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l0015 欽定歷代職官表-清-永瑢 (master)


[050-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四十四
  八旗都統表
[050-2a]


[050-3a]
   八旗都統
  國朝官制
 八旗都統滿洲䝉古漢軍旗各一人從一/品副都統旗各
 二人正二/品
   分掌滿洲蒙古漢軍二十四旗之政令以宣布教
   養整詰戎兵釐治土田稽覈户口凡八旗次序以
   鑲黄正黄正白為上三旗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
   藍為下五旗行軍蒐狩以鑲黄正白鑲白正藍四
[050-3b]
   旗居左為左翼正黄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為
   右翼我
  朝自龍興東土諸部以次削平歸附日衆
太祖高皇帝辛丑年始編三百人為一牛彔每牛彔設額
   真一先是我國出兵校獵不論人數多寡各隨族
   黨屯寨而行每人各取一矢十人設長一領之其
   長稱為牛彔額真至是遂以名官尋復定户籍分
   為四旗曰黄旗曰白旗曰紅旗曰藍旗以純色為
[050-4a]
  辨乙邜年以初設四旗為正黄正白正紅正藍增
  設鑲黄鑲白鑲紅鑲藍四旗黄白藍均鑲以紅紅
  鑲以白合為八旗每三百人設一牛彔額真五牛
  彔設一甲喇額真五甲喇設一固山額真每固山
  額真設左右梅勒額真二人以佐之天聰八年改
  梅勒額真以下為章京惟固山額真如故其隨固
  山額真行營馬兵定為阿禮哈超哈此為驍騎/營之始
  年分設蒙古八旗旗色官制與滿洲八旗同崇徳
[050-4b]
  二年始立漢軍二旗四年以漢軍二旗分為四旗
  七年定設漢軍八旗旗色官制與滿洲蒙古八旗
  同順治十六年鑄給八旗都統二十四印十七年
  定制固山額真漢字稱為都統梅勒章京漢字稱
  為副都統雍正元年改八旗都統印滿文固山額
  真字為固山昻邦漢名如舊凡官職除授公差踐
  更以上下旗為辨朝祭班列旗籍界止以左右翼
  為辨京城八旗方位左翼自北而東自東而南鑲
[050-5a]
  黄旗在安定門内正白旗在東直門内鑲白旗在
  朝陽門内正藍旗在崇文門内右翼自北而西自
  西而南正黄旗在徳勝門内正紅旗在西直門内
  鑲紅旗在阜成門内鑲藍旗在宣武門内四周星
  拱以環衛
宸居焉
八旗驍騎叅領滿洲旗各五人蒙古旗各二人漢軍旗
各五人正三/品副驍騎叅領各如叅領之數正四/品
[050-5b]
  掌受都統副都統之政令以頒于佐領而行之天
  聰八年制管甲喇者即為甲喇章京順治八年定
  甲喇章京漢字稱為恭領滿字如舊康熈三十四
  年每甲喇增置委署恭領各一人於世爵佐領等
  員内選用雍正元年改為副叅領七年又增置左
  右司掌關防叅領旗各二人十三年省
八旗佐領滿洲六百八十一人䝉古二百有四人漢軍
二百六十六人正四/品驍騎校每佐領下一人正六/品
[050-6a]
  掌稽所治人户田宅兵籍以時頒其職掌初天命
  元年始編置滿洲牛彔八年增編䝉古牛彔天聰
  四年增編漢軍牛彔八年制管牛彔者即為牛彔
  章京順治十七年定牛彔章京漢字稱為佐領分
  得撥什庫漢字稱為驍騎校滿文如舊佐領所治
  以三百人為率丁口滋生則遞有增設今以見數
  計之滿洲佐領鑲黄旗八十六人内二人半/個佐領正黄
  旗九十三人内一人半個佐領一/人兼辦畨子事務正白旗八十六
[050-6b]
  人正紅旗七十四人鑲白旗八十四人鑲紅旗八
  十六人正藍旗八十四人内一人半/個佐領鑲藍旗八十
  八人内一人半/個佐領䝉古佐領鑲黄旗二十八人正黄
  旗二十四人正白旗二十九人正紅旗二十二人
  鑲白旗二十四人鑲紅旗二十二人正藍旗三十
  人鑲藍旗二十五人漢軍佐領鑲黄旗四十一人
  正黄正白二旗各四十人正紅旗二十八人鑲白
  旗三十人鑲紅正藍鑲藍三旗各二十九人佐領
[050-7a]
  之制有世襲有公中世襲佐領有四等
 國初各部落長率其屬來歸授之佐領以統其衆爰
  及苗裔者曰勲舊佐領其率衆歸誠功在旂常得
賜户口者曰優異世管佐領其僅同兄弟族里來歸因
  授之以職奕葉相承者曰世管佐領其户少丁稀
  合編佐領兩姓三姓迭為是官者曰互管佐領皆
  以應襲者引
見除授公中佐領則因八旗户口蕃衍於康熈十三年
[050-7b]
  以各佐領撥出餘丁增編佐領使旗員統之有缺
  則以本旗不兼部務之大臣世爵及五品以上文
  武官内簡選除授焉滿洲蒙古每佐領下領催五
