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16 十誦律-後秦-弗若多羅 (TKD)


[21-0691c]
四誦之一
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比法中受具足戒法第一
佛婆伽婆王舎城外住爾時未聽比
丘作和尙阿闍梨未有白四羯磨受
具足戒時諸比丘以初未有和尙阿闍
梨故作袈裟衣不如法著衣亦不如
法及身威儀皆不如法又諸比丘従
聚落至聚落従城至城従國至國遊
行時行乞食時乞飯乞羹乞佉陀尼
人請食時索飯索羹索佉陀尼取他
殘食鉢殘飯殘羹殘佉陀尼殘漿高
聲大聲食譬如婆羅門食有一比丘
摩訶盧患苦痛無有等侣无人看視外
學異道見如是事譏嫌訶責沙門釋
子無善教不被教无調順無調御法
作袈裟衣不如法著衣亦不如法及
身威儀皆不如法従聚落至聚落従
城至城従國至國遊行時行乞食時
乞飯乞羹乞佉陀尼人請食時索飯
索羹索佉陀尼取他殘食鉢殘飯殘
羹灒佉他尼殘漿高聲大聲食譬如
[21-0692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二張従諸婆
羅門食有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
聞是事心慙愧以是事具白佛佛以
是因緣集僧集僧竟諸佛常法有知
而問知而不問知時問知時不問有
益問無益不問有因緣問今佛知故
問佛問諸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
世尊佛種種因緣訶責何以名比丘
無和尙阿闍梨作袈裟衣不如法著
衣不如法及身威儀皆不如法従聚
落至聚落従城至城従國至國遊行
時行乞食時乞飯乞羹乞佉陀尼人
請食時索飯索羹索佉陀尼取他殘
食鉢殘飯殘羹殘佉陀尼殘漿高聲
大聲食譬如諸婆羅門食諸外學異
道嫉妬譏嫌訶責言沙門釋子無善教
不被教無調順无調御法作袈裟衣不
如法著衣不如法及身威儀皆不如
法従聚落至聚落従城至城従國至
國遊行時行乞食時乞飯乞羹乞佉
陀尼人請食時索飯索羹索佉陀尼
取他殘食鉢殘飯殘羹殘佉陀尼殘
漿高聲大聲食譬如諸婆羅門食佛
種種因緣訶巳語諸比丘従今
[21-0692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三張従聽作
和尙阿闍梨聽十僧現前自四羯磨
受具足云何白四羯磨受具足衆僧一
心和合一比丘僧中唱大德僧聽是某
甲従某甲受具足戒是従僧乞受具足
戒某甲和尙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當與某甲受具足和尙某甲如是
自白四羯磨従今聽和尙共行弟子
若病應看欲死應救若病應與隨病
飮食隨病藥隨病供給若弟子無財
和尙應給若和尙無従他索與若少
知識索不能得乞食得好食應與若
和尙病弟子亦爾阿闍梨看近住弟
子近住弟子看阿闍梨亦如是従今
諸有和尙阿闍梨看共住弟子近住
弟子養畜如兒想共住弟子近住弟
子看和尙阿闍梨如父想汝等如是
展轉相依住於我法中増長善法
佛在
王舎城是時諸比丘心念佛巳聽我
等作和尙阿闍梨巳聽十僧現前白
四羯磨受具足戒彼年少比丘作和尙
若一歲二歲三歲四歲五歲少長老比
丘作師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
[21-0692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四張従頭陀
訶責諸比丘何以名比丘佛巳聽我
等作和尙阿闍梨聽十僧現前白四
羯磨受具足戒年少比丘作和尙若一
歲二歲三歲四歲五歲少長老比丘
彼諸比丘種種訶巳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竟佛知故問
問諸比丘汝等實爾不答言實爾世
尊佛種種因緣訶諸比丘何以名比
丘佛巳聽我等作和尙阿闍梨聽十
僧現前曰四羯磨受具足戒年少比丘
作和尙若一歲二歲三歲四歲五歲
少長老比丘佛雖訶責而未結戒佛
在舎衞國爾時長老優波斯那婆檀
提子一歲授共住弟子具足和尙一
歲弟子無歲共徃憍薩羅國一處夏
安居諸佛常法兩時大會舂末月夏
末月舂末月欲安居時諸方國比丘
來聽佛說法心念是法夏安居樂是
初大會夏未月自恣作衣竟持衣鉢來
詣佛所如是思惟我久不見婆伽婆
久不見修伽陀是第二大會是時長
老優波斯那是中住處夏安居目恣
竟作衣巳持衣鉢自身二歲
[21-0693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五張従
弟子一歲共遊行徃舎衞國到佛所頭
面礼佛足一面坐諸佛常法問訙客
比丘夏安居忍不足不安樂住不乞
食不乏道路不疲耶今佛亦如是問
優波斯那夏安居忍不足不安樂住
不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優波斯那
答言實忍足安樂住乞食不乏道路
不疲佛知故問優波斯那是誰善男
子答言是我許佛言是作何等答言
是我共住弟子佛言汝幾歲答言
歲是善男子幾歲答言一歲佛以是
事集僧集僧巳佛種種因緣訶優波
斯那汝愚癡人何故先來思惟但欲
畜衆二歲比丘畜一歲共住弟子何
以名比丘佛聽我等作和尙阿闍梨
聽十僧現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是年
少比丘授共住弟子具足一歲二歲
三歲四歲五歲少長老比丘佛種種
因緣訶竟語諸比丘従今不滿十歲
不得授共住弟子具足若授具足犯
突吉羅
是時諸比丘心念佛聽我和尙聽阿
闍梨聽十僧現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21-0693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六張従
不滿十歲不得授共住弟子具足是
諸比丘滿十歲皆授共住弟子具足
知法授不知法亦授善者畜不善亦
畜住戒度不住戒亦度是中見和尙
不知法弟子亦不知法和尙不善弟
子亦不善和尙不住戒弟子亦不住
戒是時諸比丘自不知法不善不住
戒與他出家受具足作依止師畜沙
彌有一比丘摩訶盧不知法不善不
住戒空滿十歲與共住弟子授具足
以小事與弟子鬪諍弟子捨戒還俗
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訶責言何
以名比丘佛聽和尙聽阿闍梨聽十
僧現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不滿十歲
不得授共住弟子具足是諸比丘滿
十歲皆授共住弟子具足知法授不
知法亦授善者畜不善亦畜住戒度
不住戒亦度是中見和尙不知法不
善不住戒弟子亦爾與他出家受具
足作依止師畜沙彌彼諸比丘種種
