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12 佛祖統紀-宋-志磐 (master)



佛祖統紀卷第十五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諸師列傳第六之五



明智立法師法嗣廣智下第四世



* 澄照覺先法師
* 慧照法隣法師
* 圓澄智謙法師
* 四明法維法師明智惠
* 定慧介然法師
* 待制晁說之
* 諫議忠肅公陳瓘


草堂元法師法嗣



* 息菴道淵法師


安國惠法師法嗣神照下第四世



* 智涌了然法師
* 真教智僊法師
* 白蓮梵章首座


白蓮卿法師法嗣



* 天台淨侁法師


北禪梵法主法嗣



* 北禪惠深法師
* 飛英智忱法師
* 頂山子文法師
* 通照慧明法師
* 超果惠道法師


德藏瑛法師法嗣



* 北關思淨法師


壽安弼法師法嗣



* 教藏有全法師


車溪卿法師法嗣南屏下第四世



* 竹菴可觀法師
* 牧菴有朋法師
* 祥符道忻法師


慧覺玉法師法嗣
[015-0225b]



* 清修法久法師
* 澄覺神煥法師
* 假名如湛法師
* 密印修慧法師慧覺傳
* 慧解曇應法師車溪傳
* 慧照道倫法師
* 北禪法榮法師
* 北禪文俊法師
* 圓覺淨圭法師


圓覺慈法師法嗣



* 法照中皎法師
* 神慧敏齊法師
* 能仁文首座
* 能仁能行人


普明靖法師法嗣



* 圓通思梵法師
* 普圓善期法師


天竺如法師法嗣



* 崇先懷志法師
* 宣祕慧僊法師
* 音圓普證法師
* 法燈道遵法師
* 餘姚行澄法師


法雲敏法師法嗣



* 樞密蔣之奇


佛智雲法師法嗣



* 法照淨通法師


佛照堅法師法嗣



* 神辯覺寧法師
* 等慈慧序法師


梵慈普法師法嗣



* 圓照梵光法師
* 東靈智欽法主


憲章閔法師法嗣



* 餘慶道存法師


清辯齋法師法嗣



* 景德法雲法師
* 上方法清法師清辯傳


明智立法師法嗣



法師覺先。四明之慈溪陳氏。號澄照。七歲受
經一讀成誦。初稟教於明智。既得其傳。復
[015-0225c]
請益於慈辯清辯。所詣益深。靖康初主奉化
之寶林。會奉旱邑請講金光明。終卷而雨
三日。因勉邑人建光明幢。誦經萬部為邑
境之護。遷主延慶大弘宗教。久之復歸寶
林。築室曰妙蓮。復誦滿萬部。持淨土佛號。
四十八藏。摘經疏名言以資觀行。目曰心
要。紹興十六年正月十四日。說法安坐而逝。
塔於寢室之側。他日有夜聞誦經聲。迹所
自出塔中。後月堂居南湖。謂師於延慶有
傳持之功。而塔在草莽。乃令遷之祖壟。及
開土見栓索不朽。骨若青銅栓山圓反木丁


法師法隣。賜號慧照。早為明智高第。屢居
座端。道業詞章眾所推服。高麗義天至。首
入南湖。師明智而友慧照。請跋所受教
乘歸國。師援筆立成。有古史風。義天嘉歎
不已文見名文光教志郡命主三學。講演之盛亞於南
湖。嘗謂門人曰。余嘗勸人以二戒。三十已
前未可念阿彌陀。七十已後不得持消災
呪。謂少不知進。老不知止也。時人然之。


法師智謙。賜號圓澄。學於明智。紹興庚辰
主寶雲。每念寶雲為四明傳道師。自遷骨
烏石。其迹寖晦。乃力搜訪。得正法師所撰
石塔記。重刻於烏石菴。又於寺闢堂。設像
表示後世。


