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d0010 欽定授時通考-清-鄂爾泰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授時通考卷十八
 土宜
  水利四
耿橘大興水利申册竊照東南之難在賦税而賦税之
所出與民生之所養全在水利葢瀦泄有法則旱澇無
患而年穀每登國賦不虧也計常熟縣民間田租之入
最上每畝不過一石二斗而實入之數不過一石乃糧
[018-1b]
之重者每畝至三斗二升而實費之數殆逾四斗是什
四之賦矣以故為我民者一遇小小水旱輒流散四方
逋負動以數萬計惟有水利大興俾嵗時無害為今日
救時之急務矧本縣坐落江海之交潮汐三面而至且
居蘇常諸府下流諸湖水由此入海其水之利害視他
處為尤鉅而其經理為尤急也卑職以其暇日單騎輕
舠遍歴川原進諸父老講求水利之故凡地形髙下之
宜水勢通塞之便疏瀹障排之方大小緩急之序夫田
[018-2a]
力役之規官帑補助之則經費量度之法催督考驗之
術一一條畫著為圖説以至區里利害之殊土性肥瘠
之異錢糧輕重之等田野荒熟之故風俗淳澆之由形
勢險夷之辨無不備具務紓百世之訏謨期垂一方之
永利為此將查歴過通縣河圩形勢繪圖貼説造册具

  開河法凡九條/
一照田起夫量工給食
[018-2b]
宋臣范仲淹曰荒歉之嵗召民為役日以五升因而賑
徐光啟曰此宋時/斗斛也幸勿慮多葢老成長慮之見如此常熟民素
驕侈傭趁之人頗少况挑河非重其直不應故莫善于
照田起夫量工給銀之法然照田起夫亦難言矣説者
謂有近水利者逺水利者不得水利者及田止十畝以
下者分為四等除十畝以下者免役外餘以三等為伸
縮葢往年之役如此職深以為不然本縣之田未有不
藉水而成者但河有枝幹之殊水有大小之異耳水大
[018-3a]
者則當施瀦蓄之法水小者則當施疏鑿之方彼幹河
引江湖之水而枝河非引幹河之水者乎田近幹河者
稱利矣田近枝河者非幹河之利乎若必為四等之説
則奸户積書朦朧作弊上户那而為中户中户那而為
下户近利那而為逺利逺利那而為不得利而田少愚弱
之氓反差重役如小民之偏苦何故開河必觀水勢所向
應用某區某圖之民必無論大户小户通融驗𣲖然後
于法均于事便于民無擾耳派夫之法先弔黄册查明
[018-3b]
該區該圖坐圩田地總數隨令里書將業户一一註明
然後通融算派某河應役田若干畝每田若干畝坐夫
一名田多者領夫田少者湊補足數名曰協夫其勘明
坍江板荒田地俱豁免如此貧富適均衆擎易舉矣
一水利不論優免
濬河以備旱澇便轉輸也論田而士夫之田多於小民
論河而灌運之利當亦多於小民故同心協力舉地方
之大利在士夫原有此意矣職客嵗開濬福山河以此
[018-4a]
意白之本縣士夫士夫咸各樂從興工之日倡率鼓舞
工反先於百姓而百姓蒸蒸無不子來趨事爭先恐後
已有成績矣今後凡濬河築岸之事必如往規庶勞逸
均而上下悦服也
一準水面算土方多寡分工次難易
開河之法其説甚難均是河也中間不無淤塞深淺之
殊地形亦有髙下凹凸之異而土方之多寡工次之難
易必有判焉不相同者宋臣郟僑云以地面為丈尺不
[018-4b]
以水面為丈尺不問髙下匀其淺深欲水之東注必不可
得須於勘河之時先行分段編號算土之法若本河有水
即沿河㸃水有深淺不同之處差一尺者即另為一段假
如通河水深一尺而有深二尺者即易段也深三尺者又
易段也深四尺者極易段也深與議開尺寸等者免挑段
也濶倣此各立樁編號以記之隨令精算者逐段計算土
方其法每土四傍上下各一丈為一方每方計土一千尺
假如本河議開面濶五丈底濶三丈水面下開深五尺每
[018-5a]
長一丈該土二方徐光啟曰誤算矣然不言總深亦難/算其實數假若原深一丈而加深廣
五尺該土三方又八百尺也假若不論深以此權説應/開實土有水一尺者實開土一方又五百二十尺也有
水二尺者實開土一方零八十尺也有水三尺者開/土六百八十尺也有水四尺者開土三百二十尺也
如某段水深一尺該穵土方四分實開土一方六分為
難工某段水深二尺該穵土方八分實開一方二分為
易工三尺四尺五尺倣此濶倣此若本河無水即督夫
