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l0015 欽定歷代職官表-清-永瑢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二
  内閣表
[008-2a]
 
 
 
 
 
 
 
 
[008-2b]
 
 
 
   謹案内閣職司票擬其官剏自眀初原不過如
   知制誥之翰林並非古宰相之職而由眀以溯
   厯代其所謂秉鈞大臣者官號升降亦復代不
   相沿盖嘗綜而論之自舜納大麓禹宅百揆見
   扵尚書亦越成周有三公論道經邦之文尚無
[008-3a]
   所謂相即説命左傳所載傅說爰立作相齊慶
   封為左相之類亦僅取其佐相之義而非實有
   是官號也自秦置丞相相國以助理萬幾漢代
   因之始稱為宰相之職迨東漢安帝時衆務悉
   由尚書魏文帝又置中書監今自是事歸臺閣
   厯南北両朝皆以中書監侍中尚書令僕射諸
   官㕘掌機宻並無常職其事雖宰相之事其官
   已非宰相之官矣唐則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僅
[008-3b]
   存虚名而以他官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為
   丞弼之任宋以後或稱僕射或稱丞相而所謂
   丞相者或繫中書省或繫尚書省更革不一中
   間雖偶襲相名而要其實亦祗三省長官迥非
   秦漢之丞相可比特其職既綜理省務則六尚
   書悉為其統轄百司庶府之事皆當聴中書門
   下之裁决而後上聞故自唐以來僉壬在位者
   猶得以竊政而蠧國也眀初尚沿舊制置中書
[008-4a]
   左右丞相自胡惟庸謀逆事覺始革中書省
   其政於六部厯代所謂宰相之官由此遂廢不
   設雖嘗仿唐宋集賢資政之制置大學士亦僅備
   顧問並不與知國政至成祖肇置内閣始以翰林
   入直洊升大學士然秩止五品而已仁宣以後大
   學士往往晉階保傅品位尊崇閣權漸重用非
   其人間有倒持太阿授之柄者而核其司存所在
   不特非秦漢丞相之官亦并非漢唐以来三省之
[008-4b]
   職任矣至漢制以御史大夫遞遷丞相故謂之
   副相實則専掌舉劾不司鈞軸宋代始置㕘知
   政事下宰相一等為今協辦大學士權輿所自然
   宋之㕘政乃政府正員而今協辦職本尚書誠如
聖訓不過御史裏行學士裏行之類與宋制亦殊有差
   别總之鈞衡近地職㕘宻勿其事權之屬與不
   屬原不係乎宰相之名而惟視乎人主之威柄
   以為操縱伏讀
[008-5a]
御製書程頥論經筵劄子後有云夫用宰相者非人君
 其誰為之使為人君者但深居髙處自修其徳惟以
 天下之治亂付之宰相已不過問幸而所用若韓范
 猶不免有上殿之相争設不幸而所用若王吕天下
 豈有不亂者此不可也且使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
 之治亂為己任而目無其君此尤大不可也大哉
王言垂訓深切盖惟萬機親理則雖丞相亦克効寅㳟
   若魁柄下移則即大學士亦可潜操威福厯朝
[008-5b]
   置相互有重輕其得失咸準諸此我
 國家宫府肅清
乾綱獨攬夐軼萬世班朝莅政無不欽承
宸斷凡備員綸閣者惟知恪奉官常董正鴻規永昭典
   則而追尋往制端緒棼繁治忽所闗鑒誡斯在
   謹先闡繹
聖訓撮叙大凡以眀綱領至厯代沿革之由則仍詳考
   於各本條下焉
[008-6a]
  内閣上
 國朝官制
大學士滿洲漢人各二人初定滿洲一品漢人二品順/治十五年改俱為正二品雍
正八年俱升/為正一品
  大學士均由
特簡贊理機務表率百僚補授後請
㫖兼殿閣及六部尚書銜殿閣名凡六曰
 保和殿
[008-6b]
 文華殿
 武英殿
 體仁閣
 文淵閣
 東閣舊制殿名四閣名二乾隆十三年省各中/和殿衘增入 體仁閣銜為殿閣名 三
 國初置文館天聰十年改為内三院曰内國史院曰
  内秘書院曰内𢎞文院各設大學士一人分其事
  為職掌内國史院掌記注内秘詔令編纂史書及/撰擬諸表章之屬 書院掌撰外國往
