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90 御纂醫宗金鑑-清-吳謙 (WYG)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醫宗金鑑卷三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太陽下篇目録
  大青龍湯
  桂枝二麻黄一湯
  桂枝麻黄各半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
  小青龍湯
[003-1b]
  乾薑附子湯
  茯苓四逆湯
 
 
 
 
 
御纂醫宗金鑑卷三目録
[003-2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醫宗金鑑卷三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太陽下篇目録
  大青龍湯
  桂枝二麻黄一湯
  桂枝麻黄各半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
  小青龍湯
[003-2b]
  乾薑附子湯
  茯苓四逆湯
 
 
 
 
 
御纂醫宗金鑑卷三目録
[003-3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醫宗金鑑卷三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
 辨太陽病衇證并治下篇
  太陽中風者風傷於衞也傷寒者寒傷於榮也其
  説已詳上中二篇兹以風寒兩傷榮衞俱病者疏
  為下篇蓋風寒二氣多相因而少相離有寒時不
  皆無風有風時不皆無寒風寒並發邪中於人則
[003-3b]
  榮衞兼病惟其證均無汗皆謂之實邪故立大青
  龍湯兩解之法發其寒邪外閉風邪内鬱不汗出
  而煩躁之汗也然必審其人衇不微弱無少陰證
  者乃可與之若誤施之則大汗淋漓厥逆筋惕肉
  瞤必致亡陽之變故又立真武一湯以救青龍之
  誤夫表寒裏熱者大青龍固所宜也若表裏俱熱
  則又非大青龍之所勝任爰立白虎一湯以輔青
  龍之不逮至於寒熱輕微者則更出桂枝二越婢
[003-4a]
  一湯麻黄桂枝各半湯桂枝二麻黄一湯皆兩解
  榮衞法也合上中二篇而熟讀之則三法了然以
  之施治庶不紊耳
太陽中風衇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
大青龍湯主之若衇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則
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註/太陽中風衇當浮緩今衇浮緊是中風之病而兼
  傷寒之衇也中風當身不痛汗自出今身疼痛不
[003-4b]
  汗出是中風之病而兼傷寒之證也不汗出而煩
  躁者太陽鬱蒸之所致也風陽邪也寒陰邪也陰
  寒鬱於外則無汗陽熱蒸於内則煩躁此風寒兩
  傷榮衞同病故合麻桂二湯加石膏製為大青龍
  湯用以解榮衞同病之實邪也若衇微弱汗出惡
  風者即有煩躁乃少陰之煩躁非太陽之煩躁也
  禁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之患生而速其
  亡陽之變矣故曰此為逆也
[003-5a]
 集/註成無已曰風併於衞者為榮弱衞强寒併於榮者
  為榮强衞弱今風寒兩傷故為榮衞俱實所以宜
  大青龍湯主之也
  喻昌曰大青龍湯為太陽無汗而設與麻黄湯證
  何異因有煩躁一證兼見則非此法不解
  程應旄曰此湯非為煩躁設為不汗出之煩躁設
  若衇微弱汗出惡風者雖有煩躁證乃少陰亡陽
  之象全非汗不出而鬱蒸者比也
[003-5b]
傷寒衇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
龍湯發之
 註/傷寒衇當浮緊今衇浮緩是傷寒之病而兼中風
  之衇也傷寒當身疼今身不疼是傷寒之病而兼
  中風之證也身輕邪在陽也身重邪在陰也乍有
  輕時謂身重而有時輕也若但欲寐身重無輕時
  是少隂證也今無但欲寐身雖重乍有輕時則非
  少陰證乃榮衞兼病之太陽證也衇雖浮緩證則
[003-6a]
  無汗屬實邪也故亦以大青龍湯發之前條以衇
  微汗出示禁此條以無少陰證發明蓋詳審慎重
  之至也此二條承上篇首條次條中篇首條次條再
  揭太陽風寒兩傷以為下篇榮衞兼病之提綱後
  凡稱太陽中風傷寒渉於榮衞同病者皆指此二
  條而言也
 集/註方有執曰大青龍湯一則曰主之一則曰發之何
  也主之者以煩躁之急疾屬動而言發之者以但
[003-6b]
  重之沉黙屬靜而言也
  喻昌曰無少陰證但重乍有輕時六字早已指明
  言但身重而無少陰之欲寐其為寒因可審况乍
  有輕時不似少陰之晝夜俱重又兼風因可審所
  以力驅其在表之風寒而無疑也若衇微弱身重
  欲寐則内顧少陰且不遑矣敢發之乎又曰細玩
  二條文義傷風衇本浮緩反見浮緊傷寒衇本浮
  緊反見浮緩是為傷風見寒傷寒見風兩無疑矣
[003-7a]
  又當辨無少陰證相雜則用青龍萬舉萬當矣故
  衇見微弱即不可用大青龍湯以少陰病衇必微
  細也方氏註泥弱字牽入中風之衇陽浮陰弱為
  解不思中風之衇以及誤汗等證太陽上篇已悉
  此處但歸重分别少陰以太陽膀胱經與少陰腎
  經合為表裏其在陰虚之人表邪不俟傳經早從
  膀胱襲入腎藏者有之况兩感夾陰等證臨病猶
  當細察設少陰不虧表邪安能飛渡而見身重欲
[003-7b]
  寐等證耶故有少陰證者不得已而行表散自有
  温經散邪兩相綰照之法豈可徑用青龍之猛劑
  立剷孤陽之根乎
  魏荔彤曰身重一證必須辨明但欲寐而常重則
  屬少陰誤發其汗變上厥下竭者少陰熱也變筋
  惕肉瞤者少陰寒也其犯誤汗之忌一也
大青龍湯方
 麻黄六兩/去節      桂枝二兩/
[003-8a]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石膏如雞子大/碎綿裹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減二升去上沫内諸
  藥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
  温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
  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方/解名大青龍者取龍興雲雨之義也治風不外乎桂
[003-8b]
  枝治寒不外乎麻黄合桂枝麻黄二湯以成劑故
  為兼風寒中傷者之主劑也二證俱無汗故減芍
  藥不欲其收也二證俱煩躁故加石膏以解其熱
  也設無煩躁則又當從事於麻黄桂枝各半湯矣
  仲景於表劑中加大寒辛甘之品則知麻黄證之
  發熱熱全在表大青龍證之煩躁熱兼肌裏矣初
  病太陽即用石膏者以其辛能解肌熱寒能清胃
  火甘能生津液是預保陽明存津液之先着也粗
[003-9a]
  工疑而畏之當用不用必致熱結陽明斑黄狂冒
  紛然變出矣觀此則可知石膏乃中風傷寒之要
  藥故得麻桂而有青龍之名得知草而有白虎之
  號也服後取微汗汗出多者温粉撲之一服得汗
  停其後服蓋戒人即當汗之證亦不可過汗也所
  以仲景桂枝湯中不用麻黄者是欲其不大發汗
  也麻黄湯中用桂枝者恐其過汗無制也若不慎
  守其法汗多亡陽變生諸逆表遂空虛而不任風
[003-9b]
  隂盛格陽而更煩躁不得眠也
 集/解許叔微曰仲景治傷寒一則桂枝二則麻黄三則
  青龍桂枝治風麻黄治寒青龍兼治風寒不拘時
  候施與衇證相對者無不應手而愈今人皆能言
  之而未曉前人處方用藥之意多不敢用無足怪
  也
  吳綬曰大青龍湯治傷寒發熱惡寒不得汗出煩
  躁不安衇浮緊或浮數者急用此湯發汗則愈乃
[003-10a]
  仲景之妙法也譬若亢熱已極一雨而凉其理可
  見也若不曉此理見其躁熱投以寒凉之藥其害
  可勝言哉若衇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用也如誤
  用之其害亦不淺所以衇證不明者多不敢用也
衇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衞寒則傷榮榮
衞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而不可下也
 註/此發明風寒兩傷榮衞俱病之義也浮風邪衇也
  風陽也衞陽也緊寒邪衇也寒隂也榮陰也各從
[003-10b]
  其類而傷之榮衞俱病骨節煩疼是大青龍發汗
  之衇證雖發熱煩躁其熱在肌而不在胃不可下
  也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
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註/此申首條示人以救逆之法也首條言誤汗此條
  言過汗互文以明其義也蓋二證皆屬亡陽故均
  當以真武湯主之扶陽抑陰以救其逆也大汗岀
[003-11a]
  仍熱不解者陽亡於外也心下悸築築然動陽虚
  不能内守也頭眩者頭暈眼黑陽微氣不能升也
  身瞤動者蠕蠕然瞤動陽虛液涸失養於經也振
