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l0015 欽定歷代職官表-清-永瑢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歴代職官表卷七
  户部三庫表
[013-2a]


[013-3a]


[013-4a]
  户部三庫
 國朝官制
管理三庫大臣無定員
  於大臣内
簡用掌綜理三庫之政令稽其財用出入之數月有要
  嵗有㑹皆覈實以
聞雍正元年始置特鑄管理三庫銀印以授之
銀庫郎中一人員外郎二人司庫一人大使二人皆滿
[013-4b]
洲員額
  掌銀貨觧納收支之政令凡直省田賦及闗市鹽
  茶諸税課咸入焉嵗有常數部覈數無闕廼移庫
  凖部定權衡受之如啟櫝騐封有作弊及數不實
  者論初順治元年止設後庫置滿洲郎中四人員
  外郎二人司庫六人十三年分建三庫置理事官
  二人以總其事増司庫二人康熈三十五年定制
  三庫各置郎中一人員外郎一人司庫二人雍正
[013-5a]
  二年三庫各増員外郎一人置大使各一員省銀
  庫司庫一人乾隆三年増銀庫大使一人凡郎中
  員外郎闕各部院於所屬諸司遴選賢能者送部
  引
見補用閲三年更選以代司庫大使亦如之
叚疋庫郎中一人員外郎二人司庫二人大使一人皆
滿洲員額
  掌幣物觧納收支之政令凡嵗用縑帛紗縠咸入
[013-5b]
  焉由織造官市絲民間織染輸部部移庫受之所
  需財用皆給公帑具冊逹部以待稽覈有造作不
  如法者論
顔料庫郎中一人員外郎二人司庫二人大使一人皆
滿洲員額
  掌雜物觧納收支之政令凡器用所需百物之良
  若銅錫鉛鐡丹青赭緑香楮茶蠟之屬咸入焉直
  省有司各以其土産嵗支正賦市自民間大者疏
[013-6a]
聞下部小者以冊逹部覈其數移庫受之擇採不精良
  者論
三庫堂主事一人滿洲員額
  掌三庫文案凡財賄之受蔵於庫及取用於庫者
  皆書其數嵗終廼執其總會三庫羣吏之籍而㕘
  考之以待奏銷雍正二年置
三庫筆帖式十有五人庫使二十有六人皆滿洲員額
  分𨽻三庫各佐其長以行遣文書稽考出納筆帖
[013-6b]
  式初置十人順治十二年増置二人康熈二十五
  年定置二十四人雍正二年省九人庫使初置三
  十二人雍正二年増顔料庫一人省銀庫六人叚
  疋庫一人
 歴代建置
 三代
  禮記曲禮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
  典司六職鄭康成註此葢殷時制主蔵六物之税
[013-7a]
  周皆屬司徒
  周禮天官太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
  府四人史八人掌九貢九賦九功之貳以受其貨
  賄之入頒其貨于受蔵之府頒其賄于受用之府
  凡官府都鄙之吏及執事者受財用焉嵗終則以
  貨賄之入出㑹之鄭康成註太府/為王治藏之長外府中士二人
  府一人史二人掌邦布之入出以供百物而待邦
  之用凡有灋者嵗終則㑹唯王及后之服不㑹鄭/康
[013-7b]
  成註外府主/泉蔵在外者司書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
  四人掌邦之六典八灋八則九職九正九事邦中
  之版土地之圖以周知入出百物以叙其財受其
  幣使入於職幣鄭康成註司書/主計㑹之簿書職幣上士二人中
  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掌式灋以歛官府都鄙與
  凡用邦財者之幣振掌事者之餘財皆辨其物而
  奠其禄以書楬之以詔上之小用賜予嵗終則㑹
  其出
[013-8a]
