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12 佛祖統紀-宋-志磐 (master)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六


宋咸淳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法運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都洛陽



武帝司馬炎受魏禪



泰始二年。侍中荀勗於洛陽造金像佛菩薩
十二身放大光明。都人競集瞻禮。


四年。沙門竺法崇。至湘州麓山。廟神請授
淨戒。舍廟為寺。


○荊州都督羊祜。日供給武當山寺。有問
其故。祜曰。前身多有諸過。賴造此寺故獲
中濟。所以供養之情偏重於此。


述曰。晉書言。羊祜識前身是李氏兒。能
取所弄金環。今此言前身造此寺者。蓋
前身之前身也。世間罪福果報不差。可
不知鑑。祜能知前身者。佛教謂之宿命
通。祜蓋學佛有得現身世間者。


太康二年。并州劉薩訶業弋獵。暴卒。兩人
報向西北行。至地獄見金色聖人。左右
言。是觀音大士。謂訶曰。汝罪應入地獄。可
往洛陽臨淄建鄴鄮陰成都五處有阿育王
塔處頂禮懺悔。又吳中二石像。阿育王使鬼
神所造。能往禮拜不墮地獄。又云。凡為亡
人設福。七月望日沙門受夏。此時設供彌
勝。若制供養物具須器。單標題言。為某人
奉上三寶。福施彌多。沙門白衣見罪宿過
[036-0338c]
能自發露。不失事條勤誠懺悔罪即消滅。
如恥於眾前陳列。可對像處默自記說。不
失事者罪亦除滅。若有遺漏非故隱蔽受
報猶輕。若善人誦經。其地皆為金剛。但肉
眼人所不能見僧傳所載極多此不備錄既蘇。乃出家名
慧達。至會稽山澤處處尋求。及鄮縣烏石山
夜聞地下鐘聲。越三日有梵僧七人行道
空中地涌方壇。因斲土求之得舍利寶塔。
六僧騰空而沒。一僧化為烏石。因以名山。
塔色如青石。高一尺四寸。廣七寸。四角挺然
五層露盤。中懸寶磬安佛舍利。既而其塔
飛至一山。凡三止其處。達乃即其地建精
舍以奉塔今四明育王寺上下塔。及舍利殿三處是


二年。西竺沙門婁至。來廣州譯十二遊經。


七年。月氏沙門竺法護。來長安青門譯正
法華經及涅槃寶藏經等二百十部月氏音支


九年。洛陽大疫。西竺沙門呵羅竭。持呪法
加水以治之。所遇者皆差楚𠎿反愈也


惠帝衷武帝次子



元康元年。巴陵顯安寺生異木。西天僧見曰。
此佛娑羅樹也。于闐沙門無羅叉譯放光般
若經。即朱士行寄歸本也。


永康元年。會稽諸葛氏錢自井出。乃舍宅
為靈寶寺今大度寺○永康中。沙門義興廬于山
上。有童子來給薪水。久而辭去曰。吾太白
一辰。上帝遣侍左右。言訖不見今四明天童山是


永寧元年。扶南國王遣使。同西竺沙門那伽
仙。進縷金龍座佛象牙塔○西天沙門竺叔
蘭。白法祖。支法度。法立。法炬。共譯經百六
[036-0339a]
十五部。炬譯有金貢太山贖罪經。


永興元年。西竺沙門祇域至洛陽。指沙門竺
法淵曰。此菩薩羊中來。見竺法興曰。此菩
薩天中來。又云。比丘衣服華麗大違戒律。
望帝所宮闕曰。大略似忉利天。疲民之力
不亦侈乎。未幾洛陽亂。


懷帝熾武帝二十五子



永嘉四年。西竺沙門佛圖澄至洛陽。時石勒
屯兵葛陂。沙門多遇害。召澄試術。呪鉢
水生青蓮華。由是神敬。及與劉曜戰以訪
澄。澄曰。塔鈴音云。秀支替戾剛僕谷禿劬
當。秀支軍也。替戾剛出也。僕谷劉曜胡位也。
禿劬當捉也。此皆羯語。言軍出捉得劉曜也
劉曜號前趙。僣稱帝於長安。秀支替戾剛等。北俗胡語也。羯居謁反。北狄皆犬羊之種故謂羯。羯羖羊
也。佛圖澄梵語四果聖人也又取麻油燕脂塗掌。以示童

子。見一人乘馬朱絲縛肋。澄曰。此劉曜也。
遂出戰。果生禽曜。勒遂即王位。國號趙。勒
愛子斌暴卒。歎曰。吾聞扁鵲起號太子。乃
令告。澄取楊枝呪水洒之遂蘇。勒殂弟季
龍立。傾心事澄。每乘輿升殿。唱大和上。至
晉兵入淮。季龍怒曰。吾奉佛反致寇。佛無
神矣。澄曰。王前身為商。經罽賓僧寺設
會。有六應真。吾其一也。時聖者記曰。此檀
越報盡當王晉地。今為天子。豈非奉佛而
致。邊疆侵擾。有國之常。何為興怨謗乎。季
龍乃悔謝。澄將去入辭曰。國家存心佛理。
而布政苛猛。致國祚不延也。即安坐而逝。
後有沙門自雍州還。見澄入關。季龍發
冡視唯塊石焉。季龍惡之曰。石吾姓也。
[036-0339b]
葬吾而去。其能久乎。未幾果亡斌紆倫反。扁補典反。名醫
盧人。罽賓西土國名。應真者阿羅漢。應得真道也。音膺。雍於用反


六年。武邑太守盧歆。請道安法師於郡講
經。傾城人士來聽。讚歎諠席○西域優婆塞
聶道真。譯十住經等五十四部。


愍帝諱鄴武帝之孫



建興元年。吳縣居士朱膺。於松江瀆口見
二石像浮江而至。背有銘曰。維衛佛迦葉
佛。遂迎至通玄寺。後八年漁者得青石鉢二
於江上。歸以盛葷。俄見佛像在鉢際。識者
謂前二像鉢。遂送寺中。


元帝諱睿宣帝曾孫遷都建康



太興元年。詔沙門竺潛入內殿講經。以方
外重德令著屐登殿。


永昌元年。西竺沙門吉友至建康。丞相王導
見之曰。我輩人也。一時名公皆造門結友。
每見王導解帶自若。尚書令卞壼至壺音閫
正容肅然。有問其故。對曰。王公風道期人。
卞令軌度格物。吾正當以此處之耳。廷尉
桓彝欲為友作目。友曰。吉友可謂卓朗。彝
絕歎服。以謂盡品目之極。友善持呪所向
多驗。時號高座法師。譯灌頂經等三部。


