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六十五
翰林院檢討朱彛尊撰
易六十四/
蔡氏鼎/易蔡
六卷
存
曹學佺曰無能詮釋皆有依據不為茍見
[065-1b]
陳子龍序曰無能先生學本經濟識探象爻其易蔡
一書五十萬言閎深精確皆昔賢所未發先生壯時
曽居髙陽帷幄棄南歸留心著述戊寅見國患日
深杖策叩閽於時枘鑿竟為所抑激論一書旁觀咋
舌先生曰我非時人所能用亦非時人所能殺所以
為此者將以明天下未嘗無人也先生之學在天人
性命之際經濟文章直緒餘耳讀震艮漸歸妺諸解
可以知其養讀蹇解損益諸解可以知其識而骨性
[065-2a]
堅凝天姿篤摯壯不求仕貧不問資澹泊寧靜若將
終身則先生之得於易深也
鼎發凡曰卦彖爻傳分羲文周孔以次為書卦畫下
重注二五移夫子大象於彖前六十四卦毎兩卦合
解後各加以反對并為訓釋繫傳采附卦内注疏傳
諸家間采入惟本義全録己意附諸家之後於荀九
家後更為廣象傳後附揲蓍事儀并録春秋以來諸
占筮凡五十萬言
[065-2b]
陸元輔曰鼎字無能閩人
汪氏于沚/周易剰義
十二卷
未見
黄虞稷曰崇禎中婺源諸生
易氏道暹/易傳
佚
三楚文獻録易道暹字曦侯黄岡人家居教授崇禎
[065-3a]
乙亥賊從西陵來入永寧鄉被縳不屈遂見殺著有
易傳未行於世
唐氏元竑/易通
二卷
存
元竑自序曰易通何為而作也我觀象玩辭而辭與
象不能盡通也非辭與象之故傳義之故也本義蓋
因乎程傳程傳之言曰予所傳者辭也於觀象畧矣
[065-3b]
然既立象以盡意觀象以求而不得然後讀爻彖之
辭以證之讀彖爻之辭又不得然後讀孔子之辭併
讀傳注之辭以㕘考之始知象如是彖爻之辭不如
是者有之象與彖爻之辭如是孔子不如是者有矣
四聖人之意之言如是傳注不如是者有矣然而象
如是彖爻之辭不如是文周意别有在也象與彖爻
之辭如是孔子不如是孔子意别有在也四聖人之
意之言如是傳義不如是未必程朱之意别有在也
[065-4a]
直求四聖人之意而未得耳求之未得者玩辭不觀
象也彼焦氏之易林楊氏之太𤣥其人不必聖人也
乃悉屏先聖之辭而别為之辭者得諸象也夫先聖
之辭尚可悉屏而别為之而我乃唯其言而莫違不
已卑哉故我非敢與傳注為異也不欲異四聖人也
鍾立曰元竑字逺生烏程人
趙氏鳯翔/易學指掌
四卷
[065-4b]
未見
鹿化麟曰羽伯就蓍言蓍考証古昔參以己見可謂
明悉
陸元輔曰易學指掌四卷崇禎中雄縣趙鳯翔羽伯
所輯依古本以上下經居前而次以孔子十傳一圖
説二傳義三筮法四占法鹿化麟仁卿為之序
鄒氏期相/周易筆㫖
未見
[065-5a]
嚴繩孫曰期相字公寅無錫人崇禎中以賢良徴授
廣西州通判轉衛經歴
喬氏中和/焦氏易林補一名大易通變/
四卷
存
曹溶曰中和内邱人崇禎中官太原府通判
顧氏□/經正堂易闡
四卷
[065-5b]
存
張雲章曰字泰民呉人以太極説易崇禎丙子七月
自序
龎氏承頴/文兹堂易解
六卷
存
沈進曰承頴字念潛呉江人
舒氏士諤/易經去疑
[065-6a]
十二卷
存
李延昰曰士諤字士一
程氏觀生/易内三圖注
三卷
佚
俞汝言曰歙人程觀生仲孚崇禎中江浙未亂棄諸
生以青烏之術自晦毎出游擔書兩大簏皆先儒易
[065-6b]
説所注易内三圖三卷秘不示人嘗強之登講席説
山火賁一卦多出新義沒後其遺書不可得見矣