  人驍騎二十人弓匠一人鞍匠或鐵匠一人漢軍
  每佐領下亦領催五人鳥鎗驍騎四十一人擡鹿
  角兵八人每旗籐牌兵一百人礮手四十人
印務叅領滿洲旗各二人蒙古旗各一人漢軍旗各二
於本旗恭/領内選充印務章京滿洲旗各八人䝉古旗各四人
[050-8a]
漢軍旗各六人於佐領驍騎校/世職内選充印務筆帖式滿洲旗各
八人蒙古旗各四人漢軍旗各六人於生監甲/兵内選充隨印外
郎滿洲漢軍旗各一人䝉古旗各二人於漢軍官學/生内考充
  掌章疏文移案牘及繙譯行遣之事雍正七年每
  旗設左右司掌關防叅領章京及司務等員十三
  年俱省改設印務恭領章京筆帖式員額乾隆元
  年定
   謹案今制八旗有值年公署嵗列都統副都統
[050-8b]
   銜名奏請
 簡派掌八旗㑹理之事選左右翼官校之賢能者分
   治之領催驍騎掌書鈔各舉職以從其長課事
   考成嵗終則㑹已結未結之事彚疏以
 聞所屬之稱職者於每嵗更代日咨本旗以應陞註
   冊立法最為詳備謹附識於此
 厯代建置
   謹案厯代兵制因革紛殊而推其建置之由大
[050-9a]
   抵實同名異其有出于特創無所因襲而足為
   億萬世法程者則我
  朝八旗之制是也敬惟
  國家神武開基
  龍興之初建旗辨色用飭戎行厥後歸附既衆即
   按行軍旗色以定户籍先立四旗尋增建為八
   旗然猶統滿洲蒙古漢軍而合于一迨後户口
   日繁乃次第編置蒙古漢軍八旗合為二十四
[050-9b]
   旗制度詳備及
 定鼎京師分田授宅辨方正位在内則有親軍前鋒
   䕶軍驍騎歩軍之分左外則有各直省駐防之
   制而悉統之以八旗設官分職教養生成蓋以
   旗統人即以旗統兵凡在𨽻乎旗者皆可以為
   兵非如前代有僉派召募之煩而後收兵之用故
   不見異而遷則其心純壹相觀摩而善則其氣
   果敢居則環衛周防出則折衝禦侮臂指之使
[050-10a]
   磐石之固洵可超越百代垂治億年規制之善
   實從來所未有非若他官遞相依仿有沿革之
   可言謹以周官大司馬職及列史兵志所載詳
   悉参證惟周之鄉遂出軍兵農合一者立法最
   為相近秦漢而下改用募軍饋餉日以滋繁兵
   民不復相習非驕即弱職此之由雖其得失亦
   有不同而以視今八旗定制俱不啻判若天淵
   並無可比擬於萬一者求其約畧近似則獨唐
[050-10b]
   之折衝果毅府差相仿佛而北魏之八部大人
   遼之諸部族節度使金之諸明安穆昆亦猶有
   大輅椎輪之意謹各加採摭著之於篇而其餘
   諸代之無可比附者則並闕而不載亦以見
聖人首出顯庸剏制其精意所在固有度越古今無能
   嫓美者爾
 三代
  周禮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
[050-11a]
  軍將皆命卿二千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
  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
  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伍皆有
  長一軍則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鄭康成注軍
  師旅卒兩伍皆衆名也伍一比兩一閭卒一族旅
  一黨師一州軍一鄉家所出一人将帥長司馬者
  其師吏也凡軍師不特置選於六官六鄉之吏自
  卿以下徳任者使兼官焉
[050-11b]
  周禮地官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鄉
  師下大夫四人鄉老二鄉則公一人鄉大夫每鄉
  卿一人州長每州中大夫一人黨正每黨下大夫
  一人族師每族上士一人閭胥每閭中士一人比
  長五家下士一人大司徒之職令五家為比使之
  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𦵏五
  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賙五州為鄉
  使之相賔小司徒之職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
[050-12a]
  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
  五師為軍以起軍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貢