[008-7a]
  來書狀及善惡勅諭祭文之屬内𢎞文院掌註釋/厯代行事 勸講 御前侍講 皇子並教
  諸親王及徳/行制度之屬順治元年増設學士二年定為正二
  品衙門以翰林院官分𨽻内三院稱内翰林國史
  院内翰林秘書院内翰林𢎞文院増設侍讀學士
  侍讀等官九年設典籍十五年改内三院為内閣
  其大學士俱改殿閣銜仍分設翰林院十六年裁
  學士侍讀等官十八年復改内閣為内國史院内
  秘書院内𢎞文院裁翰林院康熙九年仍改為内
[008-7b]
  閣另設翰林院如舊制十年仍補學士以下等官
  滿漢大學士順治元年設六員不備官康熙間率
  用四員雍正年多用至六員乾隆十三年定制滿
  漢各二員
尚書協辦大學士滿洲漢人各一人俱從尚書本/銜為從一品
  以六部尚書
簡充自雍正年以來初置與大學士同釐閣務
學士兼禮部侍郎銜滿洲六人漢人四人初定滿洲漢/軍二品漢人
[008-8a]
三品順治十五年改俱為正五品尋以兼禮部/侍郎銜改為正三品雍正八年升為從二品
  掌敷奏本章傳宣
綸綍初制置滿洲學士三員漢軍三員自順治元年以
  後増減不一康熙九年定滿洲學士二員十年増
  四員又定漢軍二員漢人二員十二年以漢軍併
  於漢缺共四員俱兼禮部侍郎銜
侍讀學士滿洲四人䝉古二人漢人二人初制三品後/改為從五品
雍正三年定/為從四品
[008-8b]
  掌收發本章總稽繙譯順治二年置初兼太常寺
  卿銜後停兼銜八年設滿洲侍讀學士三員漢軍
  侍讀學士三員十八年増滿洲侍讀學士三員䝉
  古侍讀學士三員康熙九年定制滿洲侍讀學士
  滿文二員漢文二員共四員䝉古侍讀學士二員
  漢軍侍讀學士二員乾隆十四年改定漢軍侍讀
  學士缺出以漢軍漢人通行銓補
侍讀滿洲十人䝉古漢軍漢人各二人初制四品後/改為正六品
[008-9a]
  掌勘對本章檢校籖票順治二年置初兼太常寺
  少卿光禄寺少卿銜尋停兼銜滿洲侍讀初設滿
  文五員滿漢文六員共十一員康熙三十八年省
  滿文一員滿漢文二員共八員旋復増二員為十
  員雍正四年置漢侍讀二員
典籍滿洲漢軍漢人各二人正七/品
  掌收貯圖籍出納文移内閣為典掌絲綸之地自/大學士以下皆不置印惟
  典籍給印以/鈐往來文牒順治九年置初各設三員康熙九年
[008-9b]
  定各設二員俱以中書舎人掌理
中書滿洲七十人䝉古十有六人漢軍八人漢人三十
人貼寫中書滿洲四十人䝉古六人從七/品
  掌撰擬紀載繙譯繕書之事順治十六年置滿洲
  中書初設滿文撰文二十員辦事二十員滿漢文
  撰文十七員辦事十八員共七十五員康熙三十
  八年省清文撰文辦事各一員清漢文撰文一員
  辦事二員共七十員䝉古中書初設撰文九員辦
[008-10a]
  事十員共十九員康熙三十八年省撰文一員辦
  事二員共十六員漢軍中書初設撰文五員辦事
  八員共十三員康熙三十八年省撰文一員辦事
  四員共八員漢人中書初設撰文六員辦事三十
  員共三十六員康熙三十八年省四員乾隆十三
  年又省二員共三十員
中書科中書舎人滿洲二人漢人四人從七/品
  掌書
[008-10b]

勅初設滿洲中書舎人一員漢人中書舎人八員乾隆
  十三年省漢人中書舎人四員十四年増滿洲中
  書舎人一員
   謹案内閣自侍讀學士以下辦理本章分為五
   所曰滿本房專司繕寫清字校正清文曰漢本
   房專司繙譯清漢文曰䝉古本房專司繙譯外
   藩章奏及繕寫頒行西番屬國
[008-11a]
詔勅曰滿票籖處曰漢票籖處專司繕寫清漢票籖記
   載
諭㫖及撰文之事又有稽察房稽察各部院遲延事件
   月終彚奏大學士酌委侍讀學士侍讀中書兼
   司之又稽察欽奉
上諭事件處雍正八年置以滿洲漢人大學士各部院
   堂官兼領其文移鈐以典籍印以上各處雖非
   設有專官而職守所存均闗綸扉典則謹識於
[008-11b]
   此
 厯代建置上三代至/後周
 三代
  晉書職官志成湯居亳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為
  之伊尹號為阿衡仲/虺臣名為湯左相
   謹案管子稱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謂