嚴氏福孫/考正古易
十三篇
存
陸元輔曰處士無錫嚴福孫祺先著其言曰易之為
書主明隂陽之象有交易變易之義故名易古文易
從日從月蓋隂陽之象莫著於日月也其卦伏羲所
[065-7a]
畫歴夏為連山商為歸藏至周則為周易其辭則以
文王係卦之彖周公係爻之象及孔子係卦之象各
上下二篇為經以孔子所作彖上下傳象上下傳繫辭
上下傳及文言説卦序卦雜卦凡十篇名十翼者為
傳古本三經十翼卷帙各分學者遡流窮源當求之
古易庶幾乃盡先聖作者之意又曰乾天坤地震雷
㢲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經八卦之象也象辭凡上
下二篇夫子係卦之辭蓋於文周彖象之外别取乎
[065-7b]
卦上下二象合卦名義以明君子用易之方自成為
孔子之易其體非傳而經不在十翼之例愚按自漢
以來但以文王彖辭周公爻辭為經二篇以孔子彖
傳上下大小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及文言説卦序
卦雜卦傳為十翼祺先獨以孔子大象辭亦自為經
不列十翼之數與諸儒異也
周易通義
九卷
[065-8a]
存
福孫自序曰聖人之心欲盡天下萬世之人各順其
性命之理而懼其從入之無門也於是始作之易而
教之以窮理之一法其初也則有羲皇卦爻之畫而
隂陽之象以昭其既也則有文周彖象之辭而吉凶
之情以著其究也則有夫子之大象而君子體易之
用以備又有夫子之十翼而前聖作易之㫖以明方
其分而為六十四卦散而為三百八十四爻皆形而
[065-8b]
下之器也然因辭以得其象因象以得其意則莫非
形而上之道也是故以言者尚其辭而理即存乎辭
矣以動者尚其變而理即存乎變矣以制器者尚其
象而理即存乎象矣以卜筮者尚其占而理即存乎
占矣以動之貞夫一而有以挈乎易簡之要以生生
之不易而有以徹乎繼善之初仁義中正動靜一源
聖人所為盡性以立人極也窮神知化廣大不測聖
人所為至命以參天地也聖人之道所以下學而上
[065-9a]
達行之終身而不盡通之萬世而無弊者未有加於
易者也福孫不敏幸生理學之名邦竊聞長者之緒
論始知大學之先格物中庸之先明善無非大易窮
理盡性之㫖非獨可嚴異物似是而非之辨兼可是
正先儒擇而不精之失自愧學謝博文功虧居敬於
性命之原末由少窺萬一惟是窮理為初學入德之
始事未之逮也竊有志焉是敢不辭固陋考正經翼
之源流折衷羣言之得失辭必本諸象而黜其浮象
[065-9b]
必歸諸畫而併其襍不敢泥象而生穿鑿不敢狥臆
而滋附㑹不敢過畧以疏於義類不敢過詳以障其
光明義有兩可不厭俱存疑有未析寧從闕畧積十
餘歳始克成編取便玩辭例從今本名曰通義分為
九卷别撰圖説以附其後雖其間象數之賾時㕘一
得之愚詁訓之餘或異耑家之舊然微言必宗乎雒
閩正脈一禀於東林藉明理之筌蹄為言性之砥柱
庶幾質諸先覺可弗畔於大義傳諸來學期勿誤於
[065-10a]
指南云爾
易象圖説
五卷
存
福孫自述曰象數之學自輔嗣伊川廓清之後至今
日復紛然不可致詰矣愚玩三聖之辭於諸家附會
之説一切屏去不敢攙入正解以失易簡之理惟是
啟䝉所載衍策畫卦之源流實為易學之要領有不
[065-10b]
容以不詳者因據蠡測僭為論次舉其五事撰成五
卷圖書之數已錯見大衍先後説中不復標出卦變
