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l0015 欽定歷代職官表-清-永瑢 (master)


[071-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歴代職官表卷六十五
  世爵世職表
[071-2a]


[071-3a]
   表之下其不以侯稱者無所附麗則不入表漢
   魏之闗内侯亭侯及縣鄉等侯名為侯而位在
   子男下則改從附列唯晉以後之縣侯在伯子
   男上故别著之唐勲官在輕車都尉上者有上
   柱國柱國上䕶軍䕶軍在騎都尉下者有驍騎
   尉飛騎尉在雲騎尉下者有武騎尉皆今制所
   無故不著㤙騎尉為
  聖朝特設列古所未著謹缺其沿革而仍繫於表
[071-3b]
   以誌令典焉
[071-4a]
  世爵世職
 國朝定制
世爵世職之等有九曰公曰侯曰伯曰子視一品曰男
視二品曰輕車都尉視三品曰騎都尉視四品曰雲騎
尉視五品曰恩騎尉視七品自公至輕車都尉又各有
三等授爵自雲騎尉始雲騎尉襲一次加一雲騎尉則/合為騎都尉襲二次再加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
襲三次再加為三等輕車都尉襲四次二等輕車都尉/襲五次一等輕車都尉襲六次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
騎尉襲七次三等男襲八次二等男襲九次一等男襲/十次一等男兼一雲騎尉襲十一次三等子襲十二次
[071-4b]
二等子襲十三次一等子襲十四次一等子兼一雲騎/尉襲十五次三等伯襲十六次二等伯襲十七次一等
伯襲十八次一等伯兼一雲騎尉襲十九次三等侯襲/二十次二等侯襲二十一次一等侯襲二十二次一等
侯兼一雲騎尉襲二十三次三等公襲二十四次二等/公襲二十五次一等公襲二十六次内有因陣亡給與
者襲次已完仍授/恩騎尉令其世襲
  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之
  爵以褒叙勲績酬庸懋賞次第其功績之大小而
  錫以世襲之等
 國初定世爵自公至拖沙喇哈番共八等凡授爵自
[071-5a]
   拖沙喇哈番始如拖沙喇哈番加一拖沙喇哈番則
   合為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再加則為拜他喇布勒
   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再加為三等阿達哈哈番
   逓加至一等阿達哈哈番如再加一拖沙喇哈番
   則為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再加則
   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積拖沙喇哈番二十有六
   則為一等公開創功臣䇿勲錫爵與河山共永封
   爵在順治七年九年
[071-5b]
恩詔以前者世襲罔替或論功在
 詔後立功在
 詔前者亦世襲罔替其給予
勅書注明世次者仍按次承襲自後凡有忠誠宣力懋建
   軍功膺授功爵者除奉
 特㫖世襲罔替外其餘自拖沙喇哈番襲一次逓加至
   一等公襲二十六次至一等公以上爵無可加令
   以適子襲一等公以别子襲其餘爵康熙元年定
[071-6a]
  凡世爵合并至公侯伯者其子弟承襲時照原繫
  幾人之爵仍與幾人分襲雍正元年定一二三等
  公各錫以美名如褒績公/忠達公等其外戚則做古恩澤侯
  義命為承恩公乾隆元年總理王大臣奏定精竒
  尼哈番以下世爵清文並改用漢文精竒尼哈番
  為一二三等子阿思哈尼哈番為一二三等男阿
  達哈哈番為一二三等輕車都尉拜他喇布勤哈
  番為騎都尉拖沙喇哈番為雲騎尉其清文從舊
[071-6b]
  十四年定一二三等侯伯亦各錫以美名如奉義/侯敦惠
  伯/等自後膺封爵者凡勲猷殊等皆奉
特㫖定錫嘉號十五年定自一等公襲二十六次至雲
  騎尉襲一次均按所開襲次載入
誥勅又定陣亡人等子孫襲次已完者賞七品京官令
  其世襲罔替十六年世襲七品官定為恩騎尉與
 國初所定共為世爵九等
 歴代建置
[071-7a]
   謹案公侯伯子男之爵昉於唐虞仍於三代其
   間惟殷爵三等餘皆五等並分土建國𫝊之久