  聳動也振振欲擗地者聳動不已不能興起欲墮
  扵地陽虛氣力不能支也
 集/註張璐曰此為誤用大青龍因而致變者立法也汗
  岀雖多而熱不退則邪未盡而正已大傷况裏虛
  為悸上虛為眩經虛為瞤身振振摇無往而非亡
[003-11b]
  陽之象所以用真武把關坐鎮之法也
  汪琥曰或問治不在表何以方中尚用生薑蓋病
  自過汗而来雖無鬱熱可發其内外寒邪猶在用
  生薑者乃温中有發也
真武湯方見少隂篇/
太陽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熱入胃胃中
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慄自下利者此為欲解
也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
[003-12a]
足下惡風大便鞕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多大便已頭
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糓氣下流故也
 註/太陽病中風傷寒二日不躁今反躁者是不得汗出
  而躁大青龍湯證也不以青龍湯發汗反以火刼
  熨背逼汗大出火邪入胃胃熱水竭則煩躁譫語
  所必發也十有餘日邪正相持持乆必爭爭必振
  慄作解然解非汗出及下利邪無從解也若自下
  利此為欲從裏解也若自汗出此為欲從表解也
[003-12b]
  今十餘日不自下利而有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
  溲者是裏不解也不自汗出而下身無汗足下惡
  風者是表不解也裏不解者大便必鞕小便當數
  而反不數則知水留胃中乆必腸潤其乆積之大
  便自應多下而解也及多大便已雖小便不得諸
  病不解其頭卓然而痛是裏解表未悉解也表未
  悉解者是因火逼汗出而從腰以下不得汗乃上
  解而下未解也故有小便不得諸在下之病今雖
[003-13a]
  裏解而其人頭卓然而痛者是表之餘邪上逆也
  足心必熱者裏之餘熱下流也糓氣者即胃氣也
  言胃中熱氣隨大便而下流也此病皆由妄行火
  刼致變難以拘定成規當診犯何逆隨證治之可
  也
服桂枝湯大汗出衇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
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湯
 註/服桂枝湯大汗出病不解衇洪大若煩渴者則為
[003-13b]
  表邪已入陽明是白虎湯證也今衇雖洪大而不
  煩渴則為表邪仍在太陽當更與桂枝湯如前法
  也服湯不解若形如瘧日再發者雖屬輕邪然終
  是為風寒所持非汗出必不得解故宜桂枝二麻
  黄一湯小發榮衞之汗其不用麻黄桂枝各半湯
  者蓋因大汗已出也
 集/註方有執曰服桂枝湯證轉大汗出衇轉洪大者乃
  風多寒少風邪欲散而以微寒持之兩者皆不得
[003-14a]
  解而寒熱如瘧也桂枝二麻黄一湯者重解風而
  輕扵散寒也
桂枝二麻黄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黄十六銖/去節     甘草一兩二/銖
 杏仁十六枚/去皮尖     生薑一兩六/銖切
 大棗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諸
[003-14b]
  藥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集/解張璐曰詳此方藥品與各半不殊惟銖分稍異而
  證治攸分可見仲景於差多差少之間分毫不苟
  也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
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衇微緩者為欲愈也
衇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
[003-15a]
癢宜桂枝麻黄各半湯
 註/太陽榮衞兩傷風多寒少之病得之八九日有如
  瘧狀之寒熱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小便清白者此
  裏和不受邪雖為欲愈然必審其人如瘧狀之寒
  熱一日二三度輕輕而發診其衇微且緩則知邪
  已衰正欲復表裏將和始為欲愈也若衇微不緩
  是正猶未復惡寒是邪猶未衰尚不能自愈但已
  為前之汗吐下虛其表裏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
[003-15b]
  也衇微惡寒表裏俱虛則面色當白今色反赤猶
  有餘邪怫鬱於表不能得小汗出宣發陽氣故面
  赤身癢未欲解也宜桂枝麻黄各半湯小小汗之
  以和榮衞自可愈也
 集/註吴人駒曰此不專事桂枝而兼合乎麻黄者謂其
  面熱身癢邪在輕虛浮淺之處惟麻黄能達也
桂枝麻黄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     芍藥一兩/
[003-16a]
 生薑一兩/      甘草一兩炙/
 麻黄一兩去/節     大棗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諸
  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衇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
熱者差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也
 註/此承上條發明面赤身癢之義也表陽氣虛故衇
[003-16b]
  浮遲邪氣怫鬱故面熱赤正虛邪盛相爭故戰惕
  也至六七日則邪當衰應汗出而解若反發熱是
  邪未衰故差遲也遲者正不勝邪也陽微怫鬱其
  身必癢以無陽氣不能宣發作汗故也
 集/註程知曰此言陽虛不能作汗之衇也浮則邪在肌
  表遲則陽虛氣怫鬱而不得越則面熱赤正與邪
  爭而不得出則身戰惕至六七日傳經盡當汗解
  之時乃不得汗反發熱者其差必遲蓋陽虚不能
[003-17a]
  領汗外出其熱邪浮於肌膚必作身癢也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衇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
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註/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此為榮衞兼病風邪
  多而寒邪少也若衇浮緊或衇浮數是表有陽邪
  鬱蒸則為無汗熱多之實邪以大青龍湯汗之可
  也今衇陽微陰弱乃為虛邪之證即有無汗熱多
  之實邪亦不可用大青龍湯更汗也蓋以衇微弱
[003-17b]
  是無太陽表衇也故不可更大汗也然既有無汗
  熱多寒少之表證麻黄桂枝石膏之藥終不可無
  故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之輕劑令微微似汗以
  解肌表而和榮衞也
 集/註喻昌曰此亦風多寒少之證無陽二字仲景言之
  不一無陽乃無表無津液之通稱也故以不可更
  汗為戒然非汗則風寒終不能解惟取桂枝之二
  以治風越婢之一以治寒乃為合法耳
[003-18a]
  汪琥曰不可更汗四字當是不可更大發汗意因
  其人衇微弱無陽也此方比上小發汗之方更輕
  吴人駒曰微乃微甚之微非微細之微但不過强
  耳既曰熱多衇安得微無陽者謂表之陽邪微故
  不可更大汗熱多者謂肌之熱邪甚故佐以石膏
  越婢者發越之力如婢子之職狹小其制不似大
  青龍之張大也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003-18b]
 桂枝十八銖/     芍藥十八銖/
 甘草十八銖/炙     石膏二十四銖/碎綿裹
 麻黄十八銖/去節     大棗四枚/擘
 生薑一兩二銖/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諸藥
  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當裁為越婢湯桂
  枝湯合之飲一升今合為一方乃桂枝湯二分越
  婢湯一分
[003-19a]
 方/解此方即大青龍湯以芍藥易杏仁也名雖越婢輔
  桂枝實則大青龍湯之變制也去杏仁惡其從陽
  而辛散用芍藥以其走陰而酸收以此易彼裁而
  用之則主治不同矣以桂枝二主之則不發汗可
  知越婢一者乃麻黄石膏二物不過取其辛凉之
  性佐桂枝二以和表而清肌熱則是寓微汗於不
  發之中亦可識也非若大青龍湯以石膏佐麻黄
  而為發汗驅肌熱之重劑也
[003-19b]
 按/桂枝二麻黄一湯治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
  而無熱多寒少故不用石膏之凉也桂枝麻黄各