訶竟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
僧集僧巳佛知故問問諸比丘汝
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訶
[21-0693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七張従責
何以名比丘佛聽和尙聽阿闍梨聽
十僧現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不滿十
歲不得授共住弟子具足是諸比丘
滿十歲皆授共住弟子具足知法授
不知法亦授善者畜不善亦畜住戒
度不住戒亦度是中見和尙不知法
不善不住戒弟子亦爾與他出家受
具足作依止師畜沙彌佛種種因緣
訶竟語諸比丘従今聽五法成就滿
十歲若過應授共住弟子具足何等
五一滿十歲若過二持戒不破三多
聞四有力能如法除弟子憂悔五能
拔弟子惡邪復有五法成就滿十歲
應授共住弟子具足何等五一信成
二戒成三聞成四捨成五慧成能讃
能教弟子令善入住信戒聞捨慧復
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共住弟子
具足何等五一無學戒衆二無學定
衆三無學慧衆四無學解脫衆五無
學解脫知見衆成就能讃能教弟子
善入住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衆復
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共住弟子
具足何等五一知犯二知非犯三
[21-0694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八張従知罪
輕四知罪重五知誦波羅提木义學
利廣說復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
共住弟子具足何等五一知出家法
二能作教師三能作戒師四能知依
止師法五能知遮道法不遮道法復
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共住弟子
具足何等五一能教弟子清淨戒二
能教阿毗曇三能教比尼四弟子在
他方愁苦不樂能致使來若自不能因
他力致來五弟子若病能供給若自
不能能使他供給如是五法成就滿
十歲若過應授共住弟子具足若上
諸五法不成就滿十歲若過授共住
弟子具足得罪若比
丘有上諸五法成就滿十歲應與他
依止云何應與所欲求依止比丘従
座起偏袒著衣脫革屣䠒跪兩手捉
長老兩足應如是語我某甲比丘従
長老乞依止長老與我依止我依止
長老住第二第三亦如是乞長老應
言如汝語若諸五法成就滿十歲應
受他依止若無諸五法滿十歲受他
依止得罪若比丘有上五法滿
[21-0694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九張従十歲
應畜沙彌云何應畜若未剃髮釆是
時當與剃髪若自有袈裟應著若無
和尙應與衣著教長跪合掌戒師應
教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第
二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第
三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
某甲巳歸依佛巳歸依法巳歸依僧
従今盡壽是佛優婆塞憶持第二我
某甲巳歸依佛巳歸依法巳歸依僧
従今盡壽是佛優婆塞憶持第三我
某甲巳歸依佛巳歸依法巳歸依僧
従今盡壽是佛優婆塞憶持汝某甲
聽是佛婆伽婆知見釋迦牟尼多陀
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說優婆
塞五戒凡是優婆塞盡壽護持何等
五盡壽離殺生是優婆塞戒是中盡
壽離殺生若能持當言能盡壽離不
與取是優婆塞戒是中盡壽離不與
取若能持當言能盡壽離邪婬是優
婆塞戒是中盡壽離邪婬若能持當
言能盡壽離妄語是優婆塞戒是中
盡壽離妄語若能持當言能盡壽離
飮酒是優婆塞戒是中盡壽離
[21-0694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十張従飮酒
穀酒蒲萄酒甘蔗酒能放逸酒若能
持當言能我某
甲巳歸依佛巳歸依法巳歸依僧出
家是佛婆伽婆釋迦牟尼多陀何伽
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出家我亦隨
佛出家和尙某甲第二我某甲巳歸
依佛巳歸依法巳歸依僧出家是佛
婆伽婆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
訶三藐三佛陀出家我亦隨佛出家
和尙某甲第三我某甲巳歸依佛巳
歸依法巳歸依僧出家是佛婆伽婆
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
三佛陀出家我亦隨佛出家和尙某
甲我某甲巳歸依佛巳歸依法巳歸
依僧巳出家是佛婆伽婆釋迦牟尼
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出
家我亦隨佛出家竟和尙某甲爾時應
問汝幾歲墮年答何時出家冬舂夏有
閏無閏隨問應答此事盡壽憶持戒師
應言汝某甲聽是佛婆伽婆知見釋迦
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爲沙彌說出家十戒凡是沙彌當盡壽
護持何等十盡壽離殺生是沙
[21-0695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十一張従
彌戒是中盡壽離殺生若能當言爾
盡壽離不與取是沙彌戒是中盡壽
離不與取若能當言爾盡壽離非梵
行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非梵行若
能當言爾盡壽離妄語是沙彌戒是
中盡壽離妄語若能當言爾盡壽離
飮酒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飮酒穀
酒蒲萄酒甘蔗酒能放逸酒若能當
言爾盡壽離處高牀大牀是沙彌戒
是中盡壽離處高牀大牀若能當言
爾盡壽離著華瓔珞香塗身香熏衣
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著華瓔珞香
塗身香熏衣若能當言爾盡壽離作
伎歌舞不徃觀聽種種樂噐是沙彌
戒是中盡壽離作伎歌舞不徃觀聽
種種莊嚴若能當言爾盡壽離受畜
金銀錢寶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受
