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一百五十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禮記十三/
方氏囬/明堂位辨
一篇
存
張氏九成/少儀論
[150-1b]
一卷
存
吕氏祖謙/少儀外傳
二卷
未見
弟祖儉跋曰少儀外傳一編先兄太史所自次輯者
也首命其名曰帥初次更其名曰辨志而其終則定
以是名焉某嘗侍坐與聞所以為此編之意盖以始
[150-2a]
學之士徒玩乎見聞泊乎思慮輕自大而卒無據故
指其前言往行所當知而易見者登之於冊使之不
待考索而自有得於日用之閒其於未易遽知而非
可卒見者則皆略而不載苟讀是編而無所厭忽各
因其所得而有自立之地則先兄之本心庶乎其不
冺矣
陳振孫曰吕祖謙撰雜取經傳嘉言善行切於立身
應世者皆小學切問之事也而大要以謹厚為本
[150-2b]
戴氏溪/學記口義
宋志三卷
佚
劉氏敞/祭法小傳
一卷
存
楊氏簡/孔子閒居解
宋志一卷
[150-3a]
存
趙彦悈後序曰曾定逺旣刋先生已易又刋所解孔
子閒居閒居真聖人之言伊洛諸賢未嘗及之道之
不明也我知之矣不肖者不及賢者又過之中庸庸
常也棄日用平常而起乎異説吾不知之矣
曾熠後序曰知丞趙公嘗言楊先生昔著孔子閒居
解熠請之而未獲近乃寄示誠足以開示後學因鋟
木傳之夫孔子之言見於六經論孟者人所尊信惟
[150-3b]
雜出傳記者雖戴聖所傳人猶未之盡信惟大學中
庸先儒所推尊故學者講誦至若孔子閒居先儒未
嘗留意今先生首發明而誨解之得非所謂五至三無
皆斯人良知良能苖裔發見於心端誠可體察而用
力者與彼坐談髙逺而不隱諸内心者可以自省矣
黄氏道周/坊記集傳
二卷
存
[150-4a]
道周自序曰臣聞之記曰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
水之所由來也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壊之者必有水
敗以舊禮為無所用而棄之者必有亂患亂患之坊
莫大於春秋聖人本春以立禮本王以立刑本天以
立命命以坊欲刑以坊淫禮以坊徳三坊立而亂患
息亂患息而後禮樂可舉也易之立坊始於天地以
天地而正父子以父子而正君臣以君臣而正夫婦
詩始於夫婦春秋始於兄弟三始雖殊其以坊德坊
[150-4b]
淫坊欲則一也左氏以春秋之亂魯始於羽父終於
三桓晋始於曲沃終於六卿故於鄭伯克段之章首
明其義以為寵祿不過都城有制為立坊之要領因
而推於桓莊文宣之閒外釁所從入内慝所從出歸
重於别嫌明微為立坊之要歸坊記因之以端源於
禮制障流於淫欲先之以敬讓衷之以孝弟終始於
富而不驕貴而不淫以為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
之所由正雖其所稱引不過楚喪晋亂呉子三事而
[150-5a]
於以定君臣辨内外正妃耦春秋千七百餘事其大
㫖盡於此矣盖當時夫子旣作春秋諸子莫賛一辭
退而窺其意義不過以扶綱出條明堯舜之道闡文
武之憲其大者在於喪葬昏娶其細者至於車服飲
食登降揖讓皆示之以節受之以制是天地所以生
成萬物之義也春秋以生成萬物為天地之大禮禮
失而流於刑刑窮而反於命故先别其條貫以坊之
而春秋之義例亦從是以起宋淳化至道閒嘗以坊
[150-5b]
