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16 十誦律-後秦-弗若多羅 (TKD)


[21-1004b]
至五百人恭敬圍遶入城聚落受
他供養小食中食是名大賊佛說偈
言比丘
未得道自說言得道天人中大賊極惡
破戒人是癡人身壞當墮地獄中二法竟四法
初有四
種和上有和上與法不與食有和上
與食不與法有和上與法與食有和
上不與法不與食是中與法不與食
者應住是和上邊與食不與法者不
應住與法與食者如是應盡形住不與
法不與食者不應住闇夜亦應捨去
阿闍梨亦如是有四種人數數犯數
數悔過一者無羞二者輕戒三者無
怖畏心四者愚癡是名四種人數數
犯戒數數悔過世間有四種人見犯罪
生怖畏何等四若有人著黑衣奔頭
徃至多人所作是言我作惡罪不善
可羞隨衆人所喜我當作之時彼衆
人呵責驅出有智人見巳作是念是
人著黑衣奔頭徃多人所作是喜我
作惡不善可羞隨衆人所喜我
[21-1004c]
十誦律卷第四十九苐六張存當作
之作惡業故衆呵驅棄我當自勅亦
教餘人莫作如是惡業如是有比丘
於波羅提提舎尼中生怖畏心應如
是知未犯者不犯若巳犯者疾如法
悔過是名初人見罪怖畏有人著黑
衣奔頭捉棒著肩上徃多人所作是
言我作惡罪不善可羞隨衆所喜我
當作之時彼衆人卽取其棒打巳驅
出有智人見作是言是人作惡不善
故得大罪我當自勅亦教餘人莫作
如是惡業如是有比丘於波夜提中
生怖畏心應如是知未犯者不犯若
巳犯者疾悔過是名第二見罪怖畏
有人著黑衣奔頭捉鐵鈧著肩上徃
多人所作是言我作惡不善隨衆所
喜我當作之時彼衆人卽取鐵鈧打
之便捉利刀恐之驅出城西門著於
壍中有智人見巳作是言是人作惡
業故得大罪我當自勅亦教餘人莫
作如是惡如是有比丘於僧伽婆尸
沙中生怖畏心應如是知未犯者不
犯若巳犯者疾悔過是名第三見
罪怖畏有如捕賊師捕得實賊
[21-1005a]
十誦律卷第四十九苐七張存反
縛兩手打鼓循行出南城門坐著標
下便截其首有智人見巳作是言是
人作惡業故得大罪我當自勅亦教
餘人莫作如是惡業如是有比丘於波
羅夷中生怖畏心應如是知未犯者終
不敢犯是名第四見罪怖畏有四種
羯磨非法別衆非法和合衆有法別
衆有法和合衆是中非法別衆羯磨
者是不名作羯磨非法和合衆作羯
磨者亦不名作羯磨有法別衆作
羯磨者亦不名作羯磨有法和合
衆作羯磨者是名作羯磨非法別
衆作羯磨者是羯磨非法別衆應遮
應置非法和合衆作羯磨者是羯磨
非法和合衆應遮應置有法別衆作
羯磨者是羯磨有法別衆應遮應置
有法和合衆作羯磨者是羯磨有法
和合衆不應遮不應置非法別衆作羯
磨者是非法別衆羯磨莫作不名作
不好不名好應遮應置非法和合衆作
羯磨者是羯磨非法和合衆莫作不名
作不好不名好應遮應置有法別衆作
羯磨者是羯磨有法別衆莫作不名
作不好不名好應遮應置有法和
[21-1005b]
十誦律卷第四十九苐八張存合
衆作羯磨者是羯磨有法和合衆應
作名作是好名好不應遮不應置有
四種人一者麤人二者濁人三者中
間人四者上上人如是僧中有四種
斷事人有僧斷事人無羞不善義不
善文句有僧斷事人無羞善義善文
句有僧斷事人有羞不善義不善文
句有僧斷事人有羞善義善文句若
僧斷事人無羞不善義不善文句者
是名麤人若僧斷事人無羞善義善
文句者是名濁人若僧斷事人有羞
不善義不善文句者是名中閒人若
僧斷事人有羞善義善文句者是名
上人若僧斷事人無羞不善義不善
文句者無人親近若僧斷事人無羞
善義善文句者有人親近若僧斷事
人有羞不善義不善文句者無人親
近若僧斷事人有羞善義善文句者
有人親近若僧斷事人無羞不善義
不善文句者是名不可共語若僧斷
事人無羞善義善文句者是可共語
若僧斷事人有羞不善義不善文句
者是不可共語若僧斷事人有羞
[21-1005c]
十誦律卷第四十九苐九張存
善義善文句者是可共語若僧斷事
人無羞不善義不善文句者如是斷
事人可嫌可呵可擯是不好人迷亂愁
憂生悔恨心何以故如是斷事人僧
