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6 欽定續通典-清-嵇璜 (master)


[092-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續通典卷九十二
 兵
  臣/等謹案杜佑作兵典其序以西漢之重兵在京
  師為得宜東漢至唐之藩翰力盛為失䇿洵為切
  中事理然于兵之本計則尚未悉也夫古聖人之
  重兵也久矣周禮大司馬中春教振旅遂以蒐田
  中夏教茇舎遂以苗田中秋教治兵遂以獮田中
[092-1b]
  冬教大閱遂以狩田他若五射以教國子五物以
  詢衆庶罔不以兵事為兢兢若是者何哉用戒不
  虞無時可緩也後世以治兵為好武以田獵為禽
  荒以宴安為得體以簡閱為故事軍政日弛而國
  遂以弱矣宋初有禁兵廂兵鄉兵番兵神宗之時
  更有保甲兵非不多也然而將驕卒惰臨陣輒潰
  者外有稽簡之名内無訓練之實失本計也遼金
  及元皆以兵立國故兵勢最為雄健明初改元舊
[092-2a]
  制自京師達於郡縣皆設立衛所在外則統之都
  司在内則統于五軍都督府復有上十二衛為天
  子親軍亦自成一代之制然往往當其盛也兵將
  相習内外相維故用之而有效及其衰也教閱不
  明行伍虚耗而國事遂不可問亦在本計之得失
  而已杜典為卷十有五為目百四十有竒其於兵
  事畧備矣然古今異宜兵機尤甚今之所續頗有
  損益其事則自唐迄明代凡兵家之論説名將之
[092-2b]
  事跡皆採擇焉若前典以孫子為綱故諸目之前
  悉冠以孫子兵法今不復重録惟徴引諸書以符
  前典分門之本意至其分門中間有詞義畧同者
  今則合併之以免繁複云
 第一叙兵/立軍 收衆/論將 選擇附/搜才附
 第二法制/ 雜教令附/
 第三料敵制勝知敵十五形帥十過附/ 騐虚聲 無實 敵降審察 察而後動/
 第四間諜臨不信間諜附政行師先在量力不可窮/兵 敵易將 軍 不一必敗 軍無政令
[092-3a]
   敗/ 推誠/ 示信/ 示義/
 第五撫士降明賞罰招行賞安衆志分賞取敵軍行/賞招 示惠 降 軍師 堅必勝 將
   驕敗師敵屢勝驕不備可敗感軍行自表異致/敗 行衆悲恐則敗 聲 人附 守則有
   餘/ 守拒法附/
 第六示弱在示怯攻示緩/示形 彼而 于此 聲言擊東其實擊西示/示無備設伏取之
   强/ 敵軍攻城久不下師老擊之/
 第七佯敗引退取之設引退設伏取之/敵破之 引退 伏潛兵襲其營 聲言退誘/設伏引敵
   鬬襲其營退設伏引敵鬬敗之附路示退乗懈/掩襲 敵 追奔 縱敵退於歸 設伏取之
[092-3b]
   掩誘敵進于歸路設伏取之附/ 襲 甘言厚幣乗懈擊之 兵機務速/
 第八避鋭鋭堅壁持久候隙破之/戰挫 敵飢以持久弊之 堅壁挫鋭其不/因敵飢乗 弊
   而取之/攻敗之 因敵三鼓氣衰敗之不致敵力疲夾/陣久疲致敗 出其 意 擊其不
   備/ 攻其不整/ 先設備而勝/
 第九以逸待勞軍師不襲逺追餌敵取勝抽受敵餌/取敗附 勝擄掠被 襲多敗 軍 乗
   敵抽軍襲破之附軍卑辭怠敵取之/和因懈敗之 兩 相對取背破之 稱降及/兩軍相
   對繼遣軍助即勝至兵多力有餘宜分軍相繼/ 我寡敵衆自逺 乗疲敗之 挑戰 敵處
   髙勿攻/衆 敵黨急之則合緩之則離/ 假託安/
[092-4a]
