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一百三十五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儀禮六/
馮氏翼翁/士禮考正
佚
吉安府志馮翼翁字子羽永新人登第授漢陽縣丞
歴官撫州守劉岳申志其墓以其父魯山先生暨弟
[135-1b]
奬翁謂為三馮
何氏休/冠儀約制
一篇
存
王氏堪/冠禮儀
一篇
存
杜佑曰晉惠帝時人
[135-2a]
楊氏簡/冠記 昏記
各一篇
佚
錢氏時/冠昏禮
佚
陳氏普/士冠禮說
一篇
存載石/堂集
[135-2b]
陳氏選/冠儀
一卷
未見
范路曰陳選字士賢臨海人天順庚辰進士廣東左
布政使
鄭氏若曾/士冠禮解
一卷
未見
[135-3a]
羅氏願/昏問
一篇
存
隂氏秉衡/昏禮節要
未見
李鎧曰秉衡字振平内江人隱居著述鄉人呼之曰
隂孟子
王氏承裕/昏禮用中
[135-3b]
未見
李因篤曰王承裕字天宇三原人端毅公恕少子中
𢎞治癸丑進士官至南京戸部尚書卒諡康僖
王氏廷相/昏禮圖
一卷
存
毛氏竒齡/昏禮辨正
一卷
[135-4a]
存
竒齡自述曰幼時觀鄰人娶婦婦至不謁廟不拜舅
姑牽婦入於房合巹而就枕席焉歸而疑之曰此非
野合乎若然則娶與奔何擇焉以問塾師塾師曰孺
子焉知禮禮不云乎不成婦者不廟見夫不先成婦
而謂可以見舅姑入祖廟未之前聞予曰婦必寝而
後成乎塾師不能答會先仲氏從郡歸争舉似之仲
氏愀然曰斯禮之不明於今五百年矣禮無不謁廟
[135-4b]
者娶則告迎入則謁至曲禮曰齋戒以告鬼神此告
迎也左傳曰夫人姜氏入此謁至也是故楚公子圍
娶於鄭有曰圍布几筵告於荘共之廟而来辭以告
迎而鄭公子忽娶於陳歸不謁至則陳鍼子譏之曰
先配而後祖是不為夫婦誣其祖矣何以能育則是
婦至之夕必入而告謁謂之謁廟亦謂之朝廟茍不
告迎是謂䝉先君蒙者欺也不謁至是謂誣祖誣者
詐而不實也欺與詐即已為夫婦而同於不為故曰
[135-5a]
是不為夫婦則是不謁祖者不成婦而反曰不成婦
則不謁祖是明與其書而倒讀之也且婦非薦寝而
後成也女之稱婦在納采時已定之而納徴則竟成
其名故納采辭曰吾子有惠貺室某室者婦人之稱
而納徴則曰徴者成也至是而夫婦可以成也是以
公羊傳曰女在家稱女在塗稱婦則在家時雖成婦
然名而不稱及出門而即稱之故徃娶稱逆婦既至
稱婦入春秋書法明明可稽未聞曰娶後三日而後
[135-5b]
婦身以成也且夫廟見者非謁見之見成婦者非夫
婦之婦也禮以為婦至之夕舅姑在堂則舅姑為主
人迎而拜之謂之拜舅姑而然後帥以謁廟則此時
之拜賓主之拜也猶之壻之拜親迎雖舅壻交拜而
仍不謂之壻見是以次日質明則上堂而行婦見之
禮謂之成婦昏禮所云成婦禮者是也脫或不幸而
舅姑已亡則迎婦謁廟以長者為主而上堂之見質
明無有必待祭而後行之而祭必以時一時三月則
[135-6a]
感物悽愴於是入廟而修婦見之禮謂之廟見曾子
問所云三月而廟見成婦之義者誠以入廟見婦不
幸之事故同一成婦而婦見稱禮廟見稱義以為婦
見則棗栗腵脩成子婦之儀廟見則僅扱地奠菜而
特豚盥饋不能再舉但以意行之而儀節未備故不
曰禮而曰義亦曰義在所殺耳然且夫婦之稱成於
納徴而子婦之稱必俟廟見始成之重子婦而輕夫