中未起諍事便起巳起事不能滅若
僧斷事人無羞善義善文句者如是
斷事人可嫌可呵可擯是不好人
迷亂愁憂生悔恨心何以故如是斷
事人僧中未起諍事便起巳起事不
能滅若僧斷事人有羞不善義不善
文句者如是斷事者應教義應教文
句若僧斷事人有羞善義善文句是
斷事者應讃歎稱善何以故是人來
僧中斷事時未起諍者不起巳起者
滅有四種義有義非法分別他不撿
究撿究不受有義非法不分別他撿
究撿究受有義如法分別他不撿究
撿究不受有義如法不分別他撿究
撿究受是中義非法分別他不撿究
撿究不受是名三過如非法者是過
如分別他者是過如不撿究撿究不
受者是過是中有義非法不分別
他撿究撿究受是一過如非法者是
[21-1006a]
十誦律卷第四十九苐十張存
過如不分別他者是非過如撿究撿究
受是非過是中義如法分別他不撿
究撿究不受是二過如法者是非過
如分別他者是過如不撿究撿究不
受是過是中義如法不分別他撿究
撿究受是皆非過如法者是非過如
不分別他者是非過如撿究撿究受者
是非過有四行闥頼吒比丘不能滅諍
愛瞋怖癡是名四行闥頼吒比丘不能
滅諍有四行闥頼吒比丘能滅諍不愛
不瞋不怖不癡是名四行闥頼吒比丘
能滅諍有四行闥賴吒比丘不善觀義
不善取義不應讃便讃應讃而不讃
不應清淨令清淨應清淨不令清淨
不應敬而敬應敬而不敬有四行闥頼
吒比丘善觀義善取義不應讃不讃應
讃而讃不應清淨不與清淨應清淨
令清淨不應敬不敬應敬而敬是名四
行闥頼吒比丘能滅諍有四行闥頼
吒比丘不善觀義不善取義以力勢
語不従他乞聽便出他罪先有嫌
心悔心有見嫌見悔自用意是名四
行不能滅諍有四行闥賴吒比丘能
[21-1006b]
十誦律卷第四十九苐十一張存
*滅諍善觀義善取義不以力勢従
他乞聽先無嫌心悔心無見嫌見悔
不自用意是名四行能滅諍有四行
闥頼吒比丘有罪愛瞋怖癡故有罪
過有四行闥頼吒比丘無罪不愛不
瞋不怖不癡故無罪過有四行闥頼
吒比丘有罪過不善觀義不善取義
不應讃而讃應讃不讃不應清淨令
清淨應清淨不令清淨是名四行有
罪過有四行闥頼吒比丘無罪過善
觀義善取義不應讃不讃應讃而讃
不清淨不與清淨應清淨與清淨是
名四行無罪過有四行闥頼吒比丘
有罪過不善觀義不善取義以力勢
不乞聽先有嫌心悔心有見嫌見悔
自用意是名四行有過有四行闥頼
吒比丘無過善觀義善取義不以力
勢従他乞聽先無嫌心悔心無見嫌
見悔不自用意是四無過四法竟
五法
初佛婆伽婆住釋迦國大愛道比丘
尼徃詣佛所頭面作礼在一面立白佛
言善哉世尊願略說法非法毗尼非

[21-1006c]
十誦律卷第四十九苐十二張存
*尼令我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法佛
言瞿曇彌若知是法隨欲不隨無欲
隨過不隨無過隨増長曇隨不増長
一向不轉隨煩惱不離大愛道汝定
知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法瞿曇彌若
知是法不隨欲隨無欲不隨過隨無
過隨不増長不隨増長不隨煩惱大
愛道汝定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法爾
時瞿曇弥比丘尼徃詣佛所頭面作
礼在一面立白佛言善哉世尊願略
說法非法毗尼非毗尼令我知是法
是毗尼是佛法佛言瞿曇彌汝若知
是法隨貪不隨無貪隨無猒不隨猒
隨多欲不隨少欲隨難滿不隨不難
滿隨難養不隨不難養瞿曇彌汝定
知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法瞿曇彌汝
知是法隨無貪不隨貪隨少欲不隨
多欲隨有猒不隨無猒隨不難滿不
隨難滿隨不難養不隨難養瞿曇彌
汝定知是法是毗尼是佛
法爾時長老優波離徃詣佛所頭面
作礼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有幾法
