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90 御纂醫宗金鑑-清-吳謙 (WYG)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醫宗金鑑卷十二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溫病篇方無/
 
 
 
 
 
[012-1b]
 
 
 
 
 
 
御纂醫宗金鑑卷十二目録
[012-2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醫宗金鑑卷十二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溫病篇方無/
 
 
 
 
 
[012-2b]
 
 
 
 
 
 
御纂醫宗金鑑卷十二目録
[012-3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醫宗金鑑卷十二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
 辨溫病衇證并治篇
  内經言熱病皆傷寒之類也非謂類乎傷寒乃謂
  與傷寒同乎一類之病也蓋傷寒因傷時令之寒
  而得名也溫病熱病亦隨時而易其名耳經曰冬
  傷於寒則為病熱此即時而病者也經曰冬傷於
[012-3b]
  寒春必病溫此過時而病者也經曰凡病傷寒而
  成溫者先夏至為病溫後夏至為病暑暑即熱之
  謂也此隨時而病者也是則秋分已前皆得以熱
  病名之秋分已後皆得以傷寒名之矣此軒岐仲
  景立傷寒溫病熱病之名義也經又云藏於精者
  春不病温此明過時不病之原也經曰冬不藏精
  春必病溫此明過時必病之故也於此可知傷寒
  為病不在精之藏與不藏而但有觸犯即得為病
[012-4a]
  非若溫病熱病藏精則不病不藏精則必病也但
  能藏精者縱偶感於邪或溫或暑其病自輕不藏
  精者雖㣲感其邪或温或暑其病必重差為稍異
  耳若專以冬不藏精毫無外感為少陰本病熱從
  内生則悖仲景溫病之旨矣仲景論中但言太陽
  初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辨其非傷寒非
  謂太陽之寒不由表入竟從少陰之熱内生為病
  也經又曰風溫為病衇陰陽俱浮是明指溫病之
[012-4b]
  發因感春風輒動内熱而始發所以陰陽衇俱浮
  也蓋以溫病風溫與熱病論互發其義但熱病一
  論經已昭然若復立論未免贅疣非仲景詳於傷
  寒而畧於温證也今將伏氣溫病風温合為一篇
  其溫熱治法同於六經讀者再細玩素問熱病論
  及刺熱評熱諸論與是論互相叅考自有得焉
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氣假令舊
有伏氣當須衇之若衇微弱者當喉中痛似傷非喉痺
[012-5a]
也病人云實咽中痛雖爾今復欲下利
 註/四時令氣正氣也非時之氣邪氣也正氣之中人
  也淺感之甚者即病微者藏在肌膚不即為病壯
  實之人可以自己邪氣之中人也深感之雖微亦
  即為病甚則直入於藏不能自己虛者死焉此篇
  所謂伏氣之病即四時令氣正病非四時不正之
  邪與非常異氣之疫邪也所為伏氣者如感冬令
  之風寒其重者傷於榮衞即時而發者名為中風
[012-5b]
  傷寒是也其感之輕者伏藏於肌膚過時而發名
  為溫病是也故時氣伏氣之為病二者不可不辨
  焉春三月名曰發陳是伏氣欲發之月也假令舊
  有伏氣之人乘冬不藏精之隙而病者當須以衇
  識之今月之内初病傷寒溫病者衇若微弱是少
  陰衇也若喉中痛是少陰證也然其痛必緩非若
  外感時氣之喉痺腫傷暴痛也今既云實咽中痛
  而衇又微弱故知為少陰伏氣内發之陰火也雖
[012-6a]
  爾咽痛恐復欲下利不可以時氣外感陽火之喉
  痺治之也
 集/註張錫駒曰此條言伏氣之病由内而出非若時行
  卒病由外而至也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發汗已身灼熱者
名風溫風温為病衇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
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
火者微發黄色劇則如驚癎時瘈瘲若火熏之一逆尚
[012-6b]
引日再逆促命期
 註/發熱不渴惡寒者太陽證也發熱而渴不惡寒者
  陽明證也今太陽病始得之不俟寒邪變熱轉屬
  陽明而即熱渴不惡寒者知非太陽傷寒乃太陽
  溫病也由於膏粱之人冬不藏精辛苦之人冬傷