 第十行軍下營審擇其地要鄉導水下營斥堠并防/捍及分布陣 先據 地及 草 識水泉隔
   山取水越山度險附/ 據倉廩/
 第十一攻其必救必軍師伐國若中路城大兵多湏/下方過 攻其易 毋貪其易附 輕易
   致敗之乗敵亂而取之分分敵勢破之勢審敵/勢破 附 布陣大勢 易敗 惜軍 力
   少分軍必敗/
 第十二按地形知勝負則自戰其地則敗/ 塞險則勝否 敗 死地勿攻 據險隘/總論其
   地形附乗勵士决戰之衆寡勢百相懸勵士攻/其師 卒初鋭用 激怒其衆
 第十三圍敵勿周絶圍師量無外援緩攻取火攻城/戰具附 糧道及輺重 火攻 兵附
[092-4b]
   火火獸附乗火禽附/ 攻附 風取勝 火盜附水火弩附戰禦/水攻 平及水 具
   附軍敵半渉水擊必勝/水 絶下流敗之 軍行渡水附/ 禦敵/
 第十四因機設權/心計 多方誤之/ 先攻其心/ 奪敵/
 第十五敵無固志可取之而歸師勿遏設防遁附逐/大陣動則亂因乗 敗之 先 伏乗勢
   敵敗之取乗勝推乗勢先聲後實風散衆候因/敵懼遂 之 人事破災異 雲氣 雜
   占/
  叙兵
唐李筌太白隂經曰兵之興也有形有神旗幟金鼓依
[092-5a]
於形智謀計事依於神戰勝攻取形之事而用在神虚
實變化神之功而用在形觀形不見其神不知其事是
以曳柴揚塵形其衆也减竈滅火形其寡也勇而無剛
嘗敵而速去之形其退也斥山澤之險無所不致形其
進也油幕布帔冠諸樹株形其强也偃旗卧鼓寂若無
人形其弱也故曰兵形象陶人之埏土鳬氏之冶金為
方為圓或鼎或鐘土金無常性因功以為名戰陣無常
勢因敵以為形形不因神不能為變化神不因敵不能
[092-5b]
為智謀
宋時禁兵繁冗更戍絡繹天下困於供億蘇軾因應詔
獻䇿論之一曰定軍制二曰練軍實其畧曰郡縣之土
兵可以漸訓則禁兵可以漸省苟禁兵漸省而以其資
糧益優郡縣之土兵則彼固已戴上之恩而願効其力
又何遽不如禁兵邪如此則内無屯聚仰給之費而外
無遷徙供億之勞矣又曰自今以往民之願為兵者皆
三十以下則收限以十年而除其籍如此則縣官常無
[092-6a]
老弱之兵而民不任戰者不至於無罪而死謂見屠/及餌敵
年之中有始至者有既久者有將去者有當代者新故
雜居而教之則緩急可以無憂矣許洞虎鈐經曰古法
曰散地無戰散地者境内地土也士卒顧家其意未専
不可戰也輕地則止入敵地尚淺士卒意未堅不可以
進敵當自堅其心也争地則無攻山谷險隘之口以弱
勝强以少擊衆之地也交地則無絶俱可進退之地不
可以兵絶之衝地則合交有路往來我可以結交于諸
[092-6b]
侯也重地則掠深入敵境士卒意已堅固可以掠取財
物圍地則謀士卒困於險隘鬬則兵弱持久則糧食乏
絶則當用謀以免難死地則戰前有髙山後有大水糧
食乏絶進退守備皆無所利當此祇得死戰也洞曰此
八者古人用八地之法若地協于用則用之不協于用
則反之反之謂何曰若敵衆深入吾境營壁不完芻糧
寡少守且不利詎可以散地而不戰乎在我當以必戰
為約怯退示以必死擒獲示以必賞令立告諸吏士將
[092-7a]
戰之際後顧者斬之臨敵而身不定目數移者斬之有
憂色者偃蹇者相視而動目者遺弓刀器械者金鼓不
應節者皆斬之獲一首級者亦厚賞之如是則有散地
之用矣入敵地尚淺險則據而挑夷則守而應慮士卒
心不固當擇左右前後皆險絶無生路肅部伍嚴節制
使人人欲自戰是則有輕地之用矣山谷險隘敵人先
得以控搤我勢我當屯師為大營廣陣務攻具露其氣
機狀如不宻俾敵見之欲敵備在前隂出精鋭敢死者循
[092-7b]