  半湯治如瘧狀熱多寒少而不用石膏更倍麻黄
  者以其面有怫鬱熱色身有皮膚作癢是知熱不
  向裏而向表令得小汗以順其勢故亦不用石膏
  之凉裏也桂枝二越婢一湯治發熱惡寒熱多寒
  少而用石膏者以其表邪寒少肌裏熱多故用石
  膏之凉佐麻桂以和榮衞非發榮衞也今人一見
[003-20a]
  麻桂不問輕重亦不問温覆與不温覆取汗與不
  取汗總不敢用皆因未究仲景之㫖麻黄桂枝祗
  是榮衞之藥若重劑温覆取汗則為發榮衞之藥
  輕劑不温覆取汗則為和榮衞之方也
 集/解吴人駒曰發散表邪皆以石膏同用者蓋石膏其
  性寒寒能勝熱其味薄薄能走表非若芩連之輩
  性寒味苦而厚不能升達也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
[003-20b]
主之
 註/傷寒身無大熱不煩不渴口中和背惡寒附子湯
  主之者屬少陰病也今傷寒身無大熱知熱漸去
  表入裏也口燥渴心煩知熱已入陽明也雖有背
  微惡寒一證似乎少陰但少陰證口中和今口燥
  渴是口中不和也背惡寒非陽虛惡寒乃陽明内
  熱熏蒸扵背汗出肌疎故微惡之也主白虎湯以
  直走陽明大清其熱加人參者蓋有意以顧肌疎
[003-21a]
  也
 集/註喻昌曰此條辨證最細衇必滑而帶浮渾身無大
  熱又不惡寒但背間微覺惡寒是表邪已將罷其
  人口燥渴心煩是裏熱已大熾更不可姑待而當
  急為清解恐遲則熱深津竭無濟於事矣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
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註/傷寒表不解謂衇浮緊頭痛身痛發熱無汗惡寒
[003-21b]
  之證仍在也心下有水氣謂乾嘔而欬也然水之
  為病不一故曰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
  滿或喘者皆有水氣之證故均以小青龍湯如法
  加減主之也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
  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太陽受
  邪若無水氣病自在經若有水氣病必犯府病府
  則膀胱之氣化不行三焦之水氣失道停上焦則
  或咳或喘或噎停中焦則或渴或乾嘔或滿停下
[003-22a]
  焦則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下利凡水所行之處
  皆得而病之也小青龍湯外發太陽之表實内散
  三焦之寒飲亦汗法中之峻劑與大青龍湯並得
  其名一以治太陽表實之熱躁一以治太陽表實
  之寒飲也
 集/註程知曰此明傷寒表證未解水積心下散寒滌飲
  法也
  汪琥曰明理論云青龍主風寒兩傷之疾固已傷
[003-22b]
  寒表不解則麻黄可以發中風表不解則桂枝可
  以散惟其表不解而又加之心下有水氣則非二
  湯所能發散必以小青龍湯始可袪除表裏之邪
  氣爾
小青龍湯方
 麻黄三兩去/節     芍藥三兩/
 五味子半升/     乾薑二兩/
 甘草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
[003-23a]
 桂枝三兩/      細辛三兩/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諸
  藥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加減法
  若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
  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
  若小便不利少腹滿去麻黄加茯苓四兩
  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003-23b]
  若微利去麻黄加蕘花如一雞子熬令赤色
 按/加蕘花如雞子大熬令赤色此必傳寫之誤蓋本
  草蕘花即芫花類也用之攻水其力甚峻五分可
  令人下行數十次豈有治停飲之微利而用雞子
  大之蕘花者乎似當改加茯苓四兩
 方/解太陽停飲有二一中風有汗為表虛五苓散證也
  一傷寒無汗為表實小青龍湯證也表實無汗故
  合麻桂二方以解外去大棗者以其性滯也去杏
[003-24a]
  仁者以其無喘也有喘者仍加之去生薑者以有
  乾薑也若嘔者仍用之佐乾薑細辛極温極散使
  寒與水俱得從汗而解佐半夏逐痰欲以清不盡
  之飲佐五味收肺氣以歛耗傷之氣若渴者去半
  夏加花粉避燥以生津也若微利與噎小便不利
  少腹滿俱去麻黄逺表而就裏也加附子以散寒
  則噎可止加茯苓以利水則微利止少腹滿可除
  矣此方與越婢湯同治水飲溢扵表而為腹脹水
[003-24b]
  腫宜發汗外解者無不隨手而消越婢治有熱者
  故方中君以石膏以散陽水也小青龍治有寒者
  故方中佐以薑桂以散陰水也
 集/解柯琴曰兩青龍俱治有表裏證皆用兩解法大青
  龍是裏熱小青龍是裏寒故發表之藥相同而治
  裏之藥則殊也此與五苓同為治表不解而心下
  有水氣然五苓治水之蓄而不行故專滲瀉以利
  水而微發其汗使水從下而去也此方治水之動
[003-25a]
  而不居故備舉辛温以散水而大發其汗使水從
  外而出也仲景發表利水諸法精義入神矣
  趙良曰溢飲之證金匱云當發其汗小青龍湯治
  之蓋水飲溢出扵表榮衞盡為之不利必倣傷寒
  榮衞兩傷之法發汗以散其水而後榮衞行經衇
  通則週身之水可消必以小青龍湯為第一義扵
  此可類推矣
傷寒心中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
[003-25b]
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按/小青龍湯主之六字當在發熱不渴之下始與服
  湯已渴者之文義相屬豈有寒去欲解而更服小
  青龍湯之理乎
 註/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此為外傷
  寒邪内停寒飲宜以小青龍湯兩解之服湯汗解
  已後渴者乃已汗寒去内燥之渴非未汗飲停不
  化之渴故曰寒去欲解也當少少與水飲之以滋
[003-26a]
  其燥令胃和自可愈也
 集/註成無已曰欬而微喘者水寒射肺也發熱不渴者
  表證未罷也與小青龍湯發表散水服湯已渴者
  裏氣温水氣散為欲解也
  方有執曰發熱不渴寒勝也故以服湯已而渴為
  寒去欲解大意與上條相彷故治亦同
  程知曰此明水寒未解治宜小青龍也心下有水
  氣寒在膈上也故喘欬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則
[003-26b]
  水寒解矣此解水氣之法當用小青龍非謂解後
  仍用小青龍也
  張璐曰風寒挾水飲為病在表者故不渴服湯後
  而渴者是為寒去津傷欲解之徵所以雖渴而不
  必服藥但當靜俟津回可也欬而微喘為水飲上
  逆今水去而渴與水逆而渴不同世本小青龍湯
  主之在寒去欲解也之下錯簡也
  汪琥曰上條云渴是未服湯而渴乃水停津液不
[003-27a]
  化而渴此條云渴是服湯已而渴乃汗後津液既
  亡而渴渴既不同豈可仍用上藥小青龍主之當
  在服湯已之上可知
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衇微細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虛
故也
 註/發汗當扵未下之先今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衇
  微細者表裏皆虛也所以然者以下之失宜則内
  守之陽虛故衇微細也以汗之失宜則外固之陽
[003-27b]
  衰故振寒也
 集/註鄭重光曰治傷寒先汗後下此定法也若下後外
  邪不盡不得已而復汗之邪雖去而内外俱虛是
  以衇細振寒所傷滋大矣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
無表證衇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註/此承上條互詳衇證以出其治也既下之以虛其
  裏復發汗以虚其表陰陽兩虚陽無所附夜而安
[003-28a]
  靜不嘔不渴是内無陽證也無表證身無大熱衇
  沉微是外無陽證也表裏無陽内外俱陰惟有晝
  日煩躁不得眠一假陽證則是獨陰自治扵陰分
  孤陽自擾扵陽分非相勝乃相離也故以乾薑附
  子湯助陽以配陰蓋以陰雖盛而未相格陽氣微
  而自不依附也
 集/註喻昌曰上條但言振寒及微細之衇未定所主之
  病以虛證不一也然振寒衇微細陽虛已見一班
[003-28b]
  設晝日煩躁不得眠其為虚陽擾亂可知夜反安
  靜不嘔不渴則虛陽擾亂不兼外邪可知衇沉微
  身無大熱則煩躁為亡陽之證亁薑附子在所必
  需由此而推日中安靜夜而煩躁則為陰病而陽
  不病又可知矣
  程應旄曰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虚陽