  賦鄉大夫之職各掌其鄉之政教禁令州長各掌
  其州之教治政令之法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
  治族師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閭胥各掌其閭之
  徴令比長各掌其比之治○遂人中大夫二人遂
  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
  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
[050-12b]
  百有二十人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縣正每縣
  下大夫一人鄙師每鄙上士一人酇長每酇中士
  一人里宰每里下士一人隣長五家則一人遂人
  掌邦之野造縣鄙形體之法五家為隣五鄰為里
  四里為酇五酇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皆有地
  域溝樹之以嵗時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簡其兵
  器教之稼穡以嵗時登其夫家之衆寡及其六畜
  車輦辨其老㓜廢疾與其施舍者以頒職作事以
[050-13a]
  令貢賦以令師田以起政役遂師各掌其遂之政
  令戒禁遂大夫各掌其遂之政令縣正各掌其縣
  之政令徴比以頒田里以分職事掌其治訟趨其
  稼事而賞罰之鄙師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酇長
  各掌其酇之政令里宰掌比其邑之衆寡與其六
  畜兵器治其政令鄰長掌相糾相受凡邑中之政
  相贊
  崔靈恩三禮義宗周制天子六鄉六遂諸侯大國
[050-13b]
  三鄉三遂小國一鄉一遂鄉及遂各萬二千五百
  家鄉内則立比閭族黨州鄉之名遂内則立鄰里
  酇鄙縣遂之名俱有六等異其屬官之名者别内
  外也
  易祓周禮總義先王軍制調兵必五數出兵必百
  數五家為比則五人之伍五比為閭則五伍之兩
  以至五黨為州則五旅之師五州為鄉則五師之
  軍其積數實起于五人之伍不五數不足以調兵
[050-14a]
  也百人之卒成一小陳五百人之旅成一中陳二
  千五百人之師成一大陳萬二千五百人之軍成
  五大陳其積數實起于百人之卒不百數不足以
  出兵也
  孔頴達春秋正義家出一人故鄉為一軍天子六
  軍出于六鄉大國三軍出於三鄉古者用兵天子
  先用六鄉六鄉不足取六遂六遂不足取公卿采
  邑及諸侯邦國若諸侯出兵先盡三鄉三遂鄉遂
[050-14b]
  不足然後總征境内之兵
  漢書刑法志殷周以兵定天下天下既定設六軍
  之衆因井田以制軍賦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
  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十為終終十為同同方百
  里同十為封封十為畿畿方千里有税有賦税足
  以食賦足以兵
  陳祥道禮書先王之於家也既以五家為比為鄰
  積之至萬二千五百家為鄉為遂其於人也既以
[050-15a]
  五人為伍為兩積之至萬二千五百人而又十家
  為聨以聨其居十人為聨以聨其事如此則居作
  相友戰守相衛有同心而無離徳也管子相齊使
  居則五家為軌十軌為里十里為連十連為鄉出
  則五人為伍十伍為戎十戎為卒十卒為旅蓋先
  王之遺制然也
   謹案我
  朝八旗之設實剏前古所未有而詳繹立法之意
[050-15b]
   以上稽列代則惟成周之鄉遂制軍其規模頗
   有相似者蓋周人以田定賦以賦出兵征伐𨽻
   之司馬伍籍屬之司徒居則為比閭族黨州鄉
   鄰里酇鄙縣遂以定户役出則為伍兩卒旅師
   軍以敵王愾其兵即六鄉六遂之民其官即鄉
   大夫遂大夫州長縣正之屬法令簡而心志壹
   故其恩足相恤義足相救服容相别音聲相識
   無事則各安其作息之常有事則戰無不克洵
[050-16a]
   一代之良法也特是周制王畿千里為六十四
   萬井五百一十二萬家家一夫為五百一十二
   萬夫以此夫衆而供萬乘之賦為七家而賦一
   兵則亦未必民皆可戰
  國家八旗分建教育精詳凡在𨽻籍於旗者無不
   可以膺折衝之選其風俗淳厚有勇知方視周
   之盛時較為過之至於設官分職則雖不襲古