正法滅亡沒佛言優波離有五法正

[21-1007a]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十三張存滅亡
沒何等五有比丘無欲是名一鈍根
是名二雖誦義句不能正受亦不能令
他解了是名三不能令受者有恭敬
威儀有說法者不能如法教是名四
鬪諍相言不在阿練若處亦不愛敬
阿練若處優波離是名五法令正法
滅亡沒有五法正法不滅不亡不沒有
欲利根能誦義句能正受能爲人解說
能令受者有威儀恭敬有說法者能
如法教無鬪諍相言在阿練若處愛
敬阿練若處是名五法正法不滅不亡
不沒優波離更有五法正法滅亡沒
何等五有比丘不隨法教隨非法教
不隨忍法隨不忍法不敬上座無有
威儀上座不以法教授上座說法時愁
惱令後衆生不得受學修多羅毗尼阿
毗曇上座命終巳後比丘放逸習非
法失諸善法是名五法正法滅亡沒
佛語優波離更有五法正法不滅不亡
不沒有比丘隨法教不隨非法教隨忍
不隨不忍敬上座有威儀上座能以
法教說法時不愁惱令後衆生得受
學修多羅毗尼阿毗曇上座命
[21-1007b]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十四張存終巳
後比丘不放逸習善法是名五法正
法不滅不亡不沒長老難提徃詣佛
所頭面作礼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
正法滅像法時有幾非法在世佛言
難提正法滅像法時有五非法在世
何等五佛言正法滅像法時有比丘
心得小止便謂巳得聖法是名初非
法在世難提正法滅像法時白衣生
天或有出家者墮惡道中是名第二
非法在世難提正法滅像法時有人
捨世間業出家破戒是名第三非法
在世難提正法滅像法時有破戒者
多人佐助有持戒者無人仿助是名
第四非法在世難提正法滅像法時
無不被罵者乃至阿羅漢亦被他罵是
名第五非法在世更有比丘重問此事
佛卽以是事語諸比丘佛告優波離
當來有五怖畏今者未有應知是事
求方便滅何等五後有比丘不修身
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修身戒
心智巳度他出家受戒不能令修身
修戒修心修智自不調伏復度他出家
受戒是亦不能令修身修戒修
[21-1007c]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十五張存心修
智是法中過比尼中過毗尼中過是
法中過優波離是名當來初怖畏今未
有當來有應知是事求方便滅優波
離後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
不修智是不修身戒心智巳與他依
止畜沙彌不能令修身修戒修心修
智是不調伏復與他依止畜沙彌不
能令修身修戒修心修智是法中過
毗尼中過毗尼中過是法中過優波
離是名第二第三怖畏應知是事求
方便滅優波離後有比丘不修身不
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修身戒心
智巳與淨人沙彌相近住不知三相
掘地斷草用水漑灌是法中過毗尼
中過毗尼中過是法中過優波離是
名第四怖畏今未有當來有應知是
事求方便滅優波離後有比丘不修
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修身
戒心智巳共誦修多羅毗尼阿毗曇
以前後著中以中著前後現見不知
白法犯非犯是名法過毗尼過毗尼過
法過優波離是名第五怖畏今未有
當來有應知是事求方便滅佛
[21-1008a]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十六張存語優
波離更有五怖畏今未有當來有應
知是事求方便滅何等爲五優波離