   逺封建一定世次不復差别其外則周有司勲
   賞地之法葢如畿内卿大夫世食采邑之比大
   小各有差等而世次逺近亦無定制也秦去五
   等制爵二十級以賞戰功以徹侯擬公侯以闗
   内侯擬圻内子男其餘以擬卿大夫士蓋髣髴
   其意云爾漢仍而用之制爵大者王小者侯侯
[071-7b]
   即秦之徹侯也二十級終漢代不廢復有武功
   爵之十一級則武帝一時之制也魏别置名號
   侯以下諸級復置國王公侯伯子男鄉亭闗内
   侯諸列葢五等之目至是復存晉宋以後有開
   國爵散爵之分有封郡封縣之别因時殊制以
   迄於元明行之不改然其言九等十二等者皆以
   親王郡王及諸爵並列而數之考王爵為寵錫
   親王之鉅典與酬賞功勲之制不同雖漢初功
[071-8a]
   臣亦有分王唐代卿士功高者得以至於郡王
   要不得以為常制故篇中備採舊史原文而王
   爵則概不列之於表至輕車都尉以下古所未
   見唐置勲官始改隋之開府儀同三司為上下
   輕車都尉儀同三司為騎都尉帥都督為雲騎
   尉次列於勲官十二轉之中是為酬勲之始而
   宋以後因之其在古者雖漢有輕車將軍騎都
   尉之職隋有八尉之目祇可溯其稱名之始而
[071-8b]
   非以為沿革也恩騎尉則我
 皇上創制殊典以優䘏功臣尤為前古勲官所未備
   焉考自古勲爵判為兩途不相連屬爵有世襲
   而勲無世襲爵之世襲者並無世次之殊其有
   功臣受功而兼得他勲者亦不過虚崇美號而
   已夫爵所以酬勲也勲官亦所以酬勲也何容
   歧視而别置之且周家五等而下卿大夫士皆
   謂之爵其次等皆由遞積而上可詳考也惟我
[071-9a]
  聖朝恩施優渥品秩章明授爵自雲騎尉始積二
   十六等而為一等公其一等侯伯子男輕車都
   尉之兼一雲騎尉者襲次亦因以逓加勲爵既
   合為一世襲之逺近一視其功績之大小其陣
   亡授爵襲次已完者復制恩騎尉以優䘏於無
   窮茂典隆恩均非前代所可企及兹以厯代規
   制不同之故撮叙大端於此以便考証並以見
   我
[071-9b]
  朝世爵定制實為超軼於千古焉
 三代
  杜佑通典昔黄帝旁行天下分建萬國至於唐虞
  别為五等曰公侯伯子男則虞書所謂輯五瑞備
  五玉是其制也夏與唐虞同殷制公侯百里伯七
  十里子男五十里
  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鄭/康
  成注按元命苞云公者為言平也公平正直侯者/候也候王順逆伯之為言白也明白於徳也子者
[071-10a]
  奉恩宣徳男者任功立業此五等者/為虞夏及周制殷則三等公侯伯也公侯田方百
  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鄭康成注此地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也武王
  初定天下更立五等之爵増以子男而猶因殷之/地周公攝政斥大九州之界公侯大者地方五百
  里其次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孔/頴達疏案尚書武成云列爵維五分土維三既云
  列爵維五故知/増以子男也
   謹案鄭注孔疏皆以殷爵三等至周而仍為五
   等惟杜佑以殷制地三等其爵亦有五等為説
   少異當以注疏為正
[071-10b]
 秦
  通典秦制爵二十等以賞功勞二十徹侯十九闗
  内侯十八大世長十七駟車庶長十六大上造十
  五少上造十四右更十三中更十二左更十一右
  庶長十左庶長九五大夫八公乗七公大夫六官
  大夫五大夫四不更三簪褭二上造一公士
  後漢書百官志劉昭注劉劭爵制曰商君為政備
  其法品為十八級合闗内侯列侯凡二十等闗内
[071-11a]
  侯者依古圻内子男之義也秦都山西以闗内為
  王畿故曰闗内侯也列侯者依古列國諸侯之義
  也
   謹案鄭樵通志曰秦爵二十等最髙徹侯乃得
   食縣其次闗内侯食租税于闗内餘十八等大
   庶長以下則如吏職馬端臨文獻通考説亦相
   同大㫖悉本之劉劭葢其時爵與階不分故共
   為二十等今則徹侯闗内侯當屬於爵而十八
[071-11b]
   級當屬于階以其文不可割裂分屬且十八級
   者本以賞戰功亦今輕車都尉等官所縁起故
   與文武官階篇並録斯文俾互見焉
 漢
