢物招
軍備器之數次月置冊各申御史臺至半年類考三年
定為三等中者無所賞罰上者或轉官或減磨勘下者
降官展磨勘
[019-30b]
遼聖宗統和九年詔諸道察貪酷十二年詔州縣長吏
有才能無過者減一資考太平六年詔南北諸部㢘察
州縣及錫林美稜之官不治者罷之又詔大小職官有
貪殘虐民者立罷之終身不錄其不㢘直雖處重任即
代之能清勤自勵者在卑位亦聴薦拔興宗時詔東京
留守察官吏㢘幹清强者以聞又詔諸職事官以禮受
代及以罪去者置籍
金制凡内外官所歴資考及更代之期去就之故秩滿
[019-31a]
備陳於解由吏部據定能否又撮解由之要於銓擬讀
之謂之銓頭又會歴任銓頭書於行止簿其簿以姓為/類書各人所
歴資考/功過其犯公私罪贓汙者謂之犯選格以㢘察升者
為㢘升東北沿邊州郡升者為邊升其常調制正七品
兩任升六品六品三任升從五品從五品兩任升正五
品正五品三任升刺史凡内外官皆以三十月為考隨
朝官以三十月為任升職一等章宗時定制正七品已
上皆兩任而後陞明昌四年以前制有職官已帶三品
[019-31b]
者不許告遷迺定制已帶三品散官實歴五十月從有
司照勘格前進官一階格後為始再算宣宗貞祐三年
詔河北山東等路及平涼慶陽臨洮府涇邠秦鞏徳順
諸州經兵四品以下職事官並以二十月為滿興定元
年制鄜坊丹州四品以下州縣官視環慶例自熈宗天
春三年令温都思忠㢘問諸路得㢘吏杜遵晦以下百
二十四人各進一階罷貪吏張軫以下二十一人皇統
以後常遣朝官㢘察官吏章宗泰和元年十月命監察
[019-32a]
御史分四路巡行每路女直漢人各一人同往宣宗貞
祐二年臣僚請依大定舊制以監察御史及審錄官分
詣諸道考覈庶幾使人自勵興定初以縣令或非材監
察御史一過不能備知遂令每嵗遣御史巡察仍别選
官巡訪以行黜陟之政并定監察御史失察法哀宗至
大元年設司農司自卿而下迭出巡察吏治凡職官㢘
能及汙濫不職各第三等黜陟㢘能官第一等進官一
階升一等其次約量注授汙濫官第一等殿三年降二
[019-32b]
等次二年又次一年皆降一等明安穆昆㢘能者第一
等遷兩官其次遷一官汙濫者第一等決杖百罷去擇
其兄弟代之次杖八十又次杖七十皆令復職佛寧決
則罷去永不補差凡功酬虧永之制諸提㸃院務官三
十月遷一官周嵗為滿取無虧月日用之大定四年定
制一任内虧一分以上降五人二分以上降十人三分
以上降十五人若有増羡則依此升遷其升降不盡之
數於後任充折二十一年以舊例監當官責決並得赴
[019-33a]
調而不顧㢘恥者不以刑罰為畏迺命虧永及一酬以
上依格追官殿一年外虧永不及酬者亦殿一年二十
九年罷年遷之法更定制比永課増及一酬遷一官兩
酬遷兩官如虧課則削亦如之各兩官止又罷使司小
都監與使副一體論増虧及餘前升降不盡之數後任
充折之制泰和元年制犯選虧永者右職漢人至宣武
将軍從五品女直至廣威将軍正五品方注縣令又女
直至武義從六漢人諸色人至武略從六皆注諸司兩
[019-33b]
除一差至明威方注丞簿宣宗貞祐三年制虧永犯選
者遷至宣武注諸司至懐逺從四下方注丞薄至安逺
從四上注下令初世宗嘗諭宰臣曰今天下州縣闕員
朕欲不限資歴何以徧知其能欲遣使㢘問又慮擾民
而未得其真若辟舉法久則生弊不如選人暗察明㢘
如其相同始與升黜又諭曰凡在官若不為隨朝職任
便不能離常調宜驗入仕名項或㢘等第用之若不稱
職即與外除又諭隨朝之官自計歴一考則得某職兩
[019-34a]
考則得某職第務因循碌碌而已自今外路官公勤者
始與内除茍簡者不須滿任即以本品出之至明昌三