法師介然。四明鄞人。受業福泉山之延壽。明
智居南湖。從其學遂悟境觀之旨。元豐初。
專修淨業三載。期滿謂同修慧觀仲章宗悅
曰。念佛三昧往生要法也。乃然三指。誓建
十六觀堂。中設西方三聖殿。環以池蓮。功
[015-0226a]
成復然三指以報佛恩。於是修觀之士。有
所依託焉。


建炎四年正月七日。金虜犯明州。寺眾奔散
師獨不去。虜奄至訶之曰。不畏死耶。師曰。
貧道一生願力建此觀堂。今老矣。不忍舍
去以求生也虜酋義之謂曰。為我歸北地。
作觀堂似此規制。遂逼師以行。後人悲思。
乃以去日為之忌相傳。正月五日。若依本朝通鑑。則云七日而尊
之曰定慧尊者。立像陪位於觀室之隅志磐受業
福泉。定慧是草堂一派。極有高行。去志磐為五世


晁說之。字以道。自號景迂。官至待制。文元
公逈四世孫也。監明州船場。常往南湖訪
明智。聞三千境觀之說。欣然願學通其旨。
晚年日誦法華。自號天台教僧。或曰洧上
老法華。明智沒為撰碑而論之。時稱高作
碑見名文光教志


陳瓘。字瑩中。南劍人。自號了翁。幼登甲科
官至正言。親亡之日。廬墓三年。天降甘露。
有芝草生於冢上。嘗留意禪宗頗有省發。
觀華嚴了法界之旨。因上疏論宰相章惇。
謫四明。日與明智會。因問天台宗旨。明智
舉止觀不思議境。示以性奪修成無作行
之義。公曰。乃知此宗性本現成。又問。現前
色身如何觀察。明智曰。法本不生今則無
滅。公曰。世人言。其死如歸。不知如歸。乃
失家者。自是深達境智之妙。作三千有門
頌以示明智。智可之文見名文光教志晚年刻意西
歸。為明智作觀堂淨土院記。發揮寂光淨
土之旨。宗門韙其說石刻南湖觀堂公既貶。諸子
[015-0226b]
皆白衣未嘗懷不滿意。宣和六年冬。無疾
別家人而逝。紹興中。贈諫議大夫。謚忠肅。


述曰。智者之為道也。廣大悉備。為其徒
者。自尊信之。未足以信於人。惟名儒士
夫信而學焉。則其道斯為可信也。智者之
世。有徐陵柳顧言。荊溪之世。有梁肅李
華。慈雲之時。有王文穆馬亮。明智之時。
有晁以道陳瑩中。是數君子。不特知道。
又能立言以贊之。智者之道。於是愈有
光焉。


草堂元法師法嗣



法師道淵。永嘉人。自號息菴。久依扶宗深
達觀道。居西湖永明講授有法。嘗謂修性
離合之旨。指要雖示其妙。後人或戒異說
師收束諸文立為二義。一者約修三性三。
與修性對論三以明離合。二者約修九性
九。與修性對論三以明離合。初修三性三
者。如不二門。性指三障。是故具三。修從
性成。成三法爾。又云。一念心因既具三軌。
此因成果名三涅槃。又金錍云。本有三種。
三理元遍。達性成修。修三亦遍。此皆性三
修三六法明離合也。言修性對論三者。以
修為能對。性為所對。如不二門云。為對
性明修。故合為二。則修二性一。三法明合
也。次義言修九者。如不二門云。是則修雖
具九則法身般若解脫各各具三。此乃修中
自論九法以明離也。然法身中三。雖本屬
性。指要判云。雖兼性三咸為所發。故皆屬
修。言性九者。如光明句釋金鼓。具有圓
空鳴三法。即是一境三諦。又於圓空鳴中各
[015-0226c]
各自具姝大等三。遂有九法既得鼓體。性
德中論未涉起修。此則就性中自論九法。
以明離也。修性對論九者。如涅槃疏明。體
宗用各有三義。體有禮底達。宗有本要助。
用有本當自在。此約修六性三以明離也
。師示寂當盛暑。停龕旬日體色不變。白乳