先于中心挑一水線深廣各三尺或二尺務要徹頭徹
尾一脈通流却于水面上丈量露出餘土有厚薄不同
[018-5b]
之處差一尺者另為一段假如通河皆餘土一尺而有餘
二尺者即難段也餘三尺者又難段也餘四尺者大難段
也餘五尺者極難段也立樁編户算土如前法但此乃計
水上之土而水下應挑之土可一律齊矣然後通算本河
該實開土若干方兩旁得利田若干畝起夫若干名每夫
該土若干方分工定宕第從土方土少者宕長土多者宕
短齊土方不齊丈尺而後夫役為至均河形為至平也
  附打水線法
[018-6a]
  水線至平也而人心不平奸巧百出如三十三年
  開福山塘打水線十數日不成管工官皆不知職
  既識破其術隨設法五里委一官官各乗馬一里
  委一皂皂各飛奔如是往來不停看其水線不令
  隂阻乃一日而成奸巧立破何以故渠功少者於
  水線中暗藏小壩官來則暫決之過則壩住雖土
  髙無水之地而兩頭藏壩中間水可不絶此奸不
  破髙低不明水線為虚何以知其然也隂壩初決
[018-6b]
  者其水流動不然者其水靜定也
一分工定宕
難易有號矣土方有數矣而夫役之來道里逺近不同
市野食宿異便而土性亦有緊漫堅散之殊崖岸不無
險夷髙下之别强者奸者於此爭利焉倘無術以處之
亦非盡善之道也然此不可為之河濱宜先為之於堂
上查照區圖逺近自頭至尾算定丈尺捱定工次要令
逺近適中一一明註此工簿内用印發各千百長照簿
[018-7a]
豎立夫樁一定不移庶紛爭之擾可免而亦無作奸之
處矣第初時量河最要的確臨期分宕務秉至公不則
吏書虚報丈尺而實剋夫價者有矣强梁之徒夫多宕
少者亦有矣大都正官能一親行自無此弊
一堆土法
夫役偷安類於近便岸上抛土不思老岸平坦一遇天
雨淋漓此土隨水流入河心儵挑儵塞徒費錢糧徒勞
工夫亦竟何益必于河岸平坦之處務令逺挑二十步
[018-7b]
之外照魚鱗法層層散堆若有嬾夫就便亂抛者重究
若有古岸髙出田上者即挑土岸内相幇以固子岸亦
可其平岸之處不得援此為例若岸有半圮之處即宜
挑土補塞築成髙岸挑成一層堅築一番層層而上岸
必堅牢一舉兩得不可姑置岸上待後日築之後來日
久人玩貽害河道不小也若田中有漊蕩或原因取土
致田深陷者即用河土填平若㟁邊有民房有園亭逼
近不便挑土者即令業户自定樁笆於房園邊旋築成
[018-8a]
岸亦兩利之道也若河狹則不可耳
一考工法
金藻水學曰勤省視者官亷能也或不省視與無亷能
同省視不賞罰與不省視同賞罰不繼續與不賞罰同
職亦曰亷能矣省視矣賞罰矣繼續矣而無考驗之法
與不亷能不省視不賞罰不繼續同夫考工之法先必
立信樁様樁以防其奸偽様樁者用木橛刻畫尺寸與
應濬尺寸同信樁則一木橛可已法于號段既定之後
[018-8b]
每段將畫尺木橛釘入河心與水面平本河無水者與
水線之水面平俗所謂水平椿是也俟開方之後以此
橛為準葢橛露一尺則工滿一尺矣故曰様樁却將二
橛書明號段直對様樁釘入兩岸老土深與岸平名曰
信樁此樁四旁封識老岸數尺不許抛土鎮壓致難認
記另具直丈竿一條丈䉡一條立竿様樁之頂拽䉡信
椿之上以量虚河深淺如䉡在竿十尺上則虚河深十
尺矣必十尺以下所有尺寸乃算實工虚河尺丈籍而
[018-9a]
藏之夫役認宕時又各立小樁書某字第幾號某千長
下百長某分管領夫協夫某應濬長若干名曰夫樁又
按仰月形三濶丈尺之數為横丈竿三條俱畫尺寸做
成木輪車架此三竿每查工之日必攜籍持竿拽䉡架
車而往先稽號樁而知其宕之長短即據信樁様樁拽
䉡豎竿而得其工之淺深工完之後沿河推運三竿車
而驗其工之濶挾勤惰在目賞罰必加而後人力齊工
不虚耳必信樁者虞様樁之上下其手也又虞老岸之
[018-9b]
偽增其髙也驗老岸驗信樁驗様樁驗三竿車而後偽
無容矣迨工完之後復打水線以驗之有淤滯處隨令
復濬務求線道流通方可決壩放水其或濬深水多打
水線不便則于放水之後用木鵝沿河較覈木鵝者用
直木一條長與河深平鐵裹其下端隨濬過尺寸處拴
繫長繩兩岸拽之直立水中循水面而進遇鵝仆處則
土髙水淺處也將該管千百長究治仍令撈泥務如原
議分數須木鵝通行無滯然後為完工矣
[018-10a]
 
 
 
 
 
 
 
 
[018-10b]
一分管員役