  擾亂外見假熱也夜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衇沉
  微身無大熱陰氣獨治内係真寒也宜乾薑附子
[003-29a]
  湯直從陰中囬陽不當扵晝日煩躁一假熱證狐
  疑也
乾薑附子湯方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去皮生/用破八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註/此又承上條言先汗後下扵法不逆病應解而仍
  不解反煩躁者以别其治也蓋汗下俱過表裏兩
[003-29b]
  虚陰盛格陽故晝夜見此擾亂之象也當以四逆
  湯壯陽勝陰更加茯苓以抑陰邪佐人參以扶正
  氣庶陽長陰消正回邪退病自解而煩躁安矣大
  青龍證不汗出之煩躁乃未經汗下之煩躁屬實
  此條病不解之煩躁乃汗下後之煩躁屬虛然衇
  之浮緊沉微自當别之恐其誤人故諄諄言之也
 集/註汪琥曰傷寒汗下則煩躁止而病解矣若陰盛之
  煩躁强發其汗則表疎亡陽復下之則裏虛亡陰
[003-30a]
  衞陽失䕶榮陰内空邪仍不解更生煩躁此亦虚
  煩虛躁乃假熱之象也祗宜温補不當散邪故以
  茯苓四逆湯主之
茯苓四逆湯方
 茯苓六兩/      人參一兩/
 甘草二兩炙/     乾薑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
[003-30b]
  服
 方/解表裏之病治不如法先過汗後復過下或下後復
  汗誤而又誤變成壞病若其人陽盛而從熱化則
  轉屬三陽陽衰而從寒化則繫在三陰此二條煩
  躁皆壞病也煩躁雖六經俱有而多見扵太陽少
  陰者太陽為真陰之標少隂為真陽之本也未經
  汗下而煩躁多屬陽其衇實大其證熱渴是煩為
  陽盛躁為陰虛已經汗下而煩躁多屬陰其衇沉
[003-31a]
  微其證汗厥是煩為陽虛躁為陰盛也夫先下後
  汗扵法為逆外無大熱内不嘔渴似乎陰陽自和
  而實陽虛陰盛所以虛陽擾亂扵陽分故晝日煩
  躁不得眠盛隂獨治扵陰分故夜而安靜衇沉微
  是真陽將脫而煩躁也用乾薑附子壯陽以配陰
  薑附者陽中陽也生用則力更鋭不加甘草則勢
  更猛比之四逆為更峻救其相離故當急也先汗
  後下扵法為順病仍不解遽增晝夜煩躁亦是陰
[003-31b]
  盛格陽之煩躁也用茯苓四逆抑隂以回陽茯苓
  感太和之氣化伐水邪而不傷陽故以為君人參
  生氣扵烏有之鄉通血衇扵欲絶之際故以為佐
  人參得薑附補氣兼以益火薑附得茯苓補陽兼
  以瀉陰調以甘草比之四逆為稍緩和其相格故
  宜緩也一去甘草一加參苓而緩急自别仲景用
  方之妙如此
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裏俱虚其人因
[003-32a]
致冒冐蒙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裏未
和然後復下之
 註/太陽表病當汗不汗先下之而不愈因復發其汗
  以此表裏俱虚因虛其人致冒理必然也冒蒙者
  謂凡因病而昏冒者也然冒蒙或有汗出自愈其
  所以然者非表裏俱虛乃邪正皆衰表裏自和故
  也得汗出而自愈者和於表也得下利而自愈者
  和扵裏也得裏未和然後下之宜調胃承氣湯和
[003-32b]
  之由此推之得表未和然後汗之當以桂枝湯和
  之自在言外矣
 集/註程知曰冒者神識不清如有物為之冒蒙也得汗
  出表和而邪解矣得表和而裏未和然後下之明
  不得以其冒而認為入裏之邪遂致妄下亦不得
  以其冒而認為表之未解復妄用汗也
  汪琥曰得裏未和裏字諸註指二便言竊思經文
  中既云然後下之此専指大便而言若利小便則
[003-33a]
  不言下矣其義可不辨而自明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若亡津液隂陽自和者
必自愈
 註/凡病謂不論中風傷寒一切病也若發汗若吐若
  下若亡血若亡津液施治得宜自然愈矣即或治
  未得宜雖不見愈亦不至變諸壞逆則其邪正皆
  衰可不必施治惟當靜以俟之診其陰陽自和必
  能自愈也
[003-33b]
 集/註方有執曰陰陽以衇言而二便在其中兩者和則
  血氣無相勝負故可必自愈
  程知曰衇以左右三部匀停為無病故汗吐下後
  陰陽和者必自愈不須過治也
問曰病有戰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衇浮而緊按
之反芤此為本虛故當戰而汗出也其人本虛是以發
戰以衇浮故當汗出而解也若衇浮而數按之不芤此
人本不虛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發戰也問曰病有不
[003-34a]
戰而汗出解者何也答曰衇大而浮數故知不戰汗出
而解也問曰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衇
自微此以曽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無津液此隂
陽自和必自愈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
 註/衇浮而緊邪實也按之反芤正虚也正虚邪實邪
  與正爭故發戰汗出而解也衇浮而數邪未實也
  按之不芤正不虛也正不虛邪未實邪不能與正
  争故不戰汗出而解也衇不芤知不發戰也衇不
[003-34b]
  浮知不汗出也衇自微知曽經發汗若吐若下若
  亡血也因内無津液邪正俱衰隂陽自和故不發
  戰不汗出而解也
問曰傷寒三日衇浮數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答曰
此為欲解也解以夜半衇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衇數
而解者必能食也衇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註/衇浮而數按之無力當發戰汗出而解以其人本
  虚故也衇浮而數按之有力當不發戰但汗出而
[003-35a]
  解以其人本不虛故也衇自微曽經發汗若吐若
  下若亡血不發戰不汗出而解以其人邪正皆衰
  隂陽自和故也傷寒三日未經汗吐下亡血也衇
  浮數而微病人熱減身和此謂欲解解以夜半者
  陽病至隂時則和也蓋浮數微三衇雖均為可解
  之衇然解之徵則不無别也如衇浮濈然汗出則
  邪還扵表而解衇數能食則胃和而解衇微必大
  汗出而解者以其未經汗吐下其人未虛故均不
[003-35b]
  發戰津液未傷故汗大出而解也
 集/註方有執曰三日言徧三陽也浮數不傳隂也微邪
  氣衰也夜半隂盡陽生之時也濈然和而汗出貎
  能食胃氣囘也
太陽病未解衇隂陽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陽衇
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隂衇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
調胃承氣湯
 註/太陽病未解當見未解之衇今不見未解之衇而
[003-36a]
  隂陽衇俱停三部沉伏不見既三部沉伏不見則
  當見可死之證而又不見可死之證是欲作解之
  兆也作解之兆必先見振慄汗出而始解者乃邪
  正交爭作汗故也但作解之衇不能乆停衇之将
  出必有其先先者何先扵三部上下隂陽沉伏不
  見處求之也若從寸衇陽部微微而見者則知病
  勢向外必先汗出而解若從尺衇隂部微微而見
  者則知病勢向内必自下利而解如不自下利若
[003-36b]
  欲下之以和裏宜調胃承氣湯主之由此推之則
  可知如不自汗出若欲汗之以和表宜麻桂各半
  湯主之也觀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意甚輕活
  無取扵大下俱在言外矣
 集/註程應旄曰振慄汗解單指衇停者言下邊兩解不
  必有戰汗是指其衇漸出而言也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衇浮而緊此肝乗脾也名曰縱刺
期門
[003-37a]
 註/傷寒衇浮緊太陽表寒證也腹滿譫語太隂陽明
  裏熱也欲從太陽而發汗則有太隂陽明之裏欲
  從太隂陽明而下之又有太陽之表主治誠為兩
  難故不藥而用刺法也雖然太隂論中太陽表不
  解太隂腹滿痛而用桂枝加大黄湯亦可法也此
  肝乗脾名曰縱刺期門與上文義不屬似有遺誤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
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乗肺也名曰横刺期門
[003-37b]
 註/傷寒發熱嗇嗇惡寒無汗之表也大渴欲飲水其
  腹必滿停飲之滿也若自汗出表可自解小便利
  滿可自除故曰其病欲解也若不汗出小便閉以
  小青龍湯先解其外外解已其滿不除十棗湯下
  之亦可愈也此肝乗肺名曰横刺期門亦與上文
  義不屬似有遺誤
太陽病欲解時從已至未上
 註/凡病欲解時必扵其經氣之旺太陽盛陽也日中
[003-38a]
  陽氣盛故從巳午未之旺時而病解
  音切
 惕音踼/日輪/切滂吉/切音栗/所留/切職亷/切
 噎一結/切音饒/苦侯/切阻立/切
 