明帝諱紹元帝之子



太寧元年。帝手御丹青。圖釋迦佛于大內
樂賢堂。又往興皇寺。集義學沙門百員講
論佛道○三年。漁人見海上有光。網之得
金像文殊。誌云。阿育王造。後商人於海東
獲一圓光。持以就像若彌縫焉。陶侃刺廣
州。得其像以送寒溪寺。主者僧珍嘗往夏
[036-0339c]
口。夢寺火。而此像屋獨有神護。珍馳還寺果
焚。唯像屋存焉。侃移督江州。遣舟迎之。至
江上溺乃歷反沒也水中不可獲。


成帝諱衍明帝之子



咸和元年。西天沙門竺慧理。至錢塘武林
山。驚曰。中天竺靈鷲小嶺。何年飛來此地
耶。因名天竺山飛來峯。建寺曰靈隱。仙翁
葛洪書額寰宇記。此山名稽宿。以許由隱居于此故。易名靈隱


三年。蘇峻為亂焚燒宮室。獨樂賢堂明帝
所畫釋迦像不壞。帝勅著作製頌。以彰聖
德。


四年。丹楊尹高悝音恢旦行張侯橋。望浦中
五色光。遣握之得金像。而無光趺。迎置
長干寺在建康城外。長干者長壟也。書云。包括干越。言越地多長壟也後一年
臨海郡人。網得銅華趺。上有梵書云。阿育
王第四女造。勅置長干像。又四十年。合浦人
采珠海中得金光。勅安像上。宛然如故。


五年。許詢以會稽永興新居為崇化寺。建
塔四層。物產既罄。猶乏相輪。一朝風雨輪
盤自備。當時訪知剡縣飛來○詔會稽寶山
法義法師。入禁中傳授五戒。


咸康元年沙門支道林譯方等法華經。


二年。尚書令李邈。舍句容宅為靈曜寺。


六年。右將軍王羲之。為西天達摩多羅於
廬山建歸宗寺○庾氷輔政。議沙門盡
敬王者。尚書令何充等。議曰。武皇以盛明
革命。明帝以聰聖玄覽。豈此時沙門不易
屈膝。顧以不變其修善之法。所以通天下
之志耳。疏三上。氷議遂寢○沙門白法祖
[036-0340a]
與道士王符議論。符屢屈。乃偽作老子化
胡經。後法祖亡。有李通者。暴死。見祖法師
在冥府為閻王講楞嚴三昧經云。講竟應
往忉利天講經。又見道士王符身被杻械。
求祖法師懺悔。閻王訶之曰。汝造言謗佛。
待世間偽經盡毀。汝罪方脫補注云。其文本一卷。其徒增為十一
卷。第一卷說化罽賓胡王。第二卷俱薩羅國降伏外道。第三卷化維衛胡王。第四卷化罽賓王兄弟七人。第五
卷化胡王。經十二年。皆偷竊佛語。妄自安置


康帝諱岳成帝之弟



建元元年。中書令何充。舍宅為建福寺。以
居比丘尼。有尼淨檢。於本法得戒。一旦
有天女乘光下庭中。忻然携手揖別。弟子
躡光上升。充性好釋典崇修佛寺。供給沙
門以百數。糜費巨億而不吝。阬裕戲之
曰。卿志大宇宙勇邁終古。充問其故。裕曰。
我圖數千戶郡。尚未得卿圖作佛。不亦大
乎。時郄愔及弟曇奉天師道。而充與弟準
崇信釋氏。謝萬譏之曰。二郄諂於道。二何
佞於佛。


穆帝諱𣆀康帝之子



升平元年。敦煌沙門單道開至建康。不畏
寒暑晝夜不臥。日行七百里。後入羅浮山
石室坐亡。


五年。上有疾召高僧法開視脈。知不起
不肯進藥。后怒囚之。俄有崩獲免。或問
曰。高明剛簡。何以醫術經懷。師曰。明六
度以除四魔之疾。調九候以療風寒之病。
自利利人不亦可乎。孫綽曰。才辨縱橫。以
[036-0340b]
數術通大教。其開公乎。


哀帝諱丕成帝之子



興寧元年。詔以瓦官窑地賜沙門慧力建
瓦官寺。時朝賢注疏者不過十萬一百貫也顧長
康素貧注錢百萬。人皆笑之。一日於殿壁
畫維摩像。將點眸子曰。第一日開見者責
施十萬。第二日開見者五萬。第三日開見者。
任例責施。及開戶光明照寺。施者填塞。果
得錢百萬。


二年。詔法師竺潛講般若于禁中。後辭還剡
山。詔支遁相繼講法。一時名士與結方外之
友。劉系談莊子。以適性為逍遙。遁曰。桀
跖以殘虐為性。豈亦逍遙乎。王濛極思作
數百語。遁曰。與君別久。而所見不長何耶。
郄超問謝安曰。遁談何如稽中散。安曰。稽
盡力道才得半耳。遁嘗寓書於潛。求買沃
洲山小嶺。潛曰。欲來便給。未聞巢由買
山而隱。


廢帝諱奕哀帝之弟



太和二年。支遁表求還山。詔建沃洲寺以
居之。遁每講多會宗遺文。為守文者所陋。
謝安聞而歎曰。此九方歅之相馬略玄黃而
取神駿也。嘗講維摩於山陰。處士許詢為
都講。詢發一問。眾謂遁不能通。遁通一
議。眾謂詢無以難。


三年。洛陽東寺尼道馨。為眾說法華維摩。
聽者如市。


簡文帝諱昱成帝幼子



咸安元年。有烏來巢太極殿。帝召曲安遠
[036-0340c]
筮之曰。西南有女人師能除此怪。時尼道
容住歷陽烏江寺。召至都。以華置席下驗
凡聖。容所坐華不萎。謂帝曰。陞下當奉行
八關齋戒。自然消弭災怪。帝如言行之。群
烏運巢而去。勅建新林寺以居之○沙門
竺法曠。入京師行齋懺禳祅星。既而星沒。


二年。勅長干寺造三級塔。畢功之日光照
欄宇○帝嘗幸瓦官寺。聽竺法汰講放光
般若。每讀佛經。以為陶鍊神明則聖人可
至。


孝武帝諱曜簡文帝第三子



寧康元年。大司馬桓溫卒。初溫在姑孰。有
異尼來見因求浴。溫竊窺之。見尼裸身以
刀破腹斷兩足。出謂溫曰。卿若作天子亦
當如是。溫每有異志。故尼見戒。及簡文
崩諷朝廷加九錫。謝安王坦之。聞溫病篤
密緩其事。文未成而死。其後子玄遷安帝
而自立。為義兵見殺。