諺曰寧管千軍莫管一夫言無紀律而難御也故督責
之法必自下而上由小及大則工程易起故每宕百丈
必用百長一名分催千丈必用千長一名督催然此役
須㸃該區田多大户充之葢大户必愛惜身家又衆所
推服令此輩各照信地千長立一小旗一大樁百長立
一小樁各書應管丈尺分數千長催百長百長催小夫
而水利官又専督千百長責任攸分大小相驅然後卑
[018-11a]
職不時親詣稽查考其工次别其勤惰量加賞罰即頑
猾之民亦不得不盡其力矣
  附用千百長法
  千百長非身家才榦兼全者不能服衆邇來照將
  尖册㸃用十得八九乃法立弊生區書將大户田
  花分顯小户於册首㸃者半係小户除將該書枷
  號外其千長多用該區公正不足則令公正舉報
  乃㕘之捋尖始稱得人得人而工不難完矣
[018-11b]
一立章程賞勤罰惰以示鼓舞
號段定矣宕認夫集矣催督有人矣然衆力難齊衆心
難一不有以約之則勤者何所勸而惰者無以懲將使
勤而為惰矣今定一河工比簿每十日親查一次是為
一限假如缺/河自水面而下應開深五尺則第一限要
見工二尺為浮泥易做也二限黄泥難做要見功一尺
五寸三限通完深濶如式工大者亦以此法寛立期限
凡比工每百長管百夫就以十夫為一分千長管十百
[018-12a]
長就以一百長為一分又立一賞功單如依限如式開
完者即給一功單日後遇有過犯許齎單贖罪以示勸
其有奸頑惰功者即查千百長該管十分中一分不及
限者責各小夫二分不及限者並責百長三分不及限
者並責千長以示懲庶章程既立賞罰明而民自鼓舞
莫敢躭延矣
  附比簿式
  都
[018-12b]
 領夫   田
 協夫   田
  共實熟田
 算派     夫     應開土方
  今派 字      號歸見 尺寸  分/工
  算該開河      丈
 初限 日開深 尺開濶 尺堆土離河 丈 尺
  月日起至   日止
[018-13a]
 二限 日開深 尺開濶 尺堆土離河 丈 尺
  月 日起至  日止
 三限 日開深 尺開濶 尺堆土離河 丈 尺
  月 日起至  日止
[018-14a]
一幹河甫畢刻期齊濬枝河
凡田附幹河者少而附枝河者多葢河有枝幹譬之樹
焉千百枝皆附一幹而生是幹為重矣然敷葉開花結
子功在于枝不可忽也彼枝河切近圩坵灌溉之益所
闗匪細若濬幹河而不濬枝河則枝河反髙水勢難以
逆上而幹河兩旁所及有限枝河所經之多田反成荒
棄即幹河之水又焉用之法當于幹河半工之時即耑
官料理枝河責令各枝河得利業户俱照田論工一齊
[018-14b]
並舉仍責令該枝河千百長催督務要先期料理停妥
俟幹河工完之日先放各枝河水放畢隨於各枝河口
築一小壩俟小壩成然後決大壩而放河水其工之次
第如此葢濬幹河時凡幹河水悉放之枝河而後大工
可就濬枝河時凡枝河之水悉歸之幹河而後衆小工
易成况枝河髙幹河低不過一決之力若先放湖水則
方浚之初水勢必大此時枝河不能直入必假車戽勞
費鉅矣濬河者往往於幹河告成之後心懈力疲置枝
[018-15a]
河於不問為民者亦曰姑俟異日也而前工荒矣葢機
不可失而勞不可辭其工之始終又如此幹河之大者
量給官銀枝河則専用民力焉
徐光啟旱田用水疏謂欲論財計先當辨何者謂財唐
宋之所謂財者緡錢耳今世之所謂財者銀耳是皆財
之權也非財也古聖王所謂財者食人之粟衣人之帛
也若以銀錢為財則銀錢多將遂富乎是在一家則可
通天下而論甚未然也銀錢愈多粟帛將愈貴困乏將
[018-15b]
愈甚矣故前代數世之後每患財乏者非乏銀錢也承
平久生聚多人多而又不能多生穀也其不能多生穀
者土力不盡也土力不盡者水利不修也能用水不獨
救旱亦可弭旱灌溉有法纖濶無方此救旱也均水田
間水土相得興雲歊霧致雨甚易此弭旱也能用水不
獨救潦亦可弭潦疏理節宣可蓄可洩此救潦也地氣
越發既有時雨必有時暘此弭潦也不獨此也三夏之
月大雨時行正農田用水之候若徧地耕墾溝洫縱横
[018-16a]
播水于中資其灌溉必減大川之水先臣周用曰使天
下人人治田則人人治河也是可損決溢之患也故用
水一利能違數害調燮隂陽此其大者不然神禹之功
僅抑洪水而已抑洪水之事則決九川距海濬畎澮距