 
 
 
[003-38b]
 
 
 
 
 
 
 
御纂醫宗金鑑卷三
[003-39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醫宗金鑑卷三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
 辨太陽病衇證并治下篇
  太陽中風者風傷於衞也傷寒者寒傷於榮也其
  説已詳上中二篇兹以風寒兩傷榮衞俱病者疏
  為下篇蓋風寒二氣多相因而少相離有寒時不
  皆無風有風時不皆無寒風寒並發邪中於人則
[003-39b]
  榮衞兼病惟其證均無汗皆謂之實邪故立大青
  龍湯兩解之法發其寒邪外閉風邪内鬱不汗出
  而煩躁之汗也然必審其人衇不微弱無少陰證
  者乃可與之若誤施之則大汗淋漓厥逆筋惕肉
  瞤必致亡陽之變故又立真武一湯以救青龍之
  誤夫表寒裏熱者大青龍固所宜也若表裏俱熱
  則又非大青龍之所勝任爰立白虎一湯以輔青
  龍之不逮至於寒熱輕微者則更出桂枝二越婢
[003-40a]
  一湯麻黄桂枝各半湯桂枝二麻黄一湯皆兩解
  榮衞法也合上中二篇而熟讀之則三法了然以
  之施治庶不紊耳
太陽中風衇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
大青龍湯主之若衇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則
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註/太陽中風衇當浮緩今衇浮緊是中風之病而兼
  傷寒之衇也中風當身不痛汗自出今身疼痛不
[003-40b]
  汗出是中風之病而兼傷寒之證也不汗出而煩
  躁者太陽鬱蒸之所致也風陽邪也寒陰邪也陰
  寒鬱於外則無汗陽熱蒸於内則煩躁此風寒兩
  傷榮衞同病故合麻桂二湯加石膏製為大青龍
  湯用以解榮衞同病之實邪也若衇微弱汗出惡
  風者即有煩躁乃少陰之煩躁非太陽之煩躁也
  禁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之患生而速其
  亡陽之變矣故曰此為逆也
[003-41a]
 集/註成無已曰風併於衞者為榮弱衞强寒併於榮者
  為榮强衞弱今風寒兩傷故為榮衞俱實所以宜
  大青龍湯主之也
  喻昌曰大青龍湯為太陽無汗而設與麻黄湯證
  何異因有煩躁一證兼見則非此法不解
  程應旄曰此湯非為煩躁設為不汗出之煩躁設
  若衇微弱汗出惡風者雖有煩躁證乃少陰亡陽
  之象全非汗不出而鬱蒸者比也
[003-41b]
傷寒衇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
龍湯發之
 註/傷寒衇當浮緊今衇浮緩是傷寒之病而兼中風
  之衇也傷寒當身疼今身不疼是傷寒之病而兼
  中風之證也身輕邪在陽也身重邪在陰也乍有
  輕時謂身重而有時輕也若但欲寐身重無輕時
  是少隂證也今無但欲寐身雖重乍有輕時則非
  少陰證乃榮衞兼病之太陽證也衇雖浮緩證則
[003-42a]
  無汗屬實邪也故亦以大青龍湯發之前條以衇
  微汗出示禁此條以無少陰證發明蓋詳審慎重
  之至也此二條承上篇首條次條中篇首條次條再
  揭太陽風寒兩傷以為下篇榮衞兼病之提綱後
  凡稱太陽中風傷寒渉於榮衞同病者皆指此二
  條而言也
 集/註方有執曰大青龍湯一則曰主之一則曰發之何
  也主之者以煩躁之急疾屬動而言發之者以但
[003-42b]
  重之沉黙屬靜而言也
  喻昌曰無少陰證但重乍有輕時六字早已指明
  言但身重而無少陰之欲寐其為寒因可審况乍
  有輕時不似少陰之晝夜俱重又兼風因可審所
  以力驅其在表之風寒而無疑也若衇微弱身重
  欲寐則内顧少陰且不遑矣敢發之乎又曰細玩
  二條文義傷風衇本浮緩反見浮緊傷寒衇本浮
  緊反見浮緩是為傷風見寒傷寒見風兩無疑矣
[003-43a]
  又當辨無少陰證相雜則用青龍萬舉萬當矣故
  衇見微弱即不可用大青龍湯以少陰病衇必微
  細也方氏註泥弱字牽入中風之衇陽浮陰弱為
  解不思中風之衇以及誤汗等證太陽上篇已悉
  此處但歸重分别少陰以太陽膀胱經與少陰腎
  經合為表裏其在陰虚之人表邪不俟傳經早從
  膀胱襲入腎藏者有之况兩感夾陰等證臨病猶
  當細察設少陰不虧表邪安能飛渡而見身重欲
[003-43b]
  寐等證耶故有少陰證者不得已而行表散自有
  温經散邪兩相綰照之法豈可徑用青龍之猛劑
  立剷孤陽之根乎
  魏荔彤曰身重一證必須辨明但欲寐而常重則
  屬少陰誤發其汗變上厥下竭者少陰熱也變筋
  惕肉瞤者少陰寒也其犯誤汗之忌一也
大青龍湯方
 麻黄六兩/去節      桂枝二兩/
[003-44a]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石膏如雞子大/碎綿裹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減二升去上沫内諸
  藥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
  温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
  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方/解名大青龍者取龍興雲雨之義也治風不外乎桂
[003-44b]
  枝治寒不外乎麻黄合桂枝麻黄二湯以成劑故
  為兼風寒中傷者之主劑也二證俱無汗故減芍
  藥不欲其收也二證俱煩躁故加石膏以解其熱
  也設無煩躁則又當從事於麻黄桂枝各半湯矣
  仲景於表劑中加大寒辛甘之品則知麻黄證之
  發熱熱全在表大青龍證之煩躁熱兼肌裏矣初
  病太陽即用石膏者以其辛能解肌熱寒能清胃
  火甘能生津液是預保陽明存津液之先着也粗
[003-45a]
  工疑而畏之當用不用必致熱結陽明斑黄狂冒
  紛然變出矣觀此則可知石膏乃中風傷寒之要
  藥故得麻桂而有青龍之名得知草而有白虎之
  號也服後取微汗汗出多者温粉撲之一服得汗
  停其後服蓋戒人即當汗之證亦不可過汗也所
  以仲景桂枝湯中不用麻黄者是欲其不大發汗
  也麻黄湯中用桂枝者恐其過汗無制也若不慎
  守其法汗多亡陽變生諸逆表遂空虛而不任風
[003-45b]
  隂盛格陽而更煩躁不得眠也
 集/解許叔微曰仲景治傷寒一則桂枝二則麻黄三則
  青龍桂枝治風麻黄治寒青龍兼治風寒不拘時
  候施與衇證相對者無不應手而愈今人皆能言
  之而未曉前人處方用藥之意多不敢用無足怪
  也
  吳綬曰大青龍湯治傷寒發熱惡寒不得汗出煩
  躁不安衇浮緊或浮數者急用此湯發汗則愈乃
[003-46a]
  仲景之妙法也譬若亢熱已極一雨而凉其理可
  見也若不曉此理見其躁熱投以寒凉之藥其害
  可勝言哉若衇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用也如誤
  用之其害亦不淺所以衇證不明者多不敢用也
衇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衞寒則傷榮榮
衞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而不可下也
 註/此發明風寒兩傷榮衞俱病之義也浮風邪衇也
  風陽也衞陽也緊寒邪衇也寒隂也榮陰也各從
[003-46b]
  其類而傷之榮衞俱病骨節煩疼是大青龍發汗
  之衇證雖發熱煩躁其熱在肌而不在胃不可下
  也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
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註/此申首條示人以救逆之法也首條言誤汗此條
  言過汗互文以明其義也蓋二證皆屬亡陽故均
  當以真武湯主之扶陽抑陰以救其逆也大汗岀
[003-47a]
  仍熱不解者陽亡於外也心下悸築築然動陽虚
  不能内守也頭眩者頭暈眼黑陽微氣不能升也
  身瞤動者蠕蠕然瞤動陽虛液涸失養於經也振
  聳動也振振欲擗地者聳動不已不能興起欲墮
  扵地陽虛氣力不能支也
 集/註張璐曰此為誤用大青龍因而致變者立法也汗
  岀雖多而熱不退則邪未盡而正已大傷况裏虛
  為悸上虛為眩經虛為瞤身振振摇無往而非亡
[003-47b]
  陽之象所以用真武把關坐鎮之法也
  汪琥曰或問治不在表何以方中尚用生薑蓋病
  自過汗而来雖無鬱熱可發其内外寒邪猶在用
  生薑者乃温中有發也
真武湯方見少隂篇/
太陽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熱入胃胃中
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慄自下利者此為欲解
也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
[003-48a]