非作易本㫖故亦置之觀象之餘或有一得尚擬續
書其後 又曰易言太極書言執中有中非象无極
非空削偽存真析異歸同周邵朱陸敢折其衷述太
極篇第一天地數定龍馬圖呈聖人則之大衍以成
地數從天蓍德圓神騐諸厯法厥算有程述大衍篇
第二先天象立二氣乘除以象從儀名正數符横列
[065-11a]
河圖圖歸洛書太卜三易序傳不虚述先天篇第三
至哉文易實本羲傳八卦相錯是成後天往來順逆
變化神焉爰合圖書五行用全述後天篇第四天地
同符方圓等觀乃正厥位南北永奠序卦反易中爻
雜撰咸出是圖稽古弗畔述先天方圖第五
倪氏晉卿/周易大全纂附
十二卷
存
[065-11b]
陸元輔曰晉卿字伯昭錢唐人
張氏振淵/周易説統
二十五卷
存
陸元輔曰振淵字彦陵仁和人
顧氏懋樊/桂林㸃易丹
十六卷
存
[065-12a]
張雲章曰錢唐顧懋樊霖調撰易丹不專主帖括而
設特以聖經比之道家爐火亦異於吾所聞矣
徐氏世漙/易繫
未見
黎遂球序略曰易繫者予友新建徐子所作徐子少
習易即力究其所以然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繫辭辭
也吾將為之繫變繫象繫占易為諸聖之書何名周
其曰周非云代也言乎變備全易也吾因并明其所
[065-12b]
以為連山為歸藏夫易自上古至西漢劉歆所奏凡十
有三家二百九十四篇别有道隂陽兵隂陽天文厯
譜五行蓍龜雜占數術神仙諸家其為篇目不可卒
究多本於易其間相附而稱又往往贗雜不倫至今
日寖失其原干禄之家以專經取美仕至問之圖數
象變十有九廢然若諱之而市上賣卜布算鑽龜者
流反偶有一端可證又失其全徐子憂之是以於河
雒數策極象爻位虚連以及風雨寒温方州部家元
[065-13a]
㑹運世之説易林易通之書皆為之反覆分積必得
其合以為焦氏楊氏京氏與邵周二子皆得繫辭之
一言於以成家其他管郭諸雜術書不能出焉
可以窮其源流予嘗觀象焉布蓍玩辭焉因以思周
公之文必無假借之詞退而為爻物當名之説嘗觀
圖焉因以知隂陽贏乏退而推之雜物小伎無不得
凖嘗效動焉因以信窮通得失有為天運為人力退
而雜古史記所載條其事以繫於卦爻之下有所發
[065-13b]
明而徐子曰夫三易之所名五家所興皆於是可㑹
矣予驚喜躍然務終予學有以知徐子之學為不可
不立而傳也於是為之序徐子别有易解明三聖之
説皆學易者之所當知
徐盛全曰世溥字巨源南昌人
錢氏澂之/田間易學
四卷
存
[065-14a]
澂之自序曰我家自融堂先生以來家世學易先君
子諱爾卓里人稱敬修先生講易垂三十年臨殁之
歳口授意指命不孝為之詮次名曰見易及南渡時
予罹黨禍變姓名逃呉市遇漳浦黄先生舟召使前
慰勉之餘教令學易不數月呉下大亂家室喪亡竄
身入閩留三年毎念先生教思讀易而見易舊解已
失惟記誦章句黙尋經義時有所獲乆之成帙名曰
火傳蓋以薪盡火傳即此猶是先君子之遺教也既
[065-14b]
歸里諸書散盡而見易一編獨存因取火傳證之雷
同者居多乃盡刪後説微有異則存之又博考諸書
凡昔所矜為創獲而業為前人所已道者皆為削去
一歸諸前人寧為述者可也
陸元輔曰澂之字飲光桐城人初名秉鐙字幼光甲
申後更今名及字
王氏寅/周易自得編
十一卷
[065-15a]
存
寅自序曰水之不可無源也夫人而知之也兩界分
流百𣲖瀉而入於海歸墟於尾閭始合萬水而總滙