川而已何以曰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徳利用厚生惟
和一舉而萬事畢乎用水之術不過五法盡此五法加
以智者神而明之變而通之田之不得水者寡矣水之
不為田用者亦寡矣用水而生穀多穀多而以銀錢為
[018-16b]
之權當今之世銀方日增而不減錢可日出而不窮又
以宋臣李綱所言節用救弊覈實開闔貿遷諸法設誠
而致行之不加賦而國用足豈虚言也哉謹條例如左
一用水之源源者水之本也泉也泉之别為山下出泉
為平地仰泉用法有六
 其一源來處髙於田則溝引之溝引者於上源開溝
 引水平行令自入於田諺曰水行百丈過牆頭源髙
 之謂也但須測量有法即數里之外當知其髙下尺
[018-17a]
 寸之數不然溝成而水不至為虚費矣
 其二溪澗傍田而卑於田急則激之緩則車升之激
 者因水流之湍急用龍骨翻車龍尾車筒車之屬以
 水力轉器以器轉水升入於田也車升者水流既緩
 不能轉器則以人力畜力風力運轉其器以器轉水
 入於田也
 其三源之來甚髙於田則為梯田以遞受之梯田者
 泉在山上山腰之間有土㝷丈以上即治為田節級
[018-17b]
 受水自上而下入於江河也
 其四溪澗逺田而卑於田緩則開河導水而車升之
 急者或激水而導引之開河者從溪澗開河引水至
 其田側用前車升之法入於田也激水者用前激法
 起水於岸開溝入田也
 其五泉在於此用在於彼中有溪澗隔焉則跨澗為
 槽而引之為槽者自此岸達於彼岸令不入溪澗之
 中也
[018-18a]
 其六平地仰泉盛則疏通而用之微則為池塘於其
 側積而用之為池塘而復易竭者築土椎泥以實之
 甚則為水庫以畜之平地仰泉泉之瀵湧上出者也
 築土者杵築其底椎泥者以椎椎底作孔膠泥實之
 皆令勿漏也水庫者以石砂瓦屑和石灰為劑塗池
 塘之底及四旁而築之平之如是者三令涓滴不漏
 也此蓄水之第一法也
一用水之流流者水之枝也川也川之别大者為江為
[018-18b]
河小者為塘浦涇浜港汊沽瀝之屬也用法有七
 其一江河傍田則車升之逺則疏導而車升之疏導
 者江南之法十里一縱浦五里一横塘縱横脈散勤
 勤疏濬無地無水此井田之遺意宋人有言塘浦欲
 深濶謂此也
 其二江河之流自非盈涸無常者為之牐與壩釃而
 分之為渠疏而引之以入於田田髙則車升之其下
 流復為之牐壩以合於江河欲盈則上開下閉而受
[018-19a]
 之欲減則上閉下開而洩之職所見寧夏之南靈州
 之北因黄河之水鑿為唐來漠延諸渠依此法用之
 數百里間灌溉之利纖濶無方寧城絶塞城中之人
 家臨流水前賢之遺可驗矣因此推之海内大川倣
 此為之當享其利濟亦孔多也
 其三塘浦涇浜之屬近則車升之逺則疏導而車升
 之
 其四江河塘浦之水溢入於田則堤岸以衞之堤岸
[018-19b]
 之田而積水其中則車升出之堤岸者以禦水使不
 入也大則為黄河之帚小則為江南之圩宋人有言
 堤岸欲髙厚謂此也車升出之者去水而為萟稻或
 已萟而去其水使不没也
 其五江河塘浦源髙而流卑易涸也則於下流之處
 多為牐以節宣之旱則盡閉以留之潦則盡開以洩
 之小旱潦則斟酌開閤之為水則以準之水則者為
 水平之碑置之水中刻識其上知田間深淺之數因
[018-20a]
 知牐門啟閉之宜也浙之寧波紹興此法為詳他山
 鄉所宜則傚也
 其六江河之中洲渚而可田者堤以固之渠以引之
 牐壩以節宣之
 其七流水之入於海而迎得潮汐者得淡水迎而用
 之得鹽水牐壩遏之以留上源之淡水職所見迎淡
 水而用之者江南盡然遏醎而留淡者獨寧紹有之
 也
[018-20b]
一用水之瀦瀦者水之積也其名為湖為蕩為澤為淀
為海為波為泊也用瀦之法有六
 其一湖蕩之傍田者田髙則車升之田低則堤岸以
 固之有水車升而出之欲得水決隄引之湖蕩而逺
 於田者疏導而車升之此數者與用流之法畧相似
 也
 其二湖蕩有源而易盈易涸可為害可為利者疏導
 以洩之牐壩以節宣之疏導者懼盈而溢也節宣者
[018-21a]
 損益隨時資灌溉也宋人有言牐竇欲多廣謂此也
 其三湖蕩之上不能來者疏而來之下不能去者疏
 而去之來之者免上流之害去之者免下流之害且
 資其利也吳之震澤受宣歙之水又從三江百瀆注
