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l0015 欽定歷代職官表-清-永瑢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一
  宗人府表
[007-2a]


[007-3a]
   宗人府
  國朝官制
 宗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
   並順治九年置掌
 皇族之屬籍以時修輯
玉牒辨昭穆序爵祿均其惠養而布之教令凡親疎之屬
   胥受治焉初制宗令以親王郡王統理宗正以貝
   勒貝子兼攝宗人以鎮國輔國公及將軍兼攝後
[007-3b]
   擇賢任使不復以封爵為限
 府丞漢人一人正三/品
   順治九年置掌校理漢文冊籍初制有覺羅啟心
   郎二員漢軍啟心郎二員與府丞均為正官康熈
   十二年裁啟心郎惟設府丞一員
 左右司理事官宗室各二人初制三品後改為四品康/熈二十二年定為正五品
 副理事官宗室各二人初制從四品康熈二/十二年定為從五品
   分掌左右翼覺羅之籍並書其子女適庶生卒婚
[007-4a]
   嫁官爵名諡以備
玉牒紀載凡承襲次序秩俸等差及養給貧幼優恤婚喪
   之事時為稽核綜理焉初設郎中六員員外郎四
   員主事四員康熈十二年始分𨽻左右兩司三十
   八年兩司各裁郎中一員雍正二年改郎中為理
   事官改員外郎為副理事官惟主事仍舊名初制
   皆以覺羅為之後以覺羅滿洲㕘用雍正二年定
   以宗室滿洲𠫭用乾隆二十九年准府丞儲麟趾
[007-4b]
   奏定理事官以下筆帖式以上悉以宗室為之
 經厯宗室二人正六/品
   順治九年置掌出納文書初制經厯三員其二員
   㕘用宗室滿洲一員用漢人康熈三十八年裁漢
   經厯一員乾隆二十九年定制以宗室為之
 堂主事宗室二人初制四品康熈九/年定為正六品漢人二人正六/品
   堂主事順治九年置二人掌奏疏稿案初制以宗
   室滿洲㕘用乾隆二十九年定制以宗室為之漢
[007-5a]
  人主事雍正元年增置掌漢文冊籍
筆帖式宗室二十四人並支七/品俸
  順治九年置掌譒譯文書初制以宗室滿洲㕘用
  乾隆二十九年定制以宗室為之
 厯代建置
 三代
  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親疎其正室
  皆謂之門子掌其政令鄭康成注三族謂父子孫/人屬之正記曰親親以三
[007-5b]
  為五以五為九正室適子將代/父當門者也政令謂役守之事
   謹案漢書百官表宗正注應劭曰周成王時肜
   伯入為宗正師古註云肜伯為宗伯不謂之宗
   正但考初學記玉海引宋百官春秋曰周受命
   封建宗盟始選其宗室之長而董正之謂之宗
   正成王時肜伯入為宗正掌王親屬是也據此
   諸書皆以為周有宗正師古雖謂肜伯不為宗
   正而未嘗謂周無宗正也玉海引逸周書嘗麥
[007-6a]
   篇太祝以王命作筴筴告宗正則周有宗正其
   證又在漢百官表注及宋百官春秋之前惟不
   見經典正文故不列於表至周禮小宗伯掌三
   族之别實與今宗正職掌相符故玉海於宗正
   一官引此為証考魏風殊異乎公族鄭箋云公
   族主君同姓昭穆又考魯語曰宗室之謀不過
   宗人韋昭注謂此宗人則上宗官也亦用同姓
   若漢宗正用諸劉矣夫侯國尚有公族之官况