畜金銀錢寶若能當言爾盡壽離非
時食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非時食
若能當言爾如是五法成就滿十歲
應畜沙彌若不成就五法滿十歲畜
沙彌得罪
佛在王舎城長老大目犍連與王舎
[21-0695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十二張従
城中和利等十七諸年少樂人授具足
戒是諸人晡時飢極僧坊内高聲大
啼作小兒啼聲佛知故問阿難何以
僧坊内有小兒啼聲阿難答言世尊
長老大目犍連與王舎城中和利等十
七諸年少樂人與受具足是諸人晡
時飢極僧坊内高聲大啼作小兒啼
聲是時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巳佛
知故問問目犍連汝實作是事不目
連答言實尒世尊佛種種因緣訶目
犍連汝不知時不知量不知限齊汝
其欲度人未滿二十人不能忍寒熱
飢渴蚊虻蚤虱蛇蚖毒螫他人惡語
身中苦痛悉不能忍滿二十歲人能
忍寒熱飢渴蚊虻蚤虱蛇蚖毒螫他
人惡語及身中苦痛皆悉能忍佛種
種因緣訶巳語諸比丘従今不滿二
十年人不應與受具足若與受得波
逸提罪
佛在舎衞圈佛語諸比丘若異道人信
善法欲出家是人應四月與波利婆沙
若滿四月得諸比丘意應與出家如是
應與波利婆沙一心集僧是本異道
[21-0695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十三張従従
坐起偏祖著衣脫革屣入僧中礼僧
足䠒跪合掌作如是言諸長老憶念我
某甲本異道今信善法欲出家我某甲
本異道今僧中乞四月波利婆沙僧
與我某甲本異道四月波利婆沙竟
得諸比丘意僧當與我出家受具足
第二第三亦如是乞爾時一比丘應
僧中唱大德僧聽是某甲本異道信
善法欲出家今是某甲本異道従僧
乞四月波利婆沙如是言僧與我某甲
本異道四月波利婆沙竟得諸比丘意
僧當與我出家受具足若僧時到僧忍
聽僧某甲本異道僧當與四月波利
婆沙如是白白四羯磨僧與某甲本
異道四月波利婆沙竟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是中云何得意云何不
得意是本異道現前應讃佛法僧成
訶諸異道實若讃佛法僧戒時是本
異道心不生喜樂乃至湏臾訶諸異
道實時憂愁瞋諍是名不得意若讃
佛法僧戒時是本異道心生喜樂訶
諸異道實時不憂愁不瞋諍是名得
意如是應與出家受具足與法者
[21-0696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十四張従一
心集僧是本異道従坐起偏袒著衣
脫革屣入僧中礼僧足䠒跪合掌應
如是言大德僧憶念我某甲本異道
信善法欲出家我先巳僧中乞四月
波利婆沙僧先巳與我四月波利婆
沙我某甲本異道巳僧中行四月波
利婆沙竟我今従僧乞出家受具足
僧與我某甲本異道四月行波利婆沙
竟巳得諸比丘意僧當與我出家受
具足第二第三亦如是乞是中應一
比丘僧中唱大德僧聽是某甲本異
道信善法欲出家彼従僧乞四月波
利婆沙僧先巳與四月波利婆沙彼
巳僧中行四月波利婆沙行波利婆
沙竟今従僧求出家受具足若僧時
到僧忍聽僧是某甲本異道巳僧中
行四月波利婆沙竟得諸比丘意當
與出家受具足如是白白四羯磨僧
是本異道某甲與出家受具足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
在王舎城自恣竟欲二月南山國土
遊行是時佛告阿難汝語諸比丘佛
王舎城自恣竟欲二月南山國上
[21-0696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十五張従遊
行誰欲従佛若欲去者集待佛阿難
言受教卽出語諸比丘佛在王舎城目
恣竟欲二月南山國土遊行誰欲従
佛欲去者集待佛爾時王舎城多年
少比丘一歲二歲三歲四歲五歲少
大比丘是諸比丘如是思惟若従佛
去處處不久住種種供養利數數受
依止師來還復速我和尙阿闍梨不
去我等何以去諸小比丘不盡従佛
爾時佛與少比丘共行還到王舎城
佛知故問阿難何以少比丘従佛行
阿難答言世尊是王舎城多年少比
丘大比丘少是諸比丘如是思惟若
従佛行處處不久住種種供養利數
數受依止師來還復速我和尙阿闍
梨不去我等何以去以是事故多不
従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巳佛種
種因緣讃戒讃持戒讃戒讃持戒巳
語諸比丘従今聽比丘有五法成就滿
五歲不受依止何等五一知犯二知
不犯三知輕四知重五誦波羅提木
叉利廣說雖復受戒歲多不知五法
應盡壽依止他住長老優波離問
[21-0696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十六張従
佛大比丘應従小比丘受依止住不
佛言應受優波離復問大比丘應承
事供養小比丘不佛言除礼足餘盡
應作佛在舎衞國是時舎衞城有一
居士無常對至財物妻子眷屬奴婢
一切死盡唯有父子三人居士自念
諸道中唯有沙門釋子得供養樂無
諸憂苦是中出家無諸不可思惟巳
將二兒到祗園中求出家諸比丘不知
其意便與出家經數曰乞食時到著
衣持鉢將二兒入舎衞城乞食詣賣
食肆餠肆粰⬤肆煎餠肆飠餠肆歡
喜丸肆是二小兒飢見諸餠食従父
摩訶盧索言阿父與我食與我餠父
語兒言但索無價誰當與汝二兒啼
逐父行諸居士訶罵言沙門釋子不
斷欲僧坊内共比丘尼生兒一人語
二人二人語口人惡名流布遍舎衞城
有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
心慙愧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
集僧集僧巳佛知故問摩訶盧比丘
汝實尒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
緣訶責何以名比丘不滿十五歲
[21-0697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十七張従人作
沙彌佛種種因緣訶竟語諸比丘従
今不滿卜五歲人不應作沙彌若作
得突吉羅罪佛在
迦維羅衞國是時毗瑠璃愚癡人殺
迦維羅衞釋子時長老阿難親里二
小兒走詣阿難阿難以殘食養畜佛
知故問阿難是誰小兒答言是我所
親佛言何以不出家阿難報言佛結
戒不滿十五歲人不應作沙彌是二
小兒不滿十五歲佛問阿難是二小
兒能驅僧食上烏未答言能佛言従
今聽能驅烏作沙彌最下七歲佛在
舎衞國是時跋難陀釋子有二沙彌
一名卑陀二名摩伽僧坊内共作婬
欲諸居士來見言沙門釋子無清淨
行共作婬欲一人語二人二人語三
人惡名流布遍舎衞城諸比丘少欲
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慙愧以是事