  史記漢興以来諸侯年表漢興序二等裴駰集解/劉昭曰漢
  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司馬貞索隠/應劭曰雖名為王其實如古之諸侯髙祖末年
  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
  誅之
[071-12a]
  前漢書百官公卿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褭
  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乗九五
  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
  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
  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闗内侯二十徹侯皆秦制以
  賞功勞徹侯金印紫綬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
  列侯
   謹案漢爵皆沿秦制故此文與秦互見而文武
[071-12b]
   官階篇中互見亦同
  通志漢有國王國侯亭侯三等王皆裂地侯以户/數為差分民自此
  始漢初論功封侯者凡百四十三人/食邑者除租每户一嵗更輸錢二百
  史記平準書請置賞官命曰武功爵裴駰集解瓉/曰茂陵中書
  有武功爵一級曰造士二級曰閑輿衛三級曰良/士四級曰元戎士五級曰官首六級曰秉鐸七級
  曰千夫八級曰樂卿九級曰執戎十級曰左庶/長十一級曰軍衛此武帝所制以寵軍功焉
  買武功爵官首者試補吏先除千夫如五大夫其有
  罪又減二等爵得至樂卿以顯軍功軍功多用
[071-13a]
  越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吏道雜而多端
  則官職耗廢
   謹案漢興不設五等其封爵以王侯概之復仍
   秦二十等之制以賞功勞鄭樵所謂三等之亭
   侯葢即列侯中之小者耳其實仍二等也初制
   分土廣大旋以致亂其後稍復易置諸侯王得
   推恩分封其子弟衆建少力而國勢以安亦可
   知立制之未善矣至武帝立武功爵以寵軍功
[071-13b]
   而買爵得至樂卿尤為一時權設之計宜其行
   之未久而即罷也漢又有國大夫列大夫上聞
   爵見史記樊噲列傳如淳注以為國大夫即官
   大夫列大夫即公大夫上聞爵則始於魏文侯
   勝齊天子賞文侯以上聞又有執帛執珪之爵
   見曹參灌嬰列傳注以為孤卿執帛侯伯執珪
   以朝位比之吕氏春秋有得伍員位執珪之文
   葢皆雜採古制而用之者以其非常制故不盡
[071-14a]
   著而附識於此
  後漢書百官志列侯所食縣為侯國本注曰承秦
  爵二十等為徹侯金印紫綬以賞有功功大者食
  縣小者食鄉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後避武帝諱為
  列侯武帝元朔二年令諸王得推恩分衆子土國
  家為封亦為列侯舊列侯奉朝請在長安者位次
  三公中興以來唯以功徳賜位特進者次車騎将
  軍賜位朝廷侯次五校尉賜位侍祠侯次大夫闗
[071-14b]
  内侯承秦賜爵十九等為闗内侯無土寄食所在
  縣民租多少各有户數為限
  通志後漢爵亦三等皇子封王其郡為國其列/侯雖鄧冦元勲不過四縣
 三國
  三國魏志武帝紀建安二十年始置名號侯至五
  大夫與舊列侯闗内侯凡六等以賞軍功裴松之/注魏書
  曰置名號侯爵十八級闗中侯爵十七級皆金印/紫綬又置闗内外侯十六級銅印龜鈕墨綬五大
  夫十五級銅印環鈕亦墨綬皆不食租與舊列侯/闗内侯凡六等臣松之以為今之虚封葢自此始
[071-15a]
  通典魏黄初三年初制封王之庶子為鄉公嗣王
  庶子為鄉侯公之庶子為亭伯其後定制凡國王
  公侯伯子男六等次縣侯次鄉侯次亭侯次闗内
  侯又置名號侯爵十八級闗中侯爵十七級闗外
  侯爵十六級五大夫十五級自闗内侯皆不食租
  虛封自魏始
   謹案五等之制漢代不備至三國而復立而縣
   鄉亭侯闗内侯復多為之等以變通之葢因漢
[071-15b]
   大小列侯而漸分其制也裴松之謂虚封自魏