[007-6b]
   天子乎王應麟謂燕義周天子有庶子官即今
   之宗正恵士竒謂周禮諸子即春秋之公族大
   夫然儀禮燕禮注云庶子世子之官而夏官諸
   子掌國子之倅亦不専掌公族之子弟與今宗
   正職未為盡合今姑取小宗伯所掌列之於表
   而玉海所引嘗麥篇宗正之名亦附著於此焉
 秦
  杜佑通典秦置宗正掌親屬
[007-7a]
  王應麟玉海秦始以宗正列九卿掌親屬而宗廟
  之事屬之奉常
 漢
  漢書百官公卿表宗正秦官掌親屬有丞平帝元
  始四年更名宗伯屬官有都司空令丞如淳曰律/司空主水
  及罪/人内官長丞又諸公主家令門尉皆屬焉王莾
  并其官於秩宗初内官屬少府中屬主爵後屬宗
  正
[007-7b]
  漢書髙帝紀七年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荀悦漢紀宗正掌視親屬官
  唐六典漢宗正之官不以他族楚元王子郢客辟
  疆徳等逓為之
   謹案都司空令丞如淳註稱主罪人蓋治獄之
   官今宗室覺羅有犯雖宗人府主其罰然無専
   官故都司空等不列於表至内官長丞兼治掖
   庭公主家令門尉兼治戚里皆以事相關渉故
[007-8a]
   使兼𨽻非宗正所屬之正官故亦不列於表又
   通典載元始元年於郡國置宗師以糾皇室親
   族世氏致教訓焉選有徳義者為之有寃失職
   者宗師得應郵亭上書宗伯請以聞註曰為書/付郵亭令
   送至/宗伯蓋其時諸王各就國故各設官以統之其
   制亦今之所無謹附載其名於此
  古今攷東萊大事紀高帝七年書置宗正官以序
  九族高帝表無其人高帝紀七年二月書自櫟陽
[007-8b]
  徙都長安置宗正官以叙九族表髙后二年始見
  除劉郢客當是史失初姓
   謹案高帝七年雖置宗正而未命其人故表不
   載表既詳於高后二年安得於髙帝七年遂失
   姓名乎
  玉海高后二年上邳侯郢客景元二年平陸侯禮
  三年徳侯通元狩四年沈猷侯受為宗正坐聼請
  不具宗室論始元二年光禄大夫辟疆元鳯元年
[007-9a]
  大中大夫徳初元元年諌大夫更生竟寧元年陽
  城侯慶忌元始元年宗正容更為宗伯永平三年
  劉平建初二年般永元十三年愷為宗正建初中
  劉軼為宗正遂世掌焉矩寵/佑
   謹案玉海此條蓋統括百官表而間有脱遺如
   百官表載元朔四年劉棄元鼎四年劉安國五
   鳯二年劉丁承光四年劉臨始元三年劉通河
   平三年劉順陽朔元年劉武成鴻嘉元年劉慶
[007-9b]
   忌永始三年劉它人建平四年劉容皆表具而
   玉海失載者也
  玉海周諸子掌戒令教法至於辨世繫辨昭穆則
  掌之小史漢宗正徒掌屬籍而教養之法未聞
   謹案玉海謂漢宗正徒掌屬籍而教養之法未
   聞然攷楊雄宗正箴曰巍巍帝堯欽親九族禮
   有攸訓屬有攸籍既云禮有攸訓則兼教養之
   法矣後漢書劉般為宗正在位數言政事其收
[007-10a]
   恤九族行義尤著收恤九族即宗正之教養也
   前漢紀公卿議遣宗正治衡山王又遣宗正問
   江都王則宗正所綜理者多矣王應麟謂漢宗
   正即周之諸子諸子既為政於公族宗正安得
   不掌教養之政乎如以為徒掌屬籍則非也
  唐六典光武復置宗正
  後漢書百官志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掌序録王
  國嫡庶之次及諸宗室親屬逺近郡國嵗因計上
[007-10b]