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巳佛
知故問跋難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
世尊佛種種因緣訶何以名比丘畜
兩沙彌佛種種因緣訶竟語諸比丘
従今不聽畜兩沙彌若畜得突
[21-0697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十八張従吉
羅罪若畜二一沙彌不久欲受具足
無罪佛
在王舎城跋難陀釋子奴大家不聽
與出家出家不久乞食時至著衣持
鉢入王舎城乞食本大家見捉是比
丘高聲大喚衆人大集問何以爾大
家言此是我奴不放自出家衆人言
何道中出家報言沙門何等沙門答
言釋子沙門衆人言莫爾洴沙王有
令若奴大家不放沙門釋子中出家
不得遮何以故沙門釋子難作行苦
行捨世事向涅槃難故諸居士瞋訶言
沙門釋子是無畏處奴大家不放釋
子中出家不得說一人語二人二人
語三人惡名流布遍王舎城有諸比
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慙愧
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
僧巳佛知而故問跋難陀汝實爾不
報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訶何以
名比丘奴大家不放與出家佛種種
因緣訶竟語諸比丘従今奴大家不
放不應與出家若與出家得突吉羅

[21-0697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十九張従佛在
王舎城跋難陀釋子人負債債主不
放與出家出家數日乞食時到著衣
持鉢入王舎城乞食是債主見捉之
高聲大喚衆人來集問何以爾答言
是人負我債不償出家衆人言是何
道出家報言沙門何等沙門報言釋
子沙門衆人言莫爾洴沙王有令債
主不放釋子中出家不得遮何以故
沙門釋子難作行梵行捨世事向涅
槃難故諸居士瞋訶沙門釋子是不
負債處負債人債主不放釋子中出
家不得說一人語二人二人語三人
惡名流布遍王舎城有諸比丘少欲
知足行頭陀閒是事心慙愧以是事
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巳佛
知故問問跋難陀汝實爾不答言實
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訶何以名比丘
債主不放與出家佛種種因緣訶竟
語諸比丘従今負債人債主不放不應
與出家若與出家得突吉羅罪佛在
王舎城有一鍜金小兒來入竹園僧
坊到諸比丘所言大德我欲出家與
我出家諸比丘不思惟與出家
[21-0698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二十張従是
兒父母宗親遍覔次到竹園詣諸比丘
所問大德有如是如是小兒聞見不
是中有比丘不見者言不見不聞者
言不聞是諸親里久覔不得便捨去
是兒作比丘不久乞食時到著衣持
鉢入王舎城乞食宗親見之問汝出
家耶答言出家何道出家答言沙門
何等沙門答言釋子沙門問近遠答
言竹園中宗親瞋罵沙門釋子故作
妄語見言不見聞言不聞一人語二
人二人語三人惡名流布遍王舎城
有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
心慙愧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
集僧集僧巳佛語諸比丘従今求出
家人兩事應白僧一出家二剃髪僧
若集若不集兩事應白作是語大德
僧聽是某田求出家剃髪以是事白
僧若巳剃髪來僧若集若不集一事
應白言大德僧聽是某甲求出家僧
憶持若僧不集應別房行白應言長
老是某甲求出家憶持佛
在王舎城是時耆婆藥師治二種人
一洴沙王二佛比丘僧何以治洴
[21-0698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二十一張従沙
王以衣食故何以治佛比丘僧自信
自欲自愛自清淨故是時諸居士有
惡重病癩癰疽癲痟病到耆婆所
與百金錢求治病不肯如是乃至五
百不肯是居士大愁憂念言耆婆唯
治二種人一治洴沙王以衣食故二
治佛比丘僧自信自欲自愛自清淨
故今我等與百金錢乃至五百不肯
是諸沙門釋子福德成辦人若是中
出家者耆婆當治我等是諸病人至
諸比丘所求出家諸比丘卽與出家
受具足諸比丘爲諸病人煮飯作羹
作糜煮湯煮肉煮藥湯漬治出大
小便噐及唾壼出入多事多緣妨廢
誦經坐禪但念作事是病人多耆婆
治不能遍廢洴沙王急事是病人得
差平復得色力肥悦捨戒還家有諸
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訶責諸比丘
何以名比丘是諸惡重病人癩癰疽
癩痟病人與出家受具足爲煮飯作
羹作粥煮湯煮肉煮藥湯漬治出大
小便噐唾壼出入多事多緣廢誦經
坐禪但念作事是病人多耆婆冶
[21-0698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二十二張従不
能遍廢洴沙王急事是諸病人得差
色力肥悦平復捨戒還家種種呵竟
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
僧已佛知故問問諸比丘實爾不答
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呵何以名
比丘諸惡病人與出家受具足爲煮
飯作羹煮湯煮肉煮藥湯漬治出
大小便噐唾壼出入多事多緣廢誦
經坐禪但念作事是病人多耆婆治不
能遍廢洴沙王急事是病人得差色
力肥悦平復捨戒還家佛種種因緣
訶竟語諸比丘従今有如是惡重病
癩癰疽癲痟病人不應與出家受具
足若與出家受具足得突吉羅罪佛
在迦毗羅婆城爾時淨飯王詣佛所
頭面礼佛足一面坐合掌白佛大德
與我願佛言憍曇佛不與汝過願王
言可得願與我佛言可得願當與今
求何等願王言佛出家時我心愁憂
不忍不喜難陀羅睺羅後諸子出家
時我心愁憂不忍不喜今佛與我願
父母不放不得與出家何以故父母
恃子爲榮佛言憍曇我本心念亦
[21-0699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二十三張従欲
與諸比丘結戒父母不放不得與出
家爾時佛與淨飯王種種說法示教
利喜巳默然王聞法巳従坐起頭面
礼佛足繞佛而去王去不久佛以是
因緣集僧集僧竟語諸比丘従今父
母不放不得與出家若與出家得突
吉羅罪佛
在舎衞國爾時諸比丘尼従憍薩羅
遊行向舎衞國薩羅林中有賊破法
刧奪比丘尼作毁辱事諸城國邑惡
名流布若王力若聚落力圍捕盡得
諸賊唯有一賊逃走至婆岐陀國到
比丘所語諸比丘言大德與我出家
諸比丘不思與出家諸佛常法兩時