述曰。桓彝守宣城死於蘇畯之難。忠矣。
子溫握兵以窺朝廷。亂矣。溫子玄藉父
之資終為僣逆。身死家亡。賊矣。後世修
史置彝列傳溫玄四夷傳。辱先世為多
矣。玄南面八十日。其迹似王莾。而不能
久世為權臣。而卒自陷於亂賊。其可為
後世戒。


王坦之為中書令。與沙門竺法汰甚厚。每
共論幽冥報應。要先死者報其事。後師來
云。貧道已死罪福不虛。唯當勤修道德以
升濟神明耳。言訖不見。道安法師於襄陽
[036-0341a]
檀溪寺建浮圖銅像梵語浮圖。又窣堵波。又塔婆。此云高顯處
自起行至方山。光明燭天傾都瞻拜。高士習
鑿齒詣安自稱四海習鑿齒。安答曰。彌天釋
道安。時以為名對。上聞安名。詔曰。法師以
道德照臨天人。宜日食王公祿。所司以時
奉給。


二年。竺潛法師亡。詔曰。潛法師捐宰相之
榮。襲緇衣之行。方賴宣道以濟蒼生。奄從
遷謝用痛於懷。可賜錢五十萬助建塋
塔。


太元元年。西天沙門涉公至長安。秦主符堅
尊奉之。常呪龍致雨以濟時旱。國人賴之
○慧永法師。至廬山居西林香谷。潯陽刺
史陶範。舍所居以為寺。


四年。秦人攻拔襄陽。獲道安習鑿齒。送往
長安。秦主符堅喜曰。晉正吳會利在二陸。
今破襄陽獲士裁一人半。堅出東苑命安
同載。僕射權翼諫曰。道安毀形不可參乘。
堅怒曰。安公道德所尊。乃令翼扶安登輦。
安入關沙門皆隨師姓。安曰。師莫如佛。應
沙門宜以釋為姓。及增一阿含經至有云
四河入海無復異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
藍田得古鼎腹有篆文。朝無識之者。以問
安。安曰。魯襄公所鑄也。秦主勅二館學士
有所疑。皆以問安。國人為之語曰。學不師
安義不禁難。安貌銳而姿黑喜談論。故諺
曰。漆道人驚四隣。左臂有肉。方寸隆起如
印。世號印手菩薩。


六年。帝於內殿立精舍。奉佛召沙門名德
[036-0341b]
者居中行道○慧遠法師安公門人自襄陽至
廬山立龍泉精舍。初師至山。夢神告曰。此
山足可棲神。願毋他往。夕大雨雷電。見
林壑廣開素沙布地。楩楠文梓縱橫充斥。
九江刺史桓伊。乃為建寺曰東林。殿曰神
運。師於江上禱請。陶侃文殊像忽浮出水。
乃迎置殿。造重閣以奉安之○沙門法正
譯千佛名經等百十一部。


十六年。罽賓沙門眾至江左凡水自西而東。即以東為面。西
為背。北為左手。南為右手。則江南當稱江右可也。自古誤稱江左者。不知背面左右之義也。今稱浙西為浙
右者。同坐此誤。此說得之儒宗先生云譯三法度經等三部。


十九年。江陵城北有五色光。沙門曇翼得金
像於土中。光相有梵書云。阿育王造。乃迎
置長沙寺智者發願於長沙佛像前。即此像。此寺按天人感通傳。長沙寺在荊州北岸。別
傳注指為潭州者誤


二十年。荊州牧桓沖。命曇翼法師。渡江造
東西二寺。自晉宋齊梁陳氏常及萬僧。隋
初名僧三千五百。當途講說者五十三人。別
院大小十所。般舟方等二院夏別千人。寺屋
各及萬間○處士戴逵欲造丈六無量壽
佛像。以古製朴拙。乃密采眾說。積思三年。
刻雕方就。迎置山陰靈寶寺。郄超見而作
禮。方撮香在手。忽勃然煙上極目雲表。眾
皆歎其神感○罽賓國沙門僧伽跋澄來長
安。譯雜毘曇婆沙論○龜茲國音丘慈沙門鳩
摩羅什。至長安。秦主姚興。館于逍遙園譯
大品般若經。


安帝諱德宗武帝子


[036-0341c]


隆安二年。長安沙門法顯往天竺求經○
桓玄輔政勸上沙汰僧尼。詔曰。有能伸述
經牒演說義理律行修正者。並聽依所習。
餘悉令罷道。唯廬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簡。
遠法師以書力辨。事遂寢。


五年。秦羅什法師於逍遙園譯妙法蓮華
經。秦主於草堂寺與三千僧。手執舊經重
加參定。勅僧䂮音略等諮受什旨。以僧尼多
濫。令僧䂮為國僧正。秩同侍中給車輿吏
力。法欽為僧錄。僧遷為悅眾班秩有差
楚宜反。不齊等也。世人多作初加反者誤各給親信白從三十人
謂白身從人非籍刺軍兵○戴顒逵之子。才巧如其父。江夷
嘗託顒造觀音像。積年未成。夜夢人曰。江
夷於觀音無緣。可改為彌勒。顒即馳報。而
夷書已至。俱於此夕感夢。及改造彌勒。觸
手成妙其像在會稽龍華寺


元興元年。秦羅什法師。自弘始四年以來。
譯遺教經維摩詰經大智度論成實論等九
十八部。秦國譯經沙門佛馱耶舍。功德華。無
垢眼。法稱。法海。童覺。竺佛念。眾現。法喜。眾
天。十師譯經二十三部。