   蚩尤大常奢龍祝融大封后土也路史稱舜得
   十六相而天地治謂八元八凱也其説皆出自
[008-12a]
   子家附㑹不足憑信今並不取至成湯二相亦
   不過取輔相之義而非其官號然前代所置左
   右相實據此立名今故仍托始於殷代焉
  尚書説命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孔安國傳於
  是禮命立以為相使在左右蔡沈書集傳置諸左/右蓋以冡宰兼師保
  也/
  尚書序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蘇軾/書傳
  三公論道左右相任事/周召以師保為左右相
[008-12b]
   謹按三代置相雖本左右輔相之義非設有是
   官然惟王朝得稱之至秦置丞相亦天子之制
   若春秋侯國準周制僅當置三卿乃左傳稱齊
   慶封為左相史記齊世家崔杼為右相以上卿
   執國柄者亦稱為相凌越殊甚逮漢世而諸侯
   王皆得置相名實尤為乖舛葢自周衰禮廢僣
   濫相仍殊不足為典則也
 秦
[008-13a]
  史記秦本紀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為
  左右丞相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
  杜佑通典始皇尊立吕不韋為相國則相國丞相
  皆秦官也又漢官儀云/皆六國時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
  萬㡬秦初有左右荀悦曰秦本次國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無三公官
  二世復有中丞相
 漢
  漢書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
[008-13b]
  丞天子助理萬㡬秦有左右髙帝即位置一丞相
  杜佑曰髙帝元年拜曹參為假左丞相即漢/初丞相當有左右今言一丞相或漢書之誤十一
  年更名相國緑綬孝惠髙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
  年復置一丞相有兩長史秩千石張湯傳殺臣者/三長史也顔師
  古注兼有守者/非正員故耳哀帝元壽二年更名大司徒武帝
  元狩二年初置司直比二千石掌佐丞相舉不法
   謹案丞相之名始於秦而始皇尊吕不韋為特
   置相國則相國在丞相之上盖猶後世之平章
[008-14a]
   軍國重事也漢初丞相與相國迭為廢置則不
   過一官異名與秦制少異迨魏既置丞相而司
   馬師兄弟復為相國則仍尊於丞相矣又漢自
   文帝時周勃罷免陳平獨相遂專置一相武帝
   征和二年雖以劉屈氂為左丞相分丞相長史
   為兩府以待天下逺方之選然右相實未嘗授
   也
  章如愚羣書考索漢初或因軍功而加丞相者樊
[008-14b]
  噲酈商或假丞相之名王應麟曰髙帝三年以韓/信為左丞相曹參樊噲左
  酈商右皆借此名以出軍/又尹恢以左丞相守淮陽又漢制常以列侯為相
  自公孫宏以布衣數年登相位而後封平津侯
   謹案樊噲酈商等假相名以出軍此即後世使
   相之始
  通典成帝綏和元年御史大夫何武建言古者民
  謹事約國之輔佐必得賢聖然後則天三光備三
  公官三光日/月星各有分職今末俗之弊政事煩多宰
[008-15a]
  相之才不能及古而今丞相獨兼三公之事所以
  大化久未洽也宜建三公官定卿大夫之任分職
  授政以考功效於是上拜曲陽侯王根為大司馬
  而何武自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皆金印紫綬比
  丞相則三公俱為宰相
  唐六典秦置丞相省司徒漢因之至哀帝元壽二
  年更名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為三公王應麟/曰漢人