 之於海故曰三江既入震澤底定是也
 其四湖蕩之洲渚可田者隄以固之
 其五湖蕩之瀦太廣而害於下流者從其上源分之
 江南五壩分震澤以入江是也
[018-21b]
 其六湖蕩之易盈易涸者當其涸時際水而藝之麥
 藝麥以秋秋必涸也不涸於秋必涸於冬則藝春麥
 春旱則引水灌之所以然者麥秋以前無大水無大
 蝗但苦旱耳故用水者必稔也
一用水之委委者水之末也海也海之用為潮汐為島
嶼為沙洲也用法有四
 其一海潮之淡可灌者迎而車升之易涸則池塘以
 蓄之閘壩堤堰以留之海潮不淡也入海之水迎而
[018-22a]
 返之則淡禹貢所謂逆河也
 其二海潮入而泥沙淤墊屢煩濬治者則為牐為壩
 為竇以遏渾潮而節宣之此江南舊法宋元人治所
 用百年來盡廢矣近并濬治亦廢矣乃田賦則十倍
 宋元民貧財盡以此故也其濬治之法則宋人之言
 曰急流搔乘緩流撈剪淤泥盤吊平陸開挑今之治
 水者宜兼用之也
 其三島嶼而可田有泉者疏引之無泉者為池塘井
[018-22b]
 庫之屬以灌之
 其四海中之洲渚多可灌又多近於江河而迎得淡
 水也則為渠以引之為池塘以蓄之
一作原作瀦以用水作原者井也作瀦者池塘水庫也
髙山平原與水違行澤所不至開挑無施其力故以人
力作之鑿井及泉猶夫泉也為池塘水庫受雨雪之水
而瀦焉猶夫瀦也髙山平原水利之所窮也惟井可以
救之池塘水庫皆井之屬故易井之彖稱井養而不窮
[018-23a]
也作之之法有五
 其一實地髙無水掘深數尺而得水者為池塘以蓄
 雨雪之水而車升之此山原所通用江南海壖數十
 畝一環池深丈以上圩小而水多者良田也
 其二池塘無水脈而易乾者築底椎泥以實之
 其三掘土深丈以上而得水者為井以汲之此法北
 土甚多特以灌畦種菜近河南及真定諸府大作井
 以灌田旱年甚獲其利宜廣推行之也井有石井磚
[018-23b]
 井木井柳井葦井竹井土井則視土脈之虚實縱横
 及地產所有也其起法有桔橰有轆轤有龍骨木斗
 有恒升筒用人用畜髙山曠野或用風輪也
 其四井深數丈以上難汲而易竭者為水庫以畜雨
 雪之水他方之井深不過一二丈秦晉厥田上上則
 有數十丈者亦有掘深而得醎水者其為池塘為淺
 井亦築土堆泥而水留不久不若水庫之涓滴不漏
 千百年不漏也
[018-24a]
 其五實地之曠者與其力不能為井為水庫者望幸
 於雨則歉多而稔少宜令其人多種木種木者用水
 不多灌溉為易水旱蝗不能全傷之既成之後或取
 果或取葉或取財或取藥不得已而擇取其落葉根
 皮聊可延旦夕之命雖復荒嵗民猶戀此不忍遽去
 也語曰木奴千無凶年
本朝怡賢親王敬陳水利疏竊直隸之水總會於天津
以達於海其經流有三自北來者曰白河自南來者曰
[018-24b]
衞河而淀池之水貫乎白衞二河之間是為淀河白衞
為漕艘要津邇年以來白河安瀾無泛溢之虞衞河發
源河南輝縣至山東臨清州與汶河合流東下河身陡
峻勢如建瓴不免冲潰泛溢查滄州之南有磚河青縣
之南有興濟河乃分減衞水之故道又靜海縣之權家
口直接寛河東趨白塘口入海俱應就現在河形逐段
開疏築壩減水白塘口入海之處舊有石閘二座磚河
興濟河之委應開直河一道歸併白塘出口澇則開閘
[018-25a]
放水可殺運河之漲而河東一帶積澇亦得藉以消洩
旱則引流灌溉溝洫通而水利溥滄青靜海天津數百
里斥鹵之地盡為膏腴之壤矣至東西二淀跨雄霸等
十餘州縣廣袤百餘里畿内六十餘河之水會於西淀
經霸州之苑家口會同河合子牙永定二河之水滙為
東淀葢羣河之所瀦蓄也故治直隸之水必自淀始凡
古淀之尚能存水者均應疏濬深廣併多開引河其已
為田者必四面開渠中穿溝洫經緯條貫&KR0899絡交通洩
[018-25b]
而不竭蓄而不盈而後圩田種稻旱澇有備魚鼈蜃蛤
萑蒲之生息日滋小民享淀池之利不煩督責而淀常
治矣子牙永定二河以淀為壑子牙為滹漳下流清濁
二漳發源山西至武安縣交漳口會流經廣平正定而
滹沱㵚陽大陸之水會焉天津歸海之水以子牙為正
流其餘諸水附之以達於海今河身髙墊支港堙塞安
得不冲不泛考任邱舊志子牙下流有清河夾河月河
皆分子牙之流同趨於淀宜㝷求故道開決分注以緩
[018-26a]
 奔放之勢永定河俗名渾河其源本不甚大縁水濁泥