大會舂末月夏未月舂未月欲安居
時諸方國比丘來聽佛說法心念是
法夏安居樂是初大會夏未月安居
自恣作衣竟持衣鉢來詣佛所如是
思惟我久不見佛久不見修伽陀是
第二大會諸比丘従婆祗國自恣作
衣竟持衣鉢欲遊行至舎衞國小比
丘言我欲共行諸比丘答隨汝意卽
便共去諸比丘中道見薩羅林憶
[21-0699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二十収従念
言是薩羅林中本有惡賊破法刧奪
比丘尼作毁辱事小比丘言諸長老
惡賊是我同業親友我亦作此惡事
諸比丘不知云何漸漸遊行至舎衞
國詣佛所頭靣礼佛足却坐一面諸
佛常法以如是語問訙客比丘忍不
足不安樂住不乞食不乏道路不疲
耶今佛亦如是語問訙客比丘言忍
不足不安樂住不乞食不乏道路不
疲耶諸比丘言寶忍足安樂作乞食
不乏道路不疲諸比丘以是事具白
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巳佛語諸
比丘是薩羅林中惡賊大作罪事刧
奪比丘尼作不淨事是賊得大罪何
以故是諸比丘尼多是阿羅漢是人汙
比丘尼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
家受具足應滅擯何以故汙比丘尼人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佛
在舎衞國是舎衞城中有一尼土無
常對至財物家屬妻子奴婢一切死
盡是居士作是念言沙門釋子福樂
成辦人我當效沙門釋子作僧伽梨
鬱多羅僧安陀衞鉢漉水囊錫杖
[21-0699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二十五張従盛
酥革囊革屣鍼筒如是何苦便如賊住
卽效作僧伽梨欎多羅僧安陀衞鉢
漉水囊錫杖盛酥革囊革屣鍼筒如是
作巳蜜入僧中住諸比丘若集若不
集徐徐問難長老汝幾歲汝有何時
節有閏無閏此賊不知時節更軟語
急問彼言我盜作如賊住有諸比丘
少欲知足行頭陀訶責何以名比丘
得具滿和尙具滿阿闍梨具滿教師得
微妙善法比尼何以盜作比丘如賊住
諸比丘種種訶責竟以是事具白佛
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巳佛知故問
佛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
因緣訶責言得具滿和尙具滿阿闍
梨具滿教師得微妙善法比尼何以
盜作比丘如賊住佛種種因緣訶竟
語諸比丘是名賊住是人不應與出
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使應滅
擯何以故賊住人不生我善法比尼
故井
在王舎成是時跋難陀釋子與不能
男出家是人夜捫摸諸比丘諸比丘
驅出到比丘尼邊式又摩尼沙彌
[21-0700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二十六張従沙
彌尼邊皆捫摸諸比丘尼學戒尼諸
沙彌沙彌尼盡驅出諸居士入僧坊
内宿亦捫摸諸居士諸居士言沙門
釋子中有不能男出家與受具足一
人語二人二人語三人惡名流布遍
王舎城有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
聞是事心慙愧以是事具白佛佛以
是因緣集僧集僧巳佛知故問跋難
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
因緣訶跋難陀何以名比丘與不能男
出家佛種種因緣訶竟語諸比丘従
今不能男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
出家受具足得突吉羅罪佛言有五
種不能男何等五一生不能男二半
月不能男三妬不能男四精不能男
五病不能男何等生不能男従生不
能婬是生不能男何等半月不能男
半月能婬半月不能婬是爲半月不
能男何等妬不能男見他行婬身分
用是妬不能男何等精不能男因他
人婬身身分用是精不能男何等病
不能男若朽爛若墮若虡噉是病不
能男是爲五種不能男生半月妬
[21-0700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二十七張従
精不能男是四種不能男不應與出
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應滅擯
何以故不能男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是病不能男先出家受具足巳若落
若朽爛若虡噉若不動聽住雖不動
若捨戒還欲出家受具足不應與出
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應滅擯
何以故病不能男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佛在王舎城有比丘與異道出家
有小因緣與師鬪諍不捨戒還本異
道諸比丘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
緣集僧集僧巳佛語諸比丘譬如狗
飢羸與美食不肯食反食不淨是愚
癡人亦如是棄善法還本異道佛種
種因緣訶竟語諸比丘是越濟人不
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
應滅擯何以故是越濟人不生我善
法比尼故
佛在舎衞國有一婆羅門奪母命便
自思惟我作大罪奪母命何處能除
是惡罪我聞沙門釋子能除卽到諸
比丘所言大德與我出家諸比丘言
汝諸婆羅門不信輕慢長夜惡邪佛
[21-0700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二十八張従法怨
家何由得信欲出家婆羅門言大
我本奪母命我自思惟作極大罪何
處能除我聞沙門釋子能除大罪是
故我欲出家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
白佛佛言是人有殺母罪不應與出
家若與出家受具足應滅擯何以故
有殺母罪不生我善法比尼故殺父
亦如是佛在
舎衞國諸比丘従憍薩羅國遊行向
舎衞國到薩羅林林中有賊破法刧
奪斷諸比丘命諸城國邑惡名流布
王力若聚落力圍捕盡得諸賊唯一
賊走到祗洹林詣諸比丘所言大德與
我出家諸比丘不思惟便與出家是諸
賊王勅行刑諸比丘相語共觀世間
罪報小比丘言我亦欲去答言隨意
卽便共去一面立看是時諸賊斷首
流血是小比丘自思惟若我不出家
亦當如是卽怖倒地諸比丘以水灑
面稣起平復問言汝何所患苦汝亦
不在是中作惡業亦不思惟是惡業
耶諸比丘軟語急問答言薩羅林中
諸賊刧比丘殺比丘是我同業