足下惡風大便鞕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多大便已頭
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糓氣下流故也
 註/太陽病中風傷寒二日不躁今反躁者是不得汗出
  而躁大青龍湯證也不以青龍湯發汗反以火刼
  熨背逼汗大出火邪入胃胃熱水竭則煩躁譫語
  所必發也十有餘日邪正相持持乆必爭爭必振
  慄作解然解非汗出及下利邪無從解也若自下
  利此為欲從裏解也若自汗出此為欲從表解也
[003-48b]
  今十餘日不自下利而有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
  溲者是裏不解也不自汗出而下身無汗足下惡
  風者是表不解也裏不解者大便必鞕小便當數
  而反不數則知水留胃中乆必腸潤其乆積之大
  便自應多下而解也及多大便已雖小便不得諸
  病不解其頭卓然而痛是裏解表未悉解也表未
  悉解者是因火逼汗出而從腰以下不得汗乃上
  解而下未解也故有小便不得諸在下之病今雖
[003-49a]
  裏解而其人頭卓然而痛者是表之餘邪上逆也
  足心必熱者裏之餘熱下流也糓氣者即胃氣也
  言胃中熱氣隨大便而下流也此病皆由妄行火
  刼致變難以拘定成規當診犯何逆隨證治之可
  也
服桂枝湯大汗出衇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
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湯
 註/服桂枝湯大汗出病不解衇洪大若煩渴者則為
[003-49b]
  表邪已入陽明是白虎湯證也今衇雖洪大而不
  煩渴則為表邪仍在太陽當更與桂枝湯如前法
  也服湯不解若形如瘧日再發者雖屬輕邪然終
  是為風寒所持非汗出必不得解故宜桂枝二麻
  黄一湯小發榮衞之汗其不用麻黄桂枝各半湯
  者蓋因大汗已出也
 集/註方有執曰服桂枝湯證轉大汗出衇轉洪大者乃
  風多寒少風邪欲散而以微寒持之兩者皆不得
[003-50a]
  解而寒熱如瘧也桂枝二麻黄一湯者重解風而
  輕扵散寒也
桂枝二麻黄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黄十六銖/去節     甘草一兩二/銖
 杏仁十六枚/去皮尖     生薑一兩六/銖切
 大棗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諸
[003-50b]
  藥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集/解張璐曰詳此方藥品與各半不殊惟銖分稍異而
  證治攸分可見仲景於差多差少之間分毫不苟
  也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
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衇微緩者為欲愈也
衇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
[003-51a]
癢宜桂枝麻黄各半湯
 註/太陽榮衞兩傷風多寒少之病得之八九日有如
  瘧狀之寒熱熱多寒少其人不嘔小便清白者此
  裏和不受邪雖為欲愈然必審其人如瘧狀之寒
  熱一日二三度輕輕而發診其衇微且緩則知邪
  已衰正欲復表裏將和始為欲愈也若衇微不緩
  是正猶未復惡寒是邪猶未衰尚不能自愈但已
  為前之汗吐下虛其表裏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
[003-51b]
  也衇微惡寒表裏俱虛則面色當白今色反赤猶
  有餘邪怫鬱於表不能得小汗出宣發陽氣故面
  赤身癢未欲解也宜桂枝麻黄各半湯小小汗之
  以和榮衞自可愈也
 集/註吴人駒曰此不專事桂枝而兼合乎麻黄者謂其
  面熱身癢邪在輕虛浮淺之處惟麻黄能達也
桂枝麻黄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     芍藥一兩/
[003-52a]
 生薑一兩/      甘草一兩炙/
 麻黄一兩去/節     大棗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諸
  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衇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
熱者差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也
 註/此承上條發明面赤身癢之義也表陽氣虛故衇
[003-52b]
  浮遲邪氣怫鬱故面熱赤正虛邪盛相爭故戰惕
  也至六七日則邪當衰應汗出而解若反發熱是
  邪未衰故差遲也遲者正不勝邪也陽微怫鬱其
  身必癢以無陽氣不能宣發作汗故也
 集/註程知曰此言陽虛不能作汗之衇也浮則邪在肌
  表遲則陽虛氣怫鬱而不得越則面熱赤正與邪
  爭而不得出則身戰惕至六七日傳經盡當汗解
  之時乃不得汗反發熱者其差必遲蓋陽虚不能
[003-53a]
  領汗外出其熱邪浮於肌膚必作身癢也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衇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
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註/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此為榮衞兼病風邪
  多而寒邪少也若衇浮緊或衇浮數是表有陽邪
  鬱蒸則為無汗熱多之實邪以大青龍湯汗之可
  也今衇陽微陰弱乃為虛邪之證即有無汗熱多
  之實邪亦不可用大青龍湯更汗也蓋以衇微弱
[003-53b]
  是無太陽表衇也故不可更大汗也然既有無汗
  熱多寒少之表證麻黄桂枝石膏之藥終不可無
  故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之輕劑令微微似汗以
  解肌表而和榮衞也
 集/註喻昌曰此亦風多寒少之證無陽二字仲景言之
  不一無陽乃無表無津液之通稱也故以不可更
  汗為戒然非汗則風寒終不能解惟取桂枝之二
  以治風越婢之一以治寒乃為合法耳
[003-54a]
  汪琥曰不可更汗四字當是不可更大發汗意因
  其人衇微弱無陽也此方比上小發汗之方更輕
  吴人駒曰微乃微甚之微非微細之微但不過强
  耳既曰熱多衇安得微無陽者謂表之陽邪微故
  不可更大汗熱多者謂肌之熱邪甚故佐以石膏
  越婢者發越之力如婢子之職狹小其制不似大
  青龍之張大也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003-54b]
 桂枝十八銖/     芍藥十八銖/
 甘草十八銖/炙     石膏二十四銖/碎綿裹
 麻黄十八銖/去節     大棗四枚/擘
 生薑一兩二銖/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諸藥
  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當裁為越婢湯桂
  枝湯合之飲一升今合為一方乃桂枝湯二分越
  婢湯一分
[003-55a]
 方/解此方即大青龍湯以芍藥易杏仁也名雖越婢輔
  桂枝實則大青龍湯之變制也去杏仁惡其從陽
  而辛散用芍藥以其走陰而酸收以此易彼裁而
  用之則主治不同矣以桂枝二主之則不發汗可
  知越婢一者乃麻黄石膏二物不過取其辛凉之
  性佐桂枝二以和表而清肌熱則是寓微汗於不
  發之中亦可識也非若大青龍湯以石膏佐麻黄
  而為發汗驅肌熱之重劑也
[003-55b]
 按/桂枝二麻黄一湯治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
  而無熱多寒少故不用石膏之凉也桂枝麻黄各
  半湯治如瘧狀熱多寒少而不用石膏更倍麻黄
  者以其面有怫鬱熱色身有皮膚作癢是知熱不
  向裏而向表令得小汗以順其勢故亦不用石膏
  之凉裏也桂枝二越婢一湯治發熱惡寒熱多寒
  少而用石膏者以其表邪寒少肌裏熱多故用石
  膏之凉佐麻桂以和榮衞非發榮衞也今人一見
[003-56a]
  麻桂不問輕重亦不問温覆與不温覆取汗與不
  取汗總不敢用皆因未究仲景之㫖麻黄桂枝祗
  是榮衞之藥若重劑温覆取汗則為發榮衞之藥
  輕劑不温覆取汗則為和榮衞之方也
 集/解吴人駒曰發散表邪皆以石膏同用者蓋石膏其
  性寒寒能勝熱其味薄薄能走表非若芩連之輩
  性寒味苦而厚不能升達也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