  周禮秋官職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
  人掌凡金玉錫石丹青之戒令受其入征者辨其
  物之&KR0839惡與其數量楬而壐之入其金錫于為兵
  器之府入其玉石丹青于守蔵之府入其要
   謹案太府乃守蔵之官即今三庫所自出若銀
   庫當為外府職幣之職顔料庫當為職金之職
   三庫當主事専主鈎考文案則又近於司書之
   職也至玉府内府職内諸官掌良貨賄之蔵在
[013-8b]
   内者秦漢少府即其職掌今故析繫諸内務府
   表内云
  王應麟玉海魯有府人鄭有府人庫人
 漢
  漢書食貨志初大農斡鹽鐡官布多置水衡欲以
  主鹽鐡及楊可告緡上林財物衆廼今水衡主上
  林上林既充滿益廣
   謹案唐六典謂太府之職秦漢分在司農少府
[013-9a]
   顔師古漢書註謂大司農供軍國之用少府以飬
   天子是此二官者雖皆領財計而職掌有殊至
   如食貨志所載則水衡上林亦主泉蔵應劭
   註宣帝本紀稱縣官公作仰給司農少府水衡
   為天子内蔵其説與師古合然則漢之司農當
   如今户部三庫而少府水衡則當如今之内務
   府也但自漢以迄梁陳俱不置太府故府蔵官
   獨𨽻於少府其司存無可區别今析少府沿革
[013-9b]
   繫之内務府篇而府蔵諸令丞則仍互見於此
   焉
  後漢書百官志守宫令一人六百石主尚書財用
  諸物丞一人漢官曰員吏/六十九人中蔵府令一人六百石
  掌中幣金銀諸貨物丞一人漢官曰員吏十三/人吏從官六人
  少府
  後漢書桓帝本紀建和元年芝草生中黄蔵府章/懐
  太子李賢註漢官儀曰中黄/蔵府掌中幣帛金銀諸貨物
[013-10a]
  劉昭後漢書志註古今注曰建初七年七月為大
  司農置丞一人秩千石别主帑蔵
   謹案杜佑通典於左右蔵沿革惟載後漢之中
   蔵府令丞而不及守宫令然考守宫主尚書財
   用則府庫出納亦其専司也至本紀所載之中
   黄蔵府疑即百官志之中蔵府觀文選注引曹
   植令曰皇帝損乗輿之副竭中黄之府云云則
   當時實有中黄之號其稱中蔵者殆從省文耳
[013-10b]
   又司農丞别主司農帑蔵與少府分治財賦是
   即顔師古所云大農供軍國之用者葢猶沿前
   漢之制矣
 三國
  唐六典後漢少府屬官有中蔵府令丞魏氏因之
  蕭統文選左思魏都賦白蔵之蔵富有無隄同振
  大内控引世資張載註白蔵庫在西城下有屋一
  百七十四間秋為白蔵因以為名大内京邑都内
[013-11a]
  寳蔵也
 晋
  晋書職官志少府統中黄左右蔵等令中黄左右
  蔵等丞
  馬端臨文獻通考晋江東置御史掌庫曹後分庫
  曹曰外左庫内左庫
 宋齊梁陳
  宋書百官志宋太祖元嘉中省外左庫而内左庫
[013-11b]
  直云左庫世祖大明中復置廢帝景和元年又省
  杜佑通典齊曰右蔵
   謹案自東晋以御史掌庫曹宋沿其制故宋書
   百官志少府所屬無蔵令丞之職南齊書百官
   志雖未見明文而侍御史有十人與宋制正同
   則右蔵庫當亦御史所掌也
  隋書百官志梁天監七年加置太府卿為夏卿位
  視宗正掌金帛府帑統左右蔵令上庫丞
[013-12a]
  唐六典梁始置太府班第十三梁陳有右蔵庫無
  左蔵
   謹案自梁仿周禮置太府卿於是府庫之闗國
   用者始改𨽻太府而少府遂為專供服御之官
   至唐六典謂梁陳有右蔵庫無左蔵而今本隋
   書百官志所載又作左右蔵與六典不合然考
   冊府元龜所引史文實止右蔵並無左字疑今
   本傳刻誤衍左字也
[013-12b]
  隋書百官志陳太府卿中二千石品第三
 北魏
  魏書百官志太府卿品第三太府少卿品第四
  通典後魏太和中又改少府為太府卿兼有少卿
  掌財物庫蔵王顯謂楊固曰吾作/太府卿庫蔵充實
 北齊