   制而自有相合者如今之都統副都統頗近鄉
[050-16b]
   師鄉大夫遂人遂師遂大夫之職恭領副叅領
   頗近州長縣正黨正鄙師之職佐領頗近族師
   閭胥酇長里宰之職驍騎校頗近比長鄰長之
   職而小司徒所謂以起軍旅以作田役以比追
   胥以令貢賦者其職掌所在亦復約畧相同仰
   見
 聖朝制作建諸天地考諸三王洵所謂揆一源同若
   合符節者矣
[050-17a]
  周禮夏官司常師都建旗
  周禮地官遂人若起野役則令各帥其所治之民
  而至以遂之大旗致之
  劉熈釋名熊虎為旗旗期也軍將所建象其猛如
  熊虎與衆期其下也
   謹案史記天官書正義河皷兩旗左旗九星在
   河皷左右旗九星在河皷右皆天之旗皷以為
   旌表又九斿九星在玉井西南則天子之兵旗
[050-17b]
   也故自古聖人皆憲天垂象以旗為莅軍徴衆
   之物
  本朝始立八旗其取義實本於此謹附識大畧以
   明
  昭代剏建隆規有與天地合其徳者也
 秦未置/
 漢未置/
 三國未置/
[050-18a]
 晉
  司馬光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八年秦王堅拜
  秦州主簿趙盛之為少年都統胡三省注都統官
  名起於此
   謹案秦王堅選良家子年二十以下有材勇者
   拜羽林郎得三萬餘騎故為趙盛之特設是官
   以領之與八旗之制本不相合然都統官號實
   肇見於此故附載以著權輿所自焉
[050-18b]
 宋齊梁陳未置/
 北魏
  魏書官氏志昭成即位諸方雜人來附者總謂之
  烏丸各以多少稱酋庶長分為南北部復置二部
  大人以統攝之時帝弟&KR1152監北部子實君監南部
  分民而治若古之二伯焉太祖登國元年因而不
  改南北猶置大人對治二部是年置都統長領殿
  内之兵天興元年十二月置八部大人於皇城四
[050-19a]
  方四維靣置一人以擬八座謂之八國天賜元年
  十一月以八國姓族難分故國立大師小師令辨
  其宗黨品舉人才四年增置侍官命取八國良家
  有器望者充之
  資治通鑑宋高祖永初三年魏典東西部劉絜營
  陽王景平元年魏世祖以襄城公盧魯元會稽公
  劉絜司衛監尉眷散騎常侍劉庫仁等八人分典
  四部胡三省注四部東西南北四部也魏初置四
[050-19b]
  部大人坐王庭决辭訟以言語約束刻契紀事無
  囹圄考訊之法犯罪者皆臨時决遣後又有八部
  大人既得中原建平城為代郡分布八部於畿内
  魏書太祖本紀登國元年以長孫嵩為南部大人
  叔孫普洛為北部大人天賜三年發八部男丁築
  灅南宫
  魏書賀狄干列傳稍遷北部大人登國初與長孫
  嵩為對
[050-20a]
   謹案魏書稱北魏初安帝統國諸部有九十九
   姓至獻帝時七分國人使諸兄弟各攝領之乃
   分其氏七族之興自此始其後又分南北部又
   分為南北東西四部各置大人尋又改為八部
   謂之八國亦設大人以領之其制頗與今八旗
   相近其各部大人即如今之都統而八國各置
   大師小師即如今之叅領佐領也特當時規制
   率畧遷洛以後頓忘舊風八部之在平城者無
[050-20b]
   所統率以致六鎮淪胥政歸高氏代都舊姓竟
   不能共效干城亦可以見其建置之不善矣至
   魏以都統長領殿内之兵則都統已為常設之
   職亦與符秦之以行軍暫置者不同也
 北齊未置/
 後周
  馬端臨文獻通考周太祖輔西魏時用蘇綽言始
  仿周典置六軍籍六等之民擇魁健材力之士以
[050-21a]
  為之首盡蠲租調而刺史以農隙教之合為百府
  每府一郎將主之分為二十四軍開府各領一軍
  大將軍凡十二人每一將軍統二開府一柱國主
  二大將軍復加持節都督以統焉凡柱國六員衆
  不滿五萬人
   謹案後周始仿三代寓兵於農之意剏設府兵
   雖其初亦籍民為之與今八旗之制不合然其
   上下統治之法亦頗有相近者蓋郎將主一府
[050-21b]
   如今之佐領開府領一軍如今之恭領而柱國
   大將軍則今之都統副都統也
 隋
  隋書百官志親衛府置開府一人有長史司馬録
  事及倉兵等曹参軍法曹行参軍各一人行参軍
  三人諸府皆領軍坊每坊置坊主一人佐二人每
  鄉團置團主一人佐二人煬帝即位改諸鷹揚府
  驃騎為鷹揚郎將車騎為鷹揚副郎將鷹揚每府
[050-22a]
  置越騎校尉一人掌騎士歩兵校尉二人領歩兵
  又改副郎將並為鷹撃郎將
  文獻通考隋兵制仍周府兵之舊而加潤色諸府
  之兵有郎將副將坊主團主以相統治又别置折
  衝果毅此府兵之大畧也
   謹案隋仍用府兵之制其郎將以下諸官與後