間道或扼其糧運或𢷬絶其後凡間道必多險阻或有
崇巖峭壁之地則為懸梯竹索以陟降之或有深淵絶
澗則為&KR0902缶渡之敵覺内撓則自營陣中出精兵為應
内外夾攻有争地之用矣道路相錯我可以往彼可以
來利設伏進戰佯北俟逐北過半則舉號發伏衝擊之
反佯北之師以應有交地之用矣頓泊之地逕達四而
當選腹心勁勇者各將步騎以扼四衝人數隨多少使
之雖無交應有衝地之用矣致兵敵境凡屬守備者順
[092-8a]
則安之否則夷之資食所獲必付吏士内以悦師人外
絶敵所恃豈直深入然後用掠乎如是則有掠非止重
地之用矣大兵將動先料其强弱觀其雲氣察地勢順
逆審人心向背而後舉焉兵法曰䇿之而知得失之計
候之而知動静之理故得失之道利在先知謀勝於未
勝慎失於未失者善有死地之圍始謀於軍者必有後
機之困矣設能反後機而達先知必無圍地之患矣髙
山大澤險阻峭壁沮洳谿逕斷無可生之道此智士用
[092-8b]
謀之秋也當出其不意以衝敵動而後擊之竒兵奔衝
或利用燧馬燧牛如田單揚班之類是也或候夜昏詐
為號直奔衝敵師混服飾軍伍辨認之類是也如止死
戰以為期苟敵兵益壯我後不繼則李陵有弓折矢盡
之困矣戰極力弊當自隕陷能竭智用謀萬變不極則
無死地之憂矣孫子曰戰貴地利然則地利不可不用
也但臨時觀其用何如耳兵貴以變設不能以變用兵
雖得地利無益也學兵用武率以古法為執焉與膠柱
[092-9a]
鼓瑟無異耳未見決中者也兵家之利利在變通之機
觀其逆順夫興師之際先探敵將才不才設若敵將不
能以兵法使衆惟以勇敢為己任我則順古法以待之
也或敵將善用古法我則逆古法以待之也夫用兵之
竒莫竒於設伏設伏之竒莫竒於新智新智者非不師
古也師古而反之爾古人料敵以其始來戰陣未合先
以賤而勇者挑之觀其號令旗鼔之整與亂士馬之强
弱營陣之偏正行伍之齊肅散亂言語之喧譁緘黙以
[092-9b]
定勝負焉是以古法曰若其衆喧旗亂其卒自行自止
其兵或縱或横其逐北恐不及見利恐不得如此者將
必無謀雖衆可獲矣洞曰如古人以此取功茍敵人料
我當順其所料伏兵待之以詐示之俟彼出師則發伏
兵攻之古法曰杖而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
不進者勞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旗動者亂也吏怨者倦
也懸瓶不及其舎者窮㓂也淳淳翕翕徐與人言者失
其衆也數顧者失其羣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洞曰如
[092-10a]
古人以此料敵今則不然當擇精鋭吏士分而伏於衝
要使其勞倦傷殘者如飢渴失羣之狀或數揺動其旗
或數驚擾其衆使吏士喧譁應人所料茍出師襲我則
潛發所伏出其不意擊之古法曰敵始來到行陣未定
可擊也跋涉長道後行未息可擊也行坂涉險半隠半
出可擊也涉水半渡可擊也險道狹路可擊也旌旗亂
動可擊也陣數動移可擊也洞曰在我則不然如以行
陣未定四靣可設伏也長道後行未息中可設伏也行
[092-10b]
坂半隠半出長林大谷可設伏也涉水半渡崖㟁坡坂
可設伏也狹路險道旌旗亂動陣數動移前後可設伏
也如或敵人敗走我師未敢逐之防有伏也古法曰鳥
起者伏也衆樹動者來也此未必果伏與來也慮為疑
兵也已奔遁令老弱者動其衆樹及驚鳥起之類是也
又曰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此亦大兵