流涌香若蓮華。人取乳可塗面。將葬路經
一菴。紼斷不進。異香徹菴中。易紼重不能
舉。菴主舊有微憾。乃悔謝曰。曾有小犯故
蒙見誡。乃隨眾舁之遂行。葬及三年。忽大
風折木壞其塔。滿龕舍利。若天彰其德云。


安國惠法師法嗣神照下第四世



法師了然。臨海薛氏。母禱山兵寺石像前。
夢至佛殿見僧持蓮華令食之。且曰。汝
生子當出家。後十三月而孕。四歲母念出
家。則誰當為嗣。夢神人叱之曰。何爽前囑。
遂諾之。十六具戒。從安國學教觀。慧解驟
發。嘗夢坐盤石泛大海。望大士坐山上竹
林間。師曰。平生持尊號今得見之。遂正立
說百偈以讚。覺憶其半。自是頓發辨才。
侍安國遷白蓮。未幾去謁明智。智問華嚴
十法界。大論三世間。法華十如是。三處文義。
共成三千。荊溪何云指的妙境出自法華。
師曰。華嚴大論。是死法門。法華十如是。是活
法門。智首肯之。時晁說之。嘗謁明智。因與
師論此道。待之如同學。四明講者道如。辭
氣毅然時號如虎。與師難問必為之屈。明
智舉主廣嚴。師曰。吾不當負所得。卒為安
國嗣。六年遷白蓮。居山二十四年。學者常
[015-0227a]
五六百人。紹興戊午。寧海建大會請師說
法。有使者持牒來曰。兜率天請師說法。師
曰。此間法會未散。使曰。符不可緩當先。其
次者即毀師名而去。紹興辛酉五月。夢兩龍
戲空中。一化為神人。袖出書曰。師七日當
行。師唯唯。既寤集眾說法。復大書曰。因念
佛力得歸極樂。凡在吾徒宜當力學。即沐
浴更衣。與眾同誦阿彌陀經。至西方世界
而逝。能仁行人。聞天樂音。祥光屬天。眾謂
師報居淨土。而先赴兜率之請也。八月葬
東岡。錫號智涌。郡祈雨於玉溪。眾苦路險。
師呪龍使移之。是夜風雨大作。旦見潭在
所指夷坦處。述宗圓記五卷。釋南岳止觀
樞要二卷。釋十不二門。虎溪集八卷。


法師智仙。仙居李氏。號真教。幼不樂世俗。
常曰。世間榮富何能免我一生清志耶。遂
服方袍。遊學至天竺。得觀道於明義首座。
還鄉依白蓮惠師聽止觀大有發明。久之
章嗣其席。常時繫念唯在淨土。或曰。法華
三昧。一土一切土。一身一切身。一佛一切佛。
何不依止觀修法華三昧而為往生之因。
師曰。荊溪云。分別功德品中。直觀此土四
土具足。故此佛身即三佛身。此大眾即一切
眾。以惑未斷故。安樂行是同居淨土行之氣
分故不離同居穢見同居淨。問者曰。同居
類多何必極樂。師曰。教說多故。宿緣厚故。
令專注故。是攝生故。師當結制稍覺微
恙。乃詣辭郡縣。還寺杜門絕客。眾請用
醫。令厚贐謝去之。即易床西向。設彌陀
[015-0227b]
像。請行人諷經。終卷而化。時能仁聞念佛
聲沸天仙樂盈耳。塔於院東北隅。


首座梵章。學惠法師悉通其旨。屢居白蓮
座端。講唱有法學者宗尚。謙抑不肯出世
人高其風。著圓覺經疏一卷。時稱簡正。


北禪梵法主法嗣



法師惠深。幼遍歷講席。及見北禪洞悟觀
道。後法王歸寂。師繼踵行化。當建炎兵燬
之餘。極力土木卒還舊制。領徒說法未嘗
一日以事廢。將建大殿。眾勉見巨室。師曰。
若使出門干施主。不如閉戶禱諸天。精
意所感施者自至。師正席二十九年。有僧善
居。為知事亦如之。清儉勤力輔贊有理。人
或與錢。即腰纏手捥。自携以歸。慮費脚金
損施福也。