當來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
不修智是不修身戒心智巳無欲鈍
根雖誦句義不能正受優波離是初
怖畏今未有當來有應知是事求方
便滅優波離當來有比丘不修身不
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修身戒心
智巳與比丘尼相近或犯大事捨戒還
俗優波離是第二怖畏今未有當來
有應知是事求方便滅優波離當來
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
智是不修身戒心智巳如來所說甚
深修多羅空無相無願十二因緣諸
深要法不能信樂受持雖受不能通
利如是說時無憐愍心無愛樂心如
好作文頌莊嚴章句樂世俗法隨世
所欲有信樂心說俗事時有愛樂心
是故如來所說甚深修多羅空無相
無願十二因緣諸深法滅優波離是
第三怖畏今未有當來有應知是事
求方便滅優波離當來有比丘不修
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智是不
[21-1008b]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十七張存
修身戒心智巳爲衣食故捨阿練若
處捨林樹下入聚落中若爲衣食故
多所求覓求覓時擾亂優波離是名
第四第五怖畏今未有當來有應知
是事求方便滅爾時有迦羅比丘喜
徃不可行處與他共語大童女寡婦
婦婬女比丘尼佛言比丘有五不應
行處何等五童女寡婦婦婬女比丘
尼更有五不應行處何等五賊家⬤
陀羅家屠兒家婬女家沽酒家若比丘
徃五不應行處與他共語令人生疑
謂非梵行童女寡婦婦婬女比丘尼
是名五不應行處令人生疑謂非梵
行復有五事不應行處與他共語令
人生疑謂作惡法行賊家栴陀羅家
屠兒家婬女家沽酒家是名五不應行
處令他生疑謂作惡法有五惡法故
應知惡比丘如小兒不能善語無男
子行所謂欲瞋怖癡不消洪養是五
法故名惡比丘如小兒癡不能善語
無男子行如是惡比丘尼惡式叉摩
尼惡沙彌沙彌尼皆如是小兒癡不
善語無男子行欲瞋怖癡不消供養
[21-1008c]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十八張存故
有五法惡比丘有罪過欲瞋怖癡不
消供養是名五法惡比丘有罪有過
如是惡比丘尼惡式叉摩尼惡沙彌
沙彌尼欲瞋怖癡不消供養故有罪
過有五非毗尼何等五犯波羅夷僧
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羅提提舎尼突
吉羅是名五非毗尼有五毗尼不犯波
羅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羅提提
舎尼突吉羅是名五毗尼有五塵坌
不受得噉食塵穀塵水塵衣塵一
切塵是名五塵坌不湏更受得噉有
五種受手來手受衣裓來衣裓受篋
來篋受器來器受汙賤國放地受是
名五受更有五受身身受身身相觸
受身身竝受身竝相觸受汙賤國放
地受是名五受有五非法自言何等
五以王怖自言以賊怖自言以斷事
人怖自言以惡獸怖自言誣巳自言
是名五非法自言有五如法自言非
王怖自言非賊怖自言非斷事人怖
自言非惡獸怖自言非誣巳自言是
名五如法自言有五非法見過何謂
五向別住人不共住人非受大戒
[21-1009a]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十九張存
衆化無殘事不見是事悔過是名五
非法見過有五如法見過不向別住
人不向不共住人不向未受大戒衆
犯有殘事見是事悔過是名五如
法見過有五種阿闍梨出家阿闍梨
教授阿闍梨羯磨阿闍梨依止阿闍
梨受法阿闍梨是名五種阿闍梨有
五種弟子出家弟子教授弟子羯磨
弟子依止弟子受法弟子是名五種
弟子應好恭敬五種阿闍梨若不恭
敬者有罪過有五種布薩說戒經布