二年。桓玄欲重申庾氷之議。令沙門盡敬
王者。遠法師致書云。袈裟非朝宗之服。鉢
盂非廊廟之器。塵外之容。不應致敬王者。
玄得書即下令不行。師復著沙門不敬王
者論。以警當世論見廬山集。敬者拜也。不敬者不拜也重音虫。再也
西竺曇摩流支至秦與什法師同譯十誦
律○初東土未有涅槃常住之說。但云
壽命長遠。遠法師曰。佛是至極。至極則無
[036-0342a]
變。無變之理。豈有窮哉。乃著法性論。其要
有曰。至極以不變為性。得性以體極為
宗。後羅什見論歎曰。晉人未見經闇與理
會。師聞羅什入關。通書申好。什答書并偈。
秦安城侯姚嵩。寄羅什新譯智論。祈師為
序。師以文廣鈔二十卷。而別序之○羅什
弟子有生肇融叡。時號關中四聖。道生者初
入廬山蓮社。後至長安從羅什。見法顯譯
泥洹經云六卷者除一闡提皆有佛性。師曰。
阿闡提人此云信不具也含生之類。何得獨無佛性。
此經來未盡耳。乃唱闡提之人皆當成佛。
眾以為邪說背經。於律當擯。生對眾誓曰。
若所說契合佛心願舍報日踞師子座。於
是束身還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
至闡提處則說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說契
佛心否。群石皆為點頭。後還廬山。聞曇無
讖重譯涅槃至聖行品果云。一闡提人雖復
斷善猶有佛性。尉喜不勝。嘗謂聖教東流
譯人重阻。多滯權文鮮通圓義。於是檢閱
真俗精練空有。乃著善不受報論。頓悟成
佛論。佛性常有論。法身無色論。佛無淨土論。
並籠罩舊說妙有淵旨。守文之徒嫌嫉競
起。一日升座說法。俄見麈尾墮地。隱儿而
化○僧肇初見什。什曰。法中龍象也。著
般若無知論。物不遷論。不真空論。涅槃無名
總名肇輪什曰。吾解不謝子文。當相揖也天台
宗謂什肇多附通義○道融從羅什。久之師子國婆羅門

馱其書。至關中乞辨論。什令融當之。融
先閱外道經書。使人錄其目。秦主大集以
[036-0342b]
能博觀為誇。融數其書。并秦地經史十倍
之。乘勝嘲曰。卿乃未聞大秦有博學者乎。
婆羅門愧服。再拜而去○僧叡初遊外歷
諸國。後入廬山遠師社來京師止烏衣寺
講說。久之入關中從羅什。風神明澈見者
畏敬。秦主因朝會指師。謂姚嵩曰。四海僧
望也。


義熙二年。師子國獻白玉佛像。高四尺二寸
○遠法師所居東林。流泉匝寺下入於溪。
師每送客過此。有虎號鳴因號虎溪。後送
客未甞過。獨陶潛道土陸修靜至。語道契
合不覺過虎溪。因相與大笑。世傳為三笑
圖○罽賓。沙門佛陀耶舍此云覺明至涼州。誦
出四分律。與竺佛念同譯。


四年。遠法師以江東經卷未備禪法無聞律
藏殘闕。乃令弟子支法領等往天竺。尋訪
獲梵本於于闐遇佛陀跋陀羅。乃要與東
還。


六年。初劉程之入廬山。依遠法師念佛。師
曰。官祿巍巍何以不為。程之曰。君臣相疑。
吾何以為。居山十五年。專志念佛。是年八月
見阿彌陀佛放光摩頂。即對像焚香。祝曰。
我以釋迦遺教知有西方淨土。願持此香
先當上奉釋迦世尊。次用供養阿彌陀佛。願
賜攝取。第三奉供妙法蓮華經。所以得生
由持此經。言已臥床西向而逝。程之有隱
德。謝安劉裕相推薦甚。力辭不屈。乃旌之
曰遺民○周續之。幼通五經五緯。時號十
經童子。公卿交辟無所就。入廬山預遠公
[036-0342c]
社。布衣蔬食終身不娶。世稱通隱○雷
次宗。入廬山蓮社。立館東林之側。及遠公
亡。與子姪書曰。吾託業廬山。事釋和上二
十年。淵匠既傾良朋亦喪。及今未耄。尚可
厲志成四歸之津梁。自今以往勿以家務
相聞。


七年。初沙門法顯西遊經三十餘國。至中天
竺登闍崛山。見老僧揖之不顧。有年
少來問之。對曰。大迦葉尊者也。追之不復
見。顯以經像附商人至師子國。泛南海
達青州而還至揚都。譯大般泥洹經五部
大藏有顯法師傳


述曰。此土沙門西遊者始於朱士行。而唯
及於西域于闐。實葱河之東境耳。至顯
師則西踰葱嶺遠屆五天。復能取道南
海東還晉地。求法之勤以此師為始也。


八年。罽賓國佛馱耶舍。至廬山預蓮社。先
於秦國譯四分律長阿含。又與羅什對譯
十住婆沙論。以髭赤號為赤髭論主○
龜茲國曇無讖至姑臧。涼王沮渠蒙遜。留之
譯大般涅槃經四十卷。後固辭西歸。遜怒
其去。已密遣人刺於路。初讖出關謂送者
曰。業期至矣。既西遜悔。白日見神人。以劍
刺之遂卒。讖在涼與道龔諸師。譯悲華經
等。


述曰。罽賓害師子。而臂墮命終。沮渠刺
無讖。而神人加刃。或謂聖師通達宿業
方圖償債。豈當使之受報若是。意者護
法之神怒其干犯尊境。而前人熾惡之心。
[036-0343a]
自足以召之。非同常人互相責報之比
也。


九年。迦維衛國沙門佛馱跋陀羅此云覺賢至廬
山入社。遠法師請譯禪數諸經。自是江東
始耽禪悅。


十年廬山西林永法師示疾。忽合掌西向曰。
佛來也。安坐而化。異香七日方歇。遠法師居
東林三十年。師居西林亦如之。鎮南將軍
何無忌至虎溪召之。遠師久持名望從徒
百人。高言華論舉止可觀。而永公納衣半脛
荷錫持鉢。松下飄然而來。神氣自若。無忌
歎曰。永公清散之風。乃多於遠公也脛形定反膝以下骨
十二年。遠法師久修淨業三瞻佛相。以是
年八月六日感佛來迎。倏然神化。遺言。露
屍林下。弟子不忍。乃奉全軀葬於西嶺。


謝靈運製碑。張野作序。宗炳復立碑於寺
門。初師在山行道。名儒劉遺民。雷次宗。
周續之。宗炳。張野。張詮。沙門永法師。慧持
遠師之弟道生。曇順從羅什學慧叡。曇恒。道丙。曇詵。道
皆遠公弟子佛馱耶舍罽賓國人佛馱跋陀羅迦維衛人常同
遊止。世號廬山十八賢復與僧俗百二十
三人。結社念佛。令劉遺民著誓辭。共期西
升。謝靈運負才傲物。一見師肅然心服。為
鑿東西二池種白蓮。因名白蓮社。靈運甞
永入社。師以其心雜止之。嘗以書招陶
潛。潛曰。許飲即往。師許之。遂造焉。忽攢眉
而去。所著法性論。不拜王者論等。及詩序銘
讚凡十卷。號廬山集白雲端禪師。自廬山錄本來越上。遇照律師。與之囑
其開板。照師為序。有云。王荊公言。晉人為文無如遠公

[036-0343b]