   周畧同惟坊主團主則後周所未及蓋使各掌
   其坊團之事正如周官之有比長鄰長也
[050-22b]
 唐
  新唐書兵志武徳初始置軍府以驃騎車騎兩将
  軍府領之析關中為十二道皆置府置將副各一
  人以督耕戰以車騎府統之六年以天下既定遂
  廢十二軍改驃騎曰統軍車騎曰别將居嵗餘十
  二軍復而軍置將軍一人軍有坊置主一人以檢
  察户口勸課農桑太宗貞觀十年更號統軍為折
  衝都尉别將為果毅都尉諸府總曰折衝府凡天
[050-23a]
  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號而關内二百
  六十有一皆以𨽻諸衛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為
  上千人為中八百人為下府置折衝都尉一人左
  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長史兵曹别將各一人校尉
  六人士以三百人為團團有校尉五十人為隊隊
  有正十人為火火有長火備六䭾馬凡火具烏布
  幕鐵馬盂布槽鍤钁鑿碓筐斧鉗鋸皆一甲牀二
  䥥二隊具火鑽一胷馬繩一首覊足絆皆三人具
[050-23b]
  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礪石大觿氊㡌氊裝行縢
  皆一麥飯九斗米二斗皆自備并其介胄戎具藏
  於庫有所征行則視其入而出給之其畨上宿衛
  者惟給弓矢横刀而已凡民年二十而兵六十而
  免其能騎而射者為越騎其餘為歩兵武騎排䂎
  手歩射其𨽻於衛也左右衛皆領六十府諸衛領
  五十至四十其餘以𨽻東宫六率凡發府兵皆下
  符契州刺史與折衝勘契乃發若全府發則折衝
[050-24a]
  都尉以下皆行不盡則果毅行少則别將行當給
  馬者官予其直市之刺史折衝果毅嵗閲不任戰
  事者鬻之以其錢更市不足則一府共足之凡當
  宿衛者畨上兵部以遠近給畨五百里為五畨千
  里七畨一千五百里八畨二千里十畨外為十二
  畨皆一月上若簡留直衛者五百里為七畨千里
  八畨二千里十畨外為十二畨亦月上元宗開元
  六年始詔折衝府兵每六嵗一簡自高宗武后時
[050-24b]
  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壊畨役更代多不以
  時衛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衛不能給宰相
  張説乃請一切募士宿衛天寳以後折衝諸府至
  無兵可交李林甫遂請停上下魚書其後徒有兵
  額官吏而戎器馱馬鍋幕糗糧並廢矣初府兵之
  置居無事時耕於野其畨上者宿衛京師而已若
  四方有事則命將以出事解輙罷兵散於府將歸
  於朝故士不失業而將帥無握兵之重所以防微
[050-25a]
  漸絶禍亂之萌也及府兵法壊而方鎮盛武夫悍
  將雖無事時據要險専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
  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以布列天下然則
  方鎮不得不强京師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勢使
  然者以此也
  新唐書百官志諸衛折衝都尉府每府折衝都尉
  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將各一人長史各
  一人兵曹参軍事各一人校尉五人旅帥十人隊
[050-25b]
  正二十人副隊正二十人折衝都尉掌領屬備宿
  衛師役則總戎資糧㸃習以三百人為團一校尉
  領之左右果毅都尉掌貳都尉每府録事一人府
  一人史二人
   謹案唐之府兵一寓於農其居處教養畜材待
   事動作休息皆有節目説者謂厯代以來最為
   良法推其所自蓋亦本周官鄉遂出軍之法而
   變通之而其兵皆𨽻十六衛以畨上宿衛則與
[050-26a]
   今親軍前鋒䕶軍之皆統于八旗其規制亦頗
   有相似者特十六衛將軍専領禁兵近今領侍
   衛大臣及前鋒䕶軍統領之職而不可以當八
   旗都統惟折衝果毅二都尉各領一府雖其秩
   止四品而以職掌論之實為今都統副都統之
   比故當時大將如薛仁貴王忠嗣郭知運張守
   珪哥舒翰邢君牙叚秀實王方翼楊朝晟等皆
   曾領此職亦可知其選之非輕矣至别將如今
[050-26b]