於一源使但究其山下之出則河發崑崙江發岷山
南北鉅源已自岐而為兩安見所為同歸而一貫哉
易之為書廣大悉備孔子曰冒天下之道冒則靡有
漏矣伏羲畫卦越千百歳至於周文自得其為文而
卦辭以繫周自得其為周而爻辭以立孔自得其為
[065-15b]
孔而十翼以明㑹而統之則三聖人論説不同要不
離乎伏羲畫卦之㫖迨自漢以來諸儒箋疏各有一
得宋人因之周氏則有太極圖説程氏則有傳朱氏
則有本義其於聖人序卦分經之意尚有闕然未講
者以至爻象取用形體數目槩未確求總縁離數言
理懸而不實遂使易之為書但有人事初無天道邵
氏皇極經世能言天道然而其學不傳書辭微隠多
有未備如云三百八十四爻真天文上經言天道下
[065-16a]
經言人事以至運世所歴若何興亡若何治亂合於
所值卦爻各有攸當全未剖析終成疑義寅自弱冠
以來砥志研易逾壯及強尚惘然不知所從逮遍涉
百家外學諸書頗知曲術巵言弗原本周易日夜
以思因將六十四卦配合列辰干支音律咸有定位
然後運以位起義以類殊測為大小數説大數以稽
興亡之候中數以察治亂之幾小數以觀得失之變
有一卦之位則有一卦之數有一卦之數則有一卦
[065-16b]
之運有一卦之運則有一卦之理分而審之則卦有
互而爻有變合而體之則天有經而人有紀大都總
四象之成數以三十為天道之自然上經三十卦天
地日月明隂陽之正氣下經三十四卦去震艮㢲兑
之四偏便與天道相符咸恒既未濟統人事之大全盖
乾坤坎離為先天之四正世皆在上咸恒既未屬後
天之四正世皆在三上為天之天三為人之天故截
然有天人之判也歸於正矣又歸於中六爻之位乾
[065-17a]
在五而坎則同之坤在二而離則同之五為上體之
中坎得乾之中畫而正位於多功之地二為下體之
中離得坤之中畫而正位於多譽之地後天方正坎
代坤於北離代乾於南中正所以立人極也先天離
火生東為仁坎水生西為義至後天則各從其旺而
已矣故曰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坎離居上經之終以
救大過之偏聖人所以明天道之純也既未濟居下
經之終以救小過之偏聖人所以明天道之合也易
[065-17b]
之為書救天下以寡過而其用則總在於坎離孔子
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獨立不懼遯世無
悶狂者之氣槩也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狷
者之規模也兩過皆坎象頥中孚有離象變大過之
三四則上下皆坎變小過之初則上下皆離剛變為
柔洪範之所謂柔克也柔變為剛洪範之所謂剛克
也故曰狂狷可以至於中行雷山風澤四瀆之分流
水火坎離百谷之咸納至兩濟而天一之源逢矣水
[065-18a]
火既正日月環生天位乎上地位乎下斯聖人之能
事畢矣不諱鄙陋意至輒書歳乆成帙以類相次分
為内外兩篇内篇以晰斯經之㫖外篇博述旁稽亦
所以廣斯經之趣顔曰自得殆將有左右逢源之樂
也夫
周易自得編圖説
一卷
存
[065-18b]
寅自序曰有書不可無圖他書類然而易尤甚蓋易
主於玩非他書一讀恍然再讀了然之比本義所載
數圖發明周易原始之槩畧而未盡今為廣述前古
備探經義并㕘術數諸書凡有合於卦中所言之事
援引確當悉為登彚共計百有餘圖約畧推揣而為