  見牧誓司馬司徒司空亞旅以為/古三公不知此乃為諸侯時制
[008-15b]
  漢書哀帝紀元壽二年五月正三公官分職董賢
  為大司馬孔光為大司徒彭宣為大司空
  太平御覽漢官典職曰司徒本丞相官哀帝改為
  大司徒主司徒衆馴五品府與蒼龍闕對厭於尊
  者不敢稱府也
   謹案漢自霍光以大司馬大将軍平尚書事遂
   秉國政則未建三公以前丞相已屬具官特其
   虚名尚存故霍光𫝊奏事内丞相臣敞仍列於
[008-16a]
   大司馬大將軍臣光之前也至元壽中正三公
   官於是大司馬徑居大司徒之上矣又案御史
   大夫漢時稱為副相故杜佑以為若同平章事
   㕘知機務之類然其所掌乃外督部刺史内受
   公卿奏事舉劾案章並非鈞衡之任今故仍入
   都察院表内不列於此焉
  通典後漢廢丞相及御史大夫而以三公綜理衆
  務則三公復為宰相
[008-16b]
  後漢書百官志太尉公一人本注曰掌四方兵事/功課嵗盡即奏其殿
  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亞獻凡國有大造大/疑則與司徒司空通而論之國有過事則與二公
  通諫爭之世祖即位為大司/馬建武二十三年改為太尉長史一人千石本注/曰署
  諸曹/事掾史屬二十四人本注曰漢舊注束西曹掾/比四百石餘掾比三百石
  屬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或/曰漢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
  言則為百石屬其後皆自辟除故通為百石云西/曹主府史署用東曹主二千石長吏遷除及軍吏
  户曹主民尸祠祀農桑奏曹主奏議事辭曹主辭/訟事法曹主郵驛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轉運事賊
  曹主盜賊事決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貨幣鹽鐵事倉曹主倉榖事黄閣主簿録省衆事
[008-17a]
  令史及御屬二十三人本注曰漢舊注公令史百/石自中興以後注不説石
  數御屬主為公御閣下令史主閣下威儀事記室/令史主上章表報書記門令史主府門其餘令史
  各典曹/文書○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遜順謙儉養生送死
  之事則議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課嵗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視濯凡
  國有大疑大事與太尉同世祖即/位為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長史一人千石
  掾屬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屬三十六人○司空公
  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
  嵗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掃除/樂器凡國有大造大疑諫爭與太尉同世祖即位
[008-17b]
  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屬長史一人千石掾屬三十一人
  令史及御屬四十二人
  後漢書獻帝紀建安十三年罷三公官置丞相御
  史大夫曹操自為丞相杜佑曰後漢/又有相國
   謹案楊秉稱漢世故事三公之職無所不統語/見
   後漢書列傳/第四十四故其曹屬甚多自兵刑錢榖以及
   長吏遷除皆歸三府之綜核後代宰相職任雖
   遞有更移而唐尚書都省之左右司宋中書門
[008-18a]
   下之八房五房亦莫不總轄庶務盖自漢以來
   六曹皆宰相之統屬也自明革中書省析其事