[21-0701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二十九張従
親友我亦共作是惡如是思惟諸賊
斬首流血我不出家亦當如是是故
我怖倒地諸比丘不知云何共到
佛所以是事白佛佛語諸比丘薩
羅林中賊放逸顚倒奪諸比丘命多
作惡業彼諸比丘多是阿羅漢此殺阿
羅漢人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
家受具足應滅擯何以故殺阿羅漢
人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佛在舎衞國是時有一龍信心清淨
羞猒龍身従宮中出變爲人身詣諸
比丘所言大德與我出家諸比丘不
思慮便與出家是龍與一小比丘次得
一小房共宿明日行乞食是龍有福
乞食疾得時復自歸宮食食訖先還房
掩戶而坐時熱龍法嗜眠忽然傾臥
有五因緣龍身不變一生時二死時
三婬時四瞋時五眠時是時龍眠重
身滿房中同房比丘後來見之心怖
失聲龍聞是聲疾疾驚覺還加跗
坐諸比丘大集問言何以大喚答言
此是蛇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
佛言非蛇是龍佛言呼來龍到佛所
[21-0701b]
十誦律卷苐二十苐三十張従頭
面礼佛足一面坐佛與說法示教利
喜佛種種因緣說法竟卽遣去佛語
龍言汝還本宮是龍聞說法巳啼泣
手捫淚従坐起頭面礼佛足右繞而
去龍去之後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
巳語諸比丘従今龍不應與出家受
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犯突吉羅罪
一切非人亦如是佛
在舎衞國瞻蔔園有一長者子出家
長病是時宗親遣使呼之大德來此
間治病病人卽徃是人多諸親族親
族各請言我今目我明日我後日諸
人爲病比丘故大與財物是病不可
治遂至命終是病比丘名波羅陀有
一沙彌於是中間受具足戒是衆中有
六羣比丘六羣比丘言新受戒比丘
不應與大比丘分應與沙彌分師言
何以故答言受戒羯磨不滿故師不
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應問在羯
磨中比丘是羯磨滿不滿卽問諸比
丘諸比丘言我雖在羯磨中不憶不
知以是事白佛佛言従今諸比丘聽
羯磨時當一心聽莫餘覺莫餘思
[21-0701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三十一張従惟當
專心當勤當敬重當思惟心心等同
憶念應如是聽羯磨作羯磨者應分
別言是第一羯磨第二羯磨第三羯
磨若不分別說得突吉羅罪佛在
舎衞國佛語諸比丘若有人惡心出
佛身血不應與出家若與出家受具
足應滅擯何以故是惡心出佛身血
人不生我善法比尼故有人非法非
法想破僧巳非法見此後得罪非法
法想破僧巳非法見此後得罪非法
非法想破僧巳疑此後得罪是人不
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
應滅擯何以故破僧人不生我善法
比尼故有人本出家時犯婬乃至共
畜生是人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
出家受具足應滅擯何以故本犯戒
人不生我善法比尼故有人本出家
時犯盜乃至五錢若直五錢物是人
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
足應滅擯何以故本犯戒人不生我
善法比尼故有人本出家時故自手
奪人命更無異想無異方便是人不
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
[21-0702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三十二張従具
足應滅擯何以故本犯戒人不任我
善法比尼故有人本出家時空無過
人法自讃言我有過人法是人不應
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應
滅擯何以故本犯戒人不生我善法
比尼故有不見擯人捨戒復欲還出
家到諸比丘所大德與我出家出家
竟我當見罪諸比丘問佛此人應與
出家不佛言應與出家出家巳言我
不見是罪大德與我受具足受具足
巳我當見是罪應與不佛言應與是
人受具足受具足巳復言不見是罪
更應擯不佛言若得一心和合僧更
擯若僧不得和合卽本擯佛
在王舎城是時諸鬪將婦婿征行又
與非人通是諸非人形體不具象頭
馬頭牛頭獼猴頭鹿頭贅頭平頭頭
七分現生子亦如是諸母愛故養育
長大不能執作驅棄諸子詣天祠論
議堂出家舎是諸處覓飮食遊行次
到竹園是中六羣比丘喜作罪事好
人不肯住邊若有住者餘比丘輕笑
止人如是惡何以近之是第子亦
[21-0702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三十三張従
眼見師作罪行便捨去六羣比丘見
是人等心目思惟我若畜好弟子餘
比丘輕笑教捨我去我等當畜是人
無有教捨我去者設欲教者是人醜
陋誰當喜者如是思惟竟語言汝何
以不出家荅言我等如是醜陋誰當
度我出家六羣比丘言汝能代我次
第守房若爲我送守房人食能代我
擔衣鉢與汝出家荅言爾時六羣比
丘卽與出家時有人請佛及僧六羣
比丘以二因緣故先遣弟子擔衣鉢
去一行遟二羞共行是時諸居士信
佛心清淨諸異道弟子輩輕笑言此
是汝等福田所供養者前行者先食
者來諸居士聞是事羞愧以是事具
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竟佛知
故問問六羣比丘汝實爾不荅言實
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訶何以名比丘
象頭馬頭牛頭獼猴頭鹿頭贅頭平
頭頭七分現人與出家佛種種因緣
河竟語諸比丘從今象頭人乃至平
頭人不應與出家若與出家受具足
犯突吉羅罪
[21-0702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三十四張従佛
語諸比丘黃髪人緣髪人赤髪白髪
似赤髪豬髪馬髪無髪人一切不應
與出家若與出家受具足犯突吉羅
罪赤眼深眼凸眼水精眼小眼泡眼
一眼無眼人亦如是不應與出家受
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得突吉羅罪
象耳馬耳牛耳羊耳綣耳一耳無耳
戾鼻鸚鵡嘴鼻牛鼻獼猴鼻長鼻象
鼻平鼻無鼻大脣馬脣垂脣無脣豬
鬚牛鬚驢鬚無鬚象齒馬齒牛齒魚
齒狗齒無齒長項短項曲項無項太
長人太短人大黑人太白人純靑純
黃純赤純白純黑人戾腳腳指殘截陰
一丸㿉不能男截臂截骨截手截腳
截指五指不屈截脣截耳截鼻癩病