   始葢指名號侯至五大夫諸爵而言杜佑則以
   闗内侯以下皆不食租考名號侯以下有闗中
   侯闗内外侯之稱與闗内侯相近其所以别為
   新置者正以闗内侯食封其餘不食封以是為
   殊耳是杜佑之言為未核也自秦置爵二十級
   而漢因之兩漢書所記之賜爵皆秦舊制也魏
   則别置諸爵合而稽之多至六十餘級故魏制
[071-16a]
   所載每有行賞則必賜爵始之以為賞功終之
   以為賜與誠未合於慎重之義矣
 晉
  晉書職官志武帝咸寧三年有司奏從諸王公更
  制户邑皆中尉領兵大國次國小國皆制所近縣
  益滿萬户又為郡公制度如小國王亦中尉領兵
  郡侯如不滿五千户王置一軍一千一百人亦中
  尉領之南宫王承隨五萬各於泰始中封為縣王
[071-16b]
  邑千户至是改正縣王増户為三千户制度如郡
  侯亦置一軍自此非皇子不得為王而諸王之支
  庶皆皇家之近屬至親亦各以上推恩受封其大
  國次國始封王之支子為公承封王之支子為侯
  繼承封王之支子為伯小國五千户以上始封王
  之支子為子不滿五千户始封王之支子及始封
  公侯之支子皆為男非此皆不得封
  通志晉有王公侯伯子男又有開國郡公縣公郡
[071-17a]
  縣侯伯子男及鄉亭闗内等侯凡十五等王大國/二萬户
  三軍兵五千次國一萬户二軍兵三千下國五千/户一軍兵一千五百其公之制如五千户國侯如
  不滿五千户國並置一軍千人/其伯子男以下各有差不置軍
 宋齊梁陳
  宋書百官志宋氏以來一用晉制惟王國大小國
  皆有三軍晉江左以來公國無中尉常侍侯國無
  大農侍郎伯子男唯典書以下無學官令吏職皆
  以次損省焉
[071-17b]
  通志宋皆因晉制惟大小國皆三軍齊因之梁因
  前代
  隋書百官志梁制五等諸公位視三公班次之開
  國諸侯位視孤卿重號將軍班次之開國諸伯位
  視九卿班次之開國諸子位視二千石班次之開
  國諸男位視比二千石班次之
  通典梁封爵亦如晉宋之制
  隋書百官志陳承梁制其封爵為九等之差郡王
[071-18a]
  第一品嗣王藩王開國郡縣公第二品開國郡縣
  侯第三品開國郡縣伯第四品開國子第五品開
  國男第六品湯沐食侯第七品鄉亭侯第八品闗
  中闗外侯第九品
  通志陳有郡王嗣王藩王開國郡公開國縣公侯
  伯子男沐食侯鄉亭侯闗中闗外侯凡十二等
   謹案陳封爵自郡王以下隋書以為九等通志
   以為十二等葢通志分王為三開國公為二隋
[071-18b]
   書則王公各一等也考自漢制非劉氏不王列
   代仍之其自魏晉以迄陳隋諸王爵之制皆為
   親藩分土而設於酬勲之典無與唯開國公以
   下則皆計功而授爵然亦各開府食邑建置僚
   屬又或分土治民為事權所屬與列爵賞功之
   制亦不相符合以其為爵級所在故並摭録其
   概備考核焉
 後魏
[071-19a]
  魏書官氏志皇始元年始建曹省封拜五等天賜
  元年九月減五等之爵始分為四曰王公侯子除
  伯男二號皇子及異姓元功上勲者封王宗室及
  始藩王皆降為公諸公降為侯侯子亦以此為差
  於是封王者十人公者二十二人侯者七十九人
  子者一百三人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縣子
  封小縣王第一品公第二品侯第三品子第四品
  本志舊制諸以勲賜官爵者子孫世襲軍號/太和十六年改降五等始革之止襲爵而已世宗
[071-19b]
  頒行職令王開國郡公第一/品散公從第/一品開國縣侯
  第二/品散侯從二/品開國縣伯第三/品散伯從第/三品開國縣
  子第四/品散子從第/四品開國縣男第五/品散男從第/五品
 北齊
  隋書百官志後齊官制王第一品開國郡公從第
  一品散郡公開國縣公第二品散縣公開國縣侯
  從第二品散縣侯開國縣伯第三品散縣伯從第
  三品開國縣子第四品散縣子從第四品開國縣
[071-20a]
  男第五品開國鄉男散縣男從第五品
 後周
  隋書百官志周制外命諸公九命諸侯八命諸伯
  七命諸子六命諸男五命
  通典後周制封爵郡縣有公侯伯子男者皆加開
  國授柱國大將軍開府儀同者並加使持節大都
  督
   謹案舊唐書言勲官之始出於周齊交戰之際
[071-20b]
   本以酬戰士其後漸及朝流階爵之外更為節
   級今考周齊爵制史書不詳即其載於舊唐書
   者亦止云周置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