 多淤髙必決其流既改故道遂堙應於每年水退後挖
 去淤泥俾現在河形不致淤髙庶保將來不復遷徙二
 河出口俱在東淀之西淀之淤塞實由於此臣/等面奉
上諭令引渾河别開一道今應自柳岔口引渾河稍北遶
 王慶坨之東北入淀子牙河現由王家口分為二股今
 應障其西流約束歸一兩河各依南北岸分道東流仍
 於淀内築堤使河自河而淀自淀河身務須深濬常使
[018-26b]
 淀水髙於河水仍隨時挑濬毋令淤塞二河之濁流自
 不能為患而萬派之朝宗可得安瀾矣再各處隄防應
 俟水退之後照舊修築其大小溵淀俱可以圩田種樹
 如此之處不少統俟來春查明具奏
 怡賢親王敬陳畿輔西南水利疏京西一帶諸山實維
 太行之麓水勢因之盡朝宗而左騖故自西北山而下
 者皆東南會於兩淀自西南山而下者皆東北會於大
 陸二泊兩道分流畢由東淀達直沽入海則是今日所
[018-27a]
歴諸河即去冬查勘畿南河淀之上流也謹將勘過情
形并開挖疏引措置水田事宜敬陳之盧溝以西諸水
拒馬其鉅流也發源山西廣昌之淶山東流至房山鐵
鎖崖分為二派一派東入涿州一派南入淶水合流而
為白溝河他若馬頭河牤牛河胡良河皆入焉馬頭牤
牛二河均難資其灌溉惟胡良所經地稱膏腴溝渠圩
岸宛若江南擴而廣之房涿之間皆稻鄉也淶水一派
石亭赤土樓村秔稻最盛而房之張坊至駱家莊涿之
[018-27b]
髙村及城之西北一路分渠引流具有條理又有王家
莊茂林莊毛家屯等村溝渠現存改為旱田者約百餘
頃土人以水源微弱為辭此河下流為白溝水勢甚盛
未有下流盛而上源微者今應於房山鐵鎖崖分流之
處深溝側注以均其來白溝之上相地建閘以節其去
不惟王家茂林等處之百餘頃復為水田即河流所經
之定興新城等縣亦沾澆灌之利矣
拒馬之南為三易水曰濡曰武曰雹濡水出州北之窮
[018-28a]
獨山西折而南入定興與淶水合流源泉入焉源泉舊
有石壩乃壅水開渠之遺址當時近水皆稻粱遶城皆
芰荷今皆荒廢所應修復武水出武峯嶺流經定興合
濡水而歸河陽渡雹水出石獸崗流經安肅入安州之
依城河三水具挾源泉分流疏渠其勢甚便鍾家莊唐
湖川鹽臺陂民皆藝稻是在因地擴充務使水無遺利
雹水之南曰徐水來自五迴嶺經滿城至安肅而曹水
會焉合一畝方順龍泉諸水滙為依城河餘小泉以百
[018-28b]
數水源盛而水饒疏而引之不可勝用也
滱水發源山西之靈邱由倒馬闗入唐縣為唐河横水
自西北來會居民引以溉稻直達下素町畦相望經曲
陽之鎮里髙門所溉尤多南入定州而白龍泉復來會
之王耨張謙等村傍河皆圩岸應推廣以極水力所得
稻田難以頃計矣
唐河之南有沙河來自山西之繁峙入曲陽界合平陽
河南流阜平當城胭脂二河行唐之郜河咸會焉其上
[018-29a]
流亦名派水經自樂歴定州沿流多資灌溉他如阜平
之崔家莊行唐之龍岡甘泉河新樂之何家莊浴河俱
有水田而泉渠頗多堙廢徧行疏滌所獲尤多
沙河之南有滋河源出山西枚回山經靈壽入行唐之
張茂村伏焉至無極南孟社而復出疏鑿成渠皆天然
水利也以上諸水盡攝於西淀自此而南水之載在圖
經者惟滹沱最大發源山西繁峙之泰戲山由雁門入
直隸之平山界治河綿曼等水皆入焉冶河源自山西
[018-29b]
平定州松嶺流至平山初不與滹水相合自二水合流
而滹沱之勢遂猛屢奔潰為真定害治之故道本與洨
合今應於入滹之處塞而斷之循其故流加以挖濬引
入洨河則滹沱之猛可減
洨河發源獲鹿之蓮花營洚北村二泉其源頗有堙塞
至欒城合北沙河而流始大澆溉可資但苦岸髙難以
升引應作壩以壅之開溝縱横俱可通流水漲則決壩
以洩此萬全之利也洨河下流自寧晉入泊舊有石閘
[018-30a]
三座遺跡尚存現今兩岸居民尚戽水以澆畦麥其為
水利之用亦可想見矣
洨河以南諸水自贊皇來者有槐水有午水自臨城來
者有泲水泥河泜河沙河自内邱來者有李陽河七里
河小馬河柳河或名在而跡已湮或源存而流已徙然
石橋宛在斷碣猶存前人洩澇歸泊之路今皆任民耕
種以致山川暴下瀰漫四野貪尺寸之利貽害無窮今
已委員查勘酌量疏通令漫水有歸田疇不受其害小
[018-30b]
柳河之東為聖女河泉從地湧引流可田南為白馬河
居民建閘溉田下流遂湮水漲之時以鄰為壑故北之