麤陰腳跛拘手曵臗似鬼盲眼瞎瞽
雞皮體攣躄癭左手作羊屎短肘短
瘖啞聾年太小大老㞇㞂不能行不
能坐不能臥不能立如是一切汙染
僧人盡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
家受具足犯突吉羅罪佛
語諸比丘受具足法有三事現前得
受具足何等三一有僧二有人欲
[21-0703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三十五張従受
具足三有羯磨是爲三欲受具足人
初來應教次第頭面一一執足礼僧
礼巳教受衣應問此衣是汝有不荅
言是我衣應教汝效我語我某甲此
衣僧伽梨若干條受若割截若未䚯
截是衣持第二我某甲此衣僧伽梨
若干條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持
第三我某甲此衣僧伽梨若干條受
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持次問此衣
是汝有不答言是我某甲此衣憂多
羅僧七條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
持第二我某甲此衣憂多羅僧七條
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持第三我
某甲此衣憂多羅僧七條受若割截
若未割截是衣持次問此衣是汝有
不答言是我某甲此衣安陀會五條
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持第二我
某甲此衣安陀會五條受若割截若
未割截是衣持第三我某甲此衣安
陀會五條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持
次問此鉢多羅是汝有不答言是我某
甲此鉢多羅應量受長用故第二我
某甲此鉢多羅應量受長用故第
[21-0703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三十六張従三
我某甲此鉢多羅應量受長用故受
衣鉢巳應求和尙應言我某甲求長
老爲和尙長老爲我作和尙依長老
和尙故我某甲得受具足第二我某
甲求長老爲和尙長老爲我作和尙
依長老和尙故我某甲得受具足第
三我某甲求長老爲和尙長老爲我
作和尙依長老和尙故我某甲得受
具足戒師應問汝某甲能爲某甲作
和尙不若言能卽時置界塲内捨聞處
著見處戒師應唱衆僧和集誰能爲某
甲作教授師若僧中有比丘言我能若
有五法不應立作教授師愛教瞋教怖
教愚教教不教不知五法成就應立
作教師不愛教不瞋教不怖教不愚
教教不教知次應如是唱大德僧聽
是某甲従和尙某甲求受具足某甲
比丘能作教授師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某甲當作教授師爲教某甲故如
是白大德僧聽是某甲従和尙某甲
求受具足是某甲能教某甲僧某甲
作教授師教某甲故誰諸長老忍某
甲作教授師教某甲是長老默然
[21-0703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三十七張従誰
不忍便說僧巳聽某甲作教授師教某
甲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卽時
教授師徃弟子所教偏袒著衣䠒跪
合掌應如是問汝某甲聽今是至誠
時實語時後僧中亦如是問汝實便
言實不實便言不實我今問汝汝是丈
夫不年滿二十不非奴不不與人客
作不不買得不不破得不非官人不
不犯官事不不陰謀王家不不負人
債不丈夫有如是病若癩癰漏瘭疽
痟癲病如是病比有不父母在不父
母聽不先作比丘不若言作清淨持
戒不捨戒時一心如法還戒不三衣
鉢具不汝字何等和尙字誰應答我
名某甲和尙某甲教授師問竟應還
白僧問某甲竟戒師語若清淨將來
將來巳教礼僧礼僧巳従僧乞受具
足我某甲従和尙某甲受具足我今
僧中乞受具足某甲是我和尙僧濟
度我僧與我受具足憐愍故第二我
某甲従和尙某甲受具足我今僧中
乞受具足某甲是我和尙僧濟度我
僧與我受具足憐愍故第三我某
[21-0704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三十八張従甲従
和尙某甲受具足我今僧中乞受具
足某田是我和尙僧濟度我僧與我
受具足憐愍故卽時戒師應僧中唱
大德僧聽是某甲従和尙某甲受具足
是某甲従僧中乞受具足和尙某甲若
僧時到僧忍聽我今僧中問某甲遮道
法如是白汝某甲聽今是至誠時實語
時今僧中問汝若實當言實不實言不
實汝丈夫不年滿二十未非奴不不
與人客作不不買得不不破得不
官人不不犯官事不不陰謀王家不
不負人債不丈夫有如是病若癩癰
漏瘭疽痟癲病如是病比有不父母
在不父母聽不先不作比丘不若言
作清淨持戒不捨戒時一心如法還
戒不三衣鉢具不汝字何等和尙字
誰應言我名某甲和尙某甲白僧頗
有未問者不若未問者當更問若巳
問者默然戒師應唱大德僧聽是某
甲従和尙某甲受具足是某甲従僧中
乞受具足和尙某甲某甲自說清淨無
遮道法三衣鉢具某甲和尙某甲若
僧時到僧忍聽僧當與某甲受
[21-0704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三十九張従具足
和尙某甲如是白大德僧聽是某甲
従和尙某甲受具足是某甲従僧中乞
受具足和尙某甲某甲自說清淨無
遮道法三衣鉢具某甲和尙某甲僧
今與某甲受具足和尙某甲誰諸長
老忍僧與某甲受具足和尙某甲是
長老默然若不忍便說是初羯磨說
竟第二是事更說大德僧聽是某甲従
和尙某甲受具足是某甲従僧中乞受
具足和尙某甲某甲自說清淨無
遮道法三衣鉢具某甲和尙某甲僧
今與某甲受具足和尙某甲誰諸長
老忍僧與某甲受具足和尙某田是
長老默然若不忍便說是第二羯磨
說竟第三是事更說大德僧聽是某甲
従和尙某甲受具足是某甲従僧中
乞受具足和尙某甲某甲自說清淨
無遮道法三衣鉢具某甲和尙某甲
僧今與某甲受具足和尙某甲誰諸
長老忍僧與某甲受具足和尙某甲
是長老默然若不忍便說是第三羯
磨說竟僧與某甲受具足竟某
甲和尙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21-0704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四十張従若問
汝幾歲應言未有歲何時若冬若舂
若夏有閏無閏是時節汝盡壽應憶
念卽時應說四依汝某甲聽是佛婆
伽婆知見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
羅訶三藐三佛陀爲受具足人說四
依依是法比丘出家受具足成比丘法
何等四依依糞掃衣比丘出家受具
足成比丘法若更得白麻衣赤麻衣
褐衣憍施耶衣翅夷羅衣欽跋羅衣