  隋書百官志太府寺掌金帛府庫統左蔵黄蔵右
  蔵等署令丞
[013-13a]
 後周
  冊府元龜後周太府有中大夫掌貢賦貨賄以供
  國用屬大冡宰
  唐六典後周有外府上士中士二人掌絹帛絲麻
  錢物皮角筋骨之蔵
 隋
  隋書百官志高祖受命置太府寺統左蔵右蔵黄
  蔵等署各置令二人黄蔵惟置一人丞四人黄蔵
[013-13b]
  則一人煬帝即位分太府寺為少府監太府但管
  左右藏等八署改諸令為監
   謹案隋制以左藏為上署令秩正八品右藏黄
   藏為中署令秩從八品蓋當時正供財賦悉送
   左藏故獨優其等秩也至黄藏一署剏於北齊
   而隋因之其職掌不概見疑亦沿漢中黄藏府
   之名而省其中字者耳
 唐
[013-14a]
  唐六典太府寺卿一人從三品龍朔二年改為外/府正卿咸亨元年
  復故光宅元年改為司/府寺卿神龍初復舊少卿二人從四品上貞觀/中置
  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並隨寺改復太府卿之職掌邦國貨財之
  政令舉其綱目修其職務少卿為之貳以二法平
  物一曰度量二曰權衡金銀之屬謂之寳錢帛之
  屬謂之貨絹曰匹布曰端綿曰屯絲曰絇麻曰綟
  金銀曰鋌錢曰貫凡四方之貢賦百官之俸秩謹
  其出納而為之節制焉諸州庸調及折租等物應
[013-14b]
  送京者並貯左蔵其雜物並貯右藏庸調初至京
  日録状奏聞每旬一奏納數○丞四人從六品下
  掌判寺事凡左右藏庫帳禁人之有見者若請受
  輸納人物名數皆著於簿書每月以大摹印紙四
  張為之簿而以衆官同署月終留一本於署每季
  錄奏兼申所司○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掌印省
  署抄目勾檢稽失太府寺管木契七十隻十隻與
  左藏東庫合十隻與左藏西庫合十隻與右藏内
[013-15a]
  庫合十隻與右藏外庫合又十隻與東都左藏庫
  合十隻與東都右藏庫合各九雄一雌九雄太府
  寺主簿掌一雌庫官掌又五隻與左藏朝堂庫合五
  隻與東都左藏朝堂庫合各四雄一雌其契以次
  行用○録事二人從九品上掌受事發辰府二十
  五人史五十人計史四人亭長七人掌固七人○
  左藏署令三人從七品下丞五人從八品下府九
  人史十八人監事八人從九品下典事十二人掌
[013-15b]
  固八人令掌邦國庫藏之事丞為之貳凡天下賦
  調先於輸塲簡其合尺度斤兩者卿及御史監閲然
  後納于庫藏皆題以州縣年月所以别麤良辨新
  舊也凡出給先勘木契然後録其名數及諸人姓
  名署印送監門乃聴出若外給者以墨印印之凡
  藏院之内禁人然火及無故而入者院内常四
  靣持仗為之防守夜則擊柝分更以廵警焉左
  藏有東庫西庫朝堂庫又有東都朝堂庫各掌木
[013-16a]
  雌契一與太府主簿合之○右藏署令二人正六
  品上丞三人正九品上府五人史十三人監事四
  人從九品下典事七人掌固十人令掌邦國寳貨
  之事丞為之貳雜物州土安西于闐之玉饒道宣
  永安南邕等州之銀揚廣等州之蘇木象牙永州
  之零陵香廣府之沈香霍香薫陸雞舌等香京兆
  之艾納香紫草宣簡潤桞鄂衡等州之石緑辰溪
  州之硃砂相州之白粉巖州之雌雄黄絳易等州
[013-16b]
  之墨金州之梔子黄蘗西州之高昌&KR0552石益州之
  大小黄白麻紙弓弩弦麻杭婺衢越等州之上細
  黄状紙均州之大模紙宣衢等州之案紙次紙蒲
  州之百曰油細薄白紙河南府許衛懷汝澤潞等
  州之兎皮鄜寧同華虢晋蒲絳汾等州之狸皮越
  州之竹管涇寧邠龍蓬等州之蠟蒲綘鄭貝等州
  之氊河南府同鄧許等州之膠蒲同虢等州之席
  涇丹鄜坊等州之麻京兆岐華等州之木燭凡四
[013-17a]
  方所獻金玉珠貝玩好之物皆藏之出納禁令如