  宗室名籍若有犯法當髠以上先上諸宗正宗正
  以聞乃報决胡廣曰又嵗一治諸王世譜差序秩/第漢官儀曰官吏四十一人其六人
  四科一人二百石四人百石三人佐六人/騎吏二人法家十八人學事一人官醫丞一人
  比千石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
  百石其餘屬吏增减無常漢書曰主簿一人秩六/百石僕一人秩六百石
  私府長一人秩六百石家丞一人三百石直吏三/人從官一人東觀書曰其主薨無子置𫝊一人守
  其/家中興省都司空令丞
  通典宗正兩漢皆以皇族為之不以他族
[007-11a]
  謝維新合璧事類通鑑分紀曰漢宗正丞用皇族
  魏
  三國魏志建安二十一年始置宗正之官
  唐六典宗正卿魏亦以宗正居之
 晉
  徐堅初學記晉曰大宗正
  晉書職官志宗正統皇族宗人譜牒又統太醫令史又
  有司牧掾員及渡江哀帝省并太常太醫以給門下省
[007-11b]
   謹案太醫司牧蓋皆所兼𨽻之雜流今各有所
   𨽻故不列於表
  通典晉兼以庶姓山公啟事曰羊祜忠篤寛厚然/不長理劇宗正卿缺不審可轉
  作/否咸寧三年又置宗師以扶風王亮為之使皇室
  戚屬奉率徳義所有施行必令誥之
   謹案宗師之名同於漢制而職位尊卑則迥殊
   晉書百官志不載但考晉書扶風王亮為宗師
   梁王肜亦為宗師彭城王領太宗師晉之為宗
[007-12a]
    師者不一其人則有經制之額可知通典明云
    咸寧三年置宗師玉海謂東晉始省而百官志
    不載亦史氏之闕也
  宋齊梁陳
   唐六典宋齊並不置梁天監七年乃置焉宗正春
   卿位視列曺尚書皆以宗室為之班第十二陳因
   之
   隋書百官志梁置宗正卿位視列曺尚書主皇室
[007-12b]
  外戚之籍以宗室為之
  初學記梁加卿字除大字曰宗正卿
   謹案𨽻續載漢中山相薛君成平侯劉君斷碑
   有云巴郡太守宗正卿下/闕釋云百官志太傅上
   公一人太尉公一人太常卿一人蓋史氏用周
   官之法紀傳所書居三九之官皆不書以公卿
   字惟孔廟碑稱吳雄為司徒公趙戒為司空公
   衡方碑題云衛尉卿與此碑所題宗正卿乃遣
[007-13a]
   詞揮翰者益之後世以卿名其官則自蕭梁始
   今考初學記引五代史百官志云至梁加卿字
   除大字曰宗正卿與洪氏之説可以相證
 北魏
  北魏書官氏志有宗正太和中初置少卿
  洛陽伽藍記國子南有宗正寺
  唐六典後魏亦曰宗正卿
  通典後魏有宗正卿少卿
[007-13b]
  太平御覽後魏職令曰宗正卿第四品上第三
 北齊
  隋書百官志後齊有大宗正寺掌宗室屬籍統皇
  子王國諸王國諸長公主家
 後周
  通典後周有宗師中大夫掌皇族定世系辨/昭穆訓以孝悌屬大
  冡宰
 隋
[007-14a]
  隋書百官志隋置宗正卿少卿各一人丞二人主
  簿二人錄事二人
  初學記北齊又加大字隋又徐之
 唐
  舊唐書職官志宗正寺卿一員從三/品上少卿二員從/四
  品/上丞二人從六/品上主簿一人從七/品上錄事一人從九/品上
  五人史九人亭長四人掌固四人卿之職掌九族
  六親之屬籍以别昭穆之序并領崇元署少卿為
[007-14b]
  之貳九廟之子孫繼統為宗餘曰族凡大祭祀及
  冊命朝㑹之禮皇親諸親應陪位預㑹者則為之
  簿書以申司封若皇親為三公子孫應襲封者亦
  如之丞掌判寺事主簿掌印勾檢稽失錄事掌受
  事發辰