  於寒内陰已虧外陽被鬱周身經絡早成溫化所
  以至春一遇外邪即從内應感寒邪者則無汗名
  曰溫病當以河間法用水解散審其表裏以解之
[012-7a]
  水解散即天水六一散防風通聖之合劑也感風
  邪者則有汗名曰風溫當以水解散減麻黄加桂
  枝倍石膏令微似汗以和之若大發其汗則益助
  藴熱必令身熱如火灼也蓋風溫為病乃風邪外
  盛於表故陰陽六衇俱浮熱邪内壅於胸故多眠
  睡鼻息鼾也風邪傷衞表氣不固故自汗出壯熱
  傷氣故身重倦聲微語難出也若被下者則愈奪
  陰液故水泉竭而小便不利也太陽府氣將絶故
[012-7b]
  目直視也少陰藏氣不固故遺失溲也若被火者
  則以火益火而陽氣熏灼將欲發黄故微發黄也
  劇者熱極生風故如驚癎時瘈瘲也微黄病深色
  漸加黑故若火熏之也溫病熱病不惡寒者表熱
  也口渴引飲者裏熱也表熱無寒故不宜汗裏熱
  無實故不宜下表裏俱熱尤不宜火曰一逆者若
  汗若下若火也再逆者汗而復下下而復火也一
  逆已令陰竭尚可延引時日再逆則陰立亡故曰
[012-8a]
  促命期也傷寒者傷冬月之正寒也溫病熱病者
  傷三時之暴寒也非時暴寒乃異氣也以其兼令
  氣而為病也故春兼風溫即以風溫名之夏兼暑
  熱即以暑熱名之世人通名曰傷寒又名曰時氣
  醫工見其傳變六經表裏情狀皆同故同乎一治
  也其溫病熱病無汗者宜大靑龍湯時無汗時有
  汗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有汗者宜桂枝合白虎
  湯内熱者防風通聖散表實者倍麻黄裏實者倍
[012-8b]
  大黄量其病之輕重藥之多少而解之三日之前
  未有不愈者其有外感邪重内早傷陰已經汗下
  而不愈者則當審其表裏隨其傳變所見之證治
  之可也此法惟西北二方四時皆可行之無不隨
  手取效若江淮間地偏煖處冬月初春乃可用之
  若春末秋前即衇證允合當用麻桂青龍等湯者
  亦必輕而減之隨證消息適可卽止慎不可過過
  則反致變逆經所謂同病異治者此之謂也
[012-9a]
 集/註程知曰溫病熱自内出故發熱而渴不惡寒風溫
  内外交熱加之自汗故有身重多眠諸證有輕重
  死生之分醫者當以有汗無汗為辨别之大要亦
  即以可汗不可汗為救治之微權又曰仲景之青
  龍白虎神矣得此意而推廣之可以應用於不窮
  蓋溫病宜於發散中重加清涼風溫不可於清涼
  中重加發散也
  程應旄曰太陽初得之一日即發熱而渴不惡寒
[012-9b]
  者因邪氣早已内蓄其外感於太陽特其發端耳
  其内蓄之熱固非一朝一夕矣蓋自冬不藏精而
  傷於寒時腎陰已虧一交春陽發動卽病未發而
  周身經絡已莫非陽盛陰虛之氣所布濩所云至
  春發為溫病者蓋自其胚胎受之也
  音切
 鼾音旱/音閒/音熾/音蹤/
御纂醫宗金鑑卷十二
[012-10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醫宗金鑑卷十二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
 辨溫病衇證并治篇
  内經言熱病皆傷寒之類也非謂類乎傷寒乃謂
  與傷寒同乎一類之病也蓋傷寒因傷時令之寒
  而得名也溫病熱病亦隨時而易其名耳經曰冬
  傷於寒則為病熱此即時而病者也經曰冬傷於
[012-10b]
  寒春必病溫此過時而病者也經曰凡病傷寒而
  成溫者先夏至為病溫後夏至為病暑暑即熱之
  謂也此隨時而病者也是則秋分已前皆得以熱
  病名之秋分已後皆得以傷寒名之矣此軒岐仲
  景立傷寒溫病熱病之名義也經又云藏於精者
  春不病温此明過時不病之原也經曰冬不藏精
  春必病溫此明過時必病之故也於此可知傷寒
  為病不在精之藏與不藏而但有觸犯即得為病
[012-11a]
  非若溫病熱病藏精則不病不藏精則必病也但
  能藏精者縱偶感於邪或溫或暑其病自輕不藏
  精者雖㣲感其邪或温或暑其病必重差為稍異
  耳若專以冬不藏精毫無外感為少陰本病熱從
  内生則悖仲景溫病之旨矣仲景論中但言太陽
  初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辨其非傷寒非
  謂太陽之寒不由表入竟從少陰之熱内生為病
  也經又曰風溫為病衇陰陽俱浮是明指溫病之
[012-11b]
  發因感春風輒動内熱而始發所以陰陽衇俱浮
  也蓋以溫病風溫與熱病論互發其義但熱病一
  論經已昭然若復立論未免贅疣非仲景詳於傷
  寒而畧於温證也今將伏氣溫病風温合為一篇
  其溫熱治法同於六經讀者再細玩素問熱病論
  及刺熱評熱諸論與是論互相叅考自有得焉
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氣假令舊