  左藏之職右藏有内庫外庫東都庫各木雌契一
  隻與太府主簿合之
  新唐書列傳唐舊制財賦皆納左藏庫而太府四
  時以數聞
  曽肇曲阜集財賦總於地官而太府司其出納
   謹案今三庫之制凡
 朝廷經費官司庶物之待給者所司籍其數移部部
[013-17b]
   稽其籍相符乃牒諸三庫主事主事受其牒而
   書之頒之承用之府覈實而發之每月則執其
   總以奏焉出入勾稽至為詳慎考陸贄翰苑集
   奏裴延齡姦蠧書有云總制邦用度支是司出
   納貨財太府攸職凡事太府出納皆禀度支文
   符太府依符以奉行度支憑案以勘覆互相闗
   鍵用絶姦欺其出納之數則每旬申聞其見在
   之數則每月計奏皆經度支勾覆又有御史監
[013-18a]
   臨旬旬相丞月月相繼據贄所言是唐代度支
   之於太府與今戸部之於三庫其立法正同三
   庫即太府寺職掌此尤其明證也至左右藏始
   自北齊隋唐以後並仍厥制稽其所貯左藏為
   絲絹布帛之屬如今之縀疋庫右藏為香楮茶
   蠟之屬如今之顔料庫而獨無銀庫惟於諸州
   雜物内一見之即通典所載嵗貢之數貢銀者
   三十一州亦止五百餘兩而已推原其故蓋自
[013-18b]
   秦并天下制幣為二等而銀錫之屬祗為器餙
   寳藏不為幣見於漢書食貨志其後歴代皆然
   民間交易惟榖帛與錢無用銀之例唐時租出
   榖庸出絹調出繒布兩税法行則又令出錢而
   未嘗以銀充國賦宋代諸州嵗輸緡錢故至今
   猶相沿謂之錢糧而洪邁容齊三筆載宋府庫
   毎嵗賦入大數自錢榖以外為絹綢絲布茶蠟
   並無徴銀之目惟閩廣諸州因其土俗間許以
[013-19a]
   銀易緡錢故左藏庫亦貯有金銀而不為常額
   蘓轍元祐㑹計録載嵗入銀數止五萬餘兩至
   金章宗時因錢鈔法弊乃權以銀貨繼復罷錢
   而専用銀鈔鑄銀名承安寳貨每兩折錢二貫
   公私同見錢用當時俸給軍須皆銀鈔相兼逮
   哀宗至大間鈔竟不行民間一以銀交易是為
   今上下用銀之始然元代貢賦仍徴榖帛成宗
   本紀所載嵗入銀數不過六萬兩明初惟以銀
[013-19b]
   充坑冶之課其天下田賦亦未用銀民間交易
   者仍有厲禁自洪武至宣徳實録所紀每嵗入
   數至多者為銀三十二萬餘兩自英宗正統初
   從尚書黄福副都御史周銓等之請令南畿浙
   江江西湖廣福建廣東廣西應輸米麥折銀送
   京謂之金花銀其後概行於天下諸方賦入悉
   折銀遂以銀為惟正之供太倉銀庫之名實起
   於明之中葉一切中外公私咸取給焉葢古今
[013-20a]
   異宜其勢有不得不然者矣
  胡三省通鑑註宋白曰天寳二年始命張瑄充太
  府出納使
  冊府元龜天寳初以侍御史楊慎矜充太府出納
  使四載又以殿中侍御史楊釗充司農出納錢物
  使乾元元年度支郎中第五琦充兩京司農太府
  出納使
  洪邁容齋隨筆楊國忠拜相前銜有兩京太府出
[013-20b]
  納使
  司馬光資治通鑑天寳十一載左藏出納判官魏
  仲犀胡三省注左藏舊有令丞而已出納判官盖
  帝置也楊國忠方承恩遇領使最多葢兼左藏出
  納使而以魏仲犀為判官
   謹案唐之太府左藏既有卿少令丞而又别置
   使以司其出納今之管理三庫大臣其職制葢
   本於此
[013-21a]
  新唐書食貨志㑹昌末置備邊庫收度支户部鹽
  鐡錢物宣宗更號延資庫初以度支郎中判之至
  是大中四/年八月以屬宰相其任益重户部嵗送錢帛二
  十萬度支鹽鐡送者三十萬諸道進奉助軍錢皆
  輸焉
  新唐書百官志宰相則為延資庫使
   謹案唐以宰相為延資庫使葢亦如今管理三
   庫之職
[013-21b]
  冊府元龜唐貨財之任多專置使以主之不獨歸
  於臺閣睿宗景雲二年以蒲州刺史充鹽池使鹽
  鐡有使自此始也明皇開元二十二年蕭景除太