  新唐書百官志宗正寺卿一人少卿二人丞二人
  掌天子族親屬籍以别昭穆領陵臺崇元二署凡
  親有五等先定於司封主簿二人知圗譜官二人
[007-15a]
   修玉牒官一人知宗子表疏官一人錄事一人
   謹案宗正卿所屬新舊唐書所載㣲有不同志
    不詳建置年月其孰為舊制孰為改制巳不可
    知今並存以資考核又新唐志稱宗正寺領陵
    臺崇元二署其陵臺署諸陵臺令各一人丞各
    一人建初啟運興寧永康陵令各一人丞各一
    人掌守衛山陵諸太子廟令各一人丞各一人
    錄事各一人掌灑掃開闔之節四時享祭事諸
[007-15b]
   太子陵令各一人丞各一人錄事各一人舊唐
   志不載蓋後又改𨽻今其職並𨽻禮部太常寺
   故不列於宗人府建置之中其崇元署令一人
   丞一人府二人史三人典事六人掌固二人掌
   京都諸觀名數與道士帳籍齋醮之事新羅日
   本僧入朝學問九年不還者編諸籍道士女冠
   僧尼見天子必拜每三嵗州縣為籍一以留縣
   一以留州僧尼一以上祠部道士女冠一以上
[007-16a]
   宗正一以上司封其制尤為謬戾馬端臨文獻
   通考曰崇元署一官唐創之以司道教而必屬
   之宗正司者蓋唐以老氏為始祖則崇其教者
   亦以為尊祖宗之事也云云今考唐景龍三年
   法琬法師碑稱法琬為中宗之三從姑開元十
   七年興唐寺主居法澄塔銘稱彭王嗣&KR0788女宻
   多羅案宻多羅原石刻誤/作彌多羅今改正出家為法澄弟子資
   治通鑑稱景雲元年十二月上以二女西城隆
[007-16b]
   昌二公主為女冠以資天皇太后之福其他見
   於史傳者不一則崇元署所謂掌諸觀名數者
   常即指入道之宗屬因而連及所統寺觀之道
   士因而連及於天下道士亦𨽻宗正寺耳此一
   時之粃政前無師承後無沿襲殊非官制之正
   今削之不錄而附載其名於此焉
  唐六典宗正卿掌皇九族六族之屬籍以别昭穆
  之序紀親疎之列并領崇元署少卿為之貳
[007-17a]
    謹案唐㑹要永徽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問宗正
    卿李博乂曰諸親有除屬者曰屬疎故除縂三
    百餘人上曰服屬雖疎理不可降宜依舊編入
    屬籍天寳元年七月二十三日詔凉武昭王四
    公子孫並編入屬籍唐㑹要此條可為宗正屬
    籍規式惟是李勣賜姓亦附宗正屬籍則唐宗
    正所掌遂及異姓未足為法也
   太平御覽唐書官品志曰按太平御覽所引唐書/官品志甚多與新書百
[007-17b]
   官志互異/乃别一書宗正卿位視列曹尚書以宗室為之
   合璧事類職林曰開元三十五年制宗正寺官屬
   皆以皇族為之
    謹案職林又載唐武徳置宗師龍朔改曰司宗
    光宅為司屬後復故掌皇族外戚簿籍及邑司
    名帳領諸陵太廟其名沿漢晉宗師之舊而職
    掌又異今無此官故不列於表
  五季
[007-18a]
  舊五代史梁有宗正卿
  孫逢吉職官分紀後唐同光元年置宗正大卿
  五代㑹要周顯徳五年閏七月宗正寺准奉勅節
  文刪集現行公事送中書門下
   謹案王溥此文知周亦名宗正寺然所列現行
   公事稱見管齋郎室長逐季候大饗捧饌行禮
   及出給每年行事厯子見管禮料庫收貯諸司
   納到諸壇廟祠祭禮料逐月給付逐季太廟并
[007-18b]
   别廟祠祭祝版當寺於少府監請領送秘書省
   書寫畢却將應奉祠祭候年滿則將齋郎堂室