聖女南之牛尾二河俱被其衝突為任邑害今應濬入
泊之路嚴閉閘之禁害去而利乃可興矣
又南為百泉河出邢臺之風門山歴南和等處有閘十
三座溉田數百頃而任縣不沾一勺之潤今應立法均
利自下而上各以三日為期則沿流一帶皆水田也但
河身尚隘宜展而倍之
[018-31a]
百泉之南為野河源出邢臺之西山下入沙河沙河源
出山西遼州之湡水至沙河縣分為二支一流至任縣
為灃河一流至南和為乾河抵任縣合洺河沙河縣之
普潤閘溉田四十餘頃洺河亦發源於遼州入直隸與
沙河合近年常苦涸竭若引㵚陽之水假沙洺之道兩
河之間俱可沾其浸溉
㵚陽河諸水之鉅流也源出河南磁州之神麕山至邯
鄲會渚沁二水至寧晉貫大泊而出抵冀州與滹沱水
[018-31b]
合所經之處疏渠灌稻元郭守敬曾言可灌田三千頃
明建惠民等八閘民以殷富近為磁州民築壩截流八
閘已廢其六今應照舊修復以上諸水入任縣泊者謂
之南泊入寧晉泊者謂之北泊二泊固諸河之委滙皆
禹貢大陸澤故地也
南泊舊注㵚河自滹漳闐淤河髙於泊難以議開唯谿
爪一河不足消全泊之漲今查穆家口河道原自通流
略加疏濬為力無多北泊周圍百里地窪水深亦恃㵚
[018-32a]
 河為宣洩之路自滹沱南徙故道漸湮東注河身亦多
 淺隘今應大加展挖務俾寛深如此則南泊之水歸穆
 家口而咽喉已通北泊之水入㵚陽河而尾閭亦快積
 澇日消舊㟁漸復涸出之地尚可以數計哉然後作小
 堤以繞之多開斗門疏渠種稻則沮洳之場皆樂土也
 惟滹沱一水源逺流長獨行赴海而善決善淤遷徙靡
 常自古患之自去年北徙直趨束鹿奔軼四出官民請
 疏入泊之道然此道本非正流闐淤已成平地旋加挖
[018-32b]
 掘工費甚繁今查有乾河一道係滹水入㵚舊路自張
 岔開挑六七里便可直接決河從此改流由焦岡而入
 㵚水沛然而東寧晉泊既逺淤壅之患即束鹿深州等
 處亦無冲潰之害矣畿南州縣地方遼濶臣/等未及遍
 歴者已遣効力人員悉心經理即當酌量緩急次第興
 工以仰副我
皇上愛養民生興修水利之至意可也
 怡賢親王敬陳京東水利疏臣/等歴看京東之水若北
[018-33a]
河若薊若浭以及永平之欒河皆經流之最大者白河
為漕運要津農田之蓄洩不與焉然河西數十里内止
有鳳河一道别無行水之溝亦無瀦水之澤一有雨潦
不但田廬瀰漫即運河堤岸亦宛在水中查涼水河源
自京城西南由南苑出𢎞仁橋至張家灣入運請於髙
各庄開河分流循鳳河故道疏濬由大河頭入仍於分
流之處各建一閘以時啓閉庶積潦有歸且可沾溉田
疇矣運河之東則香河其下為寶坻沿河堤岸坍頹應
[018-33b]
飭修築并於牛牧屯以上斜築長堤以障東溢再通州
烟郊以南之水皆滙於窩頭分為二股一股南入運河
一股東流經香河縣之吳村滙於百家灣入七里屯達
於寶坻查七里屯以上大半淤塞地皆沙鹵難以開鑿
若將南流一股疏通深暢則經流歸於運河又夏店之
箭杆河經香河入寶坻之溝頭河漫流入淀應從溝頭
疏濬會七里屯之水達於大河水有攸歸農田亦有利
焉寶坻西北接壤薊州薊州運河自三台營會諸山之
[018-34a]
水東南至寶邑會白龍港又南經玉田豐潤合浭水達
海河身深濶源逺流長棄之則害用之則利請先築河
堤務須髙厚然後於下倉以南建石橋空下閘水升注
兩岸以資灌溉多開溝澮自近而逺縱横貫注用之不
乏矣浭水發源遷安之泉庄委折蛇行土人有三灣六
曲之稱河道狹而堤堰卑東決則淹豐潤西決則淹玉
田應於劉歆莊王木匠庄各開直河一道舊流亦無令
壅塞俾得兩處分瀉可無冲決之患至沿河一帶建閘
[018-34b]
開渠數十里内無非沃壤土人動言浭水湍急為患不
知敗稼之洪濤即長稼之膏澤現在近河居民引流種
菜千畦百隴在在皆然曾未見利於圃而不利於農者
也玉田本屬稻鄉藍泉河出藍山西南流入薊運夾河
瀦水為湖伏秋水發一望彌漫應將河身疏通深廣束
以堤防西北另開小河一道引水入河下流使湖無泛
濫而河得安瀾仍於曲河頭建閘開溝引水繞東湖而
南湖内外田地均沾灌溉再於湖心最下之處圩為水
[018-35a]
櫃以濟泉水之不足其利可以萬全又泉河發源小泉
山東流會孟家泉煖泉達於薊運河現在引流種稻所
當搜滌泉源多方宣布以廣水利者也豐潤負山帶水
湧地成泉疏流導河隨取而足如城東之天宮寺牛鹿