   權歸之六部始得專達於天子而内閣惟司票
   擬之職與古制迥異矣今畧採後漢志所載以
   見其凡而唐宋以後都省屬官則仍詳列於六
   部表内不復系之内閣云
  後漢書仲長統傳光武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
  三公事歸臺閣章懷太子注臺/閣謂尚書也自此以來三公之
[008-18b]
  官備員而已
  永樂大典續事始曰光武即位政事不任三公而
  盡歸臺閣三公皆擁虚器凡天下之事盡入尚書
  嘗見後漢羣臣章奏首云臣某奏疏尚書猶今言
  殿下陛下之類雖是不敢指斥而言亦足見其居
  要地而秉重權矣當時事無巨細皆是尚書行下
  三公或不經由三公徑下九卿故在東漢時不惟
  尚書之權重九卿之權亦重者此也原注按光武/不任三公事
[008-19a]
  歸臺閣者盖當時謂六尚/書臺猶今言尚書省也
  後漢書百官志尚書令一人千石本注曰承秦所/置掌凡選署及
  奏下尚書曹/文書衆事尚書僕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署尚/書事令不在
  則奏下衆事劉昭注曰/獻帝分置左右僕射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本/注
  曰掌録文書期㑹左丞主吏民章服及騶伯/史右丞假署印綬及紙筆墨諸財用庫藏
  太平御覽漢官儀曰尚書令主贊奏總典綱紀無
  所不統秩千石故為之者朝㑹不陛奏事増秩二
  千石天子所服五時衣賜尚書令其三公列卿將
[008-19b]
  大夫五營校尉行複道中遇尚書令僕左右丞皆
  迴車預避衛士傳不得迕臺官臺官過乃得去
  歐陽詢藝文類聚百官表曰尚書令銅印墨綬總
  攝諸曹出納王命敷奏萬㡬
  永樂大典漢制叢録曰尚書盖少府之屬本因秦
  制置之有令僕有丞郎西京之世為尚書者權任
  猶輕自入東漢天下之政總歸尚書而三公具位
  則權任之重大異西京雖然章帝世韋彪上疏言
[008-20a]
  天下樞要皆在尚書尚書之選豈可不重而間者
  多從郎官超升此位雖曉文法善於應對然察察
  小慧頗無大能宜簡嘗厯州宰素有名者觀此則
  知東漢尚書持權甚重而選任猶輕非良典也
   謹案後漢以尚書為機衡之任故雖為三公者
   亦必録尚書事然後得知國政如趙熹年融鄧
   彪徐防張禹李固之徒皆是然其時三公尚存
   輔弼虚名而為尚書令者不過銅印墨綬未可
[008-20b]
   遽指為宰相亦類明初大學士官止五品也逮
   至唐宋而令僕及左右丞遂為宰執正官今故
   並列諸表若夫尚書及尚書郎之分掌曹務者
   則仍入六部表内兹不具載云
 三國
  三國蜀志先主章武元年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
  為司徒後主建興十二年以蔣琬為尚書令總統
  國事蔣琬本傳俄遷大/将軍録尚書事
[008-21a]
   謹案蜀漢既有丞相又有司徒兩官並置與東
   西京稍異至蔣琬以尚書令知國政則猶沿東
   漢舊制以尚書為機衡之任也
  通典魏黄初元年改丞相為司徒而文帝復置中
  書監令並掌機宻自是中書多為樞機之任其後
  定制置大丞相第一品後又有相國齊王以司馬
  師為之髙貴鄉公以司馬昭為之
  晉書職官志魏武帝為魏王置秘書令典尚書奏
[008-21b]
  事文帝黄初初改為中書置監令以秘書左丞劉
  放為中書監右丞孫資為中書令監令葢自此始
  也又置通事郎次黄門郎
  羣書考索魏文帝時置中書監令並掌機宻自是
  中書多為樞機之任其後或置丞相或相國或司
  徒而中書監令常掌機宻多為宰相之任於是權
  在中書
   謹案中書之名肇於漢徐堅引謝靈運晉志稱
[008-22a]
   以總掌禁中書記謂之中書者是也自魏設中
   書監令後世遂與尚書門下並稱三省均為宰
   相之職然以今制考之尚書省職掌已分入六
   部門下省亦僅存給事中一官其内閣規制所
   承惟中書一省而已今故以尚書門下官制叅
   載入六部六科表内而中書省官制則專列内
   閣一門謹發其凡於此焉