表二記頒賜廷臣今禮學備在學官而習者相沿為
曲臺遺言無復知為春秋義例之所從出者故復畧
舉大意使相屬比引伸觸類後有以䆒其指歸焉
表記集傳
二卷
存
道周自序曰臣觀古者窺測天地日月皆先立表以
别隂陽視其晷景長短以御髙深逺近揆昏旦之中
[150-6a]
以占星物敬授人時皆於表焉取之表正則景正表
邪則景邪體存於表而用在於制天地日月吐其光
景以顯道相示贏絀一寸則差數千里故表之為政
猶君之有身天之有極不可不審也子曰仁者天下
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報者天下之利也君子以
仁立表以義制之度其長短大小近取之一身逺取
之百世不責報於天下而天下之子孫黎民隂受其
利若暑極之利用寒寒極之利用暑也表記四十三
[150-6b]
章皆以仁立表以義制之其大㫖以天地日月辨君
臣之位式尊親之序持之以敬量之以恕使人邇不
敢䙝逺不敢怨幽以告於鬼神明以告於朋友庶民
小子而禮樂文質皆備於是矣春秋之義不盡於表
記而表記之義盡於春秋其立仁制義體敬量恕不
敢䙝鬼神以受顯示於天地日月則其意一也坊記
主於禮譲歸别於男女以明忠孝之化始於閨門猶
易之有下經表記主於仁義歸餘於卜筮以明文質
[150-7a]
之原達於天徳猶易之有上經凡聖門所記夫子之
言論自魯論二十篇而外未有明著於此者也坊記
舊分三十四章今約從三十表記四十三章今約從
三十有六合六十六章以發明春秋大義盖其當時
親見行事筆之於書則其前後相印彼此互發亦其
道貫則然臣非敢有所傅㑹牽合也
黄氏道周/緇衣集傳
二卷
[150-7b]
存
道周後序曰臣觀緇衣一書二十三章皆本仲尼之
言雜引詩書以明之凡十五引書二十三引詩其稱
易者一而已歸於恒德言好賢惡惡之貴有恒徳也
好賢不堅惡惡不著則為上難事為下難知上無定心下
無固志而爵賞刑威皆不可用矣仲尼思見聖人而
歸於有恒詩言民之秉彜本於厥有恒性盖人性本
善理義悦心見賢者而好之見不肖而惡之雖㓂盗
[150-8a]
姦宄其性一也惟在堂陛之間人人餙貌則衡鍳難
明入於紛華之域事事蕩心則愛憎易變以易變之
愛憎投難明之衡鍳故上聽不清下言愈亂而緇衣
巷伯之詩顚倒互誦也是傳略采經史關於好惡刑
賞治道之大者凡二百餘條以繫於篇其於經濟庶
務條目之間雖有未悉而於君心好惡綱領之原以
至於三代而下治亂盛衰之故亦略云備矣以其依
經起義别於訓詁故謂之傳以其分衍仲尼之意不
[150-8b]
復解經故略於所引詩書以其綂明好惡用舎之原
故於中邊異効宫府殊曹條目分布之間有未能詳
也
錢氏/緇衣説
一篇
存
王氏普/深衣制度
宋志一卷
[150-9a]
佚
閩書普字伯照宣和元年釋褐官至侍郎
朱子熹/深衣制度
一卷
存
馮氏公亮/深衣考正
一卷
未見
[150-9b]
按聚樂堂藝文目有之
鄭氏起/深衣書
佚
文氏天祥/深衣吉凶通服説
一卷
存
舒氏岳祥/深衣圖説
一卷
[150-10a]
佚
謝鐸曰舒岳祥字舜侯一字景薛寜海人寳祐進士
終承直郎學者稱為閬風先生
金氏履祥/深衣小傳 外傳
一卷
存
許氏判/古深衣訂
一卷
[150-10b]
佚
車氏垓/深衣疑義
一卷
存
王氏幼孫/深衣圖辨
一卷
佚
陳氏櫟/深衣説
[150-11a]
一卷
未見
曹涇跋曰徽士自淳祐壬子嵗魏公靜齋克愚來為
守始知服深衣蓋由特製賜紫陽生涇在列焉靜齋
之先君子鶴山先生精於經是必合法自是同儕轉