   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而已其所謂十一號
   亦未盡載其目也隋書言隋採周制置上柱國
   十一等以酬勤勞則周之十一號亦當不甚相
   逺史文闕軼無以察其縁起自魏晉以至後周
   亦畧識其梗概而已
[071-21a]
 隋
  隋書百官志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
  凡九等煬帝時並廢唯留王公侯三等
  通典開皇中樊子葢進爵封為濟公言其公濟天
  下特為立名無此郡國
  隋書百官志高祖採後周之制置上柱國柱國上
  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
  三司儀同三司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總十一等以
[071-21b]
  酬勤勞六年又别置武騎屯騎驍騎游騎飛騎旅
  騎雲騎羽騎八尉其品則正六品以下從九品以
  上上階為郎下階為尉煬帝罷
  通典武騎尉屯騎尉驍騎尉游騎尉飛騎尉旅騎
  尉雲騎尉羽騎尉建節尉奮武尉宣惠尉綏徳尉
  懐仁尉守義尉奉誠尉立信尉都十六尉並隋置
  以為武散官
   謹案隋代開府儀同三司為唐代輕車都尉之
[071-22a]
   所從起至雲騎尉則始見於隋書八尉之中當
   時葢特以為官階及武散官而已未嘗有勲爵
   之名也然唯未立勲爵則階散即所以酬勲故
   考隋代爵制自九等而下必及於十一階與十
   六尉也
 唐
  唐書百官志司封郎中掌封命朝㑹賜予之級凡
  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
[071-22b]
  食邑五千户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户從一
  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開國
  縣公食邑千五百户從三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
  千户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
  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開
  國縣男食邑三百户從五品上
  通典異姓卿士功業特盛者亦封郡王自至徳元/年至大厯
  三年封異姓為王/者凡百一十三人九等並無官土其加實封者則
[071-23a]
  食其封分食諸郡以租調給自武徳至天寶實封/者百餘人自至徳二
  年至大厯三年實封/者二百六十五家
   謹案唐爵九等功臣亦多至郡王者然爵土皆
   係虚名所給實封俱於内府支給繒布又多及
   身而止不復著承襲之典其制與前代異馬端
   臨通考云唐初如英衛之類其子尚襲封至中
   葉以後則此制盡廢如狄仁傑封梁公子元嗣
   未嘗襲梁公張説封燕公子均未嘗襲燕公也
[071-23b]
   今考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五年詔予公侯子孫
   承襲褚無量列傳無量請收叙唐初功臣世絶
   者雖在支庶亦得承襲元宗允其請始與襲封
   是則開元中偶有襲封而肅代後則絶無其制
   也又云唐㑹要神龍二年七月制功臣段志元
   等二十五家所食實封並依舊給可見當時實
   封止受封者之身如此二十五家則特㫖支給
   非通例也夫酬庸錫爵位至王公乃及身而止
[071-24a]
   其子孫曽不得仰沾恩澤此唐制疎畧不得優
   厚勲庸之義厥後强藩列鎮反得私竊土地而
   世守之亦輕重倒置積漸使然也
  唐書百官志司勲郎中掌官吏勲級凡十有二轉
  為上柱國視正二品十有二轉為柱國視從二品
  十轉為上䕶軍視正三品九轉為䕶軍視從三品
  八轉為上輕車都尉視正四品七轉為輕車都尉
  視從四品六轉為上騎都尉視正五品五轉為騎
[071-24b]
  都尉視從五品四轉為驍騎尉視正六品三轉為
  飛騎尉視從六品二轉為雲騎尉視正七品一轉