  通典注吳有左右丞相
[008-22b]
 晉
  晉書職官志丞相相國並秦官也晉受魏禪並不
  置自惠帝之後省置無恒為之者趙王倫梁王彤
  成都王頴南陽王保王敦王導之徒皆非復尋常
  人臣之職
  通興晉惠帝永寜元年罷丞相復置司徒永昌元
  年罷司徒并丞相則與司徒不並置矣丞相興司/徒廢置非
  一/其後或有相國或有丞相省置無恒而中書監
[008-23a]
  令常管機要多為宰相之任元帝渡江以王敦為
  丞相轉司徒荀組為太尉以司徒官屬并丞相為
  留府敦不受成帝以王導為丞相罷司徒府以為
  丞相府導薨罷丞相復為司徒府相國丞相皆衮/冕緑盭綬盭音
  史/
   謹案晉初未設丞相武帝即位以安平王孚為
   太宰鄭沖為太傅王祥為太保義陽王望為太
   尉何曽為司徒荀顗為司空石苞為大司馬陳
[008-23b]
   騫為大将軍八公並置葢皆台司之職然特假
   以名號不必盡知國政今故不列於表嗣是以
   迄梁陳太宰太尉司空大司馬諸官廢置無常
   其為之者亦必録尚書事及兼中書監令者始
   能叅預機宻已非宰相之任今亦槩從畧焉
  晉書職官志中書監及令並置一人魏置通事郎
  黄門郎黄門郎已署事過通事乃署名已署奏以
  入為帝省讀書可晉改曰中書侍郎員四人中書
[008-24a]
  舎人晉初置江左謂之通事舎人掌呈奏案後省
  而以中書侍郎一人直西省又掌詔命杜佑曰魏/晉以來中
  書監令地在樞近多承寵任是/以人固其位謂之鳯凰池焉
  徐堅初學記中書令魏晉以來皆置一人品第三
  妙選文學通識之士為之掌王言江左更重其任
  多以諸公兼之古者宰相本是三公至魏晉中書/令掌王言才望既重多以諸公兼
  之近世以來若三公無其人/則闕而中書令當宰輔之任
  通典注張華為中書令侍中劉卞謂華曰公居阿
[008-24b]
  衡之地庾亮庾冰相次為中書監冰經綸時務升
  擢後進朝野注心咸曰賢相
   謹案杜佑此注葢以證晉代中書監令為宰相
   之職然考張華本傳華被害時張林稱詔詰之
   曰卿為宰相云云則史文已明言宰相矣佑失
   於徴引未免稍疎
 宋齊梁陳
  宋書百官志相國一人宋順帝時齊王為相國丞
[008-25a]
  相一人宋世祖初以南郡王義宣為丞相而司徒
  府如故
  南齊書百官志國相齊不用人以為贈不列官
  隋書百官志梁武受命有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
  將軍大司馬太尉司徒司空等官陳承梁皆循其
  制而又置相國位列丞相上并丞相太宰太傅太
  保大司馬大將軍並以為贈官
  通典自魏晉以來宰相但以他官叅掌機宻或委
[008-25b]
  知政事者則是矣無有常官其相國丞相或為贈
  官或則不置自為尊崇之位多非尋常人臣之職
  其真為宰相者不必居此官宋文帝初徐羨之為/司空録尚書事後以
  江湛王僧綽俱為侍中任以機宻後又以殷景仁/為侍中左衛将軍與侍中右衛将軍王華侍中左
  衛将軍王曇首侍中劉湛四人俱居門下皆以風/力局幹冠冕一時初王宏為江州刺史加侍中後
  徴輔政以為侍中録尚書事而宏弟曇首為文帝/所任與華相埒華常謂已力用不盡毎歎息曰宰
  相頓有數人天下何由得理湛毋憂去職後徴為/太子詹事知給事中與殷景仁並被任遇湛常曰
  今代宰相何難此正可當我南陽郡漢代功曹耳/沈演之為侍中衛将軍文帝謂之曰侍中領衛俱
[008-26a]
  為優重此葢宰相便坐卿其勉之齊王儉為侍中/尚書令嘗謂人曰江左風流宰相惟有謝安盖自
  況也明帝顧命江祏兄弟及始安王遥光尚書令/徐孝嗣領軍蕭坦之更日帖勅時呼為六貴皆宰
  相也梁何敬容為侍中時徐勉為僕射叅掌機事/以疾陳解因舉敬容自代故敬容遷為僕射侍中
  如故此並為宰相後敬容屢轉他官叅掌如故又/王訓為侍中武帝問敬容曰禇彦回年㡬為宰相
  對曰少遇三十帝曰今之王訓無謝彦回彦囘宋/明帝時為侍中又周捨卒後朱异為散騎常侍代
  掌機宻按此則或掌機宻或録尚書或綜機權或/管朝政或單侍中或給事中或受顧命皆宰相也
  然侍中職任機宻之司/不必他名亦多為宰相
  宋書百官志録尚書職無不總王肅注尚書納於
[008-26b]