述曰。佛法起於漢。至晉而益盛。然競演
經論各事專門。獨東林法師。始以念佛
三昧之道。開先一時貽則千古。蓋知其
為此土人根為道之要。故能結社。招賢
來名儒而致高釋。臨終神化。感佛迎以
獲往生。斯為一生取證永居不退之至
道也。師之言曰。功高易進念佛為先。凡
在修門請事斯語云。


會稽太守孟顗事佛精懇。而為謝靈運所
輕。嘗謂顗曰。得道應須慧業。丈夫生天當
在靈運前。成佛必居靈運後。顗憾之。


十三年。初餘杭山沙門法志常誦法華。有雉
翔集座隅如聽受狀。越七年雉殞。志瘞之。
夜夢童子拜曰。因聽經得脫羽類。今生山
前王氏家。志詰朝遣問之。如其言。王氏一
日設齋。志方踵門。兒曰。我和上來也。志撫
之曰。此我雉兒也。解衣視腋下果有雉毳
三莖。七歲令入山出家。十六落髮。以腋有
毳因名曇翼。初詣廬山依遠法師。續往關
中見羅什。後東遊會稽入秦望山。誦法華
經越十二年。有女子身披彩服携筠籠。
盛一白豕兩根大蒜。至師前曰。妾入山采
薇。日已夕矣。豺狼當道歸無生理。敢託一
宿。師却之甚堅。女哀鳴不已。遂以草床居
之。夜半號呼腹疼。告師案摩。師乃以布裹
錫杖。遙為案之。翌旦女以彩服化祥雲。豕
變白象。蒜化雙蓮。凌空而上。謂師曰。我普
賢菩薩也。以汝不久當歸我眾。特來相試。
觀汝心中如水中月不可染污。既而天上
[036-0343c]
雨華。地皆震動。鄉人聞見莫不稱歎。是日
太守孟顗。方晨起視事。忽見南方祥雲光
射庭際。隱然金石絲竹之音。訪知普賢示
化。遂以師道行上聞於朝。勅建法華寺
今天衣寺師既亡。漆真身留山中唐武宗廢法。藏像寺南樹中。吳
越武肅王。諡飛雲大師○沙門法莊為遠法師弟子。誦法

華為常業。隣人夜間見師房前有兵仗翊
衛之狀。道俗傳聞莫不尊敬○沙門曇
邃。止河陰白馬寺。日誦正法華兼通講說。
夜夢一人叩戶請法師九旬講經。邃不允。固
請乃赴。忽見身在白馬塢神祠。弟子一人亦
預。自是每日密往。一旦寺僧過祠下聞講
說之聲。見對設二高座。異香郁然。夏竟神
施白馬一疋白羊五頭絹五十疋。用充講嚫。
師即呪願受之。


十四年。吳內史孟顗。請佛馱跋陀羅於建業
謝司空寺。譯華嚴經六十卷。有二青衣。旦
從池出灑掃研墨。時慧嚴慧觀為筆受。


恭帝德文安帝弟



元熙元年。帝深敬佛道。詔於瓦官寺鑄釋
迦佛丈六金像。畢功之日放光滿寺。傾都人
士咸致供養。


建康



高祖劉裕受晉禪



永初元年。帝設齋內殿。令沙門道照陳詞。
至百年迅速苦樂俄頃之句。帝善之。別賜
嚫金三萬○帝始生有神光之異。既長遊
下邳。遇異沙門於逆旅曰。天下喪亂。拯之
者其君乎。時患手瘡。沙門以黃散藥留之
[036-0344a]
忽不見。以藥傳瘡一治而愈。嘗遊京口竹
林寺。獨臥講堂前有五色龍章。諸僧驚以
白帝。帝曰。上人無妄言。冀州沙門法稱。謂
其弟子曰。嵩嶽神言。江東有劉將軍。漢之
苗裔。應天受命。吾以璧三十二枚鎮金一
鉼為信。帝聞之令釋慧義往嵩山求之。
俄夢長須翁以杖指石下。來日詣廟所石
壇求之果獲。因得獻上。帝夢異僧語之曰。
君前世曾施維衛佛一鉢之飯。今報斯位。


○司徒王謐。見東腋門地有光。掘之得金
佛一軀。高七尺二。勅置臺中供養○車騎
范泰。於宅西建祇洹寺。謝靈運於石壁山
建招提寺○黃龍國沙門曇無竭。與僧猛
等二十五人。往西天求經越二十年。唯無
竭還揚都譯經。


少帝義符高祖長子



景平元年。罽賓沙門佛陀什。於揚都龍光寺
譯五分律南山云。四部之文無越斯律但弘通蓋寡。良可長歎


文帝義隆高祖第三子



元嘉元年。罽賓國沙門曇摩密多。至建康。
譯禪經觀普賢行法經等十部。自袁皇后皇
子以下傾都禮敬○西天沙門畺良耶舍譯
觀無量壽佛經。


述曰。文帝嗣位之初。觀普賢無量壽二經。
同時而至。至今持誦者為尤盛。是知元嘉
之際尊敬大乘。五國來貢咸贊奉法。自
渡江以來未有此時之光大也。


二年。詔於京師為高祖建報恩寺○勅沙
門道祐。往鄮縣修阿育王寺。掘地得金合。
[036-0344b]
盛三舍利佛爪佛髮。詔建浮圖三級。


三年。神僧杯渡。初出冀州。挈一木杯。渡水
必乘之。因號杯渡。行荷蘆圈求遠反以蘆為圈如囤也
陵李氏飯僧。渡以圈置庭中。坐席上食畢
提其圈。呼曰。四天王。時有童子。見圈中四
小兒長數寸。眉目如畫。及追之已失所在
○西天沙門伊葉波羅來彭城譯經○徐
州刺史王仲德。於宋王寺造丈六金佛。每
有𡨥難則像身流汗。


四年。涼州沙門智嚴。譯瓔珞本業經等十四
部○沙門慧琳以才學得幸。詔與顏延
之同議朝政。琳著高屐披貂裘孔顗戲之
曰。何用此黑衣宰相。嘗著黑白論。與佛理
違戾。眾論排之見弘明集琳後感膚肉麋爛。歷
年竟死。時以為叛教之報。