  為武騎尉視從七品凡以功授者覆實然後奏擬
  戰功則計殺獲之數堅城苦戰功第一者三轉出
  少擊多曰上陣兵數相當曰中陣出多擊少曰下
  陣矢石未交䧟堅突衆敵因而敗者曰跳盪殺獲
  十之四曰上獲十之二者中獲十之一曰下獲凡
  酬功之等見任前資常選曰上資文武散官衛官
[071-25a]
  勲官五品以上曰次資五品以上子孫上柱國柱
  國子勲官六品以下曰下資白丁衛士曰無資跳
  盪人上資加二級次資下資無資以次降凡上陣
  上獲五轉中獲四轉下獲三轉第二第三等逓降
  焉中陣之上獲眡上陣之中獲中獲眡上陣之下
  獲下獲兩轉下陣之上獲眡中陣之中獲中獲眡
  中陣之下獲下獲一轉破蠻獠上陣上獲比兩番
  降二轉凡勲官九百人無職任者番上於兵部眡
[071-25b]
  逺近為十二番以强幹者為畨頭留宿衛者為畨
  月上外州分五畨主城門倉庫執刀上柱國以下
  畨上四年驍騎尉以下畨上五年簡於兵部授散
  官不第者五品以上復畨上四年六品以下五年
  簡如初再不中者十二年則畨上六年八年則畨
  上四年勲至上柱國有餘則授周以上親無者賜
  物太常音聲人得五品以上勲非征討功不除簿
  諸州授勲人嵗第勲之高下三月一報户部有蠲
[071-26a]
  免必驗
   謹案唐始列勲官為十二轉之法以差序功績
   而定其品數葢周禮司勲之遺意也其戰功有
   上陣中陣下陣之殊其叙資有上資中資下資
   無資之别而番上輪簡規制亦為詳備但十二
   轉至上柱國而止而九等之爵不歸積算則以
   爵與勲分為二途不相聫攝其實唐爵但係虚
   名並無分土而勲官之制則除授益輕至其末
[071-26b]
   路遂不復存優崇之意舊唐書言咸亨後戰士
   授勲動盈萬計身應役使有類僮僕據令乃與
   公卿齊班以為由其猥多出自兵卒之故此固
   末季粃政非立法之本意然當時之濫予無次
   亦可概見矣
  舊唐書職官志唐初改上開府儀同三司為上輕
  車都尉開府儀同三司為輕車都尉儀同三司為
  騎都尉上大都督為驍騎尉大都督為飛騎尉帥
[071-27a]
  都督為雲騎尉都督為武騎尉○勲官者出於周
  齊交戰之際本以酬戰士其後漸及朝流階爵之
  外更為節級周置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
  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等十一號隋文帝因周
  之舊更増損之武徳初雜用隋制至七年頒令定
  為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上輕車都尉輕
  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雲騎尉
  武騎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從七品貞觀十一
[071-27b]
  年改上大將軍為上䕶軍大將軍為䕶軍自外不
  改
  通典漢文帝元年始用宋昌為衛將軍位亞三司
  後漢章帝建初三年使車騎將軍馬防同三司同
  三司之名自此始魏黄權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
  三司開府之名自此始齊開府儀同三司如公梁
  開府儀同三司位次三公後魏亦有之北齊有開
  府儀同三司及儀同三司後周改為開府儀同大
[071-28a]
  將軍儀同大將軍仍増置上開府儀同大將軍上
  儀同大將軍隋文帝並以為散官唐改上開府儀
  同三司為上輕車都尉開府儀同三司為輕車都
  尉儀同三司為騎都尉
   謹案開府儀同三司列代以為散官隋唐以為
   文散官與勲賞不相合而武徳七年所制上輕
   車都尉騎都尉實由此而改其沿革之由不可
   没也唯其與勲爵秩殊制故權差叙唐書及通
[071-28b]
   典之文於此以著勲官之概而不復列之於表
  通典輕車將軍漢武帝置以公孫賀為之又有輕
  車校尉梁陳後魏北齊亦有輕車將軍唐採舊名
  置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騎都尉漢武帝置以李
  陵為之更始初亦有晉以後厯代皆有之唐採舊
  名置上騎都尉騎都尉
   謹案漢以來輕車校尉輕車將軍及騎都尉乃