德藏瑛法師法嗣



法師思淨。錢唐喻氏。受法華於瑛師。既悟
厥旨。復深研淨土之觀。專志念佛日課觀
經大觀初。於郡城北關創精舍。扁曰妙行。
領徒乞食。期飯僧百萬。不二十年竟踰八
倍。建十蓮華藏。規制巧妙。為天下輪藏之
冠。尤精畫佛。每運筆先於靜室念佛觀想。
一日畫丈六像。見佛光良久。眾皆瞻禮。師
於是時頓悟筆法之妙。於是人間咸稱為
喻彌陀。嘗於西湖北山鑿石作彌勒像露
半軀於嚴。識者以為深谷為陵之日。必有繼
成全身如三生石像者。宣和初。盜起清溪
犯錢唐。師告渠魁。願以身代一城人命。賊
義之。妖鋒為戢。紹興庚申冬。端坐想佛七
[015-0227c]
日不廢。忽起然香供佛歸座趺坐而化。旬
日頂上溫煖面體紅潤。見者謂其猶生葬於
法堂之右。


車溪卿法師法嗣南屏下第四世



法師可觀。字宜翁。華亭戚氏。年十六具戒。依
南屏精微。師聞車溪聲振江浙。負笈從之。
一日聞舉唱曰。般若寂寥。忽有悟入。如服
一杯降氣湯。玉慧覺有橫山命。師偕行讀指
要。至若不謂實鐵床非苦變易非遷。歎曰。
語言文字皆穅秕耳。建炎初主嘉禾壽聖。遷
當湖德藏。居閱世堂。為楞嚴補注。以祥
符延閃兩載。以疾反當湖南林。一室蕭然人
不堪之。則曰。松風山月。此我無盡衣鉢也。
乾道七年。丞相魏𣏌出鎮姑蘇。請主北禪。
入門適當九日。指座云胸中一寸灰已冷。
頭上千莖雪未消。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
何事又登高。魏公擊節不已。及得所遺法
語謝曰。當日卷卷斯道。不敢孤負竹菴。淳
熙七年。皇子魏王牧四明諱愷諡惠憲王孝宗次子用月
堂遺書之薦。請主延慶。時已八十九歲。抵
行在所而聞王薨師在天竺受請曰。王旨
如生。豈當有辭。遂行至南湖眾見行李寂
寂莫不歎服。不二載復歸當湖竹菴。九年
二月十九無疾而逝。壽九十一。荼毘舌根不
壞舍利莫知其算。塔德藏之觀堂。師五住
當湖。皆退隱於竹菴。因以為目。杲大慧自
徑山行化。來訪當湖對語終日。敬之曰教
海老龍也。師見齋房安像即誡之曰。汝起
居無禮說無益語。少時焚香之敬。不補終
[015-0228a]
日媟嫚之罪也。著楞嚴說題集解。補注共
四卷。蘭盆補注二卷。金剛通論事說各一卷。
圓覺手鑑。竹菴錄各一卷。山家義苑二卷。