   長於每年八月印發文字觧送赴南曹云云蓋
   其時兼領祭祀也
 宋
  宋史職官志宗正寺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
  叙宗派屬籍以别昭穆而定其親疎少卿為之貳
  丞㕘領之宋初舊制置判寺事二人以宗姓兩制
[007-19a]
   以上充闕則以宗姓朝官以上知丞事掌奉諸廟
   諸陵薦享之事司皇族之籍主簿一員以京官充
   元豐官制行詔宗正長貳不尃用國姓蓋自有大
   宗正司以統皇族也渡江後卿不常置少卿一人
   以太常兼紹興三年復置少卿一人五年復置丞
   十年置主簿嘉定九年詔以宗學改𨽻宗正司自
   此寺官又與校試之事大宗正司景祐三年始置
   司以皇兄寧江軍節度使濮王知大宗正司事皇
[007-19b]
   姪彰化軍節度使觀察留後守節同知大宗正事
   元豐正名仍置知及同知官各一人選宗室團練
   觀察使以上有徳望者充丞二人以文臣京朝官
   以上充掌糾合族藩而訓之以徳行道藝受其詞
   訟而糾正其愆違有罪則先劾以聞法例不能决
   者同上殿取裁嵗錄存亡之數報宗正寺凡宗室
   服屬逺近之數及其賞罰規式皆總之官屬有記
   室一人掌牋奏講書教授十有二人分位講授兼
[007-20a]
  領小學之事舊制擇宗室賢者為知大宗正事次
  一人為同知其後位髙屬尊者為判熈寧三年始
  以異姓朝臣二員知丞事置局為睦親廣賢宅崇
  寧三年置南外宗正司於南京西外宗正司於西
  京各置敦宗院仍詔各擇宗室之賢者一人為知
  宗掌外居宗室詔復定宗學博士正錄員數玉牒
  所淳化六年始設局置官詔以皇宋玉牒為名建
  玉牒殿以知制誥劉筠夏竦為修玉牒官自後置
[007-20b]
  一員或二員元豐官制行分𨽻宗正寺官寺丞王
  鞏奏玉牒十年一進並以學士典領南渡後紹興
  十二年始進玉牒所提舉一人或二人以宰相執
  政為之以侍從官一人兼修宗正卿少卿而下同修
  纂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知大宗正事仁宗始
  置用太祖太宗之後屬近行尊者各一人
  職官分紀玉牒所熈寧三年於三班院置局後徙
[007-21a]
  編修院
   謹案宋制掌皇族之政者有宗正寺有大宗正
   司有宗學有玉牒所有外宗正司宗正寺掌别
   屬籍之親疎大宗正司掌訓導宗子而司其賞
   罰觀其嵗錄存亡之數報宗正寺則截然分掌
   可知今制併而一之故表中二職並列其宗學
   之制與今畧同然今制稽察宗學為王公大臣
   所兼攝其教習亦不載於官制故不列於表至
[007-21b]
   玉牒所古有常職今則十年恭修一次其總裁
   纂修諸官由他職兼領事竣則撤其館法例迥
   異故亦不列於表若其外宗正司則與漢時宗
   師之制同故併不錄焉
  陸游老學菴筆記宗正卿少卿祖宗因唐故事必
  以國姓為之然不必宗室也元豐中始兼用庶姓
  而知大宗正事始於濮安懿王始權任甚重後頗
  鐫損云
[007-22a]
  葉夢得石林燕語唐宗正卿皆以皇族為之本朝
  踵唐故事而止命同姓慶厯初始置大宗正司以
  北海郡王允弼為知大宗正事其後相承皆以宗
  室領治平元年英宗以宗數倍多於前乃命增置
  同知大宗正司一員亦以懷州團練使宗恵為之
  迄今以為故事熈寧三年復置丞二員以命外官
  玉海開寳六年正月以千牛衛將軍趙崇濟為宗