婦假未廟見而婦死則雖為夫婦三月而不移於祖
[135-6b]
不附於皇姑歸葬於女氏之黨曰未成婦也則是久
薦枕席仍未成婦而必成之於扱地一奠之後晉江
應元所云貴其成婦不貴其成妻者盖婦妻之辨其
為重婦而輕妻成在婦而不在妻斷斷如此自世不
讀書不識三禮不深辨夫子春秋祇以宋學為指歸
而宋人著書一徃多誤伊川程氏有三日廟見之語
而朱元晦作家語即承其誤而著為禮文曰三日廟
見主人以婦見於祠堂且曰入門而不見舅姑三日
[135-7a]
而始廟見者以不成婦也夫以曾子所問夫子所言
三月而廟見成婦之義明明正文而乃曰三日廟見
不成婦不廟見以三月為三日以廟見為見廟以子
婦而為夫婦以死舅姑為生舅姑以不廟見不成婦
為不成婦不廟見以至五百年来自宋元至於今自
流沙至於日出彼我夢夢同入酒國舉生倫大事男
女百年一大嘉會而草草野合渉於無頼至請召賓
客徃来簡帖不曰三日廟見則曰兒媳某日行廟見
[135-7b]
禮抑又以凶喪不吉之辭公然行之嗟乎先王先聖
安在耶予時聞其言始而驚既而悟又既而憤然不
平以為禮數衰息安得日發仲氏言而一一正之乃
驟丁鼎革流離道路者越數十年每就人質難而不
得要領暨歸休而仲氏逝矣予嘗考宋學推其所誤
大抵北宋宗周禮而王氏誤之南宋宗儀禮而朱氏
又誤之荆公以周禮為周公之書而文公亦即以儀
禮為周公所著夫周公著書亦復何據獨不曰有夫
[135-8a]
子之春秋在乎晉韓宣子聘於魯觀易象春秋曰周
禮盡在魯矣夫春秋何與於周禮而善觀禮者即於
春秋而得之誠以先王無禮書其所言禮每散見之
六籍之間而春秋所書較於周禮為尤切故予傳春
秋直以禮事文義立為四例而以禮為首以為春秋
是非固有周一代典禮所取正也乃不通者目之為
春秋之禮夫先配後祖春秋之禮也而知禮者譏之
則不祖者春秋之禮祖即非春秋之禮而周之禮也
[135-8b]
丁丑婦至戊寅朝廟春秋之禮也夫子特貶而正之
則越日朝廟者春秋之禮至日即朝廟者此非春秋
之禮而周之禮也夫禮記者夫子之後之書也周禮
儀禮雖或為周時所著然並非春秋以前夫子經見
之書也况儀禮闕落舉無全禮以儀禮無天子諸侯
之禮而謂天子諸侯必無禮定非通人以士昏禮無
行媒朝廟之文而謂昏禮無媒妁昏禮不朝廟是為
妄士惜予本無學而仲氏又逝全禮不明将以俟後
[135-9a]
之有學者因先録昏禮一節記其所聞於仲氏之所
言者以就正有道名曰辨正嗟乎世豈無知禮者耶
劉氏敞/士相見義
一卷
存
東都事畧劉敞字原父袁州臨江人舉進士甲科官
至集賢院學士判西京留司御史臺
朱子曰劉原父却會效古人為文其集中有數篇論
[135-9b]
全似禮記
陳氏師道/士相見禮
一卷
未見
按聚樂堂藝文目有之
舒氏芬/士相見禮儀
一卷
存
[135-10a]
芬自序曰故事謁闕里者拜先師孔子畢乃拜啟聖
公已則遍觀宗廟之美始造衍聖公宅惟升堂再拜
而已芬言當行士相見禮盖公聖人之胄所居所養
必異於人而此禮又為孔壁淹中所出也若夫贄則
可依時俗用帕二方亦古人将幣遺意不拘於羔鴈
雉腒之飾矣因録一二策将以告夫来謁闕里者
鄭氏樵/鄉飲禮
宋志三卷又圖/三卷
[135-10b]
佚
高氏閌/鄉飲酒儀
佚
朱子曰紹興初行鄉飲酒禮其儀乃是高抑崇撰如
何不看儀禮只将禮記鄉飲酒義做這文字是貽笑
千古者也
王氏炎/鄉飲酒儀
一卷
[135-11a]
未見
王氏時會/鄉飲酒禮辨疑