已潛遁恐後人逐者設為此疑也是以兵法如車也載
其物則車也及有車之用則東西南北者由人也故兵
[092-11a]
法不可執而用之也
金章宗嘗謂宰臣曰人有以八陣圖來上者其圖果何
如朕嘗觀宋白所集武經具載攻守之法亦多難行右
丞相清臣曰兵書一定之法難以應變本朝行兵惟用
正竒二軍臨敵制變以正為竒以竒為正故無往不克
帝曰自古用兵亦不出竒正二法且學古兵法如學奕
棋未能自得於心欲用舊陣勢以接敵疎矣敵所應與
舊勢異則必不可支第武經所述雖難遵行然知之猶
[092-11b]
愈於不知耳
  收衆
唐李抱真領昭義軍留後宻揣山東道有變上黨且當
兵衝是時承戰鬭之後土瘠賦重人民益貧困無以養
軍乃籍户丁男三選其一有材力者免其租徭給弓矢
令之曰農之隙則分曹角射嵗終吾當㑹試及期按簿
而試之以示賞罰復命之如初比三年皆善射抱真曰
軍可用矣於是舉部内之鄉丁得成卒二萬不仰衣食
[092-12a]
於官府而倉庫益實乃繕甲兵為戰具遂雄視山東天
下稱昭義步軍冠諸軍又馬燧帥河東以兵力單弱募
厮役得數千人悉補騎士教之戰數月成精卒居一年
得兵二萬造鎧必短長三制稱士為衣以便進趨為戰
車冒以狻猊象列㦸於後行以載兵止則為陣器用完
鋭威震北方
宋种世衡守環州初至青澗嘗課吏民射以銀為射的
中者與之或争徭役優重亦使之射射中者得優處有
[092-12b]
過失射中輒釋之或因中否而予奪其所事人人自勵
皆精於射由是數年敵不敢近環境又張浚曉諭民間
招軍一百人與補下班祗應招軍二百人與補進武校
尉招軍三百人與補承信郎以上各有差等令不兩月
軍致數萬
遼太祖天贊元年以户口滋繁糾轄疎逺分北達寧額
為二部立兩節度以統之三年西征党項等國俘獲不
可勝紀四年又親征渤海天顯元年滅渤海國地方五
[092-13a]
千里兵數十萬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盡有其衆自此
益强大莫之能禦
金舊無鐵景祖時鄰國有以甲胄來鬻者必傾貲厚價
以與貿易亦令昆弟族人皆售之得鐵既多因之以修
弓矢備器械諸部來附者衆景祖収而團練之兵勢於
是漸振矣至穆宗將伐蕭哈里募兵得千餘人女直兵
未嘗滿千至是太祖勇氣百倍曰有此甲兵何事不可
圖也
[092-13b]
元星濟奉詔守江州時江州已陷賊據池陽號百萬太
平官軍止有三百人衆皆欲走星濟曰畏賊而逃非勇
也坐而待攻非智也汝等皆有妻子財物縱逃其可免
乎乃貸富人錢募人為兵一日得三千人軍聲大振遂
復池州
  選擇附
唐郭子儀率朔方兵破史思明於藁城南攻趙郡擒賊
四千還常山思明更以衆數萬尾軍子儀選騎五百更
[092-14a]
出挑之三日賊引去乗之再破於沙河又李愬募死士
三千人為突將自教之
五代周世宗即位既敗北漢兵於髙平謀肅軍政謂侍
臣曰凡兵務精不務多今以農夫百未能當甲士一奈
何浚民之膏澤養此無用之人乎且健懦不分衆何所
勸乃命大簡諸軍精鋭者升之上軍羸者斥去之詔募
天下壯士咸詣闕選其尤者為殿前諸班其騎步諸軍
各命將帥選士由是士卒精强所向皆捷
[092-14b]
宋韓世忠與岳飛並置背嵬軍皆勇鷙絶倫者故俱能
以少擊衆又淮東制置使許國檄趙葵曰兵不能集集
不能精奈何葵曰請視兩路之兵别其精鋭君侯留二
萬於帳前敵不敢動矣國曰不若集淮兵來閱而君董
之既足示衆亦可選鋭葵曰有兵之郡必當衝要守將
豈肯空壁以從制使命耶必將力争於朝分留自衛一