   叅領每團各一校尉如今佐領而隊正如今之
   驍騎校其體制大小亦有差相仿彿者謹並著
   之於表以見唐代府兵散居諸道逺不及我
  朝之八旗勁旅環拱京城而史稱其畨調有時教
   閲有法統御有律團伍有籍則其制兵之術固
   猶為彼善於此也
  舊唐書百官志都統乾元中始置或總五道或總
  三道上元末省大中後討徐州以康承訓討黄巢
[050-27a]
  以王鐸皆為都統
  李涪刋誤辛丑嵗大駕在蜀以巨冦未殄命中書
  令王鐸仗節鎮滑臺且統關東諸將收復京國時
  有論曰京西北言統者三四人慮不禀鐸之節制
  宜立其號曰都都統自秦漢已䧏將相統戎蓋多
  無有都都統之號所引故事則曰先帝時命李可
  及為都都知此則故事也然中令急於殄冦不以
  是為辱曷不曰諸軍四靣行營都統制帥之號莫
[050-27b]
  過於斯
  資治通鑑僖宗中和二年以王鐸兼中書令充諸
  道行營都都統通鑑考異舊紀傳新傳鐸為都都
  統新紀作都統實録初除及罷時皆為都統中間
  多云都都統又西門思㳟為都都監按此時諸將
  為都統者甚多疑鐸為都都統是也
  王應麟玉海唐天寳末置天下兵馬大元帥都統
  朔方盧龍節度都統之名始於此乾元元年李峘
[050-28a]
  為都統淮南江東西節度使都統之官始於此唐
  制或總五道或總三道又有行營都統副都統一
  時兵興稱謂不一
  葉夢得石林燕語唐乾元中以戸部尚書李峘為
  都統淮南江東江西節度使始立都統之號其後
  以節度使充者建中二年李勉以汴州節度使充
  汴宋滑亳河陽等道都統是也宰相充者中和二
  年王鐸以司徒中書令為京城四靣諸道行營兵
[050-28b]
  馬都統是也
   謹案唐時始以都統為軍帥之號惟仗鉞専征
   者始得授以此職與今八旗都統不同然稱名
   沿革所由未可槩畧今併附識於此
 五季未置/
 宋未置/
 遼
  遼史營衛志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
[050-29a]
  而居合族而處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類是也
  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韋之類是也有部而不族者
  托里䝉古語鏡也原/作特里今改正特黙䝉古語駝也原/作特勉今改正滿洲/語山
  後叢林也原作/稍瓦今改正哈準滿洲語器械之械也/原作葛术今改正之類是
  也有族而不部者約尼滿洲語全也原/作遙輦今改正九帳皇族
  三父房是也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至聶
  哷滿洲語單弱也原/作湼里今改正始置部族各有分地太祖之
  興以徳哷勒索論語臉也原/作迭剌今改正部强熾析為五院六
[050-29b]
  院奚六部以下多因俘䧏而置勝兵甲者即著軍
  籍分𨽻諸路詳衮統軍招討司各安舊風狃習勞
  事不見紛華異物而遷故家給人足戎備整完虎
  視四方强朝弱附部族實為爪牙云○遼内四部
  族約尼九帳族横帳三父房族國舅帳巴哩伊蘇
  濟勒䝉古語巴哩執長也伊蘇九數也濟/勒年也原作㧞里乙室已今改正族國舅
  部族○太祖二十部二國舅升帳分止十八部五
  院部𨽻北府餳林滿洲語精鋭也原/作石烈今改正四六院部𨽻
[050-30a]
  北府錫林四伊實唐古特語智慧也/原作乙室今改正部𨽻南府錫
  林二丕勒滿洲語數衍也/原作品今改正部屬西北路招討司錫
  林二卓特原作楮特今從八/旗氏族通譜改正部屬西北路招討司
  錫林二威唐古特語叢林也/原作烏隗今改正部屬東北路招討司
  錫林二納喇原作□剌今從八/旗氏族通譜改正部屬西南路招討
  司錫林二圖魯卜䝉古語形勢也原/作突吕不今改正部屬西北路
  招討司錫林二圖吉滿洲語雲也原/作突舉今改正部𨽻南府錫
  林二奚王六部五帳分𨽻北府○聖宗三十四部
[050-30b]
  以舊部族置者十六增置十八
  遼史百官志部族詳見營衛志設官之制具如左
  ○大部族○某部大王本名額爾竒木䝉古語貴/也原作夷
  離堇今/改正某部左宰相某部右宰相某部太師某部
  太保某部太尉某部司徒本名特哩衮䝉古語頭/也原作惕
  隱今/改正○某部節度使司某部節度使某部節度副
  使某部節度判官○某部族詳衮司某部族詳衮
  某部族都監某部族將軍某部族小將軍○某錫
[050-31a]
  林某錫林額爾竒木某錫林瑪爾布唐古特語紅/色也原作麻
  普今/改正亦曰馬歩本名錫林達爾罕䝉古語凡有勤/勞者免其差役