一卷
佚
史氏定之/鄉飲酒儀
宋志一卷
佚
鄭氏起/鄉飲酒書
[135-11b]
佚
何氏棟如/鄉飲圖考
一卷
未見
許氏孚逺/鄉飲酒禮會通
未見
朱氏載堉/鄉飲酒樂譜
六卷
[135-12a]
存
繆泳曰鄭世子
馮氏應京/鄉飲圖說
一卷
未見
駱氏問禮/鄉飲序次圖說
一卷
未見
[135-12b]
張氏敔/飲射輯畧
一卷
未見
聞人氏詮/飲射圖解
一卷
存
詮序曰夫射何為者也夫射聖人所以别賢愚序長
幼以明禮樂者也是故以進德者尚其藝以盡倫者
[135-13a]
尚其節以致中者尚其敬以章順者尚其和是故藝
之德聖而智節之道孫以通和敬之施恭以安君子
行此四者以治其身則德日進而家可齊立不偏而
行不疑矣以之教人則同德相勸而進不孤同親相
讓而倫不紊立不獨立而人易親行不獨行而人易
從是故男子生而懸弧焉剡蓬以射天地四方示有
事也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罔不由射以觀德行故天
子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之射也必先行
[135-13b]
鄉飲酒之禮是故燕也者合學合射以考藝而進退
之以明嫌疑以明正道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飲也者
明貴賤辨隆殺象天象地紀之以日月參之以三光
合諸鄉射而孝弟之行立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是故
燕必以大射飲必以鄉射大射以明君臣之義鄉射
以明長幼之序皆所不廢也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
王道之易易也則夫鄉飲鄉射夫亦學士之所必不
可忽君子進德盡倫之首事也是故其藝章而德進
[135-14a]
矣其節著而倫盡矣飾之以禮樂則所以養德而俾
之周旋中禮者斯其至矣嘉靖十有五年春正月
朱子熹/鄉射疑誤
一篇
存
王氏廷相/鄉射禮圖注
一卷
存
[135-14b]
廷相自序曰鄉射禮者古大夫士之射禮也盖射於
鄉以詢衆庶而察其志與容将論賢而不遺也夫人
容止揖讓而賢不肖以判行同能偶之際而好惡趨
舍羣以之分故曰射以觀德由兹選士其義廣矣是
故聖王務之其為禮也委曲周盡動合法象觀其賓
主之情禮樂之節器制之數區位之宜登降之容獻
酬之飾盖洽於人情達於倫義者矣君子一游於是
則和盛從容之心油然以興鄙陋陵躐之氣如蛻斯
[135-15a]
釋仁愛可以推之庭塾忠敬可以推之君長恂篤可
以推之州閭慈惠可以推之民庶有非勉爾也不言
而會通者矣仲尼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豈不信然哉舊有關中本獨取三射而畧獻酬學士
之慕古者恒以全體病之然時異勢殊亦難盡然矣
余乃取儀禮本篇類次其事為四十五節省而不行
者四節舉射者三十三節通舉者四十一節復取諸
家疏解及舊圖注附之仍會以今儀以便習事嗟乎
[135-15b]
古今異宜禮難盡一禮者情也禮不同而情同古亦
幾矣感物撰德夫焉不足哉故曰存乎其人焉耳庾