相倣慕人具一通學校期集用准襴襆以為簡便然
習而不察一仰成於縫人行之且五十年而予亦六
十七嵗耄矣猶夫人也陳君夀翁以舊説見敎訓故
[150-11b]
叙次若出於其自為言而未嘗不本之先儒要其歸
於經意卒無背也其為説字字研審其大節目則曲
裾圓袂之辨衣裳幅數連屬之當令人一見渙然至
於以兩句十四字為續衽鈎邊之訓酷似孟子説詩
例比吕氏尤為峻㓗而鄭氏之云亦可因是推之以
還本㫖然微壽翁鄭意晦矣嗚呼兹古大人格物之
學也人人於讀書遇事平心而玩觸類而長如此亦
何經之不可窮何理之不可通而何事之不可處哉
[150-12a]
劉氏莊孫/深衣考
一卷
佚
程氏時登/深衣翼
一卷
未見
時登自序曰深衣成書司馬氏最先出王氏祖司馬
時有異同而皆不能不為唐孔氏所惑子朱子盖嘗
[150-12b]
病之是以晚嵗所服有與家禮異如續衽鈎邊之類
者惜家禮為初年本既失而不及訂定也信齋楊氏
既以所聞於節齋蔡氏者附注於家禮之後矣然先
生於諸法之所去取折衷不但此一條也時登因不
自揆以傳為綱注之足以發傳者列於傳之左疏之
足以釋注者附於注之下叅次諸家而斷之朱子名
曰補疏而附冠巾屨之屬總而名之曰深衣翼其質
之經傳而無所見求之他書而不知其左驗者間以
[150-13a]
愚意妄述其説以俟來者正焉本篇自司馬氏王氏
外有曹易者頗取朱子之書以詆其説然其因先生
説而正之者旣不明言其所自若自以為得有先生
所引而未發又不能叅合考訂以求其義復不自知
其所失且重複不瑩視兩家若詳而實略若醇而實
疵也黄氏説本朱子楊氏早學於朱子晚受稾於黄
故附注特詳焉嗚呼自秦滅六籍古制蕩然漢興無
能改於其舊猶頼専門諸儒收合餘燼窺見一二然
[150-13b]
其所尚者訓詁或背於經所及者制度未悉於理自
河間獻王之禮逸無復全經子朱子雖嘗以為己任
然自家鄊邦國王朝之後不及而授之勉齋勉齋未
及竟祭未及修而又以屬之信齋於是不惟家禮非
先生已定之説而儀禮亦為師門未及之書矣嗚呼
天不欲此禮之秩乎何其失之易而成之難晦之久
而明之不大也則夫先王之法服其僅存而未冺如
此衣先王之遺文其足徴而能言如此書學者冝知
[150-14a]
所從事矣時登不敏誠願與同心共勉焉使服是服
者因訓詁而有得於經因制度而有得於理謹分崇
愛敬修身以齊其家亦豈非先生之望乎乃僣識其
意如此
汪氏汝懋/深衣圖考
三卷
佚
戴良序曰深衣者何古所以名衣也曷為以深名以
[150-14b]
其為制之深微故取以名也取其圜直以象天方曲
以象地崇之為三才而卑之為三極也然則烏乎服
有虞氏深衣以養老諸侯大夫士夕深衣自天子至
於庶人一也禮所以辨貴賤决嫌疑何獨於深衣焉
一之盖是衣也可以用之文可以用之武可以用之
於擯相可以用之於軍旅而又可以常服也後世不
達乎天子不用於常服此制之所以久失也制既久
失則圖考一書雖欲不作烏得而不作或曰記有深
[150-15a]
衣篇而諸儒論之辨矣何有於圖考圗考之折衷於
諸儒其大節有四謂續袵為連續旁縫鈎邊為左右
交鈎則以蔡氏之説為當守而楊氏方氏以襟為袵
司馬氏以裾為袵吕氏陳氏衣裳各有衽之説皆非
也謂方領當循頭而下方折以抱胸則以鄭注孔疏
為可從而司馬氏别施一衿映所交頸别為一物折
之領上與夫交領直領之議皆非也謂辟二寸為總
言帯辟之廣再繚四寸為總言帯之結紐則以陸氏
[150-15b]
之意為可推而注疏家士用單練廣二寸再度繞腰
亦四寸之言皆非也嗚呼此圖考之不可以不作也
或曰朱子作家禮亦有圖説可徴矣然則彼皆非與