[003-56b]
主之
 註/傷寒身無大熱不煩不渴口中和背惡寒附子湯
  主之者屬少陰病也今傷寒身無大熱知熱漸去
  表入裏也口燥渴心煩知熱已入陽明也雖有背
  微惡寒一證似乎少陰但少陰證口中和今口燥
  渴是口中不和也背惡寒非陽虛惡寒乃陽明内
  熱熏蒸扵背汗出肌疎故微惡之也主白虎湯以
  直走陽明大清其熱加人參者蓋有意以顧肌疎
[003-57a]
  也
 集/註喻昌曰此條辨證最細衇必滑而帶浮渾身無大
  熱又不惡寒但背間微覺惡寒是表邪已將罷其
  人口燥渴心煩是裏熱已大熾更不可姑待而當
  急為清解恐遲則熱深津竭無濟於事矣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
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註/傷寒表不解謂衇浮緊頭痛身痛發熱無汗惡寒
[003-57b]
  之證仍在也心下有水氣謂乾嘔而欬也然水之
  為病不一故曰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
  滿或喘者皆有水氣之證故均以小青龍湯如法
  加減主之也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
  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太陽受
  邪若無水氣病自在經若有水氣病必犯府病府
  則膀胱之氣化不行三焦之水氣失道停上焦則
  或咳或喘或噎停中焦則或渴或乾嘔或滿停下
[003-58a]
  焦則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下利凡水所行之處
  皆得而病之也小青龍湯外發太陽之表實内散
  三焦之寒飲亦汗法中之峻劑與大青龍湯並得
  其名一以治太陽表實之熱躁一以治太陽表實
  之寒飲也
 集/註程知曰此明傷寒表證未解水積心下散寒滌飲
  法也
  汪琥曰明理論云青龍主風寒兩傷之疾固已傷
[003-58b]
  寒表不解則麻黄可以發中風表不解則桂枝可
  以散惟其表不解而又加之心下有水氣則非二
  湯所能發散必以小青龍湯始可袪除表裏之邪
  氣爾
小青龍湯方
 麻黄三兩去/節     芍藥三兩/
 五味子半升/     乾薑二兩/
 甘草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
[003-59a]
 桂枝三兩/      細辛三兩/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諸
  藥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加減法
  若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
  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
  若小便不利少腹滿去麻黄加茯苓四兩
  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003-59b]
  若微利去麻黄加蕘花如一雞子熬令赤色
 按/加蕘花如雞子大熬令赤色此必傳寫之誤蓋本
  草蕘花即芫花類也用之攻水其力甚峻五分可
  令人下行數十次豈有治停飲之微利而用雞子
  大之蕘花者乎似當改加茯苓四兩
 方/解太陽停飲有二一中風有汗為表虛五苓散證也
  一傷寒無汗為表實小青龍湯證也表實無汗故
  合麻桂二方以解外去大棗者以其性滯也去杏
[003-60a]
  仁者以其無喘也有喘者仍加之去生薑者以有
  乾薑也若嘔者仍用之佐乾薑細辛極温極散使
  寒與水俱得從汗而解佐半夏逐痰欲以清不盡
  之飲佐五味收肺氣以歛耗傷之氣若渴者去半
  夏加花粉避燥以生津也若微利與噎小便不利
  少腹滿俱去麻黄逺表而就裏也加附子以散寒
  則噎可止加茯苓以利水則微利止少腹滿可除
  矣此方與越婢湯同治水飲溢扵表而為腹脹水
[003-60b]
  腫宜發汗外解者無不隨手而消越婢治有熱者
  故方中君以石膏以散陽水也小青龍治有寒者
  故方中佐以薑桂以散陰水也
 集/解柯琴曰兩青龍俱治有表裏證皆用兩解法大青
  龍是裏熱小青龍是裏寒故發表之藥相同而治
  裏之藥則殊也此與五苓同為治表不解而心下
  有水氣然五苓治水之蓄而不行故專滲瀉以利
  水而微發其汗使水從下而去也此方治水之動
[003-61a]
  而不居故備舉辛温以散水而大發其汗使水從
  外而出也仲景發表利水諸法精義入神矣
  趙良曰溢飲之證金匱云當發其汗小青龍湯治
  之蓋水飲溢出扵表榮衞盡為之不利必倣傷寒
  榮衞兩傷之法發汗以散其水而後榮衞行經衇
  通則週身之水可消必以小青龍湯為第一義扵
  此可類推矣
傷寒心中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
[003-61b]
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按/小青龍湯主之六字當在發熱不渴之下始與服
  湯已渴者之文義相屬豈有寒去欲解而更服小
  青龍湯之理乎
 註/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此為外傷
  寒邪内停寒飲宜以小青龍湯兩解之服湯汗解
  已後渴者乃已汗寒去内燥之渴非未汗飲停不
  化之渴故曰寒去欲解也當少少與水飲之以滋
[003-62a]
  其燥令胃和自可愈也
 集/註成無已曰欬而微喘者水寒射肺也發熱不渴者
  表證未罷也與小青龍湯發表散水服湯已渴者
  裏氣温水氣散為欲解也
  方有執曰發熱不渴寒勝也故以服湯已而渴為
  寒去欲解大意與上條相彷故治亦同
  程知曰此明水寒未解治宜小青龍也心下有水
  氣寒在膈上也故喘欬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則
[003-62b]
  水寒解矣此解水氣之法當用小青龍非謂解後
  仍用小青龍也
  張璐曰風寒挾水飲為病在表者故不渴服湯後
  而渴者是為寒去津傷欲解之徵所以雖渴而不
  必服藥但當靜俟津回可也欬而微喘為水飲上
  逆今水去而渴與水逆而渴不同世本小青龍湯
  主之在寒去欲解也之下錯簡也
  汪琥曰上條云渴是未服湯而渴乃水停津液不
[003-63a]
  化而渴此條云渴是服湯已而渴乃汗後津液既
  亡而渴渴既不同豈可仍用上藥小青龍主之當
  在服湯已之上可知
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衇微細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虛
故也
 註/發汗當扵未下之先今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衇
  微細者表裏皆虛也所以然者以下之失宜則内
  守之陽虛故衇微細也以汗之失宜則外固之陽
[003-63b]
  衰故振寒也
 集/註鄭重光曰治傷寒先汗後下此定法也若下後外
  邪不盡不得已而復汗之邪雖去而内外俱虛是
  以衇細振寒所傷滋大矣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
無表證衇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註/此承上條互詳衇證以出其治也既下之以虛其
  裏復發汗以虚其表陰陽兩虚陽無所附夜而安
[003-64a]
  靜不嘔不渴是内無陽證也無表證身無大熱衇
  沉微是外無陽證也表裏無陽内外俱陰惟有晝
  日煩躁不得眠一假陽證則是獨陰自治扵陰分
  孤陽自擾扵陽分非相勝乃相離也故以乾薑附
  子湯助陽以配陰蓋以陰雖盛而未相格陽氣微
  而自不依附也
 集/註喻昌曰上條但言振寒及微細之衇未定所主之
  病以虛證不一也然振寒衇微細陽虛已見一班
[003-64b]
  設晝日煩躁不得眠其為虚陽擾亂可知夜反安
  靜不嘔不渴則虛陽擾亂不兼外邪可知衇沉微
  身無大熱則煩躁為亡陽之證亁薑附子在所必
  需由此而推日中安靜夜而煩躁則為陰病而陽
  不病又可知矣
  程應旄曰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虚陽
  擾亂外見假熱也夜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衇沉
  微身無大熱陰氣獨治内係真寒也宜乾薑附子
[003-65a]
  湯直從陰中囬陽不當扵晝日煩躁一假熱證狐
  疑也
乾薑附子湯方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去皮生/用破八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註/此又承上條言先汗後下扵法不逆病應解而仍