之説自知鄙陋恐未必得聖人衍贊此經至意然由
粗以及精由顯以及微或不可以盡廢也學者溺於
近習錮於所聞至謂聖人不言天文又謂納甲非聖
[065-19a]
人所重不知庖犧仰觀畫卦原自天文而起孔子曰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邵子曰周易三百八十四爻真
天文也言天道而不言天文何以為天道乎卦辭曰
先甲後甲爻辭曰先庚後庚又曰已日乃孚已日乃革之納甲
之用文王周公不之諱今顧以為術家之説而諱之
耶且商祚六百餘年王者之號皆必以干名命之其
用豈不重歟後世知有人事而不知有天道皆縁不
知讀易之故今設為讀易之法不讀程朱之易而讀
[065-19b]
文王周公孔子之易未讀文王周公孔子之易而讀
伏羲之易未讀伏羲之易而讀天地自然之易夫伏
羲之易無字句而但有其畫畫者象也數也因其象
其數以求其意而後文王周公孔子之言出矣至於
天地自然之易則將并其畫而無之實兼意言象數
而備之今日讀易時之天地無以異於作易時之天
地而謂作易之心與讀易之心庸有二乎天地自然
之易散落而為諸子百家之易諸子百家非易也而
[065-20a]
易道寓焉故孔子曰冒天下之道書分内外兩編圖
則合之以明一以貫之之義學者玩其圖以詳其説
則意義漸融而卦爻之辭始有不難於讀者矣
毛竒齡曰寅字甲庵蕭山人錢塘生員入 本朝髙
隠不出常流寓淮安著易春秋自得編
黄氏宗羲/易學象數論
六卷
存
[065-20b]
汪瑞齡序曰易之有象數易之所以成易也大傳曰
易者象也又曰聖人立象以盡意以之彌綸天地揆
叙萬類舍象何由見易乎本象以出數亦因數以定
象故曰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象數於易水之源木
之本也然自漢以降異説紛紛焦京之徒以世應飛
伏諸説附入太乙洞極潛虚洪範内篇則竊易而改
之壬遁之徒或用易卦或不用易卦要皆自謂有得
於象數之精㣲以附於彰往察來之列究之於易何
[065-21a]
與焉易自有象數而特非焦京輩所云也姚江梨洲
夫子通天地人以為學凡天官地理以及九流術數
無不精究慨象數之失其正而為異説所淹汨也作
論辨之論其倚附於易似是而非者析其離合為内
編三卷論其顯背於易而自擬為易者决其底藴為
外篇三卷瑞齡獲受是書而卒業焉因請於夫子而
刻之
黄氏宗炎/周易象辭
[065-21b]
十九卷
存
周易尋門餘論
二卷
存
宗炎自序曰宗炎七八歳時隨先忠端公於京邸授
周易本義句讀逾年未能省大義先公䝉難愚方童
穉凡我先公理學之淵源自得之精藴實未嘗窺其
[065-22a]
毫末也迨乎稍長我兄太冲先生命讀王注程傳時
隨行逐隊以圖進取不過為博士弟子之學無所得
於心也間從蕺山夫子與聞緒論予䝉蔽甚深雖夫子
諄諄訓誨未能有所啟發毎與執友陸文虎共閲郝
仲輿先生九經解其融㑹貫通一洗前人訓詁之習
然而可指摘之處頗多遂有白首窮經之約及文虎
捐館麗澤零落而予更遭風波震盪患難剔剥始覺
前日之非立身與物老而衝决其困而不學之故乎
[065-22b]
擬以五十之年息絶世事屏斥詩文專功畢力以補
少壯之失家貧苦饑餬口四方枵腹覃思往往頭眩
僵仆或有億中頓忘困苦而姜子蒼崖毎出竒思更
相問難者亦十餘年矣因而隨筆襍述未能鱗次姑
命之曰尋門餘論見得門而入之難也若夫書之傳