五年。迦毘羅國月愛王。師子國剎利摩訶王。
皆遣使入貢。帝答摩訶王曰。此小乘經甚
少。國中所有幸皆寫送。


六年。帝幸祇洹寺觀度童子慧基。


七年。訶羅陀國入貢。其表曰。伏承聖上信
重三寶。興立塔寺周滿世界。今故遣使表
此微心○初帝聞罽賓三藏求那跋摩名
此云功德鎧詔交州遣沙門道敏。杭海邀之。跋摩
忻然。附舶至廣州。上遣使迎至金陵。命居
祇洹寺。僕射何尚之等並師事之。請講華
前覺賢譯六十卷者以未通華言禱於觀音。夜夢
力士易其首。旦起猶覺微疼。遂遍曉東語。
帝嘗問曰。朕欲齋戒不殺。迫於狥物不
獲於志。對曰。帝王匹夫所修各異。匹夫身
[036-0344c]
賤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己將何以濟。帝
王以四海為家。兆民為子。出一嘉言士民
咸說。布一善政人神以和。則風雨應時百穀
滋茂。如此持齋德亦大矣。寧在輟半日之
餐全一禽之命然後弘濟耶。帝歎曰。俗迷
遠理僧滯近教如法師之言。可謂盡天人
際。師在祇洹講華嚴十地品。帝率公卿
日集座下。法門稱榮。


十年。訶羅單國入貢。表稱常勝天子陛下○
西天僧伽跋摩至建康。勅住平陸寺。為京
師沙門慧照三百七十人渡蔡洲岸。於船
中再受具戒。或問其意。照曰。以疑先受若
中若下更求增勝。故須重受依本臘次
重直容反再也


述曰。此由照等先受戒不如法故。於船
上結界攝僧。以便行事耳。今人年少輕心
受戒。不知方便。不能有所感發。尚未
沾於下品。則於再受誠得其宜。薩婆多
論云。重受增為上品。本夏不失。若此則
中下尚須增受。況未能感發者乎。或問
先已聞羯磨今若再受。則先聞成盜聽
者。然於當時輕心無知既不能領聖法。
尚何盜聞之咎。明律高德更須一評。


十一年。求那跋摩。於南林寺立戒壇。為僧
尼受戒。為震旦戒壇之始。時師子國比丘尼
八人來。未幾復有尼鐵索羅三人至。足為
十眾。乃請僧伽跋摩為師。為景福寺尼慧
果等。於南材戒壇依二眾重受具戒。度三
百餘人重直容反再也
[036-0345a]


述曰。僧史略之言云。漢度阿潘受三歸
也。晉度淨檢從一眾也。二眾得戒自此
年慧果始也。


十二年。闍婆國入貢。表曰。宋國大主大吉祥
天子。教化一切降伏四魔。轉尊法輪度脫
眾生。我等在遠亦霑靈潤○慧詢律師
善僧祇十誦律。製文敷演。此解十誦之始
也○勅尼寶賢為京邑尼僧正○帝謂
侍中何尚之曰。范泰謝靈運常言。六經本在
濟俗。若求性靈真要則必以佛理為指南。
近見顏延之折達性論宗炳難白黑論並見弘明
並明達至理開獎人意。若率土皆淳此

化。則朕坐致太平矣。尚之曰。渡江已來。王
導。周顗。庾亮。謝安。戴逵。許詢。臣高祖兄弟
何充兄弟也莫不稟志歸依。夫人能行一善則
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萬
刑息於國。此明旨所謂坐致太平者也。故
圖澄適趙二石減暴。靈塔放光符犍損虐。
神道助化昭然可觀。至土木之功雖若
糜費。然植福報思不可頓絕。尚之又曰。夫
禮隱逸則戰士息。貴仁德則兵氣銷。以孫
吳為志。動期吞并。則將無取乎堯舜之道。
豈特釋教而已哉。帝說曰。釋門之有卿。猶
孔門之有季路。所謂惡言不入於耳也。


○沙門功德鎧功德賢諸師譯經九十部○
竺道生卒於廬山。立佛性義。為帝所重。王
弘范泰與之為友。帝設御齋親臨地坐。食
至眾疑非時律以過午為非時食帝曰。始可中矣謂午時日始中
生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取
[036-0345b]
筯便食。一眾歎其機辯○曇摩密多。於
鄮縣建阿育王寺塔。


十三年。詔求沙門能述生法師頓悟義者。
庾登之以法瑗聞瑗音援舊諱召見瑗申辯詳明。
何尚之歎曰。意謂生公之沒微言永絕。今復
聞象外之談。湘宮寺成。召師居之。帝每臨
幸聽法○簡靜寺尼智道。罷道適梁群
甫。生子七歲。家貧無衣。思為尼時。有素絹
所書法華經。即浣擣為衣著兒體。忽遍身
生瘡。白蟲周匝。號叫旬餘而死。聞空中告
云。壞經為衣得此劇報。


十四年。初都人孫彥曾家世奉佛。有妾王惠
稱常誦法華。忽見江浦有光。掘之得金佛
一軀。光有銘曰。建武六年庚子官寺道人法
新造前稱建武者。唯晉元帝。而止及元年


尼道壽誦法華滿三千遍。每見光瑞。空中
有寶蓋垂覆頂上。


二十年。沙門慧嚴卒。帝詔慰曰。嚴法師。氣識
淵遠道學之匠。奄爾遷神痛悼於懷。可給
錢五萬布五十疋。


二十二年。初范曄音葉負才不得志。與孔
熙先謀廢立。事敗死獄中。祇洹寺沙門曇
遷。素與曄友。賣衣盂為營葬具 魏世祖
聞而歎賞。謂徐爰曰。卿著宋書無遺此
事。


二十三年。魏世祖與司徒崔浩。奉道士寇謙
之。詔天下焚毀經像塔廟。誅戮沙門詳見通塞
志第四卷


二十七年。王玄謨北征失律。蕭斌欲誅之。
[036-0345c]
沈慶之諫曰佛貍魏世祖小子威震天下。豈玄謨所
能。當殺戰將徒自弱耳。乃止。初玄謨將見
殺。夢人告曰。誦觀音經千遍可免。仍口
授其經曰。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
佛有緣。佛法相緣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
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既
覺誦之不輟。忽唱停刑。後官至開府。年八
十二。


二十九年。魏文成即位大復佛法。


孝武帝駿文帝子勅沙門慧璩為京邑都維那
○文帝諱日上於中興寺建八關齋。中食
竟。從臣袁敏孫等更進魚肉。帝怒並與免官
○召沙門道猷入內殿說法。上稱善。勅
為新安寺法主○吳興沙門僧瑜。初於廬
山建招提寺。常持法華。是年六月謂友人
曰。結累三塗情形之故。情將盡矣形亦宜
損。藥王之轍獨何遠哉。遂別眾入柴龕端
坐。誦藥王品發炬以焚。眾見紫氣騰空。旬
日所居生雙桐樹。識者謂是娑羅雙樹之兆
大明四年。路太后於中興寺造普賢像設
齋。忽有異僧見於座。眾驚問之。對曰。慧
明自天安來。言訖不見。因詔改為天安寺。
勅沙門道溫為都邑僧正○西天沙門功
德直至荊州。同玄暢譯經。直每舒手出香
掌中流水。