  府少卿知度支事二十三年以太府少卿李元祐
  知度支事天寳七載以給事中楊釗兼御史中丞
  專判度支肅宗乾元元年以度支郎中第五琦充
  河南五道度支使兼諸道鹽鐡使胡三省曰度/支使始此
  年以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帝事充勾當度支
[013-22a]
  使劉晏又充勾當鹽鐡等使代宗廣徳二年第五
  琦充諸道鹽鐡使専判度支徳宗建中元年罷劉
  晏為右僕射天下錢榖皆歸金倉兩部委中書門
  下簡兩司郎官准格式條理時本司職事乆廢無
  復綱紀徒收其名莫總其任國用出入無所統之
  是年三月以户部侍郎韓洄判度支五年以中書
  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竇參充鹽鐡度支使八
  年户部尚書班宏加専判度支諸道鹽鐡使其年七
[013-22b]
  月司農少卿裴延齡加權判度支自後度支與鹽
  鐡益殊塗而治十三年户部尚書裴延齡判度
  支又以倉部郎中判度支案蘇弁除度支郎中兼
  御史中丞副知度支事立位於正郎之首副知之
  號自弁始見
  唐㑹要度支自貞元以前他官來判者甚衆自後
  多以尚書侍郎主之别官兼者稀矣故事度支案
  郎中判入員外判出侍郎總統押案而已官銜不
[013-23a]
  言専判度支開元以後時事多故遂有他官來判
  者或尚書侍郎専判乃曰度支使或曰判度支或
  曰知度支事或曰勾當度支使雖名稱不同其事
  一也
  資治通鑑元和六年李絳為户部侍郎判本司胡
  三省註判本司者判户部職事唐自中世以後户
  部侍郎或判度支故以判户部為判本司
  容齋續筆唐自貞觀定制以省臺寺監理天下之
[013-23b]
  務官修其方未之或改明皇時宇文融韋堅楊慎
  矜王鉷皆以聚歛進然其職不出戸部也楊國忠
  得志乃以御史大夫判度支權知太府卿及兩京
  司農太府出納是時猶未立判使之名也肅宗以
  後兵興費廣第五琦劉晏始以户部侍郎判諸使
  因以拜相於是鹽鐡有使度支有判元琇班宏裴
  延齡李巽之徒踵相躡遂浸浸以他官主之權任
  益重憲宗季年皇甫鎛由判度支程异由衛尉卿
[013-24a]
  鹽鐡使並命為相逮於宣宗率由此塗大用馬植
  裴休夏候孜以鹽鐡盧商崔元式周墀崔龜從蕭鄴
  劉瑑以度支魏扶魏謩蔣慎由蔣伸以户部自
  是計相不可勝書矣
   謹案唐自中葉以後財賦之柄不歸版曹而别
   有使以領之曰鹽鐡使曰判度支曰判户部謂
   之三司其職雖主出納錢物而簿書文案悉由
   裁遣遂盡分戸部之權致金倉二屬轉為閒員
[013-24b]
   與今三庫大臣専掌收支勾核者情形較有差
   别然其制皆特遣重臣為之至以宰相兼領大
   要在於均節出入以供軍國故唐書元和十三
   年中書門下奏三司錢物至年終各具所入所
   用數分為兩状以二月聞奏即如今三庫奏銷
   之例參考沿革葢三庫之職事如太府而其設
   官則又近於度支户郎諸判使之制其以户部
   侍郎判本司者則如今之以户部堂官管理三
[013-25a]
   庫也謹詳稽本末並系諸三庫表内至鹽鐡一
   使専司鹺務則又别詳於鹽政篇焉
 五季
  舊五代史職官志梁開平元年四月置建昌院以
  太祖在藩時四鎮所管兵車賦税諸色課利按舊
  簿籍而主之其年五月中書門下奏請為建昌宫
  使三年九月以門下侍郎平章事薛貽矩兼延資
  庫使判建昌宫乾化二年六月廢建昌宫以河南
[013-25b]
  尹魏王張宗奭為國計使凡天下金榖舊𨽻建昌
  宫者悉主之至後唐同光四年二月以吏部尚書
  李琪為國計使自後廢其名額不置
  資治通鑑長興元年八月以前忠武節度使張延
  朗行工部尚書充三司使三司使之名自此始
  舊五代史職官志後唐同光二年正月敕鹽鐡度