刧貝衣如是等餘清淨衣是一切盈
長得是中依糞掃衣能盡壽受用不
若能當言能依乞食比丘出家受具
足成比丘法若更得爲作食月生食
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
十五日三十日月一日十六日衆僧
食別房食請食若僧若私如是等餘
清淨食是一切盈長得是中依乞食
能盡壽受用不若能當言能依樹下
止比丘出家受具足成比丘法若更
得溫室講堂殿樓一重舎閣屋平覆
屋地窟山窟湮頭勒迦臥具漫頭勒
迦臥具禪頭勒迦臥具下至草敷葉
敷如是等餘清淨房舎臥具是
[21-0705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四十一張従一
切盈長得是中依樹下止能盡壽受用
不若能當言能依陳棄藥比丘出家
受具足成比丘法若更得四種舎消
藥酥油蜜石蜜四種淨脂能脂驢脂
猪脂鱣脂五種根藥舎利薑赤附子波
提鞞沙昌滿根五種果藥訶梨勒鞞醯
勒阿摩勒胡椒蓽茇羅五種鹽黑鹽
白鹽紫鹽赤鹽鹵上鹽五種湯根
莖湯葉湯花湯果湯五種樹膠藥興渠
薩闍羅薩諦掖諦掖提諦掖婆那如
是等餘清淨藥是一切盈長得是中依
陳棄藥能盡壽受用不若能當言能汝
某甲聽佛婆伽婆知見釋迦牟尼多
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爲受
具足比丘說四墮法若比丘於是四墮
法若作一一法是非比丘非沙門非釋
子失比丘法如多羅樹頭斷更不生不
靑不長不廣比丘亦如是於四墮法若
犯一一法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失比
丘法佛種種因緣呵欲欲想欲欲欲覺
欲熱讃歎斷欲除欲想滅欲熱若比丘
共諸比丘入戒法中不捨戒戒羸不出
作婬法乃至共畜生是非比丘非沙
[21-0705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四十二張従
門非釋子失比丘法汝是中盡壽不
應作是事能持不若能當言能佛種
種因緣訶不與取讃歎不盜乃至一線
一鍼一滳油分齊五錢若五錢直比
丘若不與取是事故若王若王等捉
若殺若繫若驅出如是語汝小汝愚
汝賊汝偸如是比丘不與取非比丘非
沙門非釋子失比丘法汝是中盡壽
不應作是事能持不若能當言能
佛種種因緣訶奪他命讃歎不奪命
乃至蟻子不應故奪命何况人若比
丘自手故奪人命若遣人持刀殺若
教死若讃苑若作是語咄丈夫用惡
活爲死勝生隨心隨思種種因緣教
死讃死若坑殺若弶殺若機撥殺若
蹈殺若比陀羅殺若半比陀羅殺若
斷命殺若墮人胎若按腹墮胎若排
著火中若排著水中若在高上排著
下殺若道路遣使殺乃至母腹中初得
二根身根命根初在胎中瞋欲殺従
是因緣死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失
比丘法是中盡壽不應作是事能持
不若能當言能佛種種因緣訶妄語
[21-0705c]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四十三張従讃歎
不妄語乃至戲笑不應妄語何况故
妄語若比丘自知空無過人法自讃
我得阿羅漢果證若向阿羅漢我得
阿那含果證若向阿那含我得斯陀
含果證若向斯陀含我得湏陀洹果
證若向湏陀洹我得第一禪第二第
三第四禪我得慈悲喜捨空處定識
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有想非无想處
定滅盡定不淨觀安那般那念諸天
來至我所諸龍閱叉浮陀羅鬼比舎
闍鬼拘盤茶鬼羅刹鬼如是鬼輩問
我我亦問彼彼亦答我我亦答彼是
事空無妄語是非比丘非沙門非釋
子失比丘法是中盡壽不應作是事
能持不若能當言能汝某甲聽初罪
衆不可起第二罪衆雖可起幾時覆藏
隨時應行波利婆沙波利婆沙竟六夜
應行摩那埵二十比丘衆中與出罪
是事衆中可恥爲人所輕是中汝不
得故出精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
爾不得故觸女人身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當言爾不得向女人惡口語是
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爾不得
[21-0706a]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四十四張従女人
前自歎供養身是事能不作不若能
當言爾不得媒嫁女人是事能不作不
若能當言爾不得自起房佛聽應作不
聽不應作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
爾不得起大房佛聽應作不聽不應
作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爾無根
罪不得謗他人是事能不作不若能
當言爾少許罪因緣不得謗言大罪
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爾不得勤破
僧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爾不得
佐破僧人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
爾不應毁辱他家是事能不作不若
能當言爾不得性戾難教是事能不
作不若能當言爾當善謙下心樂順
従教誨汝受戒竟得具滿和尙具滿
阿闍梨具滿比丘僧好國土好行道
處如轉輪王願汝今巳具滿當加敬
三寶佛寶法寶比丘僧寶當學三學
正戒學正心學正慧學求三脫門空
無相无作當勤三業坐禪誦經酄化
衆事行如是法開甘露門得湏陀洹
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
支佛佛道譬如靑蓮華白蓮華
[21-0706b]
十誦律卷苐二十一苐四十五張従紅蓮
華赤蓮華在氺中日日増長汝亦如是
比丘法中日日増長其餘戒和尙
阿闍梨廣教汝汝巳受具足竟釋
師子法中一切妙善集深入無崖際功
德之寶海是願轉輪王天王善法王常
求作沙門不遂汝巳得精勤行三業佛
法無量種汝常憶念法逮諸無㝵智如
蓮華在水漸漸日増長汝亦如是信戒
聞定慧増餘戒佛所制和尙師當教衆
中礼繞竟喜各従所樂七法中受具足戒法苐一竟
誦律卷第二十一
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
彫造
[21-0706c]
十誦律卷第二十二苐四誦之二
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士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