年上以老病不任職及不堪親民者舊由隨路提刑司
察實即改除他路他路覆察若實勿復注親民之職因
問考課法可行否尚書右丞劉瑋曰考課之法綜覈名
實今提刑司體察㢘能贓濫以行賞罰亦其意也若别
議設法恐涉太煩又問唐時何如瑋對以四善二十七
最泰和中遂酌唐制定為四善十七最頒行之四善曰
[019-34b]
徳義有聞曰清慎明著曰公平可稱曰勤恪匪懈十七
最曰禮樂興行肅清所部為政教之最曰賦役均平田
野加闢為牧民之最曰決斷不渝予奪當理為判事之
最曰鈐束吏卒姦盜不滋為督領之最曰按簿分明評
擬均當為檢校之最以上謂縣令丞簿警巡/使副錄事司候判官曰詳讞合
宜咨執當理為幕職之最曰盜賊消弭使人安静為巡
捕之最曰明於出納物無損失為倉庫之最曰訓導有
方生徒充業為學官之最曰檢察有方行旅無滯為闗
[019-35a]
津之最曰提防堅固備禦無虞為河防之最曰出納明
敏數無濫失為監督之最曰禁察禁囚慎重無怨為獄
官之最曰物價得實姦濫不行為市司之最謂市/令曰戎
器完肅扞守有方為邊防之最謂正副隊/将鎮防官曰議獄得情
處斷公平為法官之最曰差役均平盜賊止息為軍職
之最謂都軍/軍轄凡縣令以下三最以上有四善或三善者
為上升一等三最以上有二善者為中減兩資歴三最
以上有一善為下減一資歴節度判官防禦判官軍判
[019-35b]
以下一最而四善或三善為上減一資歴一最而二善
為中升為榜首一最而一善為下升本等首宣宗興定
元年以六事考舉縣令一田野闢二户口増三賦役平
四盜賊息五軍民和六詞訟簡六事俱備為上等升職
一等兼四事者中等減二資歴其次為下等減一資歴
否則罷降平常者依本格
元初中原略定事多草創東平行臺所統五十餘城州
縣官或自将校或起民伍多昧從政甚以掊克聚斂為
[019-36a]
能太祖乃命宋子貞為右司郎中仿前代觀察采訪之
制立糾察官吏程式黜貪惰奨㢘勤至元元年令官吏
員數計月日以考殿最凡理算論日月遷轉憑散官内
任以三十月為滿外任以三嵗為滿錢榖典守以二嵗
為滿而理考通以三十月為則内任官率一考升一等
十五月進一階京官率一考視外任減一資外任官或
一考進一階或兩考升一等或三考升二等四品則内
外考通理前任少則後任足之或前任多則後任累之
[019-36b]
一考及二十七月兩考及五十四月三考及八十一月
以上遇升則借升而補以後任十年以三十月遷轉太
速六十月太遲乃定三嵗一遷十九年定職官迴降之
制江淮官已受宣勅資品例陞二等遷去者依舊於江
淮任用考滿者並免迴降不及考者例存一等有出身
未入流品受宣者任迴三品擬同六品四品同七品五
品同正八品受勅者六品同從八品七品八品同九品
九品同提領案牘巡檢無出身及白身人受宣者三品
[019-37a]
同七品四品同八品五品同正九品受勅者六品同從
九品七品八品同提領案牘巡檢九品擬院務監當官
已上有資品人員再於接連福建兩廣溪洞州郡任用
擬陞一等兩廣福建别議陞轉是嵗又定内外官三年
為考滿任滿始許遷敘二十八年更定隨朝以三十月
為滿在外以三周嵗為滿錢榖官以得代為滿吏員以
九十月日出職是嵗改提刑按察司為肅政㢘訪司每
道仍設官八員除二使留司以總制一道餘六人分臨
[019-37b]
所部凡民事錢榖官吏奸弊一切委之俟嵗終省臺遣
官考其政效武宗至大二年令州縣正官以九年為任
三年令考功印厯給親民長吏嵗終監治官驗其行蹟
書而上之㢘訪御史臺尚書吏部考校以為升黜先是
至元十九年集賢直學士程鉅夫奏國朝建御史臺有
考課之目而未得其要乞照前朝體例應諸道府州司
縣下至曹掾等各給出身印紙厯子一卷書本人姓名