薩心念布薩獨在住處布薩清淨布
薩自恣布薩是名五種布薩有諸比
丘不乞聽擧他罪令憶念是比丘嫌
以是事白佛佛言従今先不乞聽不
得擧他罪令憶念若舉令憶念者突
吉羅罪是有罪人於僧中無恭敬心
無恭敬語佛言若來者應教住五法
中教従坐起偏袓著衣脫革屣右膝
著地合掌在前有擧罪者無恭敬佛
言應教住五法中教従坐起偏袓右
肩脫革屣右膝著地合掌在前諸比
丘不知云何乞聽佛言有五事乞聽
[21-1009b]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二十張存
應語彼言我今語汝示汝擧汝令汝
憶念汝聽我諸比丘不知云何與聽是
事白佛佛言有五事與聽應言語我
示我擧我令我憶念聽汝是名五又
現前不知云何與聽佛言有五種與
汝云何擧我見耶聞耶疑耶身犯口
犯更有五種現前與聽汝擧我波羅
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羅提提舎
尼突吉羅耶更有五種現前與聽汝
擧我犯惡口突吉羅耶犯偸蘭遮突
吉羅耶犯毗尼突吉羅耶犯衆學法
耶犯威儀耶更有五法現前應與聽
汝擧我何事有殘犯無殘犯有殘無
殘犯聚落中犯阿練若處犯如是現
前語巳生怖畏佛言有五事現前應
安慰莫怖莫驚莫覆藏莫走莫羣黨
莫不犯言犯莫羣黨巳犯言不犯更
有五事應安慰我不兇暴說不受不
具足事亦不直受不受不定說我當
三問汝如是安慰時彼作異種語佛
言應以五事撿究問是事更以異事
答當記識若默然當記識有惱他
所犯不見過當作不見擯見罪不
[21-1009c]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二十一張存悔當
作不作擯撿究惡邪見惡邪見不捨
巳當作不捨惡邪見擯擧更有五法
應撿究應苦切作苦切應依止作依
止應驅出作驅出應下意作下意應
覓罪相作覓罪相如是優波離是名
乞聽安慰有羞無羞人來時應知乞
聽應知與聽又非法者不應助如
法者應助優波離我見比丘擧他
非實不以實非時不以時麤惡不以
軟善有瞋無慈无益利不以益利若
比丘不實擧他有是五事應教令生
悔若不實擧他無實有悔是事應置非
時不以時麤惡不以軟善有瞋無慈
無益不以益利優波離是比丘以非
實擧他有五事應教令生悔優波離
是名五事不實擧他應斷被非實擧
者有五事不應悔非實不以實非時
不以時惡不以善瞋不以慈无益不以
益利優波離被非實擧者有是五事
不應悔優波離我見比丘擧他實非
不實時非不時善非不善慈非不慈
益非不益是名五實擧比丘不生悔
優波離被實擧者有五事應悔
[21-1010a]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二十二張存
**是實非不實時非不時善非不善慈
非不慈益非不益是名五被實擧者
應悔有五非法語非實不以實非時
不以時非善不以善非慈不以慈非
益不以益有五如法語實非不實時非
不時善非不善慈非不慈益非不益
有五嫌呵責不責問約勅教責者有
所責謂莫婬莫偸莫殺生莫身相觸
莫殺莫莫過中食莫飮酒是名責不
責者不婬不偸不殺生不身相觸不
殺莫不過中食不飮酒問者問言婬
耶盜耶殺生耶身相觸耶殺草耶過
中食耶飮酒耶約勅者若婬墮地獄
餓鬼畜生中若偸若殺生若身相觸
殺草過中食飮酒生地獄餓鬼畜生
中教者言不應婬不應偸不應殺生
不應身相觸不應殺草不應過中食
不應飮酒更有五嫌呵責不責問現
他過激列他責不責問如元說現他
過者我不婬他婬隨語得突吉羅我
不偸不殺不身相觸不殺草不過中
食不飮酒他飮酒隨語得突吉羅是名
現他過激列者激列言我不婬不
[21-1010b]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二十三張存偸不
殺生不身相觸不煞草不過中食不
飮酒是名激列有五調伏苦切依止
驅出下意不見擯有五擧事見擧聞
擧疑擧身犯口犯復有五擧事犯波