朱子之家禮本司馬氏之家儀司馬氏於前四者之
失已不暇詳考而精求是宜家禮之難徴也圖考烏
乎祖祖之經也祖之經則諸儒紛紛之議可得而折
衷矣古語云諸儒異同稽諸聖衆説混淆折諸經圖
考有焉圖考孰作睦汪君也汪其姓汝懋其名也序
[150-16a]
之者誰越人良也
牟氏楷/深衣刋誤
一卷
佚
朱右序曰惟昔邃古之初天造草昧肇有民人穴處
而倮居間者衣鳥獸之皮以自蔽上衣下裳之制未
聞也軒轅氏作取諸乾坤制衣裳以示象公侯有數
等威以明虞夏因之人文自是彬彬矣自成康歿而
[150-16b]
王澤熄上亂下僣人偽滋起古制不存吾其左袵孔
子幾於不免况後世乎嬴劉迭興四代禮樂旋復廢
壊曲臺講禮僅存深衣一篇鄭氏箋注且譌謬若此
安在其能存什一於千百也耶嗚呼惜哉同郡牟君
仲裴以文獻之裔習聞斯禮講貫精密者為深衣刋
誤且欲與逢掖之士共之其間尺寸裳幅之誤指尺
裁制之謬一皆刋立無遺至於名義之𢎞著圖之精
短長廣狹規矩繩衡之度如視諸掌殆有擴涑水紫
[150-17a]
陽二先生之所未發而足為後世法程牟君之篤志
於君也亦勤矣好事者將鋟梓以廣其傳端無媿也
古道其復興乎似此而往必合訂正者尚多有焉何
日得與君圖之
朱氏右/深衣考
一卷
存
黄氏潤玊/攷定深衣古制
[150-17b]
一卷
未見
楊守陳曰先生以禮記深衣制十有二幅鄭氏誤注
為裳而玊藻長中繼掩尺注亦誤撰考定深衣古制
岳氏正/深衣纂疏
一卷
未見
楊氏㢘/深衣纂要
[150-18a]
一卷
未見
左氏贊/深衣考正
一卷
未見
何喬新志墓曰公諱贊字時翊世家盱之南城天順
丁丑進士擢吏部稽勲司主事歴員外郎中遷浙江
布政司右叅政陞廣東右布政司未赴以老謝事所
[150-18b]
著有深衣考正一卷傳於世
潘氏葵/深衣説
一卷
未見
鄭氏瓘/深衣圖説
一卷
未見
夏氏時正/深衣考
[150-19a]
十卷
未見
王氏廷相/深衣圖論
一卷
存
廷相自序曰古者深衣天子養老於學則服之大夫
夕視朝則服之庻人吉則服之通於上下衣之便者
也近世司馬温公好古製此為燕居服因漢鄭康成
[150-19b]
之説為裁衣法文公家禮圖注雖稍有更定大要亦
不出此故今世之為説者有三短祫無衽曲裾裂裳
如家禮本圖一也長祫有祍無裾裂裳如瓊臺丘氏
新擬圖二也長祫六衽無無裳通幅如袍如四明
王氏古製圖三也家禮鄭注誤之也丘氏得矣而裂
裳之義未盡也黄氏多祍無要戾經文矣朱子晚嵗
所服深衣去舊説曲之制而不用是先生亦有疑
矣然豈特曲裾然哉予曩久逆於心邇者寓子雲書
[150-20a]
院取所藏諸禮書疏讀之質諸本經脗以事冝叅之
旁通證之散見本之法象要之大體益知今之圖制
論説真有大不然者乃敢㑹萃衆論而折衷之以古
朝祭喪服皆有袵也故論續袵鈎邊以衣連裳不殊
製上下當有定分也故論要縫半下以裳割裂無所
取義而横斜累綴非善服也故論裳削幅以制餙完
具冠履相稱而後可以成服也故作統論雖於諸儒
之説不盡符合或於古人制服之宜不至相逺乃並
[150-20b]
圖其制象附之於末俾學者有所考焉正德己卯十
二月
夏氏言/深衣考
一卷
未見
侯氏一元/深衣辨
一篇
存載二谷集/
[150-21a]
陳子龍曰一元字應乾一云字舜舉樂清人嘉靖戊
戌進士歴官河南布政使
楊氏暹/深衣考正
一卷
佚
台州府志
呉氏顯/深衣圖説
一卷
[150-21b]
未見
休寜名族志顯字一愚
經義考卷一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