與不傳知我罪我悉聴來哲論定可矣
陸嘉淑曰晦木尋門餘論直欲與洛閩大儒質辨於
千載之上其釋離之三曰人至日昃任達之士托情
[065-23a]
物外則自以為有觀化之樂故鼓缶而歌若其不然
憂生嗟老戚戚寡歡不彼則此人間惟此二種皆凶
道也君子不然任重道逺死而後已正使一息尚存
此志不容少怠衛武公九十猶戎豈敢蹈此等之轍
斯言也真有功後學之言也晦木名書之意以乾坤
為易之門恐不得其門而入故探索以尋之
圖書辨惑
一卷
[065-23b]
存
宗炎自序曰易有圖學非古也注疏猶是晉唐所定
之書絶無言及於此者有宋圖學三派出自陳圖南
以為養生馭氣之術託諸大易假借其乾坤水火之
名自申其説如㕘同契悟真篇之類與易之為道截
然無所闗合儒者得之始得推墨附儒卒之因假即
真奉螟蛉為髙曽甘自居其祖禰據朱子發經筵進
表宋易之陳氏亦猶嘆之易學授受俱鼻祖於田子
[065-24a]
裝田氏之學傳自聖門歴歴可攷圖學以來出自圖
南則道家者流襍之大易遂使天下靡然稱為易老
儒者極其崇奉并諱其所謂老專以易歸之亦可畏
也上古何嘗有圖但文字未備畫為竒耦示文字之
造端爾陳氏不識古文古字誤以為圖也文周孔子
文字大備始得暢其所言著之竹木而義理昭然可
觀皆所以闡發古文古字之幽隠破除其艱澁以就
夫坦夷讀十翼正所以明顯彖爻辭象明顯彖爻辭
[065-24b]
象正所以追測卦畫之古文古字也創為三圖而欲
掩包犧已露之面目使天下後世重求之於晦㝠䝉
昩之途何殊郤饔飱而以茹毛飲血為至味毁廬舍
而以上巢下穴為適要也秦燔詩書易獨以卜筮得
免若有圖亦宜不禁胡為偏逸而孤行方外秦漢之
時雖有黄老之學亦只在民間豈有與世間隔不通
於學士大夫之理乎此皆據其偏辭無能強申者也
非惑與可不辨與作圖學辨惑
[065-25a]
陸元輔曰宗炎字晦木餘姚人忠端公尊素之次子
顧氏炎武/易音
二卷
存
徐盛全曰炎武崑山人初名絳字寧人學者稱亭林
先生
葛氏承杰/周易要言
未見
[065-25b]
黄巖新志葛承杰字鼎生崇禎間縣學生中歳棄去
以詩酒自放著周易要言禮記别解四書新義
陳氏梁/易説
五卷
存
繆泳曰陳梁字則梁海鹽人所為易説有箋易三篇
温易二篇易屑二篇易論二卷易頌一卷
徐盛全曰則梁厭薄時文留心稽古又精書法其易
[065-26a]
説數種以闡其祖東涯所未備晚遯跡於酒預為繭
室覆之以屋比於亡國之社自題其柱曰此佛自來
耽米汁至今孤冡有梅花亦好竒之士也
董氏説/易發
八卷
存
徐盛全曰説字若雨烏程人晚為沙門
按易發八卷烏程董説若雨撰首出震圖説
[065-26b]
次天易圖次地易圖次人易圖次出震圖次
出震西北乾變圖次出震西南坤變圖次周
易渾元符次黄鸝河洛徴次河洛證物篇次
洛書發徴二篇次河圖順運圖次洛書逆運
圖次河圖一六釋次洛書有五無十釋次八
卦生滅圖次八卦離明用九圖次八卦用六
誠明圖次八卦游魂為變圖次洛書具河圖
體數次河圖具洛書用數次易有太極説次
[065-27a]
地易屯䝉時位畧次地易八卦原始次天易
八卦律吕徴次地易八卦律吕徴次天易八
卦三際畧次地易八卦時位畧次八卦原始
反終六圖次地易内外二體時位畧次用九
重卦八圖次剛柔始終解次徴曜書次徴曜
圖次降宿紀次十二宫定度次堯典中星八
卦説次堯典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圖次律㑹