羅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羅提提
舎尼突吉羅復有五擧事惡口突
吉羅偸蘭遮突吉羅毗尼突吉羅衆
學法突吉羅威儀突吉羅持律者有
五利益何等五戒身牢固無能教者
說戒經時無所畏難能斷他疑能立
正法持律復有五利知犯知不犯知
輕知重善廣誦戒持律有五利知出
家法知羯磨知威儀知依止知障
道法不障道法有五事闥利吒比
丘不能滅諍非法言法法言非法
非毗尼言毗尼毗尼言非毗尼犯
言不犯是名五事闥利吒比丘不能
滅諍有五事闥利吒比丘能滅諍非
法言非法法言法非毗尼言非毗尼
毗尼言毗尼犯言犯復有五闥利吒
比丘不能滅諍不犯言犯犯言不犯
輕言種種言輕有殘言無殘是名五
事闥利吒比丘不能滅諍復有
[21-1010c]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二十四張存五闥
利吒比丘能滅諍犯言犯不犯言不
犯輕言輕重言重殘言殘是名五
闥利吒比丘能滅諍復有五闥利吒
比丘不能滅諍有殘言無殘無殘言
有殘常所行事言非常所行事非常
所行事言是常所行事鬪諍相言是
名五事不能滅諍復有五事闥利吒
比丘能滅諍有殘言有殘無殘言無
殘常所行事言是常所行事非常所
行事言非常所行事不鬪諍相言是
名五事能滅諍復有五闥利吒比丘
不能滅諍不通利毗尼不能分別相
似句義不能善說戒不能令有疑者
親近不能立正法是名五事闥利吒
比丘不能滅諍復有五闥利吒比丘
能滅諍通利毗尼能分別相似句義
善說戒能令有疑者親近能立正法
是名五闥利吒比丘能滅諍復有五
闥利吒比丘不能滅諍破戒破見不
能如法求滅諍事不能通經與阿毗
曇相應不能分別句義相應是名五
闥利吒比丘不能滅諍復有五闥利
吒比丘能滅諍不破戒不破
[21-1011a]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二十五張存見能
求滅諍事能通經與阿毗曇相應能
分別句義相應是名五闥利吒比丘
能滅諍復有五闥利吒比丘不能滅
諍不能和合衆不能取二衆意不能
止二諍不能斷罪所受法不能次第
說是名五闥利吒比丘不能滅諍復
有五闥利吒比丘能滅諍能和合衆
能取二衆意能止二諍能斷罪所受
經法能次第說是名五闥利吒比丘
能滅諍復有五闥利吒比丘不能
滅諍不善取滅諍事不能善知諍起
因緣不能善和諍不能善滅諍不能
滅巳令更不起是名五闥利吒比丘
不能滅諍復有五闥利吒比丘能滅
諍能善取滅諍事善知諍起因緣能
善和諍能善滅諍滅巳更不令起是
名五闥利吒比丘能滅諍復有五闥
利吒比丘不能滅諍愛瞋怖癡不能
善滅諍是名五闥利吒比丘不能滅
諍復有五闥利吒比丘能滅諍不愛
不瞋不怖不癡能善滅諍是名五闥
利吒比丘能滅諍復有五闥利吒比丘
不能滅諍不能分別相似句義
[21-1011b]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二十六張存不應
讃而讃應讃而不讃不應清淨令清
淨應清淨不令清淨不應敬而敬應
敬而不敬是名五闥利吒比丘不能
滅諍復有五闥利吒比丘能滅諍能
分別相似句義不應讃不讃應讃而
讃不應清淨不令清淨應清淨令清
淨不應敬不敬應敬而敬是名五闥
利吒比丘能滅諍復有五闥利吒比
丘不能滅諍不能善分別句義僧中
恃力而說不従他乞聽便擧他罪於
他有嫌悔過巳故有嫌見有嫌說他
事不能止諍是名五闥利吒比丘不
能滅諍復有五闥利吒比丘能滅諍
善知分別句義不恃力說乞聽而擧
於他無嫌悔過巳無嫌見能滅諍是
名五闥利吒比丘能滅諍知食
人有五事先未差不應差若差應置
愛瞋怖癡不知得不得是名五知食
人先未差不應差巳差應置復有五
事知食人先未差應差若巳差不應
置無愛無瞋无怖無癡知得不得是
名五應差知食人復有五事知食人
未差不應差巳差不應約勅愛
[21-1011c]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二十七張存瞋怖