五年。廬陵太守周湛進金像高九尺三寸。言
僧法均夢中獲之。因尋訪至三曲江。光浮
水面。求之果得獲。既而長沙郡進金光趺
云。漁人得之水上。安其像如一○魏使
[036-0346a]
李道固來朝。帝以中興寺僧鐘有才辯。召
為館伴。與語不已。過中不食。道固曰。無乃
為聲聞耶。鐘曰。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
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時稱名對。


六年四月八日。帝於內殿灌佛齋僧○
沙門惠簡等譯經二十六部。


七年。竹林寺沙門慧益。誦法華誓焚身。帝
遣使諫不聽。以佛生日詣闕辭帝囑以佛
法。往鍾山入油鑊。以吉布纏身焚之。帝
駕往勸止不從。眾聞誦藥王品。忽聞笳管
之聲異香分馥。夜帝夢師囑付護法。翌日
設大會。詔於焚身處建藥王寺。


八年十月。制沙門盡敬君上。沙門僧遠聞而
歎曰。我自出家為僧。何關帝王事耶。即日
拂衣歸鍾山。


前廢帝子業武帝太子



景和元年正月。制停沙門致敬○沙門法
益等乞泛海往天竺。請未來經法。至廣州
值海寇作難不果往。沙門覺壽譯彌沙塞
律一部。


明帝或文帝子



泰始元年。詔於建陽門置興皇寺。勅沙門
道猛為綱領。帝曰。人能弘道。今得法師。
非直道益蒼生。亦乃有光世望。乃下詔曰。
猛法師風道多濟。朕所賓友。可月給錢三
萬。令史四人白簿吏二十人。車及步輿各一
乘。又詔僧瑾為天下僧主賜法技一部作妓者女
樂。作技者訓藝。今稱法技。則是法門幢旙皷鈸眾藝之名。或稱釋部威儀親信二十人。

月給錢三萬及車輿吏力。
[036-0346b]


二年。寶誌大士往來皖山戶板反在館州徒跣著錦
袍。以剪尺鏡拂挂杖頭。負之而行。兒童見
者譁逐之。或微索酒。或屢日不食。嘗遇食
鱠者從求之。食吐水中皆成活魚。時時歌
吟如讖記。初金陵朱氏聞兒啼鷹巢中。舉
以為子。七歲依鍾山僧儉出家。專修禪觀。
俗呼為誌公李白讚。刀齊尺梁拂迷陳蓋是謎語


三年。帝幸莊嚴寺觀三教談論○周顒
遷直殿省。時帝好玄理。而遇人慘毒。不敢
顯諫。輒舉佛經罪福事。帝為之遷善。顒著
三宗論言空假義。西涼州道人智林。遺書
以贊美之○勅尼淨秀所居為禪林院。秀
有神異。感娑伽羅龍王兄弟來護。常有三
十二童子功德天善女天。以任驅役三十二童應是三十
二天所服袈裟色如熟椹。見諸尼不如法。即

行摩那埵懺悔之法秦言意喜。由懺悔故自意歡喜。亦使眾僧歡喜也
自是京師二部莫不精持。嘗遊兜率天持
天波利餅。謂其師曰。可齋堂中坐禪沙門
○逸士顧歡作夷夏論。以佛道二教齊乎
達化而有夷夏之別。歡雖同二法。而意黨
道教。司徒袁粲託沙門通公。為論以駁之。
謂孔老教俗為本。釋氏出世為宗。發軫既殊
其歸亦異。常侍何鎮之。亦以書詆歡言。道
家經籍簡陋。如靈寶妙真之類。采撮法華
制用尤拙。上清黃庭餐霞咀石。非徒法不
可效。道亦難同。雖五千之文稍長。終不
若三乘。共引九流俱接之為得也出弘明集及南史顧
歡傳○沙門竺法眷等。譯無盡意經等十二

部○帝聞廬山陸修靜有道。築崇虛館
[036-0346c]
以禮致之。順風問道。朝野歸心。


後廢帝昱明帝太子



元徽三年。定林寺法獻。往天竺求經。至于
闐國得佛牙舍利法華提婆品以歸。


順帝準明帝第三子



昇明元年。勅沙門法持為天下僧正。


建康



高帝蕭道成



建元元年。帝幸莊嚴寺聽僧達法師講維
摩經。御座稍遠。中書令張緒。請遷席以隣
帝座。


二年。益州刺史傅琰言。沙門玄暢建齊隆寺。
感青衣神人遶山守衛。勅蠲百戶用充資
給 帝幸鍾山僧遠所居。遠床坐辭以老
病不出迎。以房門狹不容車。遣使特勞
問。


三年。中天竺沙門曇摩耶舍譯無量義經。


四年。詔沙門法頴為京邑僧主 詔迎皖山
誌公入京。公剺其面為十二面觀音。帝以
其惑眾惡之。


武帝頤高帝太子



永明元年。帝以華林園設八關齋戒。帝微
時避難揭陽山中。累石為浮圖。忽有一樹
生其側。狀如華蓋○西天沙門達磨提
來。譯提婆達多品 鍾山僧遠居山五十
年。天下仰其高德。及亡帝致書尉弟子法
獻曰。承遠上無常。弟子中夜已自冥知。遠上
此去甚嘉。遲見法師。方可敘瑞夢耳遠上者遠
和上也○勅長干寺玄暢同法獻為僧主。分

[036-0347a]
任江南北事。時號黑衣二傑。


二年。詔沙門僧鍾見於乾和殿。但稱貧道。
帝問僕射王儉曰。古之沙門何所稱。對曰。
漢魏此道未盛無所傳聞。晉宋以來多稱
貧道。而使預座。晉之中世。庾氷桓玄欲使
盡敬。事竟不行。帝曰。獻暢二師道行如此。
尚乃稱名。況復餘者揖拜則非制稱名亦
無嫌。