亮武昌亂臣也舉古賓射時士嘆其有洙泗之風劉
昆陳留野儒也桑弧蒿矢以習射而縣今率屬就觀
況世會和平彷彿隆古之運有以禮樂自任者則風
動物化夫豈不逺哉
葉氏良佩/燕射古禮
一卷
[135-16a]
未見
徐氏樾/燕射禮儀
一卷
未見
黔記貴州提學道貴溪徐樾撰
李延景曰樾中嘉靖壬辰進士
彭氏良臣/射禮纂
一卷
[135-16b]
未見
陳氏鳯梧/射禮集要
一卷
存
繆泳曰陳鳯梧撰冀北郭登庸為湖廣提學副使刋
行之
謝氏少南/射禮纂要
一卷
[135-17a]
未見
楊氏道賓/射禮儀節
一卷
未見
繆泳曰晉江楊侍郎官國子司業著有射禮儀節而
江夏郭文毅加以考證成書
劉賢序曰國學故有高皇帝欽定射儀出於草創之
世百戰之餘士無不争先命中者禮取其足以銷雄
[135-17b]
心抑勁氣而止以故節目疎濶其後涇野吕氏更定
之承平之時道在潤色意在會通其典故綢繆其文
章是故制詳而教備盖欽定之儀有射而後有儀義
主忠質考定之儀有儀而又增飾之雖曰適中然以
文勝矣此温陵楊荆巖先生射禮儀節之所由纂也
夫禮苟繁而使人病於難行非所以為禮先生其穆
然有從先進之思乎江夏郭君博物君子也既以
此書教習多士而又為之考射法射器射職以至位
[135-18a]
次聲詩繪圖附說一凖諸古以廣先王造士之意用
壽諸梓兩先生之思挽世道於古初者實倪於此孔
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讀儀禮一編兩
先生之所以佐王道者豈其難哉
朱氏縉/射禮集解
闕/卷
存
縉序曰鄉射禮文具在周公儀禮鄭𤣥有注以釋其
[135-18b]
義矣今復何為而有是集解耶盖儀禮古文昌黎嘗
苦其難讀鄭注簡切後學罔晰其精微況元聖之言
至理攸寓窮之而愈無窮味之而益有味乎世儒著
有射禮纂要直指節要等書撰次雖為詳明而今之
演習古射者多慮漫無依據艱於效慕此集解所以
不容不作也是故祖述儀禮叅考羣籍要殊於同會
萬於一先之以序事使各有所執也次之以考物使
各有所知也然後設位以立周旋之準陳器以備禮
[135-19a]
樂之文儀節終始次第具述無非咀味古人糟粕而
演繹之耳詎敢妄作聰明以亂典章之舊哉復乃召
集諸生講解明悉分以執事未幾按禮畫圖舉而行
之則見其雍雍然肅肅然容止有儀進退有度甚矣
禮能變化人之氣質何如是之速也不足以徴德行
之立乎兼之禮器古樸音樂鑑雅時来觀者絡繹依
稀矍相堵墻何者殆原古禮廢墜日久駭見修舉於
學宜其人皆争先而快覩之亦不足為異也已矣事
[135-19b]
竣舉人李生良能貢士張生師䕫暨李生九叙劉生
玉光偕通學諸生力請備記以風来學辭終弗獲竊
惟宣父言夏商之禮尚慨把宋之無徴晦庵撰楚辭
之注尤多闕疑之未訂顧愚管窺蠡測之見曷敢
售以貽名家宗工之笑與雖然敦行古禮以正士習
實典文教者之責任也義亦不得遜避乃敢忘其蕪
陋庸書以為序云時嘉靖戊戌秋八月
李延昰曰縉零陵舉人署郟縣儒學教諭
[135-20a]
林氏文奎/射禮圖注易覽
一卷
未見
呉氏霞/射禮輯說
未見
閩書呉霞字汝華海澄人
姚氏坤/射禮直指
一卷
[135-20b]
未見
劉氏敞/公食大夫義
一卷
存
方氏回/覲禮辨
一篇
存
經義考卷一百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