有伏氣當須衇之若衇微弱者當喉中痛似傷非喉痺
[012-12a]
也病人云實咽中痛雖爾今復欲下利
 註/四時令氣正氣也非時之氣邪氣也正氣之中人
  也淺感之甚者即病微者藏在肌膚不即為病壯
  實之人可以自己邪氣之中人也深感之雖微亦
  即為病甚則直入於藏不能自己虛者死焉此篇
  所謂伏氣之病即四時令氣正病非四時不正之
  邪與非常異氣之疫邪也所為伏氣者如感冬令
  之風寒其重者傷於榮衞即時而發者名為中風
[012-12b]
  傷寒是也其感之輕者伏藏於肌膚過時而發名
  為溫病是也故時氣伏氣之為病二者不可不辨
  焉春三月名曰發陳是伏氣欲發之月也假令舊
  有伏氣之人乘冬不藏精之隙而病者當須以衇
  識之今月之内初病傷寒溫病者衇若微弱是少
  陰衇也若喉中痛是少陰證也然其痛必緩非若
  外感時氣之喉痺腫傷暴痛也今既云實咽中痛
  而衇又微弱故知為少陰伏氣内發之陰火也雖
[012-13a]
  爾咽痛恐復欲下利不可以時氣外感陽火之喉
  痺治之也
 集/註張錫駒曰此條言伏氣之病由内而出非若時行
  卒病由外而至也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發汗已身灼熱者
名風溫風温為病衇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
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
火者微發黄色劇則如驚癎時瘈瘲若火熏之一逆尚
[012-13b]
引日再逆促命期
 註/發熱不渴惡寒者太陽證也發熱而渴不惡寒者
  陽明證也今太陽病始得之不俟寒邪變熱轉屬
  陽明而即熱渴不惡寒者知非太陽傷寒乃太陽
  溫病也由於膏粱之人冬不藏精辛苦之人冬傷
  於寒内陰已虧外陽被鬱周身經絡早成溫化所
  以至春一遇外邪即從内應感寒邪者則無汗名
  曰溫病當以河間法用水解散審其表裏以解之
[012-14a]
  水解散即天水六一散防風通聖之合劑也感風
  邪者則有汗名曰風溫當以水解散減麻黄加桂
  枝倍石膏令微似汗以和之若大發其汗則益助
  藴熱必令身熱如火灼也蓋風溫為病乃風邪外
  盛於表故陰陽六衇俱浮熱邪内壅於胸故多眠
  睡鼻息鼾也風邪傷衞表氣不固故自汗出壯熱
  傷氣故身重倦聲微語難出也若被下者則愈奪
  陰液故水泉竭而小便不利也太陽府氣將絶故
[012-14b]
  目直視也少陰藏氣不固故遺失溲也若被火者
  則以火益火而陽氣熏灼將欲發黄故微發黄也
  劇者熱極生風故如驚癎時瘈瘲也微黄病深色
  漸加黑故若火熏之也溫病熱病不惡寒者表熱
  也口渴引飲者裏熱也表熱無寒故不宜汗裏熱
  無實故不宜下表裏俱熱尤不宜火曰一逆者若
  汗若下若火也再逆者汗而復下下而復火也一
  逆已令陰竭尚可延引時日再逆則陰立亡故曰
[012-15a]
  促命期也傷寒者傷冬月之正寒也溫病熱病者
  傷三時之暴寒也非時暴寒乃異氣也以其兼令
  氣而為病也故春兼風溫即以風溫名之夏兼暑
  熱即以暑熱名之世人通名曰傷寒又名曰時氣
  醫工見其傳變六經表裏情狀皆同故同乎一治
  也其溫病熱病無汗者宜大靑龍湯時無汗時有
  汗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有汗者宜桂枝合白虎
  湯内熱者防風通聖散表實者倍麻黄裏實者倍
[012-15b]
  大黄量其病之輕重藥之多少而解之三日之前
  未有不愈者其有外感邪重内早傷陰已經汗下
  而不愈者則當審其表裏隨其傳變所見之證治
  之可也此法惟西北二方四時皆可行之無不隨
  手取效若江淮間地偏煖處冬月初春乃可用之
  若春末秋前即衇證允合當用麻桂青龍等湯者
  亦必輕而減之隨證消息適可卽止慎不可過過
  則反致變逆經所謂同病異治者此之謂也
[012-16a]
 集/註程知曰溫病熱自内出故發熱而渴不惡寒風溫
  内外交熱加之自汗故有身重多眠諸證有輕重
  死生之分醫者當以有汗無汗為辨别之大要亦
  即以可汗不可汗為救治之微權又曰仲景之青
  龍白虎神矣得此意而推廣之可以應用於不窮
  蓋溫病宜於發散中重加清涼風溫不可於清涼
  中重加發散也
  程應旄曰太陽初得之一日即發熱而渴不惡寒
[012-16b]
  者因邪氣早已内蓄其外感於太陽特其發端耳
  其内蓄之熱固非一朝一夕矣蓋自冬不藏精而
  傷於寒時腎陰已虧一交春陽發動卽病未發而
  周身經絡已莫非陽盛陰虛之氣所布濩所云至
  春發為溫病者蓋自其胚胎受之也
  音切
 鼾音旱/音閒/音熾/音蹤/
御纂醫宗金鑑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