得朝命必匿其强壯遣老弱以備數本欲選鋭適得其
鈍本欲示衆適示單弱徒啟敵心不聴卒敗
[092-15a]
遼凡舉兵皇帝親㸃將校又選勲戚大臣充行營兵馬
都統副都統都監各一人又選諸軍兵馬尤精鋭者三
萬人為䕶駕軍又選驍勇三千人為先鋒軍又選剽悍
百人以上為逺探欄子軍故兵無不善戰者
金選弩手之制先以營造尺度杖其長六尺立之謂之
等杖取身與杖等能踏弩至三石鋪弦解索登踏閑習
射六箭皆上垜内二箭中貼者又選親軍取身長五尺
五寸善騎射者明安穆昆以名上兵部移㸃檢司宣徽
[092-15b]
院試補之
明韓雍計峒賊最强方設䇿進𠞰新㑹縣丞陶魯自請
征雍曰所將幾何而辦曰三百人足矣曰何少也曰魯
猶以為多兵貴精請任選擇雍從之魯乃標約式令曰
有力能舉百鈞矢射二百步者来三軍之士十五萬人
比於式者二百五十人曰未也復募數日始定魯乃為
别將日操練陣法椎牛犒軍甘苦共之士争願為死率
以先登大破賊又蜀盜藍鄢叛僉事馬昊佐治兵甫至
[092-16a]
閱所部曰將不知兵若何求勝擇驍勇才力千人分四
隊隊立長㑹賊來逼城昊夜出百騎舉砲擊賊賊營亂
自蹈藉昊悉兵從後乗之斬首四千級再前遇賊賊方
陣於左而伏兵於右為應昊以正兵當左乃身與百騎
直𢷬伏賊驚潰趍左左陣亦潰遂合兵縱擊火其柵大
破之
  立軍
唐髙祖初起開大將軍府得兵二十萬武徳初始置軍
[092-16b]
府以驃騎車騎兩將軍府領之析闗中為十二道曰萬
年道長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道華州道寧州道岐
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涇州道宜州道皆置府三年更
以萬年道為参旗軍長安道為鼓旗軍富平道為元戈
軍醴泉道為井鉞軍同州道為羽林軍華州道為騎官
軍寧州道為折威軍岐州道為平道軍豳州道為招遥
軍西麟州道為苑遊軍涇州道為天紀軍宜州道為天
節軍軍置將副各一人以督耕戰以車騎府統之六年
[092-17a]
廢十二軍改驃騎曰統軍車騎曰别將居嵗餘十二軍
復而軍置將軍一人軍有坊置主一人以檢察户口勸
課農桑太宗貞觀十年更號統軍為折衝都尉别將為
果毅都尉諸府總曰折衝府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
十四皆有名號而闗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隸諸衛凡
府三等兵千二百人為上千人為中八百人為下府置
折衝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長史兵曹别將
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為團團有校尉五十人
[092-17b]
為隊隊有正十人為火火有長凡民年二十為兵六十
而免其能騎而射者為越騎其餘為步兵武騎排䂎手
步射其隸於衛也左右衛皆領六十府諸衛領五十至
四十其餘以隸東宫六率凡發府兵皆下符契州刺史
與折衝勘契乃發若全府發則折衝都尉以下皆行不
盡則果毅行少則别將行凡當宿衛者畨上兵部以逺
近給畨五百里為五畨千里七畨一千五百里八畨二
千里十畨外為十二畨皆以月上若簡留直衛者五百
[092-18a]
里為七畨千里八畨二千里十畨外為十二畨亦月上