法師有朋。金華人。自號牧菴。一家教文背誦
幾半。初學於慈圓覺。復往謁車溪。晝夜扣
請盡得其道。主僊譚講止觀。天衣持師分
衛至境梵語分衛此云乞食入寺就聽。至破法遍。橫破
九種禪那。皆非圓頓行人入道之門。持竦然
曰。我所未聞之說也設禮而去。湖人薛氏
婦早喪不得脫。其家齋千僧誦金剛般若
請師演說經旨。婦憑語曰。謝翁婆一卷經
今得解脫。翁問千僧同誦。何言一卷。答曰。
朋法師所誦者。蓋師誦時不接世語。兼解
義為勝也。徙能仁。講道日盛。晚主延慶。初
升座敘謝云。有朋自遠方來。聞者莫不
心悅。於方丈扁一室。曰六經堂。中設一
几。而初無文字。士夫怪其誕。眾至寺欲屈
之。師令侍者先語之曰。諸賢欲何相見。若
賓禮則對坐商略。若請益則侍立發問。若索
難則容先伸三問。咸曰。乞從賓禮。及對
語援引不已。乃知六經在胸中也。每臨講
不預觀文。嘗曰。我七番講止觀。於正修中
未嘗道著一字。又曰。大部中欲作一難。如
片紙大亦不成。所謂文字性離皆解脫也。故
今教苑略無義目。唯十不二門口義。纔露一
班耳。或問十境十乘方成觀法。荊溪何云
不待觀境方名修觀。師曰。向伊道。攝事成
理了也。又問。圓頓教中為立陰否。師高聲
一喝云。陰入重擔常自現前。何更問立不立。
[015-0228b]
一日講調御丈夫。數士人至。師曰。若在儒
教論丈夫事。如忠臣事君不顧身。勇士赴
難不畏死。立天下之大事。成百世之顯名。
不為聲色名利之所惑溺。皆名丈夫。若在
吾教。則一心三觀為舟杭。六時五悔為艣
棹。降伏諸魔制外道。不為分段變易生死
之所籠檻者。方名丈夫耳。士人為之畏服。
師御眾厲而簡。左右或欲師白堂整眾者。師
曰。我所以不數數告眾者是有意也。不見
道頻雷天失威。乾道四年十二月三日。坐
青玉軒。請行人諷觀經。至真法身觀集
大眾念佛。留偈坐亡。葬於崇法之祖塔。稟
法者。顯菴法昌月溪法輝等甚眾。師自恃強
記不畜科策。嘗謂同學竹菴曰。天下秖一
个半座主。老兄秖半个。問何為半个。師曰。
不合多幾个紙策也。在僊潭日。竹菴來訪。
為上講師讀大科竟即收帙曰。宗師在座
不敢文文。其對尊宿之禮。尚謙若此。


慧覺玉法師法嗣



法師法久。餘姚邵氏。受業龍泉。十五試蓮
經中選得度。初依智涌於廣嚴。後去從
慧覺。赴天竺。師隨往。旦夜為學卒成其業。
大慧居徑山。往咨心要。嘗令師舉境觀之
旨。必擊節歎賞。有王侍御女早喪。每附語
令請高僧誦法華。大慧令師往方升座
演經。侍御忽有感悟。夜中亡女夢於父曰。
承法師講經力已得生處。侍御因作一乘
感應記。大慧一日謂師曰。教苑人稀宜勉
力弘傳以光祖道。師遂歸。既而慈溪羅氏。以
[015-0228c]
圓湛菴延之。學者四集共仰師法。紹興十
三年。郡命居清修。泉清石潔人境俱勝。常
患後生單寮多弊。乃闢眾堂作連床蒲褥
如禪林之規。以身率先眾莫敢怠。說法機
辯有大慧之風。有不能領者。謂師談禪於
教苑。寺左曰師子巖。創一堂名無畏。日住
其中誦法華楞嚴七經。十九年不輟。一日
忽告眾。無疾而化。塔於寺西。雪溪晞顏為
撰銘。門人妙雲繼主其席。