   將輕車及騎士之官皆以實職供事不為繫銜
[071-29a]
   唐省其職而採其名以為勲官之等葢所從者
   開府儀同三司之秩而所採者輕車校尉等官
   之名故並列於此以資考覽
  通典驍騎尉飛騎尉雲騎尉武騎尉並隋置為文
  散官按當作武散/官通典誤唐採置自上柱國以下並為勲
  官
   謹案隋置八尉後加為十六尉皆為武散官唐
   採其四以為勲官其雲騎尉則即今制之所由
[071-29b]
   昉也考雲騎尉隋以前所無有而八尉之由設
   實始於漢武帝之八校武帝置中壘屯騎步兵
   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等八校尉後漢則為
   五校皆掌宿衛兵魏晉以下五校之名與後漢
   同惟後魏五校各置二十人此實隋八尉之所
   由始也唐雲騎尉之秩因帥都督而改而其名
   則因隋之八尉故追溯其沿襲之由来者如此
   至唐勲官之上柱國柱國上䕶軍䕶軍驍騎尉
[071-30a]
   飛騎尉武騎尉今皆不設而恩騎尉則出於
 聖朝創制之特典逾格殊恩非復唐以來之所有故
   無從考証焉
 五季
  文獻通考封爵之差唐制王食邑五千户郡王國
  公三千户開國郡公二千户縣公千五百户縣侯
  千户伯七百户子五百户男三百户又有食實封
  者給縑帛每賜爵逓加一級唐末及五代始有特
[071-30b]
  加邑户而罷實封之給又去縣公之名封侯以郡
  宋史職官志五代以來初叙勲官即授柱國
   謹案五代封爵之制不詳於史惟親王之封代
   必有之今據文獻通考所載則列爵九等與唐
   不異惟去縣公而以郡侯代之且罷實封之給
   耳又據叙勲即授柱國之文則知勲官十二等
   非復唐代之制也
 宋
[071-31a]
  宋史職官志司封郎中掌官封叙贈承襲之事列
  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國公曰郡公曰縣公曰侯
  曰伯曰子曰男分國三等大國二十七次/國二十小國二百二十
   謹案宋史職官志又云爵一十二王嗣王郡王
   國公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
   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所載與此文少異葢其
   先定制而中葉則漸有變更也
  宋史職官志司勲郎中參掌勲賞之事凡勲級十
[071-31b]
  有二曰上柱國正二品曰柱國從二品曰上䕶軍
  正三品曰䕶軍從三品曰上輕車都尉正四品曰
  輕車都尉從四品曰上騎都尉正五品曰騎都尉
  從五品曰驍騎尉正六品曰飛騎尉從六品曰雲
  騎尉正七品曰武騎尉從七品率三嵗一遷必因
  其除授以加之凡賞有格若事應賞從其所𨽻之
  司考實以報則必審核其狀以格覆之謂之有法
  酬賞非格所載參酌輕重擬定以上尚書省謂之
[071-32a]
  無法酬賞若功賞未酬而賞格改易者輕從舊格
  重從新格
  文獻通考政和中罷勲官淳熙末朝議欲復之以
  旌有功如貼職之比後亦不果行惟安南闍婆占
  城三國王始封加上柱國南丹州刺史加武騎尉
  焉
  文獻通考宋又採秦制賜民爵曰公士端拱元年/賜諸州高
  年一百二十七人爵公士景徳中福建民有擒獲/强盗者當授鎮將以逺俗非所樂並賜公士自後
[071-32b]
  率為/例
  岳珂愧郯録階散勲官前世合於一至唐則析而
  為二階勲功臣檢校唐析於四而宋則合於一隋
  置上柱國至都督總十一等以酬勤勞置六品以
  下散官八郎為正階八尉為從階柱國等號本以
  酬勞武騎諸稱並同郎位至唐一歸之於勲官則
  階散也勲官也唐雖因隋而所用未嘗因隋是謂
  前世合於一而唐則析為二唐之有功者或叙階
[071-33a]
  或賜勲或加以檢校或寵以名號而又申之以封
  爵重之以實封宋制每一遇郊官至某則加功臣
  若千字酬勲若干級進階若干等徹國若干户並
  舉而與之故世但以為煩而不見其用是謂唐析
  於四而宋則合於一所以神宗獨斷而盡去之也
   謹案勲官與授爵本不相同唯其分職逓轉為
   制有相近者故著其稱名之始唐代設此葢袛
   以為階散之互用至宋而遇郊錫賫進級紛紜
[071-33b]
   不以為酬功之等而以為濫賞之資其為失又
   殊甚矣岳珂所載頗盡階勲分合之曲折而宋
   代濫賞之失亦可概見故節録其文於此以資
   考証焉