出身於其前俾各處長吏聨銜状保書其歴任月日功
[019-38a]
過於後秩滿有司詳視而差其殿最則賢否一覽而知
是秋始頒行之仁宗皇慶元年臺臣言比年㢘訪司多
不悉心奉職宜令監察御史檢覈名實黜升之制可時
御史中丞郝天挺言國初論最在内須三十月在外須
三周嵗比者省院臺部之臣久者一二嵗少者三五月
甚有旬日遷易者奔走往來之不暇何暇宣布參理乞
今惟大臣可急闕選授其餘内外大小官屬必候任滿
考績方許選調庶免朝除夕改啟倖長奸之弊從之文
[019-38b]
宗天厯二年中書省臣言比年朝官多不久於其職或
數月改遷於典制不類且治績無從考驗請如舊制勅
除風憲官外其餘朝官不許二十月内選調
明制有考滿考察考滿者論一身所歴之俸有上中下
三等曰稱職曰平常曰不稱職三年給田曰初考六年
曰再考九年曰通考依職掌事例考覈升降諸部寺所
屬初止署職必考滿始實授外官率逓考以待覈凡府
以十五萬石以上州七萬石以上縣三萬石以上或親
[019-39a]
臨王府都布按三司并有軍馬守禦路當驛道邊方衝
要供給處為繁其田糧不及僻静處為簡繁簡或不相
當則許互調謂之調繁調簡在京諸司俱從繁例太祖
洪武十四年制在京六部五品以下聴本衙門正官察
驗行能勤怠其四品以上及一切近侍官與御史并太
醫院欽天監王府官不在常選者任滿黜陟取自上裁
十六年凡京官考覈俱/由其長開具送部覈考其直𨽻有司首領官及屬官亦
從本司正官考覈任滿從監察御史覈考各布政司首
[019-39b]
領官俱從按察司考覈其茶馬鹽馬鹽運鹽課提舉司
軍職首領官俱從布政司考覈仍送按察司覆考其布
政司四品以上按察司鹽運司五品以上任滿黜陟取
自上裁内外入流幷雜職官九年任滿給由赴吏部考
覈依例黜陟有殊勲異能超邁等倫者取自上裁又以
事之繁簡與歴官之殿最參覈等第以為升降考察者
通天下内外官計之其目有八曰貪曰酷曰浮躁曰不
及曰老曰病曰罷曰不謹京官自四品以上自陳候上
[019-40a]
裁外五品以下分致仕老/病降調浮躁/不及閒住罷不/謹為民貪/酷
有差具冊奏請謂之京察初五品以下官十年一考孝
宗𢎞治十四年從南京吏部尚書林瀚言六年一察察
以己亥嵗大臣既自陳定去留而居官有遺行者給事
御史得糾劾謂之拾遺所攻擊無獲免者後至嘉靖十/七年始禁之
外官凡州縣以月計上之府府上下其考以嵗計上之
布政司至三嵗撫按通核所屬官事状造冊報送麗以
八法亦以致仕降調閑住為民為差謂之大計計處者
[019-40b]
不復敘用定為永制自洪武五年勅考課有司必書農
桑學校之績六年二月令御史臺御史及各道按察司
察舉有司官有無過犯奏報黜陟考察之始也十年七
月遣御史巡按州縣設巡按之始也十一年三月命吏
部課朝覲官殿最朝覲考覈之始也入覲官吏部第為/三等稱職而無過
者為上賜坐而宴有過而稱職者為中宴而不坐有過/而不稱職者為下不預宴序立於門宴者出然後退至
十八年帝令稱職者升平常者復職不稱職/者降貪汙者付法司罪之闒茸者免為民成祖永樂
二年九月命自今御史巡行察吏毋得摭拾人言賢否
[019-41a]
皆具實蹟以聞仁宗即位以御史巡察外官奉命者不
能無私諭吏部尚書嚴加戒飭並命考察布按二司官
不職者降為縣官憲宗朝吏科給事中王瑞等言三載
黜陟朝廷所以勵庶官之典今天下諸司除土官外無
慮九千餘處諸司官除隂陽醫僧道外無慮千萬餘員
吏部於各官之賢否在布按二司則據撫按掲帖在諸
司則參布按等官掲帖上之詢訪雖出公心下之奏報
多任私意或假公市恩或乗機償怨毁譽失真賢否失
[019-41b]