  不解反煩躁者以别其治也蓋汗下俱過表裏兩
[003-65b]
  虚陰盛格陽故晝夜見此擾亂之象也當以四逆
  湯壯陽勝陰更加茯苓以抑陰邪佐人參以扶正
  氣庶陽長陰消正回邪退病自解而煩躁安矣大
  青龍證不汗出之煩躁乃未經汗下之煩躁屬實
  此條病不解之煩躁乃汗下後之煩躁屬虛然衇
  之浮緊沉微自當别之恐其誤人故諄諄言之也
 集/註汪琥曰傷寒汗下則煩躁止而病解矣若陰盛之
  煩躁强發其汗則表疎亡陽復下之則裏虛亡陰
[003-66a]
  衞陽失䕶榮陰内空邪仍不解更生煩躁此亦虚
  煩虛躁乃假熱之象也祗宜温補不當散邪故以
  茯苓四逆湯主之
茯苓四逆湯方
 茯苓六兩/      人參一兩/
 甘草二兩炙/     乾薑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
[003-66b]
  服
 方/解表裏之病治不如法先過汗後復過下或下後復
  汗誤而又誤變成壞病若其人陽盛而從熱化則
  轉屬三陽陽衰而從寒化則繫在三陰此二條煩
  躁皆壞病也煩躁雖六經俱有而多見扵太陽少
  陰者太陽為真陰之標少隂為真陽之本也未經
  汗下而煩躁多屬陽其衇實大其證熱渴是煩為
  陽盛躁為陰虛已經汗下而煩躁多屬陰其衇沉
[003-67a]
  微其證汗厥是煩為陽虛躁為陰盛也夫先下後
  汗扵法為逆外無大熱内不嘔渴似乎陰陽自和
  而實陽虛陰盛所以虛陽擾亂扵陽分故晝日煩
  躁不得眠盛隂獨治扵陰分故夜而安靜衇沉微
  是真陽將脫而煩躁也用乾薑附子壯陽以配陰
  薑附者陽中陽也生用則力更鋭不加甘草則勢
  更猛比之四逆為更峻救其相離故當急也先汗
  後下扵法為順病仍不解遽增晝夜煩躁亦是陰
[003-67b]
  盛格陽之煩躁也用茯苓四逆抑隂以回陽茯苓
  感太和之氣化伐水邪而不傷陽故以為君人參
  生氣扵烏有之鄉通血衇扵欲絶之際故以為佐
  人參得薑附補氣兼以益火薑附得茯苓補陽兼
  以瀉陰調以甘草比之四逆為稍緩和其相格故
  宜緩也一去甘草一加參苓而緩急自别仲景用
  方之妙如此
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裏俱虚其人因
[003-68a]
致冒冐蒙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裏未
和然後復下之
 註/太陽表病當汗不汗先下之而不愈因復發其汗
  以此表裏俱虚因虛其人致冒理必然也冒蒙者
  謂凡因病而昏冒者也然冒蒙或有汗出自愈其
  所以然者非表裏俱虛乃邪正皆衰表裏自和故
  也得汗出而自愈者和於表也得下利而自愈者
  和扵裏也得裏未和然後下之宜調胃承氣湯和
[003-68b]
  之由此推之得表未和然後汗之當以桂枝湯和
  之自在言外矣
 集/註程知曰冒者神識不清如有物為之冒蒙也得汗
  出表和而邪解矣得表和而裏未和然後下之明
  不得以其冒而認為入裏之邪遂致妄下亦不得
  以其冒而認為表之未解復妄用汗也
  汪琥曰得裏未和裏字諸註指二便言竊思經文
  中既云然後下之此専指大便而言若利小便則
[003-69a]
  不言下矣其義可不辨而自明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若亡津液隂陽自和者
必自愈
 註/凡病謂不論中風傷寒一切病也若發汗若吐若
  下若亡血若亡津液施治得宜自然愈矣即或治
  未得宜雖不見愈亦不至變諸壞逆則其邪正皆
  衰可不必施治惟當靜以俟之診其陰陽自和必
  能自愈也
[003-69b]
 集/註方有執曰陰陽以衇言而二便在其中兩者和則
  血氣無相勝負故可必自愈
  程知曰衇以左右三部匀停為無病故汗吐下後
  陰陽和者必自愈不須過治也
問曰病有戰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衇浮而緊按
之反芤此為本虛故當戰而汗出也其人本虛是以發
戰以衇浮故當汗出而解也若衇浮而數按之不芤此
人本不虛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發戰也問曰病有不
[003-70a]
戰而汗出解者何也答曰衇大而浮數故知不戰汗出
而解也問曰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衇
自微此以曽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無津液此隂
陽自和必自愈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
 註/衇浮而緊邪實也按之反芤正虚也正虚邪實邪
  與正爭故發戰汗出而解也衇浮而數邪未實也
  按之不芤正不虛也正不虛邪未實邪不能與正
  争故不戰汗出而解也衇不芤知不發戰也衇不
[003-70b]
  浮知不汗出也衇自微知曽經發汗若吐若下若
  亡血也因内無津液邪正俱衰隂陽自和故不發
  戰不汗出而解也
問曰傷寒三日衇浮數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答曰
此為欲解也解以夜半衇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衇數
而解者必能食也衇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註/衇浮而數按之無力當發戰汗出而解以其人本
  虚故也衇浮而數按之有力當不發戰但汗出而
[003-71a]
  解以其人本不虛故也衇自微曽經發汗若吐若
  下若亡血不發戰不汗出而解以其人邪正皆衰
  隂陽自和故也傷寒三日未經汗吐下亡血也衇
  浮數而微病人熱減身和此謂欲解解以夜半者
  陽病至隂時則和也蓋浮數微三衇雖均為可解
  之衇然解之徵則不無别也如衇浮濈然汗出則
  邪還扵表而解衇數能食則胃和而解衇微必大
  汗出而解者以其未經汗吐下其人未虛故均不
[003-71b]
  發戰津液未傷故汗大出而解也
 集/註方有執曰三日言徧三陽也浮數不傳隂也微邪
  氣衰也夜半隂盡陽生之時也濈然和而汗出貎
  能食胃氣囘也
太陽病未解衇隂陽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陽衇
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隂衇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
調胃承氣湯
 註/太陽病未解當見未解之衇今不見未解之衇而
[003-72a]
  隂陽衇俱停三部沉伏不見既三部沉伏不見則
  當見可死之證而又不見可死之證是欲作解之
  兆也作解之兆必先見振慄汗出而始解者乃邪
  正交爭作汗故也但作解之衇不能乆停衇之将
  出必有其先先者何先扵三部上下隂陽沉伏不
  見處求之也若從寸衇陽部微微而見者則知病
  勢向外必先汗出而解若從尺衇隂部微微而見
  者則知病勢向内必自下利而解如不自下利若
[003-72b]
  欲下之以和裏宜調胃承氣湯主之由此推之則
  可知如不自汗出若欲汗之以和表宜麻桂各半
  湯主之也觀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意甚輕活
  無取扵大下俱在言外矣
 集/註程應旄曰振慄汗解單指衇停者言下邊兩解不
  必有戰汗是指其衇漸出而言也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衇浮而緊此肝乗脾也名曰縱刺
期門
[003-73a]
 註/傷寒衇浮緊太陽表寒證也腹滿譫語太隂陽明
  裏熱也欲從太陽而發汗則有太隂陽明之裏欲
  從太隂陽明而下之又有太陽之表主治誠為兩
  難故不藥而用刺法也雖然太隂論中太陽表不
  解太隂腹滿痛而用桂枝加大黄湯亦可法也此
  肝乗脾名曰縱刺期門與上文義不屬似有遺誤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
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乗肺也名曰横刺期門
[003-73b]
 註/傷寒發熱嗇嗇惡寒無汗之表也大渴欲飲水其
  腹必滿停飲之滿也若自汗出表可自解小便利
  滿可自除故曰其病欲解也若不汗出小便閉以
  小青龍湯先解其外外解已其滿不除十棗湯下
  之亦可愈也此肝乗肺名曰横刺期門亦與上文
  義不屬似有遺誤
太陽病欲解時從已至未上
 註/凡病欲解時必扵其經氣之旺太陽盛陽也日中
[003-74a]
  陽氣盛故從巳午未之旺時而病解
  音切
 惕音踼/日輪/切滂吉/切音栗/所留/切職亷/切
 噎一結/切音饒/苦侯/切阻立/切
 
 
 
 
[003-74b]
 
 
 
 
 
 
 
御纂醫宗金鑑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