  大麓曰堯納舜於尊顯之官大録萬㡬之政也凡
  重號將軍刺史皆得命曹授用惟不得施除及加
  節宋世祖孝建中不欲威權外假省録大明末復
  置此後或置或省尚書令任總機衡僕射尚書分
  領諸曹五尚書二僕射一令謂之八座
  南齊書百官志録尚書尚書令總領尚書臺二十
  曹為内臺主無令左僕射為臺主與令同
  隋書百官志梁尚書省置令左右僕射各一人令
[008-27a]
  總統之僕射副令又與尚書分領諸曹左右丞各
  一人佐令僕射知省事陳並遵梁制
  初學記侍中漢以為加官無常員晉宋齊梁陳置
  四人齊職儀及五代史志云晉宋齊梁陳侍中並
  與三公叅國政直侍左右應對獻替法駕出則正
  直一人負璽
  唐六典注門下省侍中南齊以功髙者一人為祭
  酒掌詔令機宻
[008-27b]
  鄭樵通志中書令宋與晉同梁中書監令清貴華
  重大臣多領之其令舊遷吏部尚書才地俱美者
  為之陳因梁制○中書侍郎宋用散騎常侍為之
  齊梁皆四人梁以功髙者一人主省内事陳因之
  ○宋初置通事舍人四員入直閣内出宣詔
  命凡有陳奏皆舎人持入叅決於中自是則中書
  侍郎之任輕矣齊永平初中書通事舎人四員各
  住一省時謂之四户權傾天下與給事中為一流
[008-28a]
  梁用人殊重簡以才能不限資地多以他官兼領
  後除通事字直曰中書舎人專掌詔誥兼呈奏之
  事魏晉以來詔誥皆中書令及侍郎掌之至是始
  專於舎人陳置五人
  隋書百官志陳國之政事並由中書省有中書舎
  人五人領主事十人書吏二百人書吏不足并取
  助書分掌二十一局事各當尚書諸曹並為上司
  總國内機要而尚書惟聽受而已
[008-28b]
   謹案宋齊而降相國丞相既不常置三公官亦
   僅擁虚名惟尚書任總機衡為宰相之職故當
   時稱尚書令僕曰朝端南齊書王晏傳既/居朝端事多專決又曰
   端右宋書王僧達傳上/初踐阼即居端右胡三省通鑑注謂位居
   朝臣之右是也又侍中叅掌機宻亦為相職故
   王華官侍中稱宰相頓有數人而南齊竟陵王
   子良以司徒兼侍中親為衆僧賦食行水世以
   為失宰相體是也至中書之職至梁陳而彌重
[008-29a]
   故大臣之預國論者必兼中書監令尤為政本
   之地唐宋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其規模已肇於
   此謹具列諸表用徴源委若其時以他官叅領
   政事見於史者如領軍將軍衛將軍右將軍衛
   尉給事中之類皆得稱為宰相然特出人主一
   時委任而並非正官今故不列於表
  馬端臨文獻通考按自後漢時雖置三公而事歸
  臺閣尚書始為機衡之任然當時尚書不過預聞
[008-29b]
  國政未嘗盡奪三公之權也至魏晉以來中書尚
  書之官始真為宰相而三公遂為具員其故何也
  盖漢之典事尚書中書者號為天子之私人及叔
  季之世則奸雄之謀簒奪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
  而所謂三公者古有其官雖鼎命将遷之時大權
  一出於私門然三公未容遽廢也故必擇其老病
  不任事依違不侵權者居之東漢之末曹公為丞
  相而三公則楊彪趙温尚書令中書監則二荀華
[008-30a]
  歆劉放孫資之徒也魏之末司馬師昭為丞相而
  三公則王祥鄭沖尚書令中書監則賈充荀朂鍾
  㑹之徒也盖是時凡任中書者皆運籌帷幄佐命
  移祚之人凡任三公者皆備員髙位畏權逺勢之
  人而三公之失權任中書之秉機要自此判矣至
  丞相一官西漢廢於哀帝之時東漢本不置丞相
  建安特置之以處曹操魏本不置丞相正始特置
  之以處司馬師昭及晉則不置正苻堅所謂朕以
[008-30b]
  龍驤建業之説也然東晉以至宋齊梁陳隋皆有
  之夫中書監既為宰相之任則升其品秩可也丞
  相既不為宰相之任而常為嬗代之階則廢其名
  字可也今觀魏以後之官品中書監僅為三品而
  黄鉞大将軍大丞相諸大將軍則為一品二品然
  此數官者未嘗以授人特宋齊梁陳隋将受禪則
  居之此外則王敦桓温侯景亦嘗為之夫髙官極
  品不以處輔佐之臣而又存其名字使亂臣賊子
[008-31a]
  遞相承襲以為竊大物之漸非所以昭徳塞違明