  之謂原作達/剌干今改正某錫林牙書○某密拉滿洲語洞開/也原作彌里
  今改/正密拉鄉也某密拉詳衮本曰穆特布滿洲語/令其成
  就也原作馬/特本今改正○小部族○某部族司徒府某部族
  司徒某部族司空○某部族節度使司○某部族
  詳衮司○某錫林詳衮原作令稳/今改正瑪爾布牙書○
  某密拉詳衮
[050-31b]
   謹案遼部族有大小之分又多分居邉境兼轄
   於統軍招討各司與今八旗之制較為不同然
   設官分職其規模亦頗相近如諸部所屬之錫
   林其數互有多寡蓋即如今之編設佐領而帳
   分諸部族則如今之有上三旗也
  遼史百官志遼北靣行軍官有行軍都統所行軍
  都統行軍副都統
   謹案都統副都統之名至遼而始備金初之伐
[050-32a]
   遼也以貝勒杲為内外諸軍都統宗翰宗磐副
   之而伐宋之役以宗望為南京路都統劉彦宗
   為漢軍都統其餘軍官多用此名蓋亦沿遼之
   制而加詳者也
 金
  金史兵志金之初年諸部之民無它徭役壯者皆
  兵平居則聴以佃漁射獵習為勞事有警則下令
  部内及遣使詣諸貝勒滿洲語管理家人之/稱原作孛堇今改正徴兵
[050-32b]
  凡歩騎之仗糗皆取備焉其部長曰貝勒行兵則
  稱曰明安穆昆解俱見理藩院即/仿彿今之佐領從其多寡以為
  號穆昆之副曰富禄伊滿洲語多餘也原作蒲里/衍今改正即仿彿今之驍
  騎校/也士卒之副從曰伊勒希滿洲語副也原作/阿里喜今改正
  卒之數初無定制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
  五百破耶律色實滿洲語豆麵剪子股/也原作謝十今改正始命以三
  百户為穆昆穆昆十為明安繼而諸部來䧏率用
  明安穆昆之名以授其首領而部伍其人出河之
[050-33a]
  戰兵始滿萬而遼莫能敵矣及東京既平山西繼
  定内收遼漢之䧏卒外籍部族之健士嘗用遼人
  額哩頁蒙古語花紋也原/作訛里野今改正以北部百三十户為一
  穆昆漢人王六兒以諸州漢人六十五户為一穆
  昆王伯龍及高從祐等並領所部兵為一明安至
  天會二年宗望恐風俗糅雜民情弗便乃罷是制
  諸部䧏人但置長吏以下從漢官之號五年伐宋
  之役調燕山雲中中京上京東京遼東平州遼西
[050-33b]
  長春八路民兵𨽻諸萬户其間萬户亦有專統漢
  軍者熈宗皇統五年又罷遼東漢人渤海明安穆
  昆承襲之制浸移兵柄於國人乃分明安穆昆為
  上中下三等宗室為上餘次之至海陵庻人天徳
  二年省併中京東京臨潢咸平泰州等路節鎮及
  明安穆昆削上中下之名但稱為諸明安穆昆循
  舊制間年一徴發以補老疾死亡之數貞元遷都
  遂徙上京路太祖遼王宗幹秦王宗翰之明安併
[050-34a]
  為哈濟解具領/倖衛篇明安及右諫議沃哩布滿洲語存/留也原作
  烏里布/今改正明安太師朂宗正宗敬之族處之中都沃
  倫滿洲語馬肚帯也/原作幹論今改正和尚呼喇蒙古語雨也原/作胡剌今改正
  國公太保昻詹事烏哩頁蒙古語請也原作/烏里野今改正輔國
  博勒和滿洲語潔净也原/作勃魯骨今改正定逺蘇勒庫滿洲語花/架也原作
  許烈故/今改正杲國公伯特滿洲語無能為者之/稱原作勃迭今改正八明安
  處之山東阿嚕䝉古語山隂也原/作阿魯今改正之族處之北京
  諳達滿洲語夥伴也原/作按達今改正族屬處之河間皆授田牛
[050-34b]
  使之耕食以藩衛京國世宗大定初散契丹𨽻諸
  明安穆昆十五年遣吏部郎中富察烏琿富察原/作蒲察
  今從八旗氏族通語改正烏琿滿/洲語包裏也原作兀虎今改正等十人分行天
  下再定明安穆昆户每穆昆户不過三百七穆昆
  至十穆昆置一明安二十年以祖宗平定天下以
  來所建立明安穆昆因循既久其間有户口繁簡
  地里逺近不同又自正隆之後所授無度及大定
  間亦有功多未酬者遂更定以詔天下復命新授
[050-35a]
  者並令就封其穆昆人内有六品以下職及諸局
  承應人皆為遷之三從以上族人願從行者明安
  不得過十户穆昆不得過六户二十一年詔遣大
  興尹完顔托果斯蒙古語孔雀也原/作廸古速今改正遷河北東路
  兩明安上曰朕始令移此欲令與女直户相錯安
  置久則自相姻親不生異意此長久之利也今者
  伊瑪蒙古語小羊也原/作移馬今改正河相錯以居甚符朕意而
  約羅蒙古語藏狗也原/作遥落今改正河明安不如此可再遣兵
[050-35b]
  部尚書張納延䝉古語八十數也/原作那也今改正按視其地以雜
  居之二十三年遷山東東路八穆昆處之河間其
  棄地以山東東路特赫滿洲語潦水也原/作忒黒今改正河明安
  下扎哈滿洲語刀船也原/作□荅今改正穆昆額勒敏滿洲語劣/馬也原作