山鐵城坎以及沿河沮洳之處可種稻田數百畆多至
千餘畝而止縣南接連大泊一帶平疇萬頃土膏滋潤
内有王家河㲼河龍堂灣泥河共四道春夏不涸而田
疇不沾其利為可惜也應請滌其源疏其流壩以壅之
[018-35b]
堤以蓄之東北引陡河為大渠横貫四河中間多開溝
洫瀠洄宣布數十里内取之左右皆逢其源而泊内多
可耕之田矣陡河自灤州之館山東流繞縣境而南旁
河村庄曰上稻地下稻地南曰官渠葢昔年圩田種稻
之地遺趾尚存若沿河堅築隄防多設壩閘以時蓄洩
疆理一循舊跡不勞區畫而兩岸良田不可數計至板
橋狼窩舖等處東連榛子鎮一帶流泉大槩入灤州境
灤河洶湧滂沛推壅沙石既不可束以隄防亦難以資
[018-36a]
灌溉然各屬支流藉以滙歸故少漲溢之患而涓瀝皆
農田之資灤州近城之别故河淤塞漫流數十年於兹
若照舊疏濬不惟城闉不受侵囓而西南負郭之田皆
收浸潤之利城南則有龍溪出五子山東即清河之源
城西則有沂河經芹菜山南折而東又轉而南二河之
間地勢平衍土岡環之東南一望無際皆可播流而溉
也西南則游觀庄之靳家黄坨河引泉可田南則稻河
吳家龍堂等處引河可田西北則自沙河驛之東榛子
[018-36b]
鎮之西龍溪黄崖煖會於牤牛河經雙橋而圍山瀑水
入之流清而駛地平而潤沿岸一帶建壩開溝無處非
水耕火耨之地矣灤州之北為遷安城北徐流營湧出
五泉合流入桃林河又三里橋湧泉流出灤河蠶姑廟
泉河與灤河相接龍王廟之泉頭流為三里河經十里
橋而南夾河皆可田黄山之麓一泓湛然西入石渠即
浭河自出自泉庄至新集地與水平播之可種稻田百
餘頃盧龍縣北之燕河營湧泉成河及營東五泉漫溢
[018-37a]
四出至張家莊一帶皆可挹取為樹藝之利京東土壤
膏腴甲於天下臣/等勘過情形大槩如此惟是工程浩
大地方遼濶隨宜酌量容有變通之處統俟工完彚齊
送册
慕天顔請浚孟河白茆河疏臣/前疏請浚白茆港孟瀆
河福山港三丈浦黄四港申港包港安港西港七丫等
處葢既鑒上年之竒旱預料今年之大澇從長籌畫實
非泛言雖部議未邀即允然闗切地方民事豈容緩圖
[018-37b]
臣/再四籌畫先擇其不易而費簡者若七丫一帶業已
勸民濬滌淤沙通崇明之運道福山港三丈浦道里民
自願分役疏通再如黄四申包安西等港另行酌量緩
急多方設法次第興舉外惟是常熟之白茆港係蘇常
諸水東北出江第一要河自明季失修湮塞成陸旱則
潮汐不通澇則宣洩無路若此港一通不惟常熟水旱
無虞即崑山長洲太倉無錫江隂無不共沾其利又武
進之孟瀆河係常鎮諸水歸江要道凡髙溧西北諸水
[018-38a]
競趨東南則流注於宜興金壇更轉洩於丹陽武進惟
藉孟河一口出江今亦年久失修河身壅積武進以西
丹陽以東宜興金壇以北諸水歸江阻道於是水旱並
災人力難施矣此兩河者蓄洩之利等於劉淞淤塞之
形亦不亞於劉淞今劉淞疏通蘇松常資其益者甚鉅
白茆孟河淤塞蘇常鎮被其害者亦復不小此臣/身在
地方目擊親切日夜籌畫而不敢忽者也是以分委道
員細加察勘據各該道請照劉淞事例先動正帑濟工
[018-38b]
不惟水利克修現在望賑饑民得以赴工趁食不設賑
而民已全活數善備焉
總漕桑格等覆勘疏臣/等會勘得下河各州縣地方歴
被水災皆縁上源受水之處甚多而洩水入海之處甚
少兼之各邑通水故道俱多淤澱以致泛濫横溢成此
積水之患也今欲救此災黎舍開浚故道多分水勢之
法别無善䇿是以前疏内議修芒稻河者欲分髙郵邵
伯兩湖之水入江使不至下河也議挑曹家灣楊家絆
[018-39a]
七節橋者係開通髙郵邵伯兩湖淤塞之水路使通芒
稻河於下江也議挑車兒埠之滔子河者欲使泰州所
受之水由苦水洋入海也議挑澗河者欲分運河之水
流於澗河由射陽湖下海使不至髙郵也議挑海陵溪
者欲使髙郵所受之水通岡門下海也議挑車路白塗
海溝三河者欲使興化所受之水由丁溪草堰白駒入
海也議挑鰕鬚二溝戛梁河并朦朧西首淤塞之射陽
湖者欲使髙寶興泰鹽山等處之水俱由廟灣下海此
[018-39b]
海口為下河最窪最寛之地洩各處上流之水尤為宣
暢也今臣/細加覆勘與前無異目今水勢汪洋民間被
淹田地多未涸出者皆由水道澱塞不通之故若使挑
濬之工一舉水循故道下流歸海田地自然涸出實為
大有益於生民
 
 
欽定授時通考卷十八