案三代以下軍制唐府兵為最善杜典於立軍/下雖附今制一門而府兵之制未詳今補纂
宋立禁軍廂軍分隸殿前侍衛總管司而籍藏樞宻院
凡召募廩給訓練屯戍選補之政皆樞宻院掌之禁軍
者天子之衛兵也以守京師備征戍總於殿前侍衛二
司其尤親近扈從者號班直殿前侍衛二司各閱所掌
兵揀其驍勇升為上軍老弱怯懦置剰員以處之廂軍
者諸州之鎮兵也建隆初詔選州兵壯勇者悉部送京
[092-18b]
師以備禁衛餘留本城以給役使又選彊壯卒定為兵
様分送諸道召募教習俟其精練即送闕下復立更戍
法分遣禁旅戍守邊城使往來道路以習勤苦均勞佚
自是將不得専其兵而士卒不至於驕惰矣
遼太祖以徳哷部受禪析本部為五院六院統以皇族
而親衛缺然乃立鄂爾多法分州縣籍户丁以建宫衛
宏義宫騎軍六千長寧宫騎軍五千永興宫騎軍五千
積慶宫騎軍八千延昌宫騎軍二千彰愍宫騎軍一萬
[092-19a]
崇徳宫騎軍一萬興聖宫騎軍五千延慶宫騎軍一萬
太和宫騎軍一萬五千永昌宫騎軍一萬敦睦宫騎軍
五千文忠王府騎軍一萬十二宫一府自上京至南京
總要之地各置提轄司重地每宫皆置内地一二而已
入則居守出則扈從有兵事則五京二州各提轄司傳
檄而集不待調發州縣部族十萬騎軍已立具矣民年
十五以上五十以下𨽻兵籍毎正軍一名馬三匹打草
穀守營鋪家丁各一人人鐵甲九事馬韀轡馬甲皮鐵
[092-19b]
視其力弓四箭四百長短槍&KR0008&KR0008斧鉞小旗鎚錐火刀
石馬盂粆一斗粆袋搭&KR0008傘各一縻馬繩二百尺皆自

金初諸部之民無他徭役壯者皆兵平居則佃漁射獵
習為勞事有警則下令部内及遣使詣諸貝勒徴兵凡
步騎之仗糗皆取備焉其部長曰貝勒行兵則稱曰明
安穆昆從其多寡以為號明安者千夫長也穆昆者百
夫長也穆昆之副曰冨埒琿士卒之副從曰伊勒希太
[092-20a]
祖收國二年以兵二千五百破耶律色實始命以三百
户為穆昆穆昆十為明安繼而諸部來降率用明安穆
昆之名以授其首領而部伍其人出河之戰兵始滿萬
而遼莫敵矣及來流鴨水鐵驪布古徳之民皆附東京
既平山西繼定内收遼漢之降卒外籍部族之健士以
北部百三十户為一穆昆諸州漢人六十五户為一穆
昆親信之臣並領所部為明安世宗以上京地廣而腴
出府庫錢以濟行資牛蓄遷率璸一明安和囉噶二明
[092-20b]
安二十四穆昆以實之多易置河北山東所屯之舊括
民地而為之業户頒牛而使之耕畜甲兵而為之備乃
大重其權授諸王以明安之號或新置者特賜之名制
其奢靡禁其飲酒習其騎射儲其糧糒其備至嚴也
元世祖立五衛以總宿衛諸軍衛設親軍都指揮使外
則萬户之下置總管千户之下置總把百户之下置彈
壓立樞宻院以統之初有䝉古軍特黙齊軍蒙古軍皆
國人特黙齊軍則諸部族也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十以
[092-21a]
下盡簽為兵十人為一牌設牌頭上馬則備戰鬬下馬
則屯聚牧養孩幼稍長又籍之曰漸丁軍既平中原發
民為卒是為漢軍限年二十以上者充其繼得宋兵號
新附軍又有遼東之乣軍契丹軍女直軍雲南之寸白
軍福建之畬軍則皆不出戍他方者盖鄉兵也又有以
技名者曰砲軍弩軍水手軍應募而集者曰達爾罕軍
明初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外統之都司内統於
五軍都督府而上十二衛為天子親軍者不與焉征伐
[092-21b]
則命將充總兵官調衛所軍領之既旋則將上所佩印