法師神煥。湖之安吉人。早學慧覺時稱出
類。紹興中主思溪覺悟。自昔教門諸師立義
未盡者。悉辨論之得百篇。世號煥百章。嘗
論諸天位次不正。乃考尋藏典。撰為天傳。
其序云。案百錄。安功德天座在佛左。道場
若寬。更安大辯及四天王在右。則知世人。
或十二。或十六。或十八。皆準鬼神品。增減
無拘也。今欲定尊卑亦良為難。如鬼子母
羅剎也。豈當與大梵同列。有女名功德。男
名散脂。今以功德居上。梵釋次之。後列
散脂鬼母。豈非失序。因檢討大藏作諸天
傳。隨位釋之。蓋天有主客。有男女。有本
迹。有顯晦。大梵為三界主。帝釋為忉利主。
四王為八部主。若功德大辯。但客寄耳。功德
寄北天。大辯寄山澤。初無主領。茲所謂主
客也。功德大辯樹神地神鬼母並女質。餘則
男身。所謂男女也。金剛密迹五百徒黨。皆大
菩薩本也。現居神像迹也。所謂本迹也。大
辯對佛宣揚正法。雖位處密寄身示女
質。而言行則顯。或但作影響不事敷揚。縱
[015-0229a]
權有統王現丈夫形。而言行則晦。所謂顯
晦也。知此四端可與言天矣。竹菴見之曰。
大略數百字。囊括殆盡天傳未見其本。志磐嘗撰諸天禮讚文。正用煥師立說。
詳見法門光顯志嘗著圓覺疏二卷。安樂記一卷。


法師如湛。永嘉焦氏。母夢寶塔而生。幼年
試經得度。首謁東靈欽師及普慈暉師。所
學未就。乃與楊尖淵空相融之車溪依卿
師。時眾已多無所容。唯小室如斗不以為
隘。劇暑埋大甕實以塞泉。與四友背甕環
坐。以挹其爽。如此數載。眾戲目為五瘟堂。
後參慧覺於橫山。晝夜潛心盡得教觀之妙。
初主車溪壽聖。講餘課法華一部。佛號二萬
聲。有求為知事者。以非器不見用。憾之
夜懷刃入室。則見官客滿座。次夜復入。則
昏暗失路。又一夕往得入室。見十數人皆
同師形。其人媿恐而遁。平時少睡。夏月坐
草莽中口誦法華。袒身施蚊。門人謂。師年
高宜息苦行。師曰。[罩-卓+一/水*羽]。飛之類。安得妙乘。
所冀啖我血聞我經。以此為緣耳。後人因
表其處為餧蚊臺。晚歲謝事。閒居小菴日
薰淨業。紹興庚申七月。端坐念佛結印而
逝。闍維得五色舍利。著淨業記釋觀經疏。
護國記釋光明疏。又述金剛會解假名集。
建炎初。述聲聞會異。其末題云匈奴去杭入
秀。兵火沿塘。劫掠蜂起。命在不測。聊書
此為記時事。人以為與章安當寇盜縱橫
而著涅槃玄義。其事相類。


述曰。法智之記觀經光明也。當時同宗之
輩親炙之徒。如孤山淨覺餙辭抗辨。卒
[015-0229b]
莫能勝。謂之陽擠陰助。猶可為說。至於
假名以天資之高德業之美為四明四世
孫。當教觀中興後。不思光贊乃祖之功。
而反事筆削忍為淨業護國之記。白晝操
戈。背宗破祖。自墮山外之侶。可悲也
夫。


圓覺慈法師法嗣



法師中皎。四明之慈溪張氏。賜號法照。母
夢月墮懷而生。受業永明。初依南湖明智。
未幾去謁圓覺於天竺。久之盡得法奧。靖
康初。能仁虛席。郡太守劉光。囑智涌舉所
知。以師應命。圓音一演學徒四集。以粥飯
不給。闢海田為二十頃。香積乃裕。紹興乙
卯夏旱。郡守以龍湫昔受智者戒。遣僚屬
屈師臨湫施以戒法。即日雨洽。以年老退
處藏密菴。紹興乙丑。沐浴易新衣。書偈別
眾。正坐西向而化。


行人能師。嘉禾人。少學能仁。入懺室四十
載。六時行道雖病不廢。唯不食數日其病
自愈。行人之名遂聞江浙。年既老讀文如
初學。草菴戲之曰。未忘筌耶。師曰筌何所
忘。菴大慚。嘗暑中曬衣。歎曰。慷慨丈夫反
同臧獲。於是散去餘長。唯留一弊絮袍。夏
則束梁相間。夏日入林施蚊。一日逢二虎
以身就之。虎俛首而去。山神興供一方。常
與交接。香積有乏。知事來告。則力拒之。明
旦施自至。皆曰。昨夜行人巡門相報。始知
山神荷師以往圓覺有能仁之命。師與文
首座。然指以請。及其至晝夜請益大有開
[015-0229c]
悟。