  正寺少卿景徳二年命趙湘趙稹同判宗正寺祥
[007-22b]
  符九年趙安仁兼卿世長知寺事二月王旦請命
  丞郎以上兼卿給舍以下兼少卿郎中以上兼丞
  京官兼主簿以為永制天禧元年趙鼎為主簿慶
  厯四年七月辛巳趙槩判宗正寺元豐六年九月
  十一日詔除長貳外自今不専用國姓志大宗正/司統皇族
  故寺長貳不專以國/姓分案二設吏六建炎三年四月省以常/少兼紹興
  二年十二月復置少卿四年以命范冲景祐三年
  丙子七月十九日乙未初置大宗正司以寧江節
[007-23a]
  度濮王知大宗正事彰化軍留後守節同知大宗
  正事時諸王子孫衆多聚居大第故於祖宗後各
  擇一人使司訓導糾違失凡宗族政令皆掌之奏
  事毋得先達先委詳酌而後聞八月庚戌知大宗
  正事請宗室每朝罷各就聴讀從之寳元二年七
  月二十一日允弼同知大宗正事至和二年六月
  戊子朔增允良同知未㡬罷九月以知大宗正濮
  王為判同知允弼為同判治平元年六月丁未十
[007-23b]
  三日增置同知大宗正事一員以宗惠為之熈寧
  三年二月丙寅詔大宗正司置丞二人以張稚圭
  李徳芻為之上曰或言丞不用庶姓王安石錄春
  秋公族大夫等事以進元豐之制以宗室團練以
  上有徳望者為長而一人貳之若位髙屬尊則為
  判志元豐五年二月十五日宗/惠封江夏郡王知大宗正徽宗時仲忽判大
  宗正嘉定以嗣秀王兼總大宗正
   謹案玉海此條可與宋職官志詳畧互證考石
[007-24a]
   林燕語謂慶厯初始置大宗正司玉海謂景祐
   三年七月十九日乙未初置大宗正司確有月
   日可證石林燕語之誤宋職官志與玉海同
 遼
  契丹國志特哩衮原本作惕/隱今改正宗正寺也
  遼史百官志大特哩衮司太祖置掌皇族之政教
  興宗重熈二十二年耶律義先拜特哩衮戒族人
  曰國家三父房最屬貴族凡天下風化之所自出
[007-24b]
   不孝不義雖小不可為其妻晉國長公主之女每
   見中表必具禮服義先以身率先國俗化之遼國
   設官之實於此可見太祖有國首設此官其後百
   官擇人必先宗姓特哩衮亦曰徳爾吉原本作梯/里已今改
   正/知特哩衮司事特哩衮司事南面官宗正司職
   在大特哩衮司
  金
   金史百官志大宗正府㤗和六年避睿宗諱改為
[007-25a]
  大睦親府判大宗正事一員從一品皇族中屬親
  者充掌敦睦糾率宗屬欽奉王命㤗和六年改為
  判大睦親事同判大宗正事一員從二品㤗和六
  年改為同判大睦親事同簽大宗正一員正三品
  以宗室充大定元/年置㤗和六年改為同簽大睦親事
  大宗正丞二員從四品一員於宗室中選能幹者
  充一員不限親疎分司上京長貳兼管治臨潢以
  東六司屬㤗和六年改為大睦親丞知事一員從
[007-25b]
  七品檢法從八品諸宗室將軍正七品上京東烏
  塔原本作温/忒今改正二處皆有之世宗時始命遷官其户
  凡百二十明昌二年更名四司局設令丞承安二
  年以令同隨朝司令正七品丞正八品中都上京
  哲爾衮原本作扎里/𤓰今改正合右西南梅望寨扶餘原本/作蒲
  與今/改正臨潢㤗州金山等處置屬大宗正府
  大金國志天㑹十三年大宗正府置判同簽書事
   謹案金大宗正府史但載明昌六年之更名而
[007-26a]
   未著置於何年宇文懋昭大金國志書雖偽託
   然亦雜採諸家記載而成必有所據觀其稱置
   判同簽書事在太宗十三年乙夘是年熈宗即/位乃稱天㑹
   十三/年則自金初有之矣故並存其説以補史之