實其他弊端不一而足乞諭吏部榜示各官凡掲帖所
報失實者連坐或有當黜而留者許本處撫按論奏有
當黜而妄訴者亦罪之命俱如所言武宗正徳十四年
以吏部侍郎張綵請不時考察京官時六年京察之令
已久然有以初即位而考察有以災異而考察至考察
科道則或以輔臣去位而及其黨者惟嘉靖三十五年
輔臣李本掌吏部以尚書李/黙治獄故悉取部寺九卿自尚書至
尚寶丞及六科十三道分别去留葢帝以星變欲除舊
[019-42a]
布新而嚴嵩以此伸恩怨也吏部嘗上言舊制在外有
司官員九年考滿稱職者給與應得誥勅至正統十四
年凡外官曽經撫按官保舉政績果有卓異不拘三六
年考滿先與應得誥勅旌異葢九年封贈所以待常流
三六年先得旌異所以優異等國家之制未為不備但
舊例薦舉官員必須轉行巡按御史覈實方與奏請文
移往返動經嵗月以致恩典稽遲人不知勸夫在外官
員職在臨民比之京官勤勞數倍顯揚之願人情所同
[019-42b]
第近年保舉每病冗濫請今後撫按官薦舉所屬應旌
異官員務遵正統間例将本人任内卓異政績明白開
奏不許濫及通候各官考滿到部察訪相同即與比照
京官事理按月類題免其再行移核穆宗隆慶四年掌
吏部事大學士髙拱言數十年來考察澄汰之數大較
不相上下以是襲為故常其數既足雖有不肖姑置弗
論其數不足雖無其人强索以充其稱為不肖者又多
苛求隠細茍應故事而大奸大惡或有所不問又考察
[019-43a]
半嵗前撫按論劾俱不題覆夫為不善者方其未露猶
或有僥倖之心少存顧忌若其既露明知必去則将無
所不至矣而乃留之半嵗民何以堪自今撫按官凡有
糾劾疏既具即革任聴處疏下即覆其去者如考察例
不得復用其留者檄到乃覆至考察懲汰必大奸惡一
切隠細勿論斥去不肖從其多寡惟求至當毋襲故常
又言外官才力不及者不徒曰調用而必曰酌量調用
原無定議然部院考察與撫院論劾概以不及則銓補
[019-43b]
之日無所適從尚得遷就其間自今方面有司有才不
宜於地者當移其地不易其官署曰調簡僻有官不稱
其才者雖易其官當仍其品署曰調簡散亦有操守未
壊性氣稍偏尚有他長可錄年勞當敘者署曰降級或
才力不宜有司文學猶堪造士者署曰改教四者皆麗
不及之條者也至於先以調簡再考不及者即從罷斥
置罷軟之下詔俱從之明於察典最重其責貪官尤深
故每遇恩詔凡冠帶閒住致仕為民復冠帶者必曰不
[019-44a]
係朝覲考察嘉靖元年下詔迺除此語𢎞正以來士大
夫㢘恥自重以掛察典為終身之玷萬厯時閣臣有所
徇庇間留一二以撓察典至三十九年二月御史徐兆
魁以顧憲成貽葉向髙孫丕揚書盛稱鳳陽巡撫李三
才㢘直遂劾東林黨人隂持計典時尚書孫丕揚既劾
罷御史金明時主事秦聚奎而侍郎王圖復考罷祭酒
湯賔尹宣城/人諭徳顧天埈崑山/人其黨力攻圖圖遂引去
黨局既成互相報復至國亡乃已武臣考察軍政自成
[019-44b]
化二年定五年一行之制以現任掌印帶俸差操及初
襲官一體考核十三年令兩京通考以為常五府大臣
及錦衣衛堂上官自陳候㫖直省總兵官如之在内五
府所屬幷直省衛所官悉由巡視官及部官注送在外
都司衛所官由撫按造冊繳部副參以下千户以上由
都布按三司察注送府咨部考舉題奏錦永衛管戎務
者倍加嚴考南北鎮撫咨之各衛所及地方守禦并各
都司𨽻巡撫者例同惟管漕運者不與考
[019-45a]
 
 
 
 
 
 
 
 
[019-45b]
 
 
 
 
 
 
 
欽定續通典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