普明靖法師法嗣



法師思梵。杭之臨平湛氏。賜號圓通。依淨
社普明學教觀盡通其旨。久之擢居座首。
普明遷覺悟。師與偕行。及再遷上竺。謂師
曰。覺悟之席無以易子。行道十年大振法道。
後退處西山歸雲菴。杜門著書。嘗以經疏
語錄。商確禪教之旨。名曰會宗。侍郎晁公
武。一見契心。為之序曰。予聞世父景迂先
生之言曰晁說之號景迂浙江東西有天台之學。
通其說者無禪教之病。可以為人天眼目。
小子識之。自予聞此三終星矣。今見會宗
之所述。其有合於世父景迂之言乎。師平
生以戒法力。夢寐嘗與聖賢接。凡禬禳災
凶。驅逐妖厲。一為說戒無不通感。乾道四
年五月。有星者謂師曰。六月之望師其亡
乎。師笑曰。造物焉能制我耶。汝謂六月亡。
我且八月往。至期沐浴更衣趺坐龕中。召
眾誦佛暝目而化。塔於方丈之室。


梵慈普法師法嗣



法師梵光。四明鄞之陽氏。賜號圓照。母夢異
僧入其室。十二月乃生。異香盈室。十六具
戒。始學律於湖心通照。復習教於南湖神
智。慨然遊方裴回西浙。乃之白牛見海慧
普師。聞講法華壽量品。廣談三身。言下大
悟。將還鄉。海慧撫其背曰。汝必大振法智
之席。及歸郡守王資深命主廣壽。政和四年
春。太守呂淙以南湖請。時廣壽之眾。願從
者百二十人。自是南湖眾及五百。法智之世
[015-0230a]
未若是之盛也。宣和四年大旱。郡請講雲
雨經。依法結壇緇素畢集。披軸則雲興。下
席而雨注。靖康初。高麗貢使。及境來謁云。
國王問訊法師。翹仰道德無從瞻禮。謹遣
使獻法衣一襲。及本國曉法師。所著華嚴
疏論二百卷。建炎三年以老謝去。寓奉化之
福聖。南湖自罹兵燬積年未復。郡守仇愈。
謂非師不能振。遂迎師再還。群僚畢集。佇
聞講演。仇公臨筵讚之曰。微言發覆吾生何
幸。紹興十二年。舉門人道琛自代。遂退處
於擇陽。與漕使陸寘隣居。往來結方外友。
明年春與陸君辭曰。老病既久將以後事
託延慶。乃舟行至南湖。沐浴更衣。集眾諷
觀經。書遺訓。付悟真義誠。諷安樂行。至深
入禪定見十方佛寂然而逝。時十三年二月
八日也。壽八十。葬崇法之祖塔。師天資朴
素。待貴賤以均禮。或問其故則曰。吾法
以平等為心。不輕為行。昌國戴氏。為鬼
物所擾。請師誦呪。及門而崇滅。其在福
聖。道俗請增戒法。有鄔氏子附語曰。吾汝之
先也。久處幽冥。聞人間光法師為眾施戒。
此日冥中異類多得解脫。故吾得以暫歸
法主智欽。姑蘇常熟人。才辯超卓舉世知敬。
主東靈聚徒至五百。行梵慈之道不少異。
恪勤講懺日未嘗怠。時人尊稱法主。以比
北禪梵云。


清辯齊法師法嗣



法師法雲。受業姑蘇景德。賜號普潤。學教
觀於清辯為得旨。紹興十三年。撰翻譯名
[015-0230b]
義七卷。以釋藏典之梵語。援引疏記有所
論辯甚為學者之益咸澤山嘉其作。為贊
化刻梓云。
佛祖統紀卷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