   闕焉
  元
  元史百官志大宗正府秩從一品國初未有官制
  首置斷事官曰扎爾呼齊原本作扎魯/忽赤今改正㑹决庶務
[007-26b]
  凡諸王駙馬投下䝉古色目人等應犯一切公事
  及漢人姦盗詐偽蠱毒厭魅誘掠逃驅輕罪重囚
  及邉逺出征官吏每嵗從駕分司上都存留住冬
  諸事悉掌之至元二年置十員三年置八員九年
  降從一品銀印至理䝉古公事以諸王為府長餘
  悉御位下及諸王之有國者又有集賽原本作怯/薛今改正
  人員奉㫖署事别無頒受宣命十四年置十四員
  十五年置十三員二十一年置二十一員二十二
[007-27a]
  年增至三十四員二十八年増至四十六員大徳
  四年省五員十一年省十一員皇慶元年省二員
  以漢人刑名歸刑部㤗定元年復命兼理置扎爾
  呼齊四十二員令史改為掾史致和元年以上都
  大都所屬䝉古人并集賽軍站色目與漢人相犯
  者歸宗正府處斷其餘路府州縣漢人䝉古色目
  詞訟悉歸有司刑部掌管正官扎爾呼齊四十二
  員從一品郎中一員從五品員外郎二員從六品
[007-27b]
  都事二員從七品承發架閣庫管勾一員從八品
  掾史十人䝉古筆且齊原本作必閣/赤今改正十三人通事
  知印各三人宣使十人䝉古書寫一人典吏三人
  庫子一人醫人一人司獄一人
   謹案元大宗正府扎爾呼齊兼治一切刑政非
   掌皇族之專官續文獻通考至元二十二年哈
   喇哈斯原作哈喇哈/孫今改正由掌宿衛拜大宗正用法
   平允時欲以江南獄𨽻宗正哈喇哈斯曰江南
[007-28a]
   新附教令未孚且相去數千里欲遙制其刑獄
   得無寃乎遂止則元初宗正寺且遙領諸路刑
   政矣蓋其時分農土統部帳者大抵皆皇族國
   戚故獄訟案牘率關渉於宗正府而治其事者
   從一品之大臣多至三四十人也迨後天下大
   定乃以内事還之刑部外事還之路府州縣耳
   其官雖與宗正有殊其所秩亦與宗正稍異然
   其名則沿宗正之舊故併列於表以存一代之
[007-28b]
   制至四十二員秩皆從一品雜然治事勢必不
   行意其必區以長貳或分以曹司但史文簡畧
   不可復詳以皆大宗正府之長故列表於宗令
   之下而附著其變例之由焉
 明
  明史職官志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
  人左右宗人各一人並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屬籍以時
  修其玉牒書宗室子之適庶名封嗣襲生卒婚嫁
[007-29a]
  諡葬之事凡宗室陳請為聞於上選材能錄罪過
  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為宗人府
  並以親王領之秦王樉為令晉王棡燕王棣為左/右宗正周王橚楚王楨為左右宗
  人/其後以勲戚大臣攝府事不備官而所領亦盡
  移之禮部其屬經厯司經厯一人正五/品典出納文
  移
   謹案明史職官志尚載有南京宗人府經厯司
   經厯一員而無宗令等官考明㑹典永樂十八
[007-29b]
   年改洪武中所置宗人府為南京宗人府不復
   降印惟改降經厯司印與南京各衙門行移蓋
   姑以備陪京之制與元之上京分司名為别署
   實即正員者迥殊故今削之不錄僅附存於此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