官軍各回衛所京軍設三大營一曰五軍一曰三千一
曰神機居常五軍肄營陣三千肄巡哨神機肄火器大
駕征行則大營居中五營分駐步内騎外騎外為神機
神機外為長圍周二十里樵採其中自成祖至宣宗皆
以京營制勝焉景帝時兵部尚書于謙建議以三大營
各為教令臨期調撥兵將不相習乃請於諸營選勝兵
十萬分十營團練每營都督一號頭官一都指揮二把
[092-22a]
總十領隊一百管隊二百於三營提督中推一人充總
兵官以兵部尚書或都御史一人為提督出征即令原
都督等統領之
  論將
唐李勣統兵與李靖合攻突厥勣曰頡利得度磧保九
姓卒難以定若約齎薄之不戰可縳矣靖從之率衆夜
發勣先勒兵屯磧口頡利奔不能度遂降太宗曰煬帝
不擇人守邊築長城以勞中國我用勣守并突厥不敢
[092-22b]
南賢於長城逺矣又太宗征遼薛仁貴著白衣自標幟
持㦸腰鞬兩弓所向披靡敵遂奔潰帝召仁貴曰舊將
皆老欲擢驍勇付閫外莫如卿者吾不喜得遼東喜得
虓將遷右領軍中郎將後以罪除名未幾拜代州都督
率兵擊突厥突厥問唐將為誰曰薛仁貴突厥曰薛將
軍流象州死矣安得復生仁貴脱兠鍪見之突厥相視
失色皆下馬羅拜
宋范仲淹知延州先是詔分邊兵令諸將領之㓂至則
[092-23a]
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將不擇人以官為序致敗之道也
於是大閱州兵得萬八千人分六將領之日夜訓練分
番禦敵元昊聞之相戒勿犯
金宗弼再伐江南以酈瓊素知南方山川險易召至軍
計事瓊從容語同列曰瓊嘗從大軍南伐每見元帥
國王親臨陣督戰矢石交集而王指麾三軍意氣自若
用兵制勝皆與孫吴合可謂命世雄材矣至於親冒鋒
鏑進不避難將士視之孰敢愛死宜其所向無前日闢
[092-23b]
國千里也江南諸帥才能不及中人每當用兵必身居
數百里外謂之持重或督召軍旅易置將校僅以一介
之士持虚文諭之謂之調發制敵決勝委之偏禆是以
智者解體愚者喪師幸一小捷則露布飛馳增加俘級
以為己功斂怨將士縱或親臨亦必先遁何能整軍而
經武耶衆以為確論
明章溢侍太祖因問征閩諸將對曰湯和由海道進胡
廷瑞自江西入此可必勝然閩中尤服李文忠威信若
[092-24a]
令文忠由浦城取建寧此尤萬全計也太祖喜立詔文
忠督師閩中
  搜才附
唐李筌太白隂經曰有深沉謀慮出人意表者名曰智
囊之士有辭縱理横飛箝捭闔能移人之性奪人之心
者名曰説辯之士有得敵國君臣門閭請謁之情者名
曰間諜之士有知山泉水井次舎道路迂直者名曰鄉
導之士有制造五兵攻守利器竒變譎詭者名曰伎巧
[092-24b]
之士有引五石之弓矢貫重鎧戈矛劍鉞便於利用陸
搏犀兕水攫黿鼉跳身捕敵搴旗摭鼓者名曰猛毅之
士有立乗奔馬左右超忽踰越城堡出入廬舎而無形
迹者名曰趫捷之士有往返三百里不及夕者名曰疾
足之士有力負三百六十斤行五十步者名曰巨力之
士有步五行運三式多言天道詭説隂陽者名曰伎術
之士
宋許洞虎鈐經曰今之取人率求其多學而舎其偏技
[092-25a]
非良術也兵家所利隨其短長用之也精鋭者使鬭果
敢者使攻沉毅而性執者使據阻險輕捷者使誘敵剛
愎者使當鋒利口喋喋者使用間善竊者使盜號探敵
惡言者使揚毁詈罵竒才異識者使預談論深識大度
者使安衆志倔强多力者使斬闢榛莽善隨地形結搆
者使度樹營栅諳山澤髙下水泉之利者使詳地形妖
言詐辭善張皇鬼神推衍天命者使揚聲惑衆以動敵
心善擇地勢平險知往來細大之蹊路者使通儲糧竒
[092-25b]