 遼
  王世貞藝苑巵言遼之封爵惟有國王郡王國公
  三等郡名率以漆水栁城混作蘭陵亦如宋高宻
  建安之類國名則屢進屢改有加至二國者其初
[071-34a]
  宗室與勲戚無異道宗太康五年詔惟王子封一
  字王餘並削降遼之外戚多以功/封非盡由恩澤也
  王圻續文獻通考勲級遼無考
 金
  金史百官志封爵正從一品曰郡王曰國公正從
  二品曰郡公正從三品曰郡侯正從四品曰郡伯
  舊曰縣伯成/安二年更正五品曰縣子從五品曰縣男凡勲
  級正二品曰上柱國從二品曰柱國正三品曰上
[071-34b]
  䕶軍從三品曰䕶軍正四品曰上輕車都尉從四
  品曰輕車都尉正五品曰上騎都尉從五品曰騎
  都尉正六品曰驍騎尉從六品曰飛騎尉正七品
  曰雲騎尉從七品曰武騎尉
 元
  續文獻通考元制王正一品郡王從一品國公正
  二品郡公從二品國侯正三品郡侯從三品國伯
  正四品郡伯從四品縣子正五品縣男從五品上
[071-35a]
  柱國正一品柱國從一品上䕶軍正二品䕶軍從
  二品上輕車都尉正三品輕車都尉從三品上騎
  都尉正四品騎都尉從四品驍騎尉正五品飛騎
  尉從五品雲騎尉正六品武騎尉從六品
 明
   明史職官志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
  㫖不得與或世或不世皆給誥劵
  續文獻通考太祖下江左因勝國之舊為五等爵
[071-35b]
  以贈勲臣及文武之死綏者其後有王公侯伯之
  典而罷子男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給誥皆
  如一品之制惟公侯用玉軸伯子男犀軸
  明史職官志稽勲掌勲級凡文勲十正一品左右/柱國從一品
  柱國正二品正治上卿從二品正治卿正三品資/治尹從三品資治少尹正四品贊治尹従四品贊
  治少尹正五品修正庶/尹従五品協正庶尹自五品以上歴再考乃授
  勲○武選掌功賞之事凡武官六品其勲十有二
  正一品左右柱國從一品柱國正二品上䕶軍從/二品䕶軍正三品上輕車都尉從三品輕車都尉
[071-36a]
   正四品上騎都尉從四品騎都尉正五品驍騎尉/從五品飛騎尉正六品雲騎尉從六品武騎尉
   謹案明初為五等之爵後有王公侯伯而無子
   男既而仍設五等皆給誥劵世襲凡襲封則徴
   其誥劵稽其功過覈其宗支以第其世流降除
   之等吏部驗封司掌之此明代五等之制也至
   勲級則有文勲武勲之别考武勲盡從前代而
   文勲則别為柱國卿尹之號核其要歸亦猶文
   散武散之義而已兹以列代沿襲之故並列於
[071-36b]
   篇以考見異同之制焉謹案世爵之制莫大于
   定功閥之大小以為世襲之乆近前代惟五等
   則有承襲其以軍功賜爵者類不及其子孫甚
   至唐封功臣爵至郡王亦皆及身而止其子孫
   無聞焉至如列代之開國公侯亦祇美其名稱
   功非佐命亦從給子非實如周禮之分王功曰
   勲國功曰功也漢家賜爵紛紜東西京無代無
   之有普天下均賜一級者其間復令民得買爵
[071-37a]
   而軍功之賞大者公侯卿大夫小者郎吏吏道
   雜而官職耗廢宋每遇郊祀錫賞勲爵無數以
   酬功之鉅典而僣濫用之殊不甚惜其敝甚矣
   其端皆由於爵制未定或多為之節級以備賞
   賜或虛設其勲階以示褒寵而總無與于循名
   核寔之義也我
  朝自開國功臣世襲罔替其後有忠勤著績軍功
   異等者咸授以二十六等之爵列爵之等級即
[071-37b]
   為世襲之等級無有及身授爵而子若孫不得
   襲封者至於叙次軍功則以現任官職之大小
   計其立功之參等而分别除授戰功則有功牌
   之五等攻城則有難易之六等水戰則有奪舟
   之三等陣亡授爵則自雲騎尉至輕車都尉兼
   一雲騎尉有差皆計功覈實澤及子孫無或有
   虚錫之爵公侯伯既褒以美名其有勲績懋著
   復特承
[071-38a]
 諭㫖既俾得世襲罔替其已得世襲之爵又以軍功
   得封合為一爵者一等男以下按次承襲至一
   等男以上則均為世襲罔替
 皇上復優念陣亡之後襲次已畢復錫恩騎尉以傳
   之永乆班爵既定較如畫一而
 隆恩所逮有加無已以視前代襲爵不分大小勲官
   徒為虚設者品制之詳明徳澤之宏逺誠不可
   以道里計矣
[071-38b]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