  支户部三司錢物並委租庸使管轄踵梁之舊制
  也天成元年四月詔廢租庸院依舊為鹽鐡户部
[013-26a]
  度支三司唐朝以來户部度支掌泉貨鹽鐡時
  置使名户部度支則尚書省本司郎中侍郎判其
  事天寳中楊慎務王鉷楊國忠繼以聚貨之術媚
  上受寵然皆守户部度支本官别帶使額亦無所
  改作下及劉晏第五琦亦如舊制自後亦以宰臣
  各判一司不置使額乾符後天下兵興隨處置租
  庸使以主調發兵罷則停梁時乃置租庸使専天
  下泉貨荘宗中興秉政者不閑典故踵梁朝故事復
[013-26b]
  置租庸使明宗嗣位乃詔削除使名但命重臣一
  人判其事曰判三司至是延朗自許州入再掌國
  計白於樞宻使請置三司名宣下中書議其事宰
  臣以舊制覆奏授延朗特進行工部尚書充諸道
  鹽鐡轉運等使兼判户部度支事從舊制也明宗
  不從竟以三司使為名焉
   謹案唐之三司以大臣分判而後唐置三司使
   則張延朗一人總之其任為更重矣至建昌宫
[013-27a]
   使國計使專典府藏則猶唐出納使之職也
 宋
  玉海宋初沿後唐制併度支鹽鐡户部為三司使
  太平興國元年始置副使八年分三司各置使淳
  化四年五月又併為一使十月置二使分領左右
  計閏十月置總計使判左右計事左右計使分判
  十道事分天下為十道曰河南河北河東闗西劍
  南淮南江南東西兩浙廣南在京東為左計京西
[013-27b]
  為右計各置判官領之五年十二月三司復各置
  使罷十道左右計復歸三部三使各領一司局分
  相違簿書交錯綱條失序言論盈庭咸平六年復
  合為一使熈寧七年詔三司置㑹計司以宰臣韓
  絳提舉元豐五年改官制四月以三司使安燾為
  户部尚書
  宋史職官志三司使一人以兩省五品以上及知
  制誥雜學士學士充總鹽鐡度支户部之事以經
[013-28a]
  天下財賦而均其出入副使以員外郎以上歴三
  路轉運及六路發運使充判官以朝官以上歴諸
  路轉運使提㸃刑獄充三部勾院判官各一人以
  朝官充掌勾稽天下所申三部金榖百物出納帳
  籍以察其差殊而闗防之都磨勘司判司官一人
  以朝官充掌覆勾三部帳籍以騐出入之數都主
  轄支收司判官以判磨勘司官兼掌官物已支未
  除之數候至所受之處附籍報所由司而對除之
[013-28b]
  天下上供物至京即日奏之納畢取其鈔以還本
  州都憑由司掌在京官物支破之事凡部支官物
  皆覆視無虚謬則印署而還之支訖復據數送勾
  而銷破之
  富大用事文類聚鄭湜太府寺㕔壁記宋初財賄
  出納之政顓領於三司
   謹案宋初邦計獨掌之三司户部太府寺雖存
   虚名而職事悉入三司諸案故當時三司使副
[013-29a]
   實兼有今户部堂官三庫大臣之任但其所領
   以貢賦出納為主且屬吏内如磨勘支收諸司
   皆專掌勾稽考核與今三庫堂主事正同非户
   度金倉分曹領務者可比今並繫之三庫篇内
   以見元豐以前府藏職掌之所在焉
  宋史職官志太府寺舊置判寺事一人同判寺一
  人凡廪藏貿易四方貢賦百官俸給時皆𨽻三司
  本寺但掌供祠祭香幣及校造斗升衡尺而已元
[013-29b]
  豐官制行始正職掌置卿少卿各一人丞主簿各
  二人卿掌邦國財貨之政及庫藏出納之事少卿
  為之貳丞參領之凡四方貢賦之輸於京師者辨
  其名物視其多寡别而受之儲於内藏者以待非
  常之用頒於左藏者以供經常之費凡官吏軍兵
  俸禄賜予以法式頒之先給歴從有司檢察書其
  名數鈎覆而後給焉供奉之物則承㫖以進審奏
  得畫乃聼除之分案九置吏六十有五所𨽻官司
[013-30a]
  有左藏東西庫掌受四方財賦之入以待邦國之
  經費給官吏軍兵俸禄賜予西京南京北京各置
  左藏庫元豐庫掌受諸路積剰及常平錢物凡封
  樁者皆入焉徽宗朝又有崇/寧庫大觀庫布庫掌受諸道輸納
  之布辨其名物以待給用茶庫掌受江浙荆湖建