四年。沙門僧護於剡縣石城山見崖間光
如佛焰。乃鐫石為彌勒佛。纔成面像。初是
晉世有沙門曇光。至剡山石室宴坐。有雕
虎丹蟒造前依足。與授三歸。並即引去。已
而山祇盛餙來見。光為說法。神奉山以結
伽藍。名曰隱岳。同學於蘭復創寺於旁曰
玄化。護既造像。乃即像所建剎名石城。
與兩寺鼎足而居。齊末沙門僧淑來繼其
功。至梁武帝舉兵東下。用度不足。建安王
文帝第八子取襄陽銅佛。毀以為錢。富僧藏繈
舉兩反。漢志藏繈十萬。注錢貫也多加毒害。後刺江州感惡
疾。有始豐縣令陸咸今天台縣夢沙門三人謂
曰。建安王染患由於宿障。剡縣僧護造彌勒
石像。若能成濟必獲康復。咸還都經年出
門遇僧。謂曰。建安王事猶能憶否。忽然不
見。咸大感悟。遂以白王。即召定林寺僧
祐律師。因舊功鏟入五丈鏟楚限反。平木鐵器。又去聲
天監十五年畢功。像身光焰通高十丈。王疾
既愈。遂留神釋學益悟佛理。唐道宣律師
見天神謂曰。師即僧護僧叔僧祐後身。故
世稱為三生石佛云出南史及劉勰石像碑。天人感通傳欲備見三生事迹。故并錄
[036-0347b]
於此


五年。友州進真珠佛像○司徒竟陵王
王子良。居西邸招致名僧講論佛法。造
經唄新聲。數營齋戒。躬為僧倫賦食行水。
嘗夢東方普光世界天王如來說淨住淨行
法門。因著淨住子二十卷及三寶記○劉
霽母明氏寢疾。霽誦觀音數萬遍。夜夢僧曰。
夫人算盡。君精誠篤至。當為申延。後六十日
乃亡。霽廬墓哀慟。常有白鶴雙翔廬前
南史劉歊隱居求志。事母兄以孝悌。母每病
夢歊進藥。翌日有間。弟劉訐精意釋典歊
聽講鍾山諸寺。因共卜築東㵎。許常著穀
皮冠披納。每遊山澤輒留連忘反南史


六年。僧伽跋摩於廣州竹林寺。譯善見毘婆
沙律。


七年。平原居士明僧紹。舍攝山宅為棲霞
寺 帝以誌公幻惑俗眾。收付建康獄。是
日國人咸見大士遊行市井。其夕語吏曰。
門外有兩輿食。為我取之。既而文惠太子竟
陵王送供至。建康令以聞。帝悔謝奉迎至禁
中。館於華林園○竟陵王於弘濟寺講
成實三論。夢中作維摩一契。命僧辯傳詠
之。群鶴飛舞於階。詠畢而去○西天沙
門摩訶乘德進等。譯諸經律。


八年。帝不豫詔諸沙門祈佛聖僧。至七日
感天香滿殿聖僧影迹堂內金錫振響。已
而康復○晉安王蕭子懋年七歲。母阮淑
媛病。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漬銅
罌中。王流涕禮佛曰。若阿姨因此和勝。願
[036-0347c]
華竟齋不萎。七日齋畢華更鮮紅。視罌中
稍有根須。母疾遂愈。當世稱其孝感。


十一年。誌公在華林園。忽重著三布帽。未
幾帝崩。文惠太子豫章王。相繼而殂。


明帝鸞高帝兄始安王子



建武二年。召劉蚪為國子博士不起。蚪隱
居江陵沙洲。衣麻辟穀。六時禮佛。注華嚴
經以頓漸二門判教。又注法華經躬自講
說。是年冬有白雲徘徊櫩宇。異香入戶。聞
磬聲而卒。


四年。誌公於平旦出宮門。忽曰。門上血腥。
及帝遇害。果以犢車載屍出此門。頸血
流墮門限。徐陵兒時。父携之以候公。公摩
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


永泰元年。滕曇恭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
食寒瓜。豫章土俗不產。曇恭歷訪俄遇一
僧。我有兩瓜分一相遺。忽失所在及父
母卒。曇恭蔬食終身。晝夜哀慟。門外有二
冬生樹。有神光自樹而起。俄見佛像侍衛
之儀。家人咸共禮拜。久之乃滅。時人號為滕
曾子。


東昏侯寶卷明帝次子



永元元年。扶桑國僧慧深來京師言。其國
在大漢東海外多稱中國為漢者。存舊稱也三萬里。宋大明五
宋孝武罽賓國沙門五人至其國流通佛法。


按東方朔十洲記。扶桑在東海去東岸
一萬里。海水碧色甘香。扶桑在碧海中地
方萬里。大帝太真所治。林木如桑。兩兩
同根更相依倚。故名扶桑。仙人食其椹
[036-0348a]
體作金色。今慧深言去東三萬里。當是遠
人不測此中地里。故言若此。瓦官寺有師
子國玉像。戴安道手製佛像五軀。顧長康維
摩畫圖。世謂之三絕。東昏侯取玉像。為潘
貴妃毀作釧釵。都人為之歎恨。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六


○葛洪博究典籍。尤好神仙導養之法。
從祖玄吳時學仙得道號葛仙翁。以鍊
丹祕術授弟子鄭隱。洪就隱學得其法。
以年老欲鍊丹祈遐壽。聞交趾出丹沙。
求為句漏令句古侯反。曰非欲為榮以有
丹耳。帝從之。至廣州刺史留不聽去。
乃止羅浮山鍊丹著內外篇。自號抱朴
子。後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舉屍入
棺輕如空衣。世以為屍解得仙。


○豫章西山真君許遜拔宅升天。君生
於吳。赤烏二年師至人吳猛傳神方。入
西山修鍊。晉太康元年為蜀郡旌陽令。民
服其化至於無訟。歲大疫。標竹江濱置
符水中。令病者飲之無不愈。及解官東
歸。有女童五人。持寶劍為獻。聞丹楊女
師湛姆有道往叩之。授金丹寶經並正一
斬邪之法。君鍊丹艾城黃龍山。既成登秀
峯為壇醮謝上帝。乃服丹至西安縣今分
。廟神迎告曰。此有蛟害民。知仙君來。

今往鄂渚避之矣。君杖劍躡迹而往。勅
吏兵驅出誅之。還豫章郡城。以丹數粒
雜他藥貨之令其自取。贖藥雖多。竟無
一人取丹者。君歎世間仙才之難遇也。
[036-0348b]
弟子數百。君化炭為美婦。夜散入群弟
子。明日閱之。其不染污者唯十人。即異
時上升高第也。是年有二仙自天而下。
奉王皇命授九州都仙。太史詔曰。許遜
脫子前世貪殺不祀先祖之罪錄。子今
生符水治病。罰惡之功身及家口厨宅凌
空歸天。二仙揖君升龍車。命陳勳時
荷周廣曾亨黃仁覽盱烈及其母仙君之姊部從
仙眷四十二口。同時升天。雞犬亦隨飛騰
神功妙濟真君傳。是年天詔施岑鐘離嘉乘車升天。君之壻黃仁覽同其父黃萬石三十二口。從真君升天。
宋永初二年舉二十六口白日升天耳戰。陳大建元年天詔駕車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