辭偉辯能駕虚矜大者使奮振威徳耳目聰明善探敵
情者使伺候奸偽敏才健筆者使主牋檄明七曜休咎
者為厯數之士善占風雲氣候者為候風氣之士曉六
壬遁甲者為選日之士善蓍龜者為卜筮之士人醫須
二十以上以兵數增之獸醫亦如人醫之數大將軍推
通材者與之参議可否故我大衆之内無棄人焉人無
所棄斯動則有功矣
明金幼孜北征録曰正兵之外復收諸色材技分為二
[092-26a]
十八將一辭説將招善游談辯説者充一間諜將招善
探聴事務者充一鄉導將招曾厯内外道路者充一伏
兵將招善搜伏隱路者充一營寨將招善辨形驗勢者
充一聴望將招耳聾目瞽者充聾者専於望/瞽者専於聴一偷刼將
招善攻營襲寨者充一潛身將招善無火夜行者充一
輕捷將招善上竿立索者充一樓閣將招善縁牆上壁
者充一窟穴將招善穿窟穴者充一烟火將招善飛烟
走炮者充一毒藥將招善修合藥餌者充一醫人將招
[092-26b]
善醫人病者充一醫馬將招善醫馬病者充一波濤將
招善弄潮泛水者充一洋海將招識海道者充一風雲
將招善辨風驗雲者充一孤虚將招善鑽龜揲易六壬
太乙者充一遊獵將招善羅弋禽獸籠檻教使者充一
鋒刄將招善煉鋼團鐵者充一觔角將招善製弓弩者
充一皮革將招善薰皮雙線者充一樓櫓將招善斤斧
繩墨者充一油漆將招善煎油髹漆者充一機杼將招
善機織錦羅者充一丹青將招善揮染繪畫者充一機
[092-27a]
巧將招善雕鐫裝塑者充二十八將各置隊伍教以本
色材伎兼習武藝戰鬬案龍韜太公曰凡舉兵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
授職各處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紀綱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腹心一人主贊謀應卒揆天消變
總攬計謀保全民命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决嫌疑定可否天文三人主司星厯
候風氣推時日考符騐校災異知天心去就之機地理/三人主軍行止形勢利害消息逺近險易水涸山阻不
失地利兵法九人主講論異同行事成敗簡練兵器刺/舉非法通糧四人主度飲食備蓄積通糧道致五榖令
三軍不困乏奮威四人主擇才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伏旗鼔三人主伏旗鼓明耳目詭符印謬號令
闇忽往來出入若神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難修溝塹治/壁壘以備守禦通才二人主拾遺補過應對賔客論議
[092-27b]
談語消患解結權士三人主行竒譎設殊異非人所議/行無窮之變耳月七人主往來聴言觀變覽四方之事
軍中之情爪牙五人主揚威武激勵三軍使冒難攻鋭/無所疑慮羽翼四人主揚名譽震逺方動四境以弱敵
心遊士八人主伺奸候變開闔人情觀敵之意以為間/諜術士二人主為譎詐依託鬼神以惑衆心方士三人
主百藥以治金瘡以痊萬病法筭二人主㑹計三軍營/壘糧食財用出入太公之霝才如此使非旁搜博採何
由備用哉搜才之法談兵家多言之者而其月/莫詳於太白隂經虎鈐經北征録故備載之
 
 
欽定續通興卷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