  移里閔/今改正鄂勒歡滿洲語乾燥也原/作魯渾今改正明安下錫布滿/洲
  語今塞也原作/翕浦今改正穆昆佛們滿洲語唇也原作/付母温今改正山穆
  昆九村人戸徙于瑠僧安和二穆昆之舊地上嘗
  以率賔呼爾哈解具奉天/將軍篇人驍勇可用二十四年
[050-36a]
  以上京地廣而腴遂遷率賔一明安呼爾哈一明
  安二十四穆昆以實之蓋欲上京兵多它日可為
  緩急之備也當其時多易置河北山東所屯之舊
  括民地而為之業户頒牛而使之耕畜甲兵而為
  之備乃大重其權授諸王以明安之號或新置者
  特賜之名制其奢靡禁其飲酒習其騎射儲其粮
  糒其備至嚴也是時宗室户百七十明安二百二
  穆昆千八百七十八户六十一萬五千六百二十
[050-36b]
  四所謂渤海軍則渤海八明安之軍所謂奚軍者
  奚人約尼扎古雅䝉古語欲咬之謂原/作昭古牙今改正九明安之
  兵也
  金史百官志諸明安穆昆/𨽻為明安從四品掌修理軍
  務訓練武藝勸課農桑司吏四人譯一人塔瑪索/倫
  語行圍收合也原/作撻馬今改正差役人數並同舊例諸穆昆從
  五品掌撫輯軍户訓練武藝女直司吏一人譯一
  人塔瑪○諸部族節度使節度使一員從三品統
[050-37a]
  制各部鎮撫諸軍節度副使一員從五品判官一
  員知法一員○諸乣詳衮一員從五品掌守戍邊
  堡餘同穆昆皇統八年六月設本班左右詳衮定
  為從五品黙濟格滿洲語傳信之謂也/原作麽忽今改正一員從八
  品掌貳詳衮司吏三人實納昆蒙古語實納新也/昆人也原作習尼
  昆今/改正掌本乣差役等事塔瑪隨從也○諸額爾竒
  木解見/上司額爾竒木一員從八品分掌部族村寨
  事司吏女直一人漢人一人實納昆塔瑪○諸圖
[050-37b]
  哩滿洲語豆也原/作秃里今改正圖哩一員從七品掌部落詞訟
  訪察違背等事女直司吏一人通事一人
   謹案金之部伍似近本
  朝八旗子弟兵以其三百戸為穆昆穆昆十為明
   安與今之叅領佐領相近其以契丹漢人及渤
   海軍奚軍俱設明安與今之蒙古漢人並列八
   旗相近然天㑹以後屢設屢罷又散處中都上
   京西京河北山東河東陜西諸州縣此疆彼界
[050-38a]
   失所統轄法制未能嚴密稽核未能精詳其視
   我
  朝八旗之部伍整肅體制相維盡統領之方效指
   臂之用不可同日語也遼制有部有族部族所
   屬有錫林元亦有蒙古軍特黙齊軍於編置部
   伍規模亦約畧近似顧條制尚多踈畧豈如我
  朝規制以旗𨽻人即以旗𨽻兵統之以八分之以
   二十四意精法善備極嚴密可以為億萬世法
[050-38b]
   則乎
 元
  元史兵志元初有蒙古軍特黙齊䝉古語牧駝人/也原作探馬赤
  今改/正軍蒙古軍皆國人特黙齊軍則諸部族也其
  法家有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衆寡盡僉
  為兵十人為一牌設牌頭上馬則備戰鬭下馬則
  屯聚牧養孩㓜稍長又籍之曰漸丁軍既平中原
  發民為卒是為漢軍或以貧富為甲乙户出一人
[050-39a]
  曰獨户軍合二三而出一人則為正軍户餘為貼
  軍士卒之家為富商大賈則又取一人曰餘丁軍
  或取匠為軍曰匠軍或取諸侯將校之子弟充軍
  曰質子軍又曰圖嚕格蒙古語質物也原/作秃魯華今改正軍是皆
  多事之際一時之制天下既平嘗為軍者定入尺
  籍伍符不可更易以兵籍係軍機重務漢人不閲
  其數雖樞密近臣職專軍務者惟長官一二人知
  故有國百年而内外兵數之多寡人莫有知之者
[050-39b]
   謹案元之軍制本由僉發故隨時調遣並無一
   定之籍其所謂蒙古軍特黙齊軍者亦但有是
   名其實征戍之法與漢軍無殊未嘗别為條制
   也
 明未置/
   謹案明代京兵三大營曰五軍曰三千曰神機
   後變為十二團營又變為兩官㕔其兵則紏集
   市儈全無紀律其提督坐營等官亦多世胄紈
[050-40a]
   袴雖其制亦畧似我
  朝之歩軍統領管轄五營而軍務盡領於内監腐
   身熏子掣肘戎行至營中將卒類為中官私人
   毫不知兵濫耗名糧注名買替溷充冊籍一旦
   有事相率潰奔將不知兵兵不習將所謂三大
   營者有其名而失其實京兵之弱莫有如明代
   之甚者蓋緣明制召募烏合本無部伍子弟可
   備簡擇之人遼金元有其人而立法未臻詳備
[050-40b]
   豈如我
  國家八旗勁旅法良制宻平時則守衛巡防征討
   則折衝禦侮有治人且有治法者乎明之京兵
   營制雖不可與八旗同言並論要其因仍積弱
   不能自振可為鍳戒故特附著於此以揭其弊
   焉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