  劍茶茗以給翰林諸司及賞賚出鬻雜物庫掌受
  内外雜輸之物以偹支用建炎以後所𨽻惟左藏
  東西庫如前制所置左藏南庫以侍從官提領又
[013-30b]
  置提轄檢察官一員
  玉海宋初止為左藏一庫太平興國二年正月分
  為絲綿金銀疋帛三庫置合同/憑由印淳化三年分置左
  右藏各二庫右藏受之左藏給之俟右藏既盈即
  復以給凡六庫迭為受給四年廢右并之於左分
  為四庫曰錢金銀曰絲綿曰生帛疋帛曰雜色疋
  帛祥符二年併錢金銀絲綿為一庫七年又併生
  帛雜色二庫為生熟疋縀庫又以祗候庫宣索之
[013-31a]
  物件併入以京朝官諸司使副三班内侍監庫舊
  兩庫三人後减四人通掌别以三班二人監門政
  和六年建新庫以東西庫為名
  文獻通考紹興二十七年詔户部於轄下丞簿内
  選一員兼充左藏庫提轄官此提轄官所由始也
  孝宗即位詔將御前樁管激賞庫撥歸左藏庫以
  左藏南庫為名専一樁管應副軍期支遣於是有
  東西南三庫尋罷南庫
[013-31b]
 遼
  遼史食貨志五京及長春遼西平州置鹽鐡轉運
  度支錢帛諸司以掌出納其制數差等雖不可悉
  而大要㪚見舊史
  遼史百官志五京諸使職名上京鹽鐡使司王棠/重熈
  中為上京/鹽鐡使東京戸部使司張孝傑清寧間知户部/使事聖宗太平九年見
  戸部使/判官中京度支使司道宗太康三年托卜嘉同/知度支使事○托卜嘉原
  作撻不也/今改正南京三司使司劉伸重熈中/三司副使南靣財賦
[013-32a]
  官諸錢帛司名長春路錢帛司興宗重熙二十二/年置大公鼎為長
  春州錢帛/都提㸃遼西路錢帛司平州路錢帛司
   謹案遼太府監官制無可考見惟三司諸使頗
   沿唐制食貨志載劉伸為户部使嵗入羡餘錢
   三十萬繦擢南院樞宻知府藏之積是其専掌
   今繫之三庫表内至錢帛司雖分置於諸路然
   皆主財賄出納之官亦如今三庫郎中員外郎
   之職故並附於表焉
[013-32b]
 金
  金史百官志太府監正四品少監從五品丞二員
  從六品掌出納邦國財用錢榖之事左藏庫使從
  六品副使從七品興定三年/増一員掌金銀珠玉寳貨錢
  幣右藏庫使從六品副使從七品興定三年/添一員掌錦
  帛絲綿毛褐諸道常課諸色雜物
   謹案金泰和八年嘗省户部官員置三司使副
   兼勸農鹽鐡度支户部三科有簽三司事同簽
[013-33a]
   三司事判官㕘議規措審計官諸員貞祐中即
   罷而不設葢一時權宜之制其職掌亦闕而未
   詳今故附著於此不列諸表
 元
  元史百官志都提舉萬億寳源庫掌寳鈔玉器
  至元二十五年始置都提舉一員正四品提舉一
  員正五品同提舉一員從五品副提舉一員從六
  品知事一員從八品提控案牘一員司吏二十三
[013-33b]
  人譯史二人司庫四十六人内以色目二人㕘之
  ○都提舉萬億廣源庫掌香藥紙劄諸物設置同
  上提控案牘二員司吏一十二人譯史一人司庫一
  十三人○都提舉萬億綺源庫掌諸色叚疋設置
  並同上而副提舉則増一員提控案牘設三員後
  省二員司吏二十二人譯史一人司庫二十六人
  内㕘用色目二人○都提舉萬億賦源庫掌絲綿
  布帛諸物設置並同上提控案牘二員其後省一
[013-34a]
  員司吏一十七人譯史一人司庫一十五人内㕘
  用色目二人○四庫照磨兼架閣庫管勾一員從
  九品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以四庫錢帛事繁始
  置一員仍給印○提舉富寧庫至元二十七年始
  創提舉一員從五品同提舉一員從六品副提舉
  一員從七品分掌萬億寳源庫出納金銀之事吏
  目一人其後司吏増至六人譯史一人司庫八人○
  右以上屬户部其萬億四庫國初以太府掌内帑
[013-34b]
  之出納既設左藏等庫而國計之領在戸部仍置