次爻律徴次乾坤表次闔闢徴次卦律圖次
[065-27b]
左右律表次卦律總表次卦律旋宫紀次卦
律天符紀次卦律納音八圖列次既濟徴次
周易卦裁徴次既濟卦變圖次既濟歸爻圖
次周易卦序釋次周易卦序徴次周易得位
表次周易爻位圖次卦氣起中孚解次屯䝉
飛龍畧次飛龍訓次杏葉飛龍表次周易首
尾徴次屯䝉飛龍六畧例次屯䝉成物畧例
次卦律三際表次爻本次爻本圖次貞悔畧
[065-28a]
次十二爻轉物徴次卦體順逆徴次周易十
二爻通卦徴次周易上下交限圖次周易貞
位圖次周易無限圖次周易交限圖次七十
二卦定限圖次七十二卦貞位圖例次七十
二卦上下交限圖次七十二卦交限圖例次
卦限圖次卦律圖次卦命三成圖例次卦律
貞悔圖次七十二卦經度圖次七十二卦範
圍圖次函卦徴次函卦圖次卦變説次占變
[065-28b]
説次論卦變次卦變圖例次卦氣畧次卦氣
圖次論本義次三易策卦圖次京房易辨次
演古不變易次古易納甲正譌次日神占變
例次古易占不變法次出震黄庭納甲解次
律吕納甲符次出震黄庭左右律二圖次成
都易隠志次筮問次屯䝉既濟未濟乾頥貞
悔四圖次復姤泰否律吕二圖次卦律左右
契本位二圖次復姤律吕左右契二圖次屯
[065-29a]
䝉朝夕貞悔二圖次屯鼎䝉革顯伏二圖次
卦律十二辰轉式十二圖次甲巳乙庚丙辛
丁壬戊癸卦律左右契各二圖次貴神轉式
左右契各十圖次河圖生克左契十圖次五
行生旺八圖次日隂占畧十二圖次卦變左
右契各七圖次降宿十二圖次七政治卦圖
次五德解次五德廣訓次河圖五行生旺圖
次古二十四位圖次世俗二十四方位之謬
[065-29b]
次甲乙旺邜圖次丙丁旺午圖次庚辛旺酉
圖次壬癸旺子圖次春三月戊巳旺辰圖次
夏三月戊巳旺未圖次秋三月戊巳旺戌圖
次冬三月戊巳旺丑圖次三刑發次三刑古
義圖次東字説次外字説次六書易象廣次
咸臨圖次觀象圖次三易經綸圖次三易交
卦徴次䇿卦三成畧次既濟策卦三成圖例
次既濟成卦圗次三成重卦圖例次三成重
[065-30a]
卦貞悔例次黄庭人位圖次周易方位圖次
夬履圖次出震夬履圖
河圖卦版
一卷
存
説自序曰以錢代蓍筮法荒矣京房納甲子午戾矣
三成長夜卦策闕矣作河圖版明體用矣
邱氏維屏/易勦説
[065-30b]
佚
魏禧曰邱維屏字䢴士寧都人學官弟子甲申後棄
諸生服隠翠㣲山中所著易勦説垂成未竟
陳氏𢎞緒/周易備考
未見
朱在鎬曰陳徴君𢎞緒字士業安仁人崇禎間以薦
除知晉州中蜚語逮繫州民詣闕訟寃釋不問謫湖
州府經歴改知舒城縣為御史論罷
[065-31a]
錢氏士/古文易
二卷
未見
平湖縣志錢士字穉拙國子監生
俞氏汝言/京房易圖
一卷
存
嘉興縣志俞汝言字右吉秀水學生乙酉後棄舉子
[065-31b]
業潛心著述有京房易圖禮服沿革考漢官差次考
宋元舉要厯先儒語要紀年譜崇禎大臣年表卿貳
考明世家考㓂變畧廣品級考謚法考晚又著春秋
平義十二卷四傳糾正一卷坐是兩目失明猶令人
誦諸書口授所見使筆記之遂病以卒
徐氏繼恩/逸亭易論
一卷
存
[065-32a]
繆泳曰繼恩字世臣錢塘諸生甲申後晦迹為浮屠
其易説八篇河圖説一洛書説一先後天八卦圖説
二卦序説三䇿數説一共為一卷
[065-32b]
經義考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