不知得不得是名五復有五知食
人未差應差巳差應約勅不愛瞋怖
癡知得不得是名五應差知食人復
有五不應差巳差應滅愛瞋怖癡不
知得不得是名五復有五知食人未
差應差巳差不應滅不愛瞋怖癡知
得不得是名五應差不應滅也如是
應滅如是不應滅如是應呵如是不
應呵如是應擧如是不應擧如是應
毁如是不應毁如是迷亂如是不迷
亂如是應嫌如是不應嫌生疑悔無
疑悔有犯無犯有事無事有惱無惱
惱他不惱他變異不變異熱不熱愛語
不愛語有損無損差賢聖賢聖所
讃向惡道不向惡道趣地獄趣天
上生死乆遠生死不久遠住生死入
泥洹如差知食人十三人亦如是
有五
事諍難滅不求僧斷不順佛語不如
法白二衆諍心不息所犯不求清淨
是名五諍難滅復有五諍易滅求僧
斷順佛語如法白二衆諍心息所犯
求清淨是名五諍易滅有五事
[21-1012a]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二十八張存不應
取諍諍心不息依恃官勢依恃白衣有
勢力者不依僧不依闥利吒比丘是
名五不應取諍有五事應取諍諍心
息不恃官勢不恃白衣有勢力者
依僧依闥利吒比丘是名五應取
諍優波離闥利吒比丘取諍時有五
事自觀觀他巳應取諍先來戒清淨
多聞廣知經法僧中多有持修妬路
毗尼摩多羅伽者有說佛法處能取
僧中多有上座闥利吒比丘中座比
丘下座比丘二衆和合如法分別僧
中多有持戒者乃至不破小戒依修
多羅善求覓除滅二諍利益安樂衆
生憐愍世間生人天因緣是名自觀
觀他有五事諍難滅共諍比丘依恃
官恃白衣恃白衣故惱上座與白衣
衣食不與法不如法求諍是名五諍
難滅有五事諍易滅不恃官不恃白
衣不惱僧與白衣法不與衣食如法
求諍是名五諍易滅復有五事諍難
滅二衆以力取諍不善取諍不善取
滅諍事不善取滅諍義諍比丘不敬上
座中座下座比丘是名五諍難
[21-1012b]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二十九張存滅有
五事諍易滅二衆不以力取諍善取
諍善取減諍事善取滅諍義諍比丘
恭敬上座闥利吒比丘中座比丘下
座比丘是名五諍易滅復有
五事不應取諍依持官依恃白衣惱
僧與白衣衣食不與法不如法求諍
是名五不應取諍復有五事應取諍
不恃官不恃白衣不惱僧與白衣法
不與衣食如法求諍是名五應取諍
復有五事不應取諍二衆以力取諍
不善取諍不善取滅諍事不善取滅
諍義不敬上座中座下座是名五不
應取諍復有五事應取諍二衆不以
力取諍善取諍善取滅諍事善取滅
諍義恭敬上座闥利吒比丘中座下
座比丘是名五事應取諍復有五事
闥利吒比丘不能滅諍不善誦毗尼
不能說相似句義諍比丘執所犯事
如鉤鎖難解不滿五歲依止他不解
十眞是名五法闥利吒比丘不能滅
諍復有五法成就闥利吒比丘能滅諍
善誦毗尼善能分別相似句義諍比
丘不執所犯滿五藏不依止他
[21-1012c]
十誦律卷苐四十九苐三十張存解十
直是名五闥利吒比丘能滅諍佛語
優波離闥利吒比丘取諍時應以五
事觀此中誰先來清淨持戒誰多
聞智慧善誦阿含誰於師如法誰信
佛法僧誰不輕佛戒是名五闥利吒
比丘應以此五事善觀諍者又優波
離有諍比丘到闥利吒比丘邊求斷
諍相言時是闥利吒比丘以此五事
觀巳取諍誰先來持戒清淨誰多聞
誦阿含誰有可責事先不與闥利吒
比丘有嫌耶能取滅諍如佛法毗尼
滅是名優波離有諍比丘相言時闥
利吒比丘以五事觀十誦
律卷苐四十九甲辰
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彫

[21-1013a]
十誦律卷第五十第八誦之三
後奉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増一法之三五法下
有五事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