  萬億等庫為收藏之府中統元年置庫官六員而
  未有品秩俸給至元十六年始為提舉萬億庫秩
  正五品二十四年改陞都提舉萬億庫秩正四品
  二十五年分立四庫以分掌出納至二十七年又
  别立富寧庫焉
  富大用事文類聚大元改太府為監置監少監丞
  掌出納邦國財用錢榖之事
[013-35a]
  元史百官志太府監領左右藏等庫掌錢帛出納
  之數太卿六員正三品太監六員從三品少監五
  員從四品丞三員正五品經歴知事照磨各一員
  令史八人譯史三人通事知印各一人奏差四人
  中統四年置至元四年為宣徽太府監凡内府藏
  庫悉𨽻焉八年陞正二品大徳九年改為院秩從
  二品院判簽用宧者至大四年復為監定置如上
  ○右藏提㸃四員大使二員副使二員掌收支金
[013-35b]
  銀寳鈔積蘇原作只孫/今改正叚疋水晶瑪瑙玉璞諸物
  至元十九年置○左藏提㸃四員大使二員副使
  二員掌收支常課和買紗羅布絹絲綿絨錦木綿
  鋪陳衣服諸物至元十九年置
   謹案宋元二代内藏庫舉左右藏均𨽻於太府
   其實左右藏為國家正帑而内藏庫則如漢魏
   之御府唐之中藏當出於周官玉府内府之職
   今並析繫内務府篇内云
[013-36a]
 明
  明史職官志廣積庫大使一人副使一人典史一
  人贓罸庫大使一人副使二人甲字乙字丙字丁
  字戊字庫大使五人副使六人廣盈庫大使一人
  副使二人外承運庫大使二人副使二人承運庫
  大使一人副使一人行用庫大使副使各一人太
  倉銀庫大使副使各一人
  明史食貨志兩京庫藏先後建設其制大畧相同
[013-36b]
  内府凡十庫承運庫貯縀疋金銀寳玉齒角羽毛而
  金花銀最大廣積庫貯硫黄硝石甲字庫貯布匹
  顔料乙字庫貯胖襖戰鞋軍士裘㡌丙字庫貯棉
  花絲纊丁字庫貯銅鐡獸皮蘇木戊字庫貯甲仗
  贓罸庫貯沒官物廣貯庫貯錢鈔廣盈庫貯紵絲
  紗羅綾錦紬絹六庫皆屬户部惟乙字庫屬兵部
  戊字廣積廣盈庫屬工部通謂之内庫英宗時
  始設太倉庫初嵗賦不徴金銀惟坑冶税有金銀
[013-37a]
  入内承運庫其税賦偶折金銀者俱送南京供武
  臣禄而各邊有緩急亦取其其中正統元年改折
  漕糧嵗以百萬為額盡觧内承運庫不復送南京
  自給武臣禄十餘萬兩外皆為御用所謂金花銀
  也七年乃設户部太倉庫各直省派剰麥米十庫
  中綿絲絹布及馬草鹽課關税凡折銀者皆入太
  倉庫籍沒家財變賣田産追收店錢援例上納者
  亦皆入焉專以貯銀故又謂之銀庫初太倉中庫
[013-37b]
  積銀八百餘萬兩續收者貯之兩廡以便支發而
  中庫不動遂以中庫為老庫兩廡為外庫凡甲字
  諸庫主事偕科道廵視太倉庫員外郎主事領之
  而以給事中廵視嘉靖中始兩月一報出納之數
  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太倉銀庫在倉塲總督公署
  之左中為銀窖老庫
  明史職官志萬歴二年另撥户部主事一人陪庫
  每日偕管庫主事收放銀兩季終更替
[013-38a]
   謹案明之内府十庫雖稱𨽻於有司其實皆以
   中官司其出納盖即如前代之内藏庫而太倉
   銀庫主之户部則如前代之左右藏庫也但太
   倉祗貯銀両而縀疋在承運庫顔料在甲字庫
   仍與右藏之專受縑帛雜物者其制相等
  本朝順治初祗設後庫十二年分為三庫銀庫在部
   署内即後庫故地叚疋庫在東華門外即舊裏
   新庫顔料庫在西安門内即舊甲字庫而承
[013-38b]
   運庫分貯紙張乙字庫分貯布蔴諸物以及供
   用庫之承造香蠟者並屬焉其餘明代諸庫俱
   已乆廢不設但規制雖異而職掌相承故仍詳
   繫於此用明源委云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