  示百官也
   謹案馬端臨所論盖以譏魏晉以來官品之失
   序唐宋侍中僕射為二三品而中書門下侍郎
   之同平章事者僅四品明代尚書正二品而大
   學士之叅預閣務者僅五品等級錯貿亦同前
   代之失至
  本朝升大學士正一品尚書從一品體統相維名
[008-31b]
   實允稱法制洵昭盡善矣
 後魏
  魏書官氏志神瑞元年置八大人官總理萬㡬世
  號八公真君五年正月侍中中書監宜都王穆壽
  司徒東郡公崔浩侍中廣平公張黎輔政置通事
  四人
  通典後魏舊制有大将軍不置太尉有丞相不置
  司徒自正光以後始俱置之然而尤重門下官多
[008-32a]
  以侍中輔政則侍中為樞宻之任侍中後魏置六/人加官在其數
  王應麟玉海政歸尚書漢事也歸中書魏事也元
  魏時歸門下世謂侍中黄門為小宰相
  通典後魏天興元年置八部大人於皇城四方四
  維面置一人以擬八座謂之八國各有屬官分尚
  書三十六曹及諸外置令大夫主之四年又復尚
  書三十六曹天賜元年復罷尚書三十六曹别置
  武歸修勤二職分主省務至神䴥元年始置僕射
[008-32b]
  左右丞及諸曹尚書十餘人各居别寺
   謹案後魏雖有丞相司徒等官而門下省獨膺
   鈞衡之寄故侍中稱為宰相然考魏書任城王
   澄奏以為尚書政本而王肅官尚書令為澄所
   禁止咸陽王禧奏澄擅禁宰輔免官則尚書令
   亦宰相也
  初學記後魏置中書監位在令上中書舎人掌制
  誥又别置通事舎人掌宣奏
[008-33a]
  富大用事文類聚魏置中書監令各一人監為正
  一品令為正二品
   謹案後魏中書之職其清要不及南朝然如髙
   允崔光等為之皆得叅預宻議當時又號為西
   臺大臣盖其所掌亦宰相之事也
  謝維新合璧事類摘竒曰後魏古弼為尚書令叅
  知政事
   謹案唐之叅知政事為真宰相宋之叅知政事
[008-33b]
   降宰相一等據合璧事類所載則後魏時已有
   此名矣以文義推之盖謂其以尚書令輔政猶
   明代拜大學士者必曰入閣叅預機務之類非
   實有是官號也
 北齊
  隋書百官志後齊置官多循後魏乾明中又置丞
  相河清中分為左右亦各置府僚
  通典北齊置丞相分為左右然而為宰相秉朝政
[008-34a]
  者亦多為侍中趙彦琛元文遥和士開/同為宰相皆兼侍中
  初學記五代史百官志隋志兼梁陳/齊周為五代北齊侍中六
  人掌獻納諫正及進御之職叅與諸公論國政也
  通典北齊尚書省亦有録令僕射總理六尚書事
  謂之都省亦謂之北省後濟北王以太子監國立
  大都督府與尚書省分理衆事仍開府置佐
  隋書百官志後齊中書省管司王言及司進御之
  音樂監令各一人侍郎四人又領舎人省掌署勅/行下宣
[008-34b]
  㫖勞/問中書舎人主書各十人
   謹案北齊侍中最稱近宻故杜佑以為秉政之
   官然考北齊書祖珽傳珽欲求宰相乃疏趙彦
   琛元文遥和士開罪狀令劉逖入奏盖思取其
   位而代之時彦琛為尚書令士開為中書監則
   尚書中書實相職矣又北齊時中書省兼掌音
   樂凡西凉清商諸部伶官皆中書侍郎之屬職
   守猥雜殊乖政典今併附見於此以著其失焉
[008-35a]
 後周
  隋書百官志周太祖初據闗内官名未改魏號及
  方隅初定改創章程命尚書令盧辯逺師周之建
  職置三公三孤以為論道之官
  太平御覽後周書曰文帝依周禮建六官遂置天
  官大冡宰卿一人掌邦理以建六典佐皇帝理邦
  國
  孫逢吉職官分紀静帝二年置左右大丞相八月
[008-35b]
  去左右號以隋公楊堅為大丞相
  通典後周初有御伯中大夫掌出入侍從屬天官
  府保定四年改御伯為納言斯侍中之職也宣帝
  末又别置侍中為加官○中書監令北齊因魏制
  後周置内史中大夫二人掌王言亦其任也
   謹案後周仿周禮設官故以大冡宰為丞相之
   任而納言内史亦即門下中書職掌惟是既仿
   六官其勢必不能統於一省所以獨無尚書官
[008-36a]
   屬與厯代不同耳
 
 
 
 
 
 
 
[008-36b]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